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433900000035

第35章 西部的骄傲:马丽华——关于《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

人们说到“西部文学”,就会想起“西藏的马丽华”一一就如“新疆的周涛”、“青海的昌耀”一般,这是一种连接着创作实绩的荣誉。

在中国西部作家中,马丽华是一位引人注目的女性。可以说,“西部文学”因为有了马丽华的辛勤劳作,这片天空的色彩也就显得更加丰富、更加充实、更加璀灿斑斓。马丽华与西部一西藏的关系是令人钦佩与羡慕的,正如格勒博士(藏族)所说,她对于西藏怀有一种难能可贵的虔诚,她“目光注视、双脚触及”,而且是“心灵感知”。就西部作家、乃至中国作家而言,她创造的奇迹是无与伦比的:她把一个精神的西藏推到了现代世界的面前。她是第一个这样的作家。格勒博士说,在瑞士苏黎世的“西藏一喜马拉雅人类学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她的作品令外国专家们爱不释手。

倘在西方,她的作品也许可以被称为“社会观察”或“文化记述”等,但以中国的文学眼光论,则是地地道道的散文,只不过是这些散文拥有一种特别的文化色彩罢了。可以认为,她的作品也因为这种特别的文化色彩而产生的价值,必将随时光推移而越来越不可估量,甚至要不了太长的时间,迅捷的现代化进程便可能使她的记述或抒写成为一种遥远的梦幻世界,或成为一种实在意义上的最后的精神朝圣。

我想,我的估计或评价是很客观的——只要读一读她的作品,谁都可能获截这样的结论。

我读过马丽华的五本书:《我的太阳》(诗集)、《追你到高原》(散文集以及长篇系列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并有三本合集《走过西藏》她早先是一位诗,人,但诗的浪漫与诗的天真,一旦与宗教感浓厚的严酷生存现实发生碰撞时,狭义的诗形态便被突破了一一她的创作进入了广义的诗的世界:“诗”的灵魂依然活跃着,那就是体现于她散文创作中的感受力与洞观方式,就是诗人的视听、诗人的感觉,就是领悟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的卓越才能。她的创作或轻或重地踩住了文化人类学或诸如宗教学、民俗学之类学科的影子,但因了“我”的深深介入(或卷入所以无论是思索、遐想、还是穿透的究诘,或者是与现时社会文明进程的融合或参照,都使她的关于西藏高地的抒写成为品位不凡的、富有审美意味的文学作品。

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虽是古人的说法,但用来衡量今人的作品,也不失为一种感受或评价的尺度。当然,由于马丽华散文、尤其是总题为《走过西藏》的那三部长篇系列作品所拥有的生动、细致、翔实的描写特点,文化人类专家、宗教学家、民俗学家、乃至藏学专家们很自然地产生相应的学术兴趣,这在我们读到的学者们所写的“序言”,如格勒的《(西行阿里).序》、周星的《(灵魂像风)——序》之中,即可获得充分的印证。但这恰恰说明,散文这种文体是可以产生多样性阅读效应的一同时也显示了马丽华散文的独特创造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她开创或完善了一种多功能文体,一种对西部作家富有启示的文学方式。

在现时的中国文坛上,关于“女性作家”的评论显得繁荣而又不甚健康一或赞美快乐之后的所谓痛苦与孤独,或称道欲壑难填的各式各样的忧愁与烦闷,或把小沙龙里的无聊恩怨及那种打上了问号的“爱情”,当作唯一的人生来拍卖与推崇……甜甜腻腻、絮絮叨叨,但令人遗憾的是,当今的文坛还没有充分注意到马丽华这位“西部女性”一作为作家而作出的独一无二的文学奉献,甚至在浮躁蔓延的情景中还静不下心来细细体味这种奉献的内在意义(这与“文化中心”轻慢“西部文学”的态度很吻合不过,此间所包含的这种阴差阳错、颠三倒四,并不是马丽华的悲哀,而只能是今日文坛的悲哀。实际上,“西藏的马丽华”拥有西藏便足够了,如她在《西行阿里》中所说:西藏“本身不具备更多,除了石头和冰雪;但通过对它的凝视,它给予的一瞥便可成为无限”。我想,西部作家之于西部的精神收获,也将是如此。

