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82100000012

第12章 学海无涯苦作舟(1)

刻苦攻读,孜孜以求的陈寿

◎凿不休则沟深,斧不止则薪多。——王充

陈寿(233—297年),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现在四川南充)人。西晋史学家。他小时候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280年,晋灭东吴,结束了分裂局面。陈寿当时48岁,开始撰写《三国志》。

陈寿刚出生时,骨瘦如柴,父母怕养不活他,就给他取了这个吉祥的名字。

小陈寿没有辜负父母的心愿,他竟然一天天健康地长大了。五六岁时,他就开始跟着父亲在家中读书写字。他天资聪颖,好奇心强,勤学好问,在19岁那年就把家中的全部藏书读完了。他这时还在一所私塾里读书,私塾先生教的书本他很快就学会了。他的求知欲望已得不到满足,渴求学到新的知识,便恳求父亲,要到很远的地方向一位叫谯周的老师求学。父亲虽不放心,但经不住孩子的苦苦哀求,终于答应了。

陈寿高兴极了,他背着行李,带着干粮,急匆匆地上路了。经过十多天的辛劳跋涉,他终于找到了思慕已久的老师。

陈寿的老师谯周对孔夫子的学说很有研究,被朝廷封为光禄大夫(亲近皇帝的高级顾问官),是当时首屈一指的古代史学家。他开办的私学在巴蜀一带也最出名,许多豪门贵族都把子弟送到这里来读书。

陈寿初到这里,谯周见他是个十几岁的小孩子,不觉得有些好笑。他想:到我这里来求学的人都20多岁,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到我这里来求学,岂不有损于学堂的名声。于是,他连哄带推地对陈寿说:“你太小了,我这里不收小学生,快回家去,过几年再来吧。”

陈寿一听就急了,连忙上前哀求说:“先生,您收下我吧,别看我年岁小,我已经读完了《诗经》、《书经》、《礼经》、《春秋》……难道还不够格当您的学生吗?”

谯周听说他读了这么多书,有点不信,就出了几个题目来考他,没想到陈寿竟对答如流,谯周十分惊讶。他见陈寿聪明伶俐,心中很喜欢他,但又考虑到他年龄太小,心中有些犹豫。小陈寿见谯周沉吟半晌,没有说话,急忙走到他跟前抬起脚对他说:“先生,为了到您这里来,我在路上走了十多天,把鞋底都磨穿了,您一定要收下我呀!”

谯周低头一看,只见陈寿脚下的鞋果然破了,底上穿了个洞,鞋面上裂了口,脚丫子露在外面,有几个地方还结着污黑的血痂。他被这个少年顽强求学的精神感动了,一把拉住陈寿的小手说:“好吧,先试试看吧。”

陈寿来到这里以后,给学堂增添了不少生气。从来没有一个学生读过的竹简、帛书,一捆捆一堆堆放在角落里无人过问,陈寿却把它搬了出来。每天,天刚蒙蒙亮,他就爬到山坡上去读书;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同学们早已入睡了,只有陈寿仍然独坐在书院的烛光下刻苦攻读。谯周的学堂里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用功的学生,他非常喜欢这个年龄最小、最用功的学生。谯周高兴地说:“昔日仲尼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我几十个学生中出了一个陈寿,也算不枉终生为教啊!”

从此,谯周更加细心教导陈寿了。陈寿也虚心地向老师请教。在谯周的指导下,陈寿进步很快。他精心研读了诸子百家的经典著作,钻研了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以及天文、历法、算术、医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他最爱读的是那些古代的历史名著,如《尚书》、《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史记》、《汉书》等,他读了一遍又一遍。春秋战国的群雄争霸,秦汉王朝的兴亡更迭,都引起了他莫大的兴趣。那时候,还没有发明印刷术,为了得到这些书,陈寿一面读,一面抄,一面背,那些精彩的段落差不多都能熟背下来。他不仅为历史上那些动人的故事所激动,而且对那些写史的人也非常敬仰。他立志长大以后也能当上一名史官,给后人留下一部史书。从此,读书时,他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能记会背了,而且有目的地去研究、探索写史书的方法。

