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28900000055

第55章 陈寅恪(2)

1931年,吴宓到法国拜访汉学家权威伯希和,伯氏初对吴宓颇冷谈,当吴宓谈起王国维和陈寅恪,又说起自己是《学衡》的主编时,才对吴宓“改容为礼”。

从留学时代起,傅斯年便推崇陈寅恪。1923年,毛子水在柏林甫一见傅斯年,傅便告诉他:“在柏林有两位中国留学生是我国最有希望的读书种子:一是陈寅恪,一是俞大维。”抗战期间,傅斯年到昆明后,住在陈寅恪楼下。当时陈寅恪右眼失明,左眼患疾,视力模糊,身体羸弱。每当日机轰炸昆明,空袭警报响起,众人纷纷跑向楼下,傅斯年却先冲上三楼,将陈寅恪搀扶下楼,一起躲进防空洞。

史语所成立后,该所的研究员们大都在北大、清华等高校兼课,以贴补家用。所长傅斯年怕兼课耽误研究工作,故规定凡史语所专职研究员不得在外兼课。陈寅恪当时仍住在清华园,并兼任清华中文、历史两系教授,对傅斯年的这条规定,陈寅恪表示拥护但不服从,赵元任对傅斯年的规定也置之不理。傅斯年对二人实在无可奈何,最后只好妥协。史语所研究员李方桂回忆说:“他(傅斯年)不得已,为了请到这两位杰出的人才,只好退让一步。说,好!只有你们两位可以在外兼课,别人都不许!为了顾及某些特殊人才的特殊情况,他也只好不坚持他的原则了。”

在西南联大,陈寅恪被刘文典誉为“国粹”。刘文典素日对自己的学问极为自负,寻常学者、教授从不放在眼里,但对陈寅恪却尊崇有加,公开宣称自己的学问不及陈先生之万一,并多次告诉学生们,他对陈先生的人格学问不是十分敬佩,而是“十二万分的敬佩”。刘曾经多次在课堂上竖起大拇指说:“这是陈先生!”然后,又翘起小拇指说:“这是刘某人!”他说:“陈先生连波斯文、突厥文都会,跟他比,我还差得远哩。”

一日,日机前来轰炸,空袭警报响起,西南联大的教授和学生们忙四下散开躲避。刘文典跑到半途,忽然想起他“十二万分”佩服的陈寅恪先生身体羸弱且目力衰竭,于是便带着几个学生折回来搀扶着陈往城外跑去。他强撑着不让学生扶他,大声叫嚷着:“保存国粹要紧!保存国粹要紧!”让学生们搀着陈先走。

每当听到有人说陈寅恪的不是时,刘文典一定要维护陈先生,破口大骂道:“没长眼睛的狗东西!陈先生是当之无愧的大学者,是‘教授中的教授’,闭着眼睛都能把你们撂倒,哪轮得到你们来教训他!”

冯友兰早年留学哈佛时,就对陈寅恪十分仰慕。在西南联大时,时任联大文学院院长的冯友兰已是声名远播的哲学家,但他对陈寅恪依旧尊敬。每次上“中国哲学史”课时,冯总是恭敬地跟着陈从教员休息室里出来,一边走一边听陈讲话,直至教室门口,才打个大躬,然后分开。

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后,本打算前往英国治疗眼疾并讲学的陈寅恪羁困香港,生活日益困难。一日,陈垣长子、史学家陈乐素带着一个孩子,背着一个布袋出现在陈家门前,布袋中装的全是米。陈乐素得悉陈家生活困难后,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扮成回乡的难民,绕路将米送到陈家。

岭南大学教授冼玉清听说陈寅恪被困香港后,托人送给陈四十元“军票”,陈婉拒。新中国成立前夕,陈寅恪到广州后,冼玉清一直照顾陈寅恪和其家人,陈家的大事小事,冼都极为关心,甚至连陈寅恪女儿的婚事,冼玉清都负责张罗。1956年春节,为表示对冼玉清的感谢,陈夫人唐筼曾手书陈寅恪撰的春联相赠:“春风桃李红争放,仙馆琅玕碧换新。”

