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28900000049

第49章 王国维(4)

王国维不擅丹青,孩子们缠着他要他画小人,他只会画一个策杖老人或一叶扁舟。他偶尔指导孩子读书,教孩子读《孟子》、《论语》,为孩子讲解或听孩子背诵时,他并不看书本;进行讲解也不是逐字逐句地讲,一口气讲完了,问一句懂不懂,孩子点点头表示懂了,这一天的功课就算完成了。

旅居上海时,王家中常有日本客人来访,与王国维探讨学问。王国维的孩子们当时还年幼,顽劣淘气。他们知道日本人喜欢乌龟,就趁着客人不注意时,悄悄地在他们后背用白色的石膏粉画上小乌龟图案,然后躲在一旁偷笑。王国维见状,并不责怪孩子们。等他们成年后才知道,他们开玩笑的对象,都是日本赫赫有名的学者,如铃木虎雄、神田喜一郎等。

龚自珍一生泛滥情海,行事则任兴驰骋,风流不羁。他的诗词常写男女情感纠葛,多缠绵悱恻、婉约生姿之句。晚年曾有诗云:“偶赋凌云偶倦飞,偶然闲慕遂初衣。偶逢锦瑟佳人问,便说寻春为汝归。”王国维素不喜龚,读此诗后,更斥责龚道:“其人之凉薄无行,跃然纸墨间。”

王国维弃世前数日,曾替学生谢国桢题写扇面。王书写了唐末韩偓的《即目》和《登南神光寺塔院》两首七言律诗,题款时,在谢国桢的名字后面加上了“兄”字。旧时礼数,朋友间无论年齿长幼,皆可以“兄”相称。但师称弟子为“兄”,就悖逆礼节了。于是,蹈湖当日,王国维先赴清华研究院,照常处理教务后,特地找到谢国桢,用墨笔在为谢题写的扇面上涂改“兄”为“弟”字。做毕这桩事,他才乘车到颐和园,步行至排云殿西鱼藻轩前,临流徘徊片时,方毅然自沉。其时适为榴花盛开的端午时节,屈原也是这个时节自沉的。

悲郁

王国维性情悲观,他在《静安文集续编·自序》中自陈:“体质羸弱,性复忧郁,人生之问题,日往复于吾前。自是始决定从事于哲学。”

王国维一生中,家庭成员死亡的阴影一直笼罩着他:四岁时,母亲病逝;1887年,祖父去世;1906年,父亲去世;次年,继母去世;同年,发妻莫氏因生产双胞胎女儿病危,王国维从北京赶回家乡海宁,虽延请名医救治,但无力回天,十几天后,莫氏离开人世。

王国维一共生有六子八女,其中,六个女儿夭折。王国维多次痛失子女。在长子潜明前,即生有一女,不幸夭折;1907年,莫氏病逝前所生的一对双胞胎女儿夭折;1908年,王国维与潘丽正所生的女儿明珠夭折;1921年5月,四女儿通明出生,9月即夭折。1923年5月,女儿瑞明夭折。1924年,王国维的一对孙女夭折。1925年,他与莫氏所生的长子王潜明去世。

1898年,王国维由父亲护送到达上海,进入《时务报》工作。王对时局有了更深的了解,因而忧心忡忡,他在给友人许家惺的信中认为,列强虎视眈眈,而清政府又不思变法,于是中国“如圈牢羊豕,任其随时宰割而已”。此后不平等条约纷纷签订,王国维心情郁郁,致函许家惺说:“瓜分之局已见榜样,如何如何!胸中所欲言于足下者十倍于兹,每一捉笔不知其何以忘也。”

王国维一度希望通过办教育来改变中国的积弱,但他到上海后,发现他所寄予希望的“士大夫”却令他十分失望,他在给许家惺的信中说:“大抵近世士大夫不乏魁垒奇特之才,而于学术异同之际意见极深,稍有不合,即成水火,日日言合群而终不能合群,私见之难泯,盖如此也。”“大抵合群二字,为天下第一难事。其所以难合,实因民质未进之故,斯宾塞尔之言深足味也。外患日逼,民生日困,虽有智者,亦无以善其后。”在这样的忧患之下,王国维认为中国必有大难,他选择了读书作为自己应付国难来临的唯一途径,他告诉许家惺:“来日大难,非专门之学恐不能糊口。”

