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50500000009

第9章 溯源探流(4)

魏晋前的人论修辞总是诗文不分,论诗论文彼此互通,浑然不分。至唐以后,论修辞则有一分为三之倾向,即诗、文、史三者,自成系统。

甲、文论修辞

“文”是文章、散文,是关于散文的修辞言论或理论。唐人文论,没有系统严密的体系,没有成套的理论,也没有专书专著,而散见于书信、序跋、议论、随笔各种文章之中。其次,唐人在文论方面也没有多少创新的见解。归纳起来有以下:

一是仍然继续前人留下的“文质”之争,即“内容”和“形式”的讨论。如韩愈提出的“气盛言宜”的著名言论:“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韩愈认为文章有了思想内容,言辞声韵无论怎样都好安排。这是内容决定形式的观点。

又提出“辞事相称”,是要内容与形式恰当结合,则具有表现力。柳宗元的“文道并重”也是关于“内容”和“形式”的问题。他强调“文”为“道”服务,这是“修辞”为文章“主旨”服务,同时柳宗元又重视语言表达和修辞技巧。

二是语言创新。韩愈在《答李翊书》中以自己为文经验和实践,总结文章写好要“唯陈言之务去”,语必己出,创意造语,皆不相师。有时韩愈文章“搜奇抉怪,雕镂文字”,总在克服语言平淡。皇甫堤的“文奇里正”的观点也是主张语言创新,认为“奇文”其传皆远。孙樵的观点也是要语言“奇”,反对俚俗语进入史书。

三是认为文章应有变化,“光景常新”。这是李德裕在《文章论》里的一个比喻,意谓日月光景常新是日月在不同之时、不同之地有着千变万化的光影。这也如同文章,同一思想、同一道理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写的文章也是有千变万化。

四是孔颖达等人从解经的角度认识经文里的修辞现象,分析了一些修辞手法。比如论述了“互文”,贾公彦给“互文”以确当的解说“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孔颖达分析了“变”文的作用,是避免词语重复。其余如“省文”、“甚言”等,孔颖达把夸张手法称为“甚言”。

乙、诗论修辞

关于诗歌的修辞理论,唐代现存可靠的专著是司空图的《诗品》,其余如存于《文镜秘府论》里的王昌龄《诗格》,元兢《诗髓脑》,崔融《新定诗格》,皎然《诗义》,然真伪均有争议,其余关于诗论修辞,也只见于唐人的单篇文章里。

一是关于内容与形式的讨论。如白居易“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把诗歌内容“情”和“义”比为“根”和“实”,实即认为内容为主,是根本。

二是关于诗歌语言修辞手法的论述,于“对偶”较多,论析较深较细,如“正名对”“同类对”“连珠对”“双声对”“叠韵对”“双拟对”等,有的从音韵方面,有的从文字方面,有的从用词角度,从而使对偶修辞由于诗歌的对仗,而有了较深入研究。其余皎然《诗式》对诗歌中“用事”和“比喻”进行了比较区别,《诗格》一类的书,还对“仿拟”“比喻”“婉曲”等修辞手法也有论述。

三是讨论了诗体风格。皎然《诗式》诗分十九体,有的涉及诗歌语言如“放词正直”“词温而正”“词理而切”“立言盘泊”等。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含蓄”风格,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从修辞说,实际是暗示、烘托、比拟、委婉等修辞手法的使用。

丙、史论修辞

史论修辞观点,主要见于刘知几的《史通》一书。刘书首先提出了史体修辞的基本原则:

崇尚简要,反对烦芜。举《公羊传》、《汉书。张苍传》为例,说明烦字应删,如“口中无齿”的“口”字。

提倡典实,反对绮靡。刘氏认为史作与讲究“绮扬绣合,雕章缛彩”的文学作品不同,这是从史书和文学作品两种不同语体,对语言的不同要求,提出史书的修辞标准是“辨而不华,文而不丽,质而非野”。

注重当世口语,即反对当时史学界一味模拟古人叙事记言的风气,主张用当时通用的书面语言。

其次论述了史体词语修辞,如主张:

用词准确,褒贬恰当。举《左传》“弒”字不当,《史记》“贤”字不当。

前后伏应,条理清晰。认为史书叙事,其结构应全盘考虑,“前举其始,后详其末”。

忌前后矛盾,有头无尾,批评《汉书。五行志》写作上的毛病是有头无尾。

再次,论述了史体修辞方法。

反对俪辞,即对当时史书追求字句骈俪现象进行批评。

提倡用“晦”,即行文应“省字约文,略小从大,举重明轻”,从刘书所举例子看是文章要委婉含蓄以及比喻、夸张手法的使用。

模拟神似。刘氏针对当时史书的模拟之风,指出有两种模拟法,一是“貌同而心异”,一是“貌异而心同”,他主张后者,反对前者。所谓“貌同心异”是机械的,表面文字相同,如谯周《古史考》称李斯为“大夫”,春秋“大夫”为卿的别称,而李斯为秦相,模拟春秋,只是“貌同而心异”。

(2)宋代

唐人不言诗而诗盛,宋人言诗而诗亡。这话未免言过其实,但至少反映一点,唐人的修辞理论,特别是关于诗歌的修辞理论,确实无所建树,而宋人的修辞理论,可能会有一些成就。有一部修辞学史就说,宋代是我国修辞学史的一个转折点,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刘知几开创的史论修辞,到宋人可能纳之于文论,未能独立承传,有所发展。而解经修辞,却因为宋人注释经书多致力于义理阐发,不从语言文字、字词句人手,也就不会在修辞方面有什么识见,以致这一角度的修辞研究趋于消亡。唯独文论和诗论修辞依然与唐代一样,分道扬镳,各有变化。

本来文人论文,是一个经久不息的话题。宋代的文人和唐代的文人一样,也是好论为文。当然宋人论文也是常见于书简信札,诗文序跋为多。但宋代人陈骙的《文则》,却是论文的专著,这部书前无古人,比《文心雕龙》更接近于修辞。后来李涂的《文章精义》,论古今文章,多有修辞见解。

至于论诗修辞,至宋代出现了“诗话”,则以“诗话”形式多见,这是一变。

①修辞言论出处及论著

欧阳修,《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见于《欧阳文忠公集》,其中有“事信言文”说。

王洙,《王氏谈录》,有“意深语简”说。

苏轼,《答谢师民书》,有“辞达”说。

王安石,《上人书》,有“适用为本”说。

文天祥,《西涧书院释菜讲义》,有“修辞立其诚”说。

洪迈,《容斋随笔》,有“繁与简各有当”说。

陈骥,《文则》,全书分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一卜项六十二则,据修辞,全面论文,就先秦文献,钩稽归纳,成为较有系统的论著。

李涂,《文章精义》,全书共一百零一则,品鉴论列古今文章,自诗、书、易至欧阳修、苏轼,广为征引举例,论其风格、优劣得失,其中时有及于修辞者。

陈绎曾,《文说》,全书把为文之法分为八类:一养气,二抱题,三明体,四分间,五立意,六用事,七造语,八下字。其中除“抱题”“分间”“立意”可归入作文法外,其余均为修辞手法及其变化的论说。

王构,《修辞鉴衡》,二卷,上卷论诗,下卷论文,采宋人诗话及文集说部为之。论及修辞原则、修辞方式,如内容、形式关系,以及对偶、响字、连绵字、俗语、用典、声律、倒字、错综、夸张等。