1944年,陈寅恪双目失明后,住进成都存仁医院治疗,不久,唐筼因心脏病复发卧床。燕京大学的学生们自动组成看护队,女生值白班,男生值夜班,轮班照料老师,白天为陈寅恪读报纸、小说,晚上陪陈闲谈。陈寅恪很是感动,对前来探望的校长梅贻宝(梅贻琦之弟)说:“未料你们教会学校,倒还师道犹存。”晚年,梅贻宝说:“能请动陈公来成都燕京大学,是一杰作,而能得陈公这样一语评鉴,更是我从事教育五十年的最高奖饰。”

季羡林得知陈寅恪从英国治疗眼疾回国的消息后,立即前去清华园拜见。当时从北京城到清华园颇费周折,宛如一次短途旅行。沿途几十里路全是农田,秋天青纱帐起,还有绿林人士拦路抢劫。但是季羡林丝毫不以为意。季羡林知道陈寅恪最喜欢天主教外国神父亲手酿造的栅栏红葡萄酒,就到神父们的静修院的地下室中去买了几次栅栏红葡萄酒,长途跋涉送到陈先生手中,心里颇觉安慰。

陈寅恪晚年助手黄萱是印尼华侨首富黄奕住之女、周寿恺教授的夫人。自1952年开始,黄萱在陈寅恪身边工作了十四年,直到“****”爆发后被迫离开。陈寅恪晚年的著述《论再生缘》、《元白诗笺证稿》和《柳如是别传》等都由黄萱记录、整理。其间,因周寿恺工作调动,黄萱一度欲辞职。陈寅恪说:“你的工作干得不错,你去了,我要再找一个适当的助教也不容易,那我就不能再工作了。”黄萱心有不忍,又留了下来。

蒋天枢为陈寅恪早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学生,新中国成立后,二人十余年仅晤面两次,但陈寅恪以身后著作相托。而蒋天枢没有辜负先生所托,从1973年开始便悄悄整理先生遗著,历经数年,将先生的遗著整理出版。

蒋天枢到广州看望陈寅恪时,每天与老师晤谈。有一天,蒋天枢去时,陈夫人唐筼不在家中,陈寅恪忘记请其坐下,年近花甲的蒋就几个小时侍立在旁,而陈寅恪目盲,始终不知。

1958年,蒋天枢在其《履历表》“主要社会关系”一栏中写道:“陈寅恪,六十九岁,师生关系,无党派。生平最敬重之师长,常通信问业。此外,无重大社会关系,朋友很少,多久不通信。”

1981年,由蒋天枢编辑校订的300余万言的《陈寅恪文集》出版,同时,由他编撰的《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也出版。出版社给他3000元稿费,他分文不取,说道:“学生给老师整理遗稿,怎么可以拿钱呢。”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专门派人到广州看望陈寅恪。陈的腿摔断后,周曾亲自过问医院的治疗方案。陈寅恪之父陈三立的墓在杭州西湖边,后因扩路而要被迫搬迁,陈寅恪致函周总理,希望得到帮助。周让办公室通知杭州方面,不要移动陈三立的墓。后来杭州将路线做了少许改动,陈三立的墓才免于搬迁。“****”爆发后,******特地对从广州中山大学进京串联的造反派们说,“陈寅恪教授还是善于古为今用的”,意在对陈给予保护。

1949年,******访问苏联时,斯大林突然问起陈寅恪的行踪,原来斯大林所著的《中国革命问题》援引了陈寅恪著作中的很多材料。******嘱咐随行人员记下,回国后查找,后来得知陈寅恪在广州中山大学,便嘱咐广东当局要好好优待。

陈寅恪曾当选学部委员。对于陈的当选,张稼夫回忆说:“在这个工作中,矛盾最尖锐的是研究隋唐五代史的历史学家陈寅恪,他是这个学科的权威人士,不选进学部委员会不行,他下边一班人也会有意见。若选他进学部委员会,他却又一再申明他不信仰马克思主义。我们只好请示毛主席,毛主席批示:‘要选上。’这样,陈寅恪就进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学部委员会”。

胡乔木曾在清华大学历史系就读,听过陈寅恪的课。1962年,胡到广州拜访陈寅恪。他由陶铸陪同,以学生见老师的心态走到陈寅恪的跟前。陈频频发问,胡尽量委婉地解释。谈到国家近年经济形势时,陈寅恪问:“为何出现那么多的失误?”胡笑答:“就好比在一个客厅里将沙发、台椅不断地搬来搬去,目的是想找一个好的位置,所以就免不了产生搬来搬去的失误,就好比是经历一场地震一样。”当谈起自己的著作迟迟不能出版时,陈寅恪说:“盖棺有期,出版无日”。胡忙答道:“出版有期,盖棺尚远。”

