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就不讨论昂贵的早教班值不值得上了。初衷也并不是想让孩子的起点有多高,只是多一个与人相处的机会而已。从儿子不满一岁到现在,已经上了一年半的早教了,结识了一些小伙伴,也遇上过一些性格上的挑战。但其实,回味起来,对于我性格的考验似乎也不小。
孩子是父母的翻版,孩提时代的最初,没有不是的孩子,只有没有起到示范作用的父母。鉴于早教班也有不少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或者阿姨的,所以今天讨论的主题里统称家长吧。
1
年初,一次育乐课,有一个环节,老师在滑梯下那个狭窄的空间里吹了好多肥皂泡泡,鼓励孩子从一侧爬进去,再从另一侧出来。其实,平时没有泡泡的诱惑,诺诺也经常这么干,更何况这次有令他着迷的泡泡。其他孩子一个个的过去,他却紧紧拉住我的手,不肯下去。我劝说了几番,并且指给他看,那么多美丽的泡泡。可他就是不愿意,于是,我放弃,秉承我一直以来的宗旨:不强迫,不逼迫。任何一件好玩的事情,一旦与外界的压力沾上了关系,就会变得不好玩了。
恰巧,边上有个孩子也不肯定爬下去,看起来应该是有点害怕。从身量上看,是比诺诺略小一点,害怕相对封闭和狭窄的空间也很正常。可是,那孩子的妈妈一边把孩子往里推,一边说:你怎么这么没用,你看别的小朋友都去了……BALABALA……那孩子一下子惊了,哭了起来。妈妈抱起孩子,然后指着诺诺说:你看,就数你们两没用,这么点事儿都不敢。虽然,她的语气是宠溺的,我也坚决相信,她只是那样说话,并没有任何的恶意,甚至是无心的。可是,我的心里顿时很不舒服。
而诺诺,好像是听懂了什么,嘟着嘴,有点不高兴。我赶紧把他搂在怀里,说:你要是不愿意爬过去,那咱们绕过去,去那边看LULU老师吹泡泡好不好?小孩子,情绪来得快,去的快。他高高兴兴的跟我走了,绕去滑梯的另一边,LULU老师还把吹泡泡的工具借给他玩儿,让他自己吹了一会泡泡。
2
近期,又一次上课去早了,诺诺在娱乐区玩儿。他看见最喜欢的海盗船小车停在海洋球池边上,就高兴的冲了过去。刚摸上车,边上窜出来一个小男孩,比诺诺高一头,年龄应该也比诺诺大,伸手就推了诺诺一把,把他推的一个酿跄,差点坐在地上。那小男孩说:“这是我的。”
没错,这个事情我在上一篇里提到过,一般遇上这种争执,我不太想帮腔,希望诺诺自己能够处理好。他倒是不太在乎,仍旧走上前,要摸摸车轱辘。那小男孩的妈妈却走过来说:“你不要跟哥哥抢,这是哥哥先玩的,刚才哥哥只是去捡东西了……”
我当时的确很愤怒,孩子们之间的争执没什么大不了,但大人这么说我是真不知道该作何评价了。
3
一次育乐课,主题是种南瓜。每个小朋友都领到一个塑料小铲子,围在一处挖土种瓜。诺诺领到的是一把方形有棱角的,我当时也没在意,反正是塑料的。孩子们围在一处的时候,家长们都在身后站着。诺诺的对面是一个小男孩,男孩的身后站着的不是奶奶就是姥姥。诺诺比较活泼好动,他挥舞铲子的幅度很大,我多次提醒他小心,别碰到别人。
但也就是我一个错眼的时间,就听见那个老人家一声惊呼,便捂住了眼睛。我吓了一跳,诺诺的铲子到底闯了祸。我赶紧绕过去帮她检查,看有没有受伤。并且与诺诺一起给她道歉。老人一边擦着眼泪(疼的原因),一边摆摆手:“没关系,没关系。”我表示要不要去医务室看一下,她说没事。
看她眨了眨眼睛,的确没有大碍,应该只是碰了一下没有受伤,我也逐渐放下心来。我正打算下课的时候给她留一个电话,万一有什么事情也好找到我们。但老人家却说:“赶紧给孩子换一个圆头的铲子,这是打到了我,要是打到自己或者别的孩子就不好了。”在她的提醒下,老师也是赶紧给诺诺换了铲子。当然,下课之后她也并不等我给电话就走了。
4
上周的一节课上,班里年龄最大的那个男孩子对诺诺不太友好。偏偏诺诺又喜欢跟着他。他不满的推了诺诺一把,对诺诺说:“找你妈妈去!”诺诺有些不解,我拉他坐到我的身边。再看那男孩的妈妈,跟什么也没看见似得。
游戏环节,孩子们一个接一个的爬上梯子,然后从滑梯上滑下来。诺诺排在那个男孩的前面。到了滑梯的顶部,前面一个孩子还没下去,我就让诺诺站定等一下。排在后面的男孩不干了,从身后推了诺诺一把,诺诺站不稳就朝前面栽了下去,幸亏老师一把给抱住了。那男孩的妈妈依旧没有反应,自己坐在一边看手机。
我承认我当时不淡定了,我把诺诺接过来,对那男孩说:“你怎么能推他呢?这么高很危险知道吗?”事后想想,也真是,跟一个孩子较什么劲。我所不满的不应该是他的妈妈么?
5
同样是那节课,好动的诺诺在讲故事的环节站在一个小朋友的身后,还把手搭在人家的肩上。那个小女孩立刻就怒了,甩开诺诺,说:“你走开!”
我赶紧对她说:“对不起,对不起。”
诺诺对什么都是无所谓的态度,他反而笑嘻嘻的说:“妹妹,别生气!对不起!”
那小女孩的妈妈走过来,抱住她,笑着说道:“你看,哥哥不是故意的,都跟你道歉了。”
那小女孩还有点不高兴,她妈妈又接着说道:“哥哥也是想跟你一起听故事,他真的不是故意的。你要是不喜欢,好好跟他说知道吗?不可以随便的发脾气。来,跟哥哥握握手。”
小孩子间不记仇的,两个人很快就手拉手的去滑滑梯了。后来整节课,我观察这个妈妈。做游戏的时候,小女孩插队了,或者被别人撞了,她都是笑着应对,一样的和气。相比之下,我对那个小男孩的气,就显得有点过分了。
其实,列出这些,却不仅仅是这些。也无意去点评谁对谁错。通过对那个小男孩的事情,我能够体会到“关心则乱”是什么感觉。每个人都会因为心疼自己的孩子,而苛责别人。我也是,所以,我并没有什么资格去指责别人。
但,也总有让人如沐春风的人。这样的家长,也碰到过很多。所以,在养育孩子,帮助我们的小怪兽们升级闯关的时候,也别忘了自己的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