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28900000038

第38章 钱穆(2)

1914年,钱穆到无锡梅村县立第四高等小学任教,当时该校只有一个班,学生都住校,他便与学生同住一寝室。一天深夜,钱穆自梦中醒来,一脚踢在床边的墙壁上,他突然想到臂与壁都是形声字,辟属声,但臂在身旁,壁在室旁,凡辟声似皆有旁义。如避,乃走避一旁。璧,乃玉悬身旁。嬖,乃女侍在旁。劈,乃刀劈物分两旁。躄,乃两足不正常,分开两旁,盘散而行。于是他悟出凡辟声皆有义,此即宋人所说的“右文”。想到这里,钱穆顿觉兴奋,又联想到形声字十数例。第二天给学生上国文课,他不讲课文,而改讲昨夜枕上所得。正好县里派督学来校视察,进入讲堂后,竟伫立不走,整整听完一堂课。督学回去后,在县署的月刊上发表一篇文章,记录钱穆讲课一事,钱穆之名遂不胫而走。

1919年,泰伯市督学许某到无锡县立第四高等小学,敦请钱穆同学安若泰去任后宅第一初级小学校长。安虽有掌初等小学的经验,但因留学日本的学业未完成,还需再赴日本领取毕业文凭,故未应允。当时钱穆诸人也在旁,钱穆忽起立,问许君:“我若肯往,君愿聘否?”众人以为钱穆是玩笑之语,钱说:“绝非戏言,乃真心话。”许某喜道:“你若真心,我决无条件聘请。”钱说:“你无条件,我则有条件。我若去,学校行政及课程编排,我当有绝对自由,你不能干预。倘若上面及外界有非议或斥责,你能否同任其咎?”许某说:“一切可勿虑,悉随尊意。”安若泰劝钱穆不要轻易做决定,因为初级小学与高级小学毕竟不同,钱穆无此经验,困难临头,到时必后悔。钱穆毅然道:“正为无经验,故去从头学起。我心已决,绝不后悔。”于是,钱穆便到后宅第一初级小学任校长。

钱穆到后宅小学后,先后对学校教育做了多项改革:将体操、唱歌改为课外活动,令全体学生必同时参加,教师亦须参加;在教学中废除体罚,代之以循循善诱,颇见其效;有若干学生不能准时到校,乃命工友每晨摇铃绕街一周,使学生能知守时;高年级的语文教材,皆由钱穆用白话文自编,并采用剧本对话方式,让学生上台表演,学生因此勤读多练,于是读书及作文程度,倍进于前。

钱穆不主张体罚学生。初到后宅小学,钱穆贴出布告,要求学生下课后到操场玩耍,不得在教室逗留。一日,钱穆巡视,见学生杨锡麟独坐在教室里,钱问他为何不去操场,杨不答,兀坐不动如故。钱穆叫来班长,班长告知钱穆,杨锡麟曾犯校规,前任校长令他到校后除大小便外,必须坐在教室里不得离开。钱穆说,前任校长已经离开学校,命令亦失效,让班长带着杨去操场玩耍,二人遂去。不一会儿,一群学生簇拥着杨来到钱穆办公室,告诉钱穆,杨在操场旁水沟中捕获一只青蛙,竟将它撕成两半。钱穆耐心地劝导他们:“杨锡麟因久坐课室中,你们知道的,他都不知道。现在他和你们一起玩耍,你们要随时随地好好劝告,不得大惊小怪,不要他犯一个小错误,就一起来告发。以后再如此,就罚你们,不罚杨锡麟。”诸生听罢,默默无言而退。

又一次,钱穆亲戚家的兄弟二人也入后宅一小读书。钱穆让二人到操场和同学一起玩耍。不久,众学生一起拥着弟弟前来找钱穆,说弟弟随手打人。钱穆说:“他年纪还小,你们都比他大,何足惧。他若再打人,你们可回手打他,我不处罚你们。”学生们高兴而散。哥哥听罢大哭,说:“我弟弟将被人打,如何受得起。”钱穆告诉他:“你别担忧,你弟弟若不打人,他人也不会打你弟弟。你好好看着,让他别再打人就行。”此后果然相安无事。学校的其他老师见了钱穆对这两件事情的处理成效,也都赞成不再体罚学生。

钱穆认为办学应办出独特的风格,他极推崇唐文治创办的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他说:“办学不办出个独特的风格,充其量不过是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教科书的推销员,那是没有意思的。”

1930年,钱穆的《刘向歆父子年谱》刊印后,钱一举成名。在顾颉刚的推荐下,钱到燕京大学任教,而他的最高学历仅为高中,且尚未毕业。此后八年,钱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任教,并在清华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兼课,抗战期间,又陆续任教于西南联大、武汉大学、华西大学、齐鲁大学、四川大学。

