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171600000010

第10章 气血辨证(3)

二、早期诊治,防病加重

一般地说,病邪侵袭人体,多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所引起的疾病也会由轻转重。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必须根据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阻断病势的发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可见,早期诊治,对于防止疾病加重具有重要意义,若失去治疗时机,病情不断发展,最后损伤脏腑,就会引起严重疾病,甚至出现生命危险。《素问·八正神明论》所谓“上上救其萌芽”,盖亦指此。甲,期诊治也关系到病人和医生两个方面。作为病人,必须建立忧患意识,一旦有病,应立即去医院检查,并及时治疗。《外台秘要·诸论伤寒八家》说:“凡人少有病苦,似不如平常,则须早道。若隐忍不疗,冀望自差,须臾之间,以成痼疾。小儿女子益以滋甚,若天行不和。当自戒勒,若有小不和,则需救疗,寻其邪由,及在腠理,以时早疗,鲜有不愈者。患人忍之数目乃说,邪气人脏,则难可制,此虽和缓,亦无能为也。”作为医生,必须树立对病人负责的精神。在技术上精益求精,这样才能做到四诊合参,及早确诊疾病,及时正确地采取治疗措施,以解除患者的疾病痛苦。《千金要方·大医精诚》说:“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尤得参差。”至于治疗方法,或药或针,总以适合病情为宜。

三、先安健脏,杜绝传变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组成人体的各脏腑、组织、器官之问,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而人体整体统一性的形成,则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联络作用,分别与六腑、五体(筋脉肉皮骨)、五官(日舌口鼻耳)、四肢百骸等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协调共济的有机整体。就五脏而论,它们在生理上也是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在病理上相互影响、相互传变。其在疾病过程中的相互传变规律,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按五行相生关系传变,二是接五行相克关系传变。因此,在临床治疗疾病时,除对受病本脏进行治疗外,还应根据五脏生克传变的规律,对即将受病之脏采取适当的措施,以杜绝疾病的发展传变。

(一)按相生规律防止传变

疾病按相生规律传变有两种情况,一是传其我生之脏,所谓“母病及子”,如肝病传心,心病传脾,脾病传肺,肺病传肾,肾病传肝等;二是传其生我之脏,所谓“子病及母”,如肝病传肾,肾病传肺,肺病传脾,脾病传心,心病传肝等。为了防止上述传变,则应先安未受邪之脏。如临床上肾阴虚的病人。由于阴虚失于滋养,多表现为腰酸耳呜等症。而其病情发展,常可“母病及子”,肾病传肝,导致肝阴虚,肝阳亢。从而出现头晕头胀等症。因此,在治疗本病时,除滋补肾阴外,尚须加入少量补肝阴的药物,使肝阴不虚,则肾不传肝。又如脾气虚弱的病人,由于运化无力,饮食物不能化生精微,多表现为食少倦怠、腹胀便溏等症。而其病情发展,常可“子病及母”,脾病传心,导致心血亏虚,从而出现心悸不安、失眠多梦等症。因此,在治疗该病时,除健脾益气外,尚须加入少量养心药,以防止其传变。

(二)按相克规律防止传变

疾病按相克规律传变也有两种情况,一是传其我克之脏,所谓“传其所胜”,如肝病传脾,脾病传肾,肾病传心,心病传肺,肺病传肝等;二是传其克我之脏,所谓“传其所不胜”,如肝病传肺,肺病传心,心病传肾,肾病传脾,脾病传肝等。为了防止上述传变,也必须先安未受邪之脏。如临床上肝气郁结的病人,由于肝失疏泄,多表现为烦躁易怒、两胁胀痛等症。而其病情发展,常可“传其所胜”,肝邪乘脾,导致脾失健运,从而出现食少腹胀、腹痛泄泻等症。因此,在治疗本病时,除疏肝理气外,尚需加入少量健脾益气药,以防止肝病传脾。此正《难经·七十七难》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日治未病焉。”又如肝火炽盛的病人,由于肝火上炎,多表现为头痛头胀、烦躁目赤等症。而其病情发展,常可“传其所不胜”,肝火犯肺,导致胸痛咳嗽、颧红咯血等症。因此,在治疗该病时,除清肝泻火外,尚需加入少量补肺药,以防止肝病传肺。

