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61400000018

第18章 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奠基人 (1)

人物简介

张培刚(1913年~),湖北黄安(今红安)人,发展经济学[ 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方国家逐步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经济学分支学科,主要研究贫困落后的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问题。

]的奠基人。

1934年武汉大学经济学本科毕业,即被选送到当时的“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从事农业经济研究工作;7年后,考取清华“庚款留美公费生”。用4年时间取得哈佛大学经济系研究生学位,就读期间师从熊彼特、张伯伦、布莱克、汉森、厄谢尔、哈伯勒等人。

20世纪40年代中期,张培刚完成哈佛大学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获得1946至1947年度最佳论文称号和“大卫·威尔士奖”。这一论著被列为《哈佛经济丛书》入选作品,于1949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以英文出版。因该文是世界范围内第一部以农业国的工业化问题为主题的论著,所以张培刚迅速蜚声西方经济学界,奠定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即农业国工业化的理论基础,并被誉为“发展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

1946年张培刚回国,担任母校武汉大学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此后经济研究被政治斗争打乱,中断数十年。

20世纪80年代,西方发展经济学开始走下坡路,而世界上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并未发展起来,走出阴霾的张培刚再次扛起开拓创新的大旗,提出创立新发展经济学的思想,引导发展经济学走出困境。1992年,他主撰的《新发展经济学》将发展经济学又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1.乱世与理想

1928年,中国旧历为戊辰年,是国民党政权存在的第17个年头。当时国内军阀混战,局势动荡,战火连绵不绝。元月,蒋介石当选北伐军总司令,陈毅、朱德等共产党人转入农村发动革命。4月,蒋介石率军北上,攻陷济南。毛朱会师井冈山。6月,张作霖死于皇姑屯,北洋政府倒台……

政权交替,于当时的百姓乃是惯常之事,他们所愿无非吃饱穿暖,求得安身之所,对更替并不在意。所以战事一过,人们便读书、学习、工作,仿佛什么都不曾发生。

9月,刚成立的国立武汉大学[ 溯源于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创办的自强学堂。1913年,国民政府建立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8年定名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首批国立综合大学之一,也是湖北第一所高等学府。1930年,该校因战事迁往四川乐山。

]开学。樱花默默,一干青年学子意气风发地走来,当中一人眉目清秀但面色凝重,似心有郁结。看其年龄,不过十五六岁,然心事重重,但难遮掩逼人英气。

此人来自湖北乡下,姓张名培刚。他从小生活在农村,读书之余做些农活帮衬家计。自打进入武汉三镇,大都市车水马龙的繁华,让来自清静之地的他颇有些不习惯。但他天性笃定,既已入学,便立定心意,不受干扰,很快在珞珈山下悠游自得起来。

张培刚一入学就成为武汉大学一位小有名气的人物。这个朴实少年15岁便考入文科预科班,而当年文科预科班仅录取了他一名学生,可见录取比例之低,更见此人头脑之聪颖。

张爱玲曾经说过:“对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顾间的事。可是对于年轻人,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这句话对张培刚尤其适合。大学时代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分水岭,对张培刚来说更是如此。

大二那年,张培刚选择了经济系。那时候,武大经济系最著名的教授是任凯南 [ 任凯南,湖南汨罗人,1884年生。自幼聪明好学,曾考取秀才,是品学兼优补禀生(第一等秀才)。湖南高等实业学堂毕业后官费留学早稻田大学。1915年,考入英国伦敦大学,攻读经济学,6年后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学术造诣深厚,在伦敦时已赫赫有名,回国后被聘为国立武汉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武大经济学教授,后任武大经济系主任,兼任武大法学研究所经济学部主任,在经济学界与马寅初并称“南任北马”。

],他曾游学欧洲,对英国经济颇有研究。当听到英国工业革命缘起于“圈地运动” [ 14至15世纪,在农奴制解体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土地及公有土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

]时,出身农民的张培刚压抑不住愤怒: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如果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也太残酷了。如果中国的强大也依靠这种“羊吃人”的模式,那么对已经处于水深火热的中国农民来说,显然过于冷漠无情了。

一定要找到一种既不损害农民利益又能实现工业化的发展模式。抱着这个直接又不失单纯的想法,张培刚在追寻中读完大学。1934年,张培刚毕业,怀着“为改善农民生活、改进农业耕作而努力”的美好愿望,成为当时“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的一名助理研究员,从此开始农业经济研究。

