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稍微有点儿恶心的笑话:“厨师坎贝尔对士兵米尔斯说,‘你想要点新鲜的牛舌吗?’米尔斯说,‘我不吃任何从动物嘴里出来的东西。’坎贝尔说:‘那来两个新鲜的鸡蛋吧?’”(1930年7月5日《哨兵报》)
《哨兵报》的专题中,对研究第十五团的历史学家最有帮助的是专栏《一封信》。这些生动的信件是由署名为“能干”后改为“能干二世”的一名士兵写给“亲爱的大家”,或是“亲爱的兄弟们”, 它们其实是对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期间团里日常生活及重大事件的广泛记述。
9. 影评·爵士兵·麻将·各种比赛和辩论
《影评人》和《闲话电影》之类的栏目定期评论电影。除去其他任务之外,这些栏目追溯了那个时代有声电影的出现,偶尔也会对电影做出精辟的分析。
《哨兵报》既反映了有趣的事务又描绘了美国“喧嚣的20年代”、“爵士时代”和中国本土的风尚。20年代初,该报一度采用了昙花一现的轻松幽默《你告诉他们》,例如:“棉花,你告诉他们,我不要纱了”;“紧身胸衣,你告诉他们,你一直在女士中间周旋”;“美元,你告诉他们,金钱万能”;“鱼,你告诉他们,我肯定站不稳”;“砾石,你告诉他们,你很坚强”等等。
《哨兵报》还出现了所谓美国特色的“爵士乐讲座”,它与后来的“摇摆乐讲座”有所不同:“哎呀!昨晚我见到了有生以来见过的最帅的家伙。他就像豪猪身上的刺一般惹人注目。他那宽厚的双肩美得简直难以言表,鼻子和眼睛实在太漂亮了。他舞跳得好吗?我得告诉你,他是十足的舞蹈狂。不止如此,他的萨克斯吹得如天神下凡。他简直是画中才有的人儿啊!”
麻将作为大家长期迷恋的娱乐活动也成了《哨兵报》固定的滑稽模仿栏目《麻将有言》,其中不乏妙语箴言,但很多是反女性主义的。
填字游戏出现后风行了多年,《哨兵报》也经常刊登有关当地内容的字谜,很多字谜都是由团里各连队发明的。30年代初介绍了一个在美国最新兴起的娱乐活动——密码游戏。这个游戏源于赫伯特·亚德利所着的《美国黑室》,涉及了一系列的密码和国际间谍活动。
《哨兵报》不时举行各种比赛和辩论以吸引读者。1923年一名读者受到鼓励递交了参赛作品,其论点是“问题解决了:炊事员比宪兵更重要”。1924年秋,另一项比赛则要求参赛者完成一篇不多于250字的稿子,主题是颇具争议的问题“如果我可以投票”,或许由此可以缓解士兵们在这个问题上的不满,起因是在海外驻扎的士兵不能参加选举。一篇参赛稿中支持亨利·福特参选,因为他具备当领袖的所有特质:富有、孜孜不倦的热情、强硬、有气势、富有主见。另一篇则重点介绍竞选过程,作者声称自己会聘请平克顿侦探社在全世界搜寻最佳人选。一名提议漫画角色安迪·甘普为总统人选的士兵最终赢得这项比赛,并获得10美元的奖金。他称甘普具备令人称赞的品质:“热爱家庭,同你我一样开着廉价小汽车。”《哨兵报》还曾举办主题为 “为什么我喜欢在中国服役”的比赛,最佳文章获得了5元当地货币的奖金。
读者群中有时会进行非正式的辩论。某次,编辑高兴地刊登了两篇匿名士兵的来信,他们在热议如何庆祝母亲节。讨论源自1924年3月12日来自华盛顿的一封便函,部分内容如下:“指挥官们务请每位官兵注意,陆军部长希望所有官兵在1924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即5月11日母亲节那天,给家里写信,以表达我们对美国母亲们的敬爱。”
尽管美国本土的体育比赛也是该报的关注点之一,如《作家随笔》、《空中接球》之类的栏目专门报道美国棒球新闻,但在《哨兵报》整个历程中,主要篇幅都用来报道中国当地的体育新闻。长期栏目《热炉联盟》对当地和美国的拳击及其他体育赛事都进行了分析。
《哨兵报》还满足了关注美国正规军发展的读者的要求,《陆军新闻》等栏目和专题报道中提供任免调迁之类的消息。
该报对读者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长时间大量发布中国和远东地区的信息。例如团里一位情报官员G·S·埃斯特中尉所写的报道远东事务的新闻摘要。《往事回顾》是在头版存在多年的一个专栏,1924年中国再次陷入大动荡期间,又增添了《中国当前的政治形势》专栏。关于史迪威的大量记述已在第五章提及。
10. 美国军队报刊之间的激烈竞争
