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如果眼前因为对方职位低下而加以漠视,稍后便会形成阻碍。等到对方变成重要人物之后,即使如翻转手掌般地予以亲切接待,彼此也绝不可能结成莫逆之交。
所以,愈是不久后即可能发迹的普通职员,愈需要郑重地看待对方。如果只看重眼前的职衔,人际关系的建立便会立即受到限制。
看准将来,在职衔低微时即先行投资,肯定可以获得重大回馈。
6.救助落魄之人
在落魄时伸手援助自己的人,值得与之交往一生。
这种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明暗最易凸显的例子,可以在选举时看到。在获胜的候选人办公室里,连素昧平生的人也纷纷涌到,落选的候选人办公室却无人问津。仔细一瞧,有时甚至连选举期间原本支持失败候选人的人,也转而投靠到政敌的办公室。这是十分落魄的境地。在选举失败下,人人求去的情景更令人感到凄凉。倘若是前回获胜的现职候选人,必然加倍感伤。因此,在此时如果有人造访落选者办公室,此人必定大感欣慰。倘若得到来访者一番诚挚的勉励,“下次选举一定要好好加油!”则会产生往前迈进的奋起心。
在这种情形下建立的关系,不会因为少许挫折即告崩溃。更何况,当时失败的人,未必永远处于失败的处境。倘若希望在对方下回胜利时与其结成莫逆,就应该在其失败时即已伸出援手。
在上班族的世界里,荣枯盛衰亦是常伴之物。既有逐步攀升的人,也有失足没落的人。得意的人身旁有大批人包围着,落魄的人身旁则无人靠拢。
然而,一度失败的人在某种机缘下再度翻身爬起的例子并不在少数。如果等到对方再度成功之际才来攀附交情,则为时已晚矣。就像股票如能在底价购入便可赚钱一样,在别人落魄时伸出援手,帮忙解难的行为,在建立人际关系方面十分重要。
不要把过去的事耿耿于怀
大多数存在危机的人都有一个习惯,就是不能忘记过去的阴影——可能是打击、挫败、伤心、流泪,因此一天到晚顾影自怜。这种人的生存危机是显然易见的,用“可怜虫”可以来概括他们。对于克服危机者来说,不要生活在过去的阴影中而要直面脚下的路,才能建立一个有优势潜能的自我形象。
一位心理医生曾遇到这样一件事。
他接待了一位患者,这是一名建筑工人,干这一行许多年,为曼哈顿的摩天大楼出了不少力。
但是,他却没有任何成就感,相反,他恨自己,有时甚至想从建筑工地的高楼上跳下去一死了之。
为了帮助他,医生询问他过去的生活。
他说,他这一生总有摆脱不了的烦恼。小时候上学,老师说他傻,说他就是块傻料。他忘不了那句话,从那以后,他一直恨自己。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好几门功课不及格,最后终于逃学了。从此,他认为自己就是失败者。
确切地说,这是矛盾的,因为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在建筑业萧条的时候当上了建筑工人,而且干了好长一段时间。他当过士兵,打过仗,后来结了婚,现在有五个孩子。他的长女在上大学,曾向他介绍过这位医生写的书。他因此来找这位医生,希望能得到帮助。
“你应该这样对待自己,”医生说,“你失败过,你为什么就不能有失败呢?每个人都会有失败,但你应该看到成功。摆脱过去,看一看自己已经取得的成绩。这些年来,你工作稳定。你已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也结了婚,有了五个孩子。五个孩子快长大成人了。女儿又上了大学,你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支持他们,看到他们成长,你想这不是成功又是什么?”
