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28900000047

第47章 王国维(2)

“往访王静安先生(国维),谈了一点多钟。他说戴东原之哲学,他的弟子都不懂得,几乎及身而绝。此言是也。戴氏弟子如段玉裁可谓佼佼者了。然而他在《年谱》里恭维戴氏的古文和八股,而不及他的哲学,何其陋也!

静安先生问我,小说《薛家将》写薛丁山弑父,樊梨花弑父,有没有特别意义?我竟不曾想过这个问题。希腊古代悲剧中常有这一类的事。

他又说,西洋人太提倡欲望,过了一定限期,必至破坏毁灭。我对此事却不悲观。即使悲观,我们在今日势不能跟西洋人向这条路上走去。他也以为然。我以为西洋今日之大患不在欲望的发展,而在理智的进步不曾赶上物质文明的进步。

他举美国一家公司制一影片,费钱六百万元,用地千余亩,说这种办法是不能持久的。我说,制一影片而费如许资本工夫,正如我们考据一个字而费几许精力,寻无数版本,同是一种作事必求完备尽善的精神,正未可厚非也。”

王国维所说的前两件事都是胡適不曾注意到的,所以他从王宅出来后,便到马幼渔处借得戴震后学焦循的《雕菰楼集》一部。当晚,他便开始着手研究戴震,作短文一篇,题为《述东原在思想史上的位置》,此后,又成了《戴东原的哲学》一书。

胡適拜访王国维的第二日,王出于礼节,到胡適府上回访。晚年胡適对助手胡颂平说,王国维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他少年时用德国叔本华的哲学来解释《红楼梦》,他后来的成就,完全是罗振玉给他训练成功的,当然也要靠他自己的天分和功力。又说:“他的人很丑,小辫子,样子真难看,但光读他的诗和词,以为他是个风流才子呢!”

1924年,清华学校欲改为大学,设国学研究院。校长曹云祥原准备请胡適担任筹建中的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胡適推辞不就,建议曹,国学院应采用宋、元书院的导师制,同时推荐了四位导师人选:梁启超、王国维、章太炎、赵元任。后因章太炎坚拒清华之聘,而由吴宓推荐留学归国的陈寅恪担任导师。

王国维时任逊帝溥仪的南书房行走,校长曹云祥亲往敦请,王国维婉辞。1925年,胡適代清华前去请王国维出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王仍婉拒。胡適便找到溥仪的英文老师庄士敦,托庄请溥仪出面帮忙劝说。溥仪便命师傅们代写了一道诏书,令王国维到清华任教。王国维不好再推辞,答应下来。

王国维决定亲自到清华去看一看。胡適知道后,当即用自己的车子接上王国维,陪同他到清华园考察了一番后,再将王国维送回。王国维看后表示满意。

此后,清华国学院主任吴宓带着聘书去王国维家中敦请。《吴宓日记》记载:“宓持清华曹云祥校长聘书,恭谒王国维(静安)先生,在厅堂向上行三鞠躬礼。王先生事后语人,彼以为来者必系西服革履,握手对坐之少年。至是乃知不同,乃决就聘。”王国维到职后,对吴宓说:“我本不愿意到清华任教,但见你执礼甚恭,大受感动,所以才受聘。”

王国维自沉昆明湖后,陈寅恪在《王观堂先生挽词》中提到了胡適协助清华聘请王之事,陈诗云:“鲁连黄鹞绩溪胡,独为神州惜大儒”(胡適为安徽绩溪人)。而陈寅恪此后一直对胡適敬重有加,大概原因也有胡適敬重他所敬重的王国维先生,并力促王国维成为清华国学院导师。

讲学

早在1906年,王国维就将美育列为教育宗旨之一,他主张:“教育之事亦分为三部:智育、德育(即意志)、美育(即情育)是也。”

王国维在犹太富商哈同夫妇创办的仓圣明智大学任教时,向该校校长姬觉弥提出的就聘条件为:将上课时间安排在上午,并备车迎送。但时髦的学生们对于这位拖着小辫子的先生,并不大欢迎。王国维不会高谈阔论,做不出什么噱头来,再加上学生们的国学功底浅薄,对王亦不了解,所以对他就更引不起兴趣了。

