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50500000022

第22章 抉微索隐(11)

又《周礼·天官·大府》:“大府掌九贡九赋九功之贰,以受其货赂之人,颁其货于受藏之府,颁其贿于受用之府。”郑注曰:“九功谓九职也,受藏之府若内府也,受用之府若职内也。凡货贿皆藏,以给用耳。良者以共王之用,其余以共国之用,或言受藏,或言受用,又杂言货赂,皆互文。”

又“凡式贡之余财,以共玩好之用。”郑注曰:“谓先给九式及吊用,足府库而有余财,乃可以共玩好。明玩好非治国之用,言式言贡互文。”

“式”指“九式”,“九式”是“式法”即为财用支出法,但说“九式”时不能脱离了“九赋”,即后文之所谓“关市之赋,以待王之膳服;邦中之赋,以待宾客;四郊之赋,以待稍秣;家削之赋,以待匪颁;邦甸之赋,以待工事;邦县之赋,以待币帛;邦都之赋,以待祭祀;山泽之赋,以待丧纪;币余之赋,以待赐予。”“九赋”是财用税敛法。一日“式”即支出,一日“赋”即收入。说“九式”时同时包含着“九赋”,说“九赋”同时包含着“九式”,故谓“互文”。同样,“贡”指“九贡”,贡谓贡上之财贿,是从邦国及万民进贡上来。然而“九贡”用于“凶礼五事”即荒礼、丧礼、吊礼、桧礼、恤礼的使用。故言“贡”则不离“用”。“式”与“赋”,“贡”与“用”互相对立,彼此相反,而存于“式”和“贡”两个词,谓之“互文”实际揭示了“反义同辞”的词义现象。

又郑注以“货”“贿”“受藏”“受用”谓之“互文”者,孔疏云:“郑欲以藏用互文,货言藏者,以其善物,贿言用者,以贱物。其实皆藏皆用,故言凡货贿,皆藏以给用耳。“言受藏谓内府,言受用谓职内,皆藏以给用,言藏亦用,言用亦藏,是互文也。杂言货贿者,言货兼有贿,言贿亦兼有货,亦是互文,但二者善恶不同,故别言之。孔颖达的疏解,把郑玄所说的“互文”讲得很清楚了,现在看来,就是辨析了“货”和“贿”,“藏”和“用”这两对同义词在词义上的相同和差异。“藏”和“用”均指财货收藏而供人使用,藏之供用,用则必藏,故谓“言藏亦用,言用亦藏”,其区别在于“藏”指善物,贵重者,给王之用者,而“用”则指贱物,给国之用者。“货”与“贿”均指财货,故谓“言货兼有贿,言贿兼有货”,这两个同义词的差别在善恶不同,一指好货,一指不好的货。

《礼记·月令》:“是月也,天子饮酎,用礼乐。”郑注曰:“酎之言醇也,谓重酿之酒也。春酒至此始成,与群臣以礼乐饮之于朝,正尊卑也。孟冬云:“大饮蒸”,此言“用礼乐”互其文。”孔疏曰:“孟冬云‘大饮蒸’,此言‘用礼乐’,明孟冬亦‘用礼乐’,故云互其文。”

今查,《礼记·月令·孟夏之月》谓“是月也,天子饮酎,用礼乐。”而在《礼记·月令·孟冬之月》谓“是月也,大饮蒸。”依孔颖达解,郑玄所谓“互文”是指“孟夏之月”的“用礼乐”与“孟冬之月”的“大饮蒸”,这又是前后文记同一类事而可以互相补充。比如“孟夏”“孟冬”均记天子与群臣饮酒之事,“孟夏”称天子饮醇酒,饮酒时用礼乐,则知饮于宗庙。但未明饮何酒礼,是否有牲体之俎。而“孟冬之月”谓之“大饮”,且升牲体于俎之上,但未明是否用礼乐。今谓互文,指明先后两饮,一在孟夏,一在孟冬,虽时有先后,而均为天子群臣饮宴,有相合者。故知“孟冬”虽未明“用礼乐”,而就“孟夏”知其“用礼乐”,故郑玄谓之“互其文”。

