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12700000028

第28章 第二帝国——隋唐宋(中) (3)

黄巢起义的意义在于,他的暴动彻底地暴露了政府机构间各种事物无法协调的真相。唐初租庸调制的设计,是假设人口极少流动,各地情形一般均一雷同,其中的各种因素,也可以互相交换。中唐之后,这种情形已有彻底的改变。杨炎的“两税”符合当时的需要,可是新制度出诸一纸文书,如何办理,全靠州级以下地方官作主。地方分权的门径一开,就无法再进行统筹。

北方的藩镇既独立自主,一到9世纪初期,全国只有东南地区约占唐帝国1/4的地方,还向中央按时缴纳税务收入,北方约有1/4地方则全不缴纳,其他约占一半的地方则缴纳无定,地方政府的收支更无从核对。

837年,李德裕代牛僧孺为淮南节度使,双方在过帐时,发现有钱40万无法说清楚。中央政府自身的收入也有采取承包制的模样,这样当然谈不上吏治的澄清,也难怪文臣之中有党派之争;在这环境下,皇帝只有依赖宦官。而且唐朝末期的军费,大部靠盐税收入开支,所以有人说,“天下之赋盐利居半”,但除了东南沿海之外,其他的盐池、盐井,都是各地驻军的专利。

财政与税收缺乏规律性与统一性,其结果必然是科敛重,容易激起民变。王仙芝和黄巢就是因盐业起事,可见政府的专卖食盐政策与人民生计相关,其间处置失当,就可以使这一项利源成为变乱的渊薮。

从以上各节综合来看,黄巢的变乱,证明国家需要一种新的体制。这时候长安的唐帝国无力出面领导,而且全国缺乏适宜的币制,都要待五代十国的军政府进行一番调整,才能走上赵宋王朝的正规体制。所以说,黄巢及其招讨,只是推进历史的工具,而不是历史发展的重要节目。

政治与国防重心的东移:五代十国

在唐宋之间,不能没有这样的一重过渡时期,将军事与财政的管理权放在地方政府头上,使一切更趋紧凑和实际,然后再集中归并。否则就不能构成北宋这样一个带竞争性的体制,去和北方少数民族用骑兵为骨干有农业为支援的新型外患周旋。

——黄仁宇:《五代十国》

公元907年,朱温强迫唐朝的最后一位皇帝禅位,自此开始了梁、唐、晋、汉、周五个短命朝代。五代共52年(907—959年),先后换了八姓十四君。到公元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被军士推戴,成为以后的宋太祖,这期间在历史上被称为“五代十国”(十国指在南方和河东地区,先后存在的十个割据政权(不包括一些小的割据势力),即吴、南唐、前蜀、后蜀、吴越、楚、闽、南汉、南平和北汉。除这五代十国外,边疆地区还有东北的辽(契丹)、西北的高昌、西南的吐蕃、大理等少数民族政权)。

在悠久的中国历史里,52年不为过长。由于时间过于短暂,黄仁宇先生提醒我们,应当首先明确一点,五代十国上接李唐下启赵宋,彼此都是连亘约300年的大帝国,可见中国社会在这过程中虽经颠簸,并没有完全垮台,并且在这52年中,尚可能产生若干积极的因素,这样才能让“第二帝国”继续在历史的进程中迈进。

五代十国之产生,是由于唐朝的衰亡。但是李唐王朝之崩溃,并非由于社会之退化,而是由于社会之进化。因为一到8世纪,全国人文因素愈趋繁复,各地区的进展层次却又参差不齐,两税制推行,各地区自行斟酌处理财政,其数字无法统计,于是文官组织处理各种事务所遵循的原则,都行不通了,政府的措施也难得公平合理。于是朝臣分为党派,皇帝则无可奈何,只好挪用一笔公款,组织禁军,信任宦官。一到内忧外患加剧,其分化的情形就更为明显。

朱温经唐朝赐名朱全忠,后来又改名朱晃,是从黄巢阵营里降唐的将领。他的目标是重组一个统一的大帝国,于是让自己被封为梁王,以掌握开封一带的南北要道;又诛宦官,强迫昭宗李敏迁都洛阳,以靠近自己的势力范围和中原物资。904年,他更取得诸道兵马元帅的位置,但是到这时,他取唐而代之的企图已无法隐藏,也无从遏止,因为中国传统的政治,本来不容在皇帝之外,再产生一个如此大权独揽的独裁者。