此外,清代叶天士还根据温热病损伤胃阴后,将进一步耗伤肾阴的发展规律,提出在甘寒养胃阴的同时,应加入某些咸寒滋肾阴的药物,“先安未受邪之地”,以防止温病的传变。此亦属既病防变的范畴。

四、把握规律,避免病残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或由于病情严重,难以治疗,或由于治疗不当,日久不愈,都会严重影响脏腑形体的功能活动,造成残废,或留有后遗症,或形成慢性疾病,给患者带来终生痛苦。因此,医生应对业务精益求精,全面把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预先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及时正确地加以治疗,以避免病残,减少后遗症,防止慢性疾病的发生。如骨折病人,最易导致畸形和功能障碍,医生遇此,必须认真对待,正确施术,并注意愈合后的功能锻炼,以免造成病残。又如中风病人,最易形成半身不遂、语言謇涩等后遗症。故在急性期过后,应及时进行针灸、推拿,或服用相关药物,以促使其功能恢复。再如外感咳嗽,早期并不难治,若不正确对待,失治误治,或治不彻底,反复发作,日久必成肺劳,严重影响身心健康。故作为医生,必须对患者言之以利害,使其及早治疗,彻底治愈。

病后防复

病后防复,是指在疾病初愈或缓解时,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复发。病后复发有两种情况:一是疾病初愈,正气未复,余邪未尽,由于某些原因,致使原病复作。二是有些慢性疾病,经过治疗后病情缓解,但病根未除,由于某种原因而致复发。《诸病源候论·伤寒病后令不复候》说:“伤寒病后,……更发于病,名之日复。复者,谓复病如初也。”

中医认为,导致病后复发的诱因主要是饮食不节、劳倦过度、起居不慎或复感外邪。其中,因饮食不节致疾病复发者,称为“食复”。如《伤寒指掌》说:“伤寒热退之后,胃气尚虑,余邪未尽,若纳谷太骤,余邪借食滞而复作也。”因劳力过度致疾病复发者,称为“劳复”。《伤寒指掌》说:“伤寒瘥后,元气未复,余邪未清,稍加劳动,其热复作。”因房事过度致疾病复发者,称为“房复”。《伤寒指掌》说:“病后气阴两虚,早犯房事,真元大伤,……邪入下焦阴分,销灼****,为病极重。”因复感外邪致疾病复发者,称为“感复”。《重订通俗伤寒沦》说:“瘥后伏热未尽,复感新邪,致其病复作。”荇无上述原因而疾病自行复发者,称为“自复”。《温疫沧》说:“若无故自发者,以疫邪未尽,此名自复。”由此可见,引起疾病复发的诱因虽然很多,但“余邪未尽,正气未复”,是导致疾病复发的根本原因。因此,要想做到病后防复,就应清除余邪、扶助正气。并杜绝各种诱因。

一、清除余邪

从临床上看,病后余邪有外感、内伤之不同。在外感疾病中,主要见于伤寒、时疫、温病等发热性疾病,其余邪多为热邪或湿热之邪;在内伤疾病中,主要见于某些慢性易复发性疾病,其余邪多为痰饮、水湿、瘀血、湿热等病理产物。故清除余邪,应分别论治。

(一)清除外感余邪

一般认为,对于伤寒、时疫、温病初愈后只有余热者,宜用轻清泻热之品,如桑叶、菊花、银翘之类,不可过用苦寒清泻之剂,以免损伤人体正气。同时,热病后期阴津易亏,故还须配合甘寒滋阴生津之药,如沙参、麦冬、知母之类。对于湿温初愈后而留有湿热余邪者,则宜用轻清芳化之品,如藿香、佩兰、白扁甄、芦根之类,切不可过用苦燥之药,以免损伤人体正气。

(二)清除内伤余邪

一般认为,对于某些内伤疾病缓解后留有痰饮者,宜继续服用化痰蠲饮之品,如橘红、半夏、瓜萎、贝母等。由于脾为生痰之源,痰饮多由脾虚失于运化所致,故在化痰的同时,宜加入某些健脾燥湿药,如党参、茯苓、白术之类。对于留有水湿者,宜健脾燥湿与渗湿利水药同用,如党参、茯苓、白术及猪苓、泽泻、车前子之类。对于留有瘀血者,宜继续服用活血化瘀药,如当归、赤芍、川芎、红花、丹参之类,同时还应根据辨证类型加入其他药物,如气虚者加入黄芪、人参;气滞者加入香附、元胡;寒凝者加入桂枝、附子等。对于留有湿热者,宜继续服用清热燥湿之品,如黄芩、黄连、黄柏、栀子、茵陈、滑石之类。但须注意一点,慢性疾病多有体虚,而上述药物主要是祛邪,故在应用时可采取间断服药的方法,即有邪则服,无邪则止;或适当加入补益药。以免进一步损伤人体正气。

