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24400000025

第25章 父爱深深大于天(5)

李大钊从车篷里出来,举目远眺东方冉冉升起的火红的朝阳,俯视灿烂绚丽的朝霞染遍了碧绿的草原,他吸了一口散发着野花香味的新鲜空气,不禁慨叹:“终于踏上了自由的土地,到达列宁的故乡了。”

到了苏联控制的85号小站后,李大钊一行被安排在铁路车站站长家,受到了热情款待。站长夫人忙着给他们做可口的饭菜,站长为他们端茶送饭,这天晚上他们就睡在站长夫妇的卧室里。

李大钊一行乘坐西伯利亚火车经长途跋涉抵达莫斯科后,刘清扬从毛衣下摆中取出白绫绸做的代表证明,上面用鲜红的字写明六位代表的姓名。

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于1924年6月17日至7月8日举行。这次会议有来自全世界五十多个国家的共产党代表参加,是列宁逝世后,共产国际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

7月1日,李大钊代表中国共产党在第二十二次会议上发言。他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坚持和维护列宁主义的坚定立场和明确态度,并向共产国际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革命和工人运动的状况。

在京采访时,笔者在北京中央电视台,曾有幸见到了90年前李大钊出席共产国际“五大”会议讲话时的历史真实镜头,这个弥足珍贵的历史影像是从俄罗斯档案馆引进的。

共产国际“五大”是在古典俄式建筑莫斯科大剧院举行的,气势恢宏的莫斯科大剧院的剧场既典雅又宽敞,偌大的剧场内汇集了世界各国共产党的代表,楼上楼下座无虚席。只见站在主席台上的中国共产党首席代表35岁的李大钊戴着金丝眼镜,身着灰色的中山装,梳着整齐的短发,留着浅浅的胡须,神采奕奕、溢满活力。讲到要点时还不时地挥舞着拳头,明显地看出他是充满了自信和激情。尽管历史的影像没有声音只有画面,但是给人的印象李大钊很大气颇有风度,让人会想到那句话,腹有诗书气自华。李大钊侃侃而谈不温不火,显而易见他非常擅长演讲,他的话语一定是在哲理中透着真诚,在深刻中融入生动,其形象是一位渊博的学者和坚定的革命家完美的融合。

我们不知道他在当时讲了什么,但可以断定,他的讲话真的是激动人心,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画面中出现鼓掌的场面很长,足有一分多钟,楼上楼下的人们都从座位上站起来鼓掌。用掌声雷动、掌声如潮、此起彼伏形容半点都不过分,而且从局部特写镜头看到不同国度的代表的表情十分振奋,欢呼拍手,这足以显示李大钊的讲话是讲到人们的心里去了,人们听到了最想听到的话。

虽然这段历史影像没有声音,却无声胜有声。党的领袖在国际舞台上的风采和精彩,的确令人折服和感动。

李大钊在参加共产国际“五大”后,多次应邀到莫斯科东方大学讲学,还在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地访问考察。

早在1917年列宁领导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后不久,李大钊就接连发表了《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法俄革命之比较》等重要文章,告诉青年、告诉人民苏俄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他说:“要翘首看那里面所展示出来人类新的曙光,同时要倾听那里面传出的人类自由的新的声音。”

如今,李大钊踏上了他早已向往的这片神圣的热土,感受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幸福和快乐。

李大钊作为****驻共产国际代表,在苏联停留了近半年的时间,我们可以想象这近半年的时间,应该是李大钊人生中既难忘而又非常幸福的一段时光。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中国北方革命形势急剧好转。11月,根据党中央的决定,李大钊怀着“回到战场上去”的革命激情启程回国。

李大钊回国的路线仍然是由满洲里入境走中东铁路来到哈尔滨。到哈尔滨后还是投奔李祥年、王芳田,他又第二次住进了道外太古街宏昌荗杂货店里。

王芳田依然是盛情款待李大钊,期间,王芳田向李大钊询问了苏联的情况。李大钊兴奋地说:“好,好极了,那里的工农群众当家做了主人,中国革命非走俄国人的道路不可。”李大钊向王芳田详细介绍了在苏联的所见所闻。这次李大钊在哈尔滨也是停留了三天。

