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间里坐满了人。在饭桌上,宁晓爽认识了自己人生的第二位导师——范明清老师,也认识了自己的同门李秦锋和目前在校的各位师兄师姐。
范老师笑呵呵地招待两位新弟子:“快坐,快坐。晓爽、秦锋,你俩现在互相认识了吗?”
“认识了。”宁晓爽回答。
“还需要多交流。”李秦锋笑嘻嘻地补充。
范老师继续介绍其他的弟子:“这些都是你们的师兄师姐,以后你们就是一个团队的,要相互配合、相互支援。记住,咱们这个专业,涉及的专业非常广、也往往具有一定的深度,因此非常讲究团队作战。没有一个人能拍着胸脯说“我能做到通晓所有专业”,包括我,包括院里很有名的张凤岚,都不敢这么说。所以咱们每个人在做项目时,势必必须集合大家的智慧来实现最终的成果。你们这些仍然在学校的孩子们,要借着学校这个单纯又积极向上的大平台,好好地学习专业知识,积累工作经验,同时又要多与临近专业的同学请教,多积累一些合作关系,这对你们将来走入社会去工作会非常有好处。”
宁晓爽默默地听着。范老师的声音不大,但是抑扬顿挫,言语中非常有感情,好像坐在他面前听他讲话的是他心疼的亲生儿女一样。
范老师没有多说,开始帮宁晓爽他们安排:“我今天先不多说了,往后你们慢慢地就会理解。张亮,刘菲儿,你们这些师兄师姐的,一定要主动关心新入学的师弟师妹,就像你们上一届对你们那样。特别是晓爽,还是跨专业,专业知识底蕴还是比较薄弱,就烦劳你们多费心、多帮她。”
“范老师您哪里话,我们肯定会多主动帮助他们的。”被点名的两位赶紧表态。
“谢谢范老师。”宁晓爽由衷地感谢导师。李秦锋则站起来要给导师敬酒,被范老师制止。
“咱们自己人,就别来这些,我老了,血压和血糖都高,你们师母也劝我少喝酒。你们年轻人多喝点,高兴。我就先回去,你们师母还等着我吃饭呢。”范老师说着就要离席。
宁晓爽和李秦锋要挽留,其他师兄师姐帮忙解释:“咱导师一般不在外面吃饭,这是咱们师门的传统了。”于是他俩也就送导师出门,然后回到包间。
尽管范老师是个非常慈爱开明的老师,但是有他在,学生们依然有些拘谨。等导师离开,包间里顿时活泛起来,大家开始吆五喝六的,热闹得一塌糊涂。大家都簇拥着宁晓爽和李秦锋问东问西,非常热情和亲切。
“你们知道吗?今年咱们学校很多咱专业的本科生都考了本校研究生。你们复试时一定也见到不少本校的学生吧?”一个师兄问。
“是,好多人互相之间很熟。我听了下他们聊天,才知道他们都是本校的。”宁晓爽回答。
“大概80%多就是本校的。但是最终录取的30人,只有20人是本校生。”李秦锋补充。
“你是本校的吗?”宁晓爽问李秦锋。
“不是。你呢?”李秦锋反问。
“我也不是。”宁晓爽回答。
“咱们师门,基本只有1/3是本校的。这是因为咱们导师还是比较喜欢招外校的学生,比较怕‘近亲繁殖’的现象。不然,学术总是有局限的,圈子也小。”一位师姐解释,“不过,晓爽,你是跨专业?咱导师一般是不选跨专业的学生的,但是既然他选择了你,看来他还是蛮看好你呦!”
宁晓爽羞涩地笑了。
“你原来是什么专业,为什么要学咱们这个专业呢?”师姐问。
宁晓爽介绍了一下自己难就业的旧专业,又简单描述了一下自己上一份工作,以及自己希望在这一行有所成就的愿望。
“联玺咨询公司,我听说过。”一位师兄说,“咱们有位师兄就是在那里工作,不过听说工资不算高。”
“他叫什么名字?”宁晓爽问。
师兄说了一个名字。宁晓爽感觉好像是听过,但是不熟,可能是技术A组的人。她心里有点想笑,看来,等自己从这个专业毕业后,在很多单位都能找到自己的师兄师姐,那自己无形之中不就多了很多人脉关系?看来,人还是需要丰富自我,多积累自己的知识储备,多提升自己的社会价值。你要进入别人的法眼,首先你自己也得站得足够高不是?