书生意气,纸上得来终觉浅,非得亲身实践不能如愿。为充分了解经济民生,张培刚开始频繁考察,几乎所有省份都去过。无数农村、城镇留下了他的足迹。日复一日,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随时间磨洗,沉淀成对凋敝国势的思考。基于对农村和农业的考察,他先后撰写了《清苑的农家经济》、《广西食粮问题》、《浙江省食粮之运销》和《中国粮食经济》等经济学著作,此类论文更是不计其数。

长期的一线研究坚定了张培刚大学时形成的认知:一定要寻找出一条既不损害农民利益又能实现工业化的发展道路。这个认知,既是他传奇一生的原点,也是他波澜壮阔的命运转折点。

2.就读哈佛

1941年春,28岁的张培刚通过层层选拔,考取清华第五届“庚款留美公费生”[ “庚款留学”是美英等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退还”《辛丑条约》中强加、多收的“庚子赔款”,用于培养留美、留英中国学生的特殊留学活动。1908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授权罗斯福总统退还中国“庚子赔款”中超出美方实际损失的部分,用这笔钱帮助中国办学,并资助中国学生赴美留学。这项措施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如胡适、竺可桢等。庚款留美是民国时期最著名、竞争最激烈的公费留学考试。

],前景豁然开朗。

这届留学生约有百人,多为理工背景,张培刚考取科类为工商管理,是通过筛选的两名文科生之一。武大建校以来,还是第一次有学生入选“庚款留美公费生”,一时间,张培刚名声大振,成为武大校友圈内一位小有名气的人物。

初夏,张培刚从云南转赴重庆,搭乘航班飞抵香港,从维多利亚港乘坐邮轮起程前往旧金山,历经数月终于抵达麻省康桥[ 张培刚回忆说:“我在哈佛的时候,住在Cambridge。因为英国也有一个Cambridge,翻译成剑桥,所以我就把哈佛的Cambridge叫做康桥。”实际上,许多哈佛留学生都把此剑桥称为康桥。

],入读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哈佛工商管理学院,即今日哈佛商学院,是培养职业经理人、商业精英和企业领袖的学府,在世界上鼎鼎有名,很多人趋之若鹜。然而,张培刚却并不感到得意,反而在1年后做出一个令所有人困惑不解的举动:申请转到哈佛大学文理学院经济系,主攻经济史、经济理论和农业经济等课程。后来谈到当初的动机,张培刚解释说:“(当时我想的是)像中国这样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家,如何才能实现工业化,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达到先进工业国的程度。”

此话不虚,放弃成为商业领袖、超级富豪的机会,选择更为严谨、沉闷的经济学,正是基于对国家落后的痛心疾首。在张培刚看来,只靠个人单枪匹马的奋斗,顶多会成为一名事业有成的企业家,造福一方百姓,于国事无多大裨益。农业衰落、工业凋敝的中国,需要的不只是实业家,更是走出困境的经济理念、制度和思想。于是,他毅然转投经济系。

张培刚无疑赶上了一段好时光,哈佛经济系正值黄金时代,汇集了众多蜚声国际的经济大师,如主讲微观经济发展理论的熊彼特、“垄断竞争理论”创始人张伯伦、创建“投入—产出”分析理论的里昂惕夫和“美国凯恩斯”汉森等。一流学者的执教,使哈佛经济系风气开明,人才辈出。

浸淫哈佛,名师指点,从沉闷国度走来的张培刚视野迅速拓宽,以更加专业、理性的视角审视背后那个经济凋敝的祖国。身处工业发达的美国,张培刚时刻思考中国的出路,农业与工业二者的交锋与碰撞常常出现在他的脑海中,使他不知不觉进入了发展经济学研究的前沿佳境。

3.一夜成名天下知

时间到了1944年冬天,张培刚即将完成学业,整日为博士论文奔忙,无暇顾及他事。

一天,两位中国留学生风尘仆仆从国内赶来,初来乍到,没有预订房间,因此无法入住宾馆。经人指点,他们去求助宾馆二楼的胡博士。胡博士问,“你们是从哪个学校来的?”他们说是武汉大学,胡博士又问:“那你们是否知道张培刚?他在这里很有名气。”一名叫谭崇台[ 谭崇台,1920年生于四川成都,少负才名,19岁考入武大经济系,毕业后在湖南某矿场做过1年的会计。适逢民国教育部举行公开留学生考试,谭崇台考取财经类第五名,一口气向哈佛、耶鲁、斯坦福、哥伦比亚等6所美国名校提出申请,3所高校当即答复,谭最终选择了哈佛大学经济系。谭很早就知道张培刚,“武汉大学多年间考取庚款留美的就只有他一个人,而清华、北大考取庚款的则不少,正由于此,武汉大学经济系一直引以为骄傲和光荣。”哈佛就读期间,谭崇台与张培刚结下深厚友谊,日后也投入发展经济学领域。谭崇台比张培刚小7岁,后来他的妹妹谭慧成为张培刚的妻子。