二、扶助正气

导致病后复发的原因除由“余邪未清”之外,“正气未复”也是重要原因,故病后防复还应扶助人体止气。正气之虚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津亏之别,亦有五者相互兼挟的情况,因此,扶助正气,当视患者的具体情况,或单补,或兼施。一般地说,外感热病后期易伤人体阴津,宜用甘寒滋阴生津之药,如沙参、天冬、麦冬、知母、玉竹等。内伤病后期易致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故儿阴虚者,宜用生地、龟板、鳖甲、山茱萸之类;阳虚者,宜用附子、肉桂、干姜、鹿茸之类;气虚者,宜用黄芪、人参、茯苓、白术、大枣之类;血虚者,宜用当归、熟地、白芍、阿胶、何首乌之类。至于相兼之虚,如气阴两虚、气血两虚、阴阳俱虚等,则可根据具体情况兼挟用药。

三、杜绝诱因

前已述及,病后复发有因饮食、劳倦、房事、新感所致者,故病后防复,亦应积极地采取措施,杜绝上述诱因的发生。

(一)饮食要节制

饮食调摄本可以增加营养,扶助正气,有利于疾病的痊愈。但疾病初愈,脾胃尚虚,如果饮食过饱,或进食坚硬生冷,或早进油腻辛辣之物,则会损伤脾胃,削弱正气,使余邪复燃。疾病复发。故疾病初愈,只宜进食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品,切忌强食过饱。

(二)劳逸要适度

病后适当活动,可以舒展肢体,调养身心,本有利于正气的恢复和疾病的痊愈。但疾病初愈,正气未复,若劳动过早,或运动量过大,则会“劳则气耗”,损伤人体正气,使余邪复炽,疾病复作。故疾病初愈,不可过早劳作,需视病情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动,以免疾病复发。

(三)房事要戒慎

古人认为,疾病初愈,正气未复,余邪末尽,最忌房事。若过早行房,内损****,轻则病复,重则致死。《诸病源候论·温病交接劳复候》说:“病虽瘥,阴阳末和,因早房室,令人阴肿缩入腹,腹绞痛,名为交接之劳复也。”该书《伤寒交接劳复候》也说:“夫伤寒病新瘥,……若未平复,不可交接,必小腹急痛,手足拘拳,二时之间亡。”可见,疾病初愈之时,最要戒慎房事。湿之品,如黄芩、黄连、黄柏、栀子、茵陈、滑石之类。但须注意一点,慢性疾病多有体虚,而上述药物主要是祛邪,故在应用时可采取间断服药的方法,即有邪则服,无邪则止;或适当加入补益药。以免进一步损伤人体正气。

四、扶助正气

导致病后复发的原因除由“余邪未清”之外,“正气未复”也是重要原因,故病后防复还应扶助人体止气。正气之虚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津亏之别,亦有五者相互兼挟的情况,因此,扶助正气,当视患者的具体情况,或单补,或兼施。一般地说,外感热病后期易伤人体阴津,宜用甘寒滋阴生津之药,如沙参、天冬、麦冬、知母、玉竹等。内伤病后期易致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故儿阴虚者,宜用生地、龟板、鳖甲、山茱萸之类;阳虚者,宜用附子、肉桂、干姜、鹿茸之类;气虚者,宜用黄芪、人参、茯苓、白术、大枣之类;血虚者,宜用当归、熟地、白芍、阿胶、何首乌之类。至于相兼之虚,如气阴两虚、气血两虚、阴阳俱虚等,则可根据具体情况兼挟用药。

五、杜绝诱因

前已述及,病后复发有因饮食、劳倦、房事、新感所致者,故病后防复,亦应积极地采取措施,杜绝上述诱因的发生。

(一)饮食要节制

饮食调摄本可以增加营养,扶助正气,有利于疾病的痊愈。但疾病初愈,脾胃尚虚,如果饮食过饱,或进食坚硬生冷,或早进油腻辛辣之物,则会损伤脾胃,削弱正气,使余邪复燃。疾病复发。故疾病初愈,只宜进食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品,切忌强食过饱。

