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出租车里上演着真正的移动户外广告。作为乘客,观看电子显示器播放的电视短片和广告内容,让你的旅程不再沉闷,你更可以指指点点一这些显示器是真正的触摸屏,你可以进行菜单式选择,决定你要听、要看什么节目。当然,长时间在行驶的车上盯着屏幕看节目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这点上来看,用户使用性(Usability)尚待提高。
三、创新技术的运用
超越传统的广告形式,新的互动技术带来了更精彩的户外广告机会。在日本,美国西北航空就利用QR Code来推广其常旅客计划。在东京机场往返市区的出租车上,司机座椅的背后贴着一个有QR Code的广告,在长达一个小时的路程上,百无聊赖的乘客一般都会好奇地尝试一下。当他们用手机拍下这个黑白的代码之后,手机会被自动引导到美国西北航空公司的WAP网站上,受众可以看到关于常用旅客计划的促销方案的重要信息。如果更感兴趣,甚至可以直接进入其网站,尽情了解详情。当然,与此同时,乘客的手机号码就被收集进入其数据库了。
这个小小的尝试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以至于后来美国西北航空公司决定乘胜追击,进一步把QR Code变成广告主体,可谓一举三得:广告创意简洁而突出,又以领先姿态赚了眼球和众人口碑,同时还实现了获得用户数据的目的。此举甚至扩展到了机场和地铁通道,以便匆匆经过的受众可以立刻查看最新的促销信息。
当然,你还可以利用数字户外广告立刻购买电影票或者戏票。在伦敦或北京都做得到。在2007年的上海车展上,如果你正好携带着一部开了蓝牙的手机,又正好经过了大众中国公司的展台,你就可以很轻松、很不经意地获得别人排队等待的酷车手册--大众中国把展台的一个小角落变成了一个信息量巨大的户外广告牌,利用蓝牙传送功能,把旗下众多靓车的手册直接传送到你的手机里。
奥美伦敦办公室在为思科客户发展的Human Network的品牌传播活动中,聪明地把户外广告变成了一个受众体验的真实场所。他们和英国电信合作,把一个街区公园变成了利用无线互联网覆盖的网络化街区--你如果信步走到这里,又正好带着一台有无线上网功能的电脑,就可以席地而坐,来杯咖啡,打开电脑,通过无线互联网轻松享受 Human Network的世界。
新科技带来更加出神入化的运用。一种叫做Beamvertishg的广告把投影仪装在飞驰的卡车上,把经过的街道墙面变成了投影屏幕。简单的概念稍加巧妙转换,户外广告变成了新奇的移动广告,突破传统户外广告对于位置的固守,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如果你是星战迷,你对全息呈现技术应该不会陌生。只不过这次它被应用在了雷克萨斯汽车上市的广告里。准确地说,你可以在任何户外或室内空投射到大楼墙面的广告间看到它,甚至根本不存在广告这回事,广告主也无须大费周折地搬一台车去,一切全是全息投射出来的。惊叹之余,你甚至还可以选择让车体转360度,再挑个心仪的颜色。一切都是举手之劳,因为一切都是虚拟的,数字化的。
四、虚拟现实空间的互通
现实中的广告位趋向于饱和的难题也在虚拟生活中找到了答案。越来越多的广告主把他们的注意力投向了虚拟空间。当虚拟生活游戏上凝聚了“足够”的人气和“特定”的人气,这个平台也就具备了非常高的广告价值。类似“第二人生”这样的虚拟生活游戏,是现实生活的网络体验。在这个虚拟的三维空间里,“居民”可以赚钱、购物、跟朋友闲逛、开Party……它与现实世界的唯一区别是:在这里,你可以飞。它给“玩家”带来的更多是主动、是互动、是体验、是交流、是创造,是从推开(Push)到拉近(Pull)的转变,因而这个广告平台更多具备了Web2.0的互动和开放的色彩。以“第二人生”为例,每月有35%的用户增长率和15%的经济收入增长,华纳兄弟、微软、阿迪达斯一致认为它会成为炙手可热的广告平台。
一个叫做Mountain Dew的芬兰第二大饮料公司在虚拟游戏里的饮料店售卖自己品牌的饮料,同时在小广场外树立起一个大的户外广告牌。把现实生活完全移植到虚拟世界,并因此名利双收。
如此眼花缭乱的数字时代的户外广告,拓展了户外广告的空间概念,并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位置论。这种不断发展和变化,为广告主和代理商带来了无限想象空间和机会。我们不能仅仅拭目以待,更需要紧紧跟上时代步伐,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勇于尝试--这个时代,创新是永恒的主题!
网络到底搞出什么名堂?
