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03400000024

第24章 庄子论人性 (3)

外在事物的诱惑,以及由此产生的人对于外在事物的追求,使人丧失了自己的本来面貌,使人丧失了自己的本质,使人为外物所役使,使人为外物所左右,使人遗失自己的本真,对人来讲是最大的危害。

人知道什么东西是好吃的,所以对这个好吃的东西有一种过分的追求;人知道什么东西是好穿的,所以对这个好穿的东西有一种过分的追求;人知道什么东西是好听的,所以对这种好听的东西有一种过分的追求。因为这种过分的追求,所以使人丧失了人本来的状态,使人变得不自然,变得不自在,变得不自由。

老子从社会治乱的角度出发,突出人的本然和自然,所以老子提倡“无为而治”,提倡“不尚贤,不使能”。

庄子也承认人的本然和自然,但这不是庄子哲学的重点。在庄子看来,人的本性既然得自于“道”,而“道”的本性是自然,是自在,那么人的本性也应当是自然,是自在。而自在也就是没有拘束,没有制约。没有拘束,没有制约,这实际上就是逍遥,就是自由。

人本来是自然的,是自在的,人本来是逍遥的,是自由的。但现实中的人却那么不自然,那么不自在,那么不自由。人不是追求自然,也不是追求自由。追求自然本身就不自然。人只是回归自然,回归自由。

庄子并非纯任自然,并非没有追求。但这种追求不是对于物质享受的追求,不是对于功名利禄的追求,而是追求回归自然,回归自由。人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追求,但应当将回归自然、自由当成自己最大的追求。

在儒家看来,我们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追求,追求仁义,追求功名,这都是正常的追求。

而在道家看来,尤其在庄子看来,这种追求本身必须有一个限度。

外在事物本来是为人服务的。一个人的功名利禄也好,社会财富、社会地位也罢,都是一个人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不是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不是健康发展的阻碍。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不是为了追求这一切而追求这一切。这一切也可以追求,但这是为了追求自己的发展,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

人应当摆对自身和外在事物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用庄子的话来讲,就是:“物物而不物于物”。这里的物不只是外在于人的一个具体的事物,而且包括对人的生活有影响的功名利禄之类的事物。

物应当为我所用,物是我的工具,物是为人服务的,这是“物物”。我为物所役使,我听命于物,为物而奔波,为物而劳神,这是“物于物”。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但是我们都做不到。年轻的时候有追求,追求什么?各种各样的追求,追求地位,追求财富,追求名望,因此而不惜一切,因此而不惜损害身体。我们一个人常常是:前半生以损害身体去赚钱,后半生用赚来的钱再去医治自己的身体。

我们会发现:在每个城市,在每个城市的公园里、运动场上,早晨锻炼身体的多是上了年纪的人,很少看到年轻人的影子。当一个人还健康的时候,他不懂得珍惜身体;当一个人失去健康的时候,才发现健康是最为重要的。但这个时候可能再也无法弥补了,可能无论怎样做也来不及了。

我们前半生努力奋斗,挣了不少钱。中年以后,身体严重受损,为了医治身体,又把挣来的钱全花光了。到头来,不仅仅没有钱,还有一个带病的身体。我们应当走出这样一个怪圈。

人类总是自信于自己的理性,人类总是以为自己是自然界最聪明、最有理性的动物。但人在很多情况下、甚至整个人类在总体情况下,是最没有理性的,是最缺乏对于整个事态的总体考虑的。

五位南太平洋岛上的土著居民,被人带到英国体验现代文明。这五个人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的故乡,从来没有见过汽车,没有见过一切机动设备,没有见过一切电器。他们在英国生活了一个月。但是出人意料的是,他们对现代文明所拥有的这一切,一点儿也不欣赏。他们不明白文明社会的人类为什么那么忙碌。因为他们平时所做的事情,就是种庄稼、养猪,还有就是在菩提树下乘凉。

还有一则故事讲,在炎热的烈日下,一个人在不知疲倦地干活,而另一个人在树荫下乘凉。乘凉的人问干活的人干什么,干活的人说自己在工作。乘凉的人又问,为什么工作?干活的人回答说自己想赚很多钱。

“那赚了钱以后想干什么?”