广东********陶铸对陈寅恪极为关心,因陈目盲腿残,特专派三名护士照顾他的生活。由于陈残存的视力只能微弱地辨别白色,便为他在院子里特意修一条白色甬道,确保他在散步时不会因看不见脚下的路而跌倒。50年代末,陶铸关照中山大学为定位“中右”的陈寅恪摘帽。为了陈寅恪能欣赏戏曲,陶铸曾指示中山大学为陈配备一台好收音机,当时学校未予照办,陶铸生气地说:“学校不送我送”。随即给陈送去牡丹牌电唱机一台,唱片三十二张。

很多人无法理解陈寅恪何以享受如此待遇,彼时在中大流行的说法是:我们都没有饭吃,为什么要这样优待他。1963年7月中大党委副书记马肖云向陶铸汇报学校工作时,反映了“群情”,认为对陈寅恪的照顾太过分,三个半护士的照顾太特殊。陶铸大怒道:“你若像陈寅恪老这个样子,眼睛看不见,腿又断了,又在著书立说,又有这样的水平,亦一定给你三个护士。”

陶铸被打倒后,造反派曾统计出1966年6月到12月间,远在北京的陶铸先后三十八次用电话对广东省委做“遥控指示”,其中数次指示:“对陈寅恪的待遇要保持原状不变。”红卫兵质问陶铸为何庇护陈寅恪,陶答:“你们如果有陈寅恪的水平,我也那样对待你们。”

在中山大学时,陈寅恪早年清华国学院的学生、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刘节时任中大历史系主任,每年春节照例去老师家中叩头行礼。“****”开始后,造反派要将已经目盲腿残的陈寅恪抬去批斗,刘节拦住他们说:“我是他的学生,他身上有的毒,我身上都有,斗我就行了!千万别斗他!”刘节于是自愿代陈寅恪受批斗。红卫兵问刘有何感想,刘答:“能替恩师受批斗,是我一生的光荣。”

“****”中,众人皆批陈寅恪,但季羡林始终不忍违心批斗老师,他晚年回忆:“我不愿意厚着面皮,充当事后的诸葛亮,我当时的认识也是十分模糊的。但是,我毕竟没有行动。现在时过境迁,在四十年之后,想到我没有出卖我的良心,差堪自慰,能够对得起老师在天之灵了。”

陈寅恪去世的消息传到台湾后,中央研究院立即举办了一场纪念会,俞大维(陈寅恪表弟、同学兼妹夫)发言时,声泪俱下。回家后,他口述发言内容,由其学生周乃菱记录在台湾大学绿格子的稿纸上,前后修改了不下二十次。每次只要变动一两个字就要重新誊写一遍,几周下来,《怀念陈寅恪先生》一文周乃菱几乎可以背得出来。

如今,陈寅恪故乡江西省修水县建有一座“五杰广场”,以纪念义宁陈氏“一门五杰”:陈宝箴、陈三立、陈衡恪、陈寅恪、陈封怀。

游学

1902年春,十三岁的陈寅恪便随长兄陈衡恪东渡日本,自费留学,这是陈寅恪第一次坐上轮船,见到苍茫的大海。从此,陈寅恪开始了陆续长达16年的海外游学生涯。

到日本后,陈寅恪进入东京弘文学院就读,与鲁迅成为同学。1904夏,暑假期间的陈寅恪回到国内,与五哥陈隆恪一起考取了官费留日生,并于秋天再度赴日留学。

在日本,陈寅恪亲睹了当时日本人对中国人的欺辱,心中颇为愤慨。他学习异常刻苦,除完成学校规定课程外,还注意浏览东洋文化科学知识。由于伙食甚差,每天带的便当仅有咸萝卜佐餐,少见新鲜菜蔬及豆类、肉类,偶尔有鱼,又腥又生,很难下咽,而陈此时正值生长发育年龄,故而营养不足,次年患上脚气病,医生建议易地疗养。于是,1906年春,陈寅恪回到国内,母亲不忍他再赴日本,陈遂插班考入上海复旦公学,学习英、德、法等多种语言,于1909年毕业。毕业后,在亲友的资助下,又自费赴德国柏林大学就读。

