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08200000007

第7章 中西思想的分野(1)

西周价值观念崩塌与儒家思想的建立

这一章的前半段,从中国的思想体系开始讨论。当然,儒家思想是中国思想体系的主轴,必须由此角度下手。在此以前,西周建构的分封体制与其配套的观念,其实已经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础。

第一,周天子承受天命治理天下。天命无常,唯德是亲,“天命”不是特别偏爱哪一群人,“天命”是说只选择对人民有益的君主,委托这位君主治理世界。“天命”观念远远超脱了部落保护神或族群保护神的地位,君主是一个道德的裁判者,君主的行为就在道德的尺度上,“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①,也就由人民加以衡量。

第二,周代的封建制度是分封亲戚、以藩屏周。所有的封君,不仅权力来源于周王,而且他们必须经过大族长周天子的媒介,才能“上达天听”,获得天命的眷顾。于是,政治权力的分配与亲属关系的网络,两者叠合为一,政统和宗统这两个网络相叠合。

在这个命题上,殷商史料显示,占卜须经过先公、先王的传达,亦即祖先崇拜。周代的封建制度在殷商的祖先崇拜上向前跨出了一步,将天命的道德意义和祖先的权威合在了一起。这一现象,在西周青铜器上面的铭辞中充分可见——通常包括两点:一是自夸功德,二是追溯祖先。周代封建制度和这一观念的转化与时并进,到了孔子时代才转化为具有普世性的思想体系。

《周易》是中国人继承的另一重要遗产。这一古代从解释占卜累积而成的记录,发展出了一套二元互补相成的辩证关系——一切事物,无不在变化之中,唯有“变化”是不变的。几千年来,这一套人生智慧不断引导着中国人的思维。

①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出自《尚书·泰誓》,大意为:上天所看到的来自于我们老百姓所看到的,上天所听到的来自于我们老百姓所听到的。

《左传》中有时会提起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譬如叔向、子产、史墨。这些人物在各个不同的层面传达着类似的价值观念,他们乃是儒家思想的先行者。虽然我们没有办法从他们的只言片语上重建完整的体系,然而,他们的思想脉络显然是与西周封建制度的价值观念相符合的。

《周易》蕴含的人生智慧,不断引导着中国人的思维。图为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3号墓出土的帛书《周易》残片。

孔子身处的时代,礼崩乐坏,西周的封建制度随着西周本土的沦陷,只剩下一个空名。实际上,东周的各个封建领主都在各自的封域自求发展,彼此较量,求取胜利,发展出的实力和掌握的资源已成为决胜的条件,西周封建制度原本依附的整个价值观念不在了。

在大崩溃的时候,孔子是一个没落的贵族,他致力于重建超越时空限制的普世价值观念,不是为了规范权力的分配,而是将依据理性道德而建立的系统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所,也作为世界可以遵行的他所盼望的行为准则。孔子的门下聚集了一批抱持着同样理想的人物,他们或是封建体系中的臣属,或是下沉的没落贵族,他们也有一样的危机感和急迫感,他们也在寻求自己的思想出路。

孔子教诲门下,并不像后世所谓的学校,而是和来自备方的同仁和朋友们随机讨论问题,共同建立和发展一套思想体系。从一开始,孔子注意的就不是个人“独善其身”的道德,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这相处之道又建立在道德之上。

“道”在孔子心目中是永恒而且普世的原则,即使是至高无上的神明“天”,也不过是“道”的显现,“天”和“道”是一体两称。神的力量和永恒、普世的原则,虽然抽象,但“道”不只存在于人与人的相处之中,它还存在于万事之中。因此,儒家思想落实在人间事务上,是主导人间关系的大原则,确立人和人之间相处的尺寸与尺度。孔子将中国后世几千年来的思想脉络一锤定音,这是一个人间与社会的学问,而非今天学术界的认知学问。这个特点我们必须记得,它乃是中国和西方制度方向上最大的差异。

儒家思想中的“安人”与“安百姓”