初到燕大,钱穆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考试批阅试卷给分也如此,八十五分以上极少,优秀者通常只批八十分,大部分在八十分以下,一个班总有几个不及格的。他原以为不及格的学生可以补考,不料燕大规定一次不及格就予以开除,从无例外。他听说几个学生因此要失学,立刻找到学校当局,要求重批试卷。学校开始以向无先例为由拒绝,但他据理力争,终于破例让他重新批阅试卷。此事让钱穆意识到,大学与中小学极为不同,在中小学任教,钱穆觉得自己是学校的主人;而在燕大,钱穆心中始终不安,他觉得:“学校是一主,余仅属一客,喧宾夺主终不宜。然余在此仅为一宾客,而主人不以宾客待余,余将何以自待。于是知职业与私生活大不同,余当于职业外自求生活。……遂决意果在大学任教,绝不愿兼任行政事务……”

燕京大学学生李素回忆老师钱穆:“宾四先生……采用旧式教授法,最高兴讲书,往往庄谐并作,精彩百出,时有妙语,逗得同学们哄堂大笑。宾师是恂恂儒者,步履安详,四平八稳,从容自在,跟他中年穿着的宽袍博袖出奇地相称。他脸色红润,精神奕奕,在课堂里讲起书来,总是兴致勃勃的,声调柔和,态度闲适,左手执书本,右手握粉笔,一边讲,一边从讲台的这端踱到那端,周而复始。他讲到得意处突然止步,含笑面对众徒,眼光四射,仿佛有飞星闪烁,音符跳跃。那神情似乎显示他期待诸生加入他所了解的境界,分享他的悦乐。他……和蔼可亲,谈吐风趣,颇富幽默感,常有轻松的妙语、警语,使听众不禁失声大笑。所以宾师上课时总是气氛热烈,兴味盎然,没有人会打瞌睡的。”

在北大时,钱穆和胡適均以演讲的上课方式驰名学校,是北大最叫座的教授,在学生中有“北胡南钱”之说。王玉哲在《我和中国上古史》中回忆钱穆讲课说:“钱先生讲上古史与别人不同,不是从远古讲起,而是先讲战国,再逆向讲春秋。并且也不是一章一节、面面俱到地讲,而是以学术问题为中心,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层层剖析,讲得娓娓动听,很能启发人深入思考。”

在北大,钱穆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是中国通史课,这门课每周两次,多安排在下午一点到三点,此时常是学生最疲倦的时候,但钱穆却把下午的课变成了最吸引人的课,除了北大学生,其他学校的学生也慕名前来旁听。因听课的人太多,学校不得不将钱穆的通史课设在北大梯形礼堂,面积是普通教室的三倍,“每一堂课近三百人,坐立皆满,盛况空前”。据说为了给钱穆腾教室,北大将胡適的课挪出了大礼堂。这门课有的学生一听就是四年,北大有位姓张的学生上高三时便到北大听课,从北大一直听到西南联大,总共听了六年之久。

西南联大学生李埏回忆钱穆在西南联大开中国通史课的盛况:“果然不出所料,听课人数确乎不可胜数。那时,先生住宜良岩泉寺撰《国史大纲》,每星期四乘滇越火车赴昆明。当晚即讲授通史课,共两小时。星期六晚又续讲两小时,都是七点到九点。其所以排在晚间,原因是听课者众,昼间没有共同时间以满足大众的要求。西南联大继承北大自由讲学之风,允许校内校外人士旁听,而且尽可能兼顾其便。因此,其他大学的学生,中学的教师以及社会上有志于史的人们,皆来听讲,以致教室虽甚宽敞,仍不能使人各得其所。一张两人并用的课桌,总是三个人挤着坐。椅子坐满了,许多人便席地而坐。室内外的地上坐满了,便坐到窗台上。有的人连窗台也挤不上去,便倚墙而立。常见许多同学去上课时,都拿着一张报纸,为的是用以代席。这种状况,自开学以迄学年结束,始终一样,真是猗欤盛哉!”有一次钱穆因火车晚点迟到二十分钟,“听讲者仍等候着,无一人离去。这是很少见的现象。当时一般情况是;上课铃响后几分钟教师还未来,学生便走了。我多次看见宾四先生满面通红、大汗淋淋地走进教室,从人缝中,甚至踩着课桌,登上讲台”。

当年北大教授中有著名的“岁寒三友”。“所谓三友,就是指钱穆、汤用彤和蒙文通三位先生。钱先生的高明,汤先生的沉潜,蒙先生的汪洋恣肆,都是了不起的大学问家”。

钱穆和胡適关于老子的观点各异。一名新生问钱穆:“旧同学皆告我,应当用心听胡適先生与钱穆先生二人的课,可是二人讲的观点正好相反,不知两位先生可曾当面讨论统一观点?”钱穆回答:“此处正见学问之需要。汝正当从此等处自有悟入。若他人尽可告汝一是,则又何待汝多学多问。”

