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50500000005

第5章 修辞杂说(5)

修辞格里边有一种示现格,是说“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见如闻的辞格”。这种修辞手法是说写者全凭想象,或者把过去的事情追述得如在眼前,或者把未来的事情想象成已经发生,或者对生活中有可能发生的事情进行悬想。古人把这种示现格常常用在诗歌的写作中。如李白《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

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这是一首吊古之作,唐人此类诗多用古今对比的修辞手法。此诗前三句是赋昔日越王勾践大败吴王,极尽其胜气豪华。然而李白唐人,何以能把越王破吴,将士荣归,如花宫女相迎,写得历历如见?原来这不是诗人的追忆,而是悬想,是想象之词。一直到第四句陡然一转,才写到现实,用“惟有”二字引出“鹧鸪”,不禁使人倍感今日之凄凉,而顿悟荣华之无常。前三句的悬想,实为后一句张力。又如王昌龄《卢溪别人》:

武陵溪口驻扁舟,

溪水随君向北流。

行到荆门土三峡,

莫将孤月对猿愁。

这首送别诗,通篇运用了示现的修辞手法。以想象之词,寄缠绵之思。诗中所写武陵驻舟,随溪水北上,直至荆门,又上三峡;一路上对孤月、听愁猿,凄苦冷清的行程如同亲历。但这不是诗人写自己,而是在想象友人别后的情景,借以传达对友人的关切之情。韦庄的《梦人关》:

梦中乘传过关亭,

南望莲峰簇簇青。

马上正吟归去好,

觉来江月满前庭。

前人说这诗与李白《越中览古》“章法相同”,就是前三句用了“示现”辞格,而于句未急转,由梦中之乐,陡人现实,顿然失望。所谓“梦人关”正是写想象中回乡的情景:原来韦庄是杜陵人,他乘着驿车,进入潼关,经过华山,正在马上吟哦即将归家的好诗,醒来满眼江月,却仍在江南。从而传达出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梦”也是诗人的悬想。其他借“示现”而驰骋想象的诗文如: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莱萸少一人。

(王维《忆山东兄弟》)

醉别江楼桔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别清猿梦里长。

(王昌龄《送魏二》)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

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

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

融融……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杜牧《阿房宫赋》)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半身。

想得家中深夜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夸张”这种修辞格是需要凭借想象的。在鉴赏古代诗歌时,我们应当反过来,通过“夸张”辞格的运用,去领略诗词中的丰富想象。试看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

划却君山好,

平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

醉杀洞庭秋。

全诗通篇采用“夸张”辞格,所以黄生《唐诗摘抄》评为“放言无理”。我们则可以就其“夸张”而感受诗中的奇特想象,新颖设想:铲平君山,让湘水全流入洞庭湖,酿洞庭水为美酒,然后喝个痛快。以奇异豪壮的设想起句,次句释因随设想紧承,又从好饮者美好想象转句,以夸张作结。此诗与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相匹敌,设想新奇,胸襟阔大,“诗豪语僻”,有“冲决藩篱之气”。

第三,在文学鉴赏中,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获得“感情移置”的审美体验。

诗歌的本质是抒情的,所谓“移情作用”是说诗人把自己的情感意志移置到自己以外的客观事物中去了。如“感时花溅泪”,“已是悬崖百丈冰,她在丛中笑”,“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诗人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思想意志移入到“花”“梅花”“竹石”中,“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即审美欣赏的对象不是自然的花或竹石,而是渗透到这些自然物中的诗人的自我情感、自我人格。这种移情审美的特征是,审美主体与客体融合为一,主体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而在语言运用的层面,是词语的移用,即把适用于人的思想感情、动作行为的词语,移用在人以外有生命或无生命的事物上,这种辞格叫拟人。韦庄《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