蒋君章回忆王国维讲课:“我曾在窗前静听他的讲学,但见他嘴唇上下翕动,声音细小,咫尺之间也听不清楚,这也许我当时程度太低,听不懂他的话的关系吧。”

清华国学院学生戴家祥回忆说:“清华国学研究院的教学大纲是王国维先生起草的,采取了中国书院和英国牛津大学两者相结合的办法教学。教授有赵元任、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李济是青年讲师。他们教学也各有特点,和王国维在一起,他不讲,只听学生讲,讲到他满意的地方,他就点点头说’还可以‘;和梁启超在一起,只听他讲,不给学生讲话的机会;和陈寅恪在一起,他讲一半学生讲一半。”

王国维不会说国语,一直是一口海宁土话。刚到清华时,王国维用海宁土话讲课,学生们不知所云。吴其昌回忆:“先生满口海宁土白,当年同学诸君中,能完全把先生的话听懂的,只有我一人。这因为我也是海宁人。”

一次课后,谢国桢问吴其昌:“王先生讲课常说’呒啥‘,这’呒啥‘是什么意思?”吴其昌答:“没什么。”谢又问:“’呒啥‘怎么讲?”吴其昌仍答:“没什么。”最后谢急了:“我问的是’呒啥‘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吴其昌笑了:“’呒啥‘就是’没什么‘。”

周传儒回忆,王国维上课从不迟到早退,风雨无阻。讲课时“不说废话,以说明题旨为度。他人已说过的东西,从来不抄袭,不掠美,不诋毁,说话负责,做事负责”。学生们住的地方,他从来不去,去就是为了上课,上完就走。学生去请益,他有问必答,遇有不知道的事情,他就说“弗晓得格”(不知道),没有一次掩饰。

王国维讲话不利落,还有些口吃。毕树棠回忆,一次,北京历史学会请他去演讲,听的人都几乎睡着。因为他讲的题材太专业,干枯,加上他口才又笨,听者提不起劲儿,又不能干瞪着眼,只好睡觉了。

在清华就读时,徐中舒常去向王国维请益。徐回忆,王国维“谈话雅尚质朴,毫无华饰”,他话极少,“非有所问,不轻发言。有时或至默坐相对,爇卷烟以自遣,片刻可尽数支;有时或欲有所发挥,亦仅略举大意,数言而止;遇有疑难问题不能解者,先生即称不知,故先生谈话,除与学术有关者外,可记者绝少也。”

王国维性情僻冷,但一谈到学术问题时就显示出热情的一面。1926年12月3日,王国维五十岁生日,学生们纷纷来家中向他祝寿。7日后,他在清华工字厅设宴答谢学生们。席间,他向学生们展示他所藏历代石经拓本。学生们竞相发问,他辩答如流,欣悦异常。

课堂上,王国维从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学生有疑问,他必回答,不厌其烦。王的学生徐中舒回忆:连续发问一个星期,王先生可以连续讲一个星期,分析得很透彻。

王国维上课不大抬头看学生,但他讲课非常细腻、细致。王国维在清华讲《说文》,用的材料许多是甲骨金文,用三体石经和隶书做比较。王国维要解决一个问题,先要把有关这问题的所有材料找齐全,才下第一步结论,把结论再和有关问题相对照,阅看再三,然后才对此问题下结论。

卫聚贤在研究和写作中,早先总是作翻案文章,罗列各家学说,进行排比,予以逐条辩驳,然后再说出自己的主张。到清华研究院学习后,王国维对他说:“你只管说你自己的,何必去管别人的?”卫回答说:“不把别人的学说驳倒,我自己的就站不起来。”王说:“只要你自己的说对了,相比之下,别人不驳自倒。”卫遂遵循这一教诲,在其后的著作中,就很少去辩驳他人,只是将自己的意见写出,也不轻率地作批评别人的文章,只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听不听,信不信由你,别人自会鉴别,历史自会做出结论。

治学

王国维自幼在父亲王乃誉的指导下习读四书五经,他聪颖好学,其弟王国华在《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序》中写道:“时先兄才十一耳,诗文时艺,早洛洛成诵。”