]的学生说,“只是知道他的名字,却并不认识。”胡博士就给他们开了一封介绍信:“Walter Hastings HaIl 8号,张培刚。”两名学生懵懵懂懂,下楼后才想起所谓的胡博士就是大名鼎鼎的胡适。

第二天,谭崇台拿着胡适的介绍信,兴冲冲地去找张培刚。见了面,发现这个人一身土气,很质朴,根本就不像个洋博士,一点架子都没有。这让谭崇台既好奇又不解,想不通张培刚凭什么吸引风度翩翩的胡博士,同时又发现哈佛校园的中国留学生个个“洋味十足,架子很大”,与张培刚形成鲜明对照。

谭崇台在心里对张培刚有莫名的好感,武汉大学校友在哈佛时不时地聚会,张培刚也多次参加,两人交谈甚欢,只是谭崇台对张培刚的学术“并不理解”,谈及这些常无言以对。

此时,张培刚把论文对象锁定为农业与工业化。为了有一个安静的环境,深入了解两者关系,他特地在哈佛大学图书馆申请了一块不足6平方米的空间,每天至少学习12个小时,先后阅读180多名经济学家的200多本著作。“看的参考书超过任何写这类书的人,英文、法文、德文他都读过。”9个月后,长达20多万字的英文论文《农业与工业化》问世。

时间悄然而逝,一天,谭崇台在华盛顿短住,偶然得知经济学界赫赫有名的“大卫·威尔士奖”颁奖,获奖者正是张培刚,他在1945年写成的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为其赢得这一奖项。

同类推荐
  • 价值发展论

    价值发展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命在于“发展”,本书面对当今社会生产力的日新月异,提出了价值发展论的基本构架与理论基础,这是因为现代社会中一个商品年初的价值量与年末的价值量已有了很大的差别,而在马克思那个时代这些差别是极小的。作为一本张扬作者研究观点的专著,作者在书中提出了生产力发展的速度使今天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学者必须重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动态变化。
  • 富世绘

    富世绘

    叶檀作序推荐说:“这本图书是中国新富阶层生动的镜像,读这些文字更像看一部关于中国新富阶层的纪录片。不同主角的“出生”、成长,甚至八卦娱乐到剪光头发,从个人悲欢到群体浮沉都跃然纸上。”这是一本个性鲜明的中国富人“浮世绘”,它选取的更多是中国快速造富之后,作为个体富人的剧烈适应或者被适应的过程描述和分析。整本书的写作,除有趣的富裕阶层故事外,调侃里亦有严肃的观察,松散的故事里有严密的财富逻辑。”
  • 后天有多远?

    后天有多远?

    当今世界,气候危机、能源危机和金融危机三重危机叠加出现,三重危机的核心是能源,为了走出这三重危机的阴影,人们寄希望于低碳能源的新能源,希望通过它“毕其功于一役”,然而,现实是残酷的,至少在未来几十年内,没有一种能源形式能够替代以石油为代表的化石能源,那么,在三重危机之下,我们不禁要问:后天有多远?后天之后,我们又该去向何方?本书所讨论的正是这三种危机之间的深层次的相互关系。
  • 寿险公司内部控制研究

    寿险公司内部控制研究

    本书包括寿险公司内部控制概述、寿险公司组织结构、寿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公司营运管理、财务管理、个人营销管理、信息管理等9章。
  • 幽默图解经济学

    幽默图解经济学

    GDP、CPI、通货膨胀、失业率、附加价值、边际效应……这些耳熟能详的经济名词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但经济学究竟学什么?你是否真的了解它?本书把经济学还原为生活,让你以更经济、有效率的阅读方式读懂经济学,了解经济学的本质,并轻松地掌握尽可能多的经济学知识。你会发现,原来经济学可以这么有趣、好玩、幽默;经济学可以这样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笑着学,躺着学,玩着学……从现在开始,向板着面孔的经济学说再见!
热门推荐
  • 片片枫叶情