“去阿密。”

“去阿密干什么?”

“去阿密晒太阳。”

乘凉的人说,我现在就可以晒太阳。夏天的时候我在树荫下乘凉,冬天的时候我在阳光下晒太阳。

人类究竟在追求什么?一个人究竟在追求什么?

人不是不应当有追求,道家不是要人放弃追求,道家不是让人没有追求。人本来是自然、自在而自由的,但是,现在人却变得不自然、不自在、不自由。使人回归到自然、自在、自由,这就是道家的追求。

《缮性》篇讲:

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人的本性就是自然、自在而自由。丧失自己的本性,使自己变成了一个外在于自身东西的奴隶,变成了自己功名利禄的奴隶,变成了他人的工具;放弃自己的本真的追求,流于世俗,屈服于一种所谓的社会潮流,这样的人啊,真可以称作“倒置之民”。倒置之民也就是以头立地的人,以头走路的人。

5. 自然、自在、自由、自性

道家所推崇的人,是一种自然、自在、自由、自性的人。

自然:自然而然而不做作。

自在:自若其状而无拘束。

自由:自得其所而无制约。

自性:自其性灵而不强迫。

一个人真应当仔细思量一下:你的本性是什么?你真正追求的是什么?什么是你最为珍重的?什么是你最不能丢弃的?人的一生到底应当怎样度过?

有人说,庄子这个人不爱当官,所以他反对人们当官,所以我们都不要当官;庄子反对人去追求功名利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不要追求社会财富。

庄子不是这个意思,自性也不是这个意思。自性的意思是你适合于做什么,你乐于做什么。自适其适而不适人之适,自乐其乐而不乐人之乐,自得其得而不得人之得。自适、自乐、自得,就是自性。

你想当官,如果你能当好官,能造福一方,能为民众带来福利,而且你做这件事,你感到很高兴,感到很满足,感到很满意,那么,你可以这样去做。对此,道家不仅不反对,而且认为本来就当如此。

但是,如果做不好,既没有这种能力,同时觉得做官对自己有很大的妨碍,但是为了虚荣,为了光宗耀祖,为了子孙后代,勉力而为之,这就是不自性。

你适合于做什么,就做你适合的事情;你想做什么,就做你想做的事情。

人生最大的不幸,不在于经历了挫折,经历了磨难,经历了失败,这些挫折、磨难、失败,人们都可以忍受,它甚至可以成为人生的一笔财富。一个人最大的不幸,人生最不能忍受的,是一个人一生所做的事情,是自己所不感兴趣的事情,是自己所不愿意做的事情。

你不愿意做,你也不感兴趣,但你没有办法,你还不得不做,这才是人生最大的灾难。

佛教里讲苦海无边,讲到人生的八苦,其中有“怨憎会苦”。对于你所怨、所憎的人,你还不得不与他打交道,所以这是苦。还有一苦:“爱别离苦”,你不能和你所爱的人在一起,这也是苦。

人生是苦难的,问题不是摆脱苦难,因为苦难也许根本无法摆脱,摆脱了前一种苦难,还有后一种苦难。问题是如何在苦难中生存,如何正视苦难。

人生苦短,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真的是一件伟大的奇遇。过自己所愿意过的生活,自然、自在、自由、自性地生活,不只是为了别人而生活,也是为了自己而生活。是依照自己的本性而生活,而不是生活在他人的眼睛里,不是依照他人的眼光来生活。

别人觉得你很幸福,你真的幸福吗?别人觉得你了不起,你真觉得自己了不起吗?别人觉得你应该怎么样,你真的愿意那样吗?