值得一提的是,《哨兵报》并不是20年代出版的唯一一家军报,还有其他有趣的军队出版物,该报与其中一些互相交换,也经常转载它们的内容。正如《哨兵报》的一位编辑所言,军队报纸“总是有很多第一手的内幕消息”,开始从“各兵种泛滥的低质量刊物转变成真正的新闻报纸,为陆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战士提供了很好的阅读材料。我们唯一的愿望就是能与其他报刊齐头并进”。这些报刊包括《使馆区警卫队新闻》,1922年由驻北京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创办,“它是个聪明的报纸……充满有趣的内容”。30年代初期,这份报纸每月发行两期,后来又改名为《美国大使馆警卫队新闻》。1931年,它发行了一本96页的年鉴,其中有很多插图是由当时在公使馆警卫队服役的上尉约翰·W·托马森二世提供的。不仅在军队出版物范畴, 也包括很多其他方面,第十五团与海军陆战队之间一直存在激烈的竞争。
与《哨兵报》互换的军队报纸之一是《台风》,属于美国亚洲舰队的驱逐舰分舰队,还有1925年海军创办的《休伦信号灯》,由当时一艘驻华的名为休伦的美国巡洋舰发行。另一份军舰报纸名为《阿什维尔地平线》,由经常光顾天津及其它河港的一艘海军炮舰发行。寄到天津与《哨兵报》交换刊物的陆军报纸有堪萨斯州莱利堡出版的《旗帜》;第二十五步兵团的报纸《子弹》;华盛顿州路易斯堡第三师出版的《马恩磐石》。在美国本土以外发行的刊物有巴拿马运河区戴维斯堡的《第十四龙步兵团》。《第十五坦克营周报》是驻扎在佐治亚州本宁堡的部队出版的8页纸油印报,这份报纸署名“金阿路”的撰稿人其实是曾在驻华第十五团服役的二等兵约翰·洛马斯尼,他在《哨兵报》发表文章时用的是同一个笔名。
让《哨兵报》异常兴奋的是一份来自身边的报纸,本团卡尼上尉在1926年初开始发行的周报《闲谈者》。I连的通讯员提到了它的到来:“弟兄们,又有一份报纸在天津发行,里面有不少精彩内容。《闲谈者》直言不讳,大家肯定能从中有点儿收获。”也许是因为它过于敢说真话,《哨兵报》很快改变腔调,F连的记者称《闲谈者》没有愧对它的名字,它总在闲扯,搬弄是非……”很快,H连的专栏也加入声讨战,称卡尼上尉的《闲谈者》在初期的成功后,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人们普遍希望“这份跟一切唱反调的报纸能迅速自然消亡”。令人遗憾,尽管《闲谈者》是《哨兵报》的对手,但它很可能成为另一个不错的选择。
《哨兵报》另一个特色是经常转载一些地位更高的美国国内报纸上的文章,包括佐治亚州本宁堡的《本宁报》,其内容活泼、具有煽动性;以及《步兵杂志》、《美国陆军征兵新闻》和《美国军团周刊》。
其他国家驻津部队发行的刊物中,有在苏格兰出版的皇家苏格兰团的季刊,用来分发给战场上的士兵。皇家苏格兰团成立于1633年,是英国陆军中最古老的团,士兵们与第十五团来往密切。后来第十五团的士兵有个小小的疑问,为什么日本军部1925年宣称将发行一份陆军报纸,“专门讨论军人的理想”。该报名为《帝国荣誉》,由《肉弹》一书的作者樱井上校担任编辑。
《哨兵报》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新闻界的注意。1923年,流行杂志《劳埃德周刊》的编辑赞扬了《哨兵报》。他同意与其交换刊物,并对《哨兵报》转载《劳埃德周刊》上的文章感到高兴。
《哨兵报》还经常得到官方的表扬和奖励。1921年7月30日,步兵总长理查斯·S·法恩斯沃思少将在一封信中表示,他有兴趣阅读《哨兵报》,特别提到该报“避免了粗俗、不道德的内容”。他祝愿《哨兵报》能够再接再厉,“提供信息和新闻,以发扬该团的精神和优良品质”。《哨兵报》的感谢方式有点儿与众不同,它多角度地展示了驻华士兵日常活动的大量细节。它表达了对陆军建设中重大事件的关注,努力加强士兵对该团乃至整个美军的自豪感。它还是一个跟踪美国文化、社会、政治发展的途径:妇女在做什么,流行趋势,美国人的娱乐方式和来自国内的最新消息。
尽管《哨兵报》在某些方面与美军其他部队发行的刊物有相似之处,但它在报道东方国家的问题上却独具特色。读者可以通过《哨兵报》深入了解驻外部队、国际形势,特别是关于中国的信息,学者们也可以从中找到很多宝贵资料。编辑们的关注焦点包括随时可能发生的武装冲突。当部队被部署到战场时,可能只做常规训练,但有时也要作好战斗准备。在中国华北地区,射击场也不再像是本宁堡或路易斯堡的安全区,可能要面临中国军队和后来的日本军队的威胁。训练问题也因为缺乏安全地带而变得更加尖锐。除此之外,因为《哨兵报》在美国尤其在军界销量喜人,加上其关于中国的重点文章在美国再版,它对重要事件的报道引起了更广泛、更有影响力的读者群的注意。虽然它不是学者们研究第十五团驻华经历的唯一史料,但它多年来提供了可观的不间断的整体回忆录。尽管本身存在军队出版物固有的限定因素和局限性,但《哨兵报》正如其名一样,行使了历史事件见证人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