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50500000010

第10章 溯源探流(5)

论比喻。“诗话”于比喻在诗中运用发掘至深,如对本体喻体的使用,《碧溪诗话》举韦应物《赠王侍御》曰“诗似冰壶见底清”,《杂言送人》又曰“冰壶见底未为清”,同一比喻,同一人使用,先言“清”,又言“未为清”,这种现象清代吴旦先说是比喻的“异用”,现代人钱钟书说是“比喻之两柄”,现在看来实际是运用比喻人使用“喻体”的心理基础,或好之,或恶之。且喻体有多种特性,是多面体。《鹤林玉露》又从本体研究比喻:“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澒洞不可掇。’赵嘏云:‘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春愁一倍多’是也。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少游云:‘落红万点愁如海’是也。贺方回云:‘试问闲愁知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盖以三者比之愁多也,尤为新奇,兼兴中有比,意味更长。”罗大经举上诸例,又从本体“愁”方面说。可以用不同喻体比喻,均从重、大、多设比。五、明清修辞概说

“诗”和“文”一直是我国几千年来文学的传统形式,但后来也不过是文人手中的玩物,象牙塔里的天地。然而,明清以降,我国文字早已冲破“诗”“文”的藩篱,向最广阔的社会方面发展,以最具影响,而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在宋人话本里孕育发展起来的小说,到明代已成为人物栩栩如生,性格鲜明,情节腾挪跌宕,生动曲折,语言从古白话系统向更通俗口语发展,结构环环相扣,首尾相顾,完整而又有变化的长篇巨制,到清代则又成为人物通贯全书,性格重在发展,结构更为严密,人物事件交错而又筋络相连,主次分明,丰富复杂而又浑然天成,高度艺术化的小说。这些小说语言“白话文”化,使它成为广大民众最乐于接受的文学样式。戏剧,在以前只是为广大民众喜爱和参与,到明代也为文人所喜爱和参与了。因而有了众多的文人杂剧作家,进行戏曲创作,使明代剧坛上产生了影响深远的戏剧作品。因此明代修辞也是向着多样化发展,除了文人的“诗”“文”之外又有了“小说修辞”和“戏剧修辞”,这是明清修辞中的变化与创新。

