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11800000026

第26章 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艺术精神(2)

老、庄哲学是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之美的代表,儒家和禅宗也欣赏自然之美。孔子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旨趣,以及他所欣赏的“浴乐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精神,就体现着一定程度的追求自然之美的审美倾向。至于禅宗所追求的禅境禅趣,更是以自然为宗,追求一种超尘脱俗的自然之美。王维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表现了一种安闲自得、尘虑皆空的“清幽绝俗”(施补华《岘佣说诗》)的审美心态,禅意绵绵不绝。可以说,自然之美的艺术精神贯穿中国文化思想史,遍涉儒道禅三家,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审美崇尚。追求自然之美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提倡天然之美,反对人为雕饰

要求艺术具有自然天成之美,反对人工雕饰,露其斧凿痕迹,这是中国古人具有的一种审美要求。这种审美要求的形成,无疑有其深刻的哲学文化渊源。

老庄哲学的“自然之道”,是我国古代美学提倡自然之美的哲学依据。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视人——地——天——道——自然为五位一体的关系,其中,道是本体,天地万物都是道的体现,万物归之于道。庄子则把这种“自然”称为“常然”。他说:“天下有常然。常然者,曲者不以钩,直者不以绳,圆者不以规,方者不以矩,附离不以胶漆,约束不以索。故天下诱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同焉皆得,而不知其所以得。”(《庄子·骈拇》。)“自然”与“常然”,即老庄所说的“道”。在老庄看来,“自然”具有两层含义:一为自然界的自在自为的存在现象;二是自然界的自然而然的生存法则。自然天成是其本质特征,而非人工斧凿、雕饰。

针对六朝文学中出现的片面追求形式技巧、讲求四声八病、滥用典故的弊病,钟嵘在《诗品》中提出“自然英旨”之说,认为“文章殆同书钞”、“拘挛补衲”的文风违反“自然英旨”,有人工痕迹,提倡“思君如流水”、“明月照积雪”这类自然清新之作。陶渊明诗之所以备受后人赞誉,凭据的正是其平淡自然的风格。辛弃疾在一首《鹧鸪天》里写道:“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元好问在《继愚轩和党承旨雪诗》里认为:“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天然对雕饰,真赝殊相悬。”都对自然天成的陶诗给予了高度评价。当然,体现自然之美的文艺作品,并非说它就完全未经锤炼和雕凿,只是不露痕迹,宛如自然天成罢了。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胡应麟认为它是太白诸绝句中“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的典范,“妙绝古今”(《诗薮·内编》卷六。)。

2.提倡纯真之美,反对矫情饰性

老、庄认为一切礼法制度,都是人为的限制,束缚了人的天性,所以他们主张“绝圣弃智”、“绝仁弃义”,反对礼乐,提倡“道法自然”,回复到动物的自然本性。所谓“道法自然”,即顺乎自然本性,追求纯真天性之美。而此处的“自然”也就是“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庄子·马蹄》。)的“真性”,就是“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一而不党,命曰天放”(同上。)的“常性”,即顺应自然,任性天真,不拘执于偏见,不矫情饰性的天然本性。从这种哲学思想出发,庄子强烈反对“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之举,认为它们失其“常性”、“真性”,都违反了自然之美。

老、庄的这种重纯真,弃矫饰的美学思想,对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明代李贽“童心说”可以说是对此种思想的一个历史回响。针对理学的虚伪和当时文坛拟古复古风尚,李贽提出“童心说”的创作主张,“夫童心者,真心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焚书·童心说》。),主张创作必须有真心,表现炽烈真情,以情动人。“童心说”对当时和后来的文艺创作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作用,“公安派”文学和写意绘画无不受其影响。

3.提倡素朴之美,反对繁采寡情

“素朴”是“自然之美”的重要内容,老、庄多有提及。老子认为:“绝仁弃义,民复慈孝;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子》第十九章。)庄子说:“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庄子·马蹄》。)又说:“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天道》。)。综观老、庄所论,他们认为,事物的未经人工修饰的原始状态就是素朴。这有其偏激之处,但更有它深刻的一面。后世论者对素朴之美作了不少论述。刘勰主张文章应该“斟酌乎质文之间,括乎雅俗之际”(《文心雕龙·通变》。),反对“繁采寡情,味之必厌”之作。李白在《古风》中写道:“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圣代复玄古,垂衣贵清真”,批评绮丽文风,赞美清真风格。

