登陆注册
19459100000030

第30章 中国式营销潜规则

”到哪个山头,唱哪首歌”

前些年有一本书叫《潜规则》,写的是隐藏在中国5000年历史背后的历史秩序,一些不被人注意的潜在规则,比如:中国历史的“公平是有等级的”和“论资排辈”等等,诸如此类。

不同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思想决定存在,意识决定眼界。

我们做营销,同样如此。如果我们仅用营销的眼光去看市场,也许,只能看到营销。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从中国文化的角度、从中国人性格的角度、从中国历史的角度,来看待营销,也许,我们会看到另一个不同的营销世界,会找到不同的营销方法,甚至会创造不同的营销奇迹。

此乃“跳出营销做营销”的方法,是发现营销潜规则的方法。为什么要跳出营销做营销呢?

营销是一种专业,它已经是非常成熟的领域,已经有系统的经验和规律可循,但秉承营销专业者在面对前所未有的课题时,也常常犯盲人摸象的错误,陷于原有的营销视野不能自拔。在一条没有航标的河流上,在复杂多变的中国市场上,是没有现成的专业可循的,西方的完善的营销理论也是有其局限性的,如果不跳出专业来审视营销,常常会走入死胡同。

中国人常讲:“功夫在诗外”,写诗搞艺术如此,做营销也如此。

一直以来,中国的营销和管理理论都来自于西方,难道西方的营销就全是对的吗?不一定。君不见,很多在国际上叱咤风云的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后,仍然沿用其原有方法,结果折戟沉沙,中国市场经常演变成西方企业的滑铁卢。为什么?

因为中国市场有它自己的运行规律,中国人有着自己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那是让很多外国人甚至外国专家都看不懂的。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才给了很多中国本土企业以机会,中国企业在与外资公司竞争时,实力和资金都不足,但仍然有一条非常重要的优势就是,中国企业对于中国市场的深入了解,对于中国消费者的深入把握,这是中国本土企业战胜跨国企业的一个法宝。

李东生说:“20年前,中国企业家不看西方管理的书籍,那是无知;20年后,还只看西方管理书籍,那就是无能了。”

他的意思是,中国人在借鉴西方的营销和管理理论的基础上,要形成我们自己的营销方法和理论。“西学为用,中学为体”、“洋为中用”,借助我们对自己国情和对中国消费者的了解,找到中国市场自己的潜规则。

要做营销,首先要研究消费者;在中国要做营销,首先要研究中国消费者;要研究中国消费者,首先要研究中国人的性格;要研究中国人的性格,首先要研究中国的民族文化和深层心理。有了这些,很多营销的潜规则就会应声而出。

一、从中国人性格和文化角度来看营销

按照特劳特的定位理论和心智资源理论,我们可以把中国人脑子里面的心智资源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外层,是最活跃的,就是大脑每天接受大量信息的那一层;第二层是相对稳定的,但也在改变,这个层面和特定的人群是有关系的,我们称之为时代烙印;第三层是超稳定的,是最深层的中国人几千年来形成的基因,就是中国人的文化沉淀。

这样,我们在做营销时,就知道哪一部分是应该迎合的,哪一部分是可以改变的,哪一部分是可以利用的。我们下面一层层地来讲。

超稳定层超越了我们个人的生命周期,是文化积淀,比如中国人文化积淀上的几个万古不变的取向:家族取向,注重家庭伦理;关系取向,注重和谐和相互信赖;权威取向,注重对权威的依赖;舆论取向或面子取向,注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从众心理;漠视精确取向,不擅长于数据,做事喜欢模糊或不精确;人情取向,讲人情,不守纪律;等等。

这些超稳定层不是容易改变的,它们在我们营销时,是可以利用的。

对于第二层次,就是时代烙印,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烙印,上世纪60到70年代的人都有“文革烙印”和“改革开放之初的烙印”,比如:那个年代的人都记得电影《少林寺》,记得电视连续剧《上海滩》、《霍元甲》等等,这些时代烙印在我们做营销时,是可以迎合的。

第三个层次,即现在的流行,比如现在流行网络游戏,年轻人要酷,到2008年奥运会前,中国肯定流行运动热,等等,这些属于第三个层次,在做营销时,同样可以迎合它们。

那到底怎么做呢?