(1)修辞论说出处及论著

宋濂,《文原》,《文说赠王生黼》,见于《宋学士文集》,有“辞达”说。

杨慎,《丹铅续录》,有“辞达”说,繁简论。

方以智,《文章薪火》,“辞达”说。

焦骇,《苏长公外集序》,“辞达”说。

王世贞,《艺苑巵言》,“辞达”说。

袁宗道,《论文》,“辞达”论。

归有光,《文章指南》。

高崎,《文章一贯》。

李腾芳,《文字法三十五则》,见于《李文庄公全集》卷九《山居杂著》上。

吴讷,《文章辨体》。

徐师曾,《文体明辨》。

黄宗羲,《论文管见》,见于《南雷文定》。

顾炎武,《日知录》。

魏际瑞,《伯子论文》。

方苞,《读史记八书》《古文约选序》《与程若韩书》,见于《方望溪先生全集》。

刘大櫆,《论文偶记》。

姚鼐,《古文辞类纂》。

章学诚,《文史通义》。

钱大昕,《与人论文书》。

汪中,《述学·释三九》。

俞樾,《古文疑义举例》。

谢榛,《四溟诗话》,见于《历代诗话续编》。

杨慎,《升庵诗话》。

李东阳,《麓堂诗话》,论诗主法度音调,极论剽窃摹拟之非。

王世贞,《艺苑巵言》。

费经虞,《雅论》。

王夫之,《薑斋诗话》。

叶燮,《原诗》。

沈德潜,《说诗啐语》。

王士稹,《带经堂诗话》,三十卷,就作诗实例,推较、指瑕、评驳,涉及各种诗歌语言修辞格,论及遣词造语手法。

袁枚,《随园诗话》,论诗尽举古今,广泛涉及诗歌语言种种修辞。

施补华,《岘佣说诗》。

赵翼,《陔余丛考》。

朱权,《太和正音谱》。

何俊良,《曲论》。

王冀德,《曲律》。

李渔,《笠翁偶集》。

梁廷枓,《曲话》。

(2)修辞研究及理论要点

①文论修辞

明清两代文派歧出,单就为文之道,各有主张,均有论说。明初李梦阳、何景明为前七子代表,首倡模拟古法,“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李梦阳重气象格调模拟,与诗歌风格有关,而论及古人为文之法,则多言修辞之法。何景明所指也是修辞章法、修辞手法等。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后七子则完全承袭前七子复古模拟观,在为文的修辞上也不可能有什么创见。唐顺之则反对复古模拟,主张“本色”论,袁宏道是公安派,也反对模拟复古,认为为文应随时代而变化。清代桐城派修辞主张就是继承了明代唐宋派的观点发展起来的。但总的说,明清关于为文修辞认识,还没有超出前人理论、观念的范围,在指导为文实践中各有所侧重,各有一些不同的识见或体会。

甲、论“辞达”

孔子“辞,达而已矣”这句话,成为后来言及为文人所共论、经久不衰的话题。宋濂把“辞达”引申到修身、道德修养方面,是把修辞和伦理道德混为一谈。杨慎认为孔子所以提出“辞达”是恐怕人们沉溺在言辞的修饰中而忘记了“躬行”而提出来的,所以他认为孔子说“辞达”不是简单地说言辞通顺而已,他认为言辞还是应修饰的,举《易传》《春秋》为证。

方以智《文章薪火》从《尚书》《仪礼》《左传》等书关于对“言辞”论述中,看到政令之辞、礼聘之辞、使节之辞于不同语言环境对“辞达”的要求,说明“辞达”修辞的作用。焦蛇对“辞达”里“达”的理解是“心能知之,口能传之,而手又能应之,夫是之谓辞达”。

王世贞《艺苑巵言》:“孔子曰:‘辞达而已矣。’又曰‘修辞立其诚’。盖辞无所不修,而意则立于达。”王氏对“辞达”的理解又主要侧重于对意的达,这显然与孔子所说的“言辞”达相去甚远。

袁宗道打着孔子“辞达”的旗号是反对模拟复古理论的。复古派李梦阳在为文之道方面强调复古走向极端,认为连地名、官衔等也应取秦汉古名,其实这是单纯拟字摹句的复古。他指出今人读古书不通是因为“时有古今,语言亦有古今”的道理,认为古文都是通晓明白的,学“达”应学古文之“意”,不拘泥于文字。

清代章学诚对“辞达”的解说,则又有不同。他指出今人误解“辞达”“谓文取理明而事白”。认为对“达”应着重从“情至”方面理解。他以说笑话为例,同一笑话,有的人说了,听的人索然无味,另一人讲了,听的人捧腹,这主要是因为前一个讲笑话的人“情”未至,后者“情”至,“情至”就是“达”,并不是如有的人所说文辞使“理明而事白”即为“达”。

乙、论“繁简”

文章繁简亦为历来论说,争执不已。如杨慎就与前人不同,他在《丹铅杂录》中说:“论文或尚繁,或尚简。予日:繁非也,简非也,不繁不简亦非也。”“唯求其美而已。”就是说文章繁简,应以文章“美”的角度来评论,所谓“美”就是“辞尚体要”之类。“辞尚体要”是说言辞要适合各种文体的要求。

胡应麟论繁简,主张二者并重,二者的长短正可互相补足。

顾炎武在《日知录》“文章繁简”一则曰:“辞主乎达,不论其繁简也。”举《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章有“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者,尽富贵也”一语重复,是有意为之,“此必须重叠而情事乃尽,此孟子文章之妙”。