1911年秋,陈寅恪转入瑞士苏黎世大学就读,因学费筹措困难,于次年短期回国,在家中自修文史。1913年春,陈寅恪经西伯利亚再赴欧洲游学,进入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社会经济部就读。次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陈寅恪陷入经济困境。此时正好江西省教育司副司长符九铭以江西省留学官费为条件(注:此时的江西省教育司司长为陈冲恪,学界有人考证陈冲恪实为陈三立长子、陈寅恪长兄),请陈寅恪到南昌总览留德学生考卷,陈欣然同意,回到国内,为江西教育司阅卷三年。

1918年12月,陈寅恪获得江西省留学官费资助,再次东渡太平洋。他原本想重返德国柏林大学,但由于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未结束,而在哈佛大学留学的表弟俞大维建议陈先到美国,于是,陈寅恪进入哈佛大学学习梵文与印度哲学,师从东方史学大师兰曼教授。

陈寅恪的侄子陈封雄回忆说:“寅恪叔学习外国文字的惊人能力并不是由于他有异于常人的头脑,而是凭他坚忍不拔的求知毅力。例如,1919年他在哈佛大学时开始学习梵文,他的表弟俞大维同时也选修这门课,但是学了半年便畏难而退了(这是俞大维亲口对我说的),先叔却一直继续学了二十多年,当他在清华大学任教时,仍经常到东交民巷向精通梵文的德国教授钢和泰求教。我幼时见过他在书房内朗诵梵文经典拓片。使我亲聆了‘梵音’,并问他在念什么咒语,引起他大笑。”

初到哈佛,陈寅恪就主张多购书籍。1919年8月18日《吴宓日记》载:“哈佛中国学生,读书最多者,当推陈君寅恪及其表弟俞君大维,两君读书多,而购书亦多。到此不及半载,而新购之书籍,已充橱盈笥,得数百卷。陈君及梅(光迪)君,皆屡劝宓购书。”

同类推荐
  • 我只做王雪红:HTC女掌门的商界传奇

    我只做王雪红:HTC女掌门的商界传奇

    《我只做王雪红:HTC女掌门的商界传奇》是首部完整记录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之女,HTC总裁王雪红创业历程的简体中文版传记,完整记述了王雪红不平凡的20年创业历程。身为“富二代”,却没有进入家族企业“台塑”,而是选择了最难的高科技领域独立创业:创建威盛,挑战英特尔;创立HTC,叫板乔布斯;成为全球创业者和“富二代”学习的典范。
  • 梁思成和林徽因
  • 蛾眉宛转:民国女子的私情之美

    蛾眉宛转:民国女子的私情之美

    民国,一个令人意兴翻飞的时代。民国女子中,既不乏传统意义上的窈窕淑女,更有许多现代意义的知性女人。她们美丽多情,才华横溢又不乏坚毅性情,尤其是对人格独立和情感自主的不懈追求,堪称民国风范的代表。本书将为我们呈现这群奇女子不同的人生侧面,强势的江冬秀,极具人生智慧的袁珺,陷入情感纠葛的安娥,她们在新旧时代的更迭中经历了怎样的离合悲欢?她们的忧伤有多少属于个人,又有多少属于时代?故事凄美动人,引人入胜,对现代女性的爱情观、人生观也将有一定的指引作用。
  • 读懂林徽因

    读懂林徽因

    本书沿着这样的体例——“言+行+大事记+人物小传+著作精选”。巧妙而精到地展示了林徽因的全貌,是一套生动活泼,而又全面了解林徽因的读本。其中:“言”、“行”取微博体形式,“言”即名家精辟精彩的言论,“行”则是彰显名家个性特质的行为。“大事记”是名家所历重大历史事件、社会活动、学术活动等,记录他们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人物小传”是对其一生经历的概览,尤其侧重于他们的成长、求学、治学等方面的经历。“著作精选”则是最能体现他们文化贡献的代表作品的选摘汇集。
  • 人物百科知识博览

    人物百科知识博览

    这里有神秘诡异的百科知识等你阅读,这里有扑朔迷离的背后玄机等待你的发现,这里有鲜为人知的惊险内幕等待你的探索,这里有匪夷所思的灵异事件等待你的追寻。
热门推荐
  • 记那一段民国往事