他脸上掠过一丝微笑,“我从来没那么想过。”他说。
“别再依依不舍这些失败了。”这位医生说,“你已经成功了,想想这些成功吧。这样,你就会知道什么叫享受,你就会笑得更多。”
一个聪明人并不会为他所缺少的感到悲哀,而是为他所拥有的感到欣喜。会享受的人能够超越消极的情绪,每当他想起新的生活,新的经历,他就兴奋不已。他不怕恐惧,不怕变化。他面对现实,背对过去。这就是说不能面对现在,不能抛掉过去的阴影,是无法登上成功之路的。
如何对付过去人生遇到的各种不幸?安东尼·罗宾提出的忠告就是:把苦恼、不幸、痛苦等认为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当你遇到不幸时,你得抬起头来,严肃对待,并且说:“这没有什么了不起,它不可能打败我。”其后,你得不断向自己重复使人愉快高兴的话:“这一切都会过去。”
面对遇到的巨大不幸,要自己宽容自己,这也许是最难对付的人生挑战。大多数人认为:宽恕他人比宽恕自己做起来要容易得多。没有任何一种惩罚比自我责备更为痛苦的了。
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因为你无法去改变它了。记住: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只要你吸取教训,你便能从中得益,就能克服危机。
过去的已经过去,“那时”发生的一切决不再来,你绝不可能回到过去,这一事实太显然了,以致没有必要提及,过分的提及,只能引发自己心理上的危机。如果你因过去的事情耗尽现在的时光而一蹶不振,那么抛弃过去的第一步便是放弃这样的态度。这里面包括改变自己对待现在的态度,而不是人为地努力消除过去确实发生的事情。
过去的已经过去,不要再去管它;将来则还没有来到,也不要去管它;重要的是现在,正在一分一秒地走过。只要你把握住了现在,那么所有的时间都将被充分地利用,一点一滴也没有浪费掉。
由无数个充实的“现在”组成的历史,是你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
让生命回到现在
发挥潜能的秘诀就是:抓住现在,不要沉湎于过去。
安东尼·罗宾对年轻朋友发表演讲时,总要对这些明天的领袖说:“所谓‘美好的古老时光’就是今天,因为这才是我们生活的日子,也是我们在历史上惟一生存的一段时间。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代。我不曾向你们描绘美好的一面,也不曾向你们诉说悲惨的一面。我不会向你们灌输过度的克服生存危机的乐观思想,只是要告诉你们,生活中的变化和挫败是无法避免的。”
对任何一个试图克服生存危机、克服危机的人来说,必须这样做:让生命回到现在。
我们的生命非常脆弱,不管是不是我们有意选择,我们随时都可能突然夭折,甚至连一秒的预兆都没有。每年有成千上万的人死于车祸。你的朋友或亲戚可能突然卧床不起,死于心脏病,或者患了绝症,已经宣布只剩下了六个月的生命。有些人看起来应该洪福齐天,却出乎意料地早走了一步,令人心酸。
如果生命真向我们提供了什么,使我们珍视现实生活,那么这便是以上所有人生命的脆弱性与似乎赋予整个人类的生存本能的对照。正如结果所表明的那样,人类的生存本能似乎取决于那些在生命遭到威胁时能够完全地生活于现在的人。
特伦斯·德普雷在《幸存者:死亡营中的生活剖析》一书中,记叙了人类经受的某些骇人听闻的遭遇——二次世界大战中犹太人在纳粹灭绝人性的集中营的境况。(当然,我们日常所遇到的问题是非常实在的,通常不必遭受生理折磨或心理躁动,使我们放弃一切希望。)进人这样的集中营,几乎谁也难保性命,但在这样的环境下还是有人活了下来,从这些勇敢的人们中,我们的确能够学到即时生活的某些东西。
德普雷在书中总结了少数人是怎样活下来的:
只有从根本上勇敢地回复到最根本的生活,才能使他们在黑暗的地狱中继续生存,一分又一分,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时间停滞了,地点的意义失去了,心理的自我防御也封闭了。
幸存者之所以幸存,是因为他掌握了某种生存能力,他把自己看作是毫无条理的原生动物,奋力地挣脱大海。他忍受了一切。当他从根本上回复到生命的生物起点时,他发觉生命是美好的。他在必须的奋斗中度过了生命的分分秒秒,他把心神全部倾注于眼前呈现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一只搀扶跌倒者的手、一件送给他人的外衣、一只鱼头、一碗豆汤、清晨点名时在野草叶片上闪烁的阳光斑点、一个烟蒂头、一次在路边的小憩。这些不是什么神奇的安慰剂,也不是什么生存者的禅术,而是长期疯狂中的即刻理智,漫漫黑夜里的点滴光明。
看来有些人之所以不能幸免挫败,是因为他们不能回复到完全的现在状态,没能发现生命的美好,也没能选择继续生活。
为什么一个人必须要活在现在的状态中呢?它有什么样的优势呢?事实上,答案非常简单:当积极主动地投身于现在的生活时,你就根本没有时间用于生病或劳累。同理,如果你劲头百倍地度过你现在的时光,时间将一闪而过,显然不会有沮丧或忧虑的时刻。在从事心理咨询时,心理医生不可避免地会碰上抑郁症患者,并发觉最佳药方便是某些充实的活动。繁忙的人很少有时间表露自己的情绪问题。当然,过于繁忙本身也可能是一种病症,但这里所持的基本思想是,对于那些消极者、危机者具有情绪骚扰或抑郁症而言,积极地投身于现在便是迄今克服危机最为有效的药方。
忠告从教训中总结出来
一次,一个猎人捕获了一只能说七十种语言的鸟。