潜规则1:“机会模式”法则

在中国市场,机会主要有以下三种:行业空白点、区域空白点、消费需求空白点。当一个企业能够抢先进入这个市场空白点,往往就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功。

当企业没有机会时,就去创造一个机会。不断深度挖掘消费者的内在需求,不断细分这些需求,就产生了一个又一个的市场机会。即使在一个物质越来越丰盛的时代,这种机会也从不缺乏。

网络时代,电子商务更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携程创造了在家里订票订房的全新旅游方式,建立了自己的电子旅游世界。阿里巴巴同样是利用了网络时代的机会,率先创立电子商务平台。

也就是说,我们对市场机会的看法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创造;另一个是利用。

一个企业如果有能力去创造机会,当然就离成功不远了。

但不会创造,并不等于就只有一个“马大哈”的角色派给你,你也可以动动脑筋,看能不能不点灯借用一下别人的光,不用磨损自己的“内燃机”,而是利用别人的牵引力,向市场的纵深地带挺进。

每一个行业,进入市场启蒙的后期阶段,市场上都会形成一股强大的牵引力,这股力量不仅可以推动人家的产品,它同时也会捎带上你的同类产品一起走。看准时机,搭上这趟即将高速飞驰的列车,完成走向成功的"精彩的一跳"。

这就是对市场机会的利用,而并非创造。

潜规则2:“中国式单一品牌”法则

我们现在很多企业在品牌战略上费尽脑筋,在单一品牌、主副品牌、多品牌、混合品牌等品牌结构方面,不知道该选择哪种战略。甚至有的企业采取了多品牌和混合品牌的战略,结果往往导致惨败。

笔者认为,适合中国企业的品牌结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单一品牌策略,另一种是主副品牌策略。

且不说20年来中国企业在品牌结构上已经有前车可鉴的经验,比如:绝大部分中国成功企业都采用的是单一品牌策略,如联想、海尔、娃哈哈、长虹、TCL、美的等等;就是从中国企业操作品牌的能力上来讲,我们的操作能力还比较弱,还不太适合操作多品牌。

另外,我们再从文化的深层次角度来看,为什么单一品牌最适合中国,主副品牌次适合中国?

中国有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中国人习惯了由一人发号施令,“一山不容二虎”等等俗语已经充分说明了中国人已经习惯了一个人说了算,对于品牌,当然也是只认一个,由一个单一品牌统领无数个产品。同时,中国人自古就有“大一统”的概念,国家要求统一,分久必合,这是大趋势,品牌方面当然也可以大一统。

那么,为什么主副品牌也适合中国呢?因为中国人有家族取向,家庭就是主副结构,家长为主,孩子为副,放到品牌上,就是一个主品牌,是企业品牌,几个副品牌,比如:几个产品品牌。诸如此类等等。

潜规则3:“中国式品牌塑造”法则

前面讲要利用中国人头脑深处的超稳定结构和文化积淀。如何利用呢?

不知道大家在看电视广告时,有没有发现一些经常被使用的方法。例如:广告里总会出现一些一家三口家庭生活的情节,为什么?因为中国人有家庭取向,注重家庭生活和家庭伦理。

很多广告里有专家模样的人在讲解和推荐产品,为什么?因为中国人崇尚权威,专家就是权威,所以用专家来推荐产品,无往而不利。穿白大褂的医生、教授、教师,甚至某个协会的大红印章,都是权威的代表,都可以用来证明产品的有效。

还有就是中国人的“孝文化”,可谓根深蒂固,“养儿防老”、“不孝敬父母,与动物无异”等等观念,都深入人心。这也是可以利用来塑造品牌的,比如很多保健品广告里、礼品广告里、节日促销广告里,都有此类说辞,而且很有效果。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中国人的“舆论导向”和“从众心理”来塑造品牌,例如:中国企业一贯采用“新闻炒作”手段,就是利用其“舆论导向”,房地产销售中采用的“已经售磬多少多少套”、“某某明星已经买了”等等说法,都是在利用消费者的“从众心理”。

在品牌塑造方法中,还有一种最为快速见效的方法,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借势”,借什么势呢?借时尚的势,借时代烙印的势,比如:2008年的奥运热、运动热,就可以用来借,市面上的一些“运动型地板”、“运动饮料”、“运动型饼干”等等,都是借用了时代烙印,进行产品开发和品牌的打造。还可以利用运动来进行品牌内涵的丰富和塑造,比如:雅客V9利用周迅的跑来塑造其运动时尚的内涵;可口可乐利用体育明星为自己造势等等。

潜规则4:“中国式产品创新”法则

中国消费者的品牌意识淡薄,他们更易变、更容易被暗示、更喜欢见异思迁、更喜新厌旧。这些特点,常常是中国企业为什么要不断进行产品创新的深层原因。

外国企业都习惯了一只单品打天下,所以很多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后,仍然用一只单品做市场,结果杀戟而归。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在这方面都吃了亏。