    片片枫叶情

    青春情怀总是诗。多想执你之手,深情想望,和你谈一场浪漫的爱情……正因为心中有你,当风起的时候,不敢告诉你起风的方向……如果今生有缘,三年后,星桥鹊起时,枫叶飘零处,在温柔的月光中等你归来……农家少年寒冬冬和城里千金江枫叶俩人间演绎了一段感人肺腑的青春友情故事……展现了那个年代长江两岸普通大众生活的喜怒哀乐,讴歌了他们为生活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 哑巴王爷俏王妃

    哑巴王爷俏王妃

    出生于中书侍郎府的温璃儿,从小巾帼不让须眉,饱读诗书绝不仅仅只是为了嫁个好人家。但却不想,一道圣旨竟从天而降,“什么,要我嫁给齐王!”“齐王是谁?哑巴!天哪!”温璃儿难道就此认命?非也!夫妻十条,为保护自己的利益而隆重出炉!
  • 嗨,初恋情人

    嗨,初恋情人

    有没有搞错?公司开董事会是为了讨论她的婚事?老总裁直接将她配给他的儿子?拜托,她才见过那个所谓的下一任总裁不到十次耶,就要她嫁人----好吧,连老爸老妈也来凑一脚!那她就---乖乖地嫁吧。虾米?????这个貌似潘安的席总裁居然暗恋她这么多年?哇噻,革命精神不错哪.潘安桃花果然多........一坨一坨地跳出红颜知己....她不生气都不行,申明,只是生气,没有吃醋!!!!!!
  • TFBOYS之十年盛夏

    TFBOYS之十年盛夏

    当三小只同时恋上一个人会发生什么呢?当女主失忆时,三小只又会怎么办呢?而她最后又究竟会选择三只中的哪一位呢?一场虐心凄美的爱恋拉开帷幕。。。
  • 麻辣母女大对决

    麻辣母女大对决

    亲情,是一种默默付出,不求回报,是世界上最为美好的感情。赵静用她清新活泼的笔调,勾勒出一对平常人家的母女。在这些家长里短中,充满着现代摩登的气息,你我生活的投影,真实、自然。作者很好的抓住了儿女与父母间的情感与矛盾,互相的依赖与碰撞,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记述着生活中零碎有趣的片段,让人在捧腹大笑之际又感受到其中的情深意切。
  • 呆萌丫头:校草求放过!

    呆萌丫头:校草求放过!

    第一次见面,她把冰激凌甩他的脸上;第二次见面,她扯断他最喜爱的手环;第三次见面,她干脆见他就跑,被某人壁咚在树下,“弄坏我的东西就想跑?”某校草邪魅一笑“弄都弄坏了,你要怎样?”某女心虚.“不怎样”“呼~”夏喵喵松了口气.“既然如此,那那……我陪你钱.”说着就去找包包,某校草一把把她拎起来.“不要”“你到底要怎样嘛?”某喵快急哭了“嗯……要……你”
  • 儿童家庭教育系列——才艺塑造篇

    儿童家庭教育系列——才艺塑造篇

    《儿童家庭教育系列:才艺塑造篇》共分五章,内容包括:才艺选择与培养原则;发现孩子的潜能和特长;儿童乐器爱好的培养;儿童音乐才能的引导;其他才能的培养。《儿童家庭教育系列:才艺塑造篇》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 末日巨城

    末日巨城

    当一切希望都落空。末日的那一天开始,地球就遭到了无数怪物的袭击,无人知道怪物从哪里来,为了什么。为了活下去,人类史无前例的团结在了一起。地球,却离恢复越来越远。这个时候,只有神,才能拯救我们。神,来了。
  • 洞玄子

    洞玄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圣玉仙踪

    圣玉仙踪

    世人皆道成仙难,异世仙门断万年。修炼之途逆苍天,衍天成仙得衍天。他日世间风云变,从此潜龙出深渊。紫云仙界一朝启,敢叫旧地换新天。……这是一个残酷的世界!……他重生成为一个少年……却在十四岁生日那天成了落魄家族的家主……他却发现这世间并不是想的那么简单,变化诡异的小岛、神秘莫测空间、……他身担重任,能否解去千年之毒?能否重建家族?面对庞大的势力他能否复仇?……切看少年家主一路披荆斩棘,乘风破浪,踏上仙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