临行时,李大钊赠给李祥年一对苏联工艺品——木制茄子;赠给王芳田六七枚列宁像章和带有斧头镰刀的苏联建国银币做纪念。

王芳田问他到哪里去?李大钊说回北京。王芳田急忙从行李底下拿出刊有北京反动军阀王怀庆通缉李大钊的《盛京时报》,递给李大钊看。李大钊看后既气愤又蔑视地说:“哼,反动家伙就是与革命者势不两立,有哪个革命者不被通缉,这些玩意儿没什么了不得。”

李祥年、王芳田替李大钊担心,劝他暂时在哈尔滨躲避一下。李大钊坚持要回北京,并说:“不回北京,中国革命怎么能成功?”

李祥年和王芳田见李大钊执意要走,便分别送给了李大钊不少的费用,这让李大钊很感动。李大钊紧紧地握住李祥年和王芳田的手,动情地说:“你们对革命事业的帮助,我是不会忘怀的。”他对王芳田连声道谢,并坚定地说:“总有一天,革命会胜利的。”

重情重义的王芳田第一次见到李大钊就觉得他和蔼可亲,第二次更被李大钊不畏艰险的革命精神所打动,他主动为李大钊购买了返回北京的车票,还同李祥年一起到哈尔滨火车站为李大钊送行。分手时,王芳田和李祥年都叮嘱李大钊要多保重,并期待李大钊再来哈尔滨。

笔者在北京李大钊的儿子李光华家中采访时,李光华说及此事深有感触,他说:“哥哥和姐姐讲过,父亲曾几次提到,他到苏联开会时经费很困难,去的时候和回来的时候,李祥年和王芳田都给予了不少的经济资助,要记住他们,尤其要记住非亲非故的哈尔滨人王芳田,很热心啊。”

当年,李大钊回到北京后,又积极投入到火热的斗争中。1927年4月,李大钊被军阀张作霖逮捕,备受酷刑,始终坚贞不屈,于4月28日英勇就义,年仅38岁。

李大钊壮烈牺牲时,李大钊的儿子李光华只有4岁,4岁的记忆里,没有父亲的丰功伟绩,也没有父亲的豪言壮语,他却牢牢地记住了父亲的慈祥可亲的面容,记住了父亲抱住他用胡须亲吻他的面颊,还记住了“坐飞机”的情景。

李光华回忆童年的乐趣时对笔者说:“我那时最高兴的就是父亲让我‘坐飞机’。父亲喊我大哥葆华过来搭把手,他把我抱起来坐在他们互相搭在一起的胳膊和双手上,他们很协调地将胳膊和双手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地摇晃着,我坐在上面像腾云驾雾似的,感觉很舒服,非常好玩。这时父亲就会笑着说:‘坐飞机喽,光华坐飞机喽,飞哟。’有时,我没坐够,那时我太小还不懂得他们使劲晃动的胳膊和双手会酸会累需要歇一歇,就觉得好玩没玩够。父亲二话不说就喊大哥葆华再来搭把手,让我玩个够。于是我又一次坐上‘飞机’,而且这一次,他们摇晃得更高,我感觉父亲和大哥给我安上了翅膀,我要上天了,我高声地吹呼,‘飞了,起飞了,越飞越高啊。’”

讲到这里,久远的往事历历在目,李光华老人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中,他的眼角和嘴角似乎都挂起了惬意开心的笑容。

李光华最后一次见到父亲,是在1927年4月初,正是李大钊被捕的前夕。

当时,白色恐怖笼罩着北京城,李大钊将****北方区委机关迁入东郊民巷苏联大使馆旁边的旧俄兵营内。

敌人发现后,立即派出大量侦探在苏联大使馆周围严密监视。

看到环境如此险恶,许多老朋友托人带信,或亲自看望李大钊,劝他离开北京,但李大钊都拒绝了。他说:“要走出北京并不难,就是工作离不开,我是不走的。”