王乃誉曾在日记中记载对王国维的培养计划:读经书、考秀才、中进士,经世致用,光宗耀祖。王国维天资聪颖,在父亲的教育下,十六岁考中了秀才后,便到杭州崇文书院就读,准备应考。

王国维自小便喜爱读书,他说,家中的藏书有五六箧,除不喜欢的《十三经注疏》外,均已读遍。他对八股文并不热衷,而喜研经史。到杭州后,见友人读《汉书》,王遂用自幼攒下的零用钱买了四史的前四册:《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他称此为“平生读书之始”。

1894年,王国维到杭州应乡试未中,与他同去应试的友人陈守谦回忆道:“君于学不沾沾于章句,尤不屑就时文绳墨,故癸巳大比,虽相偕入闱,不终场而归,以是知君之无意科名也。”三年后,王国维再试未中,此后遂绝迹科场。

中日甲午战争打响,新思潮也迅速地涌入。王乃誉不仅敏感地察觉到社会思潮的变化,而且也及时地将这种变化传达给儿子们。王国维之弟王国华回忆:“中日之战,变攻议起,先君以康梁疏论示先兄,先兄于是弃帖括而不为。”王乃誉在致族叔的信中也说:“大儿……性讷钝,好谈时务,嗜古籍而不喜于帖括……以期通达中西要务以自立。”

王国维早年专心学习外文,他精通英文、日文,能够阅读德文原版哲学著作,是最早研究康德、叔本华、尼采等西方哲学的中国人。他还将中西学说融会贯通,用西方哲学思想对《红楼梦》中的人物进行性格分析。他按照叔本华的哲学去解读《红楼梦》,认为《红楼梦》是彻头彻尾的悲剧。

王国维认为,《红楼梦》中的“玉”即欲,他认为《红楼梦》为解脱之书,他的《红楼梦评论》先用大篇幅谈人欲,然后将整部《红楼梦》看作是宝玉还玉(欲)过程:“所谓’玉‘者,不过生活之欲之代表而已矣。”“生活之相质何?’欲‘而已矣……此可知生活之欲之先人生而存在,而人生不过此欲之发现也。此可知吾人之堕落由吾人之所欲而意志自由之罪恶也。夫顽钝者既不幸而为此石矣,又幸而不见用,则何不游于广莫之野,无何有之乡,以自适其适,而必欲入此忧患劳苦之世界?不可谓非此石之大误也。由此一念之误,而遂造出十九年之历史与百二十回之事实……而解脱之道,存于出世,而不存于自杀。”研究者认为,按照王国维的理论,“宝玉”似乎当谐音“饱欲”,“黛玉”当谐“待欲”。

早年,王国维致力于哲学研究,但日后却转向文学研究。他在而立之年写的两篇自序中谈到转变的原因是由于“疲于哲学”,因为“哲学上之说,大部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余知真理,而今又爱其谬误”;而观世界近二十年的学问,建立新的理论体系的学者极少,希望自创一新哲学者,“非愚则狂也”,他不愿意只是做一个搜集、整理材料的二流学者。他说:“以余之力,加之于学问,以研究哲学史,或可操成功之券。然为哲学家,则不能,为哲学史,则又不喜,此亦疲于哲学之一原因也。”因为近年来填词,他的爱好慢慢偏向文学,他说:“近年嗜好之移于文学,亦有由焉,则填词之成功是也。”他分析道:“要之,余之性质欲为哲学家则感情苦多而知力苦寡,欲为诗人则又苦感情寡而理性多。诗歌乎?哲学乎?他日以何者终吾身所不敢知,抑在二者之间乎?”日后,他的《人间词话》、《中国戏曲史》正是诗歌与哲学二者之间的学问。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文学批评的著述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部,他在本书中运用西方美学理论,对中国旧文学作出评论,但同时又摆脱了西方理论束缚,以自己的思想见解,尝试将某些西方美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融入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学批评之中。

