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28100000233

第233章 强中更有强中手

刘安,据说是豆腐的创始人,这项工艺直到唐朝鉴真东渡,才传到日本的,欧洲则没有豆腐,美洲也没有。欧美人无法理解亚洲人对豆腐的热情,就好比他们认为皮蛋是一种邪恶食物一样。

今天喝着豆浆、吃着豆腐脑、点着麻婆豆腐的人,都要感谢刘安。也许没有刘安,也会有其他人发明豆腐,不过什么时候才会,甚至究竟会不会有人会,都存疑。

当然,有鉴于中国一向喜欢拉名人下水,刘安发明豆腐的可能性存疑,不过还是送上一份问候——万一是真的呢!

刘安还很有探索精神,他是第一个尝试使用热气球升空的人,当然他的目的很搞笑——升天。

西汉时求仙问道之说很流行,大家都认为神仙应该住在天上,毕竟人可以挖地,却不可以登天,向来对自己上不去的地方好奇。

不过,从历代名人笔记来看,都有苏东坡、沈括等都有目睹天上有火球飞过,也有记录陨石坠落的场景。扯点远的,古人壁画里还有一个圆盘的飞行物从天而降,里面走出来了身穿太空服的外星人,成为了影视剧的原型。

现在都有那么多未解之谜,何况古代了。那时候无神论者凤毛麟角,大家都觉得是神仙法术。既然神仙都在天上,那么离神仙近一点总是好的。

所以寺庙、道观多半在山上,显得高高在上,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人们发明了风筝,又想着进一步能够升天。张良觉得那是外在的,凡事还要靠自己,于是辟谷不食,学习轻身之术,想着云游太虚。

成为神仙,就要脱胎换骨。因为道家认为,神仙能飞,是因为他们有清气,神仙都是由气体幻化而成,一气化三清。而人之所以飞不起来,因为你是血肉之躯,全身上下都是浊物,连思想都是功名利禄,财权女人,所以飞不起来。

所以道家炼丹,采饮露水,选取最纯净的东西。《梦溪笔谈》中,写王安石和下属聊天,那人说能炼制水丹,只需要用一翁清水,调节好火候,取水火之精华,自然能炼制成水丹,金莹透明。

听起来水丹有点像玻璃珠一样的东西,可能是当时道家骗人的法门。

沈括被称为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算是百科全书级别的人物,代表着当时士大夫的认知,号称凡事都喜欢探寻其理。他却对水丹深信不疑,还从阴阳观点论述对水丹的看法,可见一般人呢。

修道之人又心无杂念,闭关修炼,连身上都不要沾尘土。沈括说,他认识一个仙姑,曾经有神仙带着仙姑去飞,结果仙姑上不了云彩,神仙说你脚上有尘土,把鞋子脱了我带你飞。仙姑这才遨游太空。

聊斋里还有一则故事:

某大户人家有了儿子,算命的说很快就会有人带你儿子升仙的。大户自然不想,于是家中常备狗血等物,就等着神仙来,然后用这些东西将神仙赶走。

久而久之,修道的人就差餐风饮露了,不过还是升不了天。

于是道家就将愿望寄托在死后,羽化而登仙嘛。有些棺材中只有入殓的陪葬品,却没有尸身。道家就说,他死后脱离了低级趣味,于是尸解升天,其实一种精神寄托。

刘安很聪明,利用生活中的常识,想要登天。不过受制于当时的技术,刘安应该升不上去,就是上去了也见不到神仙,只能看见平流层、对流层,能不能下来都是问题。

不过,刘安除了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的歇后语,还留下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故事。

传闻他真的升天了,而且带着全家一起走,鸡犬不留,也算人才。

有一部国产动漫《豆福传》,写的就是刘安升仙后,连做豆腐的黄豆都有了意识,积极修仙的故事。

里面也挺讽刺的,豆福升天了,才知道刘安的法术原来是外星人的高科技。不过,最后刘安还是真正有了法术,蛮有意思的。

当然,神话有多丰满,现实就有多骨感。

刘安曾经去长安觐见过刘彻,刘彻很喜欢辞赋,说你既然名满天下,不如为我写一篇文章,让我看看。

刘安挥就一篇《离骚传》,讲了讲南方的特产——楚辞。

刘彻和刘安相处甚欢,至少表面上如此,而后刘安回家了。

公元前135年,太皇太后去世,天空中有了长长的彗星。

天生异像,刘安于是问人,这代表什么意思?