据上所述,郑玄所谓“互言”、“互辞”、“互文”、“互其文”,歧见纷出,各有所别,与后世之所谓“互文”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与郑玄同时的服虔,以及后来的杜预等人,在注解经籍时,对“互文”时有发明,各有所见;而他们都已认识到一点:“互文”的“互”,总是文章里边两个词语,两个句子,两个语段,或者所记述的两件事、两种行为、过程、性质等相互之间的种种关系。当然,能够分析、认识辨明语言里边的这些“相互”关系,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互文”的认识,以及对语言的理解。现据先秦两汉时期“互文”修辞运用材料,分析归纳如下:

①举此补彼

《古汉语语法资料汇编》(中华书局65年版)称贾公彦《仪礼·疏》谓“凡言互文者,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故曰互文。”然据刘明华《互文三则》(《修辞学习》86年第4期)一文指出《仪礼》贾疏并无此语,而于《仪礼》卷七贾疏曰“凡言互文者、各举一事,一事自周,是互文。”今查《仪礼》贾疏,确如刘文所言,恐《古汉语语法资料汇编》所辑有误。然反观所论,诚然发明此条“互文”之要义。即言古人行文,于相互对立两部分,或上因下而省,或下承上而略,然其义却下因上而补,上缘下而明,上下互补,其义相足,而其文自省。如:

《左传·隐公元年》:“公人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孔疏曰:“赋诗谓自作诗也。中融外洩,各自为韵。盖所赋之诗,有此辞,传略而言之也。融融,和乐;洩洩,舒散。皆是乐之状,以意言之耳。服虔云:‘人言公,出言姜,明俱出入,互相见。’”

《左传》记郑庄公从颍考叔语,与其母姜氏“隧而相见”,上句言庄公人隧,赋诗四句。其出隧,及后两句诗,则因下文而省略,而又因下文补足;下句言姜氏出隧,亦赋诗四句,而其人隧,及前两句诗,则承上文而省略,而缘上文补足。故谓庄公姜氏俱出入,俱赋诗。

《左传·昭公六年》:“夏,季孙宿如晋,拜莒田也。晋侯享之,有加笾。武子退,使行人告曰:“小国之事大国也,苟免于讨,不敢求贶。得贶不过三献,今豆有加,下臣弗堪,无乃戾也。”孔疏曰:“上言加笾,此言豆者,笾豆并加,互举其一也。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上文云‘有加笾’此则云‘豆有加’,盖有加笾,必有加豆,豆盛湿物,笾盛干食。”据孔、杨疏注则知笾豆为宴享二事,上文因下文而不言加豆,下文承上文不言加笾,实则笾豆俱加,因上下文各省,又互补。

又《左传·哀公八年》:“吴师克东阳而进,舍于五梧;明日,舍于蚕室。公宾庚、公甲叔子与战于夷,获叔子与析朱组,献于王。王曰:‘此同车,必使能,国未可望也。’”杜预注:“公宾庚、公甲叔子并析朱钽为三人,皆同车,传互言之。”

这里杜预所说的“互言之”也是“举此补彼”类的互文。上文言公宾庚与公甲叔子参战,不言析朱钽参战,而析朱钮因下文省略,其亦参战可知;下文言叔子与析朱组被获,不言公宾庚被获,而公宾庚蒙上文省略,其被获亦自明。

上边所举各例,其所谓“互文”亦就上下文可见,而先秦文献中又有异书、异篇,或异时而“互文”举此明彼者,如:

《左传·桓公三年》:“秋,公子晕如齐逆女。修先君之好,故曰公子。”

又《左传·宣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公子遂如齐逆女,尊君命也。”

《庄公三年》杜预注曰:“昏礼虽奉时君之命,其言必称先君为礼辞,故公子晕逆女,传称修先君之好,公子遂逆女,传称尊君命,互举其义。”

公子晕到齐国迎齐女,是在桓公三年,只说“重修前代国君之好。”而没有说“尊从国君命令”。与公子晕迎齐女相同的事是公子遂到齐国迎齐女,只说尊从国君命令,而没有说重修前代国君之好。这两件事可以说既相类,又相对,都是鲁国公子到齐国迎齐女作亲,但为什么说的话不一样呢?原来公子晕迎亲没有说“尊从国君命令”是根据宣公元年公子遂迎亲的话而省略。公子遂迎亲没有说“重修前代国君之好”,是根据桓公三年公子晕迎亲的话而省略了。这两句话互相补充,两人都说了两句话,所以就叫异时“互文”。

