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90200000085

第85章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这只是一种提示,不是让人们真的都回到婴儿状态。人生肯定是要走一个“之”字路的。婴儿心虽直,但毕竟只是个婴儿,人只有在“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之后,到了七十岁才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这个“随心所欲”正是“人之生也直”的一个更理智的级层,这正是东方文化所要求于人们的。这不是反对文明,没有“文明”造成的曲折,仅仅是“质”,便太野了,甚至连野也没有。加上了文明的曲折,能不因此而迷惑,不是一幅更好的画吗?

人们,你的心本来是如婴儿一样一无所有的,你为什么要给它蒙上那么多的“迷惘”呢?有迷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有迷惘,甚至迷信迷惘。当以“人之(初)生也直”为喻。接下来的语录是: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对于这段话,南先生给我们讲了一大堆,什么不要打麻将、打太极拳等等。我们要问南先生,这一段话中有四个代词“之”字。这“之”字代表的是什么?我从《论语别裁》的289面看到290面,反复找,南先生都没有告诉我们,这个“之”是指什么而言的,在字缝中我们发现了这么一句:“世界上谁不想做好人好事?”又发现了一个词:“正途。”

孔子莫过是让我们“了解”做一个好人,“爱好”做一个好人,“乐于”做一个好人?!

若真是如此,孔子的下一段语录又该作如何解释呢?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语上也。”

如果按南先生的意思,这段是否应作这样的解释,中等以上智力的人可以做一个好人;中等以下智力的人,便没有资格做一个好人?因为没有南先生一再强调的“教育”,人们是不会走上“正途”的。

这也是孔子学说?!这也是东方文化?!如果真是如此,那我便去礼拜堂听牧师们劝善了。

南先生,你讽刺的那些三家村的教授们也知道,那四个代词“之”,指的是孔子提倡的“道”,或曰,指整个“儒家学说”而言(见齐冲天解《论语》),而不是简单的“好人好事”。

这四个“之”便是“明明德”,孔子讲的是“明明德”的三个境界,“知”,了解;“好”(爱好)、“乐”实是指那些在“明明德”中得到了真正欢乐的人。

“明德”无形无相,是要依万物万事之相而显示自己,一般人极容易被万事万物之相所迷,而忘了自己生命的真实存在。正如一个人看画,只重视画面之物,而忽略了整体结构,尤其是忘掉了任何画都不可或缺的“底色”。

“明明德”必要有一定的反思能力。这段话是和“人之生也直”相呼应的。从“人之生也直”婴儿般的快乐,到被万象所迷惑,再到了解“明德”的存在,爱好“明明德”,再到从“明明德”中得到快乐,正好是一个上升的螺旋。你到了此时,不是得到了如婴儿一般的天真的快乐吗?婴儿状态只是“明德”本能的作用。“明德”,只有进入“明明德”,并从中得到乐趣,以致忘了“明明德”,那才是真的和生命本来面目同体了。不经过文明的磨难,是不可能真正达到“明明德”的。佛学中给人们介绍无数种修炼方法,其实那都是文明的磨难,尤其是佛学中的“律学”,释迦称之为“戒是无上菩提本”,“戒”就是一种“文明磨难”。许多人不懂其目的是“菩提”,即觉悟,即“明明德”,真的死守一生的“戒”,那就永远也走不出“文明的磨难”,也就永远在“道”之外。

这也就是说一切都不能“迷信”,包括“道”本身。

樊迟问“知”,孔子的回答好似离“知”很远,直接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后人解释到这里,不得不把“知”解为“智”,或“明智”。古代,“知”是通“智”的,但此处则是问的“知”,当然也是问的“智”。“知”、“智”相通在中国文化中绝不只是一个文字学的课题。在东方文化看来,只离开了“直心是道场”的“知”,是没有“智慧”可言的。现代人所谓的那些“智慧”,在东方文化看来是智慧相,不是真“知”,也就不是真“智”。“智慧相”正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误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类例子还少吗?“智慧相”,就是“聪明误”,大到环境污染,小到阴谋诡计,人类因“智慧”而吃的亏太多了。最要命的是,大量的人因滥用智慧,吃了亏,至今还不自知。