尤袤,《全唐诗话》,共五卷,由人论诗。

欧阳修,《六一诗话》,见《历代诗话》。

司马光,《温公续诗话》,不分卷,见于《历代诗话》。

刘敛,《中山诗话》,见于《历代诗话》。

陈师道,《后山诗话》,见《历代诗话》。

魏泰,《临汉隐居诗话》,见《历代诗话》。

周紫竹,《竹坡诗话》,见《历代诗话》。

许颐,《彦周诗话》,见《历代诗话》。

叶少蕴,《石林诗话》,见《历代诗话》。

强幼安,《唐子西文录》,见《历代诗话》。

张表臣,《珊瑚钩诗话》,见《历代诗话》。

葛立方,《韵语阳秋》,共二十卷。见《历代诗话》。

周必大,《二老堂诗话》,见《历代诗话》。

姜夔,《白石诗说》,见《历代诗话》。

严羽,《沧浪诗话》,见《历代诗话》。

蒋正子,《山房随笔》,见《历代诗话》。

杨载,《诗法家数》,见《历代诗话》。

范椁,《木天禁语》,见《历代诗话》,《诗学禁脔》,见《历代诗话》。

杨万里,《诚斋诗话》,一卷,题曰诗话而论文之语乃多于诗。然其论文论诗之语中理者实多。见于《历代诗话续编》。

陈声肖,《庚溪诗话》,二卷,评论唐宋诗人,或及于诗,见《历代诗话续编》。

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话》,二卷,裒集宋人评论杜诗之语,见《历代诗话续编》。

曾季貍,《艇斋诗话》,一卷,见《历代诗话续编》。

吴可,《藏海诗话》,一卷,见《历代诗话续编》。

张戒,《岁寒堂诗话》,二卷,其论古来诗人而及于诗,由苏、黄上溯风骚,分为五等,始明“言志”之义,而终以“无邪”之训。见《历代诗话续编》。

范晞文,《对床夜语》,五卷,见《历代诗话续编》。

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一卷,见《历代诗话续编》。

赵与鹹,《娱书堂诗话》,二卷,论诗名章隽句,轶事遗文,络绎其间。见《历代诗话续编》。

王若虚,《滹南诗话》,三卷,见《历代诗话续编》。

韦居安,《梅硐诗话》,三卷,持论精当,无所偏颇,深得诗话之体。见《历代诗话续编》。

吴师道,《吴礼部诗话》,一卷,见《历代诗话续编》。

②修辞研究及理论要点

甲、文论修辞

其一,宋人论为文,依然继承传统的“文质论”,就内容与形式两方面而言。比如欧阳修“事信言文”,“言文”二字是据孔子“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来的,“事信”则是“言以载事”,故“事”犹为文之“质”。苏轼对孔子“辞达而已矣”这句话有不同于常人的理解,别人言“辞达”则不讲文,苏轼言“辞达”则以辞为文,“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苏轼用市场买东西的“钱”比喻文章的立意,在市场上有了“钱”,什么东西都买来了,文章能立意,什么材料均可运用。也是说明文章内容形式关系。再如王安石的“适用”说是文章以意为主,反对“巧”和“华”的。重在内容,轻在形式。而司马光的“辞达”说恰与苏轼不同,“辞达而已矣”,“明其足以达意”,“无事于华藻宏辨也”。

其二,议论为文繁简,各有所说。如欧阳修主简,“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于旧”。洪迈和王若虚则主张“繁简各有当”。洪迈比较了《史记》和《汉书》之《卫青传》:《史记》为“校尉李朔,校尉赵不虞,校尉公孙戎奴,各从大将军获王,以千三百户封朔为涉轵侯,以千三百户封不虞为随成侯,以千三百户封戎奴为从平侯”。而《汉书》则把“校尉”和“千三百户”后边重复的全省略了,但《汉书》失去了《史记》“朴瞻”的修辞效果,而《史记》则更切合当时的表意。

其三,探讨了为文字、词、句及谋篇的修辞。如《文说》中的“下字法”,从语音声调高低与意义关系,谈论字词的使用,认为意有明藏尊卑,则字有显隐重轻。《滹南遗老集》则分析了写文章用词失误方面,举韩愈《文辨》“某”字的用词不当,用今天话说是“代词指代不明”。再如举《新唐书·王琚传》,主语非承前而省略,造成文意错解。王若虚还分析了《史记》语言冗复,文句不相衔接的失误。另外陈绎《文说》中所谓“拗语”,以《楚辞》“吉日兮辰良”,恰为我们在后边第三章将要讲到的“错文”又称“错综”。又如《文则》,论述了词语运用应恰当妥帖的原则时,以“魇子在颊则好,在颡则丑”为比喻。在说明用长句短句问题时,以“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作比喻。《文则》论述了文言中虚词的使用,举《孟子》“尽心焉尔矣”与《檀弓》“勿之有悔焉耳矣”句末语气词连用的作用。