这种严峻、危险的形势,当时只有4岁的李光华是不清楚不懂的,父亲避难时是姐姐星华带着他去看望的父亲。李光华老人对笔者说:“父亲在苏联兵营避难,我去过一次,骑小自行车的情形我记得很清楚。在兵营的广场上有一棵老槐树,老槐树钉的钉子上挂着儿童玩具三轮小自行车,父亲取下小自行车,抱着我去骑小自行车。父亲还推着我,逗我玩,没有跟我说什么,三四岁的孩子能跟我说什么?父亲弯下腰亲了我的脸,就走了。我看到父亲的背影,越来越远,我就不记着他回来了……”

说到这里,李光华老人不由地伫立在窗前,向远处凝望着。这样的话题如吹皱一池春水般,让老人和生离死别的记忆连在一起,他平素平静的心变得心潮涌动。老人的思绪一定重新回到了80年前的情景,父亲留给了他最后一个亲吻,也留给他最后一眼背影。这永不回头的背影意味着什么呢?

我不便打扰此时此刻的李光华,也看不到此时李光华的表情,我望着李光华微微有些颤动的背影,想象着80年前李大钊义无反顾没有回头的背影。李大钊会预感到这是和心爱的儿子的永别吗?幼小的儿子在人世间还要经历太多的风雨,却将永失父爱的呵护和引领。可怜天下父母心,李大钊同样疼爱儿女,他是为了让中国更多的孩子能够拥有美好自由的新生活,才不得已对自己的家庭和儿女忍痛割舍的。

血浓于水,父子连心。李光华老人默默地望着窗外,眼含泪水。

我搀扶着李光华老人回到座椅上,并让他喝点茶水。然后询问老人哥哥姐姐眼中的父亲是怎样的,是不是也有一些温馨的片段,李光华老人沉思片刻,对我讲起了他大哥葆华曾讲过的一段往事。

1920年8月,李大钊全家由河北昌黎五峰山的老家迁来北京,定居在西城石驸马胡同35号,那是一套带院子比较宽敞的平房。

之前,李大钊住在北大图书馆的宿舍,只有节假日还要在不太忙的情况下才能乘坐火车回五峰山与家人团聚。现在有了安定的居所,全家人都来到北京,让李大钊享受到天伦之乐,这是他生活中最为恬静和舒心的时期。

李大钊从旧货市场买了一架风琴,擦得锃亮,放在书房中。雨天他在家时,就弹起琴,教孩子们唱歌。在教唱《国际歌》时,孩子们都记住了其中一句歌词,“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孩子们还记住了一首歌,那是父亲创作的一首歌,叫《黄种歌》:黄种应享黄海权,亚人应种亚洲田。青年、青年,切莫同族自相残,坐叫欧美着先鞭。不怕死,不爱钱,丈夫决不受人怜。洪水纵滔天,只手狂澜,万不负石笔铁砚,后哲先贤。

丈夫低沉浑厚、孩子们稚嫩清脆的合着琴声的歌声,常常让李大钊的夫人赵纫兰激情满怀,热泪盈眶。从歌声中,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的熏陶,也感受着爱国革命者的高尚情怀。

下雪天,李大钊在家就会让孩子们到院子里扫雪,堆雪人,打雪仗。赵纫兰心疼孩子,怕他们冻着累着。李大钊说:“要从小养成他们能吃苦的习惯。”他还对孩子们说:“将来谁也不能当寄生虫,谁当寄生虫就没有饭吃。”

李大钊特别喜欢下军棋,在他的带领下,全家人跟着一起忙活,自己画棋盘,棋子也是自己做的。

下军棋成了全家人的乐趣,连开始袖手旁观的赵纫兰也在丈夫和孩子们的鼓动下,参与进来。李大钊对她说:“你不能把摆空军阵当成家常便饭。”

