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03400000018

第18章 庄子哲学的基本课题 (1)

内容提要:

庄子所处的社会时代与老子所处的时代不同,庄子思考问题的重点不是社会政治,而是个体人生,是人的精神状态,是人的精神生活。庄子哲学的基本课题是确立人的精神家园,是要为人的精神生活寻求一种安顿。

讲庄子哲学,从那里讲起?每个人所处的时代不同,每个人遇到的问题不同,因此,每个人的问题意识、每个人思考问题的角度都会有所不同。庄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庄子哲学的出发点是什么?这是我们应当首先考察的问题。

1. 庄子所处的时代

庄子所生活的时代,和孔子所生活的时代,和老子所生活的时代,不是一个时代。庄子生活于战国中期,庄子所遇到的问题,不是老子所遇到的问题,也不是孔子所遇到的问题,甚至也不是孟子所遇到的问题。每个人对于问题有一种自己的考虑,有自己对问题的一种领会、一种理解。

在老子的时代,在孔子的时代,社会出现混乱,老子也好,孔子也罢,还有比孔子稍晚的墨子,他们所遇到的问题,主要是社会动乱、社会混乱的问题,他们思想的出发点是要寻求一种解决社会矛盾、社会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孔子认为应当兴仁扬义。孔子讲“克己复礼”,通过“恢复周礼”,来维护、恢复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而老子不这样看,老子认为应当采取“自然无为”、无为而治的方法,来恢复社会的秩序,实现社会的稳定。

那么墨子呢?墨子也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墨子的问题与老子的问题、孔子的问题是一样的。但墨子怎么讲呢?墨子认为应当提倡“非攻”,应当提倡“兼爱”。应当以“非攻”、“兼爱”反对战争。

这是这一个时代中国重要思想家的基本观点,这是第一个时代。这个时代是什么时代?是春秋战国之际,是春秋到战国交际这样一个时代。

但是到了孟子的时候,就不再是这个问题了。孟子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思想是直接继承孔子的。在孔子那里,他只讲到一个普遍,他只讲到应当行仁,应当行义。但是在孟子这里,他就不是简单地讲行仁行义。他认为首先应当是国君行仁行义。国君行仁行义,推行一种仁义之政,孟子把它叫做“仁政”。在孟子看来,国君推行仁政,才是解决当时社会问题的关键。所以仁义的观念,到了孟子这里就变成了一种仁政的观念。

与孟子同时的庄子,他所遇到的问题,和孟子所遇到的问题相似,或者至少说相近,他也不是简单地像老子那样讲到一个“无为而治”,或者说像孔子所讲的那样一个“兴仁扬义”,或者像墨子讲的那样一个“兼爱非攻”。他并不认为通过这些就可以改变社会面貌,就可以救治社会弊病。

庄子认为,这样一些问题,现在根本就无从谈起。他怎么讲呢?他说在这样一个时代,一个人连自己的性命都无法保障的时候,要让这个人谈论国家的大事、国家的大政方针,那根本是不可能的。所以他首先考虑的问题是什么?他考虑的问题是个人的生存,是个人的存在。

《人间世》篇讲: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

庄子通过这三句话,概括了当时的社会状态。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一个人能够保全自己的性命,能够那样活下来,就已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我们在《庄子》一书中,看到过很多受过肉刑的人,如《养生主》中的右师,《德充符》的申徒嘉、叔山无趾等,可以想见,在庄子生活的时代,一个人的身体要保持完好而不被残害,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这就是庄子所谓的“方今之时,仅免刑焉”。

在庄子看来,一个人首先应当保全自己,才可以去保全别人,才可以去救治别人。《人间世》篇讲:

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

一个人首先自己要能够生存,我能够生存,我才可以考虑到其他的问题。我现在生存的问题都无法考虑,我怎么有时间、有精力去考虑那些所谓的国家大事呢?