其四,论述了修辞格。

《滹南遗老集》揭示了为文中“想象而言之”者,如陶渊明,将归未归而言已归之事(《归去来辞》),实际是今日修辞学的“示现”格。《文说》对“用典”归为九类,特别是《文则》对“比喻”分为十类,是较为系统的分类并能各举实例,总结规律,还分析了“明喻”在形式上的特点是用了比喻词,这些都比前人在比喻上的研究前进了一步。

乙、诗论修辞

说“宋人言诗而诗衰”,这“言诗”的形式,就是“诗话”。“诗话”之为,若溯其由来,宋人实为开山。据郭绍虞《宋诗话考》,宋人诗话现尚流传者为四十二种,部分流传或本无其书由他人纂辑而成者四十六种,有其名而无其书,或知其目而佚其文者五十一种,约有一百四十余种。

宋人论诗,形成了诗话的特定体式,这种体式由笔记体演化而来,它的内容比诗论更为广泛,形式上比诗论更为自由。被称为诗话之祖的《六一诗话》,据欧阳修自己说是“以资闲谈”,可见欧阳修的写作态度并非十分严肃慎重。如果说钟嵘,司空图的《诗品》是文学批评中的严肃著作的话,那么欧阳修的《诗话》则在无意中开创了一种轻松自由、活泼方便的随笔体的诗论形式。它可长可短,可人可诗,可诗可事,可评可赏,可毁可誉,可字可篇,可境可情,无所不包,无所不至。难怪此体一出,后人仿效,愈来愈众,愈演愈烈。其中利弊,各有千秋。

较其大类,有“论诗及事”与“论事及辞”二者,“论诗及事”的诗话,叙述诗作背景、创作环境、作诗原由等,一般与“修辞”无关,若作“题旨情境”论,则与修辞有关了。“论诗及辞”的诗话,涉及诗句、词语、篇章造句、意境等,就与修辞更有关了。

比如论“炼字”,实即诗歌语言的锤炼,《六一诗话》举杜诗《送蔡都尉》“身轻一鸟过”,杜诗旧本误脱一字,作“身轻一鸟”,或补“疾”,或补“落”或“下”,莫能定,及得善本乃“身轻一鸟过”,令人叹服。《沧浪诗话》、《诗法家数》等在“炼字法”中都提出“响”字说、“诗眼”说。所谓“响”字也就是诗句中的关键字,如上文所举的“过”字,现在看来多是句中的谓语动词,如“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中的“浮”字、“落”字就是“响”字,作诗时,这些字要反复琢磨,仔细品味词语搭配后所造成的意象、意境,这就是炼字。《唐子西文录》还有“稳当”字的说法,就是用在诗句中,能使表意更为稳妥贴切、精确的字。所以范温的《潜溪诗眼》主张“好句须好字”,认为李白《金陵酒肆留别》“吴姬压酒换客尝”的“压”字,杜甫《题壁画马歌》“戏拈秃笔扫骅骝”中的“拈”字都是“稳当”字,这些字最能表达人物与环境的某种关系。

“论句法”。诗话中所谓句法,不尽然是语法,是做诗之法,如“错综法”,指诗句中与正常语序不同的倒装法。杜甫诗“红稻啄残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应为“鹦鹉啄残红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之所以“错综”“倒装”,是为了调子仄,押韵,或突出强调某个词语。惠洪《天厨禁脔》还有称为“影略句法”的,举郑谷《柳》:“半烟半雨村桥畔,间杏间桃山路中。”这是写“柳”的,但诗句中不能出现“柳”,故略去本体,以委婉含蓄的手法写柳,读者却能从诗句中曲折地知道写柳。

论修辞格在诗歌里的运用。

宋人诗话,从大量诗作实例中列举各种修辞格在诗中的用法。蔡條《西清诗话》说作诗用典要像杜甫所说“水中着盐”,就是典故用在诗句中,不露痕迹,自然平淡,天衣无缝。如杜甫《阁夜》“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一般人看不出,“声悲壮”三字的来历是《弥衡传》:“挝《渔阳操》,声悲壮。”《汉武故事》“星辰动摇,东方朔谓民劳之应”,便是“星河动摇”的来处。这种用典方法是人多称道者,如《石林诗话》说“诗之用事,不可牵强”,“事词为一,莫见其安排斗凑之迹”。“用典”有反用者,“诗话”发明较多。《艺苑雌黄》举李商隐《贾生》“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虽道贾谊之事,反其意而用之,遂有了讽意。还有的“诗话”指出用典失实者,《西清诗话》认为王维“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的“不败由天幸”的,不是卫青而是霍去病。

