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28900000054

第54章 陈寅恪(1)

陈寅恪(1890-1969),江西义宁(今修水县)人。中国现代极富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

关键词:

博学、推崇、游学、治学、独立、纯儒、风采、燃灯、提携、谠论、性情、虚怀、清洁、僻冷、忧愤、逸事、联语、伉俪、困囿、多舛、命运、晚景、归去、叹誉

博学

游学海外时,陈寅恪就以博学著称。罗家伦回忆:“朋友中寅恪从哲学、史学、文字学、佛经翻译,大致归宿到唐史与中亚西亚研究,又供他参考运用的有十六七种语言文字,为由博到精最成功者。”

学生季羡林曾用“泛滥无涯”四个字来形容陈寅恪所懂得的语言数量,他研究陈寅恪的读书笔记说:“陈寅恪先生20年代留学德国时写了许多学习笔记,现存六十四本之多,门类繁多,计有藏文、蒙古文、突厥回鹘文、吐火罗文、西夏文、满文、朝鲜文、梵文、巴利文、印地文、俄文等二十二类。”“英文、德文、法文、俄文等等,算是工具语言。梵文、巴利文、印度古代俗语、藏文、蒙古文、西夏文、满文、新疆现代语言、新疆古代语言、伊朗古代语言、古希伯来语等等,算是研究对象语言。陈先生对于这些语言都下过深浅不同的工夫。还有一些语言,他也涉猎过,或至少注意到了,比如印地语、尼泊尔语等等。专从笔记本的数量和内容来看,先生致力最勤的是中亚、新疆一带历史、语言和文化的研究,以及藏文研究和蒙文研究。”

陈寅恪甚至对高等数学也有所涉猎,季羡林说:“最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数学的笔记本。陈先生在这方面的造诣我不清楚,不敢乱说。但是笔记本里所记的微积分公式,充分说明先生在数学领域内也绝非处于初级阶段。这立刻就会让我们想到马克思。但是马克思搞的是经济学,经济学与数学关系密切。而陈先生则是搞文史的,他竟也钻研数学。这不能不让我感到十分有意义。”

陈哲三说,其师蓝文徵(曾在清华国学院就读)回忆,陈寅恪“所会业已死了的文字,拉丁文不必讲,如梵文、巴利文、满文、蒙古文、藏文、突厥文、西夏文、及波斯文非常之多,至于英法德俄日希腊诸国文更不用说,甚至于匈牙利的马扎儿文都懂”。

陈寅恪的侄儿陈封雄曾说:“寅恪叔到底学了多少种文字,我也不清楚。一般说来,他能读懂14种文字,能说四五国语言,能听懂七八种语言,是大致不差的。这些成绩基本上是他在36岁以前取得的。”

一次,陈寅恪随意翻看上中学的陈封雄的世界史教科书,此书根据当时美国的教科书编译,并配有许多图片。其中一张图片的下面的注释写着:“刻有巴比伦文的出土碑碣。”陈寅恪见后即道:“这不是巴比伦文,是突厥文,写书的人用错了图片。”

陈寅恪博览群书,这让在哈佛留学的吴宓敬佩不已,吴宓说:“以后宓恒往访,聆其谈述,则寅恪不但学问渊博,且深悉中西政治、社会之内幕。例如,于巴黎妓女及秘密****之生活实况,又欧美男女迟婚、不得嫁之痛苦及流弊,述说至为详切。”

胡適花费大力气考证出了南朝陶弘景的《真诰》抄袭《四十二章经》,写成《陶弘景的真诰考》一文,以为发千余年未发之覆。但傅斯年告诉他,其实前人早有此发现,陈寅恪即说过《朱子语录》中曾经指出《真浩》有抄袭《四十二章经》之处。胡適听后检出《朱子语类》的“老氏”、“释氏”两卷查看,果如陈所说。

到清华任教的第二学年,陈寅恪主讲“西人之东方学之目录学”与“梵文-金刚经之研究”两门课,同时指导学生进行专题研究,专题研究的学科为:一、年历学(中国古代闰朔日月食之类);二、古代碑志与外族有关系者之比较研究,三、摩尼教经典与回纥文译本之研究;四、佛教经典各种文字译本之比较研究(梵文、巴利文、藏文、回纥文及中亚细亚文诸文字译本与中文译本之比较研究);五、蒙古、满洲之书籍碑志与历史有关系者之研究。听讲者常生望洋兴叹之感。