(二)劳逸要适度

病后适当活动,可以舒展肢体,调养身心,本有利于正气的恢复和疾病的痊愈。但疾病初愈,正气未复,若劳动过早,或运动量过大,则会“劳则气耗”,损伤人体正气,使余邪复炽,疾病复作。故疾病初愈,不可过早劳作,需视病情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动,以免疾病复发。

(三)房事要戒慎

古人认为,疾病初愈,正气未复,余邪末尽,最忌房事。若过早行房,内损****,轻则病复,重则致死。《诸病源候论·温病交接劳复候》说:“病虽瘥,阴阳末和,因早房室,令人阴肿缩入腹,腹绞痛,名为交接之劳复也。”该书《伤寒交接劳复候》也说:“夫伤寒病新瘥,……若未平复,不可交接,必小腹急痛,手足拘拳,二时之间亡。”可见,疾病初愈之时,最要戒慎房事。

(四)要避免新感

疾病初愈,余邪未尽,止气本虚,若再感受新邪,则新邪引动余邪,必致疾病复作,甚至加重病情。故于疾病初愈之时,应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切勿再感新邪。

同类推荐
  • 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2)

    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2)

    “《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2》内容简介:谁都看过中医,但可曾想过,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是什么?在很多人看来,中医祖传下来的就是药草、药罐,还有泛黄的古书;也有人认为,中医祖传的都是高深玄妙的理论,什么阴阳五行、经络穴位之类;还有人认为,中医祖传的就是那些方子,垒出一堆“慢性子”的中药,时间久了才可见效。读了《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2》,你就会对中医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中医大师们都拥有高超的医术、高尚的情操,他们诊病如神,药到病除。书中让人感动的,不仅仅是精彩的中医故事,还有神医们的精诚之心。”
  •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大全集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大全集

    本书深入挖掘了《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智慧,对成为后代中医养生最基本理论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形神合一”、“因人施养”等养生原则进行了深刻、透彻的解读。同时结合当今中国人的生活特点,介绍了大量具有可操作性的中医养生实用方法,以帮助读者切实掌握补足阳气的方法、不同体质的养生法、十二时辰养生法、四季养生法、经络养生法、情志养生法、饮食养生法、阶段养生法、女人养颜秘方、中医自然疗法、诊病秘法等。此外,本书几乎囊括了所有从《黄帝内经》衍生出来的养生方法及理念,诸如华佗、孙思邈、朱丹溪、李时珍等历代名医的养生精髓,以及众多当代国医大师的养生绝学。
  • 不生病的智慧大全集

    不生病的智慧大全集

    为使读者全面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医养生文化,真正掌握不生病的智慧,从此远离疾病,我们专门编写了这部《不生病的智慧大全集》。本书以国医经典著作为基础,总结了《黄帝内经》、《易经》、《本草纲目》等著作中的养生智慧,挖掘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历代名医的养生精髓,收录道家、佛家、儒家等圣人先贤的养生秘方,介绍现代国医大师的养生绝学,归纳名人志士、凡人百姓、长寿老人的养生经验,以现代手法阐释了中医养生的核心思想,保健功法,经络按摩,四季养生,情志调养,饮食疗法,身体各大系统的保健方法,不同体质、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养生之道,同时吸收了国内外的一些养生新方式,是一部融合传统中医养生精华、海纳古今养生方法的大全集。
  • 气色中的生死经

    气色中的生死经

    气色中的生死经是一部全面解读汪宏《望诊遵经》的图书。本书根据原文进行译解,通俗易懂,并根据文中内容增加了相关图解,增强了可读性。
  • 细节决定健康大全集

    细节决定健康大全集

    《细节决定健康大全集》将日常生活中复杂的养生道理和健康常识,用科学而又通俗的语言予以解答和阐述。详细介绍了决定健康的1500个生活细节,内容囊括饮食细节、厨房细节、进补细节、中医保健细节、四季养生细节、排毒细节、睡眠细节、运动细节、心理细节、居家细节、家电细节、美容化妆细节、穿衣细节、生活习惯细节、办公室细节、旅游细节、孕期细节、育儿细节、女性健康细节、男性健康细节、老年健康细节、性爱细节、用药细节、疾病识别细节、防病治病细节等多个方面。本书用通俗的语言介绍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接触最多、同时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细节,让读者即学即用,十分便捷。
热门推荐
  • 掌中舞