《人间词话》中最广为人知的三个境界理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王国维又致力于美学研究,他在《去毒篇》中谈到自己为何致力于美学:“古人之疾饮酒、田猎,今人之疾鸦片、赌博。西人之疾在酒,中人之疾鸦片。……前者强国的疾病,后者亡国的疾病也。前者欲望的疾病,后者空虚的疾病也。”他认为,“自国家之方面言之,必其政治之不修也,教育之不溥及也。自国民之方面言之,必其苦痛及空虚之感深于他国民,而除鸦片外别无所以慰藉之术也。此二者中,后者尤其最要之原因。”“此空虚之感,尤人生所难堪,人所以图种种遣日之方法者无非欲接此感而已。”那解决之道何在?“则宗教与美术二者是,前者适于下流社会,后者适于上等社会,前者所以鼓国民之希望,后者所以供国民之慰藉,兹二者尤我国今日所最缺乏,亦其所最需要者也。”

王国维试着用学术揭示人生的目的与意义,将传统的学术研究与科学的考据方法结合起来。他提出的“学无新旧”、“二重证据法”、“中西化合”等学术研究方法,对构建中国现代的学术思想乃至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陈鸿祥称王国维“以学术为性命,而又以性命殉了学术”。

同类推荐
  •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艺术家上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艺术家上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 我创办了共识网

    我创办了共识网

    本书共分为:人生这锅窝窝头、一路驼铃声、智慧的和聪明的、头顶有光环的人若干辑。主要是作者对家乡、亲人、朋友以及儿时的回忆和怀念,对岁月的感慨,以及自己近年来的工作经历等。随着岁月的消逝,这些生命的体验与感悟酝酿出让人唏嘘不已的经典之作。
  • 与郑和相遇海上

    与郑和相遇海上

    绕过好望角世界第一人,揭开人类“大航海”时代的序幕,开辟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破解郑和船队之谜。人类“大航海”先驱郑和下西洋六百年祭(1405-2005)!“既是一部弥足珍贵的学术著作,又是一部语言精美的文学读物,更是一部弘扬我国古代文明的极好教材!”
  • 陇上翘楚:人物卷

    陇上翘楚:人物卷

    雄奇绵长、多姿多彩的地理环境,源远流长、积淀丰厚的历史文化,以及当代多民族风情,构成甘肃独特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的辽远广阔时空。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东西方文化交会的通衢大道、多元一体的民族大融汇之域、祖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在苍茫中透出厚重,在古朴中显现灵动,联系着中华文明之根、氤氲着中华民族之魂。也许正因为如此,甘肃又是一个略带神秘色彩,让世人渴望了解的地方。为了立体地全方位地展示甘肃的地理风貌、历史传统和人文积淀,陈自仁编著的《陇上翘楚/人文甘肃》,《陇上翘楚/人文甘肃》从这些在历史上留下深刻影响的人物中,挑选了五十多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对他们的一生,分别做了细腻而生动的描述。
  • 撒切尔夫人给女人的13堂智慧课

    撒切尔夫人给女人的13堂智慧课

    2013年4月8日,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去世,享年87岁,引发全球媒体的关注。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听到撒切尔夫人离世的消息,我十分悲伤。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领导人,一位伟大的首相,一位伟大的英国人”,“她不仅领导了英国,更拯救了英国”。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声明称,美国失去了一位“真正的朋友”。法国总统奥朗德表示,撒切尔是一名伟大的人物,她在英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
热门推荐
  • 异游戏之血色世界

    异游戏之血色世界

    假如这场是游戏,我们为什么不能假如这场就是人生呢?常言“人生如现实”,那就一场现实!群号码:1618451
  • 伏璧良人

    伏璧良人

    一种真实存在过的古老刑罚,代表着对女人最无情的惩罚,承受这种刑罚的女人,在经历尊严尽失的羞辱以及失生不如死的惨烈折磨之后,才能得以咽下最后一口气。那种来自地狱的刑罚让她一介村姑疯狂逃命,机缘巧合遇上一个癫狂痴傻的疯子,却自此闯进一个不属于她的世界,天子贵胄,君子小人,江湖市井,后宫朝堂,各种不凡的人事接踵而来,在陌生的环境中几生几死,只有一往无前的走下去,才能最终得到命运的眷顾。
  • 归春

