夭夭:桃花怒放的样子。
灼灼:花开得很繁茂艳丽。
华:花。
之子:指出嫁的女子。
归:女子出嫁。
宜:和顺,和善。
室家:指夫妇。
蕡(fén):果实肥硕的样子。
蓁蓁:树叶茂盛的样子。
【古人如是说】
此亦咏新婚诗。与《关雎》同为房中乐。如后世催妆坐宴等词。特《关雎》从男求女一面说,此从女归男一面说,互相掩映,同为美俗。
——方玉润《诗经原始》
桃花色最艳,故以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
——姚际恒《诗经通论》
《孟子》:“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上指其夫,故专言家,下论夫妇之道,故兼言室家。
——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
【今人这样读】
《说文》曰“夭,屈也。”……夭,训屈,凡木初生则柔韧易屈,故谓之夭。
——闻一多《诗经通义》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也许古人创作文句之初就是这样,看见什么就说什么,并不需大力咬文嚼字。所以今人反倒要艳羡那恰到极处的好。
——安意如《思无邪:追绎前生的记忆》
《诗经》里的桃,艳丽端庄,是男子有室,女子有家的引导物,其中可以看出丰饶健康的两个生命,是怎样欢欢喜喜地开始踏在一个崭新世界的台阶上。
——深圳一石《美人如诗,草木如织》
一场盛大的婚礼,一对碧玉般的新人,在牵手走过红地毯的时候,唱响这样一首歌曲,恐怕是再适合不过的——我们希望他们能相敬如宾、早生贵子、家庭和睦……关于婚姻的一切,在这一刻得到了透彻的祝福。
《桃夭》,在当年,或许就是我们今天的《婚礼进行曲》
——沈文婷《〈诗经〉是一枚月亮》
兔罝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肃肃兔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注释】
肃肃:整饬有序的样子。
罝(jū):捕兽的网。
椓(zhuó):用锤击打木桩。
丁丁(zhēnɡ):象声词,击打的声音。布网捕兽,必先在地上打桩。
公侯:周朝公、侯、伯、子、男的爵位,这里泛指统治者。
干:盾牌。比喻保卫者。
施(yì):放置。
逵(kuí):九达之道。中逵,即四通八达的路口。
仇(qiú):同“逑”。
林: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中林,林中。
腹心:比喻值得信任非常重要的人。
【古人如是说】
夫安贪贱而不怠于道者,惟至德能亡。《诗》曰:“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言不怠于道也。
——刘向《列女传·楚接舆传》
化行俗美,贤才众多。虽罝兔之野人,而其才之可用犹如此,故诗人因斯所事以起兴而美之。而文王德化之盛,因可见矣。
——朱熹《诗集传》
【今人这样读】
诗写得很自豪。在三章相叠的咏唱之中,这种自豪也因了“干城”、“好仇”以至“腹心”的层层推进,而增添了一种神采飞扬的夸耀意味。
——潘啸龙(《先秦诗鉴赏辞典》)
今人看到古代诗人见到捉兔子的网,居然可以联想到赳赳武夫等邦国大事,并反复咏歌嗟叹,尽管可以赞一句想象力丰富,但仍不免略有滑稽感,犹如今人作诗一本正经地咏肥皂一样。
——和近建(《诗经鉴赏辞典》)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之。
【注释】
采采:采了又采。芣苢(fú yǐ):植物名,即车前草,多长在道路两旁,种子和全草入药。
薄言:发语词,无意义。
有:取得。
掇(duō):拾取。
捋(luō):以手掌握物而大把地摘取。
袺(jié):用衣襟兜住东西。
(xié):翻转衣襟别在腰间用来兜东西。
【古人如是说】
此诗终篇言乐,不出一“乐”字,读之自见意思。
——吴师道《传说会纂》
此篇作者不添一事,读者不添一言,斯得之矣。
——钟惺《评点诗经》
“采采芣苢”,意在言先,亦在言后,从容涵泳,自然生其气象。即五言中,《十九首》犹得此意者。陶令差能仿佛,下此绝矣。
——王夫之《姜斋诗话》
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若断若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
——方玉润《诗经原始》
【今人这样读】
《诗》言“采”者不一,“采”的后面,通常总有事、有情,如《唐风》之《采苓》,如《小雅》之《采菽》、《采薇》、《采绿》。唯独《芣苢》,“采”的本身,就是故事,也就是诗的全部。这里边没有个人的事件,如心绪,如遭遇,却是于寻常事物、寻常动作中写出一种境界,而予人一种平静阔远的感觉。
——扬之水《诗经别裁》
揣摩那是一个夏天,芣苢都结子了,满山谷是采芣苢的妇女,满山谷响着歌声。
——闻一多《匡斋尺牍》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注释】
乔木:高大的树木。
