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当益壮
[释义]益:愈发,更加:壮:雄壮。年纪虽老,志气反而更加高昂雄壮,形容人老干劲大。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
[同义]老而弥坚 老骥伏枥
[反义]末老先衰
[例句]别看老王年纪大了,但他老当益半壮,仍然工作在第一线上。
[故事]东汉的名将马援,从小就心怀大志,长大以后干一番大事业。年轻的马援非常能干,他一面放牧牛羊,一面垦荒耕种,几年后就成了当地有名的大户人家,十分富足。但他不愿做个守财奴,他认为增加财富的目的在于施舍、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因此,他宁愿自己穿旧衣服,也要把自家的钱财、牛羊赠送乡邻、朋友。
王莽末年,马援在魄嚣手下做官。但不久他就发觉魄嚣是个无能之辈,于是他毅然离开,投奔了汉光武帝刘秀。刘秀早闻马援大名,求之不得,马上对他委以重任。
刘秀称帝后,为了消灭隗嚣的割据势力,亲自率领大军征讨陇西,谁知山高路险,人地生疏,以至汉军无法进军。这时马援依靠自己对地形的熟悉情况,为刘秀制定进军路线,提出作战计划。结果魄嚣的军队很快土崩瓦解,刘秀终于平定了西部地区。
后来,征侧自立为帝。马援奉令带领水陆各军,声势浩荡地进攻交趾,在浪泊地区大败交趾军,俘虏近万人,不久交趾便被平定了。马援得胜还朝,文武百官郊迎三十里。
马援62岁时,汉军去平定武陵动乱,结果全军覆没。马援向刘秀请求出战,刘秀瞧了瞧马援,见他的胡子都白了,说:“将军老了,还是别去了。”可是马援不服老,就在殿前穿上铠甲,跨上战马,雄赳赳地来回跑了一圈。刘秀不禁赞叹说:“好硬朗的老人家。”于是派他率领4万大军征讨武陵。当时正值盛夏,许多官兵中暑,军营里疾病流行,马援也病倒了,终于病重而死。
马援生前常对朋友说:“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就是说,做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就要越穷困,志向越要坚定,越年老志气越要旺盛。马援征战一生,最后实现了平生的志愿。
老妪能解
[释义]老妪:老太太。老年妇女都听得懂,形容文章通俗易懂。
[出处]宋·释惠洪《冷斋夜话》
[例句]他写的诗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真正是老妪能解。
[故事]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字乐天,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白居易自小聪明,五六岁就开始学写诗,直到75岁去世,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
青年时代的白居易由于家境贫寒,对老百姓的生活疾苦有较多的接触,所以他的诗能多方面反映不同的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败。
白居易每作一首诗,都要读给没有什么文化的老太婆听听,看她能不能理解,如果她听不懂,就把她不懂的地方加以修改,直到她能理解为止。因此,白居易的诗雅俗共赏,流传极广。这样高的艺术成就,使他成为继李白、杜甫之后又一位杰出的诗人。有一次,他家的老保姆向他讲了一件亲眼见到的事:一天她上街,忽然听见有妇人的哭声,这时她看见一个穿着朴素的妇女抱着两个孩子,站在一辆马车旁,马车上坐着一个将军模样的人,他对家丁低声说了几句话后,家丁便把妇女怀里的两个孩子抢走了。一时间,儿喊娘,娘哭儿,好凄惨的景象。随着一声马鞭响,马车带着孩子奔驰而去,那妇女痛哭流涕,最后,晕倒在地。
