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17000000008

第8章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

苏格拉底

我们熟知一些历史人物,也对一些人物知之甚少,对于苏格拉底,我们对他的了解是多是少不敢肯定。苏格拉底是个很复杂的人物。他出生于雅典,一生都在辩论,还教授青年知识,但不是为了钱。七十岁左右的时候被判死刑,死于公元前399年。他在当时就是一个著名人物。他的弟子色诺芬和柏拉图都写过大量关于他的记述,但是内容却大相径庭。有人信色诺芬,有人信柏拉图,还有人谁都不信。我并不支持某一方,只是记录下他们的主要观点。

色诺芬观点保守,当苏格拉底被起诉道德败坏和误导青年的时候,他很痛苦;他坚信苏格拉底道德高尚,不会误导人。他为苏格拉底的辩护太过平凡,也没有提及苏格拉底为什么会招人嫉恨。

正是因为色诺芬的保守和平凡,才会有人相信他,人们认为他不会说谎。这种想法是不可靠的,愚蠢的人在复述听来的事情的时候,可能按照自己的错误理解来复述。色诺芬有可能并不了解苏格拉底,所以他的话不可全信。

不过,色诺芬的回忆中也有让人信服之处。他与柏拉图都讲过苏格拉底思考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才能使人才当政。当时斯巴达已经占领了雅典,当局者不允许他教授年轻人这类问题。但是苏格拉底习惯了雅典的民主,总是在指出问题。最终当局者决定将他毒死,并认为这样做问题就不存在了。

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更难把握,我们不知道柏拉图描述的有几分真实,也不知道他是否在借用苏格拉底之口表达自己的观点。柏拉图非常会想象,以至于自己都认为自己编造的对话录是真的。因此,人们怀疑他笔下的苏格拉底的真实性。

柏拉图关于苏格拉底的记述中被认为最真实的一篇是《申辩篇》。据说是苏格拉底行刑前最后的对话,当时柏拉图也在场。尽管真假难辨,但是其中刻画出的苏格拉底的形象非常准确。

苏格拉底最后被判决的罪名是:邪恶、怪异、颠倒是非、误人子弟。真正的原因是他与贵族走得太近,他的学生,包括几个当权者都是贵族。由于大赦的原因,人们只能用另外的罪名对他进行审判。最终他不愿意作出让步,没有为了活命而承认有罪。

当时还有人说苏格拉底犯下的真正的罪是不敬奉国家的神明,而另立新神,并以此教坏青年。

对于检察官提出的罪名,苏格拉底为自己展开辩护。最终他取得了辩护的胜利,当然了,检察官是不会承认自己输的。

《申辩篇》中还有关于宗教的叙述。他认为他研究和传播哲学是神的指示,如果要他放弃,就如战斗中的逃兵一样可耻。死亡并不可怕,没人知道死亡那边是什么。他说自己爱雅典人,但是更爱神。他要将哲学的研究和传播坚持下去,并认为自己是全雅典最虔诚的人。

他还说杀死他是大家的损失,并认为没有什么能损害他。杀害他所犯下的罪过,比安在他头上的罪名还要大。

他认为自己是上帝派来的,如果他被处死,人们也不会得到安宁,人们会感到后悔,因为再也找不到像他一样被上帝派到人间的人。

他还指出,法庭在场的人中有许多是他的学生,和学生的父亲,但是没有一个人有证据证明他教坏过年轻人。他没有像别人一样将儿女带上法庭哭诉,以求打动法官们的心;他认为这样很可笑,他要说服法官,而不是求法官怜悯。

在对他进行了死刑判决后,苏格拉底做了最后一次演讲。

他预言那些决定将他杀死的人将面临更可悲的下场,杀人并不能阻止别人进行谴责,这样做是在逃避,正确的做法是改正自己。

他对那些支持释放他的法官说,死亡并不是一件坏事,那将是一场没有梦的睡眠,灵魂可能转移到另外一个世界去。还有可能有机会与俄耳甫斯、荷马等人相处,何乐而不为。在另外一个世界里有遭遇相同的人,最重要的是可以继续钻研知识。他还说,在另外一个世界里,没有人因为提出自己的想法而被处死。

他被处死前留下了这样一句话:“时间到了,我们各走各的路,是活在这个世上好,还是死了去另一个世界更好,只有神知道答案。”