当然,说到底也无亏可吃,任何亏都是“文明磨难”,问题是谁可以早一点从这种“智慧灾难”、“文明磨难”中走出来。从总体讲,所有的“文明磨难”都是人类整体向“明明德”的一个进步。

只是学费太贵,代价太大、太大。

明白了这个道理,再回想一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那一段也就明白了。接下来再看樊迟问“仁”,以及孔子的回答,便好理解了。

“仁”,其具体定义又是很难下的,还是你先立一个想做“仁者”的心,经过了“先难后获”,最后达到“乐之者”的心境,本身便就是“仁”了。所以孔子说:“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这就是说,“知”,“真知”,以直心道场的“知”,就是“仁”。不要另立一个“仁”的知见。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包括南先生这样的大师级的人物,都把“知者”和“仁者”分开了讲。这实在是由于他们不懂东方文化是如何用心的。大家稍微抬抬眼往前看一下,上文不就是樊迟问“知”问“仁”的语录吗?再往上的语录,不都是在讲“知者”即“仁者”,“仁者”即“知者”吗?

这就是望文生义的弊病,也是人们把“人”固定起来孤立起来的心理习惯的必然弊病,好似一出现“者”,便一定是指某个人。

关于这一点,我们前文已经反复讲过,生命与人之间不能画一个绝对的等号。人,这个有感官的有机体,只是生命的载体,生命不能不以个体的形态表现出来。那么,这里的“者”,就不可能只是从生命的总流程中固定出来孤立出来的某个人了。

孔子讲的是在生命总流程中,如果有人真的“明明德”了,达到了“乐之者”的水平,他便既是知者,又是仁者,作为知者,它永远和“逝者如斯夫”的生命总流程一样,诸行无常,不舍昼夜,不会被某种“文明”的知见,中断了对生命总流程的追随,这是动。但是,我知道“动”的并不是“我”,我是如如不动的,这好似水从山前流过,正因为我不动,所以我才知水在不停地动。如果水动我也动,那我们就不会知水动了。正因为有生命本来面目本身的不动,所以才有了对“宇宙—生命”系统无常流动的感知,否则便没有这个感知了。

知者、仁者集于一身,知自己本如如不动且生生不息,便正好“乐”于万事万物的“动”了。

人们要了知这段语录,最好对照自己的现实生活。如果你一头扎在具体的油盐柴米功名利禄之中,每日不断地枯燥重复,在忙忙碌碌中斤斤计较着,被这些东西牵着鼻子走,今日愁,明日喜,今日哀,明日乐,你很难知道这世界在你的埋头中,早行进了十万八千里了。这就是“愚者”。肉身的生存需求、安全需求搅昏了你的头,反而忘记了自己本是这宇宙的真主子。不当主子就是奴隶。

但有的读者说,你这太不现实了,我们能不忙吗?能不随着环境“动”吗?是的,你是非“忙”非“动”不可,因为人要供给这肉体活下去。但不要忘了一个也在“忙”、也在“动”的你,那个本是不动的生命本体。

当然这还需一段“文明的磨难”,当人类全都不为衣食住行发愁之时,也就该是人类抬头明白之时。这个时代就在眼前。但是,物质生活的极度丰富,以及科技的发展使人的“特异功能”日益见长,这也许能使人类陷入更大的“迷信”中。不要忘记,在巫术图腾时代,也曾有过不少巫术高手,有人甚至可以把自己埋在地下数十年后“再生”。但这一切给人类带来的莫过是最严重的愚昧罢了。

科学是伟大的,但若有了“科学迷信”则更可怕。

也许正是由于人们不理解孔子学说的主旨,所以当孔子望着一尊“觚”感叹不已时,所有的人都呆了,不知孔子在说什么。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这里应肯定南先生的解释,孔子是在感叹“一切在变”。

南先生,你能明白这一点,为什么还会把“知者”和“仁者”分开讲呢?

生命自己是不可能直接见到自己的,只有通过万物万事之变,才知自己是“不变的生命”。孔子在不同时候既是“知者”,又是“仁者”。

在这里,你说“觚”不也是生命的载体吗?

