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95500000002

第2章 学交友

孩子如何结交朋友并维系友谊

一位哲人如此说道:“不懂人际交往的人,不配感受人生,不配拥有情商!”这位哲人说得并不夸张。一个总是惹人烦的孩子,怎么可能获得真正的友谊?没有友谊,又何谈塑造健康的心理,何谈与他人在交流中控制情绪?所以,当你看到孩子存在这些问题时,请积极行动起来帮助他走出那些自闭、不敢和陌生人说话、以自我为中心、过分迁就别人、忌妒心理过强等困境。

孩子说话总是抢先,从来不等别人把话说完

在一个节目现场,一位主持人采访一个小朋友:“你长大后想做什么呀?”

这位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想开飞机!”

主持人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大海上空时,所有引擎都熄火了,飞机马上就要坠毁,乘客的生命都很危险,你会怎么办?”

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乘客……”

突然,另一位小朋友喊道:“他说的是错的!”

顿时,全场观众一片哗然,他们为这个孩子的不懂礼貌感到吃惊。见多识广的主持人说:“这位小朋友,你让你的伙伴说完,咱们再听听你的意见好吗?”

第一位小朋友继续说道:“我会让乘客绑好安全带……”

这时候,那个小孩又嚷了起来:“他说错啦!他说错啦!”

这一次,台下的嘘声仿佛更明显了。没办法,主持人问他:“那你说应该怎么办?”

小朋友说:“让他们去跳伞!”

这个时候,第一位小朋友终于说话了。他冷静地说:“我想说的是,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下去。”

听到这个答案,现场所有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第二个孩子更是夸张,大笑着拍着桌子说:“真是个笨蛋!你难道……”

然而,主持人却没有笑。这一次,他打断了第二个孩子,请第一个孩子把话说完,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他哭着说道:“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在场的观众顿时停止了笑声,现场一片沉默,他们原本以为这个孩子是自私地舍乘客而去,没想到他这般具有孩子悲天悯人的情怀,而他们在孩子的意思没表达完就发出了嘲笑,显得那么愚蠢。而第二个孩子,此时早已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愣在原地一动不动。

现实中的确有一些人像故事中的接话孩子和观众一样,话只听到一半,就随便发表自己的意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别人所说的话上,结果误解了别人的意思。还有一些人,喜欢随时打断别人的谈话,变成他的侃侃而谈和喋喋不休。他们有着很强的表达欲望和表现欲,却不顾他人的感受,这种人肯定不会受到大家的欢迎。

吃饭莫抢食,说话莫抢话,随意打断别人的谈话是不礼貌的行为,不等别人把意思表达完整就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只会令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然而很多孩子就不懂得这个道理。

人有两只耳朵、两只眼睛,却只有一张嘴,就是让人多听、多看、少说。《易经》告诉我们“说得体的话”是人优秀的品质之一,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该沉默,是人重要的道德修养。少说多做、善于倾听的人更容易得到社会的认可。

善于倾听是对对方谈话的一种褒奖,你能耐心倾听对方的谈话,等于告诉对方:你说的话很有意思,我很有兴趣。耐心倾听对方的谈话,不仅是对对方的尊重,更是完整把握对方信息的保证,之后正确地表达出自己的反馈意见,这样才能使沟通更为顺畅和有效。

孩子们正处于表现欲望强烈的年纪,对什么事都有浓厚的兴趣,喜欢参与他人的谈话,包括大人的谈话,这本是一件好事,但如果随便抢话、随便插嘴,就变成了坏事。因此,要教育孩子学会倾听,并在合适的时候表达自己的意见。

善于倾听,并适时表达自己的意见是成熟人应该具备的素质,所以,父母要从小教育孩子不抢话、不随便插话。

父母们具体应该怎么做呢,来看看下面几种方法:

1.父母要会倾听孩子的话

要想让孩子学会倾听,父母要首先成为典范。有些父母在孩子说话时,自己都没有耐心听,孩子能耐心倾听他人的谈话吗?

