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奈尔的爷爷、奶奶最小的女儿,名叫阿蒂汉,她和夏奈尔同岁,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小姑娘。
当夏奈尔三姐妹从孤儿院放寒假回到奶奶家里,就和小姑姑在一起玩。
由于这两个同岁的两辈人,长得有如一对孪生姐妹,走在大街上常常被人误认为是两朵姐妹花,这让夏奈尔感觉到自己和小姑姑之间很有缘。再加上姑侄俩兴趣相投,便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夏奈尔和小姑姑睡在阁楼的一个房间里,夜深了,她俩一点睡意也没有,依然在说着悄悄话。
在小姑姑面前,夏奈尔有着说不完的心里话,而阿蒂汉也喜欢把自己的心事讲给夏奈尔听。
夏奈尔说:“在孤儿院,每晚都要上家事课,每天都在缝婴儿服或床单等简单的东西。有一次我偷偷地把已经裁好的婴儿服的样子改了一下,缝出了一件与众不同的小衣服。院长拿着这件小衣服去找裁缝师,对改革了样式的衣服大加赞同,希望能大批量裁出这种样式的衣服。裁缝被院长的表扬乐昏了头脑,并没有说这件衣服不是自己裁出的。”
小姑姑听到这儿问:“后来呢,院长知道是你让衣服变的样子吗?”
夏奈尔回答说:“不知道。让人觉得更有意思的是,为了能裁出这样的衣服,这个裁缝师一夜未眠。为了画出这个样式,废图纸把纸篓都塞满了。两眼熬得红红的,我觉得她好笨,没有图纸就裁不出衣服来。”
夏奈尔接着说:“我很羡慕总有大批量的布供她裁啊剪啊的。如果我能像她一样有那么多的布,我一定会让一件衣服一个样子。”
美丽的幻想插上了翅膀,让夏奈尔一说到裁缝就有说不完的话题,她非常渴望自己能亲自在大批量的布上面裁剪,她很想听剪刀剪布的声音。
在阿蒂汉的房间里,夏奈尔还喜欢翻看小姑姑的衣柜。虽然小姑姑也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但同夏奈尔的白衣服黑裙子相比,小姑姑的衣服还是丰富多彩的。
夏奈尔一件件试穿小姑姑的衣服,在镜子前,她看清楚了自己美丽的俏模样。
夏奈尔说:“孤儿院里没有一面镜子,我从来就没看见自己的后背,等我长大了一定要住在一个四周墙壁都是镜子的房间里。”
小姑姑说:“美人爱照镜子,越照越美丽。”
夏奈尔说:“下次你要再买衣服,一定要买条腰瘦下摆宽松的长裙子。”
夏奈尔一面试着小姑姑的衣服,一面幻想如果她是小姑的话,一定不会买回那么俗气的衣服,显然小姑姑的衣服都不合她的口味。
但是整个假期,她还是换着穿小姑姑的每件衣服,因为同她自己的衣服相比,当时穿阿蒂汉的衣服,是她最好的选择。
夏奈尔和阿蒂汉结伴去大姑姑露易丝家里玩。
在露易丝家里,夏奈尔看见了很多顶美丽的帽子,便喜欢站在镜子前,欣赏自己戴上不同样式的帽子时的模样。
夏奈尔很喜欢帮助大姑姑做帽子,同她相比,阿蒂汉的手笨极了,她连拿针的姿势都不对。
由于阿蒂汉是年迈父母的掌上明珠,从小过着娇生惯养的生活,再加上比她大19岁的姐姐露易丝,无微不至地疼爱和关照她,使她从来就没有学过针线活。
露易丝说:“阿蒂汉,你看看夏奈尔的针线多细密,有多均匀。要向夏奈尔学习哟,你马上就14岁了,再不学习针线活,将来就会成为嫁不出去的笨丫头了。”
露易丝的话,说得两个女孩都不好意思地笑了。
露易丝早就知道夏奈尔的针线手艺,她对夏奈尔说:“不要总按一个规律裁缝,要运用自己的想像力去做。”
露易丝领着夏奈尔和阿蒂汉去城里玩。在服装市场上,夏奈尔看见了很多漂亮的衣服,可惜她没有钱,这些衣服与她无缘。但是,这让夏奈尔想要成为一个有钱人的愿望更快速增长了,她希望有一天,自己能过上天天都穿新衣服的生活。
在露易丝家里,姑侄三人,一针一线缝着别具一格的桌巾和带花的床单。
看着幽雅美丽的桌巾和床单,夏奈尔的姑爹保罗高兴地说:“也许只有皇室王孙家里,才能用上这么精致的东西吧?”
夏奈尔回答说:“我们用上了这些东西,我们的屋子不就成了宫殿吗?我本来就是漂亮的公主。”
夏奈尔说这些话时,想起了她的“秘密花园”,想起了她的“子民”,想起了她的布娃娃,神奇丰富的想像力让她说出幻想世界里的话。好在没有人注意她说些什么,也没有人观察她沉思的神情,更没有人琢磨她在想些什么呢?
在露易丝家里,夏奈尔学会了用碎布装饰衣领,学会怎样缝制直条和衣褶,怎样做须边。她还用小碎布和小饰物修饰着自己的帽子。
走在大街上,夏奈尔的帽子引来许多人的目光,爱美的小女孩总爱问她说:“你给告诉我,哪里能买到这样的帽子吗?”
这时夏奈尔会神采飞扬地说:“你是买不到我的帽子的,这是有名的设计师夏奈尔小姐,专门为我设计的独一无二的帽子。”
别人虽然没有听见过“有名的时装设计师夏奈尔”的名字,但是还是惊叹她有幸戴上这么漂亮的帽子。
夏奈尔回答别人的话,让阿蒂汉开怀大笑,她认为夏奈尔太大胆了。
可是夏奈尔却不这样认为。她为人自信,善于创造,对未来生活充满了希望,她拥有的思维空间,是同龄的阿蒂汉不能比拟的。
在夏奈尔的思维空间里,她永远都是一个高贵的公主,过着的是富丽堂皇的生活。
夏奈尔和针线很有缘,总是有机会让她接触到手工的活计,她总能学到新的手艺,这让她更加大胆地编织自己的梦幻。更让人知道有一个服装设计师叫夏奈尔,这个愿望驱使她去耕耘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