    归春

    沈晏心不明白自己为什么重生了。上一世她人前显耀,人后幸福,婆婆疼丈夫爱,还有一双争气的儿女。将军夫人,相国生母,天子岳母。顶着这样三个光环活到七十岁寿终正寝,她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她回来,究竟为何?——————————————————————上架前中午12点更新,上架后双更:中午12点和晚上8点,求收藏~~~~
  • 无赖,我的恶魔少爷

    无赖,我的恶魔少爷

    从小在一起,长大后也在一起。她一直没发觉自己对苏皓轩的感情,在众人眼中他们是最配的一对,她迟钝一直忽略掉恶魔少爷对她的告白。当自己以为遇到了白马,却发现自己的真正喜欢的人是恶魔。而这个恶魔少爷处处跟她作对,欺负她,就是不管怎样,男的也不能碰,他就是要管着你。可是一旦自己遇到伤害,第一时间他保护她。
  • 侦探灵警

    侦探灵警

    师传代号王,道术通天地,降妖伏魔镇邪灵。妖魅为祸人间,吾收之;恶婴修魔,吾渡之;凶魂索命,吾灭之;僵尸复仇,吾斩之。十方尸鬼凶灵不入吾眼,满天神佛天仙皆为我道。执掌人间正义,扬我道门神威!
  • 假戏真婚:首席男神领回家

    假戏真婚:首席男神领回家

    她告白失败,男神要订婚,未婚妻竟然是她的死对头。本想一醉方休,却狗血的一醉成婚。某男,一穷二白,没房子、没车子、没票子、没工作,唯一的优点就是帅!为了利用他打败死对头,她领他进门,帮他解决住房问题。没想,一到半夜,他就溜进她的房间,逼她履行妻子义务。“荣振烨,我们可是要离婚的。”“老婆,生米都煮成熟饭了,不如你就收了我吧!”于是,某男开始连发糖衣炮弹,就在某女心动之际,一列黑衣人拥着一名白富美找上门来。原来,某男也是有目的的。
  • 精华版(二)你不可不知的投资宝典

    精华版(二)你不可不知的投资宝典

    这是一本像《男人装》一样紧随潮流,像《读者》一样贴近生活,像《故事会》一样充满故事,又像《花花公子》一样有内涵的理财专刊! 理财达人水湄物语出品,长投网倾情奉献:《长投专刊》与你分享实现财富自由的实用投资。
  • 前世今生,错爱纠缠

    前世今生,错爱纠缠

    前世今生,缘起缘灭,执念不悔,是非对错,无从定夺……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林惜雨身上,纤长的睫毛像羽翼一样,静静的闭着,嘴角微微上扬,浅浅的笑意,如天使一样睡着。略显苍白的唇色,让人怜惜…...樱花树又开花了,微风拂过,粉红色的花瓣随风飘落,落在树下的秋千上,一如当年一样的场景,当年樱花树下玩耍的伙伴们,现在是否长大?再见,是否能认出?再见又是怎样的场景?钟离殇一遍又一遍的演练着再次相遇的场景……
  • 红流纪事:青春热血报国情一二·九运动

    红流纪事:青春热血报国情一二·九运动

    丛书所选之“重大事件”,只选择了民主革命28年历史当中30件大事,力求通过这30件大事大体上涵盖中共党史基本问题的主要方面。这首先就遇到了选取哪些事件最为合适的问题。就我们的水平而言,很难说就一定能够选得那么准确、恰当。但总体设想是,应以讴歌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业为主,有的也可侧重总结某些历史经验或教训。
  • 我的总裁老婆

    我的总裁老婆

    不同的感觉有着不同的品位,这是性格分明的女性,同时也是一种生活状态一个男人有两面,要了解不难,但一个女人却有着千面万面,与其去苦捞海底针,不如就唱一首简单爱…徐遥,都市里的一个看似平凡的小人物,原来小人物却有着许多的不平凡人生就如一场戏,他正经历着一场精心谋划的“人性”越狱,成则寻找到梦想天堂!败则坠入无间地狱!平凡男人就如一枚普通鸡蛋,但为了自己的梦想与追求,就算是鸡蛋,无奈也要碰一碰石头改变和伪装保护自己不难,难的是改变生活的轨迹,保护自己所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