他们进入中国后,仍然以碳酸可乐来打饮料天下,这就给中国本土饮料企业提供了机会,所以后来的纯净水、运动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等等新饮料品类层出不穷,对两乐市场形成了很大的威胁。最后,可口可乐不得不改变中国战略,提出了“全方位饮料公司”的构想,才稍微扭转了一些市场份额。

所以,在中国市场上,必须不断进行产品创新,不断地创新新的品类,建立新品类是塑造品牌最好的手段。

雅客V9创造了维生素糖果,使雅客集团迅速从三流糖果企业跻身一流企业;

乐百氏在纯净水大战中输给了娃哈哈,但它创新出“脉动运动饮料”,从而为自己扳回了一程。

可以这样讲,产品的创新,相关产品多元化,是中国市场的潜规则,所有企业,包括跨国企业,都必须进行产品创新,才能够笼络住喜新厌旧的中国消费者。

潜规则5:“中国式管理”法则

西方人崇尚分权,崇尚精确,所以西方的管理制度讲究规范、明确,层级分明。哪个职位该干什么,一目了然。

但在中国不一样。中国的企业,如果没有一个权威的强势的领导或创始人,这样的企业多半走不长远。专制管理、权威管理在中国反而行得通,不专制还不行。为什么?因为中国人的文化积淀里有“权威崇尚、权威取向”。

同时,中国人比较散漫,不守纪律,不喜欢精确,所以,中国企业要完全照搬西方绝对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流程,那肯定是行不通的。很多中国企业采用的都是“中国理念、西方标准”的管理制度,即把西方的管理制度与流程经过中国式的改变之后,保留其中一部分,而加一部分中国人的东西在里面,这样才能保证在企业内部行得通。

还有,中国企业讲究“人治+法治”的管理方式,很多东西“不明言”,既要照顾制度,又要照顾人情,缺一不可。这些都是中国文化决定了要这么做的。

甚至包括西方非常流行的市场调查,按数据做营销等等习惯,在中国都未必行得通,因为中国人不长于精确,喜欢模糊,倾向于差不多,还有强烈的“直觉取向”,所以中国人做决策,很多都是靠老板“拍脑袋”,有几个企业是完全按照数据来做决策的?如果真那样按数据来决策,效果还不一定好。

这就是“中国式管理”法则。曾仕强先生在《中国式管理》一书中已经做了全面而系统的阐述,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诸君可以去参阅该书。

潜规则6:“中国式团队”法则

西方人长于团队,其深层意识里有很强烈的团队观念。中国人则不同,中国人缺乏团体意识,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是一盘散沙,看似在一个国家之内,但是却没有真正的团队意识。为什么呢?

因为中国面积太大,加之中国人崇尚家庭本位,社会是由一个个家庭组成的,个人都会为了家庭争取利益,而不会与家庭无关的那些别的个人构成团体,所以团队意识弱。“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一条虫”,话虽偏激,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那么,如何才能把中国人拢成一个团队呢?用利益,把个人的利益与团队的利益结合在一起,并依靠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来强制使之成为一个团队,并配以强势的领导,这样,才可能形成团队。

二、从中国地域经济角度来看营销

正如本书所阐述的那样,中国国土面积广阔,各地交通与通讯信息不便,所以一个企业想要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做分销,那基本上不太可能。

中国各地的文化不同,每个省、每个市有自己的文化和风俗,各地的口味和消费习惯也不同,所以企业在产品开发时一定要考虑这种差异性。

中国现在的经济态势是处于半市场经济,处于过渡阶段,还没有完全进入品牌消费阶段。而且中国经济呈阶梯分布,由东往西,越来越落后,所以“一刀切式渠道模式”不合适。

潜规则7:“中国式渠道驱动”法则

中国地域广阔,交通不便,企业要把产品分销到全国各个市场,真的要使自己的产品分销到任何地方,使之无处不在,必须依靠渠道,分销的密度与广度,成为企业决胜市场的法宝。中国企业大多是靠渠道驱动的,有了高度密集的分销渠道,就代表企业有了成功的基础。

而且,企业在做分销时,主要应依靠经销商。经销制是非常合适的一种方法。完全自营几乎不可能。中国的流通渠道以前占主流,将来很长一段时间,仍然会占据主流,想仅仅依靠现代终端,就来做中国市场,那是不现实的。对于流通市场的重视,这是所有企业都应该做的。

中国市场的分阶梯经济发展态势,还决定了企业在选择渠道模式时,不能一刀切。如果完全自营,或者完全经销制,都可能不适应市场。现在的态势是,一级城市以现代终端为主,企业可以直营;二三级城市现代终端与流通并存,所以可采取“直营+经销”的模式,而在广大农村市场,则最适合采取“经销”模式。

