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05500000007

第7章 死亡拯救(2)

依托道家思想,将老庄黄老之学、神仙长生之术、民间巫术三者相结合,东汉末年,张陵创立五斗米教,在“农桑失所,兆民呼嗟于昊天”的时代动荡中,寻求“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的努力。道教的成立及其后两千年的发展中,因历代意识形态的取舍,经历了李唐王朝“尊祖崇本”的全盛时代和两宋间新道派层出的创新时代,也经历了北齐灭北周兴的动荡时代和清朝因尊佛而抑道的衰落时代,在被利用和被镇压的生存夹缝中为生民提供了不同于儒家主流的生存解脱,成为中华文明本土思想与宗教中探讨死亡问题的关键部分。

生死观——天道统摄下的人道自然

道家依据天道运行来解释生与死,《老子》重在高扬“生”的价值,《庄子》重在探究“死”的价值,相较儒家,主张更为超脱的生死观。

《老子》是战国时代编辑古道者之言而成的诗体格言式著作,后世较难确定其思想的具体而明确的意图指向。单从字词学来观照,全书“生”字共38见,“死”字共18见,“生”“死”对举共7见,“生”的比重远大于“死”。从整体思路来观照,据葛兆光先生《中国思想史》记载,全书存在两个显见的倾向:“一是以个人为中心的反社会倾向,该倾向将引出追求个人自由或保全个人生命的两种不同结果;一是以内心体验为中心的反理智倾向,引导思想超越具体的有形的世界,直探神秘的终极境界”。此倾向来自古代祝史对“天道”变化的体验,也来自文化贵族对“世道”崩坏的反思,更来自楚人对“人道”永恒的追索。

《老子》是通过天道来观照生死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章),生死是自然变化的必然轨迹,其规律也须遵从自然;李零《中国方术考》曾提及道家对生死的态度在于“顺应天道,形神相保,重在养生”,这是从天道之无言自化、宇宙之无中生有、万事万物之归根复命等经验中,体会出人道保全生命、克服异化的方法:“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六章),“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七章),宇宙永恒之道在于渊深沉静的“无”,处在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无为状态和自在境界,“保此道者不欲盈”(十五章),“为天下溪”“为天下谷”(二十八章);同样的,人道也应遵守天道,渊深沉静,无欲无念,“专气致柔,涤除玄览,能如婴儿乎?”(十章),“致虚极守静笃”(十六章),“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二十八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四十四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五十六章),用退让、克制、示弱、柔软的方式使自己保持平静心境,力图避免“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三十章、五十五章)的困境,提醒“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十二章),劝谏“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四十六章),警告“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二十三章)最终得出结论:人若要保持生命永恒,必须像“天”一样顺大道而行。

《庄子》顺着《老子》的思路,在“人”的内在精神超越和自由境界探寻上面深入探讨,因文体的开阔,在《老子》“天”与“人”的生死观基础上,更具体地提出了“生”与“死”的生死观。《庄子·至乐》篇,“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将生与死归纳为顺应四时的从无气到有气,从无形之气到有形之气,从无生之形到有生之形的有序生命过程,在“天道”的思路下观照“人道”,并在个体内在精神超越的探寻中总结出迥于他说的生死观。

生死物化。《庄子·天道》有“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庄子·大宗师》有“(道)特犯人之形而犹喜之。若人之形者,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其为乐可胜计邪?故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遁而皆存。善妖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又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生死皆物化、道化、气化,生死变化并非生命体本身的变化,而是“道”在化、“气”在化,“道”一化而为人之生,再化而为人之死;“气”聚而为人之生,散而为人之死,“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死之变不在躯体,而在生命本源。

生死为徒。顺着生命物化的思路,《庄子·知北游》有“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生死物化是“始卒若环”的过程,死既是一段行程的终点,又是下一段行程的起点,《庄子·齐物论》有“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生死间总是互相转化、互为邻徒。

生死一体。顺着生死物化、生死为徒的思路,《庄子·大宗师》有“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死生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生与死具有相同的终极根源“道”与物质基础“气”,生与死又是相互依存,首尾相连,构成生命的完整过程,《庄子·知北游》有“死生有待邪,皆有所一体”,生死本为一体。