又《汉书·宣帝纪》:“封贺所子弟子侍中中郎将彭祖为阳都侯。”

《汉书·张安世传》:“其封贺弟子侍中关内侯彭祖为阳都侯。

杨树达于《汉文文言修辞学》指出:“周寿昌《汉书注校补卷四》云:“《宣帝纪》无‘关内侯’三字,《安世传》无‘中郎将’三字,所谓互文以征实也。”这实际也是同书异卷而互补。《汉书卷八宣帝纪》内记彭祖曰“中郎将”而不言“关内侯”是因“卷五十九张世安传”而省略,又依其补足;《张世安传》记鼓祖为“关内侯”,不言“中郎将”,是因《宣帝纪》而省略,又当依其补上。实则彭祖既为“中郎将”又为“关内侯”,此之为“互文”。

②对文互见

文中所记两事、在事理、逻辑、语义上相对而存在,相对待而互明,遂省文以互补。

《左传·昭公十四年》:“楚子使然丹简上国之兵于宗丘,且抚其民,分贫,振穷,长孤幼,养老疾,收介特,救灾患。宥孤寡,赦罪戾,诘奸慝,举淹滞,礼新,叙旧,禄勋,合亲,任良,物官。使屈罢简东国之兵于召陵,亦如之。”

杜预注:“上国在国都之西。西方居上流,故谓之上国。孔颖达疏:“以水皆东流,西方居上流,故谓之上国。西为上则东为下,下言东则此是西,互相见也。”

据杜、孔注疏可知,“上”的反面是“下”,故与“上国”相对的是“下国”,又因我国水皆东流,故水之上流为西,下流为东,推而论之,“上流”则为“西国”,“下流”则为“东国”。此言楚国然丹检阅上国之兵,而不说检阅西国之兵,据下文“屈罢简东国之兵于召陵”则知“上国”亦即“西国”。谓屈罢检阅东国之兵,而不说检阅下国之兵,据上文“然丹检阅上国之兵”,则知“下国”亦即“东国”。这就是对文而相互推明文义。

不过,我们这里所说的“对文互见”式的互文,与文言里一种“对文”是不同的。文言里的“对文”是指结构相似,词性相同的两个词组或句子,它们相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其词义相同、相关或相反的一种现象。如《韩非子·五蠹》:“献图则地削,效玺则名卑”两句结构相似,均为紧缩复句,“献图”与“效玺”均为动宾结构,“地削”与“名卑”均为主谓结构。则“献”与“效”两字在结构中处在相对应的位置,且又是同义词,这就叫“对文”。而我们这里所说的对文,不是结构关系中的对应,是指在词义系统中,在逻辑关系上,在事理中,处于相互对应、对立或相对待关系。如“上”与“下”“东”与“西”,“前”与“后”等。

《礼记·坊记》:“故君子约言,小人先言。”

郑注曰:“言人尚德不尚言也。约与先互言尔。君子约,则小人多矣;小人先,则君子后矣。”孔疏:“君子约言者,省约其言,则小人多言也;小人先言者,小人行在于后,必先用其言,君子则后言,先行其行,二者相互也。”

郑玄指出“约”与“先”互文,而“先”与“后”反义相对;“约”,简约,省约,亦即“少”,与“多”反义相对。故“先言”与“后言”相对,“多言”与“约言”相对。此本当云君子约言后言,之所不言“后言”者,以下多“小人先言”而明之。本当云小人多言先言,之所不言“多言”二字,以其上句“君子约言”而互见其义,如此则上下两句省却“后言”“多言”四字,则求其简约。

③反义互足

所谓反义即句子里的动词义互相对待,此类互文是指使句子反义两端互相补足。

《左传·成公二年》:“公会晋师于上郧,赐三帅先路三命之服,司马,司空,舆帅,侯正,亚旅皆受一命之服。”

孔颖达疏:“于卿言赐,于大夫言受,互相足也。”