凭你的心灵作出判断,凭你的心灵作出选择。路是要靠自己走的,生活是自己的,不是给别人看的。

庄子所倡导的人生,就是自然、自在、自由、自性的人生。

人永远都是一个目的,永远不要把人当成一种工具。我们每个人,不要把自己当成一种外在于自己的东西的工具,当成身外之物的工具,当成身外之物的奴隶,也不要把自己当成他人的工具。

你本来不想做这件事,但是因为别人希望你这样做,你就这样做。那么,你就把自己当成了他人的工具。

你愿意这样做,你要求别人也这样做;或者你在这方面没有做好,你在这方面有失败、有隐痛,你希望你的儿子这样做,希望他能够实现你的理想,那么,你就把他人变成了你的工具。

你有你的理想,你有你的追求,别人有别人的理想,别人有别人的追求。一个人可以指导他人,但是不能指挥他人。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应当自然、自在、自由、自性地生活。

我们还可以将道家的人性论与儒家的人性论做一个比较。

在儒家那里,特别是在孟子那里,他讲人的本性是善的。为什么人的本性是善的?孟子是要为儒家所提倡的“仁义之道”做一个论证。因为人的本性是善的,所以应当实行“仁义之道”。因为人的本性是善的,所以,可以实行“仁义之道”。

孟子讲:“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仁人之政。”因为每个人内心里都存着这样一种善心,所以把你这种善心发挥出来,关爱他人,关心他人,这就是仁。作为一个国君,以这样一种态度、这样一种心态,来实施政治统治,那么,这就是“仁政”。所以,孟子的人性论是为他的社会政治论服务的。

但是荀子却不这样认为。在荀子看来,人的本性不是善而是恶。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人天生都有好利恶害的本能,如果顺应人好利恶害的本能,社会将出现混乱。为了防止社会混乱,古代圣王制定了一套礼仪法度,来限制人的本性,来约束人的行为。礼并不是从来就有的,是古代圣王制定出来的,是古代圣王制定出来规范人的行为的。正因为如此,由此也可以表明,人的本性并不是善的。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荀子认为人之本性为恶。性善、性恶,在儒家那里,都是与“仁义之政”相联系的,都是为“仁义之政”做论证的。对“仁义之政”有利的,就叫做善;对“仁义之政”有害的,就叫作恶。

这种判断是对于人性的一种价值的判断。荀子的学生韩非就不这样认为。在韩非看来,人的本性既谈不上善,也谈不上恶,它只是如此这般的一个事实。韩非说:“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卖。情非憎人也,利在人之死也。”造车子的人,总希望人越富贵越好;造棺材的人,总希望人死得越多越好。为什么这样呢?人不富贵,车子卖给谁?人不死,棺材卖给谁?但这并不能表明,造车子的人比造棺材的人更有仁爱之心、更仁慈。并不能说,造车子的人有仁爱之心;造棺材的人没有仁爱之心。他们都是一样的,都是从自私的利益出发的。

道家对人的本性也不作价值的判断,而只作事实的判断。在庄子看来,人的本性也无所谓善,无所谓恶。人本来的状态就是自然,就是自在,就是自由,这种自然、自在、自由的状态,也是人性的本来状态。既然是人性的本来状态,那么,就应当顺应人的自然本性,而不是违背人的自然本性。并且,庄子也认为,这种自然、自在、自由的状态,也是人类理想的状态。

