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星期五,鲍伯·谭普尔顿召集了无线电台所有的行政人员到他的办公室开会。在黑板上写着并列的3个“三”,他说:“你们想如何能利用3个小时的节目,在3天中筹到300万,好去帮助巴尔的灾民呢?”会场一阵静默。
终于有人开口:“谭普尔顿,你太疯狂了,你知道这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
谭普尔顿回答:“等等,我不是问你们,我们‘能不能’或是我们‘应不应该’。我只问你们……‘愿不愿意’。”
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当然愿意。”于是鲍伯在“三三三”下面画了两条路。一边写着“为什么做不到”,另一边写着“如何能做到”。
谭普尔顿在“为什么做不到”的那边画个大叉叉。说:“我们没有时间去想为什么做不到,因为那样毫无意义。重要的是,我们应该集思广益,把一些可行的点子写下来。好让我们能达到目标。现在开始,直到想出办法来才能离开。”又是一阵静默。
过了好久,才有人开口:“我们制作一个广播特别节目在全加拿大播放。”
谭普尔顿说:“这是个好点子。”并且随手写下。很快就有人提出异议:“这节目恐怕没办法在全加拿大播放,我们没那么多电台。”这的确是个问题,因为他们只拥有安大略到魁北克的电台。
谭普尔顿反问:“就是没那么多电台才可能,维持原议。”这真是很困难,因为各个电台业务都相互竞争。照常理而言,是很难号召各个电台来一起合作的。
忽然有人提议:“我们可以请广播界赫赫有名的哈维·克尔以及劳埃·罗伯森来承包这个节目。”很快地就有许多令人惊讶的妙点子陆续出现。
讨论后,到了星期二,他们争取到50个电台同意播放这个节目。没有人抢功,只想着能不能为灾民多筹些钱。哈维和劳埃承包了这项节目。在短短3个小时的节目里,在3天内,果然募捐到了300万。
积累财富的过程比财富本身更有价值
金钱的获得并不是轻而易举的,有价值的财富要靠自身的努力去积累,积累财富的过程或许比财富本身更有价值。
达瑞出生于美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母在生活上对他要求很严,平时很少给他零花钱。达瑞8岁的时候,有一次他想去看电影,身上却分文全无,是向爸妈要钱还是自己挣钱?达瑞第一次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最后,他选择了后者。他自己调制了一种汽水,把它放在街边,向过路的行人出售。可那时正是寒冷的冬天,没有人购买,最后只等到两个顾客——他的爸爸和妈妈。
他偶然得到了和一个成功商人谈话的机会,当他对商人讲述了自己的“破产史”后,商人给了他两个重要的建议:第一,尝试为别人解决一个难题,那么你就能赚到许多钱;第二,把精力集中在“你知道的、你会的和你拥有的”东西上。这两个建议很关键。因为对于一个8岁的男孩而言,他不会做的事情还很多。于是他穿过大街小巷,不停地思考:人们会有什么难题?如何为他们解决难题?
这其实很不容易。好点子似乎都躲起来了,他什么办法都想不出来。但是有一天,父亲无意中激发了他的灵感火花。
一天吃早饭时,父亲让达瑞去取报纸——美国的送报员总是把报纸从花园篱笆中一个特制的管子里塞进来。假如你想穿着睡衣,一边舒服地吃早饭,一边悠闲地看报纸,就必须先离开温暖的房间到房子的入口处去取报,即使在天气不好的时候也必须如此。虽然有时候只需要走二三十步路,但也是非常麻烦的事情。
当达瑞为父亲取回报纸的时候,一个主意诞生了。当天他就挨个按响邻居的门铃,对他们说:每个月只需付给他1美元,他就每天早晨把报纸塞到他们的房门下面。大多数人都同意了,达瑞很快有了70多个顾客。当他在一个月后第一次赚到一大笔钱的时候,他觉得简直是飞上了天。
高兴的同时他并没有满足现状,他还在寻找新的赚钱机会。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他决定让他的顾客每天把垃圾袋放在门前,然后由他早晨送报时顺便运到垃圾桶里——每个月另加1美元。他的客户们很赞赏这个点子,于是他的月收入增加了一倍。
后来他还为别人喂宠物、看房子、给植物浇水,他的月收入随之直线上升。
9岁时,他开始学习使用父亲的电脑。他学着写广告,而且开始把小孩子能够挣钱的方法全部写下来。因为他不断有新的主意,有了新主意就马上实施,所以很快他就有了丰厚的积蓄。