孔子门下号称三干人,其实并没有三千之多。其中真有成就,且在各自领域有所贡献的,也不过一二十位。他自己认为门下的弟子分别属于四个门类:德行、政事、语言、文学。这四科备有出色的代表人物。四科的分配,德行是修身,政事是为人服务,语言是处理社会事务和传达讯息,文学是书写能力,与语言同为传达讯息。

孔子将中国后世几千年来的思想脉络一锤定音,这是一个人间与社会的学问。图为明人彩绘绢本《孔子圣迹图》之《问礼老聃》,描绘的是孔子向老子请教学习礼乐的故事。

四门学科之中,有三门相当实用,都是为了处理世间事务、服务公职、安顿人民而努力。儒家“安百姓”和“安人”是两个志业。“人”是自己四周的人,“百姓”是天下所有的人,因此,儒家所关怀的对象不仅是国家的公民、国内人民的福祉,也有人类全体的福祉,这是普世和永恒的价值观念。在他们心目中,有志者必须“修己”,即整顿自己,才可以进而“安百姓”,这是最高的境界,甚至古代的“圣王”也未必能完全做到。从这个角度看,自己和群体是不能切割的连续体,所以,“忠恕”①和“仁”②可以并且必须一以贯之。

孟子将孔子的比较实用的儒家思想扩大为相当抽象的哲学。孟子思想的根本,是将人性和天道结合为相呼应的两个永恒的关怀,所以人心必须是善,天心是垂爱人间,也必须是善。天道与人性,个人与天下,都是连续而不能分割的关怀。

孔子、孟子或是孔门其他人,不是单单为了思想而思想,为了给人间带来一个理想的世界,孔门弟子忙忙碌碌地奔走各处,游说,希望国君能够采纳他们的建议,利用国家的力量,一步一步地将世界带向更高的境界,创造更自在的安乐。他们当然也必须坚持哲学上的主张:所作所为,不是出于自私自利的动机,而是为了治理好国家,带来人间的太平。后儒遂归纳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步步提升自己的修养,才能参与提升各级群体福祉的志业。人必须自己努力,砥砺修养,坚持以此为基础,才能安人、安百姓。先安顿自己的亲人,使其能彼此和睦相处,然后才可以安顿族群,才能治理好国家,最后的目标,则是向往天下太平。

① 忠恕 儒家伦理思想。在孔子学说中,“忠恕”是实行“仁”的方法,是贯串孔子全部伦理学说的重要思想。“忠”要求积极为人,“恕”要求推己及人。

② 仁 古代儒家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相互亲爱。孔子言“仁”,以“爱人”为核心,包括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内容。

这一套理想,在当时也不是儒家独有的,和儒家平行发展的其他思想家,例如墨子和杨朱①,虽备有不同的陈述,却也有类似的关怀。墨子高举至高无上的“天”,认为人对天意要有绝对的服从,天不偏爱,一视同仁。墨家的子弟摩顶放踵,都是为了要将这个世界带向绝对的太平。墨家可能是从孔门分出去的,他们特别强调天的绝对善以及人对天的“尚同”。这一条本来是出自好意,最后却成为阶层性的服从权威。最高权威是天,天子“尚同”于天,贤者“尚同”于最高的贤者,于是,墨家为了趋同于善,不免抹杀了个人的自主和个性。

至于杨朱这一派,他们选取了个人和人性的自主。每一个人都有尊严和价值,为了这个“仁”字,我们可以牺牲一切,没有任何代价可以收买或糟蹋“仁”,不拔一毛以利天下,也不为一己而损伤别人。杨、墨实际上是儒家的左右两翼,各自发挥了儒家关心的一个方面。

① 杨朱 战国初哲学家,魏国人。相传他反对墨子的“兼爱”和儒家的伦理思想,主张“贵生”“重己”,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别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侵夺别人。