五年寒窗,陈寿孜孜不倦地苦读,使他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青年。这时他感到,要写史书,光靠读书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要搜集和整理资料。于是,他告别了谯周老师,回到了故乡,开始注意搜集地方史料,留心乡间的知名人物,用这些材料进行编写史书的训练。经过数年的艰苦努力,他终于写出了著名的《三国志》。

在我国浩瀚的史书典籍中,《三国志》占有重要的地位。这部书凝聚了陈寿毕生的心血。它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合称为“四书”。在“二十五史”中,它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遗产。

◎故事感悟

陈寿为了求学,历尽艰辛,鞋磨破了也没有动摇他的决心。在学习的五年里,更是孜孜不倦,使谯周老师深感有陈寿一个学生不枉此生为教。凡有成就的人都像他一样,有坚定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刻苦的精神。

◎史海撷英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带大胜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之一。赤壁之战中,曹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加之水军不强,且军中出现瘟疫,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面前冷静分析形势,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最终获得了胜利。

◎文苑拾萃

《三国志》

《三国志》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60年的历史,受到后人推崇。《三国志》位列中国古代二十四史记载时间顺序第四位,与《史记》(司马迁)、《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并称前四史。

《三国志》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更是一部文学巨著,包括《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共65卷。陈寿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简练、优美的语言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三国人物肖像图,人物塑造得非常生动。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全书共24卷。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删改后,成为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

左思撰《三都赋》

◎千淘万沥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

左思(约250—305年),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著名文学家。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晋武帝时,因妹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任秘书郎。左思出身寒门,虽有很高的文学才华,却在当时的门阀制度下屡不得志,只好在诗中表述自己的抱负和对权贵的蔑视,歌颂隐士的清高,因此成为太康年间成就最高的作家之一。《三都赋》与《咏史》是其代表作。

左思博学多才,能诗善赋,一生写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成为当时文坛上享有盛名的领袖人物。

左思自幼贫穷,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但他志向远大,勤奋好学。在博览群书的过程中,渐渐对都赋(描写皇朝都城的文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逢得到都赋,总要反复研读,立志要在写作都赋上作出一番成就。

汉朝的文学家班固写过《两都赋》,张衡写过《二京赋》,左思读后都赞叹不已。但是,他觉得这两赋虽好,也有美中不足之处。有些景物的描写缺乏事实依据,不免给人以虚假的感觉。他想,历史上的都城那么多,为什么自己就不能写一篇都赋,以扬前人之长,避前人之短呢?于是,他决心为三国时的蜀都成都、吴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和魏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写赋,合称《三都赋》。

左思要写《三都赋》的消息在洛阳不胫而走,人们议论纷纷。赞许的有,但更多的是怀疑:一个无名小卒能成吗?真不知天高地厚。写《两都赋》、《二京赋》的班固和张衡都是汉朝名家,他竟想超越前人,简直是太不自量力了!

在冷嘲热讽中,左思激愤了,难道就不能超越前人吗?能,一定能!因此,他更坚定了写好《三都赋》的决心。

为了使《三都赋》言必有据,真实可信。他认真查阅、仔细研究了有关蜀都、吴都和魏都的大量史料,向了解情况的人调查三都的风土人情和山川草木,然后进行精心构思。在写作过程中,他意识到自己的知识积累还满足不了写作《三都赋》的需要,便主动请求担任秘书一类的职务,以便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他不知疲倦,废寝忘食地创作。早上天蒙蒙亮就起床,晚上在烛光下一直写到深夜。他在室内、院子里、大门边,甚至厕所外面,都摆上桌子,安放好纸墨笔砚,想到一个好句子,马上就提笔记下来。他走路想,吃饭想,连上厕所都在思考文章的写法,有时简直入了迷。有一次,由于太专心,他竟把两支毛笔当筷子送入了口中,弄得满嘴乌黑。