人说,吴王刘濞造反,也曾经有过彗星,不过数尺,却也天下动荡,而今彗星这么长,怕是有大乱子了。

刘安大为意动,他觉得自己机会来了,如今刘安都有这么大的名气,何况当时了。

诸侯王论贤能,无有过我者,一旦有变,我岂不是皇帝。

公元前126年,刘彻体恤刘安年纪大了,于是赐给了他手杖,表示你不用千里迢迢来京城看我了。

这算是一种恩德。

当初孝景帝打死吴王刘濞的儿子,孝文帝极为内疚,知道吴王刘濞一直装病不肯到长安,于是干脆赐给了他手杖,表示你年纪也大了,就不用来了,来了也尴尬不是。

这也是一种疏远。

刘彻不想见到刘安了,对刘安的行为他不可能一点没有察觉。以前他没有儿子,外人的胡思乱想无法压抑,于是干脆不理。如今既然有了儿子,你们也该死心了。

然而刘安并没放弃。

王太后的孙女嫁给了淮南王刘安的儿子刘迁为妻,辈分有点乱。

刘迁不喜欢这门婚事,三个月不同房。刘安大怒,将刘迁和新婚妻子锁在一起三个月,刘迁依旧不动心。妻子受不了了,此种侮辱铭记在心,向刘安请求离开。

刘安无奈,只好回信说管教无方,原璧奉还。

当然,王太后已经快过世了,自然无心找刘安的麻烦。

刘安此举,史书上说是生怕王太后的日夜再侧,知道了刘安父子的谋反举动,于是演的戏将人家撵走。

日子还在继续,刘安还在等,这是个好习惯,等到好时机再谋反,如果没有,那就继续等,总不能什么都不想都造反。

陈胜、吴广振臂一呼,看似威风,终须一死。

刘邦保命要紧,逃至山上躲避追捕,成就大业。

刘安想做刘邦,不想做陈胜。

然而秀才造反,十年不成,顾忌太多。就这样一等再等,没等刘彻哪里有变故,自己这边先出事了。

据说刘迁听说雷被的剑法高超,非要拉着人家比剑,偏偏又技不如人,被刺中了,怀恨在心。

自古以来,上层人物都喜欢搞这套,希望跟国手下棋,既让人家不要手下留情,自己还想赢。

国手为难了,只好绞尽脑汁,将功力用在输的不那么假上,实在要赢,也要装的很吃力。

国手吴清源小时候家贫,前辈把他举荐给段祺瑞,说段公好下棋,你跟他下下棋,让他高兴高兴。

段祺瑞一见吴清源,一个小娃娃,顿起轻视之心,下了一着无理手,不按套路出牌。

吴清源年轻气盛,几回合下来杀的段祺瑞溃不成军。

段祺瑞面子上挂不住了,哼了声离开。良久,有人给吴清源送来上百个大洋,表示段公给你的,你先拿着花,以后月月都给你。

段祺瑞丢了人,好在心胸开朗,不过此后只是给吴清源钱花,不愿意再跟他下棋。关系混到这份上,也蛮尴尬的。

后来吴清源留日归来,去拜访段祺瑞,又下了两盘棋。段祺瑞一输一赢,哈哈一笑,也不过多计较,从此和吴清源相交莫逆,经常来往,还劝中正兄人才难得,让他一定留住吴清源。吴清源加入日籍后,段祺瑞为此叹息良久,迁怒于中正兄,不愿见他,让中正很是无奈。

说到这里,其实还是提醒臣下之道。

雷被如果懂谦退之节,就只要刘迁和自己比剑,是为了兴趣,双方必须表现得旗鼓相当,才让刘迁感觉高兴。要是自己太差劲,或是太厉害,刘迁就不会跟自己玩了。

雷被赢了之后,也是很后悔,主动向刘安提出,要去参军打匈奴。说来也是,刘安招贤纳士,可是士人也是有抱负的。

跟随你淮南王,了不起写几本书,可要是去参军打匈奴,那就是建功立业,封侯拜相。

君不见霍去病,年方十六已封侯;

君不见卫长卿,长驱千里灭匈奴;