儒家出现分歧并受到道家冲击

孟子的时代是战国时期。孔门主旨:不论独善其身,还是兼善天下,都着重“善”。四科之中,最主要的“德行”和“政事”,无非是为了个人或群体能够趋于善。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但也可能会因为欲望而丧失本性所具有的善。他所处的时代,杨、墨理论遍行天下,孟子必须努力坚持儒家本色,主张持守本性的善,排除可能的恶。

于是,儒家开始有了二元的分野。

荀子时代已是战国晚期。他在善、恶二元的对立中,特别注意到“善是天生的,还是人为的修养”这个问题,他主张“性善是伪”。其实,他所谓的“伪”并不是假装,而是意指“人为的努力”。人性可为善,但是如果不加注意,受到种种诱惑就可能会沦落为恶。人必须努力让自己培养出向善的方向,才能做到善。

在政事方面,治理国家乃是走向太平最重要的一个阶段,荀子的不少陈述都在讨论一个好的国家应该有什么样的境界以及如何走向这一境界。孟、荀二家都从善恶二分的二元下手,可是二人也都指陈,这二元可以彼此转换,在二极之间演变。

荀子门下,衍生了所谓“法家”的理论。一个是韩非,他结合了许多从政人员的实际经验,将之综合为管理学和政治学的理论;另外一个学生李斯成为秦始皇的助手,为秦朝规划制度。儒家四科的“政事”一科,终于发展出一个政治学理论及实践,使得儒家在此后的几千年中,在皇帝制度的旁边,发展成为文官体系主要的理论基础。关于这一部分我们下面还会再讨论。

儒家真正的对手乃是道家,老子和庄子两家都在末世楚国的疆域内发展。楚国地处淮汉地区,这里多丘陵、湖泊、溪流、森林的自然条件,呈现出与北方黄土平原完全不同的景观。楚文化的南方传说系统,也呈现出与北方系统不同的风貌。南方诸神都在山间水涯活动,俊美的男神、绰约的女神和许多灵活的小精灵,是传说世界的角色。北方生活艰难,人人必须约束、节制,必须尊重自己与他人之间的界线;南方容易维生,也因此有抒发自我的空间。南方人活泼而自由,个人有更多的自我,也获得更多的尊重,人兼容于自然之中,而不是与自然对抗。于是,在这个环境下发展,着重点都在于尊重个性,甚至离弃集体,不愿有强大的集体妨碍个人自由,他们也主张“自然”之道不能绝对。

老子、庄子议论的出发点和北方自然环境中产生的观念很不一样,对于“真实”的本体,老子以为“有”出于“无”,一切都在流动中;庄子则以为衡量和判断的角度和尺度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会不同。老子的“虚无论”和庄子的“相对论”,都在绝对真理之外提出另一些选择,也否定了思想的武断。

“感应论”与儒、道、佛的兼容并蓄

老子以为“有”出于“无”,一切都在流动中,他的思想几千年来对中国人严生了深远的影响。图为战国楚简《老子》,1993年出土于湖北省荆门市郭店。

秦帝国建立后,很快就崩溃了,但秦朝的遗产却在汉朝继续存在。汉代初期,儒家并没有和皇权体制结合。进入汉代后,帝国体制已不能回到封建,必须有一个政府,必须有一批能干的公职人员,儒家和皇权才能结合为一。儒家提供了治国的理论,而皇帝制承接了周代的“天命”观念,作为国家权力的合法依据。这个结合最重要的枢纽乃是汉代的察举①制度,这一部分将来我们会有更多的叙述。

现在我们要讨论的是董仲舒②的学说。儒家关心的项目,譬如天命、道、人间的关系,自然界各种事物的关系,人性和人体的关系等,都被董仲舒编织到一个庞大而严密的形而上学③体系之内。董仲舒的“感应论”是一个多层次的庞大系统,这个系统最大的一层涵盖全宇宙,第二层次在人间,其中,国家是一个层次,社群、小区又是一个层次,甚至连一个人身体之内的五脏六腑以及其他器官都是一个层次。个人在上面所说的每个层次中都有一定的地位。从人体之内的层次到宇宙,每个层次都贯穿上、下层次,每个层次中的各个部门都互相影响与制衡,任何层次中的部门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每个部门之间的力量只有互相呼应,才能得到最好的平衡。同样,层次与层次之间也是互动的关系。于是,在整个庞大的系统之内,人固然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人只是宇宙之间小小的点,但这个渺小的点,却也可能影响整个宇宙的运作。

