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50500000012

第12章 抉微索隐(1)

古今修辞手法大体是相通的,一致的。陈望道先生《修辞学发凡》一书,就是分析归纳了大量古今修辞现象之后写成的“中国有系统的兼顾古话文今话文的修辞学书底第一部”。熔古今修辞材料于一炉,着眼于古今修辞的共性,从中概括总结出汉语修辞的一般规律和理论,这就是《修辞学发凡》的贡献。然而,现代汉语尽管是从古代汉语承传发展而来的,但现代汉语书面语毕竟与“文言”不同,古今社会习俗、文化心理各别,古今人们的修辞活动相异,因而古今修辞手法又有差异的一面。讲“文言修辞”就不能只是着眼于古今的共性,同时还应着眼于古今的特殊性,用比较的方法探求古今修辞手法的异同。比如“文言”里的一些修辞手法,是古人社会习俗、文化活动中形成的,因而这些修辞手法只是“文言”独具,而现代汉语不用,如“用典”、“委婉”、“含蓄”、“谦敬”、“避讳”等。有些修辞手法的使用,与“文言”语法、句子结构、词语运用以及古代诗歌语言特征密切相关,因而现代汉语很少使用,比如“互文”、“对文”、“连文”、“错综”、“合叙”、“析言”、“浑言”、“截词”等,总之。这些修辞手法的发生发展,源流变化,往往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出现在古诗文各种语言形式里。弄清这些修辞手法的使用成页。因、构成形式和表达效果,对于文言阅读或是古诗文鉴赏,都有重要意义。

一、用典

明于用典,通晓古人使事之法,是阅读文言必备的基础,也是鉴赏古诗文的第一要义。因此,前人大凡对古诗文的注解,多着力发明用典,钩玄提要,寻章摘句,穷源竟委,考求典故来源出处,从而揭示诗文中用典的微言大义,弦外之音。如杜牧《金谷园》:

繁华事散逐香尘,

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

落花犹似坠楼人。

此诗乍看,很难认出何处用典,用了何典。但如能从诗题人手,或可寻觅蛛丝马迹。富寿荪先生选注《千首唐人绝句》于“金谷园”下指出为“西晋石崇别墅”,又在“坠楼人”下引出《晋书。石崇传》:“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善吹笛。孙秀使人求之,崇勃然曰:‘绿珠吾所爱,不可得也!’秀怒,矫诏收崇,崇正宴于楼上,介士到门,崇谓绿珠曰:‘我今为尔得罪。’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君前。’因自投于楼下而死。”至此方知诗中第四句原来是典故的喻用。诗人把《晋书·石崇传》上“绿珠故事”这样一段文字经过熔铸改造,剪裁加工,终以“坠楼人”三字概括,然后又镶嵌衬砌在诗句“落花犹似坠楼人”之中,自然随分,不觉痕迹,以花喻人,又使落句笔致空灵蕴藉,意外神妙。又如《读韩杜集》:

杜诗韩笔愁来读,

似倩麻姑痒处搔。

天外凤凰谁得髓,

无人合解续弦胶。清人冯集梧于第二句下引《神仙传》曰:“麻姑手爪不似人形,皆鸟爪,蔡经心言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也。”又于第四句引《十洲记》曰:“凤麟洲在西海之中,洲四面弱水绕之,鸿毛不浮,不可越也。洲上有凤麟数万,各各为群,亦多仙家,煮凤喙及麟角合煎作胶,名之为续弦胶,此胶能续弓弩已断之续。”原来此诗二四两句也是用了两个典故,弄清两个典故的意义。对鉴赏这诗很是重要。首先诗人把蔡经见到女神仙麻姑鸟爪一样的手,就想到用这手搔痒痒的故事,经裁剪加工为“似倩麻姑痒处搔”一句,用来比喻读“杜诗韩集”的感受。“搔痒”本来是一种特殊的感觉,然而用女神仙麻姑的“鸟爪手”搔痒,这更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用它来比喻对杜诗韩文的鉴赏,不仅贴切恰当,而且使诗句表达了一种用文字语言难以摹状言喻的意味。又因为“续弦胶”所用之物乃天外风髓麟角,世所稀罕,为“续弦胶”之技术又高超隐秘,深奥不可得。因而用它来比喻“杜诗”“韩文”的艺术造诣和写作技巧,不仅是对“杜诗”“韩文”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是在慨叹“杜诗”“韩文”后难为继,世乏与其媲美之人,透过诗句,言外颇有隐然自负之意。

