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的另一面,正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束缚了我们的思维,使我们不善于创新、不敢于开拓,导致我们在世界民族之林的竞争中落在后面。当老儒家们念叨“中学为本、西学为体”的时候,倒是不怎么善于归纳总结的日本人,真正做到了“师夷之长克己之短。”
当然,无论哪个国家,都不能以今天的强盛改变历史事实。就像美国人不能否认开发西部时对印第安人的屠杀,德国人不能忘记纳粹对犹太人的灭族之祸。二战期间日本军队对亚洲各国人民、尤其是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是永远不能忘却的。但一些日本右翼分子却倚仗国家实力的强大,信口雌黄、颠倒黑白,企图抹去二战期间血淋淋的记录。我们在愤怒谴责之余,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仅仅谴责是不够的、仅仅愤怒也是于事无补的。倒是应该认真思考一下,怎样把这种奇耻大辱化作我们学习和工作的动力,怎样使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后代,不再蒙受类似的耻辱。
??????????2000年1月28日
新闻的视角
日前听早新闻,有一条奸杀案告破的消息。说的是西安大学的女研究生韩杰(洁?婕?)在校园内遇到一陌生男子,对她说:“你的学费没交,跟我到学生科走一趟。”为了证实自己交过学费,韩杰随这名男子乘上电车,来到陕西财大,又被哄骗至一间地下室,被骗奸后杀害。紧接着,这条新闻又说:“近年还有女研究生被农民拐卖的事情发生,有的大学生迷路后,竟然当街嚎啕大哭。”听罢,心里很不是滋味。一个生命被摧残被扼杀了,报道者毫无痛惜之意,只有通篇责备之言。似乎在说:“瞧!读了那么多的书,竟然会上没文化的坏人的当。”
我怀疑这条新闻的撰稿人,一定太迷信“知书达理”这一古训。自唐以降,古代的读书人读着那些治国安邦之策,都以为自己是候补的官老爷。今天的读书人,从小到大受的教育都是祖国怎样富强、人民多么勤劳,很少有机会知晓社会的阴暗面,更没有学过防范自卫的课程,岂是个个都了解社会,洞悉人心的?白求恩钻研医术,气跑了夫人;陈景润苦思课题,走路撞到电线杆上。如今,有一二学生不谙世事,在焦急时当众流露无助的情绪,或成为不法分子残害的对象,难道我们只要责怪他们没有警惕性,太脆弱、太没用就行了吗?而某些视野狭隘、知识贫乏的庸官,失职渎职,被阿诈里骗去几百万上千万的国有财产,却鲜见记者先生责备他们不懂常识、缺乏警觉。
我们的社会,从来就不曾缺少过恶,最匮乏的恰恰是善良、信任和同情。以前的媒体只能报喜,今天的媒体能披露一些反面消息了,无论如何这都是一种进步。希望媒体在报道的时候能倾注一点对生命的尊重和关怀,少摆些冷冰冰的行家面孔。对于广大读者来说,舆论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
1999年11月28日嫉妒杀人
美国影片《将军的女儿》(又名《铁案风暴》),讲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故事。伊丽莎白是将军的女儿,就读于西点军校。她聪明、勤奋、强壮,门门功课名列前茅,是军校的优等生。在毕业前夕最后一次异常艰苦的夜间训练中,她遭到了同一小队六名男生的轮奸,彻夜不停的、疯狂的轮奸。奄奄一息的伊丽莎白被送进医院,从前方赶回来的父亲在见到女儿之前,已经被告知不能追究此案,为的是顾全大局,维护西点军校的名声。面对遍体鳞伤的女儿,他无比慈爱地要求她忘掉刚刚发生过的一切。可怜的伊丽莎白非但没有在温馨的父爱里抚平伤口,她对亲人的信任也被出卖了。
经受了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创伤,伊丽莎白变成了一个两面人。表面上,她活泼大方端庄可爱,是传授心理战术的上尉教官。暗地里,她热衷于滥交和性虐待,性伙伴“像一列火车那么多。”她选择了一条可怕的报复之路,既毁灭自己,也毁灭向政界进身的父亲。然而,观众能够感觉到,密室里那个疯狂的女子,并不是真正的伊丽莎白。
当探员终于找到了当年的一个作恶者,他说出了这幕悲剧的根本原因——“他们恨她,恨她比他们聪明,恨她比他们优秀。”总说东方式的嫉妒是恶性的,西方式的嫉妒是良性的。实际上,因为己不如人而引发的嫉妒,又何分东方西方?一个各方面都非常出色的年轻女子,因为她的优秀而惨遭蹂躏,又因为父亲的自私与猥琐无法讨回公道。在被摧残的痛苦和遭亲人背叛的绝望中煎熬了七年之后,愤怒的伊丽莎白用生命伸张了正义,七年前的轮奸犯将受到军事法庭的严惩。