夜晚,他伴着孤灯,在写得密密麻麻的纸上竟找不出哪些是需要删节、哪些是需要保留的句子。室内、庭院满是他写的草稿纸,狂风一吹,到处飞舞。随着时光的流逝,左思日夜书写,累得消瘦了、憔悴了,两鬓也开始添上几丝白发。足足花了10年心血,他的《三都赋》终于完成了。可是,左思已经从一个青年人变成了一个中年人了。

左思这部光辉赋作问世的时候,他决心找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来作评定。他把《三都赋》送给了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皇甫谧。皇甫谧反复看了几遍,禁不住拍案叫绝,立即提笔写序,然后又请人作了注解。几乎被打入冷宫的《三都赋》顿时身价百倍,成了洛阳的畅销书。人们视为珍宝,争相传抄。洛阳的纸张也紧张起来,纸价上涨了两三倍。到后来,人们有钱也买不到纸。只好到外地去买,“洛阳纸贵”的成语就是从这里产生的。

◎故事感悟

左思不在乎别人的嘲笑,立志写《三都赋》。他废寝忘食地工作,甚至到了把两支毛笔当做筷子的境界。工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成功地完成了被人们视为珍宝、争相传抄的《三都赋》。人活一世,就应该有自己铸在心里的追求,并且矢志不渝。

◎史海撷英

三国归晋

公元263年司马昭为了建立赫赫军功,以做好篡夺权位的准备,命钟会、邓艾及诸葛绪率军伐蜀,蜀汉主将姜维阻敌于剑阁。最后邓艾经阴平直袭涪城,进逼成都。最后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史称魏灭蜀之战。及后钟会、姜维意图叛变,但被司马昭立即平定。不久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最后于266年篡位,曹魏灭亡。司马炎建立晋朝,是为晋武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当时孙吴局势混乱,吴帝孙皓不修内政又穷极奢侈。270年河西鲜卑族秃发树机能叛乱,直至279年方平定。司马炎在此时先做好伐吴准备,他派羊祜守襄阳与孙吴名将陆抗对峙,派王浚于益州大造船舰。274年陆抗去世,次年羊祜提议伐吴,遭贾充反对而作罢。经过多年准备,279年王浚、杜预上书司马炎,认为是伐吴的时候了,贾充、荀勖等则以“西北未定”的理由反对。最后司马炎决定于该年12月进攻东吴,史称晋灭吴之战。司马炎以贾充为大都督,上游王浚军、中游杜预等军、下游王浑等军共六路并进。最后于280年逼近建业,孙皓投降,孙吴灭亡,三国归晋,全国重新大一统。

◎文苑拾萃

《三都赋》

《三都赋》是西晋时期左思用10年时间写成的。分《魏都赋》、《吴都赋》、《蜀都赋》三部分。《三都赋》不只是描写三个都城,而是写魏、蜀、吴三个国家的概况。当时的大文豪陆机曾想写这一题材,因左思已有成文,陆机感到很难超越,故止笔。

怀素刻苦钻研书法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格言

怀素(725—785年),中国唐代书法家,俗姓钱,字藏真,湖南零陵人(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因他三家为僧,书史上称他“零陵僧”。

怀素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和张旭齐名。后世有“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之称。怀素也能作诗,与李白、杜甫、苏涣等诗人都有交往。他好饮酒,每当饮酒兴起,不分墙壁、衣物、器皿,任意挥写,时人谓之“醉僧”。他的草书出于张芝、张旭。唐吕总《读书评》中说:“怀素草书,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宋朱长文《续书断》列怀素书为妙品,评论说:“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