诗中前二句借“江雨”、“江草”、“鸟啼”写出一片凄迷,如六朝梦境。然妙句在后,以台城柳,于江山易代、世事更替无动于衷,春来依旧烟笼长堤。本来“杨柳”是诗人这个审美主体以外的客体,并不存在解不解兴亡的问题,是诗人自己眼见台城凄凉,想起六朝盛事,而生发了盛衰兴废的无限感慨。诗人把自己的这些感慨移入到台城柳上,在诗人眼里,“依旧”之物惟柳而已,台城柳无所感慨,故曰“无情”。后句妙处也正是把使用于人的“无情”二字,移用在人以外的物上,是拟人辞格。此类手法用得很多,如“想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不惜充君庖,为带边城信。”(鲍当《孤雁》)“落日汀洲一望时,柔情不断如春水。”(寇准《江南春》)“惟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刘攽《新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敬亭山”可以与人“相看”,“孤雁”可以“带边城信”,“春水”具有了“柔情”,“南风”可以“开门翻书”,“蜡炬”可以“流泪”,都是把适用于人的动词用于物的缘故,而这些自然的“物”充满主体意识情感。

咏物诗多因物之理,尽物之态,托物言志,穷物寓情。来鹄《云》:

千形万象竟还空,

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

悠悠闲处作奇峰。

前二句极尽云的变化莫测,尽管它“映水藏山”,但终究是一片虚空,以此比喻执政者的虚托空言。后两句谓“云”悠悠闲处,不恤民劳,以“云”为对象,把自己的一腔愤慨之情,借“云”倾泻,极尽讥讽。又如郑燮《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作者一生喜爱竹石,画竹石,在这首诗里其实不是把竹石作为对象而自我享受,而是把渗透到竹石中的诗人的情感、自我人格作为审美对象的。竹石与诗人已经完全融为一体。诗中运用了“咬定”、“不放松”、“立根”、“坚劲”等词语,使人觉得似乎是用竹子扎根岩石,任凭风吹雨打,依然坚挺来比喻诗人历经磨难,坚忍不拔的一种精神,似乎是以实比虚的一种比喻手法。其实这是旧体诗里“咏物”诗惯用的托物言志、因物感兴、借物喻志的手法。这种手法用得最早的恐怕要数屈原的《橘颂》,通篇就橘的特征和形象,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实际上是作者人格和个性的缩影。它不拘泥于“橘”这个所歌咏的事物本身,而在语言运用上又不脱离这个事物,因而能够使诗人的主观心情完全渗透到客观事物中,这种写法为后来的咏物诗开了先河。

第四,修辞与感知。即修辞手法可使我们感知文学作品的意象、意境。从心理学上说,感觉是心理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其中最根本的,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最普遍、最具有影响力的是视觉和听觉。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时,心理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对各种感觉的综合,有时很难分清,合称为感知。感知已是形象思惟的体现。诗人作诗离不开感知的过程,即不断有客观事物千变万化的形象、声音、味道等作用于诗人头脑,从而形成综合的意境。在文学鉴赏过程中也是这样,我们在读过一首诗、一篇散文或小说以后,虽然并不存在活生生的现实的声色味,但总能通过对语言运用的理解,特别是对各种修辞手法的分析,鉴赏者通过联想,也会形成声色味的综合反映。王维《鹿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反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我们不读这首诗的时候,是不会有诗中视觉、听觉感受的。当我们读了这首诗,就有了诉诸听觉的声音,但不是一般的声音,是在秋山深林之中有人说话的声音。有诉诸视觉的形象,是一派葱茏的林木,是林间青青的苔衣,是透过林木斜阳返照的回光。于是,综合之后就形成了深邃、幽静的感觉,从字里行间反映了对这种境界的喜爱,感悟到一种安逸平静的心情。

这种感知有时诗人有意借助修辞手法用错觉表现。如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二》:

戴喻让有句云“夜气压山低”,周蓉衣有句云“山

影压船青梦重”,皆妙在可解不可解之间。

这两句诗各写了戴喻让和周蓉衣二人对客观事物的感觉,他们的感觉是敏锐而细致的,但却都是一种错觉。袁枚说“不可解”是指错觉,“夜气”是什么?“夜气”是诗人对夜晚的一种感觉罢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夜气”就不可能有重量,而使山低一尺。说“可解”是指诗人对客观环境的感觉是很恰当的。“山影”和“梦”都无所谓重量,不能说是可以“压船”,说“压船”完全是诗人对“山影”的一种错觉,只感到它黑沉沉的,有了重量,压得人透不过气来。而这种错觉的表达,是运用了“移觉”的修辞手法,即把原属于甲事物的感觉移而属于乙事物。“夜气”“山影”“春梦”是被描绘的主体,把形容物体重量的“重压”用来形容“夜气”“山影”“梦”时,表达诗人心情沉重的感觉。王维《山中》:

山路元无雨。

空翠湿人衣。

两句放在一起是因果对比,“空翠”能够湿衣,却是“移觉”的修辞。无雨而有湿衣之感是一种因果矛盾的奇妙错觉,仿佛满山的苍翠欲使人湿衣。正是这种错误的心理感觉点化出一个翠绿空濛的世界。

有时诗人对客观世界的感觉不是错觉,是一种幻觉。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其中与夸张修辞的强调有些瓜葛,但这些幻觉的产生是诗人特定心理特征的一种强烈反映,王维《书事》就是这样:

轻阴阁小雨,

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

欲上人衣来。

这是一个幽深而安逸的环境,主人的心态似乎是懒散而宁静的。然而主人在一派宁静中却有着独特的感受,似乎这可爱的青苔动了起来要爬上主人的衣襟来与主人亲昵。当然这个幻觉也是借了拟人的修辞,而这个奇妙的幻觉却反映了主人和这个环境是多么的和谐。

同类推荐
  • 禅定荒野

    禅定荒野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主题涉及荒野对人们的意义,以及人类回归荒野的可能性。源于诗人的敏感,斯奈德对“自然”“野性”“荒野”等的不同概念进行了语源、语义上的考察,他深入美国的荒野,对当地与自然相和谐的土著文化进行了广泛的田野调查,并结合自己早期的伐木工作及禅宗学习经历探讨了现代社会如何从文化上接纳荒野的问题。
  • 免费午餐:柔软改变中国

    免费午餐:柔软改变中国

    2011年3月1日,一名普通的调查记者通过微博,让我们看到了大山深处那些因为上学路远无法回家吃饭,必须忍受饥饿的孩子,并大声疾呼:孩子们需要一份“免费午餐”!一夜之间,无数像你我一样善良的人们,用网络时代特有的方式,为山区孩子送去一份份热腾腾的午餐。看似普通的献爱心活动,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冰冷的电子屏幕背后,还有一颗颗炙热的心,和对我们深爱着的这个国家的呵护之情。所以,请停止抱怨,用行动改变中国。翻开本书,见证您的一份爱心,如何让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免于饥饿,快乐成长。
  • 贾平凹作品生态学主题研究

    贾平凹作品生态学主题研究

    本书围绕贾平凹30年的创作首次专注“生态学”研究,包括其作品中的社会生态、文化生态、精神生态、自然生态、民俗生态、存在生态、人文生态、性情生态和生态理论9个方面内容。
  •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一场游戏一场梦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一场游戏一场梦

    人生是一场游戏也好,一场梦也好,我们都是其中的一个角色,爱恋过、恨别过、欢笑过、悲泣过……长长的生命中,我们可能遇到的,猝不及防的伤害,原来并不是一个传说。年少的时光无论当时多么难堪,回首时却都是如此美好,正如一场情浓意深的戏,一场似虚似幻的梦。
  • 小日子诗头诗尾