不难想象,马丽华点点滴滴的光辉,全因了她是“西藏的马丽华”的缘故。她说:“回望西藏,以往的那些岁月时日,流年似水,渗入冻土层了;如风如息,荡漾在旷野的气流里了;化成足迹,散布在荒山谷地上了。”

再一回望,流水不见,风息不见,足迹不见,羚羊不见,狼也不见,只见风干了的思想和青春丢弃的褪了色的旧衣裳。

“只见一个心脏不适、步履艰难的心力交瘁的下山者,她的行囊中,唯有一本书——《走过西藏》。”

其实,她的行囊中何止是一本书呀!

无论如何,马丽华与不少勤勉而甘于孤寂的西部作家一样,是充实富有的。

她依然生活在褐白色的西藏高地上,依然奔波,依然思虑与洞观着精神的西藏,依然熬煎自己,依然以散文的方式为读者提供探究人类生活奥秘的契机。她不仅仅是一个为打开窗户而打开窗户的劳作者。

在西藏,她已生活了二十年。

她不怕高山缺氧,不怕人烟稀少,不怕那种罕见的孤寂,以及精神上必须承受的艰辛苦涩一不言而喻,无论是孤寂还是艰辛苦涩,都不可能是当今都市的感觉:你难以想象,因为其中深深隐藏着某些人类的特质或人性的初始状态;它是洞悉人或人性的一种途径。

她尽情沐浴了世界屋脊的神圣熏陶。她引以为自豪的是,她走过了西藏,走过了高地上的许许多多地方(她的“作家状态”或许能使西部的男性作家们汗颜,更不待说那些终年躲在水泥建构中“痛苦”与“烦恼”的甜腻腻的女作家或酸溜溜的男作家了)。她感兴趣的是人,是人的活生生的可触可摸的生存状态,是人的精神风景及孕育其中的秘密,而不是或不仅仅是每个人都可以看见的雪山或寺院。她也看到了生活的落后与迟缓,但她感悟到的、引起她心驰神往的东西,则大大超越了可见的生活。由此而让人想到,因了对于西藏感知的肤浅或局限,也因了那种浮光掠影的轻薄及懒惰,我们的不少作家,艺术家在重塑西藏高地时,实际上已经成了某种文化中心主义的俘虏,在他们的目光及印象中,或多或少掺杂了一些类似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偏见,并在相应的变味过程中,已经把“文明”的概念弄得含混不清。

我们很容易感受到,马丽华的《走过西藏》一她的《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辽阔俊逸地提供了一种悲壮美,一种苦难美。这种由文字传达的美,或许与世界屋脊的冰山雪岭、草原旷野相关,但更为丰厚的来源,则出自她对于这片高地上的人的关注与透视。当然,也与浓郁的宗教氛围与罕见的朝圣精神相关。

马丽华虽自称:“从诗意和文采中下凡”,实则只是把“诗意”作了凝练的转移与渗透,并把它变为一种感受力、一种富有意象色彩的直觉,而“文采”也获得了升华:文采不仅仅是文采,而是真正的寓意传达手段(或过程即便是沉重的感叹,也成为记叙及探究的形态。无论是悲壮美,还是苦难美,其本身就是“诗意”。在马丽华那里,“诗意”摆脱了所谓的温馨、所谓的慷慨激昂、乃至种种一览无余的抒情。我觉得,任何一门学科之中都包含着终极意义上的“诗意”,尤其是历史学、文化人类学,其间所要阐释的终端,便是表象背后的人类生存状态的精神风景:那种广义的“诗意”。即便学者可不作这样的理解,但作家是可以的。而马丽华作品中的悲壮美、苦难美,就与这种“诗意”的理解相关。