当然,素朴并非简陋寒伦,真正的素朴之美,应该是“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苏轼:《与苏辙书》。),“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苏轼:《东坡题跋·评韩柳诗》。)。以自然本色取胜的陶渊明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全都明白如话,但却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韵味,“词真意婉”(蒋熏评:《陶渊明诗集》卷一《答庞参军》。),“词淡意浓”(张谦宜:《斋诗谈》、《家学堂遗书二种》,清乾隆刻本。),融素朴与豪华、平淡与瑰奇为一体。

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使得中国传统艺术创作注重以自然为师,反对人工雕琢,注重艺术表现情感的真切自然,崇尚浑然天成的艺术风格。同时,也使许多中国古典文艺作品因此淡化甚至回避对现实矛盾的表现,缺乏对人物内心世界作深刻的描写。震撼人心的史诗性巨著在中国屈指可数,应该说跟追求自然之美的审美趣味不无关系。

四、神韵之美

神韵,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中所特有的概念。神韵之美,是人们所追求的一种审美趣味。何为神韵呢?千余年来,尽管在我国古代文艺批评和审美鉴赏中,人们一直在使用这个概念,但目前为止仍未有一个公认的确切的解释,人们多从前人的有关论说中去管窥神韵一词所具有的深厚的美学内涵。

神韵二字,原本用来指人的风度、气韵,“敬弘神韵冲简”(《宋书·王敬弘传》。),用以评论文艺作品,则始于品画。南齐谢赫《古画品录》评顾骏之时说:“神韵气力不逮前贤。”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中说:“至于鬼神之物,有生动之可状,须神韵而后全。”用来评诗,则是明中叶以后的事。胡应麟《诗薮》中说:“矜持于句格,则面目可憎;架叠于篇章,则神韵都绝。”王夫之和翁方纲也多有论及。到清初,王士祯积极倡导神韵之说,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并对以往的相关论述作了理论总结,提出了“神韵说”。结合前人有关的理论,我们认为神韵说具有如下的主要内容。

1.风神、兴象、气韵是构成神韵的基本要素

“风神”,包含有“神”和“风”两层含义。神的含义十分丰富,就其与形的关系而言,神指精神、灵魂、生气,即生命现象。风在文艺中则专指诗歌思想感情表现出的一种感人力量,是诗歌的内在精神力量的艺术表现。概观之,风神包含有两方面的意思:就内容说是思想感情和人格精神;就形式而言,则指这种思想感情和人格精神通过特定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感染力。胡应麟认为:“张子寿首创清淡之感,盛唐继起,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本曲江之清而益以风神者也”(《诗薮》内编卷二。),“文当典实,诗贯清空;诗主风神,文先理道”(《诗薮》外编卷一。),“至庚肩吾,风神秀郎”(《诗薮》外编卷一。)等等。王士祯认为:“来教必具悬解,另有风神;无蹊径之可寻,乃入其室,数语尽之”,“格谓品格,韵谓风神”(《带经堂诗话》卷二十九“答问类”。)。他们认为,文艺作品有风神才有强烈的感染力,有风神才有生气,有风神才有个性风格和审美韵味。

兴象是一种审美意象,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审美主体的思想感情和意趣所产生的创作欲和艺术趣味;二是指艺术形象的感染力量,即艺术的形象性及其美学特征问题。胡应麟说:“作诗大要不过二端;体格声调,兴象风神而已。体格声调有则可循,兴象风神无方可执……兴象风神,自尔超迈,譬则镜花水月,体格声调,水与镜也,兴象风神,花与月也。必水澄镜朗,然后花月宛然。”(《诗薮》内编卷五。)王士祯谓:“咏物之作,须如禅家所倡不粘不脱,不即不离,乃为上乘。”(《带经堂诗话》卷十二“赋物类”。)追求的仍是一种镜花水月的审美意象。