此指“赐”“受”二字互文。“赐”指赐予,给予。“受”指接受,动词义正好相反相成。“赐三帅先路三命之服”,言鲁君赐三帅(卻克、士燮、栾书)辂车及三命之服,这个句子是双宾句,主语“鲁君”省,“三帅”是接受鲁君所赐者。“司马、司空、舆帅、侯正、亚旅皆受一命之服”,这个句子是一般主谓宾句,“司马”等是主语,谓“司马”等接受一命之服。然而上句的“赐”字因为有了下句的“受”字补足其义,所以在说“鲁君赐予”的时候。同时也包含着“三帅接受”的意思。同样,下句的“受”字受上句“赐”字影响,所以在说“司马、司空等接受(一命之服)的时候,同时也包含着“鲁君赐予”的意思。

《左传·昭公四年》:“祭寒而藏之,献羔而启之。”

孔颖达疏:“上已云‘其藏冰也,黑牡柜黍以享寒司,今复云‘祭寒而藏之’,与上一事而重其文者,欲明献羔而启之还是献之于寒神,故更使藏之启之文相对也。”

杜预解“祭寒”曰“享寒司”,而“献羔”也是献于寒司,“祭寒”与“献羔”指同一事,于是“藏之”的“藏”与“启之”的“启”相对成文,反义互训,“藏”不单纯有“收藏”之义,从下文“启”,有了“封闭冰窑”的意思。“启之”的“启”不单纯有“打开冰窑”之义,承上文“藏”字,它还有“使用”的意思,“收藏”和“使用”可以是反义相对。

④单一及余

行文所记之事,只举其一端,其余各端省文而简之,其义则据其一端类而推之。此之谓举一隅而三反。

《左传。隐公元年》:“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于大都、中都、小都三者只举大都,所以“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与“中五之一”互文,后句应据前未省文之句类推,为“中都不过五国之一”;又与“小九之一”互文,则类推应为“小都不过九国之一”。

《礼记·王制》:“大国之卿不过三命,下卿再命,小国之卿与下大夫一命。”

郑注曰:“不著次国之卿者,以大国之下互明之。”

孔疏曰:“以大国之卿不过三命,则知次国之卿不过再命,大国下卿再命,则知次国下卿一命,故云互明之。”

举“大国之卿不过三命”一句明之,则由“大国”知有“次国”,由“三命”推知有“再命”,则“次国之卿不过再命”,有“大国下卿”则有“次国下卿”,二者互文,推而论之。则“次国下卿不过一命”。

亦有举先及后者,先足以兼后,如:

《诗经·鲁颂·睏宫》:“春秋匪解,享祀不忒。”

郑笺云:“春秋犹言四时也。”孔颖达疏:“作者错举春秋以明冬夏,故云:‘春秋犹言四时也’又《左传正义》卷一《春秋序疏》云:‘春先于夏,秋先于冬,举先可以及后,言春足以兼夏,言秋足以见冬,故举二字以包四时也。’”

春夏连言,春在先,言春兼具夏,谓春夏,是以春代春夏;秋冬连言,秋在先,言秋兼具冬,谓秋冬,是以秋代秋冬。故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可称春秋。

亦有举偏代全者,亦可谓“互文”:

《左传·昭公九年》:“先王居祷杌于四裔以御魑魅。”

杜注云:“言祷杌,略举四凶之一。下言四裔,则三苗在其中。”

孔疏:“文十八年《传》称:‘舜臣尧,流四凶族,浑敦、穷奇、祷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魑魅。’先儒皆以为浑敦、欢兜也;穷奇,共工也;祷杌,鲧也;饕餮,三苗也。此传以晋率阴戎伐颖,止须言饕餮耳,而云祷杌者,略举四凶之一耳。下言四裔,则三苗在其中可知也。若直说鲧,当言居祷杌于羽山,不须言四裔也。”

杜预以为“祷杌“即四凶之一。四凶乃舜所流放的四族首领,即浑敦、穷奇、祷杌和饕餮。传举“祷杌”是为以祷杌兼代四凶。又据孔疏解,下文有“四裔”,乃四方边远之地,舜流放四凶于四方边远之地,称“四裔”则三苗包括在其中,三苗即指浑敦、穷奇和饕餮。这样,“祷杌”与“三苗”就是互文。举“祷杌”则兼具“三苗”,谓四凶也;言“四裔”亦即“三苗”,亦兼包“祷杌”,故谓之举偏代全,举一及余者也。

