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协作,执行不打折扣
职场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很多人在里面绞尽脑汁、费尽心思地应对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在这个战场上,你输不起,输了你没有前途;同样你也赢不起,因为“高处不胜寒”,如果总是“一枝独秀”,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既然如此,同事之间怎么相处才算比较合适呢?我认为,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团队第一,发挥彼此的优势,弱化彼此的分歧,有话好商量,一切以大局为重。
团队第一,发挥1+1>2的效果
如今,很多企业的员工都以80后、90后居多。这一代人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过着众星捧月一般的生活,在工作中也喜欢出风头,尽可能地展现个人的风采。但对企业而言,“明星团队”远胜于“明星员工”。企业需要员工发挥出1+1>2的效果,这样才能在实际工作取得显著的成绩。
我看过哈佛商学院做的一个有关团队精神的调查。在这个调查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是否发挥出团队精神,对整体工作效率的影响。
哈佛商学院在外科医生及其团队中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意在了解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使医生以最快的速度掌握新式的医疗仪器。
研究开始时,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台用于心脏手术的新仪器。运用它就可以不像传统手术那样在病人的胸口开个大口子,只要在病人的肋骨间开一个小孔就可以了。这听起来很简单,但对医生来说,新仪器的出现,就意味着新的分工、新的风险,就意味着病人的生命将受到更多的威胁。这并不是一件轻松、简单的事情。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选择了两组医务工作者进行长期观察,一组是由一位比较年轻、资历尚浅的外科医生带队;另一组则是由一位有着丰富经验的名医带队。
研究结束时,两组的速度有着明显的差别,学得快的那组,带队的居然是那位资历尚浅的年轻医生。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位经验较少的年轻医生很重视团队的配合,他在挑选组员时刻意挑选与自己比较合拍的医护人员。做第一次手术前,他就带着自己的团队进行模拟练习,并把遇到的问题都进行了总结。然后,他带队在一个星期里进行了多次手术,并要求整个团队牢记手术细节,手术完成后再进行总结检讨。前后进行了十多次手术,他们这个团队的表现一直很稳定。
相比之下,那位名医信心十足,每次做手术时都随意选择团队成员,手术前也不进行练习,手术后也不会和队员沟通交流,总结手术中遇到的问题。结果就是,他主刀的手术时间长,效果也不太好。
同样的仪器,不同的医生带队,手术的效果就有很大的不同。为什么名医所带的团队,手术效果反而不如普通医生所带的团队呢?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个团队缺乏团队意识,不能默契配合。一个高效运作的团队,同事之间真诚合作,重视各个细节,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能够发挥出1+1>2的效果。
一个团队,要想发挥1+1>2的效果,就要求团队中每个成员都能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把个人的追求带到团体的大目标中,追求团队的整体效益。在这种讲求合作的大环境中,每个员工都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管你有多么能干,你都需要同事的支持与帮助才能完成一项项复杂的任务。
一个真正卓越的员工,不仅要有出色的能力、过人的业绩,更应该具备团队合作的精神,因为它将直接关系到工作的业绩如何。如果不具备合作意识,就会像案例中的那位名医那样,即使本人医术高超,整个团队的工作效果也不会令人满意。
假如那位年轻的外科医生在带队的过程中,不注重团队的合作,只是象征性地组建一支医疗队伍,在手术过程中也不集思广益,而是自己闷头苦干,结果又会如何呢?答案可想而知。这位年轻的医生深知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因此他所带领的团队才能取得不一样的成绩。另外,这位医生不仅充分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而且也善于和别人沟通。否则,即使他高喊着“团队第一”的口号,因为沟通不到位,别人也难以全力地配合他的工作。
了解了这些之后,我们就会明白,在与同事沟通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将自己的想法准确、清晰地表达出来
在与同事沟通的时候,要以讨论问题的方式提出你的想法,而不是用指示的方式。同时,要注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这一点在多部门同事合作时更为重要。不同的人会因年龄、教育背景、成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对同样的话产生不同的理解。如果你用专业术语和外行人沟通,那么必然会造成沟通上的障碍。
2.善于倾听
在与他人沟通的过程中,很多员工认为沟通就等于说服,既然是说服,那就意味着要积极地“说”,而“听”就不重要了。然而,要想说服别人,就要听清楚别人的想法,否则你又如何有力地说服对方呢?