当时汉朝打匈奴是主流活动,刘彻下诏希望各地的豪杰、剑客都来参军,不允许各地诸侯阻拦。

雷被就是借此想要北上,倒不一定是出卖刘安,只是避祸而已。

刘安不答应,他常和雷被讨论军机大事,怎么敢放他走,将雷被的官职罢免了。雷被作为淮南第一剑客,岂是易于之辈,于是私下里跑到了长安。

这种套路已经再明显不过了,刘彻将此事交付给廷尉,廷尉下令要刘迁进京来受审,其实也是传唤的意思。

这一年是公元前124年,正是卫青、霍去病建功的时候。

刘安那边天都要塌了,王后不愿意儿子走,刘安打算拼一把,可是他犹豫不决,因为没有胜算。

犹豫了十多天,刘彻下令,让在淮南审讯刘迁就好,不必传唤过来。

刘安心放下没多久,淮南相又站出来了。

这是位机灵人,他忠心朝廷,却又对刘安的举动不管不问,原因很简单,他在观望。

七国之乱时,他需要站队,明知道淮南王战后成不了赢家,自然站在朝廷一方,得到表彰。

而后刘安招贤纳士,收买人心,淮南相保持了沉默。

这很明智,当初袁盎作为吴国刘濞的国相,明知道刘濞要造反,可是他日夜饮酒,不理政务,刘濞给他赏赐照收不误,为得就是保命。

袁盎都如此,淮南相自然也是安全第一。

不仅安全第一,淮南相和刘安的关系不错,而且之前刘彻确实无子,刘安有合法继位的可能性,自己就能一步登天,当上丞相,他干嘛要反对。

可如今形势不同了,淮南相也是泥足深陷,不能轻易脱身。他为了撇清关系,极力坚持让刘迁去受审,为此事还将寿春县令告了,认为他不听令于朝廷命令,将刘迁带走,而是迁延时日。