① 察举 汉代选拔官吏的制度。由公卿、列侯、刺史、守相等推举,经过考核,任以官职。始于武帝时,其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秀才等,为汉代重要出仕途径之一。

② 董仲舒 (前179—前104)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曾任博士、江都相和胶西王相。著作有《春秋繁露》(可能经后人附益修改)及《董子文集》。

③ 形而上学 在哲学史上,指研究超感觉的、经验以外对象的哲学。

董氏这种形而上学的“系统论”,与今天科学的宇宙结构、物理化学的结构、生物学的细胞结构、社会中人与人的分析以及现代科学的宇宙论,竟有些许相似之处。当然,董仲舒的宇宙论只是形上学的建构,并没有经过科学的验证。董仲舒建构的儒家系统渗透在中国文化之中,影响了两千年来中国人的思考。他的学说也使得儒家出身的文官可以持有道德的勇气,也有自觉的使命感,投身“治国”,向往“平天下”。不过倒过来看,两千年来,有多少儒家的文官真正符合上述的理想,又有多少文官不是为了个人的功名利禄而甘心为专制君王服务的呢?

同类推荐
  • 将见枭雄

    将见枭雄

    将见枭雄,杏花春雨,百始合一。铁骑驰骋,家国永宁,北扫六地,南开八荒,西进万里,东至苍茫!
  • 吾名刺客

    吾名刺客

    他到底是紫禁城里混不吝的小混混,还是各大烟花之地竞相邀约的风流才子;他既是急公好义的江湖豪客,又是冷血无情的冷血杀手。他有着各种各样的身份,而这些不过是他隐秘自己的伪装。如果问他到底是谁,他会笑而不语,心道:难道我作为穿越大军一员的秘密能告诉你们么。
  • 解读波斯:一位中国学者的伊朗之旅

    解读波斯:一位中国学者的伊朗之旅

    著者从波斯的伊朗、伊朗的波斯交相辉映的特定文化背景来解读今天的伊朗,并力求在较为开阔的多元文化参照中,对波斯的伊朗、伊朗的波斯进行新的探讨与审视,从而也廓清了多年来围绕伊朗学研究的盲区与误点。
  • 会仙观墓

    会仙观墓

    本故事集之所以定名《会仙观墓》,用意有三:其一,闻名遐迩的大型道教宫观“监漳镇会仙观”是我县仅存最大的历史文物,现已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传统文化来说,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其二,我们可以吧故事中讲述的所有人物都作为“仙人”来看待。其三,南蛮侉子隐藏身份盗取山涧下的宝藏。故事集“会”众“仙”之,通过“仙人”们的“登台表演”,让我们对人生有所启迪。拳拳寓意望读者能够理解。
  • 长河——恃国而战

    长河——恃国而战

    【起点第四编辑组签约作品】南洋排华,拿破仑战争,南美独立革命,英国远东航线……这些都是真实的历史有一个全无近现代工业基础的国家,在不到60年里工业产能成为全球第一,这是真实的现实基于上述真实的历史与现实,构成本架空——拥有8亿人口,年产4000万吨钢,3亿吨粮食,4亿吨煤的共和国出现在1900年代的世界。大时代,小人物,草木丛中壮士栖,英雄何论出身低。在本书超过200个主要人物中,有没有看到你自己的影子?1900,革命的时代,资本的时代,帝国的时代,极端的时代。一个似曾相识的列强世界,一个提前百年的共和,三教九流各显神通,投入一场伟大的战争****************************************以下友情推荐强烈,强烈推荐《射柳人生》一个爱家的杨康《克里姆林宫的狼人》,巨坑,每季更新《窃明》穿越类、明末争霸题材,主角性格偏黑暗。《卑鄙在汉末》要多变态有多变态。变态的令人高山仰止,淫水横流《我在一五九五》跟一群混混成为了新的穿越众。怎么办?——让太平洋成为大东洋,让大东洋成为我们的海!《铁器时代》描写没有火药的蒸汽机资本主义明朝的文章《大穿越时代》穿越者在古代群戏的故事,众多龙套党倾情演出
热门推荐
  • 太上洞真贤门经