气韵是一个至今无明确定义的概念,最初用来论画,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把“气韵生动”列为“六法”之首。后世对气韵一词多有论及。就诗论来说,胡应麟常以气和韵分别论诗之神韵,《诗薮》内编卷四说:“宋人学杜,得其骨,不物其肉,物其气,不物其韵,物其意,不物其象。至声与色并亡之矣。如无己《哭司马相公》三首,其瘦劲精深,亦皆得之百练,而神韵遂无毫厘。”(《诗薮》内编卷四。)又说:“太初(左思——自注)以气盛者也,‘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至矣;而‘岂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其韵故足学也。(谢)灵运以韵盛者也,‘清晖能娱人,游子淡忘归’,至矣;而‘百川赴巨海,众星环北辰’,其气也可称也。”(《诗薮》外编卷二。)从这段话中,一般认为气重在气骨、骨力、气势,而韵侧重于清远含蓄,有余意。气韵指艺术作品所表现的美感力量。

综观之,风神、兴象、气韵作为构成神韵的几个重要因素,风神赋予神韵以精神风貌,气韵赋予神韵以生命活力,兴象则赋予神韵以具体可感的审美形态。

2.清远、自然是神韵之作的主要特色

王士祯论神韵,十分强调作品的“清远”特色,他说:“汾阳孔文谷云:‘诗以达性,然须清远为尚。’薛西原论诗,独取谢康乐、王摩诘、孟浩然、韦应物,言:‘“自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清也;“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远也……“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清远兼之也。总其妙在神韵矣。’”(《带经常诗话》卷三“要旨类”。)何谓清远?清远有时又称“清越”,形容意境的莹澈玲珑而深远超越。从思想内容来说,它即指思清而意远;就艺术品格而言,就是格清而调远;就审美心态而言,则是“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耳”(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概言之,清远就是要求作品的思想境界要超尘拔俗,格调音响要清扬飘逸,又要有言外之意,味外之旨,有逸响,有余音,有余味。

以清远论诗,王维、韦应物一派以冲和淡远为特色的田园山水诗特别受神韵论者的推崇。王士祯说:“东坡谓柳柳州诗在陶彭泽下、韦苏州上,此言误矣。余更其语曰:韦诗在陶彭泽下、柳柳州上……又尝谓陶如佛语,韦如菩萨语,王右丞如祖师语也。”(《分甘余话》。)又说:“晚唐人诗‘日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然总不如右丞‘兴阑啼鸟缓,坐久落花多’,自然入妙,盛唐高不可如此。”(《池北偶谈》。)“严沧浪以禅喻诗,余深契其说,而五言尤为近之。如王、裴《辋川绝句》,字字入禅。他如‘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妙谛微言,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通其解者,可语上乘。”(《带经堂诗话》卷三“微喻类”。)王士祯认为,这些诗幽静闲淡,自然含蓄,是神韵之作。

3.兴会神到是神韵之境得以产生的重要手段

王士祯在《渔洋诗话》中说:“萧子显云:‘登高极目,临水送归,蚤雁初莺,花开叶落,有来斯应,每不能已。须其自来,不以力构。’王士源序孟浩然诗云:‘每有制作,伫兴而就。’余平生服膺此言,故未尝为人强作,亦不耐为和谐诗也。”这里所谓的“伫兴”,就是强调创作必须顺乎自然,认为兴会神到,自然高妙,若是苦吟强作,必无神韵。在王士祯他们看来,具有神韵的诗歌境界,只有在诗人灵感爆发、兴会神到之时方能创造出来。何谓“兴会神到”?王士祯是最早完整使用“兴会神到”一词的人,他在《池北偶谈》(见《带经堂诗话》)中说:“世谓王右丞画雪中芭蕉,其诗亦然。如‘九江枫树几回青,一片扬州五湖白。’下联用兰陵镇、富春郭、石头城诸地名,皆寥远不相属。大抵古人诗画,只取兴会神到,若刻舟缘木求之,失其旨矣。”王维画“雪中芭蕉”,一般人多认为不合乎节令时序,有违常理。沈括却认为:“此乃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造理入神,迥得天意。”(《梦溪笔谈》。)又说:“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以形器求也。”(同上。)显然,王士祯是赞同沈括之论的,并联系诗歌创作实际作了发挥,在《带经堂诗话》中又多次提及“兴会”、“神会”和“神到”,如“古人诗只取兴会超妙”、“读者当以神会”、“皆神到不可凑泊”等等。由此可以不妨认为,兴会神到指的是审美主体(包括作家和鉴赏者)具有的一种自由的审美心态,此时注意力高度集中,伴随有灵感的产生,精神处于“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的自由状态。兴会神到之作,讲究的是艺术真实,无任何雕琢之迹,有的是自然之风趣,神韵之境灿然毕至。