⑤异文互参

所谓“异文”是指所记同一件事、人或语,在不同的书里,或不同篇章,卷帙里有相异之处,这相异之处则为“互文”,未知孰是,留存参证。

《汉书》卷八《宣帝纪》:“丙吉为廷尉,治巫蛊于郡邸,怜曾孙之无辜,使女徒复作淮阳赵征卿,渭城胡组更乳养,私给衣食,视愚甚有恩。’’

又卷七十四《丙吉传》云:“吉谓则云:‘汝尝坐养皇曾孙不谨督笞,汝安得有功!独渭城胡组,淮阳郭征卿有恩耳。’”

《宣帝纪》云:“赵征卿、郭征卿纪传不同,未知孰是。”周寿昌云:“此复作女徒,或传其家姓,或传其夫姓,故纪传有异同也。

周寿昌以为赵征卿与郭征卿均是,一传其家(娘家)之姓。一为夫家之姓。

又《汉书》卷三十一《项籍传》:“梁已破东阿下军,遂追秦军,数使使趣齐兵俱西。荣曰:“楚杀田假,赵杀田角田间,乃发兵。”梁曰:‘田假,与国之王,穷来归我,不忍杀。’”

又卷三十三《田儋传》云:“项梁既追章邯,章邯兵益盛,项梁使趣齐兵共击章邯。荣曰:‘楚杀田假,赵杀角间,乃出兵。’楚怀王曰:‘田假,与国之王,穷而归我,杀之,不谊。’”

宋祁校《籍传》云:“田假与国之王又在《田儋传》,作怀王语。”刘奉世校《田儋传》云:“谓田假与国之王者项梁之语也。见《羽传》中。朱一新《汉书管窥》卷三云:“是时怀王拥虚位,兵事一决于梁,《田儋传》存其名,《项籍传》则从其实也。”

同一句话于《汉书。项籍传》则为项梁所说,于《汉书·田儋传》所记,则为楚怀王所说,朱一新据历史事实推究,以《项籍传》为是。

《汉书》卷六十《杜延年传》:“左将军上官桀父子与盖主燕王谋为逆乱,假稻田使者燕仓知其谋,以告大司农杨敞。”

同类推荐
  •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世俗流言的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世俗流言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包括《清官能吏的故事》、《书生才子的故事》、《农夫诙谐的故事》、《工匠谈闻的故事》、《百姓闲聊的故事》、《儿童趣事的故事》、《世俗流言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故事》、《万物戏说的故事》和《自然传说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 敦煌大梦

    敦煌大梦

    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一批中国知识分子为敦煌的保护、研究事业而殚精竭虑的故事,真实而全面地再现了凝聚在这些中国知识分子身上为民族文化事业勇于牺牲敢于承担的优秀品质。
  • 我们把景仰忘记了

    我们把景仰忘记了

    《我们把景仰忘记了》选取了阎真、朱自清、巴金、冰心、丁玲、萧红、郁达夫、老舍、茅盾、丰子恺等10余位作家对知名文学前辈的怀念文字,共计20余篇,在这些文字中,我们再次体悟了何谓高风亮节,何谓名人大家风范。并借此表达对文学前辈的景仰之情。
  • 有一缕阳光就要灿烂:最抒情的中外散文

    有一缕阳光就要灿烂:最抒情的中外散文

    本书编入了中外百余篇抒情散文,或优美动人,或朴实真挚,或意味深长,如日暮黄昏的天空中升起的袅袅炊烟,让你在掩卷之际,不禁回味咀嚼。这些抒情散文从平常生活、旅途见闻等方面作为切入点,以精简准确的心灵咖啡作为提示和点拨,让您在读完每篇散文之后都回眸和感悟,灵魂被陶醉,思维被熏陶,文学修养也更上一层楼。
  • 牡丹亭

    牡丹亭

    如果认为古代人的爱情迂腐,那么且来读读《牡丹亭》吧,这里有你不曾了解的古人生活。作家白先勇曾玩笑说道:古人的后花园是最危险的。“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牡丹亭》里演绎的正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古代名门闺秀,进了后花园看到宜人美景,就开始蠢蠢思春,然后就邂逅了一段生生死死的爱情……一曲《牡丹亭》,写尽了天下痴男怨女的缠绵心事,连《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也读得“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热门推荐
  • 英雄联盟为梦而战