方苞、刘大櫆、姚鼐、魏禧等人都主张当简。方苞曰:“夫文未有繁而能工者。”刘大槐《论文偶记》:“凡文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辞切则简,理当则简,味淡则简,气蕴则简,品贵则简,神远而含藏不尽则简,故简为文章尽境。”刘氏实际给简约的文章提出更高的要求,“简”文不是简单省几个字,要做到含蓄。姚鼐《与陈硕士》:“作文须见古人简质惜墨如金处。”“叙事之文为繁所累,则气不能流行自在。”以惜墨如金比喻为文省字,文字累赘必然造成行文不畅。

魏禧在《日录论文》提出:“字约而义丰,词简而义明。”文字少,但不能使内容、意义、信息减少才是好文。举《左传·文公二年》“秦伯犹用孟明”一句,“犹”字就“字约而义丰”,因为一个“犹”字表达了五重意义:言孟明与秦人打仗又败(僖公三十二年败,文公二年春败);孟明败而犹用,秦伯仍然相信孟明,当时人以孟明二败犹用为惊,君子感叹此事仍在一“犹”字。

钱大昕于“繁简”持论恰与方苞相反,“谓文未有繁而能工者,非通论也”。方苞一味主简,甚至以为繁则不能“工”,只有简才能“工”,钱氏不同意这种观点,主张繁简并用。

丙、论字词句篇的修辞

顾炎武认为词语有今古,古不可今用,如地名有古名今名,官称有古名今名,“舍今日恒用之字而借古字之通用者,皆文人所以自盖其俚浅也”。称这种用字上只是模拟复古的人是为“俚浅”。

章学诚于《评沈梅村古文》提出“辞洁”的观点,实际是说根据文体语体的特点,选用词语,用现在话说就是“选词”的消极修辞。不过章学诚说得有点绝对,“《诗》语不可人《书》,《易》言不可附《礼》”,根据语体选词是对的,但不能说《诗经》里的词,《书经》就不能用。因为语言里的词,是各种文体都可通用的,就看如何使用。

归有光《文章指南》论及章法,如“前后相应”,“总提分应”,“总提总收”,这些都是议论文的文章结构形式。归有光还分析了文章里的文势,比如“破竹势”就是在一定的地方使用排比句式,而句子里边各有一个重要的字反复贯穿其中,使文气势如破竹。归有光还提出文章结尾之法如“结尾有余”“竿头进步”等。

李腾芳《文字法三十五则》,其中有用字之法,即为文用词之法,能就词语活用、搭配探讨用词的效果。还论述了句子衔接法,如“接”法,有逆接、顺接。有的是“反复”修辞,即“复”法,还有语序、句序、章序等属于语序方面修辞,如“倒”法为顺序颠倒的字、句、章。

丁、论修辞手法

同类推荐
  • 八千湘女上天山

    八千湘女上天山

    五十年代初,新疆和平解放,新中国的决策者们命令驻疆二十万官兵垦荒屯田,扎根新疆,立志改变自古以来屯垦一代而终的局面,以达到长治久安的战略目的。在党中央建设新疆的号召下,一场轰轰烈烈的参军狂潮席卷了湖南三湘四水,一时间,激情澎湃的湘女们蜂拥古都长沙,报名参军。
  • 巫山红叶

    巫山红叶

    长江三峡,我们的家园。千百年来,我们生于斯,长于斯,耳鬓厮磨似乎不能再熟悉了。文人墨客关于三峡的歌赋诗词何止千百,名篇佳作,流光溢彩。然而,吟咏冬日三峡的却是不多,尤其是对三峡冬日精灵的评点和咏叹,更是凤毛麟角。
  • 文摘小说精品:校园卷

    文摘小说精品:校园卷

    本书收录了一些文摘小说中的精品故事。青春是一首歌,演绎着浪漫的童话,这里有我们青涩的成长历程,有我们甘之如饴的美好回忆。任时光流转,最初的亦是最美。
  • 大家评大家

    大家评大家

    新文化运动以后,现代文学领域涌现了一大批散文名家——鲁迅、周作人、林语堂、老舍、丰子恺、郁达夫、朱自清、徐志摩、沈从文、郭沫若、茅盾、曹聚仁、钱玄同、郑振铎、施蛰存、聂绀弩、邵洵美、林徽因、俞平伯……他们的文学成就,如一座座高峰令后人仰止。本套丛书汇集了这些名家的散文经典,从他们优美而富于深意的文字中,我们将体会大家的情怀,品读他们生活的那个民国时代。
  • 一个时代的记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十章