到《时务报》馆工作,王国维本是顶替许家惺的职位而去,之前许每月工资20元,到发工资时,报馆却只发给王12元。王国维也不争吵,只是写信给许,诉说不满。许家惺接信以后,以推荐者的身份,给汪康年兄弟写信询问此事。孰料,汪氏兄弟复函,不仅不同意给王国维增加薪水,反而还抱怨王来馆不善办事、不懂待人处世。父亲知道后,来信要他“以家累身世为第一义”,“勉忐相习”。王国维只好强压自尊,“愧无可言”地复信许,对他“不督过而惠全之”表示感谢。故而罗振玉回忆初到《时务报》工作时的王国维道:“公平生与人交,简默不露圭角,自待顾甚高。方为汪舍人(康年)司书记,第日记门客及书翰往来而已,故抑郁不自聊。”

马衡受蔡元培之托邀请王国维到北大任教。王写信征求罗振玉的意见,罗让他询问沈曾植有何看法。王复函罗道:“北学之事,若询之寐叟(按:沈曾植之号),必劝永(按:王国维自称)行,然我辈乃永抱悲观者,则殊觉无谓也。”

王国维论《红楼梦》的精神主要是“示人以解脱之道”,解脱“存于出世,而不存于自杀”。他说《红楼梦》里真正可以达到解脱,只有三个人:一个是惜春,一个是紫鹃,一个就是宝玉。

王国维受叔本华影响甚深,叔本华的悲观主义自然也影响了王国维。王深感“伟大之形而上学,****之论理学,与纯粹之美学,此吾之所酷嗜也。然求其可信者,则宁在知识论上之实证论,伦理上之快乐论,与美学上之经验论。……余之性质,欲为哲学家,则感情苦多,而知力苦寡;欲为诗人,则又苦感情寡而理性多。”

婚姻

1896年,二十岁的王国维奉父命迎娶二十三岁的莫氏为妻。当时王国维一心想去日本留学,但父亲王乃誉坚决不同意,说现在首要的是“求度衣食”,至于求学,那是十年后的事情。王国维只好谨遵父命“成家立业”。

莫氏家中世代经商,家境比王家稍好,王、莫两家早年就已定亲。王国维十四岁时便闻名乡里,号称“海宁四才子”之一,十六岁即考中秀才,王的岳父对其极为赏识,提起王国维这个未来的女婿时赞不绝口。

莫氏与王国维结婚后,王国维因“家贫不能以资供游学,居恒怏怏”,两年后便到上海时务报馆工作,从此便辗转奔走,与莫氏聚少离多,分居十年。这十年间,他在家中住的最久的时间便是1906年父亲去世后,回家奔丧,为父亲守制,前后共八个月。但从王国维所作的词看,王与莫氏夫人的感情极好,如这首《清平乐》:“樱桃花底,相见颓云髻。的的银缸无限意,消得和衣浓睡。当时草草西窗,都成别后思量。料得天涯异日,应思今夜凄凉。”

1907年4月,王国维为父亲守制完毕,再次返回北京。当时家乡父老曾联名邀请他出任海宁州劝学所学务总董,但他婉拒。谁知刚返回北京三个月,便传来妻子病危的消息,十天后,王、莫二人便天人永隔。

妻子去世后,王国维为妻子写下许多深挚的悼亡诗,兹录两阙:

《蝶恋花》:“落日千山啼杜宇,送得归人,不遗居人住。自是精魂先魄去,凄凉病榻无多语。往事悠悠容细数:见说他生,又恐他生误。纵使兹盟终不负,那时能记今生否?”

《苏幕遮》:“倦凭栏,低拥髻,丰颊修眉,犹是年时意。昨夜西窗残梦里,一霎幽欢,不似人间世。恨来迟,防醒易,梦里惊疑,何况醒时际。凉月满窗人不寐,香印成灰,总作回肠字!”

莫氏留下三个男孩,最大的八岁,最小的才三岁。王国维将孩子们托付给继母叶太夫人,但几个月后,叶太夫人去世。三个孩子无人照看,亲戚们便劝他续娶。最后,岳母莫太夫人做主,为他续订了一门亲事。

王国维的第二任妻子潘丽正,是前妻莫氏的远房表亲,据王国维的女儿王东明说是莫氏的表甥女。潘丽正嫁给王国维后,便承担起了照顾王国维子女,为王操持家务的任务。王国维与潘丽正生有三子五女(其中两个夭折),这些孩子加上王国维前妻留下的三个儿子,都由潘丽正照顾。王国维一生不问家务,家中事无巨细,全由潘丽正料理。一次,潘丽正牙疼得厉害,但当时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地发烧,她的牙病竟霍然而愈。