他母亲帮他记账,好让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向谁收钱。
随着业务的扩大,达瑞必须雇用别的孩子为他帮忙,然后把收入的一半付给他们。如此一来,钱便潮水般涌进了他的腰包。
一个出版商注意到了达瑞,并说服他写了一本书,书名叫《儿童挣钱的250个主意》。因此,达瑞在他12岁的时候,就成了一名畅销书作家。
后来电视台发现了他,邀请他参加许多儿童谈话节目。他在电视里表现得非常自然,受到许多观众的喜爱。到15岁的时候,达瑞有了自己的谈话节目,通过做电视节目和电视广告,他已经发展到日进斗金的程度。
当达瑞17岁的时候,他已经成了百万富翁。
先选择后行动
聪明的人在做一件事之前,总是先判断其可能性,然后再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在最可能成功的事情上。
一个寒冷的夜晚,在弗吉尼亚州北部,一位老人等在渡口,他准备乘船过河,他的胡子上挂满了霜雪,像上了一层釉。他已在这儿等了好长一段时间,一直没有见渡河的船过来,看来他的等待似乎是徒劳的。寒冷的北风继续地吹着,把他的身体冻得麻木和僵硬了。
突然,沿着冰冻的羊肠小道上由远而近传来了有节奏的马蹄声,他怀着焦急的心情,打量着几个骑马的人依次从他身边过去。老人站在雪中僵直得像一尊雕像,眼看最后一个骑手很快将要与他擦身而过,老人突然迎上前去,看着那人的眼睛说:“先生,您能否让一个老人和您乘一匹马共行?你知道,这段路程太难走了,单凭用脚走,是很难通过这一段路的。”
骑者勒住了自己的马,回答:“确实是这样,那你就上来吧!”骑者看见老人的身体已经冻得半僵了,根本无法移动,骑手跳下马来帮助老人上了马,就这样,骑手不仅把老人驮过河,而且继续送他到他要去的地方,那里离河还有数英里远。
骑手明白老人在这样的天气下行走的难度,也非常乐意帮助他,但让他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老人没有向别的骑手请求帮助呢?当他们走近一座小而舒适的村舍时,骑手的好奇心越来越强,最后忍不住问道:“先生,我注意到你让其他几个人过去而没有请求帮助,而当我经过时你却留住我,借用我的马,我很奇怪这是为什么,在如此一个寒冷的冬夜,您却在这里等待并截住最后一个骑手,如果我拒绝您的要求并把您留在那里,结果会是什么?”
老人慢慢下了马,以一种惊奇的目光看着骑手,回答说:“我已经在那里等了一些时间,但我知道凭我的感觉就可以判断谁更有美好的品德,”老人继续说道,“我仔细观察了那几位骑手,立即便看出他们没有关心我当时的处境,这时候即便我去求他们帮忙也无济于事。但是当我仔细一看您的眼睛,仁慈和同情之状是相当明显的。我知道,当时当地,您的友好态度使我得到了这样一个机会,使我在最需要的时候能够得到帮助。”
那些评价真可谓暖人肺腑,深深地触动了骑手,“您的评价把我形容得太伟大了,”他告诉老人,“可能我以前在从事自己的事情上过于忙碌,所以我对别人需要安慰和怜悯的帮助太少了。”说完这些,那名骑手调转马头,踏上了通往白宫的路,原来他就是托马斯·杰弗逊总统。
自制力是行动者必备的美德
自制力的培养是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养成克己自制的习惯是充分发挥潜能的关键所在。正如亚当·斯密所言:“自我控制并不单是一种非凡的美德,它更是使其他美德焕发光彩的源泉。”
杰克·霍吉先生非常喜欢跑步,尤其喜欢长跑,每天早上他都会做5公里慢跑。不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他的晨跑总是坚持着。其实开始时,情况并不如此。以下是他的关于自己跑步的心得:
我原本非常不愿意早起,每天早晨我都赖在被窝里为起床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我总是使出吃奶的劲,才勉强把自己从被窝里拽出来。真的,你也许会有同感,早上在床上的每一分钟都是如此让人珍惜,很多次我都又迷迷糊糊地打上几个盹儿。我也同样不喜欢跑步,尤其是长跑,我觉得它又艰苦又乏味,还会让人腰酸背痛。因此,早起跑步,对我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那么,我,这个最不可能坚持下去的懒虫,究竟是如何转变成今天的长跑爱好者呢?
