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50500000005

第5章 修辞杂说(5)

修辞格里边有一种示现格,是说“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见如闻的辞格”。这种修辞手法是说写者全凭想象,或者把过去的事情追述得如在眼前,或者把未来的事情想象成已经发生,或者对生活中有可能发生的事情进行悬想。古人把这种示现格常常用在诗歌的写作中。如李白《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

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这是一首吊古之作,唐人此类诗多用古今对比的修辞手法。此诗前三句是赋昔日越王勾践大败吴王,极尽其胜气豪华。然而李白唐人,何以能把越王破吴,将士荣归,如花宫女相迎,写得历历如见?原来这不是诗人的追忆,而是悬想,是想象之词。一直到第四句陡然一转,才写到现实,用“惟有”二字引出“鹧鸪”,不禁使人倍感今日之凄凉,而顿悟荣华之无常。前三句的悬想,实为后一句张力。又如王昌龄《卢溪别人》:

武陵溪口驻扁舟,

溪水随君向北流。

行到荆门土三峡,

莫将孤月对猿愁。

这首送别诗,通篇运用了示现的修辞手法。以想象之词,寄缠绵之思。诗中所写武陵驻舟,随溪水北上,直至荆门,又上三峡;一路上对孤月、听愁猿,凄苦冷清的行程如同亲历。但这不是诗人写自己,而是在想象友人别后的情景,借以传达对友人的关切之情。韦庄的《梦人关》:

梦中乘传过关亭,

南望莲峰簇簇青。

马上正吟归去好,

觉来江月满前庭。

前人说这诗与李白《越中览古》“章法相同”,就是前三句用了“示现”辞格,而于句未急转,由梦中之乐,陡人现实,顿然失望。所谓“梦人关”正是写想象中回乡的情景:原来韦庄是杜陵人,他乘着驿车,进入潼关,经过华山,正在马上吟哦即将归家的好诗,醒来满眼江月,却仍在江南。从而传达出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梦”也是诗人的悬想。其他借“示现”而驰骋想象的诗文如: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莱萸少一人。

(王维《忆山东兄弟》)

醉别江楼桔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别清猿梦里长。

(王昌龄《送魏二》)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

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

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

融融……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杜牧《阿房宫赋》)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半身。

想得家中深夜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夸张”这种修辞格是需要凭借想象的。在鉴赏古代诗歌时,我们应当反过来,通过“夸张”辞格的运用,去领略诗词中的丰富想象。试看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

划却君山好,

平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

醉杀洞庭秋。

全诗通篇采用“夸张”辞格,所以黄生《唐诗摘抄》评为“放言无理”。我们则可以就其“夸张”而感受诗中的奇特想象,新颖设想:铲平君山,让湘水全流入洞庭湖,酿洞庭水为美酒,然后喝个痛快。以奇异豪壮的设想起句,次句释因随设想紧承,又从好饮者美好想象转句,以夸张作结。此诗与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相匹敌,设想新奇,胸襟阔大,“诗豪语僻”,有“冲决藩篱之气”。

第三,在文学鉴赏中,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获得“感情移置”的审美体验。

诗歌的本质是抒情的,所谓“移情作用”是说诗人把自己的情感意志移置到自己以外的客观事物中去了。如“感时花溅泪”,“已是悬崖百丈冰,她在丛中笑”,“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诗人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思想意志移入到“花”“梅花”“竹石”中,“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即审美欣赏的对象不是自然的花或竹石,而是渗透到这些自然物中的诗人的自我情感、自我人格。这种移情审美的特征是,审美主体与客体融合为一,主体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而在语言运用的层面,是词语的移用,即把适用于人的思想感情、动作行为的词语,移用在人以外有生命或无生命的事物上,这种辞格叫拟人。韦庄《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