生命,正是从自己的对象中,见到了自己的本质力量,自然的人化,人化的自然,正是生命本质力量的显示。那么,生命,就不是这个肉身人可以局限的了。

下来的问题便更具有普遍性了。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  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这是那些似乎懂了“明明德”的道理,但没有达到“好之者”、“乐之者”的境界的宰我、子路之类的人,才可能提出的问题。

“明白”了,又有什么用呢?估计我们的读者,将本书读到这里时,也会提出这样的的疑问。

真正“明明德”了,吃了和没吃一样,但又不一样。这样的人会如何呢?“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你告诉我井中有“仁”吗?我可以去看一看,但不会真跳进去,你可以欺骗我,我即便受了骗,心中也是清楚的,不会迷惑,我不会被自己的错觉牵着鼻子走。

南子美吗?的确很美,别人看着她美,我也看着她美,甚至比一般人更能欣赏她的外表,但我不会因此而动了其他的心,因为我是在欣赏大自然的杰作,人化自然的杰作呀!如果我说的话不是真话,天降罪给我,我怎么祈祷也无用。“获罪于天,不可祷也。”

真正达到了“乐”、“明明德”的人,会是什么样子,和普通人一样,但其真正的智慧是人们所无法了解的。释迦曾说过,这样的人,可以做到一切智,无师智,自然智,自然现前。

不信吗?有耐心的人可以一试。

人类的智慧是无限的,但要在人们摆脱了一切迷信之后。我们高度评价科学的价值,在于它彻底打破了鬼神巫术迷信。我们高度评价生命科学的价值,并不是由于它可以让人活一千二百岁,而是它最后可能打破人们对肉体生命“生死”的迷信。

假如你的细胞可以克隆一个新的你,电脑可以和你的大脑联网,在你这一期肉体死亡时,把你大脑的全部信息储入电脑,当你新的肉体克隆出来长成以后,再从电脑中把你原有的信息输回你的大脑。请问,你是死了还是没死?

今天的人类不会说我们这是“天方夜谭”吧?

当然,信了这一切的人,也许会有畏难情绪,这太难了,但是你别怕。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你只要时时刻刻了解时代进步的新信息,用这个时代的基本游戏规则约束自己,也就算是没有离开正道了。

儒学缺少明确的历史意识,不是说孔子就一点也没有历史精神。他能明白“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就很说明问题,所以他并不强求所有的弟子如他和颜回一样“乐”于此道。但他相信,正常人只要心量大一些,早晚会近道的。

同类推荐
  • 背面

    背面

    本书共分为四章,分别是内心的村庄、背面的忧伤、远行的足音、这些年,讲诉了作者在生活中的经历。
  •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鲁迅作品集(4)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鲁迅作品集(4)

    自从中华民国建国二十有二年五月二十五日《自由谈》的编者刊出了“吁请海内文豪,从兹多谈风月”的启事以来,很使老牌风月文豪摇头晃脑的高兴了一大阵,讲冷话的也有,说俏皮话的也有,连只会做“文探”的叭儿们也翘起了它尊贵的尾巴。但有趣的是谈风云的人,风月也谈得,谈风月就谈风月罢,虽然仍旧不能正如尊意。
  • 不惑卮言

    不惑卮言

    近几年来,国内学界对文学经典问题的讨论非常热烈,大家围绕经典的含义,经典的建构、解构与重构等问题,从文化逻辑、消费关系、民族身份、图像扩张、传播机制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理论观点。但是,这些著述不能被看做是对于经典问题的一劳永逸式的解决,相反,这个老话题当中却蕴藏着许多新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认识。
  • 历代家书

    历代家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历代家书》收录了上起先秦,下迄明清的一百余份家书,堪为家书中的佳品。其中当然有部分与我们现在的价值观念、伦理意识不相符合之处,但去芜以存真、披沙以见金,唯看读者朋友鉴别与取舍。
  • 岁月的风笛