在对弈中,李大钊自然是常胜将军,可是大儿子葆华善于动脑筋,棋艺水平提高很快。有一次,李葆华只要向前走对一步就会战败父亲。对父亲敬畏的李葆华明知手中的棋子明知该怎样冲向这一步,却变得有些举棋不定。一向对孩子很关心很爱惜的李大钊却严肃地对李葆华说:“孩子,男子汉要敢字当先,关键时刻要敢于冲锋陷阵,要敢于担当啊。”

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幸的时光却是漫长的。

李大钊牺牲后,悲恸欲绝的赵纫兰不忘丈夫生前的嘱托,硬撑着瘦弱的身体带着四个孩子回到老家五峰山,她扛起所有的磨难,将四个孩子抚养长大。

1933年5月,赵纫兰因心脏病于北京协和医院凄然长逝,享年49岁,她在弥留之际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申请。在她逝世后,组织上追认她为****党员。

孩子们在父母的熏陶影响下,都学会了怎样在逆境中成长。在失去父母的日子里,他们变得勇敢坚强。他们无愧于李大钊的后代,先后都奔赴了革命征程,都成为了共产党员。

李大钊的大儿子李葆华早在1936年就担任了****北平********,在北京做地下工作时,住过贫民窟,蹬过三轮车。他是****“七大”代表,并当选为七届************。全国解放后,担任过安徽、贵州********,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同类推荐
  • 天祝·诗情画意

    天祝·诗情画意

    天祝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对于这块热土,怀有深情厚意,如何感恩于这块热土,酌之又斟,以诗言志,讴歌赞美家乡,回报养育之恩。欣然出笔,拙写诗词、楹联、赋文近千首(篇),集成册子,长达六七百页。当今社会,节奏之快,谁还有雅兴在这样的书本中耗费精力呢?诚惶诚恐,忐忑不安,细思之,只有压缩文字篇幅,才能被人们接受。故加上摄影作品和天祝地名对联拾趣,形成《天祝·诗情画意》之书,图文并存,拾金捡玉,寥寥一百多页。这样即节省读者时间,又把天祝雪域高原的绝妙、神奇之处展现给读者,让人们了解天祝,欣赏天祝,关爱天祝。
  • 生死瞬间

    生死瞬间

    早晨起来,石开就觉得老天一点不讲情面,如此“重大决战”,还不作美些?真是的,干吗大学考试每年都非得放在这又热又燥的几天?不行不行,管这些做啥,别影响了考前的情绪。
  • 叫一声老乡好沉重

    叫一声老乡好沉重

    《经典中国书系·新世纪散文随笔精品文库·乡土卷:叫一声老乡好沉重》主要内容包括:卖白菜、父亲的树、土地、莱山之夜、家在瓦窑堡、那些天,吃饭不要钱、空中农家院、一块土地、村庄笔记、返乡记、农具的眼睛、老水车旁的风景、逛巴扎、磨坊目击记、我的大年我的洞房等。
  • 安民为天——三峡工程百万移民的历史启示

    安民为天——三峡工程百万移民的历史启示

    本书作者在重庆市移民局“卧底”近7年时间,跑遍了三峡库区各区县、乡镇、村组,多次亲历移民第一现场,了解并掌握了许多移民过程的第一手资料,通过长篇报告文学的形式对库区20年来“移民、安民”的艰辛过程作了客观、理性的描述,披露了三峡工程百万移民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着重采写了三峡移民之后的生存状态,道出了移民资金的幕后故事,歌颂了各级政府和移民工作者殚精竭虑、无私奉献的精神。读来令人震撼、感动,又发人深思。它是一部既有鲜明时代特色、又具有历史厚重感的作品。
  • 唐诗宋词元曲(第五卷)

    唐诗宋词元曲(第五卷)