老保姆上前搀扶起那妇女,经过了解才知道,那将军模样的人是她的丈夫,由于立了战功,最近得到朝廷的封赏,便在洛阳娶了一个妙龄歌女,于是抛弃了自己的结发妻子,还抢走了她的两个孩子。
自居易根据这一素材,写成著名诗篇《母与子》,写完后又读给老保姆听,直到老保姆完全听懂了,白居易才定稿。
乐极生悲
[释义]欢乐到极点就会生出悲伤之事。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
[同义]兴尽悲来 否极泰来
[例句]王大爷买彩票中了大奖,一激动犯了心脏病,真是乐极生悲啊。
[故事]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个人名叫淳于髡,他身材高大,五官端正,为人风趣,平素能言善辩,曾多次被齐王派往各诸侯国处理齐国外交方面的事务,每次他都做得很好。
齐威王即位后,整天沉湎于酒色,不理朝政,国家弄得一团糟。各国乘机都来侵犯,齐国四面受敌,危在旦夕。
公元前371年,楚国派大军侵犯齐国。齐威王派淳于髡带上黄金百斤,车十辆和驾车的马四十匹向赵国求救。淳于髡大笑着说:“不供奉很多的祭品,而祈求很多的东西,这是十分可笑的。”齐威王明白他的意思,马上把礼品加到黄金千斤,白璧十对,车百辆,马四百匹。淳于髡带着这些礼物来到赵国,向赵王献上礼物。赵王拨给他十万精兵和一千辆裹有皮革的战车。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就连夜撤兵了。
齐威王非常高兴,在宫内设宴招待淳于髡,并问他:“先生能喝多少酒?”淳于髡回答说:“我有时喝一斗酒就醉了,有时喝十斗才醉。”齐威王不解地问:“先生喝一斗就醉了,还谈什么喝十斗呢?”淳于髡回答说:“大王赏酒给我,我由于紧张,只喝一斗酒就醉了;假如家里有尊贵的客人来,我忙于敬酒应酬,喝不到两斗就醉了;假如朋友久别重逢,说话投机,我喝五六斗才醉;至于乡邻之间聚会,没有时间限制,我最开心,可以喝上八斗酒;天黑了,如果主人单留下我,而把别的客人送走,这时我心里最高兴,能喝十斗酒。”
说到这里,淳于髡又讲起道理:“酒喝多了容易出乱子;欢乐到了极点则容易发生悲伤的事情。所有的事都是这个道理。”
淳于髡的意思是,无论什么事都不能走向极端,到了极端就会衰败。他就此来婉转地劝说齐威王。
齐威王听了这些话,明白淳于髡是在劝谏自己,便连声叫好。从此以事,停止了彻夜宴饮,并任淳于髡为招待各诸侯国来使的宾礼官。
力不从心
[释义]从:顺从:心:意愿。力量不能顺从心愿。指能力不够,不能达到目的。
[出处]汉·班固《汉书·班超传》
[同义]力所不及 力不胜任
[反义]力所能及 应付裕如
[例句]老王年纪大了,做起事亲总感到力不从心。
[故事]东汉的班超,非常有才气,但后来为了实现壮志,投笔从戎,成为当时有名的将领。他被皇帝派去镇守西域,一连30多年,安抚联络了许多西域小国,又英勇地与匈奴作战多次,立下汗马功劳,被汉和帝封为定远侯。
30多年过去了,班超已从壮年进入了暮年,体力和精力大不如从前,也一天比一天的更加思念故土,可是几次上书请求告老还乡,都得不到回复。于是他又给和帝写了一封信,信中例举了姜太公、苏武等,身处异乡又回到故乡的事例,希望皇帝让他进入玉门关,就很满足了。言辞感人,催人泪下。
班超有一个妹妹,叫班昭,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才女。她体会哥哥的处境,感受到哥哥的心情,便也向和帝上书,替哥哥请求告老还缚。奏书中说:“我的哥哥班超,承蒙皇帝加恩,守卫西域,立志献出性命报效皇恩,也立下了一些功劳。他每逢攻战,总是身披金甲,不畏死亡,倚仗陛下英明,在大漠中征战了30年。现在已70多岁,年老体衰,须发皆白,双手麻痹耳聋眼花,虽说要竭尽全力,却也是力不从心了。这样,如果出现暴乱,就会损害国家的利益,也使他以前的功劳全部废弃,所以恳求陛下,允许我哥哥回到故乡,不要让他在衰老的时候客死他乡。”信中的“超之气力不能从心”便是成语“力不从心”的出处。