每次上课前,陈寅恪对学生道:“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

陈寅恪讲课时,或引用多种语言文字,佐证历史;或引诗证史,从元稹的《连昌宫词》到白居易的《琵琶行》、《长恨歌》,信手拈来,文字出处,无不准确,伴随而来的阐述更是精当,令人叹服。

学生姜亮夫回忆:“陈寅恪先生广博深邃的学问使我一辈子也摸探不着他的底。他的最大特点:每一种研究都有思想作指导,听他的课,要结合若干篇文章后才悟到他对这一类问题的思想。他的比较研究规模很大,例如新、旧《唐书》的比较,有的地方令人拍案称奇。可惜我书读得少,与先生的差距实在太大,所以我记了很多笔记。”

姜亮夫还回忆:“陈寅恪在清华讲《金刚经》,他用十几种语言,用比较法来讲,来看中国翻译的《金刚经》中的话对不对,譬如《金刚经》这个名称,到底应该怎么讲法,那种语言是怎么说的,这种语言是怎么讲的,另一种又是怎样,一说说了近十种,最后他说我们这个翻译某些地方是正确的,某些地方还有出入,某些地方简直是错误的。因此寅恪先生的课我最多听懂三分之一(而且还包括课后再找有关书来看弄懂的),除此之外,我就不懂了。”

在清华时,学生常到陈寅恪家中问学,蓝文徵回忆说:“每到他家,身上总是带几本小册,用人送上茶果,有时先生也叫我们喝葡萄酒,我们便问其来历,他于是把葡萄原产何处,原名什么,葡萄酒最早出现何处,称什么,何时又传到何处,一变成为何名,如此这般,从各国文字演变之迹,看它传播之路径。这些话我们都记在小册子里,日久之后,积了不少小册,可惜九一八之变起,我只身入关,那些小册和藏书便全部沦陷了,至今想起来都感到无限痛惜。”

金岳霖回忆陈寅恪:“有一天我到他那里去,有一个学生来找他,问一个材料。他说:‘你到图书馆去借某一本书,翻到某一页,那一页的页底有一个注,注里把所有你需要的材料都列举出来了,你把它抄下,按照线索去找其余的材料。’寅恪先生记忆力之强,确实少见。”

1931年,吴宓到欧洲游学,赴伦敦大学东方美术及考古学家叶慈家宴,汉学家马伯乐夫妇也在座。当时叶慈拿出他考释的某中国碑文,请吴宓及马伯乐帮助解释,但二人均未尽解。吴宓便寄信给浦江清,让浦去请教陈寅恪,碑文最终才得以解释。

1933年3月23日下午,陈寅恪的研究生朱延丰参加毕业考试。据朱自清日记记载:“陈先生问题极佳,录数则:一、新、旧《唐书》记载籍贯,以《新唐书》为可信,因《旧唐书》据碑志多记郡望也。二、唐代人吃饭,分食,多用匙;广东用手,中土人游印度者,恒以此相比也。又从高丽情形及诗中见之。三、玄奘在印,印人称为摩诃衍提婆或摩茶提婆,译之大乘天、解脱天也。天为印人称中土僧人通名。四、官职趋势,京官由小而大(如侍中),外官由大而小。”

考试后,陈寅恪在课堂上问朱延丰自觉考得如何,朱以为尚不错,陈笑曰:“恐也不一定。当时还准备一题,后觉恐较难,故未问,即中古时大解后如何洁身。”朱迟未作声,另一学生邵循正乃答:“据律藏,用布拭净。老僧用后之布,小僧为之洗涤。”陈初闻未语,少顷,深表赞许。