休:休息。息:《韩诗》当做“思”。语助词,同与下文“思”。
汉:汉水,长江支流之一。
游女:一说汉水之神,一说游玩的女子。
江:指长江。
永:水流很长。
方:木筏,木排。此处用作动词,意谓坐木筏渡江。
翘翘(qiáo):树枝高出貌。错薪:杂乱的柴草。
刈(yì):用刀割。
楚:灌木名,即荆条。
归:出嫁。
秣(mò):喂马。
蒌(lóu):蒌蒿,青白色,也叫白蒿,嫩时可食,老则为薪。
驹:小马。
【古人如是说】
《汉广》,德之所及也。文王之道被于南国,美化行乎江汉之域,无思犯礼,求而不可得也。
——《毛诗序》
此篇正意只“不可求思”自了,却生出“汉之广矣”四句来,比拟咏叹,便觉精神百倍,情致无穷。
——戴君恩《读诗臆评》
首章先言乔木起兴,为采樵地;次即言刈楚,为题正面;三兼言刈蒌,乃采薪余事。
——方玉润《诗经原始》
未说(悦)之必求之,然唯可见面不可求,则慕说益至。
——陈启源《毛诗稽古编》
【今人这样读】
二诗(《毛诗序》指汉广与蒹葭)所赋,皆西洋浪漫主义所谓企慕之情境也。
——钱锺书《管锥编》
他明知所爱的人不可得,却仍不能忘怀。不仅如此,还要幻想得到她的时候如何如何,真是一片痴情,一往情深!其诚挚敦厚,感人肺腑。
——袁行霈(《诗经鉴赏辞典》)
对于爱情来说,距离不见得是个坏东西,求之不得,于是辗转反侧,一日不见,方觉如隔三秋,相反,若是美人在怀,长相依偎,哪还有那么多罗愁绮恨,距离,让抒情成为可能。
——闫红《诗经往事:爱在荒烟蔓草的年代》
《汉广》可能是最古老的单相思诗了。在当时,这男子的一往情深没有打动他的意中人,却在千年后打动了无数人心,让人感于他的痴情而记得他,又或者,人们真正为之内心动容的不只是他痴情,而是每个人都曾有过“求不得苦”。
——安意如《思无邪:追绎前生的记忆》
现代人或多或少地感受过单相思之苦,化解的办法也多用“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诗中化解单相思的办法则别出心裁,那就是诗人的自我抒怀:“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刘绪义《〈诗经〉心得》
汝坟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鲂鱼尾,王室如燬;虽则如燬,父母孔迩。
【注释】
遵:沿着。
汝:汝河,淮河的支流,源自河南省。
坟:大堤。
条:枝曰条,干曰枚,即树干。
君子:指在外服役或为官的丈夫。
惄(nì):饥意。
调(zhōu):又作“輖”,“朝”(鲁诗此处作“朝”字),早晨。调饥:早上饥饿,比喻思念夫君如同早上饥饿一样。
肄(yì):树砍后新生的小枝条。
遐(xiá):远。
鲂(fánɡ)鱼:一种鱼。
(chēnɡ):红色。
燬(huǐ):焚烧。
孔迩:孔,甚。迩,近。此指迫近饥寒之境。
【古人如是说】
《汝坟》,道化行也。文王之化行乎汝坟之国,妇人能闵其君子,犹勉之以正也。
——《毛诗序》
以父母迫近饥寒之忧。
——杜琼《韩诗章句》
汝旁之国,亦被文王之化者,故妇人喜其君子行役而归,因记未归之时,思望之情如此,而追赋之也。
——朱熹《诗集传》
南国归心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
【今人这样读】
《周南·汝坟》在几经忧喜和绝望后发出的质问,虽然化作了结句中征夫的不尽沉默。但是读者却分明听到了此后不久历史所发出的巨大回音:那便是西周王朝的轰然崩塌……
——潘啸龙(《先秦诗鉴赏辞典》)
麟之趾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注释】
麟:麒麟,传说中的动物。
趾:足,指麒麟的蹄。
振振(zhēn):诚信仁厚的样子。
公子:指贵族子孙。下文公姓、公族皆是此意。
于(xū):通“吁”,叹词。
定:额头。
公姓:诸侯之子为公子,公子之孙为公姓。或曰公姓犹言公子,变文以协韵。
【古人如是说】
《麟之趾》,《关雎》之应也。《关雎》之化行,则天下无犯非礼,虽衰世之公子,皆信厚如“麟趾”之时也。
——《毛诗序》
麒麟,麕身牛尾,圜头一角,含信怀义,音中律吕,步中规矩,择土而践,彬彬然动则有容仪。
——刘向《说苑》
麟,麕身、牛尾、马足、黄色、圆蹄、一角,角端有肉。音中钟吕,行中规矩,游必择地,详而后处,不履生虫,不践生草,不群居,不侣行,不入陷阱,不罹罗网,王者至仁则出。
——陆机《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
韩说,《麟趾》,美公族之盛也。
——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
美公族龙种尽非常人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
【今人这样读】
“麟之趾”,则能与仁兽麒麟媲美,而可热情赞美的,就决非只有“公族”、“公姓”了——既然有不少贵族“龙种”,最终被历史证明只是王冠落地的不肖“跳蚤”;那么凡俗之家,为什么就不能崛起叱咤风云的一代“麟子”?
——潘啸龙(《先秦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