“放了我,”这只鸟说,“我将告诉你三条忠告。”
“先告诉我,”猎人回答说,“我起誓我会放了你。”
“第一条忠告是,”鸟说道:“做事后不要懊悔。”
“第二条忠告是:如果有人告诉你一件事,你自己认为是不可能的就别相信。”
“第三条忠告是:当你爬不上去时,别费力去爬。”然后鸟对猎人说:“该放我走了吧。”猎人依言将鸟放了。
这只鸟飞起后落在一棵高树上,并向猎人大声喊道:“你真愚蠢。你放了我,但你并不知道在我的嘴中有一颗价值连城的大珍珠。正是这颗珍珠使我这样聪明。”
这个猎人很想再捕获这只放飞的鸟,他跑到树跟前并开始爬树。但是当爬到一半的时候,他掉了下来并摔断了双腿。
鸟嘲笑他并向他喊道:“笨蛋!我刚才告诉你的忠告你全忘记了。我告诉你一旦做了一件事情就别后悔,而你却后悔放了我。我告诉你如果有人对你讲你认为是不可能的事,就别相信,但你却相信像我这样一只小鸟的嘴中会有一颗很大的宝贵珍珠。我告诉你如果你爬不上某东西时,就别强迫自己去爬,而你却追赶我并试图爬上这棵大树,还掉下去摔断了你的双腿。”
“这句箴言说的就是你:‘对聪明人来说,一次教训比蠢人受一百次鞭挞还深刻。’”
说完鸟就飞走了。
我们经常听到别人的忠告,自己也常常对别人提出忠告。忠告一般都是从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为的就是避免下一次的错误。对待忠告的正确态度是:将它消化,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运用,同时从自己的成功与失败中得出经验教训,多对自己和别人提出忠告。
从不应该付出的代价中找教训
有一次,在美国南北战争中,林肯的几位朋友攻击他的一些敌人,林肯说:“你们对私人恩怨的感觉比我要多,也许我这种感觉太少了吧,可是我向来以为这样很不值得。一个人实在没有时间把他的半辈子都花在争吵上,要是那个人不再攻击我,我就再也不会记他的仇。”
富兰克林小的时候,犯了一次七十年来一直没有忘记的错误。当他七岁的时候,他喜欢上了一只哨子,于是他兴奋地跑进玩具店,把他所有的零钱放在柜台上,也不问问价钱就把那只哨子买了下来。“然后我回到家里,”七十年后他写信告诉他朋友说:“吹着哨子在整个屋子里转着,对我买的这只哨子非常得意。”可是等到他的哥哥姐姐发现他买哨子多付了钱之后,大家都来取笑他。而他正像他后来所说的:“我懊恼地痛哭了一场。”
富兰克林在这个教训里所学到的道理非常简单:“当我长大以后,”他说,“我见识到许多人类的行为,我认为我碰到的很多人买哨子都付了太多的钱。简而言之,我相信,人类的苦难部分产生于他们对事物的价值做了错误的估计,也就是他们买哨子多付了钱。”
吉尔伯特和苏利文对他们的哨子多付了钱,我们也一样——在很多情况下。还有不朽的托尔斯泰,也就是两部世界最伟大的小说——《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的作者,根据大英百科全书的记载,托尔斯泰在他生命的最后二十年里,“可能是全世界最受尊敬的人物”。在他逝世前的那二十年,崇拜他的人不断到他家里去,希望能见他一面,听到他的声音,甚至于只摸一摸他衣服的一角。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有人在笔记本上记下来,就像那是一句“圣谕”一样。可是在生活上,托尔斯泰在七十岁的时候,还不及富兰克林在七岁的时候聪明,他简直一点脑筋也没有。为什么要如此说呢?
托尔斯泰娶了一个他非常爱的女孩子。事实上,他们在一起非常快乐,他们常常跪下来,向上帝祈祷,让他们继续过这种神仙眷属的生活。可是托尔斯泰所娶的那个女孩子天性非常嫉妒,她常扮成乡下姑娘,去打探他的行动,甚至于溜到森林里去看他。他们发生了很多很可怕的争吵,她甚至嫉妒她亲生的儿女,她曾经抓起一把枪来,把她女儿的照片打了一个洞。她会在地板上打滚,拿着一瓶鸦片对着嘴巴,威胁着说要自杀,害得她的孩子们缩在屋子的角落里,吓得尖声大叫。
结果托尔斯泰怎么做呢?他记了一本私人日记!在那里面,他把一切都怪在太太身上,这个就是他的“哨子”。他下定决心要下一代能够原谅他,而把所有的错都怪在他太太身上。而他太太用什么办法来对付他这种做法呢?这还用问,她当然是把他的日记撕下来烧掉了。她自己也写了一本日记,在日记里把错都推在托尔斯泰身上。她甚至还写了一本小说,题目叫作《谁的错》。在那本小说里,她把她的丈夫描写成一个破坏家庭的人,而她自己是一个烈士。
所有的事情结果如何呢?为什么这两个人会把他们惟一的家变成托尔斯泰自称的“一座疯人院”呢?很显然,有几个理由。其中之一就是他们极想引起别人的注意。不错,他们所最担心的就是别人的意见。我们会不会在乎应该怪谁呢?不会的,我们只会注意我们自己的问题,而不会浪费一分钟去想托尔斯泰家里的事。这两个无聊的人为他们的“哨子”付出了多么大的代价。五十年的光阴都住在一个可怕的地狱里,只因为他们两个人之中没有一个有脑筋会说“不要再吵了”,因为两个人都没有足够的价值判断力,并能够说:“让我们在这件事情上马上告一段落,我们是在浪费生命,让我们现在就说‘够了’吧。”
制造自己的心理雨伞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约会,在这个约会的空闲,就是赶快搭公共汽车到自己的雨伞下恬静一番。你开始感到紧张上升时,或觉得你很苦恼时,就回到你恬静的房间里面休息片刻。每天在匆忙之间抽取几分钟的时间,就是在投资时间。对自己说:“我要在自己安静的房间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