同年,陈寅恪的弟子蓝文徵在日本,一次,他到东洋文库吃饭,席间遇到如日中天的日本史学泰斗白鸟库吉。白鸟对蓝并不重视,称蓝为“蓝君”而不是“蓝先生”。有人拿来一张中国地契,说是明末的,但蓝鉴定是清末,白鸟对蓝才稍稍重视起来,问蓝道:“蓝君你认不认得陈教授?”蓝问:“是不是陈援庵先生?”白鸟说:“不是,是陈寅恪先生。”蓝答:“那是恩师。”白鸟一听,马上隔桌趋前伸过手来,和蓝文徵握手。白鸟说,他研究中亚问题,遇到困难,写信请教奥国学者,该学者复信说向柏林大学某教授请教,而再写信请教某教授,某复信说应请教陈寅恪教授。适逢钱稻孙度来日本度春假,正住白鸟隔壁,说可以代为求教陈教授。钱的春假未完,陈教授的复信便到了,白鸟遇到的问题也解决了。他对蓝文徵说如无陈教授的帮助,此问题可能至死不解(按:此事学界存疑,仍录于此)。

《蒙古源流》一书为明朝万历年间内蒙古萨囊彻辰所著,其中讲述了许多神话传说,与元代蒙汉文史书多有不同,许多研究者对此书困惑不解。20世纪30代初,陈寅恪对该书进行研究后,发表了4篇论文,探明了《蒙古源流》一书的本来面貌,解决了让人们困惑不解的难题,对蒙古史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陈寅恪从事敦煌文献研究,为了引起学术界对北京图书馆收藏的敦煌残卷的重视,陈仔细阅读该残卷后,发表文章,从摩尼教经、唐代史文、佛教主义等9个方面阐述其价值,为人们从事敦煌文献研究开创了先河,被公认为敦煌学的奠基人之一。

1939年春,英国皇家学会授予陈寅恪研究员职称,同时,英国牛津大学聘请陈寅恪为该校汉学教授,请其赴牛津讲学。他是该校聘请的第一位中国语汉学教授。此前,陈寅恪曾两度辞谢该校的延聘,但为到英国治疗眼疾,才接受聘书。当时整个欧洲的汉学家风闻陈寅恪即将赴英,皆云集牛津,等待陈寅恪的到来。陈衡哲得此消息后评论道:“欧美任何汉学家,除伯希和、斯文·赫定、沙畹等极少数人外,鲜有能听得懂寅恪先生之讲者。不过寅公接受牛津特别讲座之荣誉聘请,至少可以使今日欧美认识汉学有多么个深度,亦大有益于世界学术界也。”但遗憾的是,因太平洋战争爆发而未成行。

陈寅恪熟稔晚清掌故,对于现今保存的当时士大夫之间私函中透露机密情报所用的隐语,往往一语猜透,使迷茫难解的材料顿时明朗,成为关键性史料。如张佩纶的《洞于集》中,载有他甲申变局前写给张之洞的密函,中有“僧道相争”和“僧礼佛甚勤”等隐语。陈读后立即指出:“僧”当指醇王,字朴庵;“道”指恭王,号乐道堂主,“佛”则指太后,当时宫中久已称太后为“佛爷”。隐语解通后,甲申政局变动前恭、醇两王之矛盾及太后与醇王之密谋,就又增一证据。

1946年,吴小如在清华大学中文系就读,选修了陈寅恪的“唐诗研究”课。陈时已目盲,故这门课不采取讲授制,凡选修者只须拟定一个论文题目,经陈同意,即可自行准备,定期同导师谈话,汇报学习情况。吴小如每次去见陈寅恪,每次必带去一堆问题。陈听过之后,语调轻缓、从容不迫地对吴说,这个人的名字似乎见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那个人的材料可能出于某人文集中的某篇文章。特别是有些人物传记和典章制度,陈大都能列举新、旧唐书某卷某传,或某志某条,让吴自己去按图索骥。吴回来检索时,十之七八都能找到答案,顿时佩服得五体投地。

陈寅恪熟读《资治通鉴》。王永兴回忆,陈寅恪目盲后,一次他为陈读《通鉴》,读至一段时,陈忽然让其停止,重读。王意识到可能读有脱漏,便仔细慢读,果然发现第一次读时脱漏一字。

