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培养和引进人才制度的改革
过去,医院的人才全靠上级分配来,改革开放以后,医院除了每年接受上级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外,在培养和引进人才方面,还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将一批中青年技术骨干送到省内外各大医院进修学习。如县医院外科微创手术,腹腔镜胆囊摘除术,在文山地区是开展最早、技术最成熟的一种外科微创手术。至今,昆明、玉溪、红河等地不少患者慕名到文山县医院接受这一手术。
二是鼓励职工参加各种自学考试和函授学习,到2007年,全院已有100多人通过自学取得大专以上学历。
三是2001年,县医院以10万元年薪聘请了昆明医学院苏国达教授等6位知名医学专家到县医院工作,为县医院培养“永久牌”本地专家,搭建了良好的平台。2004年4月,又以12万元年薪从辽宁聘请了全国知名骨科专家王殿武到县医院工作,仅一年时间就培养了5名骨科医生。
四是从2000年8月开始,根据医院业务需求,争取上海市南汇区医疗队对口帮扶,使医院各种管理和专业技术进一步提高。到2007年底,上海先后共有10批51人到县医院指导工作。
由于在培养和引进人才上做了大量工作,使医院医疗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使许多患者在县医院就诊就能享受到省级专家、教授的服务,吸引了大批过去需要上昆明或大城市诊治的患者前来县医院就诊,方便了群众,也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县医院的知名度。
三、分配制度的改革
文山县医院在分配制度的改革上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94年,分配制度改革的内容是:实行经费包干。政府对医院下达指令性计划,医院完成后结余部分按6:2:2进行分配。即60%作为医院发展基金,20%作为职工奖励基金,20%作为职工福利基金。
第二阶段为2000年,主要内容是打破旧的工资分配办法,真正体现按劳分配原则,根据不同岗位责任、技术劳动的复杂程度和风险程度、工作量大小等情况,将管理要素、技术要素、责任要素纳入分配中,从而确立工资,拉大工资档次,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
第三阶段为2002年,主要内容是将工资划分为基础工资和浮动工资,基础工资由档案工资中的60%组成,浮动工资由效益工资和档案工资中的40%组成。工资分配向技术难度和工作强度大的科室倾斜,向手术科倾斜,向医院重点扶持的科室倾斜。
分配制度的改革,克服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差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平均主义,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了医院业务的大量增加和收入的大幅度增长。
四、实行股份合作制
文山县医院原址在西正街“联合诊所”,建院10多年,医院有所发展,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业务用房只有3000多平方米,很不适应社会需要。1994年底,在县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县医院在田坝心征地和划拨土地23亩,为建造一所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县级医院创造了条件。初步预算至少要3000万元。医院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历来都是由政府拨款投入。1995年文山县全年财政收入只有3121万元,支出却要7732万元,收支差额高达4611万元,地方财政根本无财力投入建盖医院。怎么办?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在黄应文院长的带领下,医院决定通过以下办法解决资金问题:一是实行股份制,通过医院职工入股筹集到资金438万元。二是以分期向银行贷款和动员建筑商垫支,筹集资金3700万元。使新建医院能在1997年5月开始动工,2000年竣工,为医院的大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股份制的实行,不仅解决了建院资金的不足,而且增加了职工收入,将职工的利益与医院的发展捆绑在一起,“院兴我荣,院衰我耻”不再是一句空口号。
五、医药分离的改革
以药养医,是全国不少中小医院的传统做法,也是医院收入的重要来源。传统的药品采购办法使药品不能直销,以致药品价格成了许多患者就医的拦路虎,是患者看病贵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的药品采购是没有生命力的短期行为,要走以医养医之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提高全院整体医疗水平。因此医院领导决定,试行医药分离之路。从2002年开始,文山县医院率先在全省实行医药分离。将全院药品采购交由云南鸿翔药业公司统一管理,药品管理人员也由该公司管理并支付工资。要求该公司必须做到药品质量可靠,供应及时,价格不反弹。这一措施,使文山县医院的药品价格在当地成为最低水平,甚至成为老百姓购药参照价。有的群众在其它地方开了处方,到文山县医院购药。仅这一项措施,县医院每年让利给老百姓120万元以上。更重要的是,改革药品采购制度后,医院能集中精力、财力、物力抓好医疗质量,从而在全州率先实现医疗收入高于药品收入的目标。2002年,医院药品价格比政府控制指导价降低幅度达10%;药房剥离经营后,医院收入与药品收入首次实现了位置倒换。即医、药收入比由过去的倒三七开或倒四六开变成54.6比45.4。
药品价格的下降,老百姓得到了实惠,提高了医院的竞争力和吸引力。2003年全院门诊就诊人次近20万人次,住院人次达11000多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25%和22%,实现收入3450万元,增长22%。
六、医德医风的建设
医德医风建设是医院的灵魂,也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改革开放以来,县医院领导十分注意医德医风建设,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创建百姓放心医院。
从1996年开始,县医院不断向社会推出各项服务承诺和优惠政策。如《对老年人医疗优惠承诺》、《对残疾人、教师和学生医疗优惠承诺》、《三免四减半服务承诺》。1997年,对住院患者实行“日清单制”,使住院患者每天及时了解自己各项费用的开支情况,做到了明明白白住院,清清楚楚交费。这一举措,比中央电视台报道的北方某家医院实行每日向患者公开费用的做法早了三年多。
2003年医院向社会推出全程跟踪服务承诺,2008年又推出了《六免八减三优惠》的服务承诺。为方便患者与亲人联系,经与电信公司协商,并签定协议。医院投入一定资金,在每间住院病房安装一部国内免费电话,极大地方便患者及家属,使家属和亲朋好友能及时了解到患者的健康情况。