宁晓爽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冀。她好渴望多学习、多成长,尽快学习、尽快成长。她开始庆幸自己曾经进入了联玺咨询公司,接触到了这个行业。如今,她好喜欢这个极具挑战性又具有蓬勃生机的专业。她一定要努力奋斗,走到这个行业的快车道中去。
饭局之后,宁晓爽跟林森说起刚才经历的一切。说到每个人,林森都很熟,因为他身为学生会主席,有机会认识大部分的学生。宁晓爽又问起来他为什么从来不跟自己提张魔头的事。林森笑了。
“说这个干嘛呢?你不适合她,她也不适合你。”林森笑道,“你别觉得我形容得像恋爱。其实选导师跟选对象挺像的,你得选一个适合你的style的导师,不然你的研究生阶段会过得极其痛苦。就拿张魔头来说,你俩性格完全不搭,如果硬凑到一起,她会嫌弃你太过文静、不会来事儿,你会嫌她太市侩、浑身资本家铜臭。”
宁晓爽有点感同身受:“你这让我想起我上一份工作的同事。有些人真的天生跟我气场不合,就算我没有犯任何错误,在她眼里也是彻头彻尾的loser。”
“你跟范老师,倒是挺合适的。他为人非常慈祥谦和,知识渊博,学术能力很强,接的很多项目都是国内知名企事业单位的活,甲方一般也都很给他面子。你跟着范老师,既能学到专业知识,又有高端项目可以做,还不会受导师各种虐,多美好!”
“范老师人这么好,那你当初为什么不报范老师的研究生呢?”宁晓爽问。
“我报了,但是范老师没看上我。我要是像你这么优秀、分数考专业第一,那现在我不就是你亲师兄了?”林森笑道。
宁晓爽吐了吐舌头:“要是你是我亲师兄,咱俩还有可能在一起吗?”
“难说,范老师项目那么多,我要是在你们师门,恐怕成天都忙着做项目了,哪有空还管学生会,哪有空管师弟妹的闲事?那样,咱俩估计就互相远观而不亵玩了。”林森开玩笑道。
宁晓爽笑:“还好,我还是喜欢命运这样的安排。”
林森拉住宁晓爽的手:“我也是。”
范老师得知宁晓爽已经辞了职,就帮宁晓爽申请了临时宿舍,然后让几位师兄师姐带着她,提前熟悉项目工作。
刚开始的几个月,宁晓爽只参与了一个小项目,是给一家知名企业做XX方向的专项规划。师兄师姐不放心让宁晓爽参与核心业务,就给了她一堆甲方企业的背景介绍材料,让她来整理,编写区域概况部分。宁晓爽并没觉得自己干的活很低级,因为她知道,进入一个新的专业、新的行业,最忌讳的就是眼高手低,一定得从最基层的业务知识学起,才能打好前进方向的每一步基础。
宁晓爽也有了办公室,就在林森办公室的楼上,她的宿舍楼也离林森宿舍不远。于是每一天,他俩可以一起晨练、吃早餐,然后相伴来到办公楼,各自办公,午餐晚餐再相约一起,生活规律得好像按照课程表来进行,但是他俩都很享受。比起危机四伏、看不见未来的生活,这样平静规律的生活也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宁晓爽参与项目,每个月范老师也想法给她提供补助。因为是小项目,资金本就不多,因此补助的金额也在千元以内。但是范老师考虑到宁晓爽是辞职等待入学,目前完全没有其他收入,还是自己垫钱给宁晓爽凑够了1500元的月收入。这样,宁晓爽除了正常的生活开销,还能小小的存一笔钱。
宁晓爽跟林森把钱凑到一起,在宁晓爽名下开了一个银行账户,只要俩人之一有闲钱,就把钱存在这个账户里。随着账户里的钱越来越多,俩人心里的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他俩开始憧憬,等林森有了竞城户口,就想法在竞城买一套房,再买一辆车,然后再买……
九月,正式入学的日子到了。
这天,宁晓爽起得格外早,穿了一件有点青花瓷风的连衣裙,兴冲冲地去办入学手续。等办完所有的手续,宁晓爽回到宿舍,发现宿舍已经搬进了另外3个女孩,一个叫刘安可,北方沿海城市人;一个叫林琳,北方某平原省人,一个叫秦苏苏,长江以南某省人。三个女孩,见到宁晓爽都很热情,张口就能叫出宁晓爽的名字,搞得宁晓爽很尴尬,因为她并不知道对方的名字,不过经过对方的自我介绍,四个女孩很快就熟了。
宁晓爽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三个女孩,尤其是秦苏苏,口音很像水果台一个主持人的乡音,所以秦苏苏一说话宁晓爽就想笑。宁晓爽也非常喜欢刘安可和林琳,一个温柔敦厚,一个热情开朗,对自己也是非常地照顾。
曾经无比惧怕集体住宿的宁晓爽,终于又开始喜欢上宿舍时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