汉和帝看了班超兄妹的信,十分感动,立即下诏传班超进京,并加封了官爵。这样,这位征战异地30年,已经衰老不堪的大将,终于回到了故乡的土地。然而70多岁的班超,回到故乡不久后,就去世了。
两败俱伤
[释义]俱:全,都。争斗的双方都受到损失。
[出处]汉·刘向《战国策·紊策二》
[同义]两虎相争 鹬蚌相争
[反义]两全其美 一举两得
[例句]我看你们俩还是讲和吧,否则,只能是两败俱伤。
[故事]战国时期,韩国和魏国两国交战,相互攻打了一年多末分胜负。秦惠王想出兵干涉。他向大臣们征求意见,大臣们众说纷纭,有的说出兵于泰国有利,有的说出兵于秦不利。秦惠王听了难以决断。正好,楚国的陈轸出使秦国。陈轸是位游说之士,曾与现为泰国桕国的张仪同为秦惠王做事。秦惠王知道陈轸也是足智多谋的人物,便请他帮助定个计策。
陈轸便向秦惠王讲了个卞庄子刺虎的故事。
“有一次,卞庄子看见两只虎正撕咬一头牛,想拔剑去刺虎。旅店的伙计劝咀他:‘这两只虎正在吃牛,吃得香必定要争食,争着争着就必然相斗,相斗的结果,必然是大虎受伤,小虎被斗死。那时,你去刺那只受伤的虎,一举就有杀死两只虎的威名了。’卞庄子听了觉得很对,就站着等虎斗。不一会儿,两只虎果然斗了起来,真的是小虎死了,大虎也被皎得伤痕累累。卞庄子举剑向那只负伤的大虎刺去,一举便立下了灭掉双虎的功劳。”
陈轸讲完故事,接着说:
“今天,韩、魏两国已交战了一年多,将来必定是小国被灭,大国也伤了元气。那时讨伐那力量已削弱的大国,一举就赢了两国。这就像卞庄子刺虎一祥啊!”
秦惠王听了大为赞赏,终于决定暂不出兵,坐山观虎斗。
从这个故事里,另外引申出成语“两虎相斗,必有一伤”,用来比喻两雄相争,必定有一方力量将受到削弱。
屡见不鲜
[释义]屡:多次;鲜:新鲜,新奇。多次见到就不显得新奇了。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同义]司空见惯
[反义]难得一见
[例句]世界冠军被年轻选手击败的情况,在中国围棋队已经屡见不鲜了。
[故事]陆贾是刘邦手下一个很有名的谋士,在楚汉战争的时候,他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游说才能。对此,刘邦非常赏识,所以经常派他出使到各个诸侯国。而他每次也都不会让刘邦失望,凭着出色的口才,屡次取得辩论的胜利,达到出使的目的,因此他的官职升得很快,自然也拥有了许多产业和钱财,变得十分富有。后来刘邦死了,陆贾便辞职回到了雍州。
陆贾有五个儿子,都已经长大成人了。陆贾并不像别人那祥坐拥财产,守护自己的产业,也不让自己的儿子围绕自己膝前承次,而是把所有的币只蓄财产平均分给了五个儿子,让他们独立的主活,自己经营自己的产业。他只是对儿子们提出了一个条件。就是他从今以乒要带着歌舞侍从十几个人,坐车去游历名山秀水,游历回来会到他儿子中一人的家中,一年之中大概要来住许多次。如果他到了任何一个儿子的家中,要求那个儿子必须拿出上好的食品招待,不要认为经常来往就不宰杀禽兽加以招待。最后他吩咐几个儿子说:“如果我最后死在谁家里,我的后事就归谁办,我的随身财物和侍从就归谁所有。”
一切都办好之后,陆贾很洒脱地带着贵重的宝剑和十几个侍从到处游历,每次游历过后都回来,住在一个儿子家。这样,他轮番吃住在各个儿子家,大约每十天轮一次。他的五个儿子也都很孝顺,每次他到琮都丝毫不敢怠慢,尽心竭力地侍奉他。陆贾的晚年过得十分快乐,事事都很顺心,后来他的结局也如他所愿。死在一个儿子家,他的侍从、财物也都留给了这个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