柏拉图在《申辩篇》里面塑造了一个这样的苏格拉底:自信、洒脱、崇尚理智。从他对死亡的看法来看,他相信灵魂不死,并坚信在另一个世界中会有更好的生活。

有人认为苏格拉底举止奇怪是因为患有癫痫病。《筵话篇》中记载他为了想通一个问题,一动不动地站了一整天,结果人们围着他看热闹。这种故事还有很多,就是苏格拉底会无缘无故地发呆、出神。

苏格拉底相貌丑陋,并且总是衣衫褴褛,赤着脚走路,满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很少喝酒,但是酒量奇大,从不喝醉。他用灵魂控制着自己的肉体,抵制着欲望,就是爱情也是“柏拉图式”的。

苏格拉底身上有未来斯多葛派和犬儒学派的影子。斯多葛派认为品德是最重要的,犬儒学派则鄙视富人们的生活。苏格拉底整日衣衫褴褛正好符合这一点。

苏格拉底的领域是在伦理方面而非科学,他自己也承认对物理学一窍不通。柏拉图早期的对话录中,苏格拉底都是在谈论伦理,关于性格、友谊、勇敢,等等。他认为这些问题非常重要。他认为没人会明知故犯,所以犯罪的根源就是无知,因此人们的品德离不开知识滋养。

苏格拉底的这个看法贯穿在希腊哲学思想内,与基督教相对立。基督教认为品德与知识没有关系,无知的人也可以心灵纯洁。这一区别延续至今。

辩证法并不是苏格拉底发明的,这种用一问一答的对话方式推导真理和知识的方法,据柏拉图记载是芝诺最先使用的。苏格拉底也采用这种方法,并将它推广开来。就连他死的时候想的都是到另一个世界中可以无忧无虑地提问题。

但是辩证法并不适合所有问题,比如说科学问题。柏拉图解决的大部分问题都是用的辩证法,后来的哲学家多被这种方法的局限性束缚。苏格拉底用辩证法引出的知识看上去都是对话者自身拥有的,只是以前没有被发掘出来而已。他因此称自己为“知识的助产士”。

但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用辩证法。比如“正义是什么”这个问题适用于辩证法,因为答案是我们或多或少知道的,只不过没有理顺而已。几何学方面则不适合,不能把推导出的定理说成是对方已知但是没有被唤醒的。

于是,我们看到,辩证法更适合逻辑性问题的探讨,而不是新事物的发现。柏拉图广泛使用这种方法去探究问题,对后世影响很大。

斯巴达的影响

要想了解柏拉图,以及柏拉图之后的哲学家,就一定要了解斯巴达。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神话传说方面,斯巴达都深深影响了柏拉图以及后来的卢梭、尼采等人。我们将从现实和神话方面来介绍一下斯巴达。

斯巴达城邦位于中拉哥尼亚平原南部,据有伯罗奔尼撒东南部地区,首都为斯巴达城。他们是外来人,占领并统治了当地,当地的居民沦为奴隶,被称为希洛特。斯巴达的法律禁止斯巴达人从事农耕,认为这是一件可耻的事情。斯巴达每个男子都会分得一块土地,分给普通斯巴达人的份地是国有的,但是可以继承。贵族则有自己的领地。农奴不许买卖,他们附着于土地。地主每年从农奴也就是希洛特那里收取一定的粮食作为地租。希洛特不甘心被奴役,总是伺机反抗,斯巴达人则残暴镇压。有时希洛特会因为作战勇敢而被释放,但这种机会少之又少。

战争是斯巴达人的职业,从一出生他们就接受训练,柔弱的婴孩会被抛弃。男孩子直到二十岁前,都是在学校中接受训练。训练内容包括作战、纪律和坚强,他们认为文化和科学没有用处。

二十岁之后就要服兵役,并且可以结婚。在斯巴达,男子不结婚是犯法的。男子三十岁前过着集体生活,之后才算是成熟公民。斯巴达实行集体主义,没有穷人,也没有富人,大家都一样。斯巴达不允许个人有生活必备品以外的资产,土地可以赠与,但不能买卖。

斯巴达的女人也接受训练,为的是下一代有更强壮的体魄,也是为了减轻分娩的疼痛。她们赤身裸体地同男子一起训练,其中充满激情,但不会有淫荡。

斯巴达的妇女可以鄙视懦夫,即使是自己的儿子。但是当她们的儿子一出生就被抛弃或者战死沙场,她们则不可以悲伤。结婚后如果没有生孩子,国家便会安排别的男子给她。总之,斯巴达崇尚生育。

斯巴达有两个分别来自不同家族的世袭国王,还有包括两个国王在内的三十人组成的长老会。长老会成员是全体公民选举出来的,必须来自贵族。公民大会由全体公民参加,议程由长老会安排,公民只享有通过或者否决的权利。任何法律必须经过全体表决,否则无效。

