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互补,解决问题更轻松
关于虚心,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那句“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了。在工作中,虚心的态度尤其重要。因为,没有人可以自己解决所有的难题,也没有人能够扛下所有的重担。
优秀的员工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们在工作时从来不会闷头死扛,而是能放下架子,遇到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问题,就虚心向别人请教,借用别人的长处,优势互补,从而快速、高效率地完成工作。
不会的时候懂求教,棘手的问题找救星
俗话说得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亦有自己的短处。我们在工作中遇到自己知识或者能力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应该怎么办呢?有的员工会钻牛角尖,越是做不出来越要琢磨,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依然一无所获;有的员工则能冷静地分析问题,发现单凭自己的知识难以解决眼前的问题时,就会主动请教别人,必要的时候还会搬来救兵。这样做不仅能按时、高效地完成工作,还能在请教的过程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学到更多的东西。
两种员工,不一样的工作效率,领导会更欣赏哪一类员工呢?答案当然是后者。
哲学家爱默生说:“一个聪明的人能拜一切人做老师。”这句话用在工作中,就是说一个优秀的员工能够拜周围的所有人为师,这个人可能是他的同事、领导、亲朋好友,甚至可能是他的竞争对手。因为在这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里,每个人都不是全能的,都有自己欠缺的地方。与其一个人坐在那儿冥思苦想仍然理不出头绪,还不如向别人求助,虚心学习。
学习是一个员工在职场中快速成长的重要方法之一,而虚心求教又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你拒绝向别人学习,那你自身的成长就会像缺少某种维生素一样缺少必要的营养,你自然不能“健康”地成长。这让我想起了一位培训公司的老总讲的一个小故事。
3年前,我们公司的市场部招了几名新员工,其中有一个叫郑军(化名)的小伙子。记得面试时,我对他的印象还不错,觉得这个小伙子非常踏实。在入职培训时,每次他都坐在最前边,听得非常认真。一个月后,新员工们正式开始工作。郑军每天都来得很早,走得也很晚。按理说,照这样的工作状态,几个月内他应该会大有收获的。但奇怪的是,到第四个月时,他的订单记录还是“零”。
在一次中层干部的例会中,我问市场部经理:“郑军的工作情况怎么样?”
“他工作倒是很努力,但有一个问题,就是他遇事总爱自己死扛着,不愿意找其他同事帮忙。据我所知,他上一个单子之所以没拿下来,就是因为对客户提出的专业问题不太了解。其实,他当时完全可以向别人请教的,但他可能想自己解决问题,结果错过了时机。”市场部经理带着些许无奈回答。
“你可以多提醒他一下,有什么难题不要总是自己扛着,可以向其他同事求助。”
“我提醒过,但他这个人也比较有‘个性’,凡事总想自己解决,不太愿意向别人请教。”
又三个月过去了,我看到了市场部的工作报告,郑军的业绩依然是“零”。过了几天,没等我们说什么,他便主动辞职了。
一个新员工,入职几个月居然没有遇到一点问题,这怎么可能呢?过来人都知道,做市场这一行,刚入行如同摸着石头过河,单凭自己的纸上经验去发展客户,简直比登天还难。虽然大多数公司都有定期的培训,但每个人的能力不一样,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会不一样。这个时候,新员工要想尽快地适应并做好工作,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向老员工请教。郑军“闷头死扛”的做法不仅让他的工作毫无效率可言,也给他今后的职场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
不会的时候向别人请教,用心倾听别人对你的指点,是一种很积极的工作态度,这会让你的执行更高效。当然,别人的意见,你不见得全部认同,但他们的一些看法和心得,一定是你不曾想到或者考虑到的,听听一定可以开阔你的思路。遇事多向别人请教,广纳意见,你的职场之路才能走得更快、更稳。在虚心求教的时候,我们要明白以下的两点:
1.要能放下架子,不耻下问
很多时候,我们更乐于向领导或是比自己优秀的同事请教,却难以低头向那些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比如公司的司机、新来的下属等。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那么你的请教只是浮于表面,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对于这个问题,古代先贤早已有过评价,那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师”。有的时候,可能正是你看不上眼的人,会在你焦头烂额的时候“一语点醒梦中人”。所以,请教不要限定对象,更不要用职位高低去判定对方是否值得你去请教。
2.请教不等于依赖