王国维长子王潜明后娶罗振玉三女罗孝纯为妻,据罗氏后人记载,罗与婆婆潘丽正偶有龃龉。罗振玉之女罗仲安说:“家中遇有纠纷,先生不作左右,袒护潘夫人,人谓其如’金人‘。”王国维的女儿王东明解释“金人”指王国维沉默不语,只是缄默。

一次,潘丽正与王国维商讨家事,但王手不释卷,耳若未闻,潘一怒之下,便要将书投入火中。正好此时罗振玉来访,潘入内室回避,才解了围。

潘丽正对莫氏的母亲莫老夫人也极为照顾,她每月必送用度给莫老夫人。王国维一家居上海时,有人回乡,她必托人带去莫老夫人喜欢吃的山楂糕、粽子糖、香菇等物。回乡探亲时,她也必接莫老夫人前来同聚。莫老夫人去世后,她回乡奔丧,以孝女身份为莫老夫人守灵、治丧。

潘丽正对莫氏生的三个儿子如同己出。王国维自杀时,他的第三子贞明还不到娶亲的年龄,后来贞明的婚事,由潘丽正一手操办。王国维的二儿子高明曾告诫他的妻子:“吾辈弟兄,赖继母抚育成长,费尽心思。汝须尽子妇之德,毋得相慢!”

王国维沉湖后,潘丽正有追随他去的打算,她在给王国维治丧期间,便写好遗书,嘱咐子女们待她和王国维下葬后,筹划南归,回到家乡去依舅父及姨母生活。女儿王东明看到遗书后,不知所措,后来和用人钱妈商量,请与潘丽正交好的郑桐荪教授的夫人帮助劝说。在郑夫人的劝说、女儿的哀求,以及钱妈的解劝下,她才打消了死志,说:“好吧,我再管你们十年。”

潘丽正于1975年在台北逝世,据陈鸿祥《王国维传》:“潘夫人名丽正,1975年病卒于台北医院。”

嗜好

王国维嗜烟,且烟瘾极重,上课时也忍不住抽上几支。在学生的印象中,王先生总是烟雾缭绕地来,又烟雾缭绕地去。每每饭后,王国维总是一支烟一杯茶,然后再进书房工作。

容庚回忆王国维:“先生沉默寡言笑,问非所知,每不置答。喜吸纸烟,可尽数支;当宾主默对时,唯见烟袅袅出口鼻间。”

王国维爱吃甜食,他的卧室中摆放着一个朱红的大柜子,上面两层专门放置零食。女儿王东明六十年后还记得,打开柜门,琳琅满目,如同是一家小型糖果店,从胶切糖、小桃片、云片糕、酥糖等苏式茶点,到红枣、蜜枣、茯苓饼、核桃、松子等,应有尽有。其夫人每个月从清华园进城采购零食和日用品,回来必是满满一洋车,那些精致的点心就是为他准备的。他每天午饭后休息一小会儿,抽根烟、喝杯茶,然后进书房工作,几个小时后,他便到卧室的柜子里找零食吃。

在饮食方面,王国维有些挑剔,他要求夫人亲自下厨,如果是用人做的,他就不愿入口。每遇到饭菜不可口,他的筷子就在碗里慢慢地拨弄。他爱吃红烧的食物,所以家里的食物经常是红烧的。他爱吃的水果不多,喜欢西瓜、橘子、柿子、葡萄等,但他夏天不吃香瓜,也不准孩子吃,认为不好消化。

王国维平时最爱去逛琉璃厂,对古玩只是看看,主要是买旧书,如果在书店看到了想要的书,就非买不可。每次夫人知道他要逛琉璃厂,就先替他准备好钱。一次,他如获至宝地夹着一个包裹回家,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本书,他兴奋地对夫人说,自己要的不是这本书,只是夹在其中的一页旧书。

在北京时,王国维晚上常赴宣外大街喝大酒缸(即小酒店),以盐水毛豆、煮花生佐酒;酒是白酒。他酒量很小,稍饮即鼻眼皆红,但仍乐此不疲,说是以此寻觅高阳酒徒的风味。

王国维生活极有规律,晚上十点多一定上床。每天看完书后回到卧室,就一个人拿着牌玩“过五关”,尽了兴,睡觉时间到了,也就熄灯就寝了。

逸事

少时,王国维即闻名乡里,与褚嘉猷、叶宜春、陈守谦被人成为海宁四子。据王国华《海宁王静安先生遗集序》中称:先兄“年十六,入州学,好《史》、《汉》、《三国》。与褚嘉猷、叶宜春、陈守谦三君,上下议论,称’海宁四子十八丁‘。”