在我国书法史上有一个“颠张醉素”的美称,“颠张”指的是张旭,“醉素”则是指怀素。怀素的狂草继承了张旭,并自成一家,后人称之为“以狂继颠”。

怀素自幼家贫,出家当了和尚。寺内有位师兄爱好书法,小怀素常帮他磨墨,于是逐渐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跟着读书写字。师兄让他先临摹欧阳询的楷书,不久他的字就学得很像欧体,他便想开始学草书。师兄告诉他,楷书是书法的基础,不练好楷书,别的书体就写不好,写不出神态。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下苦功打好基础。

同类推荐
  • 走进服务型政府

    走进服务型政府

    本书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持编写的记录、总结、阐述多年来宁夏致力于建设服务型政府所做的一系列工作,内容有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解读论证,相关文件、资料的整理,具体工作方案的解读,经验的总结及收到的实效等。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

    在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的日子里,这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终于最后完稿了。跨越了三度寒暑、数易其稿的历程,当画上本书最后一个句号时,我们的心情是难以言说的,既有一些欣慰,更有许多遗憾。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实在还有太多不满意的地方,比如有些应当深入探究的问题没有来得及深入研究,有些章节风格上难以完全统一。但是,这本书的问世,毕竟是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理论的一次努力,同时也为以后的探索和研究提供了一种参考。这本书是集体创作的成果,是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设计、分工写作、统一定稿的产物。
  • 伟大号角

    伟大号角

    本书介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正式确立的有关情况,内容包括:确定目标、贯彻实施、付诸行动。
  • 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问题研究

    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问题研究

    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在实践中是互动互促与辩证统一的。政党民主持久健康发展,既需要制度保障,也需要动力支撑。党员主体地位在党内民主发展中,属于主体性动力,有内在性,广泛性,根本性的动力特点。本书内容的重点,是在厘清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理论来源与实践进程的基础上,从制度建设与动力合成有机统一的视角,立足党员主体动力产生的来源、动力体现的重点、动力效能检验的关键,探寻推动党内民主制度改革完善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 中国隐性权力调查

    中国隐性权力调查

    作者以犀利的文笔、理性的语言,通过深度调查报道的方式,为中国权力场作了全身的X光扫瞄,关注领域从驻京办到培训中心,从公车改革到公务接待,从官员出书到官员出国,从干部挂职到干部年轻化,从秘书升迁到秘书腐败,从公务员收入到公务员工资……本书视线扫描之处都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难点、热点问题,其报道将感性与理性有机融合,深入解开涉及事件的内幕,并借用专家学者的分析和解读,启发读者有深度的思考。
热门推荐
  • 雷龙耀世

    雷龙耀世

    洪荒带给人们的并非光明,浓稠的黑暗变成世界的主色调。罪恶达行其道,正义瑟瑟发抖。与此同时,人们以弱小为借口,咒骂邪恶,祈求一位天赋丁奕的英雄挺身而出,与邪恶力量殊死搏斗。在这时,西门家族一声巨雷化作一条雷龙在家族上空缭绕,突然雷龙一声巨吼,钻进一个刚出生的孩子丹田里面,奇怪的是没有人记得这一幕,救世的人已经出现。西门问天将带着自己的一身本领,与自己的结灵同恶势力斗争,胜负落在谁家,敬请关注
  • 如何减轻压力

    如何减轻压力

    适度的压力可以挖掘人的潜能,一个普通人充其量也只不过使用了其潜能的十分之一。适度的压力是动力,对人大有益处。如果压力过度,就会千万生理方面的反应,心跳加快,骨肉紧张,血压升高,背痛,腹胀,失眠等等一系列症状。接着是各种各样的疾病蜂拥而至,比如心脏病,胃溃疡等。据调查75%的疾病是由于过度的压力造成的,其次是心理方面的反应:忧虑、沮丧、恐惧、消沉、心悸、急躁......过度的压力像一个狰狞的魔鬼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心灵,生活甚至生命。所以减压刻不容缓;减压迫在眉睫;减压势在必行;减压十万火急!
  • 仙道复兴