这时候惟一能与朱温对抗的是李克用,他是沙陀人,他的父亲朱邪赤心因“勤王”,赐姓李。在收复长安的军事行动中,李克用建功不在朱温之下。此后他以晋王的地位,取得太原以北的地盘,作为沙陀骑兵的根据地。

实际上,五代不过是五个希望成为正统的朝代,且一直在北方。除了极短的时间之外,都定都于开封。十国则系这五代管理不及的王国,也有前后重叠的情况,大都在南方,也是五代政府鞭长莫及之处,一般是草莽英雄割据的产物。唐朝的268个州,五代所谓中央政府所控制的不到一半。

当太原与开封展开斗争的时候,有一种侧面的发展,在历史上留下深远的影响。此即是公元936年,石敬瑭在太原作战的时候,向契丹乞援。后者的耶律德光和他见面之后,石敬瑭承认割幽燕十六州于契丹。这十六州包括今日河北的北端,北京也在内。石敬瑭还认耶律德光为父,每年进奉绢30万匹。传统历史学家都以为让异族割据长城以南的地带,又称臣纳款,造成历史上至大的错误。以后中国不知要花多少气力,也收不回幽燕十六州。

但是,黄仁宇先生指出,事实并不如此简单。契丹发源于东北之辽宁吉林,唐朝末年,他们的首领阿保机开始用汉人,建造城郭,奠定了农业基础,又创造文字,开盐铁之利。在朱温称帝的同年(907年)称帝,虽说还要待40年后才正式立国为辽,但此时已有适当的典章制度与南方的朝廷抗衡。

同时我们还要看清,当日华北沿长城一带是一个汉人的多数民族的农业社会,与少数民族游牧社会互为出入的地区,终唐之世没有一方取得绝对优势。而且936年之前,契丹就开始侵略山西北部。所以这种发展,也并不完全是由于石敬瑭的开门揖盗,契丹立国后进出华北,已是迟早的事,只是阿保机和耶律德光父子利用中原的机会,作拓土的根据,手腕更为灵活而已。

因此,黄仁宇先生说,从长时间远距离的观点看来,则是中国的政治中心由长安东移,其国防重点也同时东移,以后不仅契丹之辽,而且女真之金、满洲之清都发源于东北,即蒙古部落发迹的克鲁伦河也仍是正北偏东。其实,一个国家和一个社会采取军事体制,就是采取了竞争性的态度。中国之如此,不始自北宋,也不始自五代,而是在唐末藩镇跋扈的时候,已具其端倪。

当时各节度使,制地自守,都在他们掌管的城市里,创设“牙军”。牙军原系衙内之军,不过是节度使的随身卫队,但是经各藩镇的提倡而变成掌管者的亲军。牙军成为优秀部队,有特殊的饷项给养,内中的将校,又成为节度使的“假子”和“养子”,不仅职位世袭,而且队伍一旦得到扩充,他们就升任高级指挥官。其他的“外军”和“团练”,则作为第二线和第三线的军备,这样造成了一个全国皆兵的姿态。藩镇的军事力量也由所在的镇辐射到全道,即使不是完全代替了州县间的文官组织,至少也构成一种平行的机构,干预或独断民政。

五代对这种军事财政体制,一方面给予承认,一方面也在逐渐加强中央的管制。唐朝中叶以后,常备兵以名称作番号,比如“威武军”、“长兴军”。五代时因袭这种办法,节度使所管辖者为军,也各有指定的防区。于是全国构成几十个军管区。

枢密使的设置,则表示有中央集权的趋向。枢密使原为小官,在唐朝以宦官统领禁军的时代设置。五代时枢密使则显然成为一个直接报告皇帝的军政部长,不受宰相的统御。与之相对的则是三司使。“三司”为盐铁、户部和度支。一般说来,盐铁所管为新型商业收入,户部掌传统的农业收入,度支部则管辖交通和物品的转运。把这些职责归并于一人掌握,也表现着中央政府财政集中,有策应其军事行动的准备。这一切措施对奠定宋朝的基础,都有相当的贡献。