值得一提的是,神韵之美并非冲和平淡的诗所独有,雄浑劲健的诗歌中同样也可能具有神韵之美的特色。钱钟书引《沧浪诗话》:“其(诗)大概有二:优游不迫、沉著痛快。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诗而入神,至矣至矣,蔑以加矣。惟李杜得之。”他接着说:“可见神韵非诗品中之一品,而为各品之恰到好处,尽善尽美。”(钱钟书:《谈艺录》,P40~41。)认为在严羽眼中,李杜有李杜的神韵,王韦有王韦的神韵。钱钟书所论极是。神韵论者之所以特别推崇王韦的诗作,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冲和淡远的诗歌确实更易于体现神韵的特色;二是出于论者个人的喜好。王士祯选《唐贤三昧集》,以“隽永超诣”为标准,不录李、杜之作,个人爱好是一个原因,标榜“清真雅正”(“清正雅正”,是清初科举场中取录文章的标准,影响遍及当时一切文学。)是另一个原因。

§§§第二节中国传统艺术审美的基本范畴

一、刚与柔

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审美范畴,“刚”与“柔”又称“阳刚”与“阴柔”。在中国艺术史上,它们常被用来标示不同的艺术风格,又有“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之说。阳刚包括雄浑、壮丽、豪放、劲健等风格;阴柔包括修洁、淡雅、高远、飘逸等风格。在语言修辞上,凡阳刚一类,则如掣电流虹,喷薄而出,表现为雄伟劲直;阴柔一类,则如烟云舒卷,蕴藉出之,表现为温秀深婉。在情感表达上,阳刚以热烈奔放为尚,阴柔以含蓄绵密为贵。阳刚之美体现为一种雄伟壮阔、崇高庄严、汹涌澎湃、刚劲有力之美,而阴柔之美则指一种柔和悠远、温婉幽深、细流涓涓、纤浓明丽之美。从总体上,中国艺术可分为阳刚与阴柔两大基本类型。青铜器、汉画像砖、杜甫诗、范宽的全景山水、颜柳楷字、宫殿建筑、民间打击乐,属阳刚之美;彩陶、宫廷舞蹈、婉约词、行书、园林,属阴柔之美。

同类推荐
  • 中国鱼

    中国鱼

    千岛湖以秀水灵山甲天下,登岛、看水、吃鱼,引得成千上万的游客趋之若鹜,又流连忘返。1959年,新安江拦坝蓄水,水域面积达573平方千米的水库,以及1078个星罗棋布的岛屿——千岛湖自此形成。湖中的鱼和水成为湖畔居民赖以为生的重要资源,保护鱼类种群数量以及千岛湖水质为千岛湖人世代所坚持。杭州千岛湖发展公司开创了“以水养鱼、以鱼护水、品牌经营、文化统领”的发展模式,成功打造集鱼生产、鱼餐饮、鱼加工与鱼休闲为一体的产业集群,扎根于千岛湖,逐步做大做强。本书将以杭千发公司为典型案例,探讨其经营模式背后关于企业与自然、企业与地方人文之间关系的课题。
  •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学在民间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学在民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联系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
  • 思棠心语(下)

    思棠心语(下)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深层结构,是民族文化基因的寓所。一种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是因为有其自身的传统,传统是文化的根,民族的魂。
  • 老房子掠影

    老房子掠影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 荀子学院

    荀子学院

    《荀子学院》以荀子的基本思想为出发点,在荀子对天人的思考范畴上,对做人、做事、处世、言谈、交际、识人、用人等方面作了深入细致、又浅显易懂的探讨,希望在重读这些先哲智慧的同时,能给我们的人生以新的启发,那么编者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热门推荐
  • 再世:恶之章

    再世:恶之章

    唤醒曾经的帝王与远古灵魂?罪恶挑战一触即发,现世人类的劫难或重生?
  • 历届新概念一等奖获得者作文精选(散文卷)

    历届新概念一等奖获得者作文精选(散文卷)

    新思维-所有作品都体现出了作者的创造性、发散性思维,作者们打破旧观念、旧规范的束缚,打破僵化保守,处在无拘无束的新思维中创作所得。新表达-作品的创作不受题材、体裁限制,作者使用属于自己的充满个性的语言,杜绝套话,杜绝千人一面,杜绝众口一词。真体验-真实、真切、真诚、真挚地关注、感受、体察生活,并将这一切,反映在作品中。
  • 爆宠萌妃:爆笑皇上小兽妃