向别人请教,不等于依赖别人。如果一味地坐等别人出主意,自己懒得开动脑筋,那样的话,表面看来你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但你却在无形之中因为一些小儿科的问题给别人添了麻烦。时间一长,大家可能就会对你提出的所谓的“问题”避之不及。
擅用他人长处,优势互补
一个员工的工作有没有效率,往往体现在他做事的方法上。能够完美执行的员工深知“山外有山,人上有人”,懂得借用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无数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优势互补是必不可少的成事之道。
虽然从理论上讲,人的智慧是无限的,但实际上能够开发利用的部分还是有限的。而且,一个人也会被他的价值观、社会阅历、人生经验等局限,不能发现并且很好地解决所有的问题。更何况,一般人所擅长的东西有限,面对复杂的职场环境,这些自然就不够用了。
这个时候,拥有超强执行力的员工往往会综合判断,积极地借用别人的长处,从而优势互补,更好地完成工作。下面的小故事或许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什么叫“借用他人长处,优势互补”。
大学毕业后,小李被一家营销咨询公司录用了。虽然公司的经营状况不太好,有些同事陆陆续续离开了,但他还是坚持留了下来,认真地完成领导交给他的每一个案子。
第二年,领导问小李是否愿意去外地做一个项目。那个项目所在的城市虽然不如现在的城市繁华,但那是公司最好的项目,面对的客户也是行业里最顶尖的,他想去那边应该能学到不少东西,就答应了。
到了项目组后,小李负责的工作是文案兼客服。由于他的工作与项目组的其他同事在职能上几乎没有重叠,于是他陷入了单兵作战的状态。正好这个时候,客户的公司遇到了一个小问题,需要他们协助解决。事情是这样的,客户的公司在过去的一年里一直独家冠名电视台的某栏目,但上个月突然接到电视台的通知,说是台里下一年的黄金时段广告价格会大幅度增加,但他们公司在电视台公开招标前有优先选择权。至于价格,就取决于客户与电视台广告部的谈判。
为此,领导要求小李为客户准备一份详细的提案,以便以优惠的价格继续拿到冠名权。接受了任务之后,小李犯了愁:“要准备这样的提案,需要把多种资源整合到一起,而我到目前为止还没做过这样的案子,该怎么办呢?”
晚上,他把当时的工作状况画成了一张思维导图,把职责和能够利用的资源一一列出来,发现人人都有可以借用的长处。小李的组长是艺术总监,他在创意方面的长处可以运用到文案里;客户方的销售部长在营销方面很有一手;而客户部的总经理在上下级沟通方面占优势。知晓了大家的长处之后,每当与他们接触的时候,小李都会多多留心,并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工作中。
一个月后,他的提案完成了,这是一份融合了多人智慧的提案。同时,小李还搜集了客户谈判对象的一些资料,把它们整理后提交给了客户。最后,客户的谈判很成功,省下了近千万的广告费用。领导对小李的工作表现很满意,给他加了薪,还升了职。在领导眼里,他已经从当初那个傻乎乎的小伙子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员工了。
一个初入职场的小伙子,即使他有过人的能力,也大多限于学生时代的“书本知识”,真正的“实战能力”自然是不够的。倘若他在工作中自视甚高,接到任务时认为自己能搞定,一个人在公司加班加点做提案,最后的效果会如何呢?客户会满意吗?领导会认可吗?
也许他的运气不错,一个人做的提案虽然差强人意,拖的时间也长了些,但还是完成了任务。但在领导眼里,一个不善于虚心学习、不懂得借用别人长处的员工,是难担大任的。也许他很“糟糕”,提案做得一塌糊涂,失误一大堆,客户不满意,领导也很失望,到那个时候他又该如何补救呢?
正因为他善于“借用他人长处”,不仅高效率地完成了工作,还让自己也得到了成长。
这就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员工,也许他的能力只有六分,但他善于借用别人的长处,因此能够取得八分以上的成绩。而在借用别人长处的过程中,他与周围的同事、上司的距离感也消除了,这对他人际关系的建立也很有好处。
职场中的每一个人都值得学习,他们都是你的老师,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能够从他们那里得到好主意。要知道,职场中高深的谋略之一,就是把别人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因此,在工作中要学会借用别人的长处,优势互补,高效率地完成工作。那么,怎么才能有效借力,达到自己的目的呢?
1.把同事、领导、朋友当成你的“智囊团”
在工作中,认真地观察同事、领导,发现他们的长处,然后加以借鉴。走别人走过的路,利用他人的成功经验,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做无用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至于你的朋友,他们各有各的长处。有的时候,你做不到的事,只需要一个电话,他们就能帮你解决了,何乐而不为呢?
2.多阅读,从书本中吸取别人的长处
每一本书都凝聚了某一领域的知识,或者说每一本书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借用别人的这种智慧,可以说是省时又省力的。除此之外,你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参加各种演讲、座谈,以开阔眼界,学到更多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