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系“琅邪阳都人”,这是罗贯中与陈寿的一致记载。但是,阳都为汉代地名,在今何处呢?查阅目前流行的几种工具书、专著,约有三说:其一,汉代阳都在今山东省沂南县。
《辞海》、《中国名胜词典》和《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等书均持此说。
其二,汉代阳都在今山东省临沂县。
韩国磐著《魏晋南北朝史》和《新知识词典》等书持此说。
其三,汉代阳都在今山东沂水县。
王仲荦著《魏晋南北朝史》、柳春藩著《三国史话》、缪钺主编《三国志选》和《中国文学家辞典》等书持此说。
以上三说,孰是孰非呢?在今山东沂南县南部滨临沂河的黄疃一带,至今仍能找到汉阳都城遗址。那里具有汉代特色的断砖碎瓦俯拾即是,古城墙基残存,还有汉墓群,出土过汉画像石等文物。与沂南县相接的临沂市,其北境曾属阳都地界。这一大片地方都是诸葛亮的故里所在地,因而有不少有关诸葛亮的遗迹和传说。
临沂北部的白沙埠地方,与沂南接壤,有诸葛城和诸葛祖墓、武侯祠、五贤祠、诸葛堤等有关诸葛亮的遗迹。明万历修《临沂府志·古迹》载:诸葛城,“诸葛亮来居于此”。据考,诸葛城即今临沂诸葛镇,曾出土过不少汉代文物。所谓“诸葛亮来居于此”似不应理解为诸葛亮故里于此,但可以肯定该处曾是汉晋时期诸葛家族聚居的地方,诸葛亮也有可能来此处居住过。加之古阳都辖地有一部分在今临沂县境内,所以从大范围上讲,诸葛亮故里属临沂县也是可以成立的。
据道光朝修《沂水县志·舆地·古迹》记载:诸葛故里,即汉阳都县,汉阳都故城址在山东沂水县南,即今葛沟镇也。
但是在1961年行政区划变动时,将沂水县南部划出成立了沂南县,阳都故城黄疃及传说中的诸葛亮故里葛沟也从沂水县划归了沂南县。
上述可知,虽说诸葛亮是汉末阳都人,但汉阳都辖地大,他的故里在县境内何处,既无文字记载,也无文物说明,故不能最后确定。临沂诸葛城的得名,史实依据不足;阳都县城故址在黄疃,但黄疃新旧属地不一。如仅以故址确定故里,那么,1961年前的书说诸葛亮是沂水人,1961年后的书说是沂南人,都可以成立。临沂县是沂州府治所,而且北境又确曾属阳都县,因此说诸葛亮是临沂人也是可以的。
不仅山东有关地县争诸葛亮故里相持不下,而且湖北襄阳人、河南南阳人也站出来说诸葛亮是他们那里人。《三国志》诸葛亮本传说他隐居隆中,“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裴松之在注解这一记载时引《汉晋春秋》说:诸葛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据此,襄阳人认为诸葛亮是襄阳人,以襄阳有武侯祠为铁证;南阳人认为诸葛亮是南阳人,以诸葛亮《出师表》中“躬耕于南阳”句为铁证。这场官司不知打了多少年,直到清代襄阳人顾嘉衡去南阳做知府,两边都要他表态,这位知府大人为难之际,灵机一动,题了一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这样,襄阳、南阳都与诸葛亮沾上了边,这场官司也暂时平息了下来。
尽管诸葛亮是在哪里“躬耕”,目前人们还有争议分歧,但实际上这是个与诸葛亮故里无多大关系的问题。因为史籍记载,诸葛亮于东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阳都,直到兴平二年(195年)才随叔父离开山东老家。诸葛亮是不折不扣的山东人。隆中十年隐居生活对诸葛亮的一生确实十分重要,但其“躬耕”地最多只能说是第二故乡。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描绘成仙家一类的人物。故对其家庭生活讳莫如深。然而。史籍却实实在在地记载他是有意娶丑女为妻的。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