    仙道复兴

    太初,盘古斧开天辟地。今日,我们的主角王白同样得到一把盘古斧,可他发现自己的盘古斧是只能创造点山山水水,花花草草以及楼房的伪劣产品。而他要做的是用盘古斧在这末法时代,再创造出一个仙道来,然后嘛,才能修仙呀!这是本种田流仙侠小说
  • 俗人

    俗人

    两年前,我在张家界遇见一野人,他非得教点保命致富的手艺给我,没法,在他的淫威下,半年后我出师。两年时间,我完成了从一贫如洗到百万富翁的过度,人脉关系也比较硬实。一个电话,却打破了我舒服闲适的生活。蚊子,我同学,一个从广州逃难回来的古惑仔,仅仅二十万,把他逼得毫无办法。也就是他,我的生活从此惊喜不断,激情无限,同时,也是危险重重。
  • 我们这一代不懂爱情

    我们这一代不懂爱情

    很多时候我都会想,我是为了什么才活着。看着别人的时候,总是觉得他们都乐颠颠的,好像过的特舒服特来劲,可到了自己,却这么累。我很累,很烦,很忧愁。可还要背着别人的累,别人的烦,别人的忧愁。很多时候,坐在公交车里上下班。我的思绪就开始神游,过去的点点滴滴,有时候觉得曾经的年少轻狂没有意义。也怀疑是真情还是假意,但是当时的付出,欢乐和泪水是真实存在过的。那是过往,那是属于自己的历史。只有坦然面对了,才能成长。那些让我们以为永远不会忘记的人和事,都开始慢慢变模糊。我开始觉得世界太多变数,太强大。时间让我们不停的走着,不停的送旧迎新,新的又变成旧的。我们伤痕累累,我们无能为力。伤过然后成熟,学会不动声色,慢慢凉薄的心。我不想玩这种游戏。有人说年轻的时候不懂爱情,可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很多人都不懂爱情,自负又清高,包括我……
  • 玉天缘

    玉天缘

    世界,已经被污秽填满,天降下神罚,末世来临,人族、血族、兽族、精灵都面临着危险。。。而在这末世中,能存活到最后的,又是谁?玉天有缘,厚土有恨。
  • 非人异闻录

    非人异闻录

    林涛是白老头的亲传弟子,按照约定在回收部门任职三年,三年后回到组织总部,被推荐参加学徒进阶考核。……林涛:“我艹,刚才是谁放的屁!”白老头:“我们好歹也是在维护世界和平,防止世界被破坏,你就不能儒雅一点吗?”林涛:“好吧,刚才是谁在用屁股唱歌。”白老头:“……”
  • 萌世魔王

    萌世魔王

    喜欢的可以来看看,魔王的奇遇历险记,带领着众多美女战争四方,圣战失败的他是否能再度崛起?让我们拭目以待吧!(轻文中)
  • 一寸山河一寸血(民国军阀系列之一)

    一寸山河一寸血(民国军阀系列之一)

    常言道婊子无情,戏子无义,只是叹情深,恨缘浅,痛在这乱世。几曾望断云海空留意,可是雁去归来伤满天。烽火疆场,十里繁华,硝烟背后诉不尽女儿情愁。桑田沧海,人生如梦,且看这一段尘封已久的海上旧事,家国飘零的岁月如歌。相识于危难的一对异姓姐妹,在满目繁华的大上海落地生根。一个幸被戏班子收容为童养媳,一个却沦为烟花地的小丫头。当昔日的童伴再度相遇,她还是她,她却已经不再是她。
  • 黄帝内经与养生保健

    黄帝内经与养生保健

    《内经》是我国非常著名的《黄帝内经》的简称,现分为《素问》、《灵枢》两书,可以说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重要的医学文献,成书的年代,大约是在战国时期。这部重要的医学专著,究竟出自何人之手,至今尚无材料可考可证实。《黄帝内经》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博大精深,可以说谁也一下子撰写不尽。笔者仅仅从《黄帝内经》里挑出了一些与今日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们讲究养一延年益寿比较接近,或曰比较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通俗易懂地撰写了一下,便于人们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参考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