生死俱善。顺着生死一体的思路,《庄子·大宗师》有“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一反“乐生恶死”的死亡观,视生存为负累,视死亡为安息而凸显死亡价值,甚至将死亡的乐趣凌驾于生存的乐趣:《庄子·至乐》提出生命至乐之事“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髐然有形。撽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为此乎?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将子有冻馁之患而为此乎?将子之春秋故及此乎?’于是语卒,援髑髅,枕而卧。夜半,髑髅见梦曰:“子之谈者似辩士,诸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则无此矣。子欲闻死之说乎?”庄子曰:“然。”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庄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复生子形,为子骨肉肌肤,反子父母、妻子、闾里、知识,子欲之乎?”髑髅深颦蹙额曰:“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在死亡无拘束的绝对精神自由中,髑髅对复形反生不屑一顾。

生死通达。顺着生死俱善的思路,接受死亡恐怕也不是那么痛苦,《庄子·齐物论》有“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厉害之端乎!”《庄子·列御寇》有“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无需葬具的对死亡的彻悟、通达,为其提供直面生死的智慧与勇气。

以“天道”观照“人道”生死,在贵生的基础上,道家提出生死物化、生死为徒、生死一体、生死俱善、生死通达等一系列关于死亡拯救的理论,从提高死亡本身价值的角度面对死亡,拯救死亡。

拯救法——炼神还虚下的金丹保生

事实上,通读《老子》《庄子》原著即是死亡拯救的一种方法,其在逻辑思路的层面解决了死亡所带来的困扰与畏惧。不仅如此,后世道教关于死亡拯救没有停留在老庄的玄谈,而是开启了从必然死亡逆转的实践工程:即在道教“由虚化神,由神化气,由气化精,由精化形,由形成人”的万物生成程序的理论基础上,推衍出一套“怡神守形、养形炼精、炼精化气、炼气合神、炼神还虚”的逆修返源修道方法,配以金丹服用,在生命真境与独特气场中达到死亡的突破。

道教有“羽化成仙”的追求与死亡拯救,仙人奇遇的传说吸引着无数后人探访名山,前仆后继。然而道教本身对“羽化成仙”的态度比较务实:《汉书·艺文志》载“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外者也。聊以荡意平心,同死生之域,而无休惕于胸中”;《天隐子》载“神仙亦人也,在于修我虚气,勿为世俗所沦折,遂我自然”;全真教认为“屏去幻妄,独全其真者,神仙也”。凡此种种,道教对“神仙”的解释可化作充分调动身体机能,使之生化逆转,延缓衰老。如此逆转乾坤,道教内丹家以行动予以肯定,他们认为人随年龄增长,真元越漓,消耗越多,衰老越快,但丹法上却把握着生命元素,可使服丹者返回到精满、气足、神旺的“三全”生命机能;道家外丹家亦以颗颗金丹予以肯定,张紫阳在其《悟真篇》中记载了服丹的逆转成果:“药逢气类方成象,道在希夷合自然,一粒灵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如果说儒家用建功立业的行动去化解死亡的焦虑,那么仙道的行动更直接、更实际、更急功近利,也更易得到短期效果:服用仙丹,并通过服用仙丹长生不老、羽化成仙。

中国历史上最有仙道风范的时代是魏晋,名士风度中好酒、好裸、好行散,种种备受后世称道的冲破礼教桎梏的率性而为,或多或少盖因服食五石散后的不得已而为之。五石散,基本成分为石钟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等矿物,“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是魏晋名士所好。五石散,又名寒食散,即“寒衣、寒饮、寒食、寒卧,极寒益善”,服散后全身先变热后变冷,必须着薄衣、常行散、喝热酒、进冷食方能散散,身形渺渺有仙骨,衣袂飘飘有仙姿,在生命的琐碎中有成仙的错觉,皆因服散,世人不识,疑为确系仙人。