所以,当孩子说话时,父母要耐心听,并看着孩子的眼睛,给他特别的关注,不时地点点头,说:“嗯,怎么样呢?继续说。”当孩子看到自己说话时受到了父母的尊重,他自然会把这种尊重给别人。

2.让孩子知道抢话会招人反感,失去朋友

当我们在打电话时,突然被对方挂断了电话,心里是不是很不舒服。同样,在我们说话时,无端被人抢话和打断,是不是觉得很扫兴,即便抢话那个人让我们继续说,我们也没有兴趣了,估计以后也不喜欢和这个人多来往。

如果你的孩子爱抢话,你不妨抢他一次,让他知道被别人抢话是什么滋味。

比如,你的孩子和小朋友在聊天,小朋友问你的孩子:“你昨天看《智慧树》了吗?都演了什么内容啊,讲给我听听啊。”当你的孩子正准备兴致勃勃地讲给小朋友听时,你不妨在这个时候插话:“《智慧树》啊,我知道……”然后你侃侃而谈,把你的孩子晾在一边,相信他的心情肯定不会太好。

过后,你要及时给孩子道歉,并告诉他:“你看,我今天抢了你的话,你不高兴了,所以以后就不要抢别人的话了。”

总是吃独食,不懂得分享

有两只小猫在路上散步,突然看到前面的地上有好吃的食物,一只小猫飞快地跑过去,并说:“我先发现的,这是我的!”

另一只小猫也跑了过去:“不对,明明是我先看到的,怎么是你的呢?”

“就是我的,放手!”

“不放,是我的!”

两只小猫互不相让,分别按住食物的两头,谁也不松爪子。

这时,一只狐狸经过,看到了这个情形,它转了转圆溜溜的眼珠,然后来到了两只小猫的旁边,问道:“你们吵什么呢?”

“狐狸伯伯,您给评评理,这是我的食物,它非要抢走!”

“呸!明明是我先发现的,是你抢我的。”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啊。伯伯把食物平均分成两半,你们一人一半不就行了吗?快把秤拿来。”

狐狸把食物分成两半,用秤称了称:“哎呀,右边的比较重,你们其中一个会吃亏的。这样吧,我把右边的咬掉一点点。”说完,狐狸咬了一小口右边的食物。

然后又用秤称了称:“哎呀,这次左边又重了。”狐狸又咬了一口左边的食物。

就这样,秤上的食物越来越少,最后变成了像一粒黄豆般大小一样。

“就剩这一点了,你们也不值得分了,不如让伯伯吃光吧。”

狐狸把最后一口食物扔到嘴里,舔舔嘴唇说:“嗯,味道真不错!谢谢你们了,小朋友,再见啦!”

两只小猫望着远去的狐狸,这才醒悟过来:“如果我们不是争来争去,而是把食物分成两半共同享用多好啊,现在我们一口都没吃到。”

从此以后,这两只小猫有了好吃、好玩的东西,就拿出来一起分享,再也不自私地只想着自己了。

两只小猫的故事告诉我们懂得谦让和分享会使彼此都受益,总想吃独食最终可能什么都得不到。而这个童话故事,其实正能映射出目前很多孩子的状况。

现在的家庭里大多是一个孩子,没有人和他们争夺父母的爱,所以他们不懂得什么是谦让。父母倾尽所能为孩子们创造最好的条件,满足他们的一切要求,偶尔有不满足的时候,他们就撒泼、耍赖和哭闹,父母常常在这样的孩子面前败下阵来。这些孩子从小就形成了一个意识:没有什么东西是我得不到的!我的东西就是我的,谁都不能碰!