2007年医院成立了医德医风考核领导小组,制定并下发了医德医风考核办法,建立了职工职业道德档案。考核采取三结合的办法,即自评、科室评、领导小组评,考核结果与职工年底评优、职称晋升、外出进修相挂钩。为了使医院处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下,医院每年召开一次行风座谈会,并向社会各界聘请了46名行风监督员。行风监督员有权对医疗质量、收费情况、服务态度等进行全方位监督。还聘请了物价局为医院物价监督单位,每季度对县医院物价政策执行情况抽查一次。聘请县审计事务所为县医院审计监督单位,每季度对县医院财务收支情况审计一次。使医院的行风建设形成较完整的监督网络,为医院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为了加大群众对医院各项工作的监督,医院将门诊和住院收费标准、行风监督程序向社会公布,欢迎广大患者及家属监督医院的医疗收费、药品价格等,承诺将严惩一切侵害患者利益的人和事,重奖举报人。如有一次,患者举报沙坝分院有多收费的情况,经调查属实,医院即派人上门退回多收药费并道歉,责任人受到了严厉处罚。
经过多年努力,县医院的医德医风有了质的飞跃,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在全院蔚然成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授予“二级乙等医院”,省内首家通过LSO90O1:2000认证,多次获得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被中华医院管理学会授予“全国明明白白看病百姓放心医院”、“全国医疗优质高效百姓放心医院”,院长黄应文也被有关领导单位授予“全国救死扶伤十佳模范院长”、“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等。
胡****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通过文山县医院改革开放的实践,使我们深深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革命,是对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业。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文山县医院的今天,没有改革开放,文山县医院就不能有今天的发展。
(原载《文山社会科学》2008年10-11期合刊并在网络上传播。荣获****文山州委宣传部、文山州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文山州委党校、文山州党史研究室、文山州委政策研究室、文山州人民政府研究室、文山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理论研讨会”征文三等奖)
第九节 勇于开拓善于创新
----记文山县人民医院院长黄应文
云南省文山县人民医院成立于1975年7月。32年来有了较大发展;特别是近11年来,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6年末与建院初期比较,医院占地面积由3亩增加到30.9亩,增长10倍;业务用房由2926.7平方米增加到26619平方米,增长9倍;病床由16张增加到689张,增长43倍;职工由34人增加到553人,增长16倍;固定资产由21.38万元增
加到10027.2万元,增长214倍,净资产有6000多万元;年收入由12.6万元增加到4892.
万元,增长388倍。其中业务收入4034.3万元,结余493.4万元。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文山县人民医院的迅猛发展,是党和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院领导班子带领职工团结奋斗的结果,更凝聚着近11年来一直担任院长职务的黄应文付出的智慧、辛劳和心血。
黄应文1953年5月出生于文山县古木镇。1969年3月参加工作。在文山县老回龙砒霜厂当过工人,在文山县古木公社做过统计员。1972年3月到昆明医学院医疗系读书,1975年7月毕业分配到刚建立的文山县人民医院。先后在过内科、儿科、妇科、外科、五官科等科从事业务工作。任过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199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任县医院副院长,1996年2月至今任院长。
黄应文参加工作后,无论在什么岗位都努力把工作做好。担任文山县医院院长后,千方百计调动整个班子和职工的积极性,创建一流医院。他的最大特点和优点是思想解放,与时俱进,敢为人先,勇于开拓,善于创新。
第十节 坚持**********原则造就团结干事领导班子
黄应文知道,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必须有一个作风优良、技术过硬、充满生机活力的领导班子。任院长以来,他处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把领导班子的建设作为首要任务。使领导班子具有显著的三个特点:
一是较好的坚持**********原则,团结干事。院长虽然享有行政、业务指挥权,但他从不搞一个人说了算,在领导班子内部,健全了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重大问题一律经过集体讨论决定。班子定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使领导之间互相支持、互相信任、互相谅解,做到光明正大,表里如一,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同心协力为病人做好服务,互相补台,绝不搞互相拆台、窝里斗;也不当老好人。
二是解放思想,大胆开拓新思路,新做法。10多年来,医院进行了多项改革,如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药品采购制度改革、实行股份制,等等,都是经领导班子集体认真研究以后决定的。结果都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是敢于和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作斗争。院领导班子认为,做好事是办实事,除弊同样是做好事。医院制定了若干规章制度,都坚决执行。如1999年9月,有位医生用自己的医疗卡刷卡充抵一患者购药现款50元;又两次将收的药款766.4元不入帐。两项合计816.4元。经集体研究对这位医生的处理是:1、待岗三个月,每月发生活费160元,并写出检查。待岗期满后视认识情况经考试考核合格后,自找科室上岗。2、处以两项款额20倍扣款,计16328元。当年交清。院领导班子不搞“刑不上大夫”,不管是谁,违反规定的,与民同罚,照规定严肃处理。由于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从1997年起,全院医疗事故逐渐减少,现在已基本杜绝违反组织纪律、玩忽职守、收受红包、吃回扣、搭车开药、多收药费等医疗腐败行为。
第十一节 认真钻研技术力争精益求精
医院的主要任务是救死扶伤。没有精湛的技术,难于完成所担负的使命。黄应文从分配到医院工作的那天起,直到后来担任了院长职务,都认真钻研业务技术,力争做到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