2. 庄子思想的出发点

在庄子看来,一个人首先应当维护自己的生命。一个人把自己的生命维持下来,那么整个社会才有了一个存在的基础。

庄子并不是没有救治社会的良方,庄子也有救治社会弊病的良方。在庄子看来,救治社会的良方,简单来讲就是没有良方,或者说不需要良方。

《庄子》书里有一篇篇名叫《在宥》的文章第一句话是:

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

也许在庄子看来,老子、孔子、墨子这些人,他们所提倡的治理国家的方针政策,都是一种治。但实际上,各种治都是没有必要的。

“闻在宥天下”。什么是“在宥”?“在”就是自在、自由;“宥”就是宽宥、原谅原恕。那么也就是说,作为一个统治者,应当以非常宽松的政策对待百姓、对待民众,或者说你尽量少管他们,或什么都不要管,让他们自由自在。

这个思想,其实在老子那里也有。老子把它叫做“无为而治”,而庄子把它叫做“在宥”。但是“在宥”不是一种治理社会、管理社会的政策,它甚至可以说是没有政策,没有政策就是政策。

为什么要提倡“在宥”呢?在庄子看来,古代社会本来就是这样一个状态。

《缮性》篇讲,人类最早的时代是人与万物群生共处的时代。“人虽有知,无所用之。”人有没有知识?有知识,但是不知道将知识用到什么地方,或者说,知识根本就没有用武之地,也不需要有用武之地。那个时候人们什么事都可以不做,或者说人们一天就是无所事事。冬天的时候在阳光下晒太阳,夏天的时候在树荫下乘凉。这叫“莫之为而常自然”。

后来到了伏羲氏为天子的时代,道德开始衰落。人们不再无所事事,人们在做事。在做什么事?人们凭着自己的本性做事。每个人都凭着自己的本性做事,没有人要求别人和自己一致,没有人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做事。这叫“顺而不一”。

到了黄帝为天子的时代,道德进一步衰落。人们不是凭着自己的本性做事,人们知道有所取舍,但是人与人之间,还可以做到相安无事。这叫“安而不顺”。

到了唐尧、虞舜的时代,唐尧、虞舜开始教化人类。教化人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当人们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的时候,原始纯朴的状态就不复存在了。

其实老子也讲过这样的话。老子讲:“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道而后有德。有道的时代,就是一种“莫之为而常自然”的时代。有德的时代,就是一种“顺而不一”的时代。失德而后有仁。有仁的时代,就是一种“安而不顺”的时代。

儒家强调仁、突出仁,但在道家看来,仁之上还有德,德之上还有道。最好的社会状态,并不是一个如儒家所讲的,人人安顺守己,社会秩序井然的社会状态,而是一个有道的时代。

庄子把这种时代叫做“至德之世”。“至德之世,不尚贤,不使能,上如标枝,民如野鹿。”民众就像野鹿一般,自由自在而无所事事。至德之世人们也可以做事,但完全是凭着自己的本性做事。“端正而不知以为义,相爱而不知以为仁,实而不知以为忠,当而不知以为信。”这就是一个“在宥”的时代。

同类推荐
  • 思维创新

    思维创新

    什么是思维?思维与思考、思想是什么关系?思维究竟是由什么决定的?本书提出,思维是由人的品格与习惯决定的,人的深层底蕴决定人会产生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思维创新是一切创新的由来与去向。如何实现思维创新?作者提出养成假设的习惯、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尽最大可能地发散思维、不断地自我否定、培养和磨练直觉、更广泛地使用和开发工具、时刻自问自答、思无定势等八个取径。书中运用大量生动鲜活的案例,对思维创新的八个取径进行了系统论述与具体解析,读来令人感觉别开生面、深刻细腻、妙趣横生、回味无穷。
  • 浩然孟子

    浩然孟子

    中国人最宝贵的是阳刚精神,最缺乏的也是阳刚精神!孟子说的“刚”不是硬梆梆的刚,而是指仁爱,先天的一股浩然之气,它是刚中柔,也是柔中刚。究其本质而言,孟子说的“刚”与老子说的“柔”,与孔子说的“仁义”,与庄子说的“逍遥游”是一致的。孟子说的“刚”,指内圣之道,不是指外王。圣人之学,不是常人讲的“内圣外王”,君须记取:只有内圣,没有外王。孟子日:“收其放心”,如君心放任为所谓“外王”,则不可救也。
  • 易经的智慧与应用