渐渐地,这些孩子就会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变得自私、唯我独尊。这样的心态一旦延续下去,他们将来势必因此而受挫,因为别人不会像他们的父母那样迁就他们。

怎样才能让孩子摆脱这种心态呢?那就是让他们学会分享。

分享就是将自己喜爱的东西、美好的情感体验及劳动成果与他人共享,分享是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的体现。当我们分享美好、奉献自己爱心的时候,我们的生活也会随之变得更加美好。快乐不会因为你分给了别人而减少,痛苦却会因为向别人倾诉了而减少。

在现代社会,分享是重要的社交能力之一,一个只想着吃独食的孩子只会遭到大家的排斥,而懂得分享的人才能够受到大家的欢迎,交到更多的朋友,这样他的情商才能不断提升。

要让孩子学会分享,父母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大方的父母造就无私的孩子

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会看到眼里,父母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孩子才懂得关心别人。大方的父母不会造就自私的孩子,想要让孩子学会分享,父母就必须以身作则。

生活中一定有这样的父母,当上了单位的先进工作者,发了奖金。他们没有独享这笔奖金,而是请同事们吃饭,当孩子看到自己的父母受到同事们的喜欢时,会很自豪地想:我也要像爸爸妈妈一样,学会和大家分享一切,成为受欢迎的人!

2.让孩子体会到分享是有意义的行为

很多孩子之所以不懂得分享,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分享有什么意义,能给自己带来什么价值。所以,父母要让孩子懂得: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孩子只要体会到分享是一件快乐的事,自然就愿意去做了。例如,当孩子不愿意让别的小朋友看自己的故事书的时候,父母要告诉孩子:“如果别的小朋友也看了这本书,你们就可以一起交流了,这样你就能知道别人的想法是不是和你一样了。”

3.引导和表扬孩子的分享行为

当孩子出现自私的意图或行为时,父母要给予制止、纠正和引导,并提醒他们:自私的孩子不受欢迎,会没有朋友,要学会和大家分享自己的东西。

而当孩子实施了分享行为的时候,做父母的要及时鼓励和表扬孩子的这种行为。例如,孩子放学回家对你说:“妈妈,今天老师教我们画画,乐乐没有带水彩笔,我就把我的水彩笔借给她了。”这时你不能听听就算了,一定要郑重地表扬孩子:“是吗?乐乐真棒,能把自己最喜欢的水彩笔借给小朋友用,妈妈也要向你学习!”

待人不够热情,怎么能收获热情

容容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很“安静”的家庭里,父母之间很少讲话,每个人都是各做各的事,互不干涉。这让容容觉得,人与人之间就是应该这样的。所以每天放了学,容容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做作业,听音乐,然后睡觉。

在学校,容容也是一个人,很少和同学们结伴、玩耍,同学们都觉得她怪怪的,以为她很难相处,也就不怎么跟她来往。因此,容容没有一个要好的朋友。就连学校号召同学们为贫困山区的小朋友捐款,她也很漠然,觉得山区的小朋友她也不认识,跟她没什么关系。

有一次,妈妈有事到同事家,刚好容容跟着去了。一到妈妈同事家里,容容就觉得,这个家怎么和她家这么不同?这个家里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一个和她差不多大的小朋友,这个小朋友从她一进门,就热情地跟她打招呼,拿出自己的玩具跟她玩;小朋友的奶奶躺在床上,吃饭都是妈妈的同事喂;小朋友在家里跳来跳去,不时地依偎在爸爸妈妈身边说这说那。总之,家里的气氛热闹又祥和。

这个感觉,让容容羡慕不已。回到家里以后,容容有些改变了,她和父母的话渐渐多起来,到了学校,她尝试着和同学们说话、玩耍,渐渐地,她感到了同学们对自己的态度变了:

“容容,咱们一起去少年宫!”

“容容,我明天要去游泳,你去吗?”

看着同学们热情洋溢的笑容,容容不禁笑了起来。

很值得庆幸,容容走出了自己的困境,情商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还有很多孩子,他们依旧在孤独中度过。这些孩子由于过于被关注和疼爱,或者家庭环境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越来越缺乏热情,已经不太懂得什么是付出,对人也比较冷漠。

让我们来看这样一系列的场景:

公车上,学生面无表情地坐在座位上,老人颤颤巍巍地站在旁边;在学校里,孩子不愿意借给同学一块橡皮;当妈妈生病躺在床上时,孩子只顾自己玩,却忘了送上一句问候。如此种种,怎能不让人心寒。很多父母不禁要问:“我为孩子付出了一切,却没有收到同样的爱的回馈?”