我们读马丽华的《走过西藏》就可感知,她在传达悲壮美或苦难美时,思想的火花一直显得美丽而灿烂,而且随着底层生活的深入,内心体验的质地也不断得到提高或升华,这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她已有的文化人类学知识的相助,得力于她对于宗教的理解,或者说,她自身的感知外部世界的修养,使她的体验达到了一般作家所无法企及的境界,再加上她的勤奋、虔诚、不辞劳苦,也就可能实现于人的灵魂的接近:就她的作品而言,越到后来这种“接近”的程度越高。当然,在这种“接近”的漫长而微妙的过程中,她内心的沉重也越趋明显,踌躇无奈的成分也更加浓厚。如《灵魂像风——朝圣者的灵魂》,这一章描写了一位名叫罗布桑布的虔诚朝圣者,其中便涉及了磕头朝圣的思考与感叹:既是一种不折不扣、矢志不渝的神圣,又是一种不可理解的困惑与迷茫一倘没有“来世”,“现世”的所作所为又将如何交代?就精神追求来说,其间的神圣及执着,正是迷恋物质生活的现代社会所匮乏的,但此间的含量又远不止于这般简单的诠释。于是,“西藏的马丽华”也就陷入了无可超越的悖论。然而,这样的悖论恰恰体现了人类存在的某种两难处境,而可能使我们联想到一些有价值的人文课题。

西藏一西部一人自身一人类的存在,这便是马丽华作品的描写线索,也是她对“西部文学”作出的最大贡献。

一九九六年五月北京

同类推荐
  • 石评梅大全集(超值金版)

    石评梅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本着优中选精的原则,斟酌再三,将石评梅最脍炙人口的散文、诗歌、小说、游记、戏剧、书信等作品精选出来,集结成书。鉴于石评梅的散文和诗歌的成就最大,因此本书内容的重点侧重于对其散文、诗歌作品的遴选上。
  • 秋天的颂辞

    秋天的颂辞

    朔州,东望北岳,西邻黄河,北抵塞外,南扼三关。一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雄阔与悲壮,丰富与神奇,浑然一体。凝结塑造出独特的史前文明文化、边塞军事文化、民族融合文化、商旅边贸文化、佛教古建文化和绚丽的塞上风光。
  • 避免受到伤害的途径

    避免受到伤害的途径

    文字清丽、平易而富有感性,同时涵有女性的精致与细腻,是朱文颖这本作吕的最主要特色。作为20世纪70年代作家的群的代表之一,读者更多了解的是她在小说中创设的优美竟境,本作则以散文随笔和对谈两种形式,从作家对生活的感悟、对文学的理解和阅读习惯等多重角度的为我们展示了其鲜活立体的内心世界。
  • 思想的子弹

    思想的子弹

    这是一群活跃的、极具影响力的90后作者。“青春的荣耀90后先锋作家二十佳作品精选”这套书精选其中的20位集中推出,全面展现他们的文学才能。同时,这套书还是90后读者文学爱好者的写作样本。《思想的子弹》为其中一册,是90后代表作家张文胜的作品集。《思想的子弹》是作者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发出的最有利的呐喊。体现出青年一代作者中少有的对世事、社会、人类的关注。
  • 胡适:做最好的学问

    胡适:做最好的学问

    本书选取了胡适著作中关于读书、治学、教育等方面的篇章,既有轻松的读书趣味,也有科学的治学方法,同时也包括对经典名著的点评,考注等,对青年人读书做学问有很好的引导作用。胡适的名言“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在这里得到充分阐释;他的“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在今天依然振聋发聩。
热门推荐
  • 薇枫拂过让我遇见你

    薇枫拂过让我遇见你

    冰山系的超强男女主,失散的弟弟,报复心强的未婚妻,武功盖世的杀手组织烈影。片段一:一个戴银色狐狸面具的男子站在镜子前,在他的下方跪着四个同样戴着狐狸面具的男子。“你们立刻去把他给我解决掉”银面男子冷声说道。“是!”瞬间四个人便消失了。银面男子冷哼道:“你们惹上了不该惹的人,我就要你们统统陪葬!!!”说这话时男子的眼眸闪过一丝嗜血的光芒。片段二:四人走在过道上,烈风说:“小雨,你今天要出去吗?”烈雨慢慢地回答说:“任,三百万。”夏,冬狂汗,这个弟弟说话就不能说完吗?两人把求助的眼神投向了烈风,后者不快不慢的说:“意思是他今天有一个三百万的任务,所以要出去。”说完便走了,留下两人心塞中······
  • 天演剑

