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名。其统治领域包括今山东省东北部和中部。周武王封吕望(即姜太公)于齐,设营丘(后称临淄,今山东淄博)为都城。齐风共十一篇。收录大约东周初年到春秋时期,产生于齐国各地的民歌。
女曰鸡鸣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注释】
昧旦:天色将明未明之际。
昧:天黑。旦:天亮。
兴:起。
视夜:察看夜色。
明星:即启明星,星光明亮。
有烂:明亮。
将翱将翔:指已到了破晓时分,宿鸟将出巢飞翔。
弋(yì)射:用生丝做绳,系在箭上射鸟。
凫:野鸭。
言:语助词,下同。
加:射中。一说“加豆”,食器。
与:犹为。
宜:即“肴”,烹调菜肴。这里作动词。
御:用,弹奏。
静好:美满安好。
来:读为“劳”,殷勤体贴之意。
杂佩:古人佩饰,上系珠、玉等,质料和形状不一,故称杂佩。
顺:柔顺。
问:赠送。
好(hào):爱。
【古人如是说】
大率此诗妇人为主辞,故“子兴视夜”以下皆妇人之词。
——王质《诗总闻》
此诗人凝想点缀之词,若作女子口中语,觉少味,盖诗人一面叙述,一面点缀,大类后世弦索曲子。
——张尔岐《蒿菴闲话》
【今人这样读】
《女曰鸡鸣》,乐新婚也。
——闻一多《风诗类钞》
“子兴视夜”二句皆士答女之言;女谓鸡已叫旦,士谓尚未曙,命女观明星在天便知。
——钱锺书《管锥编》
《女曰鸡鸣》是叙述士大夫阶层的夫妇相警戒相悦爱又都好贤爱客的一篇诗。
——陈子展《国风选译》
有女同车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注释】
同车:男子驾车到女家迎娶。
舜:植物名,即芙蓉花,又名木槿。
华、英:花。
琼琚:美玉。
孟姜:毛传:“齐之长女。”排行最大的称孟,姜则是齐国的国姓。后世孟姜也作为美女的通称。
洵:确实。
都:闲雅大方。
行(háng):道路。
将将(qiāng):即“锵锵”,象声词,玉石相互碰击摩擦发出的声音。
德音:美好的品德声誉。
不忘:不尽。
【古人如是说】
有女同车,实陈亲迎之礼。
——马瑞臣《毛释传笺通释》
状妇女总不外容饰二字,此诗艳丽则以“同车”、“翱翔”等字点注得妙。
——孙鑛《批评诗经》
以“将翱将翔”先之,善于“摹神者”。《神女赋》“宛若游龙乘云翔”,《洛神赋》“若将飞而未翔”,又“翩若惊鸿”,又“体迅飞凫”,又“或翔神渚”,皆从此脱出。
——姚际恒《诗经通论》
【今人这样读】
诗人以无比的热情,从容颜、行动、穿戴以及内在品质诸方面,描写了这位少女的形象,同《诗经》中写平民的恋爱迥然有别。这也可以说是本诗的主要特色。
——徐培均(《诗经鉴赏辞典》)
《诗经》中的《有女同车》作者必是男性,所以眼见心思的全是车上美女的姣好,同时,同车的女子因有异性在场,也必定收揽诸多缺点呈现的都是好处了;而当同车者为女性时,恐怕只能见着一些生活中怨气的琐碎,便再无美好可言了。
——沈文婷《〈诗经〉是一枚月亮》
山有扶苏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注释】
扶苏:树木名。同扶疏,指枝叶茂盛的大树。一说桑树。
隰(xí):洼地。
华:同“花”。
子都:古代美男子。
狂:狂妄的人。
且(jū):助词。一说拙、钝也。狂且:狂行拙钝之人。
桥:通“乔”,高大。
游龙:水草名。即荭草、水荭、红蓼。
子充:古代人名,不可考。
狡童:姣美的少年。
【古人如是说】
刺小大官皆无贤人也。
——牟庭《诗切》
兴者,但借物以起兴,不必与正意相关也。
——姚际恒《诗经通论》
诗非兴会不能作。或因物以起兴,或因时而感兴,皆兴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
【今人这样读】
疑是巧妻恨嫁拙夫之歌谣。
——陈子展《诗经直解》
这是写一位女子找不到如意对象而发牢骚的诗。