其实,父母不必抱怨,孩子的冷漠并不是天生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当的家庭教育。过多的爱,滋养了孩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造成了对他人的冷漠和隔膜。有些家庭则缺乏温暖,父母之间总是拳脚相加,或在心理和情绪上相互敌对,彼此很少说话,夫妻关系名存实亡。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从小就没有体会到更多的爱,自然也就没有爱给他人。

天真少年本该热情似火,却变得冷酷无情。不懂得以心换心,待人不够热情,怎么能收获热情?因此,父母一定要采取以下方法让孩子变得热情起来。

1.幸福的家庭最重要

既然孩子不够热情的主要原因是家庭原因造成的,那么给孩子一个幸福的家就最为重要。自己有什么,才有可能给别人什么,同时才有可能得到别人的回馈。所以,父母应该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停止争吵,避免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相互关心,相互尊重,保持轻松、和谐、友爱的家庭气氛,相信从这种家庭里走出来的孩子变得冷漠的可能性会很小。

2.让孩子走出狭小的自我

过于关注自我的人只会更爱自己,很难对他人热情。家长应让孩子从“自我”的小世界里走出来,多交朋友。例如让孩子与同事的孩子、亲戚的孩子、邻居家的孩子多交往,家长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到各种场合走走,改变他们孤僻、冷漠的性格。

3.把孩子从冷漠的机器面前解放出来

现在社会由于科技信息的发达,宅人越来越多,孩子们的业余生活都被电视机和电脑占据。他们更喜欢和这些冷漠的机器打交道,对现实社会中的人和事参与得很少,长此下去,容易变得冷漠。家长要把孩子从电脑面前拉起来,让他与人沟通和交流,唤起他们心中深藏的热情。父母可以对孩子说:“你看,外面的空气多好,那些小朋友们正在一起玩!也许,他们发现了一只流浪狗;也许,他们正在一起做游戏。赶紧去吧,大家都在等你呢!”

4.锻炼身体,唤醒孩子的激情

身与心无法分离,一个总是宅在家里、沉浸在狭小自我世界的孩子失去热情在所难免。所以让孩子参加体育锻炼,走进大自然中,既可以把身体练得棒棒的,也可以让他们在自然中寻找生命的激情。父母可以带孩子去旅游、登山、游泳,一来可以培养孩子勇敢、乐观的精神,二来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三来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人,这何乐而不为呢?

孩子总有一种优越感,不能平等待人

一代文豪萧伯纳,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有一年他到苏联访问,访问间隙,到住处附近散步,遇到一个聪明活泼的小女孩,便和她聊起天来。这个小女孩开朗健谈,又非常热情,他和萧伯纳聊了很多,萧伯纳对所在的城市有了很多的了解。

当他们告别时,兴致颇好的萧伯纳随口说了一句:“回家告诉你的妈妈,今天和你一起聊天的是世界著名作家萧伯纳。”

小女孩听完他的话,丝毫没有惊讶的表情,还学着他的口气说道:“回去也告诉你妈妈,今天和你聊天的是美丽的喀秋莎。”

小女孩的话让萧伯纳很羞愧,作为一个长者,一个著名的作家,还没有一个小女孩的心态好,竟然向别人炫耀自己的身份。

这件事和这个小姑娘一直停留在萧伯纳的记忆里,每当他的优越感发作的时候,就会想起小姑娘的话,他明白:不管是什么人,都渴望被平等对待;不管人的身份如何,每个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

大家有没有研究过圆这个图形,不管是长方形还是三角形,即便周长和圆相等,圆的面积也比它们大。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从圆心到圆上每个点的距离都相等。

这个现象给我一个启示: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我们不妨试着做一个圆心,不断向外辐射去结交朋友,并且跟每个朋友的距离都保证相等。也许这样,我们的世界才会达到最大,收获的友谊也是最多的。

对于平等待人,心理学家马斯洛这样说:“平等之餐可以滋润心灵。”只有孩子把别人的心灵滋润了,才能博得对方在心理上对我们的认同,才能很快拉近彼此的距离。法国思想家蒙田说:“皇帝和鞋匠的灵魂都是用同样的模型铸造的。”这句话揭示了,不管人的客观身份如何,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