用典的修辞手法,既不同于引经,也不同于稽古。引经只是援引古代圣贤的言辞,来证明自己的论点的正确。稽古是援引古人的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认识、论点。稽古和引经的修辞一般适用古代散文中的议论,所引古人之事和圣人之言,原原本本,材料是原来的材料,所使用的意义也是原来的意义,援引的目的只是为了证明。然而用典却是一种艺术再创造的过程。

首先,这种“艺术再创造”体现在对所用典故原材料的选择、加工和概括提炼上。它绝不像“引经”“稽古”那样只是原原本本引用材料,必须经过“由表及里”“去粗存精”的剪裁和提炼。比如“卞和献玉”的故事,最早见于《韩非子。和氏》: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继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玉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韩非子》文中使用这一段文字我们可以叫做“稽古”,韩非所稽古人古事出于何处,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三个特征是与后来的“用典”不相同的:其一,韩非较为详尽地引述了“卞和献玉”的全过程。如果是出于口头流传故事,韩非在采用的时候当然会有一些文字加工,但仍可以看出韩非是忠实地叙述这件事,原原本本地把它讲出来。韩非子并没有对这个故事进行“概括”“提炼”,更没进行“再创造”。其二,韩非引述“卞和献玉”故事的目的,显然是想用它来证明、解说自己的观点,即“法术”是治世之宝,而人主不识,群臣士民以之为祸,遂有吴起肢解、商鞅车裂的事。其三,韩非对“卞和献玉”故事的意义是全面完整引用,并非偏于某一方面,有所取舍;也没有给原材料赋予什么新的意义。然而,就是这样同一个“卞和献玉”的故事,在后来人们引用的时候,情况就有所不同了:

《史记·邹阳列传》:“昔玉人献宝,楚王诛之,李斯竭忠,胡亥极刑。”

《汉书。杜邺传》:“臣闻禽息忧国,碎首不恨,卞和献宝,刖足愿之。臣幸得奉直言之诏,无二者之危,敢不极陈!”

《后汉书。孔融传》:“虽忠为鬻拳,信如卞如,知为孙膑,冤如苍伯,才为史迁,达如子政,一离刀锯,没世不齿。”

《三国志。蜀书。秦宓传》:“贫贱困苦,亦何时可以终身?卞和衔玉以跃世,宜一来,与州尊见。”

李义山《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

这些诗文句子在引用“卞和献玉”这一故事时,都对原材料进行了加工处理,甚至剪裁提炼,使之适宜于使用在诗句文句中。引用故事的用意显然不仅仅是证明自己的论点,而是写诗作文或说话的需要。最重要的是,与《韩非子。和氏》所引原材料相比较,这些诗文中的“卞和献玉”故事已经偏重于,或者赋予了新的意义。比如《史记》把“玉人献宝”和“楚王诛之”并列使用,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对比意义,这种对比有了巨大的反差。这是邹阳为人所谗忌,为表白自己,在给梁孝王写这封信时非常需用而又十分适宜的。《汉书》则取意于卞和刖足而愿之,为下文“无二者之危,敢不极除”作铺垫。《后汉书》则把卞和三献宝二刖足的故事概括为一个“信”字,说“信如卞和”则与其他句子构成排比句,造成行文文势。《三国志》则取意卞和献玉之后,名显于世。这是王商为说服秦宓出来作官,引用此典,取意偏重于卞和献宝,虽经坎坷磨难,然终为楚王所用,扬名显身。同时也是以卞和三献宝暗喻秦宓身怀才学,应当出来作官。至于李商隐诗引用此典,则是李商隐于弘农尉上,忤观察使孙简,将罢去而作,取意却又偏于卞和刖双足之意,是说羡慕卞和被刖双足,因为没有了双腿,也就免去了“没阶趋”,做下层官吏强颜低意,奉承上司之苦,从而表达了一种“扼腕不平之气”。