王国维与陈守谦等人“朝夕过从,商量旧学,里人目为’四才子‘而推君(王国维)为第一”。特别是王国维与陈守谦,几乎天天见面,纵论古今,研习学问。有时陈守谦留王国维吃晚饭,以便饭后能继续与王畅谈,但王从来不答应。因为王国维生母早逝,父亲续娶,继母家规极严,每日必同王一起进餐,不能不回去吃饭。陈守谦便说王国维“曲承后母欢也”。

本田成之曾回忆王国维:“王先生满脸是粉刺或别的什么,面孔也不太好看,可是他不修边幅的坦率的样子给我很大的好感。”

梅原末治回忆王国维,他到罗振玉家中拜访,罗家“人多得简直不可思议,其中有一位其貌不扬,说话口吃,看起来倒是读书人的样子,他好像非常专心地写着什么。”后来梅原才知道,这个人就是王国维。

王国维在日本住的屋子很小,里面连厕所都没有。一次,神田喜一郎到王国维住所借便所一用,王指着院子说:“请便。”神田吓了一跳。

与客人会谈时,宾主落座后,王国维将手探进袖口,似乎在取物,客人则以为他胳膊痒,不多时,摸出一根纸烟递给客人,自己也掏出一根吸。据日本学人记载,这是王留学日本时的旧习惯。

王国维秀才出身,但后任溥仪的南书房行走。溥仪对他很是尊敬,有时留他在宫中用餐。因王国维深度近视,用餐时辨不清楚,溥仪便帮他夹菜。

同类推荐
  • 刀锋上的圣人:范蠡的算盘

    刀锋上的圣人:范蠡的算盘

    对于范蠡,历史对其描绘的笔墨并不多。他藏在卧薪尝胆的故事之后,匿于才子佳人的传说之中。在动荡的春秋风云当中,他虽不是最耀眼的明星,但他的处弱图强、进退得时、聚财行德,却可称为千秋万世的典范。这个世界上,总有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所以人们似乎很难想象,一个男人如何在既不愤世嫉俗,又不同流合污的心态下摘走政商两界的无上成就。不,最令人骄傲的,他还赢得了那位倾世红颜的浓情爱恋。
  • 李敖快意恩仇录

    李敖快意恩仇录

    人人都说李敖狂傲,请看其自负。人人都说李敖爱美女,请看美女如何爱李敖。人人都说李敖是颂神,请看刁民闹衙。人人都说做自己,唯李敖一人耳!如果说《李敖回忆录》是画龙之作,《李敖快意恩仇录》则是点睛之书。
  • 慷慨悲歌:谭嗣同

    慷慨悲歌:谭嗣同

    本书描述了谭嗣同慷慨激昂的一生。内容包括:青少年时代、求学生涯、甲午战败、仕学思想、光绪皇帝、维新之路、袁世凯其人等。
  • 中国十大文豪——王安石

    中国十大文豪——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丰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世称临川先生。因曾封荆国公,人称王荆公,谥号“文”,又称王文公。
  • 朱元璋传

    朱元璋传

    本书是吴晗1948年写定的版本,当时作者思想自由,文思活泼,语言生动,正当盛年。在他笔下,一个历经艰辛磨难,乞讨度日的小流氓和英勇睿智、气度恢宏的统帅;一个勤政爱民、夙兴夜寐又猜忌心极重,杀戮成性的矛盾复杂多面的帝王形象活灵活现,本书终成明史及帝王传记的不朽名著。
热门推荐
  • 异界之一表斯文

    异界之一表斯文

    哲琴法典(节选)第78节:贵族的生命是宝贵的,贵族之间的挑战应该以领土为赌注,不得在挑战中杀死对手。第285节:佣兵失去了领主的庇佑,作为补偿,他们可以自由的使用武器,并且可以踏足任何地方,除非那里是建筑物或者土地的主人发出了口头警告。第354节:武器属于贵族和佣兵,自由民不得持有武器,领主不得让他所庇佑的平民持有武器,否则领主将和自由民一同受到处罚。第674节:自由民拥有选择领主的权利,自由民拥有自由迁徙的权利,自由民拥有获得领主庇佑的权利。领主可以自由的赋予自由民其他的权利。
  • 安徒生不哀伤