钱穆受邀去北师大兼课,第一次上课,听众甚众,系主任亦在窗外徘徊。第二周上完课,系主任将钱穆请去,告诉钱:“此课本请某君担任,上堂后,学生问,中国封建社会系秦前结束,抑秦后开始,又或秦前秦后一体直下无变。某君所答,听者不满,争论不已,终至哄堂而散。某君遂不再来。别请某君,复如是,仍哄堂而散。某君亦不再来。恐直言相告,先生决不愿来。今幸两堂过,学生竟不发此问。并闻对先生深致满意。真大佳事。”

何兆武回忆:“钱先生讲课总是充满了感情,往往慷慨激越,听者为之动容。据说上个世纪末特赖齐克在柏林大学讲授历史,经常吸引大量的听众,对德国民族主义热情的高涨,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我的想象里,或许钱先生讲课庶几近之。”

在西南联大,钱穆上中国通史课,第一节课上来便说祖国历史有其独特之处,作为一个中国人,应感到它是可敬可爱的,大家读史,治史应取的正确态度:不应当以古非今,也不宜厚今薄古,不可崇洋,也不可自大;应认识统一和光明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分裂和黑暗只是中国历史的逆流,若非如此,中国历史岂能绵延数千载而不绝。钱穆的讲话感情奔放,声音强劲而有力,道理深切着明。那时国难方殷,中原陷没,学校播迁甫定,学生听得感动万分,两个小时的课,自始至终,皆屏息而听,以致偌大一个教室,人挤得满满的,却如同阒无一人。从钱穆的讲授中,学生们不唯大大增加了国史的知识和兴趣,而且强化了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信心。

很多人慕名去西南联大拜谒求教钱穆。对于前来求教之人,钱穆极少问其姓名、职业,总是和颜悦色地接待,有问必答,一视同仁,有教无类。学生李埏觉得,有些问题过于浅近,殊不必一一作答,于是问钱穆道:“有些人似是慕名而来,欲一瞻风采而已。何以先生也很认真地赐以教言?”钱穆回答说:“你知道张横渠谒范文正公的故事吗?北宋庆历间,范文正公以西夏兵事驻陕西。横渠时年十八,持兵书往谒。文正公授以《中庸》一卷,说:’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横渠听了,翻然而悟,遂成一代儒宗。可见有时话虽不多,而影响却不小。孔子说:’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我宁失言,不肯失人。”

1949年,钱穆在广州街头偶遇张其昀。张告诉他自己想到香港办一所学校,请钱穆加入,钱穆欣然同意。但钱穆到港后,张其昀已离港赴台,钱穆与崔书琴咬牙坚持,同时邀请唐君毅和香港《民主评论》主编张丕介,一起创办了亚洲文商学院,即后来的新亚书院。

新亚书院的创办,旨在收留因战乱流离的学生。钱穆说:“我创办新亚的动机,是因为当初从大陆出来,捡到许多流亡青年,到处彷徨,走投无路,又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到台湾来;而我觉得自己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怎忍眼看他们失学。同时,也觉得自己只有这一条适当的路可以走。虽然没有一点把握,但始终认定这是一件应当做的事。”

徐复观在《忧患之文化——寿钱宾四先生》一文中也记载钱穆等人办学的窘况:“新亚书院之创立,盖有类于乞食团,托钵僧”,钱穆等人“日则讲授奔走,夜则借宿于某一中学课室。俟其夜课毕,则拚桌椅以寝;晨光初动,又仓皇将桌椅复原位,以应其早课之需”。

面对困境,钱穆却坚定地说:“只要新亚能不关门,我必然奋斗下去,待新亚略具基础,那时才有我其他想法之自由。”为了办学,钱穆简朴节约,他刚开始住在书院的校舍中,后搬到钻石山贫民区租屋居住,每天搭乘公共汽车到学校;后又搬到较为偏远的沙田西灵寺旁的乡村居住,仍旧每天乘坐公共汽车、火车到学校上课,从来未向校方申请过公费补助。

在钱穆的倡议下,新亚书院创办文化讲座,每周末晚上请校外学者做学术讲演。每到开讲,无论寒暑风雨,可容纳百人的教室座无虚席,以至于新亚书院的学生只好环立于旁,挤在墙根听讲。当时在港的许多名人也前来听讲,如化学家沈燕谋(与胡適同年出国留学,毕业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每讲必来,散会后便与钱穆谈论讲题。他十分佩服钱穆,称比自己小五六岁的钱穆为师,自称门人。原国民党苏州城防司令孙鼎宸也每周必来,与钱穆成为挚友。