——程俊英《诗经译注》
这是一位女子与爱人欢会时,向对方唱出的戏谑嘲笑的短歌。
——袁梅《诗经译注》
萚兮
萚兮萚兮,风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萚兮萚兮,风其漂女。叔兮伯兮,倡予要女。
【注释】
萚(tuò):脱落的木叶。
女(rǔ):同“汝”,这里指男子。
倡:同“唱”。一说倡导。
漂:同“飘”。
要(yāo):成也,和也。凡乐节一终为一成,故要亦和。
【古人如是说】
此诗解者虽多,要以严氏粲之言为近。
——方玉润《诗经原始》
【今人这样读】
伫立于秋日的风景中,想起《诗经》中的这首《萚兮》,心里写下一句“落叶飘飞正是古人唱歌的时节”。
——骆玉明(《先秦诗鉴赏辞典》)
狡童
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注释】
狡童:美貌少年。
维:因为。
息:安息。一说喘息。
【古人如是说】
《狡童》,刺忽也。不能与贤人图事,权臣擅命也。
——《毛诗序》
此亦淫女见绝而细其人之词,言悦己者众,子虽见绝,未至于使我不能餐也。
——朱熹《诗集传》
高忠宪讲学东林,有客问《木瓜》之诗并无男女字,而谓之淫奔,何也?忠宪未能答。萧山来风季曰:“即有男女字,亦非淫奔。”忠宪曰:“何以言之?”风季曰:“张衡《四愁诗》云:‘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张衡淫奔邪?”旁一人不平,遽曰:“‘彼狡童兮’,称为狡童,非淫奔乎?”曰:“亦非淫奔。”忠宪曰:“何以言之?”曰:“箕子《麦秀歌》云:‘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其所称狡童者受辛也,君也,君淫奔邪?”忠宪起揖曰:“如先生言。”又曰:“必如先生者,而可与言诗。”
——毛奇龄《白鹭洲主客说诗》
少时读箕子《禾黍歌》,惄焉流涕。稍长,读郑风《狡童》诗,而淫心生焉。出而视邻人之妇,皆若目挑心招。怪而自省。夫犹是“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二语,而一读之而生忠心,一读之而生淫心者,岂其诗有二乎?解之者之故也。然则解诗当慎矣。从来君臣朋友间不相得,则托言以讽之。“国风”多此体,而逞臆解说,锻成淫失,恐古经“无邪”之旨必不若是。
——前书引黎立武《经论》
呼君为狡童者无礼,故属非是。即或谓指祭仲,则祭仲在当时年已老,亦殊不类。……大抵狡童者,佥壬宵小之谓。……国君所用非人,恃宠而骄,目无朝臣也久矣。言不屑与,况同食哉?大臣忧之而无如何,乃私相愤恨曰:“狡童之不与我言且食也,无足为怪,特所虑者君耳。吾为君故,至不能餐,又不能息,是寝食俱废矣。向非维君之为而谁为哉?”……《狡童》,忧君为群小所弄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
若忿,若憾,若谑,若真,情之至也。
——陈继揆《读风臆补》
【今人这样读】
已开后世小说言情之心理描绘矣。
——钱锺书《管锥编》
褰裳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注释】
褰(qiān):提起下衣。
裳:上曰衣,下曰裳。这里指裙子。
溱(zhēn):郑国水名,发源于今河南密县东北,东北流至新郑县,与洧水汇合。
惠:见爱。
不我思:不思念我。
狂童:谑称,犹言“傻小子”。
狂:痴。
也且(jū):作语助。
洧(wěi):郑国水名,发源于今河南登封县东阳城山,即今河南省双泊河。溱、洧二水汇合于密县。
士:青年男子。
【古人如是说】
《褰裳》,思见正也。狂童恣行,国人思大国之正己也。
——《毛诗序》
狂童恣行,谓突与忽争国,更出更入而无大国正之。
——郑玄《毛诗笺》
狂童之狂也且,语势拖靡,风度绝胜。
——孙鑛《批评诗经》
女子曰,子思我,子当褰裳来,嗜山不顾高,嗜桃不顾毛也!