    记那一段民国往事

    中华民国,那段动荡不安的岁月,见证了他与她的悲欢离合。
  • 核动能少年

    核动能少年

    以信念驱动核能,以核能和谐一切黑暗。初中二年级少年觉醒了传说中的和谐之力,下定决心要为正义而战。正义,与爱有关!(本书将大量出现《山海经》、《郁离子》中记载的事物,剧情嘛,参考《三十六计》设计。注意,本书把主角的武力设定得很高,所以本书不是以战斗为主的,喜欢一路打到尽的同学恐怕不适合啃。)
  • 江湖明月情

    江湖明月情

    大明王朝历史再现,孤独的剑客在波涛里沉浮,明末的烟云里,皇权、阉党、百官、世家,多方的角逐,究竟谁会是最后的大赢家?
  • 大开杀戒

    大开杀戒

    *************特种兵叶墨穿越异界成为精神病,获得一枚神秘“杀”戒,从此踏上通过杀戮变强的无敌征途!在这个诡谲的杀戮世界,仁慈者已无法存活于世,唯有强者,才能站在武道巅峰!人道沧桑,那么,就让我跨过累累尸骨,纵横天下,大开杀戒!*************PS:请多看几章,这不是“废柴流”玄幻文。主角是个顶着“精神病”帽子的正常人。***********************************************【QQ群:278817610】(喜欢本书的读者朋友,欢迎入内与作者讨论剧情、打屁聊天(*^__^*))
  • 祭灵

    祭灵

    已死亡的关昊,却诡异复活在与世隔绝的大山里,三年的死亡,让他莫名孕养出了浓厚尸气。传闻青蛇花可以开启祭祀的力量,化解尸气。而为化解尸气,他踏上了寻找青蛇花的征程,却意外发现,他的死亡竟是源于一场阴阳之祸。
  • 不良少女奇遇记

    不良少女奇遇记

    她,抽烟喝酒堕胎纹身偷钱,从没从事过正经职业,在这个城市里一无所有,是众人眼中标准的不良少女。他集才华与美貌与一身,不但囊括无数国际音乐大奖还帅到让人无法呼吸,是众多少女梦中的男神,洁身自好的大明星。当他在环球巡回演唱会上,当着全世界的面跪在她的面前,宣布她是他的唯一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相信爱情呢。很多时候,我们相信冥冥中的力量,相信超自然,相信前世今生,相信善恶有报,相信因果,相信缘分,相信那些未经科学求证的奇妙体验,大多是因为我们对这个世界还有一些期待,不是吗?!
  • 冷漠校草撞上倒霉女

    冷漠校草撞上倒霉女

    安沐汐,一个单纯可爱的女生,难免有一些笨拙,处处惹到别人。赵宇,是一个冷漠及霸道的男生,处处刁难女主,但是最后被女主的善良所感动。
  • 女律师的重生

    女律师的重生

    老娘奋斗了十几年,好不容易功成名就.只不过睡了一觉就回到了一穷二白的解放前.难道又要再拼死拼活的学习,高考,工作,从小菜鸟做起,一步一步往上爬?Oh,no!
  • 邪少的自闭症妻

    邪少的自闭症妻

    "主人说:“来,吃香蕉。”喵萌了:“有点……难吞……”主人怒:“看来要爷亲自示范一下什么叫做非‘礼’了!”“你又往我账户打钱了?上次给的都还没用完。”“使劲花,花不完别回来!”他捡了一只野猫,初见以为是只哑巴,没想到,声音和名字都惊艳到不行。“宝贝儿,你知道你的名字还有什么用处么?”“喵……”“来,我们试试!”
  • 一生一遇之蒲乔一

    一生一遇之蒲乔一

    狂拽帅气吊炸天的富家少爷,遇上一个冷艳高贵接地气的大神,这简直是骚动中一场重量级的对撼!“ye_ye_yeyeye!在你的身上,自由的翱翔——切克闹!”她叫的正起劲,突然,一道阴寒刺骨的声音打断了她的呐喊助威。“闭嘴——”床上的男人冷厉的瞪了他一眼,墨绿色眸中正灼烧着一簇肉眼都能看到的火苗。那日,他捉奸在床,被站在门口已久的老婆看得毛骨悚然,一瞬间不知如何是好。“继续啊,难道——软了?”说完,她立刻闭上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