那还需要从我的祖父的那番教诲说起。祖父告诉我说,为了成为一位“行动者”,一定要做到自律。他解释道,不论我做什么,也不论我多么努力,如果我不能做到掌握自己,那么,将永远不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力。这便是祖父的“空想家”与“行动者”学说的核心思想,即克己自制。
为了解释如何做到克己自制,祖父引用他最喜欢的名人马克·吐温(Mark Twain)的一句话说:“关键在于每天去做一点自己心里并不愿意做的事情,这样,你便不会为那些真正需要你完成的义务而感到痛苦,这就是养成自觉习惯的黄金定律。”祖父把这叫做“磨炼法则”,并鼓励我说,只要我能够坚持一个月,我一定能把自己改造成行动者。我听从了祖父的建议,并选定了晨跑这件对身体有好处但对我来说是那么艰苦的差事,开始亲身实践祖父的“磨炼法则”。
虽然我知道长跑益处多多,但我仍然讨厌它。我的身体状况很差劲,从家门口到40码开外的信箱,往返一趟就让我气喘吁吁了。我确实是需要某种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的运动,可我一定不会选择长跑。于是,长跑便成了一件不折不扣的,我每天都必须做的不感兴趣的事情。
我的转变非常艰难,非常缓慢。每天的早起,却只能得到腰酸背痛的奖励,我有时会感到无比的畏惧。我跑不了几步便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这样子下去,估计“磨炼法则”对我很难生效了,我的克己自制的目标也渺茫了起来。但唯一让我牢记心中的是,我必须强迫自己坚持一个月!我做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也就开始发生了。
不久,我的身体状况开始变好,跑步逐渐变得轻松起来,起床也变得不再那么艰难了。月底的时候,跑步这份苦差事似乎不再那么恐怖了,尽管早起仍然有点儿困难,有点儿费劲,但似乎可以克服。一切都变得越来越容易,越来越自然,直到我竟然不自觉地渴望晨跑!这时,我才开始真正感觉到,原来清晨长跑是一种享受。
回想起来,我只不过是每天早上都爬起床去跑步罢了。然而,清晨长跑竟成了我的一个习惯,成了我的日常行为的一个部分。
为目标倾其所有
对于一个你想追求的目标,根据自己现有的条件来说不管它是多么遥远,实现它是多么不可思议,只要你付出了你所拥有的一切。也一定能如愿以偿。
一个珠宝店的店主像往常一样站在柜台后面,百无聊赖地望着窗外。这时一个小女孩走过来,整张脸都贴在了橱窗上,出神地盯着那条蓝宝石项链看。
店主礼貌地走到小女孩身边,小女孩仰起稚嫩的小脸说:“叔叔,我想把这条蓝宝石项链买给我姐姐。您能包装得漂亮一点吗?”店主听了小女孩的话,狐疑地看了看她,从她外表来看,并不能看出她与同龄的小女孩有什么区别,就问小女孩:“你有多少钱?”
小女孩连忙把手伸向口袋,只见她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手帕,小心翼翼地解开所有的结,然后摊在柜台上,兴奋地说:“这些可以吗?”店主看了看,发现她拿出来的不过是几枚硬币而已。
店主笑了笑,真不知如何来回答这个小女孩。小女孩看到店主为难的样子,继续解释说:“今天是姐姐的生日,我想把这个项链当作礼物送给她。自从妈妈去世以后,她就像妈妈一样照顾我们,我相信她一定会喜欢这条项链的,因为项链的颜色就像她的眼睛一样。”
店主毫不犹豫地从橱窗里拿出了那条项链,装在了一个小盒子里,再用一张漂亮的红色包装纸包好,最后还在上面系了一条绿色的丝带,递给小女孩说:“拿去吧,小心点。”小女孩满心欢喜,连蹦带跳地回家了。
小女孩的话一直在店主的耳边响起,店主也为自己的选择感到宽慰。就在这一天的工作快要结束的时候,店里来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她有一双蓝色的眼睛,手里捧着个礼品盒,她把已经打开的礼品盒放在柜台上,问道:“这条项链是从这里买的吗?它值多少钱?”
“本店商品的价格是卖主和顾客之间的秘密。”店主回答道。
姑娘说:“我妹妹只有几枚硬币,这条宝石项链却货真价实。我知道她是根本买不起的。”
店主接过盒子,精心地将包装纸重新包好,系上丝带,又递给了姑娘:“你妹妹已经给出了比任何人都高的价格,因为她付出了她所拥有的一切。”
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起
人生中自己所追求的东西也许不会都轻而易举地得到,但是如果能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起,也许能间接地实现你想要的结果。
在美丽的城市维也纳,有个老人,丧妻丧子,生活得非常潦倒,唯一与他做伴的,是一个六岁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