又如《庄子·徐无鬼》引用匠石斫郢人鼻端之垩漫,运斤成风,听而斯之,垩尽而不伤鼻,郢人立不失容的故事。《庄子》引用这个故事较为完整,材料未加取舍,意在说明匠石虽巧必须有不动之质,庄子虽然能辩,也须凭借惠子的善说。庄子与惠子本为论敌,均善辩,而论辩技巧水平的高低,是互为依存的。所以庄子在文章中讲这个故事我们认为还是引用而不是用典。但后来,在人们的诗文中这一故事被反复使用,如昭明太子《七契》“匠石运斤,班轮琢锤”,周邦彦《汴都赋》“万指举筑,千夫运斤”,都还是取意于匠作技艺高超熟练。但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则“运斤”就不是取意匠作技艺的高超,而是用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斯之”的超人技艺,来比喻文学创作中有高度造诣的作家运用形象思惟来抒写的。这不仅对原材料进行了大幅度的剪裁加工,提炼为“运斤”一个词,巧妙地运用在“四六”文句中,而且赋予新义。

要之,对原材料的剪裁加工,熔铸改造,概括提炼的艺术一在形式,二在意义。形式则要求用典之人饱学博览,善于摭拾拈取古人旧事,典故史实;然后根据上下文,斧削雕凿,或为一词,或为一语,或为一句,铺排衬砌于诗文之中,语如己出,天然随分,了无痕迹。意义即一个典故,一经使用,则取义一端,陈古讽今,托事言志。久而久之,新义积淀其中,成为老化的意义。比如:

“弹铗”出《国策·齐策》“冯獾客孟尝君”一事,后人每引以言贫乏有所希求者。梁陶弘景《答赵英才书》:“子架学区中,飞才甸外;不宜扫门觅仕,复懒弹铗求通。”苏辙《食茅栗》:“故国霜蓬如盌大,夜来弹铗似冯獾。”柳亚子《感事呈毛主席一首》:“夺席谈经非五鹿,无车弹铗怨冯獾。”

“南冠”,此典出《左传·成公九年》钟仪被囚仍戴楚冠。后来用以比喻处困境而志趣深远,忧思国事。江总《遇长安使寄裴尚书诗》:“北风尚嘶焉,南冠独不归。”崔国辅《送韩十四诗》:“西侯情何物,南冠怨有余。”李大钊《登楼杂感》:“惊闻北塞驰胡马,空著南冠泣楚囚。”

“荆柯刺秦”的故事本于《国策·燕策三》,陆游《秋波媚》因为“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作“悲歌击筑”四言,而辛弃疾又在《贺新郎·别茂嘉十二第》用为“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作七言。

“请缨”出于《汉书·终军传》:“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后乃引伸为投军报国之意。魏征《述怀诗》:“请缨系南粤,凭轼下东藩。”王勃《腾王阁序》:“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柳亚子《五月五日纪事》:“我亦雄心犹健在,梦中无路请长缨。”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则又是“请缨”一典的形式的改造和意义的引伸,指人民革命武装。

“肥水之战”的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李白自中取其“投鞭”一词,从苻坚语“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来,用于诗中,“投鞭可填江,一扫不足论。”以状其军旅之盛,兵马之强。而宋人叶梦得《八声甘州》:“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后世作“草木皆兵”状其败军惊恐。南宋诗人黄机《满江红》:“绿鬃将军思下马,黄头奴子惊闻鹤。”即后世所谓“风声鹤唳。”

其次,这种用典的“艺术再创造”还体现在典故的使用技巧上。王士稹《池北偶谈》:“作诗用事以不露痕迹为高”,其实典故的用法多种多样,或直用,或与其它修辞手法浑用,今就其常用者发明之。

