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是弱者,这话有的女同胞听了不是很高兴,但在社会大动乱时,女人因其生理原因,命运往往比男人更悲惨。本章的女主角林巧命乖运蹇,恰逢生活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多次徘徊在被拐卖、被强暴的生死边缘。
晋朝北方的少数民族,统称为胡人,他们原本居住在西域或大漠的苦寒之地,西晋王朝经过八王之乱,国力虚弱不堪,最终被匈奴灭国。这些胡族势力趁天下大乱之际侵入中原,视汉民为犬狗,大肆屠虐。胡人生性野蛮,其中以金发碧眼的羯族和白种匈奴最为凶恶。胡人的军队,最喜欢抓汉族女子,随意奸淫。
林巧的童年还算幸福,她生在一个小地主家庭,虽不富裕,但衣食无忧。她的父亲是个开明人士,有些知识,读过儒家经典,常给林巧讲故事,还教她读书识字。
幸福的时光悠然而过,林巧十二岁那年,羯族入侵,建立了国号为赵的政权。胡人入侵改变了一切。一个阴霾满天的日子,林巧的家被羯兵包围,她与母亲同时落入了魔爪。
她和母亲,还有许多被抓来的汉族女子一起,被羯兵押着,朝羯赵政权的首都邺城前进。一路上,羯兵随意奸污汉族女子,看得母女俩心惊肉跳。
到了邺城,只见几个大围栏,里面许多汉族女人,周围有羯兵把守。每个围栏里几个大石槽,每到开饭时间,有人将劣质食物一桶桶地倒在石槽内,汉族女人争着用手抓食。
到邺城之前,母女俩紧紧拉着,一步也不分离,现在却被强行拉开,因为她们要分栏了。林巧还没发育,个子小,现在还不能供胡人士兵奸淫,于是她被分在最里面那栏,关的全是未成年的女子。母亲被分在成年栏。林巧从此之后再没见过母亲。也许在哪个黄昏,母亲为维护贞洁,激怒了某个胡人士兵,被一刀处理了。
“圈养”三年后回家
在惶恐不安中,林巧被“圈养”了三年。这段日子里,支撑她活下去的理由,是对家人的想念和对生命的渴望。毕竟,她还很年轻,还不想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林巧越来越焦虑了。每过十天半月,就有羯兵进来,抓一批个子较大的女子出去。被抓出去的女子,不知等待她们的是什么?
除了对死亡的恐惧,林巧还有一件烦心事,那就是她的头发越来越卷曲。原来在家里时,头发有点弯,当时没在意。到邺城集中营后,从来不理发,也没人给她梳辫子,再加上营养不良,头发有点发黄。又长、又黄、又卷曲的头发显得很刺眼。要知道在当时,黄色的卷发是胡人的标志之一。这让林巧有点自卑,不愿与别人交流过多,有时她在想,自己是不是有胡人血统?最早的胡人到中原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沾上一点胡人血统,也不能完全排除。
突然有一天,喊杀声四起,一支汉族军队出现,打得羯族军队落荒而逃。一个叫冉闵的英雄解放了邺城。
对这些“圈养”的女子,冉闵的政策是愿意回家者,发放路费;没有家者,就地收留。林巧没有找到母亲,估计不在人世了。这个时候,她特别思念父亲和弟弟,于是踏上了回家的路。
林巧走了三天,才回到家中。家乡的林木小溪,还是以前的模样。只是胡人入侵,战乱不断,家乡人烟稀少,有几分冷清。
父亲还在,但亲人离别之痛使他苍老了许多。弟弟已满十四岁,个子接近成人。父亲看见林巧,先是大吃一惊,让后父女俩抱着痛哭起来。弟弟也在一旁抹着泪。
父亲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话没说错,但说得太早了。林巧最后找到了自己的爱情和归宿,结局还算不错,但在此过程中,她还要经历太多的、常人难以忍受的磨难。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命运不是自己能决定的,阴差阳错加上因缘巧合,人生就难以预料,各有际遇。
冉闵在邺城建立了政权,国号魏,史称冉魏。他向胡人开战,欲将他们驱逐出中原。在胡人中实力最强大的鲜卑人不甘心失败,联合其他胡族向冉闵进攻,中原大地即将面临血雨腥风。冉闵派人到林巧的家乡征兵,父亲看着十五岁的儿子说:“去吧,乱世中只有拿着刀才能保护自己。练好了本事,别忘了多杀几个胡人,为你母亲报仇。”
嫁妆被退,她病了
林巧十六岁,可以谈婚论嫁了。父亲也想将林巧嫁出去,使她在兵荒马乱的岁月有个依靠。在父亲的张罗下,林巧与几十里开外的一个小伙子定了亲。
这时的林巧憧憬着未来的生活,心情好了许多,脸上有了久违的笑容。到出嫁的日子,林家准备好了嫁妆,林巧换好了衣服,就等新郎上门接亲。等了一上午,没来。下午,还是没来。什么原因呢?林巧有点焦急了。
快天黑的时候,新郎家终于来人了。但他们不是来接亲的,是来索回彩礼的。原来,新郎家打听到,林巧曾被“圈养”,在邺城关了三年。在人们的常规意识中,凡是被“圈养”过的女子,没有哪个的身体是干净的。还有,不知哪个多嘴多舌的说她是“卷毛”,说不定是胡人的杂交货。
彩礼拿走了,新郎没来,他再也不会来了。这样的打击过于沉重,林巧病了,高烧不退,看医无效。父亲除了唉声叹气,也无计可施。
三个月后,父亲再次请来医生,林巧的口都撬不开,药水喂不进去。医生说没救了,准备后事吧。
棺木中离奇重生
在潜意识中,林巧感到自己被装进了一个长方形的箱子里,好像还听到了一点哀乐。林巧认为自己快死了,死亡的恐惧又一次袭来,这种恐惧反弹出求生的欲望,她开始拼命地抓,指甲都抓出血了,但箱子钉得死死的,根本没有出去的可能。林巧在难受和绝望中昏了过去。
“叮,叮”的声音把林巧惊醒,她睁开眼,先是透过棺材的一角看到了天上的星星,后又借着月光看见了一张男人的脸。林巧本能地问:“你干什么?”