——毛奇龄《毛诗写官记》
【今人这样读】
《郑风》里的情歌都写得很倩巧,很婉秀,别饶一种媚态,一种美趣。……“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似是郑风中所特殊的一种风调。这种心理,没有一个人敢于将他写出来!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这是女子戏谑情人的诗。
——余冠英《诗经选译》
全诗只短短二章,用的是富于个性的口语描摹,故涵咏之际,只觉女主人公泼辣、爽朗的音容笑貌,如接于眉睫之间,堪称抒情小诗中的精品。
——潘啸龙(《先秦诗鉴赏辞典》)
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
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将兮。
衣锦褧衣,裳锦褧裳。叔兮伯兮,驾予与行。
裳锦褧裳,衣锦褧衣。叔兮伯兮,驾予与归。
【注释】
丰:身材丰满,模样标致。
俟(sì):等候。
送:从行。
昌:健壮,棒。
将:同“行”,或曰出嫁时的迎送。
衣:穿。
锦:锦缎织的衣服。
褧(jiǒng):妇女出嫁时御风尘用的麻布罩衣,即披风。
叔、伯:此指迎亲之人。
行(háng):往。
归:回。一说指女子出嫁。
【古人如是说】
《丰》,刺乱也。婚姻之道缺,阳倡而阴不和,男行而女不随。三家对此无异义。
——《毛诗序》
阳唱阴和,男行女随,一事耳。以夫妇之道,是阴阳之义,故相配言之。《经》陈女悔之辞。上二章悔己前不送男,下二章欲其更来迎己,皆是男行女不随之事也。
——孔颖达《毛诗注疏》
谓妇人所期之男子已俟乎巷,而妇人以有异志不从,既则悔之,而作是诗也。
——朱熹《诗集传》
案诗旨,但初未从行,后悔而欲往,未见淫奔之意。姜炳璋谓天下无有淫奔而俟于堂者,亦无锦褧衣驾车而行者,其说允矣。
——吴闿生《诗义会通》
此诗非淫奔之诗。何则?以男之俟女也,则至乎堂上矣;女之归男也,则与叔伯偕行矣。堂上非行淫地,叔伯岂送淫人邪?又况车马礼服具备,则更非淫奔之际可知,以为“女子于归自咏之诗”(姚际恒),则俟巷、俟堂,归竟归耳,又何不送、不将之悔乎?是邪正二说均不可通。
——方玉润《诗经原始》
时俗衰薄,婚姻而卒有变志,非男女之情,乃其父母之惑也,故托为女子自怨之词以刺之。
——戴震《诗经补注》
东门之
东门之,茹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东门之栗,有践家室。岂不尔思?子不我即。
【注释】
(shàn):土坪,平坦的土地。
茹藘(rú lú):草名。即茜草,可染红色。
阪(bǎn):小土坡。
有践:同“践践”,行列整齐的样子。
即:就,接近。
【古人如是说】
《东门之》,刺乱也。男女有不待礼而相奔也。
——《毛诗序》
时乱,故不得待礼而行。
——郑玄《毛诗笺》
《经》二章,皆女奔男之事也。上篇以礼亲迎女,尚违而不至。此复得有不待礼而相奔者,私自奸通,则越礼相就,志留他色。则依礼不行,二者俱是淫风,故名曰为刺也。
——孔颖达《毛诗注疏》
思之而未得见之词也。
——朱熹《诗集传》
世风淫乱,己独持正。
——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
托男女之情以写君臣朋友之义。
——方玉润《诗经原始》
贤人不仕而隐于圃,在东门之外除地为,植茜于陂,而作室其中。诗人知其贤也,故赋而叹之。以为室在东门,虽若甚迩,而其人则意致甚远,可望而不可即也。
——傅恒《诗义折中》
“其室则迩,其人甚远”,较《论语》所引“岂不尔思,室是远而”所胜为多。彼言“室远”,此偏言“室迩”,而以“远”字属人,灵心妙手。又八字中不露一“思”字,乃觉无非思,尤妙。“思”字于下章始露之。“子不我即”正释“人远”,又以见人远非果远也。
——姚际恒《诗经通论》
用语工绝,后世情语皆本此!
——孙鑛《批评诗经》
【今人这样读】
《东门之》是男女相爱,相赠答,相唱和的一篇民间恋歌。至今民间还有这种对唱形式的关于恋爱的山歌……这女子明知男的没有适当机会来迁就她,却故意甜嘴,不使对方难受,宛然是一个聪明活泼十分可爱的少女所有的口吻。这是一对邻居而苦于没有适当机会见面的青年男女表示一种热烈的而又纯洁的爱情诗。这类好诗在重礼教重男女之防的社会里,还是要遭忌讳的。
——陈子展《国风选译》
风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注释】
喈(jiē)喈:鸡鸣声。
云:语助词。
胡:何,为什么。
夷:平,指心中平静。
潇潇:风雨声。
胶胶:或作“嘐嘐”,鸡鸣声。
瘳(chōu):病愈,此指愁思萦怀的心病消除。
晦:昏暗。
如:而。
【古人如是说】
《风雨》,思君子也。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
——《毛诗序》
“如晦”正写其明也。惟其明,故曰“如晦”。惟其如晦,“凄凄”、“潇潇”时尚晦可知。
——姚际恒《诗经通论》
此诗人善于言情,又善于即景以抒怀,故为千秋绝调。
——方玉润《诗经原始》
寒雨荒鸡,无聊甚矣,此时得见君子,云何而忧不平。故人未必冒雨来,设辞尔。
——郝懿行《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