古人好服仙丹,尽管仙丹服用的权力与消费因集中在上层权贵并非文明的普遍现象,但其拥有其他死亡拯救方法难以触及的拥护集团——皇帝集团,使其在死亡拯救诸多方法中,隐约透着股尊贵异常且奏效无疑的肯定气息,尽管这仙丹也曾亲自将某些皇帝拥趸送向死亡深渊。中国古代求服仙丹的帝王,以嬴秦、李唐、朱明王朝为首,遍览史书,此例颇多:《资治通鉴·晋纪二十三》“帝信方士言,断谷饵药以求长生”,此“帝”乃晋哀帝司马丕;《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七》“上服金丹,多躁怒,左右宦官往往获罪,有死者,人人自危”,此“上”乃唐宪宗李纯;《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九》“初,柳泌等既诛,方士稍复,因左右以进,上饵其金石之药”,此“上”乃唐穆宗李恒;《资治通鉴·唐纪六十四》“上饵方士金丹,性加躁急,喜怒不常”,“上自秋冬以来,觉有疾,而道士以为换骨”,此“上”乃唐武宗李炎;《资治通鉴·唐纪六十五》“时上饵方士药,已觉躁渴,而外人未知,疑忌方深,闻之,俯首不复言”,此“上”乃唐宣宗李忱;《明史·世宗一》“八月丁丑,太仆卿杨最谏服丹药,予杖死”,大臣杨最劝谏的对象乃明世宗朱厚熜;《明史·神宗二》“是日,鸿胪寺官李可灼进红丸”,李可灼进仙丹的对象乃明光宗朱常洛……

对仙丹,有求取的,《史记·秦始皇本纪》曾载“既已,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有自行炼制的,《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可列为上品以炼仙丹的21种药品:玉泉、丹砂、水银、空青、曾青、白青、云母、朴消、消石、矾石、滑石、紫石、白石英、青石、赤石、黄石、白石、黑石脂、太一禹余粮、禹余粮、雄黄。普通药物有之,剧毒之物也有之。其中,丹砂,《神农本草经》称“味甘微寒,身体五脏百病,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杀精魅邪恶鬼,久服通神明不老”,然而丹砂含汞,实有剧毒,方士将其列为上方,上呈官贵,死亡拯救于此处却是死亡的催命索。

同类推荐
  • 天津老俗话

    天津老俗话

    《天津老俗话》就将这些流传于天津民间的各类老俗话汇集起来,在记录其内容的同时,深入发掘每句老俗话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写出俗话所涉及的人物、事件,特别是与其相关的动人故事。
  • 炎黄源流歌述

    炎黄源流歌述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数千年来朝代更迭,战争频繁,政治改革,农民起义,民族和战,经济兴衰,科技发展,文化繁荣,历史事件浩如烟海,出色人物比肩接踵。作为一个中国人岂能不知中国历史?我常想:诗歌的一大特点是易诵易背,有些学科的知识,因用诗歌的形式写出,所以容易掌握,如《濒湖脉学》、《药性赋》;农谚凭着口头传诵,使耕作要领得以流传。如果把中国历史以诗歌的形式写出,对于初学历史的人岂不很有帮助。
  • 四大名石故事

    四大名石故事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菊与刀:揭示日本文化最隐秘污点的经典日本学著作

    菊与刀:揭示日本文化最隐秘污点的经典日本学著作

    读《菊与刀》,可以让你全面精确地了解日本和日本人一些奇怪的行为。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会取得成功?日本人为什么要发动战争?他们是如何在战后迅速崛起的?日本人为何彬彬有礼而又倨傲蛮横?为何严谨恭顺而又放荡恣肆?为何顽固守旧而又勇于改革?他们为何既可以为天皇和国家剖腹又为何迅速停止抵抗成了美国的小弟?读《菊与刀》,还可以让你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中国和我们自己。无论怎么说,日本文化曾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人对于传统的感情和态度与同样处于新旧、东西、文化冲突的中国人有着相似的情绪,而日本人是如何对待他们的传统的?他们坚决捍卫的是什么?毫无顾忌地抛弃的又是什么?他们接受西方的是什么?
  • 中华典故(下)

    中华典故(下)

    典故,就是古书中的经典故事。每一个典故大致由出处、故事、含义三部分组成。中华文化渊源流传,每一个典故的背后,都有一个激动人心引人思索的历史故事。
热门推荐
  • 杜骗新书