    安徒生不哀伤

    希望用自己的一份虔诚和谦卑的情感去让读到它们的人获得一些温暖和感触
  • 帝王情殇之红颜血阴阳诀

    帝王情殇之红颜血阴阳诀

    为他,她的好‘哥哥’,她变得越来越安静!为他,她的好夫君,她悔了心,白了发!更为他,救她脱离苦海的良人,她失了魂落了破,绝望之余,血泪挂满娇容,生无可恋,葬身悬崖!那次,她以为她可以嫁给自己心心念念十几年的男人;却被他因为报仇推给了别的男人!那次,她以为她嫁了个好夫君,却到头来,不过是场骗局;他不过是因为心爱的女人才会娶她,只因她的纯阴血液可以救治他心爱之人的性命!那次,她以为他是救她出苦海的良人,却不想他却因为自己的江山而利用她!一切的一切,皆不过是另场精心策划的骗局!恨,无尽的恨!带着满身伤痛,她彻底消失在他们面前,毫无留恋的跳入悬崖,让他们再也伤不到自己!三年后,红颜血,阴阳诀;让她成为妖魅至极,拥有绝世武功的百毒宫宫主!再回首,佳人再现,奈何却一去不复返!
  • 噬天帝尊

    噬天帝尊

    天地乱,帝尊降,万物叩首,一代杀手之王唐轩穿越到一个以修炼元力为主的世界,这里没有所谓的江湖道义,有的仅仅是争夺与杀戮,在这个强者为尊的世界唐轩是否还能杀出一条属于他的血路,创造昔日的辉煌,曾经已是沧海,未来还需打造,何为神?我就是神,神也是人,能够主宰自己命运之人便是神,过去不等于未来,失败只是暂时停止成功,迷茫的唐轩得到帝尊传承,如有神阻必将神诛灭,如有佛阻,将全力将佛消除,天地都随着他的成长而改变,等级区分:炼体散元人元玄元地元天元圣元帝元,尊元
  • 小市民修仙记

    小市民修仙记

    一个小女屌丝花旺财的发迹之路。花旺财本想趁着股市崛起之际再赌一把把自己的所有身家压在了股票上面实现自己一夜暴富的梦想,谁曾想华丽丽的做了一个股市小炮灰。命运的改变,来自于从天上掉下的一颗巨大的巨大的巨大的流星!谁曾想到这个流星居然是一个神级系统!旺财迎来了个个界面发财致富的生活!被渣男抛弃怕什么!美男后宫来袭!一堆极品三八怕什么!小娘泡美男修炼两不误,且看旺财智斗极品!带着兄弟姐妹爹娘乡亲走上康庄大道!
  • 王城之子

    王城之子

    本是昌盛之国,屹立王土东方,却突遭事变,三大国府各据一方,彼此攻伐。极寒北境,遍地蛮夷,屡屡南犯,守牢人拼死卫国,誓与牢口共存亡。风流南土,灯红酒绿,歌舞升平,看似太平盛世,物欲横流下却是暗流涌动。悲凉大漠,戈壁荒滩,无人问津,千里无人烟的黄土正悄然孕育着一代王者。争朝堂,唇枪舌剑,求得一世英名。战四方,天下布武,拼得一方霸业。谁才是真正的“王城之子”?
  • 历史职场那点事儿

    历史职场那点事儿

    本书编著者结合自己对职场人生的深切感悟,从卷帙浩繁的二十五史中提炼出数百个经典实例,在着重关注历代官场上那些“不倒翁”们的精彩表演的同时,也适当选取部分鲜为人知、颇具代表性的人物和史实。书中对历代官吏如何借助时代变局,营造自我发展舞台;如何集中众人智能成就大事;如何对待上司、同僚与下属;如何保持居官不败,全身而退等方面,都作了详尽的阐述,深刻的评释。
  • 忆彼此的年少

    忆彼此的年少

    独自一个人、慢慢学着不哭,学着不闹;也习惯了静静地一个人,独自看着孤独的风景。在不懂爱的年纪,却承受着爱带来的伤害……难道我们就此认命吗?还是选择着淡忘……上帝几乎给了他除了处理感情以外的所有天赋和能力,却让他毕生追求的最大梦想和价值是感情,可唯独偏偏不给他处理感情的超脱、机遇和能力。
  • 呆萌四小姐

    呆萌四小姐

    现代,第一女杀手因在一次任务中失手,穿越到一个架空历史的时代,看现代女杀手玩转古代。
  • 噢,我的女王大人!

    噢,我的女王大人!

    本来无所事事打算平淡一生的郑柯东在一个无厘头的夜里,巧遇到了徐美莱,随后在自己房间里发生了枪杀案,还没回过神来却又被中了抢伤的徐美莱带进了轿车之内,马上又是遭遇敌人的追踪,后来才慢慢知晓自己遇到的这个徐美莱,是一个世家的失忆女人,为了报杀夫和杀父之仇,把自己也拉进了这条船,无奈也只好成全的郑柯东,会和徐美莱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