潜规则8:“中国式地区策略”法则

在企业到了发展期后,必须进行市场细分,对不同区域市场,采取不同的开发策略。

产品开发上,可以根据各地不同的口味进行“针对性开发”。比如康师傅方便面,在四川有极辣的产品,在华东有不太辣的产品,等等。

促销策略上,也要考虑这种地域间的不同,比如在10月份促销,如果你选择的礼品没有根据地域气候的不同,全部按照广东的气候选择礼品,送饮料甚至送冰淇淋,那么,这个策略到了东北,则肯定达不到促销的效果。因为东北10月份已经很冷了。

潜规则9:“中国式多元化”法则

首先是产品的多元化。不能完全搞单一产品品类,更适合搞“全方位产品系列”。因为中国消费者更容易变、见异思迁。

其次是企业经营的多元化。中国市场现在仍然有很多的市场空白点,每一个市场空白点都是一个机会,每个机会就代表着一个全新的品类,代表着一个全新的行业。所以机会导向的企业,就常常多元化,力求抓住每一个机会。

娃哈哈最早是做保健品的,后来转做饮料,做饮料做得很好了,又开始做童装,都是搞的多元化。

海尔在家电方面成绩斐然,但却涉足医药、金融和保险等等行业,也是多元化。

甚至很多的不知名的中国企业,都把自己的主营业务定位在“房地产、金融、制造业”等等,这成为一个通行现象。

能说他们这样“多元化”绝对有错吗?不一定全错。因为中国市场现在还有很多机会,加之中国现在还没有完全进入品牌消费时代,所以多元化对品牌的伤害,还没有大到特别严重的程度。

“多元化”在某一个历史阶段,还是有它存在的合理性的。

总之,营销是研究人的专业,在中国研究人,就必须研究中国人;要研究中国人,仅仅研究中国人的现在还不够,还应该研究中国人的过去;研究中国人的过去,就要研究中国的民族文化和文化传统。

基于此,我们提出“跳出营销做营销”的观点,以发现市场上的“营销潜规则”。其实,除了上述潜规则外,中国市场还有很多的其他潜规则,包括销售的腐败问题、经销商的人情沟通问题、机会导向问题、品牌的物质卖点更重要问题、企业需要英雄领袖、需要英雄员工问题,等等,从营销到管理到企业机制,各个层面,都会涉及到潜规则。

既然潜规则如此重要,我们为什么不重视它呢?因为它就是中国特色的营销啊,它也是跨国企业难以短期内翻越的高山,这就为本土企业追赶跨国企业创造了机会。我们为什么还不抓住这个机会,去发现和创造更多的中国式潜规则呢?

同类推荐
  • 风格独特的小店经营

    风格独特的小店经营

    在生活节奏如此紧张的现代社会,人们为了生计而劳碌地奔波着。社会经济越发达,竞争越激烈,人们不得不融入日益浩大的上班族队伍中,每天的生活被紧张与压力所充斥,休闲和生活情调逐渐成为一种奢侈品。
  • 销售绝对是门手艺活

    销售绝对是门手艺活

    怎样分析和理解产品?怎样有效寻找客户?怎样判断客户需求?怎样一击即中,完美收官?作为一个销售人员,签单靠的不是天赋,而是对以上销售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把握和控制。《销售绝对是门手艺活》作者在12年的销售实战中,对销售流程中每一个影响结果的细节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将销售工具、设计方案、流程管控、完美攻杀等环节进行分解,并以案例的形式,深入浅出地向我们讲述了完美成交要注意的要点与细节。作者告诉我们:每个销售人员,都要像工匠一样,打磨好销售流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最终才能促成成交。因为,销售其实是门手艺活。
  • 像狼那样聪明绝顶

    像狼那样聪明绝顶

    《像狼那样聪明绝顶——我们向世界杰出的CEO学习什么》一个企业家要想尽快地取得经营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善于向强大先进的企业学习,借鉴并利用他们成功的经验。《像狼那样聪明绝顶》对世界500强企业做强做大的成功谋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 不懂财务就当不好建筑施工企业经理

    不懂财务就当不好建筑施工企业经理

    不论何种行业,优秀的经理人必定是一位财务高手!教你轻松驾御建筑施工企业必备的财务方法与技巧通过《不懂财务就当不好建筑施工企业经理》的阅读,你将学到:全面掌握三大财务报表,读懂财务报告。非财务人员与财务部门在统一的平台上达成有效沟通。建立起清晰的成本控制意识与内部控制方法。强化财务管理意识,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学会使用预算等财务工具加强内部管理。
  • 哈佛市场营销学