(1)喻用

就是把用典同比喻的修辞手法结合起来用,喻中有典,典以喻用,融为一体。如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之十三:“船人近相报,但恐失桃花。”其中“桃花”非指自然界桃花、杏花的“桃花”,“船人”亦非指真有其渡船人之“船人”。这里原来是作者使用了典故,就是说的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里所描述的“世外桃源”:“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人。”“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田女衣著,悉如外人。黄髮垂髫,并怡然自乐。”但由于诗人用典的方法十分巧妙,把以上“世外桃源”的材料压缩提炼为“桃花”“船人”两个词镶嵌在诗句中,自然妥贴,一点不露痕迹,使人看不出用典。难怪有一杜诗注本,在注释这两句诗时,就没有看出用典,把“船人”说成是渡船之人,并说“东柯谷”在唐时水大可渡船。其实“东柯谷”天论“现在”还是“唐时”都是一个狭窄的小谷,根本无法渡船,这个“船人”只能是指《桃花源记》里边舍船进入“桃花源”,“既出,得其船”的武陵人。“桃花”一词,以借喻的手法表现,是用“世外桃源”来比喻诗人想象中的东柯谷。因而,凡是喻用典故者,典故义就是喻体,诗句所描写的对象则是本体。本体和喻体须有相似点,就此二句诗看,这一相似点的产生。是诗人听了别人关于东柯谷的传说,试看“传道东柯谷,深藏数十家。对门藤盖瓦,映竹水穿沙。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瓜。”这不正是陶渊明笔下与世隔绝,“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景象吗?然而,诗句在运用这一典故时所产生的深层意蕴,并非仅此而已。一个典故,一件史实,往往包含着多方面的意义。陶渊明写了《桃花源记》,表明他无意仕途、厌卷现实,向往一种与世隔绝的隐逸生活,事实上他弃官归隐,是一个隐士。于是后世“桃花源”一典被反复使用,久而久之,遂从与世隔绝安然平静的生活,赋于它更为复杂深沉的“隐逸”之义。杜甫使用“桃花”一典,其意正在于此,表明他向往像桃花源那样的东柯谷,在饱经丧乱之中,渴望有一个安逸平静的生活。“船人近相报,但恐失桃花。”他将前至理想之地,而又唯恐像武陵人那样迷失去桃源的路途,寻找不着他向往的理想世界。透过典实,我们不是可以看到他的“隐归”思想吗?这在秦州以前的诗作里是没有的,是探讨杜甫陇右诗作思想倾向时应注意的。“用典”看似不过诗作修辞手法而已,然就其手法,可以深入作家思想,以至鉴赏其艺术,领略其韵味。如李商隐诗,以好用典为著,其《南朝》:

地险悠悠天险长,

金陵王气应瑶光。

休夸此地分天下,

只得徐妃半面妆。

“徐妃半面妆”一典见于《南史·后妃下》:“元帝徐妃讳昭佩,东海郯人也。祖孝嗣,齐太尉枝江文忠公,父绲信武将军。妃以天监十六年十二月拜湘东王妃,生世子方等,益昌公主含贞。妃无容质,不见礼。帝三二年一人房。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此典借暗喻使用,以“徐妃半面妆”暗喻南朝宋齐梁陈之半壁江山,不仅饶有兴味,且大有深意。诗中前二句写尽地势天堑,王气之盛。至第三句一转,言南朝不过以长江为界分治。前人咏南朝大都不过慨叹其兴亡罢了,然而李义山此诗一旦用了“徐妃半面妆”的典故。则暗喻南朝,就不仅是叹其兴亡,更是出于其上,意在责六朝君臣,何以偏安一隅,毫无一统之志,坐失神州陆沉。岂不可悲?如此咏史,足见其史识之高。

罗隐《中秋夜不见月》:

阴云薄暮上空虚,

此夕清光已破除。

只恐异时开霁后,

玉轮依旧养蟾蜍。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5)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陆游文集4

    陆游文集4

    一个受时代陶熔而又努力陶熔时代的人,通过诗词发出声声战斗的呐喊,永远激励着千秋万代的中华儿女奋勇向前,读一代爱国诗人的经典文章,品官宦诗人的一生坎坷。
  • 甜甜的苦井水

    甜甜的苦井水

    本书选取的故事人物都是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的小人物,所写的故事都是发生在这些小人物身上的故事。
  • 中国现代诗体论

    中国现代诗体论

    本书研究了国内外古今各类诗体,内容包括:中国古代诗体、外国诗体与中国新诗、微型诗、格律体新诗、歌词等。
  • 中华谚语(第二卷)

    中华谚语(第二卷)

    该书本着科学、规范、实用的原则,从收集的数万条谚语中选取其中的精华约11500条。收录的谚语哲理丰富,涉及范围广,从婚姻家庭到社会百态,从军事历史到处世哲学,从天文地理到农、工、商、建,从养生保健到琴棋书画……大千世界,千姿百态均有涉及。本书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掌握,在每句谚语下面标注了简单的释义
热门推荐
  • 穿回美国成神棍

    穿回美国成神棍

    普通中学教师穿越到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立志化身神棍,预言未来,忽悠全美,震惊世界。
  • 妃我倾城:君兮如故