    小日子诗头诗尾

    爱情、亲情、父爱、母爱、男人、女人……一个家庭在作者笔下焕发出柔美光彩。
热门推荐
  • 课外英语-异域风情录(双语版)

    课外英语-异域风情录(双语版)

    本册书带您了解异国他乡的风俗民情,便于同学们更好的阅读和理解,真正进入文字的内涵当中,准确地和文字进行交流。
  • 佛说洛叉陀罗尼经

    佛说洛叉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别歌

    别歌

    因追离去的母亲而出车祸,穿越异世成了上官家的小姐,默儿。意外的被一个美如神仙的男银所救,她的心自此不受控制。而他却视她为麻烦,将她甩开。一场婚约,她被迫只能无奈出嫁。而他又冒出来说是要带她走!私奔?这个好,本姑娘还没玩过私奔呢!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惊才绝艳炼药师

    惊才绝艳炼药师

    她是21世纪隐世丹门的少族长,举族覆灭后,当她在异世霸气重生时,天赋,血脉,成为她征服世界的资本,她是炼药师?召唤师?铸造师?魔法师?还是武道强者?本书带你进入玄幻世界,与女主一同穿越异世,一展霸气侧漏之风采。玄幻穿越文,女主强大,爽文。
  • 智能仪器设计基础

    智能仪器设计基础

    本书内容共分8章。第1章绪论主要介绍智能仪器基本组成及其特点;第2章介绍智能仪器中微机系统设计及扩展接口方法;第3章介绍智能仪器人机接口技术;第4章介绍智能仪器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第5章介绍智能仪器的输出及执行装置的接口技术;第6章介绍智能仪器的串行通信和并行通信接口技术以及串行总线;第7章介绍智能仪器设计中的智能化技术;第8章介绍智能仪器设计的典型实例。为使理论联系实际,书中含有一些设计实例,每章皆有思考与练习题。
  • 天使症

    天使症

    幼时,幸染天使症的妹妹,踏上再生之旅,寻找真正的“父亲”,眼看着妹妹离开的哥哥却无能为力,若干年后哥哥长成,妹妹却从未在他的心里消失,当他再次看见那道光芒闪烁时,醒悟了自己的使命。
  • 世上每一座孤单的岛

    世上每一座孤单的岛

    她是幸运的,短短的小半生遇见了两个灿若晨星的男子,可是最终,一个对她说,我们就到这里结束吧;一个说,我们在这里分开吧。也许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单的岛,飘渺无依。但是因为彼此能望见,能致意,即使隔着茫茫海域,也不会感觉被遗弃。
  • 独家甜甜:首席大人你输了

    独家甜甜:首席大人你输了

    她本是豪门千金,却嫁给了同样豪门的他,却事事不如自己的心,被自己的男人和婆婆算计,当两个人形同陌路时,他却害得她家破人亡,最终之身一人,她恨他,可是这一切就像注定一样,她碰到了冷酷腹黑的他,他处处宠她爱她,帮她报仇,处处顺着她的意思,可是当她把真心交给他时,他伤了她,当误会一次次的出现在她身边,他不信她,当她心碎离开时他后悔,五年后,她带着五岁的萌宝,回来了,当他再碰到她,她妩媚一笑,“这位先生你认错了人…”身边的萌宝悠悠说“这位大叔,追我家妈咪的人都是这么的…”她优雅的与他错过……………
  • 风若在,爱情不止

    风若在,爱情不止

    爱情,绝不是生活的最后,可它绝对是生活重要的一部分。吴曼曼带着初恋的纯情,风雨飘摇走过了十年。十年后的今天,她知道当初情人并没有离开自己,而是被坏人杀害,她孤单难过,甚至绝望。一夜间,自己信仰的爱情世界观,轰然倒塌。难道这就是世界的末日吗……
  • 只愿三生为你痴狂

    只愿三生为你痴狂

    “三生三世何处不是你,我本是顾念上神,却因为你,最后一次,,最后一次让我守护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