论设问。运用设问是诗里边布局谋篇常用的方法,《诗学禁脔》论及此格,称为“先问后答格”,即前句是疑问句,后边一句或数句均为答。举《三月三日泛舟》为例,第一句是问,其余句子均为答。

同类推荐
  • 寻找属于我的翅膀

    寻找属于我的翅膀

    本书作者通过对学习、生活的感悟,用细腻、真切的描写手法,表现了作者对理想、人生的执着追求和对友谊、亲情的无限眷恋,点缀出了小作者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十五岁绚灿人生。
  • 森林报——夏

    森林报——夏

    这部名著是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维·比安基的代表作。著者以其擅长描写动植物生活的艺术才能,用轻快的笔调、采用报刊形式,按春、夏、秋、冬四季12个月,有层次、有类别地报道森林中的新闻,森林中愉快的节日和可悲的事件,森林中的英雄和强盗,将动植物的生活表现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著者还告诉了孩子们应如何去观察大自然,如何去比较、思考和研究大自然的方法。
  • 人生的真相

    人生的真相

    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这一句话,要经历过多少失败、懊悔、冷眼,还有不被理解之后,才能被体悟。我们不曾想到:他们也是人,人都有人性的弱点,有善有恶,不是绝对的。这本书将八十多个“惨痛”的教训,以连锁的方式呈现。让您自己阅读、自己归纳、自己发现,却不必自己“遭受”,就能了解——人生的真相!
  • 海盗:惊心动魄的海上劫杀

    海盗:惊心动魄的海上劫杀

    《海盗:惊心动魄的海上劫杀》结构严谨,内容新颖。用纪实文学的手法,重现了人类的海盗史,故事情节惊心动魄,悬念重重,一个秘密揭开,一个秘密又展现在你的眼前……打开《海盗:惊心动魄的海上劫杀》,你将会被深深吸引,它带给你的不仅仅是另类的历史和另类的知识,还有无比惊险刺激的阅读快感和另类的思考。
  • 行走中的玫瑰

    行走中的玫瑰

    以报道全球重大新闻事件闻名的女记者闾丘露薇,这次安静下来,她不再评论时事,没有报道新闻,而是以一颗素心面对自己,向读者敞开,分享着或许每个人都在思考的一系列人生命题,诸如梦想、机遇、爱情等等。本书中,她展示了自己真实的一面,朴素、低调、敏锐、善感,带着积淀下的沉稳与厚重,和对人生的沉思。更难得的是,本书的每个话题都有相隔七年的两个视角,流年对照,闾丘露薇的成长轨迹,也是每个年轻人的参照。通过这些文字,她在邀请读者和她一起思考,一起学习,逐渐获得和世界相处的能力,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热门推荐
  • 我有一口穿越井

    我有一口穿越井

    张小鱼就像天上的流星一样,突然降生在五指山巅。自小佩戴在他身上的玉佩,突然化成一个神秘空间、化成空间里的一口神秘井,带着他,在未知的空间与地球之间不断穿越。————PS.关于本书中涉及到的任何人物、事件,全由作者心述,请勿与现实挂钩;如有巧合,纯属巧合。
  • 七梦邱秋

    七梦邱秋

    这篇小说由七章组成,每一章都是一个人以第一人称所作的讲述。七个人的回忆共同组成了主人公邱秋(情报局特种兵,教员,转业后成为作家)的一生。这七个人都与邱秋有着或长或短的交集,或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他们对她怀着种种不同的感情,或爱或恨,或同情或怀念,或是因一件偶然的事情和邱秋成为彼此生命中的插曲,或是终其一生都受着她的影响。从他们那长长短短的讲述中,邱秋人生的各个阶段,被慢慢地拼凑完整。
  • 倒计时,灵魂交换游戏