这部影片再一次告诉我们,嫉妒是会杀人的,在杀伤被嫉妒者的同时,也杀伤嫉妒者本人——杀死他们的良心、理智,杀死他们心中的天使。伊丽莎白的死,是嫉妒杀人的又一个血淋淋的注脚。《将军的女儿》是一部沉重的电影,透过它,我们看清了人性丑恶的一面。不管文明发展到哪一个层面,也无关体制、文化和贫富,人心中那个名叫嫉妒的魔鬼随时都会蠢蠢欲动、害人害己。英国作家毛姆说得好:“许多人以为成功会毁掉人,使他们虚荣、自负、自鸣得意——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其实,成功也会使人谦卑、宽容和仁慈,而失败却使人滋生怨恨,变得残忍。”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经常会遇到比自己优秀的人。如何克服嫉妒、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升华自身的人格,远离卑劣的念头和无耻的行径,确实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严峻的问题。
制高点
某日与一女友通电话,得知一向不怎么看重钱财的她正在起劲地买彩票,不禁大笑。问何故,答中了大奖好买称心的房子、好轻轻松松地义务上班。做了一番白日梦,她忽然醒悟,都怪自己当年太清高,没有及时占据一个制高点。如今天天为五斗米折腰,为琐碎小事烦恼,悔之晚矣。我说是啊!凭你的美貌,当初找个大款不在话下。论你的能力,早早地奋发图强,现在肯定是主任、处长了。以你的才华,成为名作家也不是什么难事。女友也大笑,感叹道,当年实在是少不更事,如今只好寄希望于彩票,不然,恐怕今生今世再也爬不上制高点了。
顾名思义,制高点就是居高临下的地方,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更是交战双方拼死争夺的所在。翻了翻《现代汉语词典》,制高点的解释是:军事上指能够俯视、控制周围地面的高地或建筑物等。朝鲜战场的上甘岭、对越反击战时的老山即为制高点。当年肯尼迪遇刺,也是因为安保部门没有控制好制高点。
女友说的制高点,是人际关系中的有利地形,即地位、金钱和名声。这类制高点可以从娘胎里带来,比如降生在帝王将相之家;可以用青春和美貌换取,比如一步登天册封为王妃贵妃;还可以靠勤勉来攀登,比如从秀才到进士、从州官到宰相,比如由学徒而老板而巨贾。在当今社会,知名度更是登上制高点的捷径。
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真正能登上制高点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一旦登上了制高点,就是人中之龙鸟中之凤,就开始高高在上高不可攀了,普通人只能满怀敬意地仰视,谁要是敢平视就是大不敬。对付不敬者,制高点上的“神”各有绝招。风度欠佳者如某电视节目主持人,大骂指出他畅销书中的语病和错别字的批评者是“打不完的苍蝇。”风度翩翩者如某大师,笑眯眯地对来势汹汹的挑战者说,我跟你是两条道上的人,对你的苛求,我是没办法做到的。轻轻一记太极神功掌,就把狂妄小子推了个趔趄。还有的干脆摆出一付族长的面孔,凛然地说,年轻人不学好,神仙也没法。
所以说,谁登上了制高点,谁就得了道升了天、进了庙堂成了神佛。哪个胆敢提出不同意见,企图在学术上进行平等的讨论,就是哗众取宠欺世盗名的小人,就是捣乱的苍蝇、撼树的蚍蜉、挡车的螳臂。清朝的宰相李鸿章说,天下再没有比当官更容易的事了。以此类推,世上也没有比制高点更安全更舒适的地方了。王安石有诗云,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苏东坡说什么高处不胜寒,纯粹是他一肚皮不合时宜、一辈子不识事务的缘故。所以说,已经占据制高点的人,就该理直气壮地坚守、固守、死守,并时时警惕那些正面冲锋侧面迂回的居心叵测之徒,把他们抢班夺权的阴谋粉碎在萌芽之初。但广大有志于攀登制高点的年轻人,尤其是没有世袭幸运和绝代美貌的年轻人,还是应该高瞻远瞩眼明手快,不怕艰难险阻,抓住一切不是机会的机会,捷足先登,去抢占制高点。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女友。在她还没有中大奖之前,但愿这篇拙作对她有一点帮助。
洗……
有生命的地方必有水,有文明的地方更是离不开水。上古的时候,祖先们填饱了肚子之后,首先想到的,也许就是到水边去洗一洗。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西施浣纱、漂母饭信,不少惊天动地的历史事件,都跟“洗”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为洗的清洁功能,人们相信,外在内里、有形无形的东西都洗得干净,像洗清嫌疑、洗脱罪名、洗雪冤屈、洗心革面、金盆洗手……文章应洗练,入基督教要洗礼,远道而来要洗尘,吃错东西要洗胃洗肠,给不义之财披上合法外衣曰洗钱……而洗劫洗脑、清洗血洗之类,更是让我们见识了“洗”的另一面。
要论洗的条件,古时定然很简陋,我们的先人却很重视清洁卫生。周公曾在洗头的时候接待贤士,有“一沐三握发”为证。在登基、祭天、婚丧嫁娶诸项大事之前,斋戒沐浴也是帝王们的必修课。武则天当政时,大力提倡洗澡,规定官吏每十天休息、沐浴一次,每月分为上浣、中浣、下浣。后来这三浣索性做了上旬、中旬和下旬的别称,可见女同志到底比男同志爱干净。直到现在,武则天还被浴室老板奉为祖师。没有她的身体力行,唐明皇恐怕就想不起来修华清池,也不会有“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