    掌中舞

    在昆仑之巅刚刚顿悟的龙寒武被仇家重伤,无奈之下跳下悬崖却是因缘巧合之下被师父曾经赠予的倚天宝剑保护而意外穿越,且看龙寒武是如何在异界大陆唯我独尊!
  • 古方术研究导引

    古方术研究导引

    《古方术研究导引》是马保平教授继《中国方数文化思想方法研究》,《论语另释解读》之后的又一力作。该书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对中国古代的方技与数术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分析与研究探索,在大量分析与长期探索的基础上揭示了“古方术”的理论根基和各门类方术的连接主线与基本方法,并依此序对方术基础知识,方术之根,方术联机以及古方术的方法基础等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该书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以及对中国古代科技史,中国古代思想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 忍者大陆贰

    忍者大陆贰

    沉睡三百年的少女,意外苏醒。禁忌之剑横空出世,掀起血雨腥风。千年等待,他们为了什么?生死迷局,谁能笑到最后?且看忍者怎样剑指苍穹!
  • 谈谈爱烹小鲜(我的女王系列)

    谈谈爱烹小鲜(我的女王系列)

    头回见面,她在洗手间里解决便秘问题,他在洗手间外被交往五年的女友甩了。二回见面,他在洗手间里解决尿急问题,她包着浴巾款款而来。三回相见,他提着她的尿,她窃窃地笑。十九!二十九!十九岁的小不点不可以爱上二十九岁的大叔吗?可她就是对隔壁的大叔垂涎三尺,怎么办?什么?什么什么?爱他可以,先要努力学习取得学位?拜托!难道爱一个人还要修学分?大叔,不可以简单一点吗?比如,谈谈爱,烹小鲜。
  • 最强魔帝礼包

    最强魔帝礼包

    浏览网页误点“重生魔帝,领取魔帝礼包”按钮,重生穿越至以武为尊的九武大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弑仙屠神,成就最强魔帝。
  • 品牌资产生成路径

    品牌资产生成路径

    本书将企业与消费者联系起来,通过对企业的品牌理念与品牌管理等一系列内在因素及消费者对品牌认知度与忠诚度等一系列外在因素的分析,探索企业和消费者对品牌认识的异同及其关系,构建一种新的企业—品牌—消费者关系模型,并揭示企业品牌资产来源和生成路径。
  • 活见鬼的爱人

    活见鬼的爱人

    女主懦弱善良,车祸醒来,对陌生男主一见钟情,事后发现男主是自己结婚两年的老公。女主正沉浸在美梦幻想中,深爱的渣男霸气回归,屌丝逆袭成亿万总裁腹黑无敌,不择手段欲挽回女主。在渣渣前男友的残害下,失忆后的女主竟能看到鬼魂,懦弱善良成了人鬼共欺的借口。就这样,女主成了完成鬼魂临终遗愿的差使,在人与鬼的斗争中女主一步步走向强大……
  • 恶魔校草:笨笨小萝莉

    恶魔校草:笨笨小萝莉

    在一个意外中,他和她互相认识,十年后,在同一所学校相遇,她惹他不高兴,天天欺负她,但她一直紧记十年前他说的话:“不能哭,哭是弱者的表现。”为了这句话,她十年没有哭过一次,有委屈自己一个人承受,但在他面前老是哭,后来他从她手上的链子认出她是十年前的那个女孩,
  • 宇宙大海贼时代

    宇宙大海贼时代

    21世纪的少年李明因缘重生到了5000年后的宇宙海贼时代,并拥有了看透四维事物运动轨迹变动的五维俯瞰能力,宇宙巨舰与机甲的残酷年代就此拉开帷幕,一个海贼皇帝的宇宙传说由此开始。
  • 太玄剑主

    太玄剑主

    太清宗天才弟子叶风,机缘下偶得无上剑塔传承,领悟杀伐剑意,吞噬九系灵力,踏上一条通天之路!称霸大陆域,主宰九天界,九天十地我最强,万古仙穹我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