“鬼呀!”那人吓得一下坐在地上,然后连滚带爬地跑开了。原来这个人是盗墓者,看见有人下葬就尾随其后,当天夜里就动手,如果盗不到陪葬品,就把死人身上的肉割下来,做成腊肉卖钱。战乱饥荒叠加的岁月,连这样的事都有!
林巧听到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然后远方又传来叫喊声。不知过了多久,声音全无。林巧用所有的力量使自己爬起来,看了看周围的环境,感觉离家不算太远,于是跌跌撞撞地朝家走去。
到家一看,林巧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家被烧了,断墙残瓦,一片狼藉。父亲呢?林巧找了半天,也未找到,不知被杀了,还是被抓走了。看来,鲜卑军队与冉闵军队在这里打了个遭遇仗。
林巧仰天长叹,她现在没有家,没有母亲,也不知道父亲和弟弟的下落。命运,为什么要折磨这个苦命女子呢?
林巧走到河边,试了几次,但没跳下去。她知道,自己并不想死。她喝了几口水,精神好了些,开始想自己该何去何从?
谁都渴望美好的生活,但谁都不能未卜先知,谁都猜不出林巧今后的离奇经历。
狼口脱险
朵朵荷花,节节莲藕,烟雨朦胧,旖旎水乡,这是梦中的江南。林巧决定去南方,倒不是贪图江南的美景,而是听父亲说那里没有战争,也没有胡人。她从废墟中找点食物背在身上,就高一脚、矮一脚地踏上了去南方的路。
一路上,向南逃难的人越来越多,为互相壮胆,他们自觉地走在一起,形成了几百人的队伍。为了少些麻烦,林巧用头巾把头发包了起来。
一个下午,不知谁在后面喊“鲜卑兵来了”,林巧回头一看,远处骑兵飞驰,尘土飞扬。逃难的队伍乱了起来,人们四散逃命。林巧朝着山里跑去,为了减轻负荷,把随身携带的粮食都扔下。
为了活命,跑起来也不知累,林巧一口气跑了两三个时辰,一直跑到天黑才停下来。林巧略为喘气后,突然有点害怕了,她发觉处境不妙,自己跑到了深山中,身边没有一个人。她向四周张望,仿佛置身于山影和树木的海洋里,感觉十分的无助。
林巧就地坐下,心想等到天明再作计较。夜深了,月出来,林巧来了睡意,她太疲倦了,但她不敢睡,周围静得可怕。
林巧突然看见前方有两个绿色的亮点,“是狼!”她心里惊叫一声,本能地向后跑。但人怎么跑得过狼,她被狼扑倒了。狼引颈长啸,正要享受美食。林巧绝望地闭上眼睛,准备接受死亡的来临,突然听见“嗖”地一声,狼跳了起来,又是“嗖”地一声,狼倒下去了。
林巧回过神来,见走过来一个猎人,问:“你没有事吧?”林巧摇摇头。
猎人问她家在哪里,林巧说她没家。猎人说跟我走吧,林巧点了点头。就这样,林巧成了猎人的老婆。
刚开始猎人对林巧还可以,新鲜感一过,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时常横挑鼻子竖挑眼。猎人是个酒鬼,好点的猎物都拿去换酒了,日子艰辛难耐。这些林巧都忍了,她觉得这里千不好、万不好,至少没有胡人追来,生活还算安稳。她认命了,准备这样过一辈子。
但人算不如天算,厄运再次降临到这个柔弱的女子身上。冬天了,猎人很难打到猎物,没钱换酒,脾气暴躁起来,开始打骂林巧。她不敢顶嘴,怕遭受到更强烈的打骂。她以为这样忍着,挨过这个冬天就好了。
被当成猎物出卖
一天清晨,林巧还没起床,猎人一脚将她踹醒,说:“走,跟我下乡去。”
林巧问:“下乡去做什么?”