1962年,时任******副部长的周扬在一次讲话时说:“我与陈寅恪谈过话,历史学家,有点怪,国民党把他当国宝,曾用飞机接他走,记忆力惊人,书熟悉得不得了,随便讲哪知道哪地方。”

中印战争结束后,中方密拟以麦克马洪线为准与印度谈判边界问题,但当时却无人知晓关于麦克马洪线的内容,******思考了一整夜后想到了陈寅恪。当时陈寅恪已被打倒,双目早已失明,但他凭借记忆说出某段某句当在某书某页,为我国政府的谈判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证据(按:此事亦存疑,姑且录于此)。

推崇

梁启超向清华大学校长曹云祥推荐陈寅恪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时,曹问梁:“他是哪一国的博士?”梁答:“他不是学士,也不是博士。”曹又问:“他有没有什么著作?”梁答:“也没有什么著作。”曹说:“既非博士,又没有著作,这就难了。”梁启超生气道:“我梁某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算是等身了,却还比不上陈先生寥寥几百字有价值。”梁接着列举了柏林大学、巴黎大学的几位名教授对陈寅恪的评价和赞誉,曹云祥只好同意聘用陈(按:陈得到清华系吴宓极力推荐,此事为陈之弟子蓝文徵,学界尚存疑,姑录于此)。

1926年,陈寅恪学成归国后,到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任教,是当时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并成为清华唯一的中文、历史两系“合聘教授”,在师生中享有“盖世奇才”、“教授的教授”、“太老师”等称誉。在清华园,师生有文史方面的疑难问题,常去向他请教,大都能得到满意的答复。陈寅恪也因此被称为“活字典”、“活辞书”。当时清华历史系教授姚从吾说:“陈寅恪先生为教授,则我们只能当一名小助教而已。”

在清华时,陈寅恪讲课,许多教授老师都前去听讲,研究院主任吴宓风雨无阻,堂堂必到;其他教授如朱自清、冯友兰等,也常到教室听他讲学。在华西大学讲课时,不仅程千帆、沈祖棻夫妇前去听讲,连父亲陈三立的诗友、名诗人林山腴也前往听讲。当陈寅恪看到学生中也有林山腴,为之懼然,对人说:“山公厚我励我,真我良师也。”

同类推荐
  • 静一述林·郭沫若翻译研究

    静一述林·郭沫若翻译研究

    全书分为三部分:上编为综述,对郭沫若作为翻译家的成功之道、翻译活动、翻译思想以及翻译影响进行了整理与提炼;下编为郭沫若译作评介,对郭沫若的主要译作按德语、英语、俄语、日语及其他语种进行了分类评介;第三部分为附录,分为“郭沫若译论选”、“郭沫若译事年表”、“郭沫若译著详考”和“郭沫若翻译研究资料索引”四个部分,旨在为今后的郭沫若翻译研究者提供较为翔实的参考资料。
  • 毛泽东与郭沫若

    毛泽东与郭沫若

    本书以历史为经,人物交往为纬,采取“分镜头”写真的手法,全面表现了毛泽东与郭沫若两个现代中国历史上重要人物的交往活动和友情发展。
  • 中国共产党英烈志2(爱国主义教育丛书)

    中国共产党英烈志2(爱国主义教育丛书)

    袁文才(1898~1930)又名远山、选三。江西宁冈人。袁文才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寒,早年求学时断时续。1923年,他激愤于地主豪绅的残酷压迫和凌辱,毅然加入井冈山绿林“马刀队”,不久任参谋长,积极组织“马刀队”与伪县政府和地主豪绅开展斗争,从事杀富济贫的活动。1925年10月,马刀队改编为县总保卫团,他任团长。在宁冈的新城,领导保卫团同地方土豪劣绅和县衙门开展激烈的斗争。
  • 中国共产党英烈志3(爱国主义教育丛书)

    中国共产党英烈志3(爱国主义教育丛书)

    黄苏(1903~1935)亦称黄更生。广东海南人。黄苏少年时代,在资本家工厂里做学徒工,后来成了一位技术熟练的电气工人。1925平,在香港加入了工会组织,开始参加工人运动。6月,参加省港大罢工,担任罢工委员会领导下的工人纠察队支队长。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他参加了1927年12月举行的广州起义,担任起义主力工人赤卫队敢死队队长。起义失败后,又到香港摩托车职工会任书记。不久,担任中共香港市委组织部部长。1928年4月,被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委员。1929年担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并代表省委先后到北江、中路等地巡视工作。
  • 文字生涯