事情很明显。

刘迁不愿意去,拖了十几天,刘彻心如明镜,知道僵持下去刘安就会造反,于是果断下令,既然不来就不来,你在淮南受审就好。

明显这是刘彻的缓兵之计啊。

淮南相弹劾寿春县令,说他“大不敬”,也就是不听刘彻的命令,此计一举两得,既为刘安不送儿子送审的行为做了解释,也表达了自己的忠心。

然而刘安不满意了,前来说情,在他看来,淮南相的行为并非为自己开脱,主要是为了撇清自己。

刘安和淮南相不欢而散。

一气之下,刘安于是状告淮南相,刘彻将此事交由廷尉处理。

此时的卫青、霍去病都随时待命,在解决刘安之前,是不会发兵匈奴了。

朝廷廷议认为,淮南王该杀。

刘安得知之后,想要起兵,被刘迁拦住。刘迁向父亲建议,刘彻派了中尉过来,如果是坏消息,再起兵不迟。

中尉来后,问刘安为何阻挠雷被从军。

刘安大松口气,敷衍几句送走了中尉。

中尉会朝廷,据实禀告。刘彻于是让朝廷卿大夫裁决。

廷论认为,淮南王违法,应当诛杀。

刘彻不许,那样淮南王必反。

廷论认为,不杀也要废了他王位。

刘彻不许,那跟杀了他没区别。

廷论认为,那就削除封地吧,削五个县,以示惩戒。

刘彻不许,说太多了,不如削两个县。

廷论认为,大哥你说了算。

中尉再次来到淮南,向刘安报喜,说只削除两个封县。

刘安松口气,送走了使者,随即叹道,我一生积攒的声名,毁于一旦。

刘彻其实并没有放过刘安的意思,任何君主都不可能放任一个随时可能造反的诸侯王不理。

刘彻手腕很高明,臣子也出色。他和臣子为了匈奴大计,是绝不会允许国家再出现七国之乱那样的动荡的。

可想而知,一旦有变故,就算卫青、霍去病能够代替周亚夫、窦婴,可是国家实力大损,不得不休养生息,怎么和匈奴人打。

匈奴人可不会如七国之乱一样,在一旁看热闹了。

刘彻如同钓鱼,觉得鱼松了呢,就收鱼线,如果鱼使劲挣扎,就放鱼线,一紧一松,可是他终究还是要钓那条鱼的。

关键时候,审食(yi)其(ji)的孙子审卿出来为祖父报仇,向廷尉告发淮南王谋反一事。

这件事扯得就远了,要从上一辈的恩怨说起。

审食其是刘邦老乡,为刘邦照顾妻儿,后来深得吕后赏识。

赵王张敖曾经献给刘邦美人赵姬,这个就搞笑了,张敖是吕后的女婿,女婿给老丈人送美人,听起来挺别扭,可谁让人家是皇帝呢。

后来张敖手下国相要杀刘邦,此事案发后,张敖受到牵连,王位被罢免了,后来经过吕后的积极营救,又因为父亲是刘邦知己,这才躲过一劫。

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张敖送进来的美人也一并被拘押。

当然,你是张敖送上来的,万一是他安排的刺客呢,所以小心一点无大错。

美人的弟弟于是花钱找到了审食其,因为审食其很有门路,希望通过他将姐姐捞出来。

赵美人当时身怀六甲,应该说前途看涨,蒙受了不白之冤,在狱中确实蛮惨的。

审食其也通过吕后去说情了,可吕后对于这类事相当痛恨,一个戚夫人、赵如意已经够头疼了,哪有心去理怀孕的赵姬,不想办。

吕后这么想没错,审食其也不好强迫,就没有坚持。

赵美人生下了孩子后,心理压力极大,就自杀了。

随着张敖的事情水落石出,赵美人的案子也清了,事到如今,刘邦也挺内疚,将儿子取名刘长,估计是希望他长命百岁,封为淮南王。

刘长能怨谁呢,只能怨审食其和吕后,你们有能力为何不救我母亲。

不过吕后当权,光赵王就死了两个,审食其又和吕后有些瓜田李下,刘长自然小心做人,低调做事,把一切埋在心中。

吕后死后,审食其由于投诚有功,躲过了一劫,自此低调做人。刘长却不想低调了。

而孝文帝在位时,刘长进京拜见,顺道去审食其府上求见审食其。

审食其不想见刘长,但人家是诸侯王,大庭广众之下,又是在自己家,那就勉强见见吧。

刘长峨冠博带,袖子中藏着锤子,效法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在审食其家里杀死了审食其。

审食其也是侯爵,当年也很威风,面对此种奇耻大辱,却不能当庭报复,甚至不能扣下刘长。

刘长很有觉悟,亲自到长安请罪,历数审食其三条大罪,说他害了自己母亲,助纣为虐,刘氏有难又不能诛除吕氏,我为国家杀此贼。

孝文帝于是宽赦刘长,无罪释放。

还有王法吗?

刘长自此骄横起来,杀人无罪,好厉害。薄太后、太子和公卿大夫都害怕刘长,他自己也将自己发布的命令称为“制”,野心也不小。

后来刘长被发配蜀地,死了,儿子刘安继承了淮南王的王位。

审食其的后人将仇恨埋藏到今天,着实不易。

刘安家中也有了内斗,庶长子刘不害的不受宠爱,孙子刘建于是心怀不满,非常配合朝廷的调查。

刘安觉得不能再拖了,于是决定造反,下令招国相、内史和中尉过来,想要将他们一并除去。

国相来了,他没有理由不来,要是自己死了,也能追认个名分。

内史出差在外,不肯回来。

中尉称病在家,不肯过来。

刘安为难了,想了想杀之无益,于是让国相回去了,至此一败涂地。

刘迁主动请命去长安,接受调查,得到刘安的许可。

刘迁其实是想牺牲自己,保全父亲,于是自刎,偏偏没死成,可能怕疼吧。

刘彻秘密安排人,将王府包围,将太子抓走,刘安也被软禁。

淮南王谋反一事,因为找到了造反工具,而得以确凿。

其实,说实在的。诸侯王都都类似的造反工具,平日里藏起来,关键时候预防不测,算是防身之术,并不一定要造反。

刘安一案,将淮南国的豪强、官员们全部扯了下来。刘安谋求皇位,自然也结交诸侯,让他们认可自己的继承权,免不了暗箱操作,划分天下等等。

见得人见不得人的,全都抖了出来,放在了阳光下。人一生难免做错事,有的知错能改,有的一错再错,淮南王密谋多年,树大根深,造反他不精通,拉人却是他的本行。

此事调查的干干净净,连已故的丞相田蚡,都罪该灭族,何况活着的人了。

有关部门认为衡山王刘赐是刘安的弟弟,刘安造反,他也有份,应当一起抓起来处理。

刘彻挥挥手,不查了,大家都是诸侯王,谁没点见不得人的事,拔出萝卜带出泥,总不能一网打尽吧,就此打住。

此举相当高明,欲擒故众,刘彻不是不想干掉他们,只不过不想此事扩大化,不然鬼知道那个诸侯王心虚起兵,要是群起而殴之,汉朝天下又是一场浩劫。

刘彻为此事下了定调——诸侯王一个不牵连。

刘安的亲弟弟都没事,诸侯王们放下心来了。

赵王刘彭祖当即发表通电,对刘安反政府集团施以强烈谴责,希望有关部门严惩刘安及其党羽。

胶西王刘端也通电支持,认为刘安心术不正,还引经据典的说,臣子不可作乱,作乱就要被平定,坚决拥护中央。

有可能越心虚的越要表明态度,发表通电的都是军阀,有自己的地盘势力,能够造反。听说过,大一统王朝,有地方发表通电拥护中央的吗?