同类推荐
  • 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一日看尽长安花

    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一日看尽长安花

    兰泊宁编著的这本《一日看尽长安花(唐朝分册)》攫取唐朝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其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以文化的视角、历史的视野、细腻的笔触、生动的叙述,把人物和事件放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使读者不但能享受到阅读的快感,更可以通过阅读此书,进一步了解、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本书兼顾故事性、可看性与励志性。
  •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上)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上)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主要有政坛伟人、发明始祖、经济导师、军事将帅、科技精英、谋略奇才、企业富豪、思想先驱、外交巨擎、文坛巨匠、艺术大师。阅读这些世界名人的个人简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风采与成功智慧,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能够激励我们的理想和志向,指导我们的人生道路和事业发展。
  • 险难中的毛泽东

    险难中的毛泽东

    本书介绍了毛泽东的生平事迹,是第一部全面记录毛泽东一生在重大危难关头临危不惧,逢凶呈祥的纪实作品。本书第一部分介绍了在毛泽东露宿的地方,突然窜出一条毒蛇,向他吐着长长的蛇信……,第二部分介绍了毛泽东在组织秋收起义时,巧用一把银元换回了性命……,第三部分介绍了毛泽东积劳成疾,终于病倒了。“红色华佗”使他渡过了这次大难。第四部分介绍了毛泽东在长征途中望着倍受痛苦折磨的妻.
  • 银幕后面的真英雄:李云龙、李向阳等英雄的真实故事

    银幕后面的真英雄:李云龙、李向阳等英雄的真实故事

    本书通过对李云龙、李向阳、郭建光、洪常青、阿庆嫂、李侠等原型人物的采访,向我们展示了他们弥足珍贵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之魂。他们以自身的英雄业绩体现了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今天,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国人的崇高理想,是爱国主义的本质所在。本书故事生动,事迹感人,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生动教材,将会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 邵逸夫全传

    邵逸夫全传

    本书介绍的邵逸夫,从少年时代涉足影坛、青年时代南洋打拼,开创了中国电影从无声到有声的时代,晚年他淡出影坛后又成为香港电视业的巨头,他的百年人生是一部精彩的传奇。
热门推荐
  • 神源灵鼎

    神源灵鼎

    天地初开,混沌初成;神鼎落世,血腥相残;炼化神鼎,与天相拼;鼎力为主,灵力为辅;双力齐修,所向披靡;神器有灵,择主而侍;神鼎之争,意义何在;……一场神鼎争夺,血染一方天地……
  • 琴心剑侠

    琴心剑侠

    北朝末年,外族入侵。国土沦陷,山河飘零。在这乱世之中,将会有一群不屈的人外抗强敌,内平国贼。他是一代名帅,功高震世,万夫不当。他是一个普通大学生,却遭遇车祸,险些死去。这两个原本处在两个世界的人却在机缘巧合之下融为一体。
  • 智慧谋略文库·文人墨客智慧谋略文库

    智慧谋略文库·文人墨客智慧谋略文库

    本书分“乐施好善篇”、“以德为本篇”、“博古通今篇”等十部分。内容有:曾国藩祁门脱险、苏东波为秦少游解难、梁启超自愿当枪手等。
  • 锦上书

    锦上书

    每一次开始,都是新的遇见,总有一卷故事,能打开你的心房
  • 说人与说诗

    说人与说诗

    这是一本抒情散文,运用了积极现实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从说人和说诗的角度,写出了什么是诗歌,诗歌的作用等,让读者对诗歌有进一步的理解。
  • 璨灿花开

    璨灿花开

    时光给我留下了什么?且看一个还没有20岁的农村孩子经历了什么?
  • TFBOYS之星际守护

    TFBOYS之星际守护

    她来到地球,寻找至关生命的灵王之力。可当星球的生命与真诚的友谊碰撞在一起时,她会选择哪一方?黑衣人:灵女,地球人与我们星球没有可比性。如果你不尽快找出灵王之力,那就交出你的性命。
  • 重生炮灰农家女

    重生炮灰农家女

    上辈子苏清因为轻信了别人的话而过早放弃念书,而后打着最低贱的工,领着最低的工资,自己因为过度劳累年纪轻轻的就染上不治之症。为了给自己凑钱治病,最后还害的老爸活生生的累死在工地,老妈因受不了这个打击而一夜白头。重活一回,苏清一定.......
  • 那三年,我陪你

    那三年,我陪你

    高中三年,他们一直是同桌。但命运的捉弄,他们就此结束,一场同学聚会,终于等到了他,可他却早已名花有主。
  • 末世之剑指天下

    末世之剑指天下

    在黑暗的末日中,历经了3年可怕之行的周帆在99级即将进入第二关100级时,被手下击杀,却意外重生3年前,带着3年记忆的剑客周帆将突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