    易经的智慧与应用

    《易经》,是一部大智慧的书,博大精深,学问渊薮,是中华民族理性思维的集中体现。德国大哲学家、大数学家莱布尼茨,就是受到了《易经》的启示,破译了二进位制的奥秘,研制成功了手摇计算器——电子计算机的前身。世界上有许多大企业家,如丰田、三星的创始人,都是凭借《易经》的引发与感悟,成就了一番大事业。本书既依据传统的历史文化又结合现代科学理论,揭示出《易经》八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创建原理,阐明了伏羲氏结绳记事(实际上是结绳记数,事是无法用绳子记的)的理性思维过程。这种理性思维就孕育了二进位制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又通过符号语言的更替与演化,便产生了人类智慧结晶的八卦。
  • 哲学家波伏娃

    哲学家波伏娃

    本书共八章,在梳理了波伏娃在萨特与梅洛-庞蒂论战中的作用之后,将她的哲学作为一种政治哲学来界定,涉及的议题有自由和压迫的关系、自由的悖论、以萨德为例探讨性别境遇,最后汇总到《第二性》一书中,揭示了波伏娃对生物学、精神分析学和历史唯物主义三大话语的批评。
  • 拆掉人生的壁垒:听季羡林讲人生智慧

    拆掉人生的壁垒:听季羡林讲人生智慧

    在《季羡林谈人生》中,季老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季老在走过了近一个世纪漫漫人生旅途后道出的质朴真理。但在芸芸众生中那些所谓的“聪明人”,却常常抱着一个理想主义者吹毛求疵的态度来对待自己、对待人生,其结果只能换来日日焦虑,反而错过了唾手可得的幸福和快乐。
热门推荐
  • 错位是遇见你的美

    错位是遇见你的美

    一场梦陪伴了她十五年,一场事故改变了她的人生。梦里,她看不清男孩的脸,只留一句话,一枚戒指显得那个梦是那么的真实。一次偶然机会,她遇到了他,经过重重波折她和他终于走在了一起。即将携手走向婚礼的殿堂的时候,在婚礼上她知道了自己要找的那个“他”并不是他,三岁时的那场事故也不是意外,自己从小喊到大的“爸,妈”并不是自己的亲生父母,相遇的错误,真相背后的真相,他们的感情将如何继续?
  • 德安守御录下

    德安守御录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玄皇诀

    玄皇诀

    人族本有法,奈何去修仙?人族的辉煌落幕,无数人为求长生,为求力量踏上修行之路。然而仙道绝情,妖道嗜血,魔道残酷!我即为人,不羡神魔,重振山河,再现人皇巅峰!
  • 古墓迷谈

    古墓迷谈

    一部叙述今往传奇,让人扑朔迷离。看不透的人生,说不完的情感,让你心中有个迷!
  • 阮籍集

    阮籍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完美男闺蜜

    完美男闺蜜

    【最火爆新书】职场愤青小白领秦逸与公司董事长千金之间相识相知。郎有情妾有意,明明相恋的两者人却是在种种不合理的条件下分居两地。最后秦逸能抱得美人归,还是孤独终老,前往不要弃文错过!
  • 万界术士

    万界术士

    你说我抢?那你知不知道,你所谓的世界,只是我等创造之物?
  • 何悲心凉

    何悲心凉

    你相信世上有堕天使吗?你相信她不存在这个世界吗?你相信堕天使有爱吗?——呵!堕落的天使罢了。——反正世界从没相信过我,我又何必呢?
  • 尼克松与中国:半个世纪的不解之缘

    尼克松与中国:半个世纪的不解之缘

    尼克松是美国最具吸引力的总统之一,在中美关系史上也有着显著地位。《尼克松与中国:半个世纪的不解之缘》通过对尼克松的研究,反映了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初这半个世纪美国政界对国际政治和对中国看法的变化,并从中追寻到20世纪美国最具争议的和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家尼克松的中国观的演进过程。
  • 英雄联盟之才不是代练呢

    英雄联盟之才不是代练呢

    下面是对我们国服神秘高玩ZmeDmm的独家采访,让我们来了解一番这位短短一个月便登顶国服的ZD大神的传奇经历。“ZmeDmm,请问你的游戏ID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相信许多玩家心中都有着和我一样的疑惑。”“嗯..其实这是一句缩写,全称是ZhuameDiemama。”“。。。。。。”---------------------------------------ps:联盟同人,风格搞笑轻松,望博君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