    文字生涯

    自传体小说《文字生涯》诙谐俏皮、妙趣横生地讲述了作者本人自我认识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解释存在主义思想和整个学说的出发点。
热门推荐
  • 横扫异界之无敌天尊

    横扫异界之无敌天尊

    武林高手李云风死后穿越到异界,依附在了死去的废柴少年身上,凭借前世武学造诣,修炼更强的神功圣法。冠绝的魔法,瞬发毁灭禁咒;超强的武技,徒手秒杀巨龙,且看华夏武魂如何在异界称雄;在异界中,他不过是拥有了最强的军团,最可怕的杀手,最忠实的黑暗仆人,最恐怖的宗派!当然,也少不了天香国色的美人。风云大陆,神魔两界,都会因为他的存在而颤抖!
  • 乾坤赋

    乾坤赋

    天下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仙亦是,魔亦是升仙?坠魔?万古岁月,自有一条不归路在脚下延伸!逆转乾坤,必有种种神魔伴尔同行!
  • 诗经稗疏

    诗经稗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邪魔当道

    邪魔当道

    魔法、斗气、仙术样样精通,美女、精灵个个不放过,且看一代‘邪’王子怎么搞乱众神世界*****本书读者群:55852857欢迎大家的加入49938262(感谢书友@飘¨零ˇ〃提供)
  • 总裁的失忆小鲜妻

    总裁的失忆小鲜妻

    “哥哥,你在干嘛?”“乖,叫老公,有奖励哦!”“老公。”“嗯”“老公”“嗯”“老公,奖励呢?”“奖励嘛,既然老婆你如此想要,那老公就满足你吧,乖女孩!”于是扑倒,扑倒,再扑倒……
  • 秋天里的城

    秋天里的城

    ”叶秋城,对不起,我想我们就这样吧!”安晨阳面无表情对着那个人说。“为什么,当明明说好的要一直在一起”叶秋城哭着对着那个面无表情的人说“呵!为什么,我跟你讲我真的受不了别人那异样的眼光了,而且我也要出国”安城阳还是面无表情的说完
  • 神级大少

    神级大少

    一个古修传人,身上融合着一颗奇异的珠子,进入都市,开始了一场从凡人到神级强者的大少之路!
  • 山海青州志

    山海青州志

    经历了太古的那场战争,九族分治,天下得以安定。青州,人族的发源地。王朝更迭,留下一段段不朽诗歌。焱、釜、瑞、晋、周、岢……皇朝被终结的同时,伴随着新生。三百年前,当年轻的百里工页挥剑斩断先朝皇旗时,代表着剡的灭亡。又三年,百里工页带着四象营,检阅自己平定乱世的雄师于路阳城外的击鼓之歌时,楚而立。三百年后,盛世天下,却有无数暗流涌动。时间在流逝,冲淡一个个传说。英雄出世,谱写新的传说。青州的土地上,故事还将继续……
  • 豪门恋:情锁深宅

    豪门恋:情锁深宅

    她是东城医院院长的女儿,被指定做东城首富之孙的准新娘,却不料在新婚前夕失去了清白。以为只是普通的失身却带来了剪不断的恩怨情仇,这些情仇似乎魔杖般击中她们于家的人。自己陷在和翁同旭讲不清道不明的情感纠葛里不说,妹妹竟然爱上了那个毁掉她声誉的男人关坤年。最可笑的是自己的哥哥喜欢上的龙家小姐居然是关坤年的妹妹。一群男男女女的恩怨情仇,一份份伤心欲绝的情感交集。最终谁能和相爱的人走到最后的结果!亲,加油吧!
  • 皇后就是要宠

    皇后就是要宠

    她是出嫁和亲的公主,嫁了一个把她宠上天的老公。宫斗这种小事,交给皇帝就是了。可是皇帝的弟弟,怎么总和我过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