    唐诗、宋词是中国诗歌史上流芳百世的不朽丰碑,将我国的诗词艺术推向了最高峰。警句名篇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吟咏,以至名人评说“唐后无诗,宋后无词。”为了更好的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本着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兼顾,信达雅并重的原则,重新校订注释编纂了这部《唐诗宋词》,并配以清晰线描图,以飨读者。可谓“吟一首如遍品天下之敬醴,诵一句若尽阅华夏之圣观”!本书采取最为脍炙人口的经典选本,融合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作品,生动形象地阐发文学的主旨和意境,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热门推荐
  • 血色重归

    血色重归

    吸收,吞噬,最后才发现变强的只是肉身,人的心又怎能会充满兽性。同化,吸收掉太多的记忆,最后发现自己忘不掉,只能堕落,忘掉就会成为一条彻底的恶兽,我,是不完整的原型体,杰克!我只想找到自己归属的地方。
  • 相思莫相负

    相思莫相负

    从青春懵懂到成熟稳重不失风度我们经历了多少岁月打磨和红尘消逝认真爱过的人是否安好你是否也会像平静脱离世俗的深夜想起我
  • 南潞王

    南潞王

    这是一个歌舞升平的盛世,更是一个权利争斗的漩涡,为了子民的利益,为了重振南潞,少年南潞王义无反顾得加入了这场角逐。善使平衡之术的皇帝为何封他为王?他又为何最终与朝廷为敌?一个个真相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揭晓,详情请看风流少年王者——————《南潞王》此书为完全架空,朝代请参照五代十国,隋,唐,宋。请放心收藏,养肥了再杀
  • 辛甘的故事

    辛甘的故事

    写一个天才美少女的故事,和他最后遇到真爱的故事
  • BTS之那年的约定

    BTS之那年的约定

    豆腐君就不多多介绍了,毕竟剧透多了伤身体哈哈哈,这个文章呢可能会狗血,可能会无厘头,关系也可谓是十分的杂乱啊哈哈哈,不多说了,一起来看
  • 豪门重生:复仇娇妻心尖宠

    豪门重生:复仇娇妻心尖宠

    被养父继母算计,临死前得知一切真相:自己叫了将近二十年的父亲,竟是养父。最亲近的姐妹却恨毒了自己。对自己最好的外公和母亲的死竟和养父继母有关。本以为再也无法报仇,再次醒来。却又以新的身份示人。前世她是赫赫有名的千金大小姐。今生身份是草包废柴千金。接收了前世今生的记忆。既然老天爷给了她重生的机会,那么就该活出一个华丽丽的人生。借用这个身体,有仇报仇,有怨报怨,死过一次的人还有什么可畏惧的?
  • 陪谁荒废这韶华

    陪谁荒废这韶华

    这是一个相思的故事,男主叫胡皓,本来是一个酒吧的驻唱歌手,过着平静的生活,因为遇见一个让他难忘的女孩,但是这美好实在是太短暂也太难忘,所以他决定站在公众面前,希望可以找到她,女主叫芮妍,是大四的学生,被男主的忧郁迷住,当了他的小助理,想知道他的故事,最后发生了很多啼笑皆非的故事。
  • 忧国忧民:范仲淹

    忧国忧民:范仲淹

    本书讲述了范仲淹的一生:范仲淹从小刻苦读书,严于自律。他生活清苦,却倾其所有帮助别人。作为官员,他以天下百姓的幸福为己任,一切以百姓利益为先;作为臣子,他不惧权贵,勇于直谏,一切以国家利益为先。
  • 足球热

    足球热

    有欢笑有汗水有激情有恋情的校园足球。看书兴奋疲劳后的放松良药。
  • 咱俩换换吧

    咱俩换换吧

    太平是大唐盛世最具传奇性的公主,黎悠是现代都市里一个拼命想讨婆婆和丈夫欢心的富家太太。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人过得都很郁闷,并不开心,因缘际会,她们互换了身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