李菁菁 台湾二十一世纪公关顾问经理
先试着快速回想一下,最近两天你做了什么?
搜索了吗?看了谁的博客?跟谁在MSN上说了什么?回家拿着电视遥控器转了几转?听了哪些歌?发了多少短信和E-mail?谁又丢来好笑的YouTube影片,让你在办公室差点笑出声来?你可能会惊讶,一天之中,从网络衍生出来的生活环节比想象中还多,而在不知不觉中,网络已经自然地融入你的生活中。
双向、多向沟通,以创意带动质与量的提升
网络经过多年的变革和酝酿,已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台湾网络市场中,不同面貌的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规模大者如挟着国外资源的知名入口网站雅虎、谷歌、MSN等,规模较小者有诉求社群、人际网络的网站,例如博客(无名小站、天空部落、Pixnet),或影音网站(I'm TV、优仕网),还有电子商务(PChome、Paveasy、博客来网络书店),或者是新兴的网络应用站点(书签网站Hemidemi、FunP),以及受到国外创投注目的地图日记等。这些网站虽然都以不同的诉求和形态出现,但都在提供多元的生活信息,且不同于以往的单向沟通,在Web2.0的浪潮推动下,提供双向,甚至是多向的沟通渠道。
这样的形态让网络不再只是服务提供者,随着网络广告的变革及多元的网络营销手法,网络俨然成为一种新兴的媒体,与传统的五大媒体较劲,成了它们不可小觑的对手。根据IAMA(台北市网络广告暨媒体经营协会)的预估,2008年台湾网络广告市场为新台币59.86亿元,将有30%的增长幅度,在五大传统媒体广告量皆衰退的情况下,网络这个新媒体的表现让人刮目相看,也让许多广告主愿意大规模投放网络广告。
网络业者为了争取更多预算、寻找新蓝海,纷纷推出新的广告形态。从过去的搜索、关键词广告,到谷歌Adknse、各大网站的影音广告、Yam天空部落以及YouTube的影片分润机制AdSense for Video、Invideo等等。各种推陈出新的手法,让网络???个媒体的重要性除了有“量”的增加,更因为发挥创意而带来“质”的提升。
虚实结合新媒体,商机不可限量
不同于以往网络上的互动或是单纯的广告投放,2007年开始,网络与传统媒体和传统渠道有了更深的结合,使其不仅具有单一媒体的力量,更融合了实体的电视广告、电视新闻、综艺节目或渠道。网络营销因此而增添了汇流的力量,效果是不可预期的。这样“不可预期”的虚实结合在媒体中衍生出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是担心网络效益过度膨胀,将吞噬传统媒体的市场,可能会打乱原有的结构;另一种则认为这样可结合迸发出灿烂的火花,虚实结合不但让过去一度苦思出路的网站找到新的渠道、得到更稳固的关系,也让传统媒体有了网络无远弗届的支持,衍生出更多资源和机会。
站在公关工作的角度来看这样的现象,我们看到因为网络崛起,许多传统媒体在缺乏利润的情况下应声倒地,有更多的媒体开始以大幅度整合来节约成本、寻求生存,使得台湾地区的媒体数量越来越少,在素质上甚至有小幅度的衰退。但是,由于网络与传统媒体或渠道的结合,反倒能够在不景气的市场中开出一片天地,也为台湾地区的媒体市场找到新的创意。因此,以公关价值来看,这样虚实整合出的新媒体将是一股锐不可当的市场趋势,网络的媒体价值已在新的合作摸式下提升,同时更创造无限的营销商机。
案例一窥:新媒体的现在vs可预见的未来
我们来看看三个网络与传统媒体或渠道虚实结合的成功案例:
1.雅虎奇摩的关键词广告:不同于以往的网络搜索排名或购买关键词,雅虎奇摩运用第一大媒体--电视的力量,将电视广告的流量成功引导到网络,现在,半数左右的电视广告以及许多平面广告上,搜索的小框框成了无所不在的营销新利器,也为雅虎奇摩的品牌和营收创造了双赢的局面。这样的成功举动让搜索界老大谷歌以及搜索业界老三微软在台湾更加紧脚步,企图迎头赶上。
2.电视节目与博客、播客的结合:最著名的就是《星光大道》与无名小站、Yam天空部落的合作。博客这种紧密的互动和交流形式,成功地拉近了参赛者与观众的距离,进而增加对于节目的黏着度。此外,博客的内容也成为记者关注的重点,在八卦风潮下,博客的真实记录让媒体有渠道可衍生新闻,对于《星光大道》的走红和新闻性有推波助澜之效。这种模式的成功也让另一个收视率高的节目--《大学生了没》起而效法,与台湾第三大博客--Pixnet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