3.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同样的一件事,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看法。这个时候,你是否会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而不断地给同事讲道理呢?其实,道理是永远也说不完的。想要与同事沟通得更加顺畅,不仅要讲理,也要谈心。
与同事谈心,一开始可能有点儿难,因为职场中的人大都有戒备心理。那么,你就试着从一些小问题开始沟通好了。比如:“最近工作中有什么不愉快的事吗?”“你对未来有什么计划吗?”“你在工作上最有成就的事是什么?”这样的沟通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你有机会与同事进行更深层次的情感交流。感情深了,合作起来自然而然也就更加默契了。
4.避免强势,有话好商量
在团队合作中,如果部门之间、同事之间产生了利益冲突,或者因为意见不合起了摩擦,一定要冷静,避免强势和冲动。否则,一时的口舌之快只会让你和同事结下梁子,甚至给自己树敌,不仅会影响日后的工作,还会给领导留下负面印象。
以大局为重,多补台不拆台
在每天8小时的工作时间中,与我们联系最紧密的就是同事了。同在一个办公室,大家都在为了作出业绩而共同努力,同时也都想证明自己的能力,存在竞争的心理。换句话说,所谓同事,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竞争对手。既然是合作与竞争并存,倘若过分放大竞争心态,合作自然不会愉快。如果存在个人英雄主义情结,缺乏合作精神,那么也就很难把事情做成。
事实上,想要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同事之间就要精诚合作,即使存在竞争,也应以不影响任务的完成为前提。也就是说,在追求共同利益的过程中,我们要与同事通力合作,遇到问题及时沟通,用最短的时间实现共同目标,不能让个人利益影响工作大局。
在工作中,我们要以任务为重,多从大局出发,不给同事制造麻烦,更不能公报私仇,牺牲公司的利益来发泄个人的不满。面对竞争,我们更积极的态度是把这种竞争放在企业外部,一起去挑战更有能力的对手。同事之间,不管内部有何种矛盾分歧,在对外的时候,都要能够相互“补台”,切莫做“拆台”的傻事。
所谓“补台”,就是为他人补救偏差、疏漏,比如,在舞台上演出时,一位演员忘记了台词,同台演出者就要积极想办法来补救。否则,一台戏演砸了,会对整体造成损害。所谓“拆台”,就是给别人抽梯子、使绊子。实际上,“拆台”不仅是拆别人的台,更是拆自己的台,到头来,既害人又害己。
在一个团队里,大家虽有明确分工,但很多时候由于情况特殊,就会要求你不能“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人靠一己之力是很难成就大事的,互相“补台”,凝心聚力,才能创造奇迹、创造大的业绩。我们常讲的“团结就是力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同事之间需要团结合作、相互补充,如果你只考虑自己,不能顾及整体利益的话,那么你必然会成为这个团队里极不和谐的音符。当然,这也将直接影响团队的内部稳定和外在形象。相反,如果你能够顾全大局,彼此之间相互补位,这样整个团队的生命力和战斗力才会越来越强。
李敏是一个国企职员,她讲述了这样一件发生在她们单位的事情。
去年,我们单位为创建安全社区的事情准备了很久,将在“五一”节前后迎接卫生部门的检查。在检查将近的时候,大家才发现还缺少一些影音资料,而且要制作幻灯片来介绍我们的创建经过、硬件建设、开展的活动等等,还有好多图片也需要调整。当时我在工会工作,这些影音图像资料都是由我们来保管的。我们有专门成立的部门来负责安全社区创建的资料准备工作。
就在“五一”长假的第二天,制作人员找到我,说是要调整图片和进一步完善影音资料。因为资料很多,所以很多资料都存放在一盘带子上,我必须找到这一段,采集下来,然后根据他们的需要制作成相应的文件格式。这个工作很烦琐,我本来是负责保管的,这样的工作不该由我来做。而且,他们部门的负责人还因为其他事情跟我发生过冲突,关系比较尴尬。但是当时,事情紧急,工作不能不做,放假期间又找不到其他人来做,所以我只好跟他们一起加班,按时把工作完成了。节后,我们单位如愿地通过了卫生部门的检查,长时间的努力也没有白费。
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互相补台,好戏连台;相互拆台,整体垮台。”联系工作实际想想,这话确实很有道理,“补台”对于整体的工作来说确实非常重要。
在实际工作中,想要做到相互“补台”而不“拆台”,就需要明白以下三点:
1.同事间的竞争,重在“竞”而不是“争”
同事间存在竞争是很正常的。但这里的竞争,关键在于“竞”,是与同事比干劲儿、比能力,为个整个团队的利益共同奋斗,而不是去“争”权力、“争”地位。只有团队的大目标实现了,个人的能力才能表现出来、目的才能达到。
2.演好自己的“角色”
一个团队,是一个舞台;一个成员,是一种角色。因此,每一个团队成员,都要明确自己在整个工作链条上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尽职尽责地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这样的团队才能称为有执行力和战斗力的团队。
3.对内要及时沟通,对外要维护同事的形象
在工作中,如果你对同事有什么看法,要及时开诚布公地指出来。这样做一来能消除彼此的误会,二来能让你们的合作进行得更顺畅。
在与外单位人员打交道的时候,就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以大局为重,和同事保持一致。切记,不要对同事品头论足,甚至恶意攻击,影响同事的对外形象。如果你总是这么做,不仅有损于同事关系,对你自身的形象也没有好处。优秀的员工,要时时树立“团队形象”的观念。
“补台”和“拆台”虽一字之差,但反映了不同的心态和价值观。凡是能“补台”的人,遇事会从全局考虑,会换位思考,这样能提高工作效率。反之,如果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时时都想当主角,事事都想争高低,满足不了自己的要求就“拆台”,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共同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