传统的历史学家对于五代十国没有多少好话可说。但黄仁宇先生则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完全是由于他们不知道,在唐宋之间,不能没有这样的一重过渡时期,将军事与财政的管理权放在地方政府头上,使一切更趋紧凑和实际,然后再集中归并。否则就不能构成北宋这样一个带竞争性的体制,去和北方少数民族用骑兵为骨干有农业为支援的新型外患周旋。

黄仁宇先生还指出,军备和税收提高,交通与货币的使用活跃,是中古时代刺激经济成长的不二法门。“十国”在南方之“国”,经常在同一时期只有四个或五个。这样的疆域与面积也比较便于管理,而发扬各地区经济的潜势力,则较统一的大帝国的办法有效得多。一般的情形,各国间经过初期分裂的争斗,开始承认及尊重邻国的现状。要不是因为北方的外患关系,这样的安排并不见得比统一的大帝国为低劣。

要点

此专题是“第二帝国”的第二部分。在这部分,我们着重分析了几个与分裂割据有关的问题:安史之乱、藩镇割据、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对于这几个专题,要注意它们内在的联系,重点是以“两税法”为线索,进行前后延伸。对于某些问题的评价,也要注意从“大历史观”的角度进行分析,不要过分纠缠于道德的立场。

概念解释

“神策军”:是唐代后期主要的禁军。本是陇右节度使所属、驻守临洮城西的军队。安史之乱后,它被宦官收编,成为禁军。此后,神策军的地位日重,衣粮赏赐也较其他军队为优,于是戍守长安西、北的其他军队,也都要求隶名神策,导致到德宗时,人数已增至15万人。由于宦官控制了神策军及其他禁军,同时也控制了长安城及整个关中地区,从而造成宦官集团长期专权的局面,它对唐后期的政治和社会有重大影响。至昭宗天复三年(903年),朱温诛杀宦官,神策军同时被解散。

“牛李党争”:唐代中央官僚出身,一是出于门荫,一是出于科举。这两派官员明争暗斗,形成了牛李党争。牛党首领为牛僧孺,李党首领为李德裕。从形式上看,这次党争是历史上士族与庶族斗争的延续。但它们的内耗,对唐朝的灭亡,起了重要作用。

“括户”:通过检查户口,将隐漏不报或逃亡人口搜括出来,遣送还乡或就地入籍,又称为括客。这种清查浮客的活动,历代均有。而唐代最大的括户,由宇文融主持,效果也很明显。不过,有唐一代,逃户问题始终没有解决。

思考题

1.如何认识两税法?

2.你认为从安史之乱到北宋统一前,此间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什么?

同类推荐
  • 三国之江山国色

    三国之江山国色

    三国,又见三国。看惯了霸道凶残的董肥肥,雄才大略的曹阿瞒,腹黑伪装的刘大耳,骁勇霸气的吕奉先,岂知还有睿智贤达的卫仲道。李代桃僵借尸还魂的21世界军官在这个波澜壮阔,人命如草芥的时代又能有什么样的故事,一切都在《三国之江山国色》。
  • 三国县令

    三国县令

    穿越东汉末年小小县令,以一县之力为根基,率领并州铁骑,南下逐鹿中原,北征匈奴鲜卑,西攘西域诸国,东灭日韩岛国,成就中华霸业。
  • 宜川县军事志

    宜川县军事志

    本志上限为事物发端,下限至公元2005年,设军事地理、军事组织、兵事战事、军事工作、政治工作、后勤工作、兵役、民众武装、国防动员、军事人物十章内容。
  • 铁血狼将

    铁血狼将

    炎黄自古多劫难,华夏世代有英豪。在另一个正统的历史时空,王莽没有穿越,五胡没有乱华,但历史向来不缺乏阴差阳错的传奇,一个天赋异禀的热血少年,浑浑噩噩地闯入了波涛汹涌的历史长河中,在风雨飘摇的大越王朝,掀起了一场狂风暴雨。中华民族,是需要一些铁血狼性的。一个传奇狼孩……一位大漠刀王……一段烽烟历史……一代铁血名将……长河落日,大漠孤烟,万里山河,一马平川!
  • 遗梦