    英雄联盟为梦而战

    玩游戏就像玩女人一样,想要拿她的一血,你必须要狠。萧毅重生三年前,再次面临抉择时,他只想对着世界呐喊,“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 医学伦理学

    医学伦理学

    “医乃仁术”,界定了医学应当作什么和不应当作什么。医学作为一种技术,是一种物质手段,“医乃仁术”决定了它只能是行善之举。现代医学科学的迅猛发……
  • 冷少暗恋,独宠不良女友

    冷少暗恋,独宠不良女友

    从她有意识的那一刻起,他就陪伴在她身边,一起上学一起放学,充当起照顾她的责任。只是有一天,爱慕他很久的师妹冒了出来向他表白,她横插一脚霸道的宣誓主权:“他是我的!”在她想知道多年前的秘密时,阴谋也随之而来……我不在乎你是什么,我只喜欢你。
  • 无极破虚空

    无极破虚空

    无极系统神秘莫测。虚空法则虚无缥缈。无极破虚空,敬请期待!
  • 反派养成守则

    反派养成守则

    苏以谦被自己绑架了,那个自称来自最高纬度的“苏以谦”,带着他绑架了地球,绑架了太阳系,绑架了全宇宙。从此,宇宙公敌成了他唯一的身份,那么,他该怎么生活在这个所有生物都恨不得他被挫骨扬灰的宇宙中呢?
  • 死神下凡

    死神下凡

    本书宗旨:将装逼进行到底,装逼的最高境界就是牛逼~~~~~~~~~~~~~~~~~~~~~~~~~~~~~~~他长期游走在死亡的边缘,当人们都以为他无路可走,注定要死去的时候,他都会用每一次重生像是死神下凡一般让人们仰视。~~~~~~~~~~~~~~~~~~~~~~~~~~~~~~~三样东西可以使混沌大陆的紫色薰衣草昂首挺胸紫气东来:《叛国论》,《信仰》和绝对武力~~~~~~~~~~~~~~~~~~~~~~~~~~~~~~~【旁白】人生不过长百年,问君能否陪我大醉三万六千场?换来世,你我绕床弄青梅,捧心肝。~~~~~~~~~~~~~~~~~~~~~~~~~~~~~~~~感谢IT才子提供的一个高级群,吊丝的家,公布一个书友群号:154690634
  • 俏婢戏君

    俏婢戏君

    此为齐绯的故事,应读者之要求开成新坑。她只是不满父母之命逃婚混混茶馆而已,却不料一时大嘴巴,得罪了不能得罪的人,于是下一刻,她便被人丢到了以断袖闻名于世的武林盟,而后又被人要挟去勾引那个美美的断袖盟主,为了活命,也为了回家,更是为了她的终身大事作想,她不得不忍辱负重,收敛锋芒,开始她的偷心计划……
  • 最强术士

    最强术士

    小道士秦风,继承师傅的衣钵,修得绝学——乾坤动诀!能驱鬼除魔,去疑难杂症!一次偶然的救人,让他不得不还俗娶妻,从此开始混入都市之中,穿梭善恶之间!道士也有情,道士也有爱!看小道士如何打造属于他的另类人生!
  • 道剑仙星

    道剑仙星

    一个出身卑微的穷苦少年一个道术至上的修真世界丹、符、器、剑、体、星、灵,前路茫茫……少年终于觉醒,原来此世是合星而来,历经万千轮回,神魂体魄早已脱胎换骨!仙星在手,道剑在心,强横者仍然高高在上,漫漫修途隐于脚下……
  • 赤血龙玉

    赤血龙玉

    每个都市中都存在一个黑暗的小巷,那里黑暗,细菌,邪恶滋生,是恶人的天堂,善人的地狱。太古年间,天之陨落,整个世间,进入了一个无天的时代。都市中的弱小高中生,偶的赤血龙玉,于是妖女,魔鬼怪迅速集结而至。黑暗,已经笼罩在他的心中,而他,也沉迷于黑暗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