    岁月的风笛

    本书是部诗歌集。以我解读的方式看诗人,陈国祥是自信的。而我非常看重自信,偏执地认为自信是人生最好的春药。因了自信的前提和基础,诗人的生活态度就表现出积极的层面。在《同学聚会》里,他“让熟悉的公式与符号/演化为跋涉人生的足迹暠。在枯燥的公式与符号之后,同学聚会上的内容已不再是简单或是诡秘的一张笑脸了。阅读后,可以得到快感,但是,留给读者更多的只能是思考了。
热门推荐
  • 无敌圣皇霸王尊

    无敌圣皇霸王尊

    世间有这样一个传说。古有左国,以国为氏。左国之人,人人皆可修行。左国之内,大乘多如狗,元婴遍地走。一不小心,就天雷滚滚,又有人飞升了。又有传凡左国血脉,生而筑基。为此,左国在世人心中,便如同仙国。都想着能寻到仙国,沾上一丝仙气,染上一缕仙缘。只是传说终究只是传说,想找到传说。那真是难如登天。就因为这个传说,还发生过好多趣事,而我们的故事便是由这些趣事中的某件开始。
  • 齐天之巅

    齐天之巅

    齐天毁,异族侵,九界不复,人世于水火,起天者,轮回转世。神界至尊,为拯救众界,他自我牺牲成为起天者,神界动荡,异界侵犯,魔界卷土从来,妖界更是搅乱凡间。起天者能否逆境重生,直冲云霄?这一切都要从一个婴儿说起......
  • 囚宠:冷情王爷的宠妃

    囚宠:冷情王爷的宠妃

    她是他青梅竹马的妻子,却被强行灌下打胎药命丧九泉。她重生而来,遭受着同样的虐待,甚至,更甚。他在大庭广众之下羞辱她,无视她的痛楚,将她弃于牢房。对他,她恨之入骨。那是一个怎样的男子。他们之间又将何去何从?
  • 恨天游

    恨天游

    纵横亘古,诸事皆有缘法!凡人仰观苍天,无明日月潜息、四时更替,幽冥之间,万物已循因缘。蜉蝣朝生暮死,却也想偷天改命。凡人逆天修道,突破百年枷锁,逍遥于天地之间。
  • 亡神巅峰

    亡神巅峰

    路途的遥远,强者的世界,大陆的强者,,强势的碾压,坚强的意志,不死不灭!天下之大,岂能容我!天要灭我,我定灭天!一代妖孽又如何?不过在我面前是条小丑罢了!一代强国又如何?不过在我面前是个花园罢了!一代强者又如何?不过在我面前是过时的罢了!…………
  • 七誓说

    七誓说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泪滴千千万万行,更使人、愁肠断。要见无因见,拚了终难拚。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宋]乐婉《卜算子·相思似情深》
  • 西风偏凉

    西风偏凉

    爱情是最没有道理的事情,一旦陷入就难以全身而退。可是人生那么长,成长那么痛,只对一个人动心,岂不是很难。一个人留下,其他人就要离开。顾小西和林恺、墨白之间也许并不单纯是前任和现任的关系,在众生中,相互吸引和讨厌都不是无来由的。林恺和墨白同是瑞宁的商业新贵,情感的纠葛和商业的争夺,让三个人陷入了新的纠缠。而林恺在离开顾小西后,他的合法妻子顾楠,百般刁难,使林恺厌恶婚姻生活,而同样强势的顾楠的父亲,也粗暴干涉两人婚姻,林恺不得不和顾楠人前装恩爱,人后相离弃。
  • 我的懵懂少年

    我的懵懂少年

    缘分已尽,又何必留恋?不是爱你,又何必死皮赖脸?
  • 暴雷(严选优质男人系列之五)

    暴雷(严选优质男人系列之五)

    站在我的身后,你只要做个小女人就好。”“作为我的敌人,你已经失去了享受阳光和空气的权力。”他将强硬和无畏对向了自己的敌人;他将温柔和体贴留给了自己的女人;他将不断变强的意志,留给了自己!
  • 咒乾坤

    咒乾坤

    走过那扇门之后,人们叫他青龙。叛离那扇门之后,他对别人说我叫李太玄。多年以后,大陆上的人则更多的称呼其为咒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