    倒计时,灵魂交换游戏

    契子——知道吗?其实还有另一个世界,人类到不了的世界,或许灵魂可以。那个世界和这个世界一样,那里也有你,却面对着不同的事物……想去吗?去看看那个你……微风轻轻掠过裙摆,漆黑的发丝随风飘扬,她张开双手,享受着轻拂的风,温和的阳光在她那浓密的睫毛上跳着优美的华尔兹,薄如花瓣的唇闪着光泽,嘴角扬起柔和的弧度,为何她的眸子布满忧郁……掏出匕首,刀尖对准自己,用力刺进腹部,刺眼的鲜血溅在她百褶裙上,接着她宛如天使般从高空坠落,又如同断线的娃娃掉在地上,再也没有动弹,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冷气,“啊——”尖叫声顿时连成一片。
  • 路不平的混乱生活

    路不平的混乱生活

    路不平,混在申海的苦逼萎琐男。三流大学毕业五年,虽然忠厚善良,却是一事无成。但地府把这个善人错误的拘魂后,路不平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外表帅了,力量强了,宝器来了,兄弟有了。更加惊奇的是,他的公司里有异常丰富的人力资源,那么,这些能人是哪里来的呢?本文以轻松搞笑为主,您能读后一笑,就是我写书的动力。
  • 恶魔,你中毒了

    恶魔,你中毒了

    原本平静的生活被无形的打破,她还会是她吗?世人知道后会接受她吗?她还能回到从前吗?自从那件事发生后她想通了许多也许这是最好的结局吧!但心里还是有些害怕为什么选中我?为什么是我?
  • 守护我的冷酷女王

    守护我的冷酷女王

    她是豪门千金,也是杀手,公司遭人陷害,变成落难千金,帮派被人攻击,受伤的她遭人追杀。她晕倒在他门口,他救了她并让她住在他家。她说:“最近我常常在想……我到底是谁?我的容身之处又在哪里?哪里都没有可以容纳我的位子……我明明早就知道,明明早就知道从自己逃命起这个世界上就没有我的容身之处,只要我没有死,他们就会一直追杀我,我真傻,真傻是不是?”他紧紧抱着她说:“你确实是很傻,你忘了这里就是你的容身之处,我会用我的生命一直守护着你,不会让你受到任何伤害。”
  • 青仙莫文巍

    青仙莫文巍

    五百年一轮回,可以忘却过往,不剩一丝情愫,而我却受“萨岁转世“之咒,500年前的,大明王朝,情缘,恩怨,锦衣卫...时而出现在我的梦里,浮现在我的眼前...突然一天因缘际会,他们来了....(写到这,怕还有很多朋友不明白,有必要说明一下“青仙莫文巍”不是一个人,而是五个主角名字中的一个字连起来的。谢谢大家百忙之中关注!谢谢!)
  • 为什么总是别人吃肉我喝汤

    为什么总是别人吃肉我喝汤

    为什么幸运的人总幸运,倒霉的人总倒霉?每一个人都有诸多的不如意,在生活、事业、感情、人际关系、经济收入各方面都各有各的烦恼。看着与你曾经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人,现在过得比你好,赚得比你多,你的失落会进一步放大。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距?我们应当如何去正视?是怨天怨地还是埋头苦干?这正是本书要告诉你的答案。要让事情改变,先改变自己;要让事情变得更好,先让自己变得更好。如果你感觉自己做事不成功,做人不快乐,生活不幸福,你首先要努力检讨自己,你必定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 后起之秀:萌星逆袭之路

    后起之秀:萌星逆袭之路

    十岁就开始了自己的演艺生涯,可是因为太胖,十五岁退出了娱乐圈。奶奶滴,不带这样的。就当费劲千辛万苦减肥成功时,又遇见了一个流氓。死缠烂打不放手。复出成功了!又终于登上了人生顶峰!
  • 冲喜千金重生路

    冲喜千金重生路

    官仓失火,做县丞父亲被人栽赃,重病祖父因此惊吓辞世。八岁弟弟遭遇瘟疫,命悬一线。伯父伯母乘机霸占房产。为了给母亲谋得一席之地,怀瑜被逼替嫁堂姐,去给奄奄待毙姐夫冲喜。冲喜功成,怀瑜却成了鸠占鹊巢之鸠,最终死在伯父伯父阴谋之下。重活一回,怀瑜决定步步为营,守护家人,拒绝悲剧,改变厄运。努力改变自己人生轨迹,为自己谋求一条康庄幸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