既然是刘家的事,刘彻派遣刘氏宗族宗正对刘安进行宣判。

刘安提前自杀,我是高皇帝的孙子,誓不受辱。

太子、王后全家皆被株连,列侯、二千石、地方豪强有几千人,一律按罪刑轻重惩处,多被判处死刑。

最后还有一个雷被。

刘彻认为雷被曾经劝阻刘安不要叛变,言辞中对自己多有褒奖,又因为他告发有功,不想杀他。

廷尉张汤说,刘安谋反,雷被最先参与,是主要谋士,不杀不足以告慰天下。

雷被终于还是死了,作为侠客,也作为有谋略的人,他真该去参军打匈奴的,也许能建功封侯,可惜未能如愿,辜负了一生才学。

翁主刘陵身死,死前将立功的岸头侯张次公拉下水。

张次公因为与刘陵有奸情,又收受她的贿赂,被夺去侯爵,至此销声匿迹。

公元前122年,刘安谋反案终于落下帷幕。

刘彻巧妙的运用帝王之术,将刘安玩弄于股掌之间,成功的瓦解了敌对势力,将战乱消匿于无形,可见其权谋水准,已经超过其父,显出了一代雄主的心机和手腕。

电视中,刘安感慨地说:难怪连匈奴人都斗不过他。刘安输的一点也不冤。

刘彻将用更巧妙的方法对付诸侯王。

同类推荐
  • 宦·难·江山

    宦·难·江山

    清人唐甄在《潜书》中曾这样描述宦官:“望之不似人身,相之不似人面,听之不似人声,察之不近人情。”在他眼中,这些太监似乎并不属于人类,他们佝偻着臃肿的身体,喘着畜生一样的粗气,远远地看上去根本就没有人的形状;他们的脸看上去完全没有人类的特征,非男非女的样子恐怖至极;他们的声音也不是正常的人声,嘶哑而尖细。这些太监的灵魂孤独而阴郁,不能以寻常的想法去揣摩他们的内心,他们似乎完全没有作为人的感情。如果说唐甄的这些话过于狠毒,那么他最起码还是说出了大多数人对宦官的直接感受。
  • 被历史尘封的典籍

    被历史尘封的典籍

    ——混沌未名,族群在黑暗中蹒跚前行。中世纪末期,在东方陷入黄色的恐慌时,西方最深沉的黑暗将迎来曙光。最后两次十字军的东征,是西方封建统治者最后的挣扎,他们企图通过掠夺另一个古老帝国的国运来维持苟延残喘的统治。十字军陈兵塞浦路斯,只等时机一到,兵峰就将直抵古老国度埃及的喉咙,截断这个千年帝国的命脉。在这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在这即将席卷整个西方世界的漩涡旁,高加索地区偏北一点的地方,黄祸入侵欧洲的遗民,钦察汗国中的小小部族——尼鲁温,也正在为汗国的野心奋斗着。而这时他们还不知道,某种比黑暗更加古老的恐怖,正裹挟着东西方的灾祸,企图将历史引向另一个进程
  • 执宰大宋

    执宰大宋

    少年吴三朵穿越到宋朝成为吴玠,得麒麟钢枪,学得麒麟钢枪十八招;战西夏,抗金寇,功勋卓显。吴三朵成为吴玠后,斗奸臣,泡女人,耍番邦,除恶霸,一举成为朝廷的栋梁之才。大宋崛起,华夏巨变。
  • 九州国士

    九州国士

    一切肇始于元庆七年,看王云啸如何君临天下,看列国纷乱,天下定于一!一切皆在大陆战史
  • 风云际会:三国战国

    风云际会:三国战国

    当东汉末年与日本战国碰撞,究竟会发生什么呢?当魔王降临,世界怎么安定下来呢?
热门推荐
  • 青少年成才攻略-坚持好学的态度

    青少年成才攻略-坚持好学的态度

    本书围绕好学这个主题,通过与之相关的小故事向广大青少年朋友介绍了好学对于成功的重大意义。
  • 情到深处即为诗:诗人的眼泪

    情到深处即为诗:诗人的眼泪

    《情到深处即为诗》不是一本鉴赏诗词的学究书,这是一本充满悲伤力度与情感慰藉的人文读本,本书用忧伤的笔调、优美的文字、细腻的情感,从诗人的泪水、悲伤这个角度出发,精心为我们描绘了古代诗人旖旎多彩、真挚感人的生活画卷和情感经历。
  • 邪王绝宠之冷妃不好惹