人本来是自然的,是自在的,是自由的。人所要做的,不是追求自然、追求自在、追求自由,而是回归自然、回归自在、回归自由,保持自然、保持自在、保持自由。

自然、自在而自由,这就是自性。自然、自在、自由而自性,这就是庄子关于人性的基本理论。

同类推荐
  • 左右成败的十种关键思维

    左右成败的十种关键思维

    你是一个不甘平庸,渴望成功的人吗?在通往梦想的路上,你是否有失去方向的感觉?你是否正在为面对的困难而犹豫不决?你是否渴望有一种力量能支撑你走到成功的尽头,欣赏到最美丽的风景?成功没有定式,优秀可以复制。从思维入手,你可以找到改变自己人生和命运的终极力量!本书将为您揭开通往成功之路的十大必备思维:正面思维、行动思维、速度思维、结果思维、财富思维、多赢思维、换位思维、创新思维、成人思维和升级思维。这里没有空泛枯燥的大道理,却有浅显易懂而又意义深刻的故事。在这里你将有一种与良师益友进行心与心交流的感觉,下面就进入你的思维之旅吧!
  • 读易经有学问

    读易经有学问

    “易”就是变易、变革,《易经》提倡变革,并指争人们去应对变革、引领变革《易经》上说:“改命,吉。”这就是让人们勇于改变自己的命运。“易”就是容易、简单,《易经》将一切还原为简单,指导人们用简易手段获取胜利。《易经》上说“匪夷所思”,就是说很多看似复杂的问题其实可以简单化解。“易”就是交易、交换,《易经》指出:没有失去就没有拥有,我们必须学会交换。《易经》上说:“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就是说只要我们善于动用天地四方(即“六位”)的资源,就可换取成功的自由境界。
  • 曾国藩冰鉴(第一卷)

    曾国藩冰鉴(第一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少年中国说

    少年中国说

    本书精选了梁启超先生在政论、文论、讲演和诗词等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一些作品。可以说每篇文章都展现了梁启超先生独特而汪洋恣肆的文笔和激扬而与时俱进的思想,具有极高的知识性和可读性。
  • 庄子学院:庄子的逍遥处世

    庄子学院:庄子的逍遥处世

    庄子一生都在追求至道,返璞归真,鄙视功名利禄,求得自身的逍遥,庄子的书大多是通过对各家学派的批判,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当今社会,有庄子一样的逍遥心态,会让你保有一份闲适,一份快乐。 中国的哲学源头可追溯到先秦诸子百家思想,其中尤以儒、道两家为主流,而庄周的《庄子》可谓是道家思想的杰出代表。 一部《庄子》,成就了多少文人雅士,比如陶潜,比如李白,相信你也会因此过上流水一样自在、行云一样逍遥的人生!
热门推荐
  • 宿命末途

    宿命末途

    这是一篇使用了infinitestratos和魔法少女奈叶世界观设定的同人文章,虽然里面使用了几位主角的名字,但是除了名字,其他全部都是原创。希望大家喜欢。强者为何存在?不过是为了接受强者的宿命!那样的人怎么配称为强者!?真正的强者,必定是可以终结轮回的宿命。宿命,在我的面前依旧穷途末路。请看,一个人,如何不超过人的领域,却超突了神的领域!
  • 红馆一姐

    红馆一姐

    我是一个从小被命运遗弃的女孩儿,被父亲猥琐,被坏人拐卖,被人买回家当了童养媳,最终因为生存进入了夜场。我一直都被男人的恐惧支配着,我在男人的世界中跌跌撞撞。可是我发誓要打破这个黑暗的世界,我要让男人开始尊重女人,我要让所有的男人都知道这个世界上另一个物种的功能不仅仅是让他们愉悦与为他们繁殖后代。我要让所有的男人都臣服在我的石榴裙下,我要让他们都叫我“女王”。
  • 明天go

    明天go

    三个女孩穿越到未来,会有什么事情等着他们呢?
  • 源起华夏

    源起华夏

    夏朝到底存在吗?所谓的劫运又是什么?截阐之争到底在争些什么?炎黄之前还有什么?大秦为何如此之神秘?圣人?域外?洪荒?大秦?练气士?求仙问道,这一切的原因,在这个世界,我们将来寻找答案。“有私,生息轮回者为生;知我,可行逆天者为灵。”生当为灵,应行逆天之道,修万法,通万物。纳天地正气,修君子之道,谋世间万物,道源起华夏。本文有点诙谐,有点严肃,有点搞笑,有点认真,一叶拙作,供各位看官欣赏!写这本书除了生活所迫,还有就是受到一些道教文化的影响,想要把道教的那些修行,道教的秘典,传说的那种感觉写出来,不过一叶文笔可能驾驭不了,所以还请各位看官见谅了。
  • 古籍数字化理论与实践