    杜骗新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仙官系统

    重生仙官系统

    为官一任,聚一地之官运,官运可通神!令狐县令:持三字贴见一品官,县令亦可傲王侯!令狐钦差:你死不死我不知道,我查秦王,秦王死了,我查太子,太子也死了,如今你一个小小的宰相……令狐宰相:“此蛮夷入侵,国临危难,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臣……”“宰相不必多言!国不可一日无卿,传朕御诏,立三皇子为储君,朕御驾亲征!”令狐天帝登高望远:“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仙界养马官令狐:“今日仙界执行限骑令,仙帝的儿子触犯,就是犯了天条,犯了天条,就该……?”左右:“贬落凡尘!”仙帝大儿子面无人色:“我再也不骑天马了……”“这已经不是骑不骑天马的问题了,左右来啊,治他一个扰乱仙界交通的罪责!”宇宙大神官登临世间至高神座,俯视众生:信我者,得永生!
  • 前世孽缘:为了男友去结婚

    前世孽缘:为了男友去结婚

    我大学刚毕业,面临着找工作这个大难题,绞尽脑汁,谁料,我交往三年的男朋友突然间离奇失踪。直到有一天,我那狭小的出租房里,来了一个不明身份的人,他告诉我,如果要想解救你的男朋友,必须和他签下一份合同。我十分的惊讶,疑惑的接过合同,我的妈呀!【本情节纯属虚构,请勿模仿!如有国家名人名地名雷同纯属巧合。】
  • 诈骗王

    诈骗王

    以鲁沛为首的诈骗团伙多次游走作案,诈骗手段一次比一次高明,涉案金额一次比一次巨大。在骗了外人的同时,这个骗子团伙内部也开始放弃了那看似牢靠的感情,因为金钱的利益,骗子之间相互斗法,设局摆阵,到了最后,最大的赢家竟然是一个不起眼的“卧底”。只要踏入了这个局,你就分不清孰是孰非,只有最后还在笑的人,才是真正的“诈骗王”,否则谁都不用高兴得太早。
  • 陌上花开迟迟归来

    陌上花开迟迟归来

    平凡读者林迟迟有一个万世崇拜的大神!平凡女孩林迟迟有一个万世厌恶的宋青城!她说此生唯大神不爱,宋青城却闯入他的心扉,叫她欲罢不能!大神说:“如果有一天我能遇见你,我一定对你不离不弃。”宋青城说:“我想趁我眼睛还没好就把你放在我家户口本上。”一个是她的信仰大神,一个是她的挚爱,她该何去何从?当百万人气作家大神vs贴心暖男宋青城,誰会得到林迟迟的心?最后林迟迟终于见到了日有所思的大神!他竟然是......
  • 第一次销售就成功

    第一次销售就成功

    新入职的营销人员,对事业与人生有着美好的憧憬;有经验的营销人员,对成为销售专家有着强烈的渴望。
  • 魔君圣宠:毒爱妖娆小魔妃

    魔君圣宠:毒爱妖娆小魔妃

    【本文为《魔君圣宠:独爱妖娆小魔妃》的重发版】她是二十一世纪的修仙天才,杀伐果断,冰冷绝情,冷酷异常,却惨遭未婚夫的背叛,一朝穿越,出生在紫月大陆三大皇朝之一的寻月皇朝。可素,怎么一出生就被自己的娘亲抛给自己的皇帝舅舅?他是寻月皇朝权利浩大的夙王殿下,冰冷刺骨,嗜血成性,暗地里却是魔界至尊,当她遇见他,他碰见她,是否会继续千年前的爱恋?“陌儿,你看咱们的情侣装回来了!还是九块九包邮的哦!亲~”“……能不能别这么煽情!”“不能!”“………”
  •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的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单行本。该套法律单行本经过最高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权威审定,法条内容准确无误,文本格式规范合理,多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好评。
  • 逐爱记

    逐爱记

    说到爱这个字,大家头脑闪现出的或许就是爱情。可人的一生之中触碰到的爱有很多种,父爱,母爱,兄弟姐妹之爱,师生之爱,朋友之间的友情等等,在这个爱“泛滥”的时代,人们深陷着,挣扎着,寻找着,追逐着……叶凡是一个平凡的女孩却又有不平凡的经历,她遇到的又都是些什么呢?
  • 凤斗凰:千年乱世劫

    凤斗凰:千年乱世劫

    一个现世女孩机缘巧合来到了翼王朝,为了弄清楚这个异度时空王朝和中国有着什么样的联系,一路追寻真相而去,在找寻回家的路上受到了这个王朝最高统治者的羁绊。五千年前建立翼王朝的凤王在赵欣聪颖非凡的智慧之下显露出来,为了回家,她收服盗墓家族,开掘五千年前凤王陵墓,引诱焰之国国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