    邪王绝宠之冷妃不好惹

    她是当代传奇人物,却因为背叛而香消玉损,她,成为是废柴的她,丑颜,懦弱,不能修炼,当她成为她,呵,不能修炼,开着外挂算不算,丑颜,一颗解毒丹就能完成的事,懦弱,这词不属于她冷紫韵的,你有玄兽很拽吗,我有超神兽,你是炼丹师?抱歉,我的神级丹药当饲料喂鱼,你是炼器师?,不好意思,我想,身边有个妖孽般造诣的炼器师,应该不需要我亲自动手吧?红颜祸水的她,看她然后女扮男装玩转这天下的,不过这妖孽是怎么回事?“小紫韵,你没有良心,你要对我负责的”“抱歉啊,你是哪根葱?我不认识你哎”千万别看哦,这是忠告(-o⌒)
  • 神藏天启

    神藏天启

    世间最不可思议之地不是十万大山、不是浩瀚七海,也不是无尽星辰,而是人体。凡人武者修肉身,生元气,气血合为一体,气冲天灵,开灵台穴窍,开启体内神藏,这并不存在于体内任何脏腑之内。却又实实在在的存在于体内。凡人武者九品,壮体、炼血、强骨、刚柔、聚气、体变、神力,冲顶,灵变。修士神藏九阙;神阙、阴阳、混元、四相、合阳、玄通、天人、谷神、道宫。————————————————————本来取名神藏(zang),结果被占用,无奈加两个字。认真码字,求支持。老书两个完本,可以先看。
  • 逆藤

    逆藤

    我是一个懦弱的人,不敢去大胆地追求自己的心声。即使被教导很多次,也只不过在默默地喜欢而已。同时我也是一个叛逆的人,真的幸福来临是我却不愿接受,像个刺猬一样将其拒之千里。也把别人刺得浑身是伤。我们是逆向生长的藤蔓,不顾疼痛,不顾曲折。在那苍穹的一角相互缠绕,彼此折磨得万般疼痛,却相互依存与扶持。【初涉文坛啦,大家关注一下啦~~】
  • 整合与重构——全球化视阈下的中国文化重建

    整合与重构——全球化视阈下的中国文化重建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这既阐明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也揭示了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与国情的相关性。毛泽东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在《新民主主义论》中,他正是从当时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基本国情出发,分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文化状况、文化特征,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和政策,为中国文化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
  • 百鬼抬棺

    百鬼抬棺

    爷爷意外去世,母亲遭遇百鬼抬棺;凶魂封印坟地,时隔十六年重现人间;新房子里的前租客一家的恩怨,红衣小孩,凶恶鬼魂;路边小鬼,突然出现的古装女子;千年前的黑衣人,为求成仙不惜代价……出生清明,克死家人,百鬼抬棺,一人一鬼。青冥命到底代表了什么?为何我能掌握鬼物,甚至逆天改命?百鬼抬棺,向您讲述一段不一样的悬迷之旅。
  • 国士无双

    国士无双

    《国土无双(老千卷4)》一书中,随着一宗宗惊心动魄的绝世千局铺开,陆钟却陷入了深深的彷徨之中。究竟是替师父完成重振门派的心愿,还是放弃一切与心爱的人在一起?老韩在弥留之际,对司徒颖说了什么?新加入的曾洁和何小宝又有什么样的秘密?老千系列的终结篇,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反转大结局!
  • 天降Madam:替身仙途重生记

    天降Madam:替身仙途重生记

    拍微电影太投入,狄慕云把自己玩儿进湖里去了。幸好遇到英雄救美,她被救起来了。纳尼?不对,救她的人怎么穿着古装?貌似,可能,或许,大概,我穿越了!原来,这是一个修仙的世界。那位丰神俊朗的上仙,求你收我为徒吧?我保证好好修仙,天天向上,绝不偷懒。还有,还有,那个跟我长得一模一样的替身妹子,跟着我去修仙怎么样?
  • 魔动碧落

    魔动碧落

    这里是属于魔法的世界,没有璀璨绚丽的斗气,有的,仅仅是繁衍到巅峰的魔法!等级制度:魔徒,魔师,大魔师,魔灵,魔皇,魔宗,魔尊,魔圣,魔帝,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