    一个时代的记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十章

    本书内容为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之专题研究。就一些有争议或被忽视的问题试作探索。如胡适对传统文学观念的变革与发展;鲁迅小说是否“蔽于‘疗救病苦’的信条”;“萧红体”的内涵和渊源;庐隐游走于现实与虚构之间的写作;凌叔华小说在现代视野和委婉谨慎之间的微妙平衡;曹禺话剧的民族化;沈从文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理想建构;张爱玲小说的本意在俗,其质却雅等。偏重于文学史上风格独特或有争议之名家。注重通过自叙类文献及代表性作品。
热门推荐
  • 灵异录之骗子小天师

    灵异录之骗子小天师

    我祖爷爷是个农村老骗子,靠着一身神棍本事把我养大;在我和别人眼里,我和祖爷爷就是一个封建老骗子带着一个小骗子招摇撞骗;一个电话,让本以为开始新生活的沈倾倾,重新认识了祖爷爷,重头开始审视这个世界,也对自己一直坚信的人生观有了改变,一些列诡异的事情在她身边接踵而生……祖爷爷的离奇失踪,让我逐渐卷入了一个有一个谜团……
  • 崖之光

    崖之光

    是坚强地应对还是脆弱地下坠?是沿着光线一路狂奔还是逆光蹒跚而行?
  • 伤寒溯源集

    伤寒溯源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钻石婚夜

    钻石婚夜

    不要,分看。“钰清,我爱你。”“呵呵,不用你爱。”
  • 琉璃成梦梦成空

    琉璃成梦梦成空

    这是一场由六只雪琉璃引发的游戏。栾栾作为一只神鸟曾在这场游戏中产生过许多次无比消极的念头。——她想她一定是这世上最路痴的神鸟!——她想她一定是第一只成为花肥的神鸟!——她一定是史上最怕鬼的神族!诚然,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是一只喝酒就会断片儿的菜鸟~
  • 最强红包

    最强红包

    从一个神秘人手中获得一部天道神机,秦文瞬间从一名普通的屌丝变为学校中的风云人物。与此同时,各种机遇不断来袭,偶然间救了女同学、凑巧认识了美女护士、碰巧帮助了腹黑女、恰巧邂逅了冷艳杀手、顺手帮助美艳厨娘解围……
  • 英雄联盟之瑞文传奇

    英雄联盟之瑞文传奇

    这不是游戏。也没有人能够死而复生。异邦少年将演绎一个有血有肉瓦罗兰。徐凤鸣是诺克萨斯一名普通的守边士兵,主要的工作是逮捕越境的蛮族,偶尔跟着小队围剿威胁村庄的虚空生物。少年对这种治安级别的工作感到无聊透顶,甚至跟母亲抱怨没有机会到真正的战场上洒热血,直到遇见隐居在风暴平原,洛克萨斯传说中的女姓兵王......
  • 云亦雪

    云亦雪

    有些人顺着天意做事,有些人逆着个性做人。嬉笑怒骂、泣血死生。前路坎坷,愿做一个最单纯的人,走一段最幸福的路。怎能忘了那些年我们追寻的江湖梦……
  • 异世之三国群英

    异世之三国群英

    我本平凡,却君临天下!我本善良,却屠戮苍生!手握三国群英超强辅助,刘玄德,赵子龙,张翼德,关云长,是我手中的利剑,子义,孔明,孟德,是我手中的坚盾,恶變骑士,神女,神剑护卫,是我身边的护卫!妖魔招我,降服妖魔,神人惹我,杀上神界!
  • 微呓细吟

    微呓细吟

    除却人类,这世界上还生活着太多生灵。当它们在用着我们听不懂的语言交流时,我们错过了多少属于它们的淋漓的悲欢,以及一些浪漫的黯然神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