除了上述以外,还有斯巴达独有的检察官制。斯巴达设有五个检察官,全部来自公民选举;这种选举很幼稚,不过就是抽签。检察官是用来约制王权的,他们随时监视国王,即使在出征的时候也要贴身跟随。检察官是用来处理民事诉讼的,但也有权审判国王。

斯巴达的宪法有人说是公元前855年莱库格斯所立,这个人其实根本不存在,是个神话人物。斯巴达的宪法是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斯巴达最开始的时候和其他民族没什么不同,也产生过诗人和艺术家。但是到了公元前七世纪左右,他们的宪法把他们变成了后来的样子。一切都为了战争胜利,至此他们不再对世界的文化发展有任何贡献。在我们眼中,尚武的斯巴达如同纳粹一般。但当时的希腊人却不这么认为。柏里所说的:公元前五世纪的斯巴达人,勇敢、善良、朴素。还有人赞叹斯巴达的政局稳定,不像别的希腊城邦动荡不安。

很长一段时间内,斯巴达确实是非常伟大的。即使是作为战争机器,也是如此。公元前480年的温泉关之战即是如此。三百个斯巴达战士在这里阻挡成千上万的波斯士兵,虽败犹荣。最后三百人中只活下来一个,他因为眼病没有在战场上厮杀,后来遭到了斯巴达人的唾弃,被称为懦夫。这个人在一年之后的另一场大战中英勇战死,洗掉了耻辱。

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们都用实际行动证明,斯巴达人是陆地上的霸主。直到公元前371年他们被底比斯人战败,才失去了陆地上的霸权。

现实中的斯巴达人远没达到他们理论上那么高尚。理论上他们嫌弃财富,实际上很少有人拒绝贿赂;理论上他们的女子非常自爱,实际上有好几个王位继承人因为不是父亲的亲生儿子而被废黜;理论上他们非常爱国,实际上最后的大败,就是因为其中一个王被波斯人收买。他们还心胸狭隘,只顾保全自己的土地,冷眼旁观雅典与波斯战斗。同样也因为斯巴达的狭隘,希腊各城邦没有完成统一。

亚里士多德曾经对斯巴达作过一番描述,这番描述与大家心中的斯巴达大相径庭。他认为斯巴达是独裁政府,妇女淫荡,人人爱财如命。他还说斯巴达人因为财产分配不均而变得吝啬。

亚里士多德评论斯巴达的宪法体系,认为检察官很穷,所以容易被贿赂。检察官对于公民非常严厉,以至人们不得不通过肉欲来逃避烦恼。

亚里士多德的话说得非常坚决,很难让人不信。但是人们心中斯巴达的印象更多的是柏拉图笔下的那样。

中世纪和近代的读者对于斯巴达的印象多来自于普鲁塔克笔下,但是当时距离斯巴达的时代已经过去太久远了,所以历史学家要对普鲁塔克笔下的斯巴达谨慎对待。希腊对全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通过文化,而不是军队达成的。罗马时期铺设的大道,罗马的法典也影响深远,但是他们用的是军队。传播希腊文化的不是希腊人,直到亚历山大占领希腊,才将希腊文化传播出去。

同类推荐
  •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三)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三)

    本书以胡适在北京大学的所有哲学讲义为母本,再综合胡适关于中国哲学的其他著作整理而成,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最全的胡适哲学体系,让读者最直接的感受哲学大师的风采。卷三主讲近世哲学。
  • 中华家训(第九卷)

    中华家训(第九卷)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
  • 人性与生死的秘密:自性光明论

    人性与生死的秘密:自性光明论

    生命的终极实体是永恒的实体吗?心灵光子源于超越时空永恒隐序的“王国”,人类智能的起源与宇宙的文明是什么?生命的终极实体与基因伦理学的关系又是什么?科学的终极真理与真空的理论:蛋白质生命-非蛋白质生命“生态物理学生命”,宇宙学的生命观-宇宙的智能生命;;寂光智能生命,人类与宇宙最新的对话。
  • 美学思考力——释放灵感的配色法则