    爆宠萌妃:爆笑皇上小兽妃

    当二十一世纪的天才杀手穿越到侯府的废物大小姐身上,会有虾米样的故事?姐妹欺负?一巴掌呼死你!二夫人陷害?一句话拆穿你!爹地摧毁经脉?一招头重塑经脉!接下来妹妹抢了未婚夫?给你吧!我不稀罕!等等,我怎么和皇上定亲了?!谁说皇上是个高冷男!分明是个腹黑男好不好!片段1:侍卫:“皇上,娘娘和婉贵妃闹起来了,还说在这个后宫中,她和婉贵妃只有一个待在宫中。”皇上:“将婉贵妃逐出宫去。满门抄斩。”片段2:侍卫“皇上,娘娘从金库里拿了10万两黄金。”皇上:“问她还够不够”。片段三:侍卫:“皇上,娘娘说她不和你玩了,陪他的小冰冰去。”皇上:“......”之后,某皇后三天下不了床。
  • 乱江湖之刀剑绝

    乱江湖之刀剑绝

    双月同天,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四方割据天机子参透天机,江湖大乱,亦正亦邪,命悬一子山野村夫宇文正,初涉江湖,天赋异命,游走江湖,成就霸业,江湖,正则兴,邪则亡,只在此一人江湖泰斗南宫世家,内陆匪首四海帮,正道联盟正道盟,烟雨飘渺烟雨楼如何江湖角逐正义之刺玄机门,为钱而动的刺青,神出鬼没的暗影三大黑暗势力的攻防进退向金庸大师致敬,回忆80后的武侠。
  • 亡者无双

    亡者无双

    一个本已死亡的人,为何始终在人世行走?河图、洛书现世,引出群雄逐鹿;一个另类刺客,却是修道界的恶梦;东西方的碰撞,激荡出无双的豪情;数世的情缘换来今生的相逢;妖艳女子身后藏着辛酸的仇恨法宝、奇功、异人、绝色汇于此间;海外势力的阴谋却铸就一副壮歌!信缰加鞭,策马吴山
  • 人品,比能力更重要

    人品,比能力更重要

    本书内容以员工核心品质——人品为主线,秉持深厚的人文关怀,通过大量鲜活的案例与平实的语言,生动系统地诠释了人品的价值,剖析了好人品才是每一个人的黄金招牌。本书对于企业和组织全面提升凝聚力与竞争力,提升员工职业道德素质、帮助员工锤炼人品、提升工作原动力都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本书适合所有在职人员阅读,尤其适合企业内部员工培训和政府公职人员培训。
  • 非一般驱魔人

    非一般驱魔人

    本驱魔人,有点任性,旷世奇才,天赋异禀;阴阳双剑,降妖猎艳,女鬼女神,一个不放!处事不拘一格,手法出人意表,在任性二字上可谓登峰造极,你好,我是非一般驱魔人!
  • 终焉默示录

    终焉默示录

    这是一个冷静而冷酷的故事,高考结束没多久的我,带着比我小一岁的亲妹妹在丧尸横行的末世行走,我们并不用担心被咬到……但是渐渐露出诡谲嘴脸的世界,让我不得不拔出利刃,带着一群没有目的的非人,走向终焉……
  • 盛世绝宠:邪王爆宠小狐妃

    盛世绝宠:邪王爆宠小狐妃

    她,是21世纪黑帮“泪痕”的副帮主,却不料在一次任务中被敌人偷袭,导致休克。第二天醒来,却是在一个不知名的朝代,而且还变成了一只小狐狸。他,是权势与财富遮天的战王爷,冷酷邪魅强势霸道,他称天下第二,没人敢称第一,就连皇上也惧怕他三分。但他却待她温柔,宠她入骨。她说:“有人欺负我”第二天,世界上再没有这个人。她说:“我觉得那个人好帅”第二天,那个人被活埋了。因为一件事,她离开了他,他发了疯的满世界寻找她,半年后,他终于找到她,发誓不会再让她溜走。.爆宠文,不含一点虐,男主女主身心干净。
  • American Literary Centers

    American Literary Cent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