    哈佛市场营销学

    哈佛大学是美国最古老的高等学府,也是美国和世界最负盛誉的名牌大学之一。三百年来,哈佛大学人才辈出,有从政的美国总统,也有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学者,但更多的则是大财团中的决策者。《哈佛市场营销学》主要介绍了深受人们欢迎的哈佛营销学课程的内容,以及哈佛学子在市场营销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系统地分析了哈佛弟子们在企业管理策略、商场营销秘诀、为人处世艺术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它不但是初涉商界者的经典,也是经理们营销的至理名言。
热门推荐
  • 武道苍生

    武道苍生

    前世杀戮十载,今生只愿无悔。重新来过,必将是武道的奇才,恶魔也好,君子也罢,只要做到无悔足矣!这是曹云的世界,这是一个青年的杀戮史。一路走来,只有坚持才会活的更久!九州大地,万族林立。当重返先天,傲立人间,才发现原来武道才刚刚开始。
  • 重生之火毒法神

    重生之火毒法神

    天火坠落,火龙的嘶吼响彻云霄。碎裂大地,墨绿水元素云涌而至。重生到《命运》发布之前,林宇却只有仅仅10级的记忆,没有攻略,没有全知视角,甚至连名人都不认识。他拥有的只有一尊庞然大物般的对手和必须守护的人。火焰灼烧之地,留下的不是焦痕,而是腐烂的毒液……(新人新作求收藏,推荐。)(一天2更,固定为中午12点与晚上6点)(存稿充足,放心追阅)
  • 末世重生之女王打天下

    末世重生之女王打天下

    小说简介:六月飞雪,末世降临。大部分人类受到感染成为丧尸,这个世界危险重重。她被好友及男友背叛、陷害,死于非命,又偶遇奇迹重生回到末世前。这一世她只为自己而活,并打造出一个强大的丧尸帝国。
  • 逆天主宰路

    逆天主宰路

    在无尽浩瀚的宇宙,有着无沿无尽的星河,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界域,各种各样的生灵种族。每个种族、家族都渴望得到更多的领土,主宰更多的星空,甚至成为整个宇宙的主宰。但世界万千,星空无垠,在历史长河中,从没有任何一个种族能成为宇宙主宰,傲视众族。存在生灵的地方,斗争不断;存在生灵的地方,等级分明。主角林昊,原本有着相对平静的生活,但有一日......
  • 炮灰王妃要翻身

    炮灰王妃要翻身

    穿越嫁了个废材皇子,甚至莫名其妙地成了最后一个上古神族后裔,要肩负起寻找战神转世的使命,这些她都可以接受。但,跟同为穿越女、被上天眷顾、才貌出众、好运连连、身边美男环绕的庶妹莫清儿比起来,她难道真是个炮灰命?凡心初动爱上的男人,身份神秘莫测,性格诡谲难辨,还长了张让她自惭形秽的脸!--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弑神之传说

    弑神之传说

    在无形的压迫下他临危不惧,在生死的瞬间永不逃避。一个大陆的兴衰,一个大角色的兴起。他为爱,不顾一切的拿起除佞之刀剑,斩向看似无辜的一切…命运的漩涡玩弄着众人!死亡的抗拒,垂死的挣扎。灭族的危机,使潜力散发…善良的女神会指引他,并且教导他吗?弑神之路,一条不归的大路…
  • 修仙女老板

    修仙女老板

    你只看到我的钱财,却没看到我的奋斗。你有你的道心,我有我的追求。你嘲笑我迷恋赚钱枉为修士,我可怜你总想强取。你可以轻视我的行为,我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赚钱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总少不了吐槽和质疑。但那又怎样,哪怕赴汤蹈火,也要赚得漂亮。我是修仙界女老板,我为自己代言。
  • 公主心计

    公主心计

    一朝穿越竟然成为公主,谁知公主却是这么难当,遇到一个冷酷将军不说,还又跑出一个难缠的太子妃。我的妈呀,这是得罪了哪路神仙,让我穿越来受这般罪,但本公主也不是吃素的,且看我如何玩转宫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TFBOYS之最美就是遇见你

    TFBOYS之最美就是遇见你

    绿茵树下,我们的相遇是对是错?我到底该不该回来?大学为何有要让我们相遇?缘分未尽?
  • 和鬼打交道

    和鬼打交道

    你相信这个世界上有鬼吗?其实鬼无处不在,只是你看不到他们,当某天你有了阴阳眼你就会发现身边到处都是他们的身影,此时,就在你身后有个女鬼伸出她长长的舌头,舔着你的脸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