    美学思考力——释放灵感的配色法则

    在色彩的世界里,我们常常被一个问题所困扰——什么样的色彩才是最美的?或许,这个问题就连享誉盛名的绘画大师都无法确切地回答。实际上,色彩的搭配没有绝对性,何为美的配色也没有具体的答案,只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搭配出的色彩具有象征意义、能够深入人心,那么就是优秀的色彩作品。为了帮助读者体会大师作品中的色彩运用,本书不仅挑选了众多西方绘画作品,还从图例的鉴赏和分析中,提炼出经典的配色技巧,帮助读者抓住色彩的特性,从而增长对色彩的领悟和运用能力。
  • 推背图之谜(下)

    推背图之谜(下)

    推背图》相传是我国唐朝太宗皇帝时期,当时著名的天相家李淳风和袁天罡所作,以推算大唐国运。因李淳风某日观天象,得知武后将夺权之事,于是一时兴起,开始推算起来,谁知推上了瘾,一发不可收,竟推算到唐以后中国2000多年的命运,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说道:“天机不可再泄,还是回去休息吧!”,即第60像所述,所以《推背图》由此得《推背图》以其预言的准确而著称于世。
热门推荐
  • 竞争还是合作(名师解惑丛书)

    竞争还是合作(名师解惑丛书)

    竞争意识主要是培养孩子们奋发向上,形成你追我敢的势头。一般而言,培养孩子们的竞争意识的目的主要在于使孩子逐渐具有不甘落后、敢于拼搏的勇气和面对现实、积极进取、正当竞争的心态。
  • 九妖传之战无止境

    九妖传之战无止境

    异世界的战斗,永无止境,围绕着一颗舍利子而展开的故事,一个普通的女生莫名地成为了神女,却也卷入了一场无止境的争斗中,为了打破僵局,她踏上了征途。
  • TFBoys之爱的偶遇

    TFBoys之爱的偶遇

    女主因父母出车祸身亡,其闺蜜带她出去散心,在临去重庆的前一晚,在电视上看到了三小只们,第二天有偶遇了,…
  • 佛说斋经

    佛说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怎奈娘子太癫狂

    怎奈娘子太癫狂

    床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要问他咋样,坑蒙拐骗装。哟,你还在拼爹呢?out啦!现在可是拼贱的时代←_←准确来说,谁见谁无敌~( ̄▽ ̄~)~一朝穿越,别人都是金手指大开,各色美男靠上来。而沈河清却是个可怜的,穿过去爹不疼娘不爱,姨娘庶姐来陷害,未婚夫还嫌她傻,孤零零地顶着个相府嫡女身份,还好死不死的“毁了”某只妖孽的清白。
  • 99次求婚:首席的天价老婆

    99次求婚:首席的天价老婆

    【系列1】一次酒醉的意外,她与豪门恶霸坏男从此纠缠不清,五年后,她带着天才儿子华丽回归……【系列2】她误惹了传说中风云人物的太子爷,他霸道强势,美眸狠狠瞪着眼前的混蛋,又羞又怒:“你到底想干嘛!”太子爷微笑扯唇:“乖,为了宝宝好,就该戒骄戒躁。”女人顿时气炸了,很想直接就给眼前这张俊美邪魅的脸一爪子,名门恶霸狠难缠……
  • 先天经文

    先天经文

    吾不安于天命,吾不安于人事;悠悠岁月百载,坟头青草七尺。登临武道巅峰,奈何岁月无情;欲求长生永世,哪怕万劫不复。九星九斗星斗出,改天换地演新生;武林纷争由此起,万世浩劫从此现。天生圣体便是罪,亲情爱情更无缘;渴求一生淡若水,修得先天经文时。月牙有心开天路,神道降临统世间;呜呼世人贪念多,轻抚衣裳飘尘隐。qq群:316556202
  • 曾经爱过的你

    曾经爱过的你

    一个人,一座城,一首歌,一场梦。记忆深处,总有个地方会紧锁在你的心田,总有些事会让你刻骨铭心,总有些人值得你去反复魂牵。我有时候也在想,是不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首永恒的歌,旋律里充满温馨,充满憧憬,像山间的清泉,像春季的香风,像阳光和沙滩,总在记忆中留存。纵然时光流逝,我依然记得曾经爱过的你!
  • 叶秋传奇

    叶秋传奇

    黑火焚身,灵魂转生异世。仙门宗师,魔道巨擘,千年老妖,当这世界的画卷向他展开,少年愕然发现,这竟是一个修仙的世界。崎岖仙路,多少向道者上下而求索,殒身不恤。当少年踏上这条不归路时,就注定不达巅峰,永不停止攀登的脚步。修仙就是要争,与天争、与地争、与人争,此乃大争之世!!!——我是叶秋,这是我的故事!!!人品保证:已有230万字完本作品。
  • 茶疏

    茶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