猎人答:“到集镇。”
自从当了猎人婆,林巧从未下过山,今天猎人扯着了哪股神经,居然带她去赶集。林巧没多想,穿上衣服就跟猎人走了。她在山里待得太久,也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走了几十里山路才到集镇,虽不繁华,但看见这么多的人,林巧心情好多了,可惜自己身无分文,不能买东西。
猎人带她到一家店铺前。说是店铺,又没摆什么东西,货架上零乱堆着些绳子。
猎人同老板在里面说了一会,老板出来,朝林巧看了看,点了点头,然后拿出一些钱交给猎人。猎人收下后,对林巧说:“你进来一下。”
林巧进了店铺,猎人要她到里面屋子去。林巧问:“到里面去做啥?”猎人没回答,拉着她就往里屋推。老板也来帮忙,林巧开始挣扎,但哪里是两个男人的对手,一会儿就被绑起来,绳子的一头拴在里屋的柱子上。
猎人走了。
林巧看见屋角里还绑着两个病怏怏的、有气无力的女人,就问这是怎么回事?刚开始那两个女人不说话,过了一阵,一个女人才说清了意思。原来家是一家经营人口买卖的店铺,一旦落入这里,就像牲口一样被叫价贩卖。
林巧想到自己跟了猎人大半年,却被当成猎物出卖,有些不甘心,开始挣扎喊叫,一个女人说:“别叫了,叫也没用,卖女人,在这里很正常,不会有人来管这事。”
老板拿着一根大木棍进来,见林巧不叫了,过来踢了一脚,又出去了。
逃生
第二天天还没亮,老板进来,抓一个女人出去。外面的人看了“货”后,又是一番讨价还价,把那女的带走了。
天亮后,老板端来食物。老板没给她们松绑,只是把食物放在她们头够得着的地方,让她们像狗一样地吃。那个女人吃了起来,见林巧不吃东西,说:“吃吧,吃一顿算一顿,还不知明天被卖到哪里呢!”
林巧开始吃了,她的想法与那女人不同,她想吃饱了肚子,才有力气逃跑。她在邺城经历过三年的“圈养”生活,意志比那个女人强得多。
手不能动,脚不能动,身体又被用绳子拴在柱子上,活动范围很小,脱身太难。林巧分析,能动的只有嘴了,那个女人虽被捆绑严实,但身体并没有拴柱子,如果她滚过来,用嘴咬开绳子的结,就有逃出去的希望。
刚开始那个女人心灰意冷,林巧费了许多口舌,才鼓起了她逃跑的欲望。也许是命不该绝,那天上午老板不知到哪里谈业务去了,没进来观察情况。她们两人整整用了一个时辰,才将绳子解开,撬开窗户逃出去了。
向南,向南,一路向南。林巧只想早日逃到南方,脱离胡人的地盘。她像一只小兔子,担惊受怕地行走在通往南方的道路上。
南逃,无接应
乱世逃难,女人美丽的容颜,往往是惹祸的根源。林巧在路边发现一个死去的男人,身材瘦小,于是灵机一动。她剥下这个男人的衣服自己穿上,用布将胸扎紧,然后用头巾把秀发包裹起来,再用锅灰和泥土拌成涂料,住脸上一抹,再难看出她是一个俏女人。
逃难的人一天比一天多,拖家带口,艰辛异常。原来冉闵在与胡人的战斗中,刚开始冉闵十战十胜,但后来敌我双方力量悬殊,十万鲜卑军围攻邺城,守军艰苦抵抗一百多天,粮尽援绝,邺城陷落。冉闵被俘后大义凛然,将胡人比作禽兽大骂一通,胡人恼羞成怒,残忍将其杀之。冉闵的部众,以及刚看到一点希望的汉人,又一次开始集体南逃。
顺便说几句,冉闵虽死,但历史功绩熠熠生辉。他唤醒了汉族人的抵抗意志,彰显了在艰难中求生存的民族精神,让胡人感受到了汉民族的力量。他迫使后来的胡族政权改变策略,与汉人,特别是与汉族地主势力相融合。最终,这些胡人有的迁走了,有的被汉人同化了。
冉闵战败,汉人纷纷南逃,东晋政府得到消息,派出官员到边境接应。但这个官员是个迂腐之人,咬文嚼字尚可,清谈空谈在行,解决实际问题时却胆小怕事,不得方法。他没有派出军队前出接应,也没派出便衣深入敌境,只是在城里建一个收容站,来一个接收一个。
这样的接应,效果自然不好。通往南方的道路上,胡人追杀,惨状频现。
眼光充满感激
林巧经历了许多的风雨,在复杂环境中求生的本事也许比别人强一些,她幸运地逃到东晋边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