    妃我倾城:君兮如故

    现代,某位倒霉的人被自己的好友拉去蹦极。蹦着蹦着,竟然蹦到了古代。古代,某人还来不及感受家庭的‘温暖’就要嫁人了。本以为王府生活会无忧无虑,却不知自己要嫁的是一匹狼。随着时间的变迁,她以慢慢适应。不知突然哪里冒出‘夫君’的初恋。再后来,发现自己只是‘夫君’的棋子。她的人生不会这么悲催吧…
  • 从执手到白首:达抵幸福婚姻的身心灵修炼

    从执手到白首:达抵幸福婚姻的身心灵修炼

    本书作者在从事婚姻情感教练技术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这样一本诚实的书,探讨、检视了形形色色的婚姻类型,分享着婚姻生活中的点滴感受,以睿智的思维、生动的语言剖析男女相处之道,为红尘中执手共舞的人们端上一盅盅心灵鸡汤。
  • 重生之无极道

    重生之无极道

    神皇之子,在神魔大战中被杀。经过九世轮回。因世世如意,被天道废其第十世的修炼资格。独孤轩夜,空有顶级修炼天赋却不能修炼而被称为龙神帝国的第一废材。其父因此命贴身侍卫携带玲珑塔,助独子修炼。独孤轩夜笑傲整片大陆。杀小人,诛反贼,捕神兽。“你凭什么这么嚣张?!”“因为你爹不是第一神皇。”
  • 嫡女策,逆天五小姐

    嫡女策,逆天五小姐

    她蔚明珠,她本是将军府高贵的嫡女,南齐至尊皇后,她嫁他七年,助他登上九五之尊的位置。却不曾想,身怀六甲时换来他一纸圣旨,打入冷宫!水银灌顶,她凄然以血为咒:“上天入地,我蔚明珠在此发誓,如有来生,我定然会让你们十倍千倍的偿还今日给我的屈辱!”再一次醒来,却发现自己重生在十年前,这一次,她绝不会再任由命运摆布,她定要让那些伤害她的人血债血偿!当日伤她一分者,今日她必还十分!王侯将相,太子藩王,她教他们一个个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且看昔日弃后今生风华滟滟,逆天无双!哼,前夫求娶,门窗全无,誓要报仇!装可怜?玩心计?好吧,来比比,谁才是鼻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之小乐

    重生之小乐

    如果从一开始就能预料很多。我想,我不会错过。当开始回忆时,才发现人已经老了。再回首往事,留下的些许遗憾如果我能重新选择,我要尽自己最大能力不留遗憾命运齿轮开始转动。再重来,我一定要惊艳了所有人的眼。
  • 天赐缘:重生总裁娇妻

    天赐缘:重生总裁娇妻

    “老公,我饿了。我想吃你做的意大利面”赐依懒懒的躺在天程的怀里说着。“好,你等着我去给你做。”天程屁颠屁颠的跑下楼。不一会,天程就捧着一碗热腾腾的面走上楼来。看着睡得正香的赐依宠溺一笑,竟如那冬日般的暖阳,干净温暖。
  • 呆萌小仙后:杠上无良仙君

    呆萌小仙后:杠上无良仙君

    身在混乱青陵镇,镇压家族的某女道:腹黑精明是本钱。所以,当她遇到正在暴走的仙君,当然是出其不意打昏,带走,扔进河!(╯‵□′)╯可…上天竟然跟她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女人,本尊记得是你那天打昏了我。”再见某女后,某仙君抱胸冷笑。“呃…”某女悄悄向后移,满脸堆笑:“仙君,我们其中一定…一定有什么误会!”
  • 天上云端

    天上云端

    在宇宙的每个角落,耸立着各种不同形状的铜门,这扇铜门将两个世界隔开,铜门之后的那个世界人们称之为“幻境”。关于幻境的历史,人们似乎已经模糊不清,没有人去追究……幻境的三大原则世人都知道。1、你可以从幻境里拿走特定的物品。(如道具、技能等)2、从现世界带进去的物品,只能使用。3、在幻境中死亡,现世界中也会同时消失。当人们从幻境中获得力量时,即使和平,也是大争之世!
  • 八荒绝

    八荒绝

    我从世界最黑暗醒来,站在世界的对岸,没有人可以让我停下来,只有我自己。圣贤不死!大道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