诗中前二句借“江雨”、“江草”、“鸟啼”写出一片凄迷,如六朝梦境。然妙句在后,以台城柳,于江山易代、世事更替无动于衷,春来依旧烟笼长堤。本来“杨柳”是诗人这个审美主体以外的客体,并不存在解不解兴亡的问题,是诗人自己眼见台城凄凉,想起六朝盛事,而生发了盛衰兴废的无限感慨。诗人把自己的这些感慨移入到台城柳上,在诗人眼里,“依旧”之物惟柳而已,台城柳无所感慨,故曰“无情”。后句妙处也正是把使用于人的“无情”二字,移用在人以外的物上,是拟人辞格。此类手法用得很多,如“想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不惜充君庖,为带边城信。”(鲍当《孤雁》)“落日汀洲一望时,柔情不断如春水。”(寇准《江南春》)“惟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刘攽《新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敬亭山”可以与人“相看”,“孤雁”可以“带边城信”,“春水”具有了“柔情”,“南风”可以“开门翻书”,“蜡炬”可以“流泪”,都是把适用于人的动词用于物的缘故,而这些自然的“物”充满主体意识情感。

咏物诗多因物之理,尽物之态,托物言志,穷物寓情。来鹄《云》:

千形万象竟还空,

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

悠悠闲处作奇峰。

前二句极尽云的变化莫测,尽管它“映水藏山”,但终究是一片虚空,以此比喻执政者的虚托空言。后两句谓“云”悠悠闲处,不恤民劳,以“云”为对象,把自己的一腔愤慨之情,借“云”倾泻,极尽讥讽。又如郑燮《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作者一生喜爱竹石,画竹石,在这首诗里其实不是把竹石作为对象而自我享受,而是把渗透到竹石中的诗人的情感、自我人格作为审美对象的。竹石与诗人已经完全融为一体。诗中运用了“咬定”、“不放松”、“立根”、“坚劲”等词语,使人觉得似乎是用竹子扎根岩石,任凭风吹雨打,依然坚挺来比喻诗人历经磨难,坚忍不拔的一种精神,似乎是以实比虚的一种比喻手法。其实这是旧体诗里“咏物”诗惯用的托物言志、因物感兴、借物喻志的手法。这种手法用得最早的恐怕要数屈原的《橘颂》,通篇就橘的特征和形象,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实际上是作者人格和个性的缩影。它不拘泥于“橘”这个所歌咏的事物本身,而在语言运用上又不脱离这个事物,因而能够使诗人的主观心情完全渗透到客观事物中,这种写法为后来的咏物诗开了先河。

第四,修辞与感知。即修辞手法可使我们感知文学作品的意象、意境。从心理学上说,感觉是心理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其中最根本的,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最普遍、最具有影响力的是视觉和听觉。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时,心理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对各种感觉的综合,有时很难分清,合称为感知。感知已是形象思惟的体现。诗人作诗离不开感知的过程,即不断有客观事物千变万化的形象、声音、味道等作用于诗人头脑,从而形成综合的意境。在文学鉴赏过程中也是这样,我们在读过一首诗、一篇散文或小说以后,虽然并不存在活生生的现实的声色味,但总能通过对语言运用的理解,特别是对各种修辞手法的分析,鉴赏者通过联想,也会形成声色味的综合反映。王维《鹿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反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我们不读这首诗的时候,是不会有诗中视觉、听觉感受的。当我们读了这首诗,就有了诉诸听觉的声音,但不是一般的声音,是在秋山深林之中有人说话的声音。有诉诸视觉的形象,是一派葱茏的林木,是林间青青的苔衣,是透过林木斜阳返照的回光。于是,综合之后就形成了深邃、幽静的感觉,从字里行间反映了对这种境界的喜爱,感悟到一种安逸平静的心情。

这种感知有时诗人有意借助修辞手法用错觉表现。如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二》:

戴喻让有句云“夜气压山低”,周蓉衣有句云“山

影压船青梦重”,皆妙在可解不可解之间。

这两句诗各写了戴喻让和周蓉衣二人对客观事物的感觉,他们的感觉是敏锐而细致的,但却都是一种错觉。袁枚说“不可解”是指错觉,“夜气”是什么?“夜气”是诗人对夜晚的一种感觉罢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夜气”就不可能有重量,而使山低一尺。说“可解”是指诗人对客观环境的感觉是很恰当的。“山影”和“梦”都无所谓重量,不能说是可以“压船”,说“压船”完全是诗人对“山影”的一种错觉,只感到它黑沉沉的,有了重量,压得人透不过气来。而这种错觉的表达,是运用了“移觉”的修辞手法,即把原属于甲事物的感觉移而属于乙事物。“夜气”“山影”“春梦”是被描绘的主体,把形容物体重量的“重压”用来形容“夜气”“山影”“梦”时,表达诗人心情沉重的感觉。王维《山中》:

山路元无雨。

空翠湿人衣。

两句放在一起是因果对比,“空翠”能够湿衣,却是“移觉”的修辞。无雨而有湿衣之感是一种因果矛盾的奇妙错觉,仿佛满山的苍翠欲使人湿衣。正是这种错误的心理感觉点化出一个翠绿空濛的世界。

有时诗人对客观世界的感觉不是错觉,是一种幻觉。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其中与夸张修辞的强调有些瓜葛,但这些幻觉的产生是诗人特定心理特征的一种强烈反映,王维《书事》就是这样:

轻阴阁小雨,

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

欲上人衣来。

这是一个幽深而安逸的环境,主人的心态似乎是懒散而宁静的。然而主人在一派宁静中却有着独特的感受,似乎这可爱的青苔动了起来要爬上主人的衣襟来与主人亲昵。当然这个幻觉也是借了拟人的修辞,而这个奇妙的幻觉却反映了主人和这个环境是多么的和谐。

同类推荐
  • 元曲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元曲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是一部全面细致介绍中国古文化的书籍,它综合了中国各个时期、各个地区种类繁多的各类型文化,就其历史起源、发展走向、文化特色、重大影响,以及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人文风俗、语言特点、宗教信仰等方面进行描写。《元曲精品鉴赏》是此丛书中的一本。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明清小说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本文搜集大量元曲,并且针对每一首元曲进行赏析。包括《元好问——卜居外家东园》、《王和卿——咏大蝴蝶》、《〔南吕〕金字经——卢挚》等。
  • 茶饭思

    茶饭思

    《茶饭思》写的大多是品评阐发中国茶文化、饮食文化与书生冥想的文字,耐读,有味。为著名作家老车(车前子)的新近作品结集。
  • 学术论文的创造性阅读

    学术论文的创造性阅读

    阅读既是一个消费过程,又是一个生产过程。所以阅读不仅贵在深刻理解原文,而且还贵在超越原文,这种超越就是要求读者以我为主,以批判性、思维性、独创性方法来阅读。《学术论文的创造性阅读》分析了学术论文的格式特点和修辞特点,学术论文的形成机制、评价机制和选择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构建了阅读学术论文的五种创造性阅读方法,即理解式阅读法、延伸式阅读法、类比式阅读法、样例式阅读法和透视式阅读法。
  •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卢梭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卢梭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包括:韩愈、司汤达、歌德、显克微支、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王安石、梁启超、屈原、狄更斯、萧红、泰戈尔、孔子、哈代、朱自清、茨威格、林徽因、李白、莎士比亚、李商隐、白居易、徐志摩、郁达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萧伯纳等大师的名篇名句赏读。
  • 无限相思无限恨

    无限相思无限恨

    深夜梦回的枕上,我常闻到一种飘浮的清香,不是冷艳的梅香,不是清馨的兰香,不是金炉里的檀香,更不是野外雨后的草香。不知它来自何处,去至何方?它们伴着皎月游云而来,随着冷风凄雨而来,无可比拟,凄迷辗转之中,认它为一缕愁丝,认它为几束恋感,是这般悲壮而缠绵。世界既这般空寂,何必追求物象的因果。
热门推荐
  • 爆宠娇妻:总裁快到碗里来
  • 昨日书香