    太上洞真贤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Captain Stormfield's Visit to Heaven

    Captain Stormfield's Visit to Heave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解放思想论:从解放思想到科学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解放思想论:从解放思想到科学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本书共分四章,第一章论述了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思想原点;第二章论述了批判思维是解放思想的根本方法;第三章从非执政党建设角度提供了一个思想僵化、亡党失政的反面例证;第四章仅以必然性的三个环节为线索,对包含从解放思想到科学发展历史必然性的科学体系作了一个纲要式说明。
  • 灵力启航

    灵力启航

    一颗天外陨石的降临,它拥有着一股神秘的能量,让诸天万物都为之疯狂。余灵在一次偶然,拾到这块陨石,期间发生各种危机,经历种种磨难,摧毁所有邪魔,拯救整个大陆,最后成就无上道果。
  • 乾坤无极道

    乾坤无极道

    天地分离,混沌出生,鸿蒙之中孕育出十件至宝,人魔妖鬼,四大种族,为争夺十件至宝而掀起腥风血雨,上古传言谁若能同时掌控这十件至宝,便可打通永恒神界这门,成为神界之主。一幕幕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一段段荡气回肠的恩怨情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八荒六合,唯我独尊
  • 你我的结局,只因当初的遇见

    你我的结局,只因当初的遇见

    开始的遇见,他强要她,那一晚,一夜缠绵,她恨他,恨他束缚她,“你这一辈子都只能在我身边,别妄想出去找别的男人。”后来一次致命的错误,她怀上了他的孩子,他要她打掉孩子,却被她说做冷酷,他该如何抉择?因偶然的一次,她知道了他的身份,究竟会不会对他的态度有所转变。“女人,吻我。”霸道总裁爱上她,追她与她相处三个月的时间,她又该如何选择。。最终两人结局该是怎样的呢
  • 霸道总裁非你不可

    霸道总裁非你不可

    芦苇的花语和象征代表意义是,韧性,自尊又自卑的爱。关于如晨曦般的温暖男子,他是青涩时遇见的怦然心动,或许与爱情无关,或许那是暧昧。只是,爱都不会在一起,何况不爱。关于刻骨铭心,是黑暗下隐藏着的秘密和柔弱,因救赎而开始的爱意,一个叫做冷易风的男人。最后,相似的人会走到一起,他为她补上一场校园初恋,他是她苦涩青春时,不幸中的万幸,她说,“我所理解的爱情是,从始至终,那个人都没有把你丢下。”
  • 青梅竹马:恶魔少爷别碰我

    青梅竹马:恶魔少爷别碰我

    她和他是从小玩到大的青梅竹马,但在五年前,她去了金光闪闪的美国,五年后,她回国了,但她却忘记了他,接下来的他们会发生什么?会上演一场火星撞地球吗?
  • 走过那一季的春暖花开

    走过那一季的春暖花开

    《走过那一季的春暖花开(人生漫品)》精选了青春作家的数十篇成长类经典短篇作品,以成长为主题,抒写了青葱少年时光里的美好和遗憾、困惑与蜕变,给青少年以正确的引导。
  • 深深爱上御

    深深爱上御

    从大学到社会,准确说是从小吧,俩人早已被命运绑在了一起。(第一次写,不喜勿喷,情节虚构。作者词穷。)具体内容大家看正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