    古籍数字化理论与实践

    古典文献学以古籍为主要研究对象。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种新的古籍组织和利用方式应运而生,这一新方式即古籍数字化。古籍数字化的出现意味着古典文献学有了新的研究对象,并为其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手段和思维模式,必将给古典文献学研究带来新的研究视野。本书以古典文献学为中心,试图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分析古籍数字化的开发与建设问题,以此为古籍数字化基本理论的构建提供可行策略。构建古籍数字化系统理论可以为古籍数字化出版提供基础理论,开拓古籍整理和古典文献学专业的新视野,为文史研究者提供新思维和新工具。
  • 超神空间游戏

    超神空间游戏

    人生失恋又失意,倒霉的张枫醉酒后被人一砖头夺命,死后竟然去了一个神秘的空间,超神空间!这里随机抽取一些意外身亡的人去参加超神游戏,或成功成神、或失败除名,通天大道和地狱之旅并存,幸运与噩梦同在,想要活下去,你需要无所不能的经验值!喜、怒、哀、惧、爱、恶、欲……尔等是怎么死的,就去相应的剧本中去游戏,获取经验值!死亡无处不在,剧本步步惊心。什么?你是因为作恶多端被警察干掉了!完了,‘恶’字门下的新人,初次游戏的难度就是sss级,你又一次死定了……
  • 以爱之名为情

    以爱之名为情

    相爱的人,不一定会在一起,但是我想以爱之名祝福你,生生世世幸福安康。苏晗说,方燃,远离我,我爱你,但是我无法和你在一起。方燃说,苏晗,我以生生世世诅咒你无法幸福,这是你离开我的报应。
  • 家庭教育指导手册中学生

    家庭教育指导手册中学生

    本书分为三部分,主要内容为0~3岁乳婴儿的家庭养育、3~6岁幼儿的家庭教育、婴幼儿行为异常案例分析及治疗。
  • 绝世狂武

    绝世狂武

    武,一切的主宰!武,主宰着一切!神荒大陆,天才辈出,宗门林立,强者如云,人人尚武,以武为尊。一代天骄浩风横空出世,力挽狂澜,纵横天下,踏破苍穹,异界唯我独尊!
  • 凝翾殇

    凝翾殇

    ---一语江湖,铮铮侠骨,断给了丝丝柔情;辗转时光,漫天碎花,纷飞了岂止回忆。---痴情翾,魂牵梦断时,泪洒枕雨湿;糊涂赫,幡然醒悟时,恨溢人已逝。---他们,一个是华丽蜕变的南宫凝翾[xuān],一个是冷若冰霜的蔚[yù]凌俊赫。---他的六年又六年,换来的是与她的相遇,而这场相遇,又彻底改变了她的五年。他们之间,怎能一个真相抵尽?所谓的错爱到底是谁做了谁的替代?无法预料的仇怨又究竟应不应该?如果说相遇是命中注定,那么上天便给了他们太多的考验。种种的烦扰纠葛,最终将会换来怎样的尘埃落定?---跻身江湖,多少人中了身不由己的毒,多少人被下了红尘凡情的劫。他动了情,她痴心种,他和她,又岂止赫与翾?江湖纷乱,你不懂我,我亦不明你心。多少最初的真实,变成了逞强的谎言。正所谓“落花纷飞,怎奈流水急湍;情根深种,怎敌情失念断”。---在这个牵动情肠的江湖之中,一场痴情爱恋将会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