    昨日书香

    龚明德先生是位长于史料考辨和版本鉴别的中国新文学考据家。从汉儒解经到乾嘉时代,考据一直是中国的一门显学,多少知识分子为之献出了毕生精力,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但五四以来,随着中国新文学的兴起和西方新的研究方法的输入,考据便被放在了学术研究的末位;特别是在中国新文学研究领域,一些人不恰当地认为似乎没有进行考据的必要。尽管中国新文学版本、史料需要考据的问题那么多,尽管学界出现过唐搜、李何林这样的中国新文学考据家,但在一些研究者眼中,中国新文学史料的考据,是无足轻重的事情,是一份壮夫不为的工作。
  • 龙纹圣帝

    龙纹圣帝

    战魂大陆,三国鼎立。一个无法修炼战气的废材却是一个道术天才。指腹为婚的娇妻却成了别人的禁脔。且看他如何战至巅峰、道至极限、抢的美人归。
  • 异世称霸:呆萌王爷妖娆妃

    异世称霸:呆萌王爷妖娆妃

    一朝穿越,从对异世界的一无所知,到称霸异世界的商业王国。此间,再顺带拐个呆萌王爷玩玩,那感觉,一定不错!虾米?你这家伙想干什么?帮我穿衣服?啥?碰了下嘴就脸红成了苹果样?原来是个纸老虎呀!没关系,我来教你亲亲~~虾米?要姐负责?好吧,我不介意多个王爷做压寨相公。乖,别不好意思。我会好好疼你的哦。虾米?stop!站住!不准逃~~
  • 凤凰长歌

    凤凰长歌

    她是天琢的美玉,却被命运枷锁,不惜借药毁身,红妆做蓝颜。他是天生的王者,却被流放北关,幸而上天惜才,生死出神将。他们是注定的凤凰,生与死,荣与共,不离不弃……
  • 天使与龙

    天使与龙

    人类的存在污染了地球,神为了制裁人类,创造了“天使”只有人称之为天使。世界上根本没有天使,而龙只是存在我们不能看见的范围之内。
  • 神器

    神器

    天赋异禀的器炼师惨遭邪道暗算,重生于云中大陆。他凭着意志与信念,攀登于修神炼器的高峰之中,轮转乾坤,斗破苍穹......
  • 下一秒总冠军

    下一秒总冠军

    有句广告词说,不是每个人的下一秒都是总冠军!但是,在竞技体育的世界里,如果能够预知对手下一秒的动作,就很有可能战胜他。一个普通的“屌丝男”,意外穿越到2002年,成为和姚明同年的NBA新秀,只可惜他是个悲催的落选秀。穿越后,拥有了“预见到下一秒”技能的他,能进入NBA,混出个样来吗?你喜欢中锋吗?如果给你“预知下一秒”的技能,你能成为NBA的传奇吗?来看一个“屌丝”如何华丽的逆袭吧。本书群号:298668376欢迎各位书友加入!
  • 上条会武术谁也挡不住

    上条会武术谁也挡不住

    上条当麻学会武术了--身体控制,内劲气流,生命潜能,一系列的学习让一个无能力战五渣变成一个单兵战斗能力堪比LV5的战斗机器。更加可怕的是他那足以抹消一切幻想力量的右手,和拥有与之完全相反力量的左手。他——上条当麻,会拥有怎样的命运?
  • 镖客行江湖

    镖客行江湖

    一转眼自己就满二十六岁了,回想过去三分之一左右的人生,上不能建功业以博盛名,下不能事父母以尽孝道,学习上自然是未求甚解,工作上也是茫然不知所谓,家庭事业,一无所成,甚以为羞愧。于是很想写一点东西,一点关于我自己的东西,一点总结已逝去人生的东西,来作为纪念,作为回忆。写这样的东西,自然是以写回忆录最为适当,可惜,我非名人,大言不惭地写回忆录,难免让人笑掉大牙。恰巧最近看武侠入迷,于是想,不妨写一篇类似于武侠的东西,以此为媒,倒不失为上选。“镖客江湖”这个题目就是在我想入非非之时,瞬间印入我脑海的,与这个标题一同印入我脑海的,还有一句“这是一个镖客的一生,也是我的一生,这是一个镖客的江湖,也是我的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