    天演剑

    茫茫宇宙,孕育无尽星辰;大道至简,演化万千气象。虽历万世劫,不变赤子心,纵使前路多迷障艰险,我自一剑破之。
  • 亿万武林

    亿万武林

    “这个世界上一共有亿万个热血男儿,这些男儿的心中,总会怀揣着一个武林梦!你能毁灭我一个人的武林梦,却不能毁掉那亿万个武林梦!”——独孤夜语。
  • 掌心遗落年少

    掌心遗落年少

    成为众矢之的,隐藏在笑容背后的是阴谋还是陷害?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是背叛还是忠诚?各路阔少我都不要,我只要你一个。
  • 圣夜公主

    圣夜公主

    明明才18岁,正值青春年华,却被自家爷爷逼着去找对象。叶雨诺习惯了刀枪剑影的生活,处处小心谨慎,却在那个普通的下午,觉得世界如此安宁;叶雨泠一向风风火火,从来不会照顾自己也不会照顾别人,却在一个雨意绵绵的日子开始照顾他;叶雨歆一直期待着一个温柔的男孩,能让自己克服恐高和他一起坐上摩天轮看万家灯火,终于,她等到了那个人。
  • 九域荒帝

    九域荒帝

    实力低微的少年,与朋友垂危百冢林,诡异秘境得知身世之谜!弑敌祭友,为解开身世之谜,少年一路杀伐!洪荒之物的碎片,牵扯到一个数千年的阴谋,置身谋乱棋局,少年鏖战四野,浴血八荒!卜脉迷盘,测得又是何人,逆天改命,我的命岂是尔等可以染指~仙之初为玄,玄之极为幻~天资低劣的少年,依靠特殊能力,报血仇,破命盘!
  • 当代励志散文经典

    当代励志散文经典

    读散文要用心来读,用心来体会。当你的心和作者的心达到真正相接的那一刻,你才算是真正地透过散文那五彩缤纷的“形”,体会到它那凝而不散的“神”。此时你所体会到的就是散文灵魂的真善美,那就是作者通过散文表达出的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思索;那就是能带你通向更远的有着万千风景的世界的道路;那就是可以让你的心灵进入片刻小憩的乐园。
  • 一把小铁锤

    一把小铁锤

    作为一个屌丝宅男,当然是游戏人间啦,被同伴嫌弃的他,立志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当他打开锻造术愉快的打造升级时,一切都随之改变。
  • 九尾狐之通天狐月苼

    九尾狐之通天狐月苼

    你爱我吗.......其实我一直都在骗我自己现在好了,梦醒了一切都变了你问我恨不恨你,其实我很恨你,我永远都不想再看见你,既然花残零落,颈断芬然也说明我们缘尽于此。既然你不爱我,那我也要忘记你.......把你忘得一干二净以后我们就算相见也不相识....犹然情殇,舞凌乱,问君多寂然,世人笑我疯狂癫,我笑他人看不穿,问君多寂然,情缘断,遗忘然,断情殇,人独断谁犹然,相见难便不见,不便忘然...便忘然....忘然....歌声住了人也应该散了,我先恭祝太子爷荣登太宝,妖女告退了你我以后便是路人别来找我了我想走遍天涯海角去看看大海看一看草原希望我们永远不相见...“笙儿对不起”
  • 轻吻蓝贝

    轻吻蓝贝

    他为她杀敌无数,金银财宝挥霍无数,只为博得美人一笑。她正为自己的富豪榜排名而愁,哪里注意得到对面那个他!发奋于网游中,势要夺个排名,她和他相遇于网游,各自倾心。但网游不同于现实,他们又能否走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