    遗梦

    风林火山的四如军旗,至死不忘的上洛之梦,设乐轰鸣中的赤红血影……最强、最真的梦,德荣轩公的遗梦,就由我饭富虎二信昌来实现!
热门推荐
  • 末世之赎罪

    末世之赎罪

    曾经,他是异界大陆人见人惧的魔道天骄,以杀证道!最终惨遭正道门派联手围剿,身死道消,本以为万劫不复,却不想一缕残魂被吸入虚空,得以残存。如今,他是地球一名普通的在校高中生,本不想再造杀戮,可奈何一年后地球灾变,遇上末日降临!“好吧,既然如此,那我就为沾满血腥的双手赎罪吧!”【求收藏!求评论!求推荐票!】
  • 三姐妹的复仇之路

    三姐妹的复仇之路

    在本该享受父爱和母爱的年龄段里,她们却在为帮自己的至亲而经受这恐怖的磨练,在她们的复仇之路上又遇见了他们
  • 浸妖气

    浸妖气

    纯净的血液在妖气中,诅咒暂时得以压制,仙简族人才能修炼。破除诅咒,某女义不容辞地踏上了浸妖气的不归路上...
  • 阴阳暮语

    阴阳暮语

    一天万里无云,病房中却天临紫瑞福音传平,那一夜煞气冲天,万鬼齐全只为一个刚出生的女婴,夜紫染。从此无数阴谋诡计,悄悄接近都朝向了夜家,她到底是谁。在她16岁生日之夜终究还是出事了,家人一息之间不见踪影,她也遇到了那个人,她在他的陪伴下开启灵感,踏上阴阳成神路。
  • 首富千金VS拽校草

    首富千金VS拽校草

    贵族学校,到处充满着公主千金,公子少爷。而同样在贵气十足的圣约翰高中,一个首富千金与拽拽校草不期而遇,于是,他们的故事便是从这圣约翰高中开始……
  • 逆天废材三小姐:尊王戏狂妃

    逆天废材三小姐:尊王戏狂妃

    她,赏金猎人排行榜稳居NO.3唯一女杀手,穿越成为同名同姓的季家废物三小姐。世人皆知她是草包废物。孰料再次睁眼,风华无双,霸气狂妄嚣张,传言有误,不可信。他,是炎川大陆尊贵无比,妖孽无双的殿下,睥睨、狂肆、华丽、冷艳。某天,历练中遭遇伏击,妖孽殿下邪魅一笑:爱妃,上,还是跑?某面瘫腹黑女看着一地的高级魔兽魔核,笑得纯洁无比:殿下,你上,我跑!他曾用十世轮回护她一世周全,助她归位;而她自毁修为,抵他十世轮回之苦,等他回归。谁爱得更深,且看下文分解……【双强爽文,欢迎入坑。】
  • 机战魅影

    机战魅影

    星空的世界不停的流转,人类的脚步早已跨越宇宙。一个位于联盟最偏僻的地方,一块奇异的芯片,让本该死亡的少年重获新生。当少年踏上真正的星际之旅,那环绕的迷雾终于慢慢揭开。什么?我做这么多为了什么?我只是要,活下去!
  • 重生之我真是败家子

    重生之我真是败家子

    校花?管我吊事。警花?与我何干。我只是一个在寻求真爱的土豪而已。
  • 驾凌芜荒

    驾凌芜荒

    “人”,因为有欲望而促使他进步、因为有欲望而促使他强大、因为有欲望而促使他去侵略。当“人”强大到这土地之上再无任何“其它”能制衡他时...在某一时刻,一个人抬起头注视起了天空....
  • 超级恶搞系统

    超级恶搞系统

    他拜遍名师,资质不行,但医术了得,偶然之下他与一个不知名的“腰带”融合了,在融合的过程中他的肉身飞灰烟灭,只剩下魂魄温养在腰带里,几千年后他重生在“云海市”一个弃少“秦悦”身上,得到了吊炸天的系统“超级恶搞系统”你要的东西都在这“降龙十八掌、九阳神功、葵花宝典、独孤九剑……”毁岛国、坑米国、踩屎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