但是生活中,总是有一些势利的孩子,尤其是那些家境比较好的孩子,他们总是高高在上,看不起别人,不能平等对待他人。平时在班里,他只跟家住城市的同学来往,觉得农村来的孩子特寒酸;只跟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来往,对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屑一顾。对自己将来有用的人他们愿意去交往,没用的人他们不愿花费自己的“交往成本”。这种不平等待人的功利心态让他们失去了很多朋友,他们的世界不是“圆”,不可能达到最大。

父母要教育孩子消除歧视和内心的优越感,平等对待他人,不妨这样做:

1.父母和孩子之间首先要平等

作为父母,是否总用家长的权威命令孩子,让孩子对你言听计从;做人做事是否和孩子是一样的标准,有没有“只许周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情况出现;和孩子说话时,是否用了“高高在上”的语气,令孩子不舒服。孩子虽然小,但他们也有独立的人格,父母是否能平等地对待他。如果父母都不能平等地对待孩子,又怎能让孩子平等地对待他人呢?

所以,父母和孩子说话时,不妨蹲下来,放低姿态,像孩子的朋友一样,和孩子交流,让孩子体会到被平等对待的感觉,才会平等地对待他人。

2.多给孩子讲几个平等待人的故事

故事是最能启发孩子的,所以,我们不妨给孩子讲几个平等待人的故事。在这里,有这样几个故事供父母参考:

伟大的革命家朱德同志身为中国红军领导人,却从来都不摆架子,反而和战士们打成一团。他的餐饮和普通战士是一样的,而看到警卫员的衣服破了,他也会主动帮警卫员补衣服。这种谦逊的态度,让朱德赢得了全军战士的爱戴。

已故美国总统林肯有一次外出,路边有一个身穿破衣烂衫的黑人老乞丐对其行鞠躬礼。林肯总统一丝不苟地脱帽对其回礼。随员对总统的举止表示不解。林肯总统说:“即使是一个乞丐,我也不愿意他认为我是一个不懂礼貌的人。”

伟大的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有一次碰到了一名乞丐,但他搜遍了全身也没有一分钱。他只好说:“兄弟啊,对不起!”就在这时,这个乞丐站起来了,接着话说:“谢谢你!我本已走投无路,打算讨点吃的后就离开这个世界。您的一声‘兄弟’让我感到这世间还有真情在,它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只要我们能够巧妙地讲给孩子听,他就能从这些伟人的身上学到很多,从而不再总是炫耀自己的优越感。

3.孩子融入到小伙伴中去

孩子太过高傲,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刻意远离其他小朋友,总是拿着一种高高在上的眼神来看世界。为了避免这个问题,父母就应当鼓励孩子真正融入到小伙伴中去。当他们和同伴玩耍时,任性、太过自我的孩子是不受大家欢迎的,所以他必须做出改变。

在各种活动中,踢足球、打篮球无疑是最有效的,因为这两项运动需要极大的团队意识,优越感只能导致团队出现问题。当孩子因为自己导致比赛失利时,他一定会受到很多指责,这个时候我们要进行及时的沟通:“其实大家说你,都是为了团队好。如果你能在团队中正确发挥自己的优势,帮助球队赢得比赛,那么大家就会赞赏你!让我们做出改变吧,这样你就会收到队友们热烈的掌声!”

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问题

小丽非常喜欢看《童话大王》杂志,有一次,她在学校课间时拿出来看,正看得入迷时,她的同桌突然起身了,一下子碰倒了桌上的墨水瓶,墨汁洒到了杂志上,整本杂志变得黑糊糊、脏兮兮的。

这下小丽可来气了,大声嚷嚷着让同桌赔她的杂志,还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师,结果,小丽的同桌被老师批评了一顿。回家后,小丽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劝她:“你的同桌不是故意的,他弄脏了你的杂志,又受到了老师的批评,一定也很难过,你就原谅他吧。”

小丽气呼呼地说:“哼,我不会原谅他的,他把我最心爱的杂志弄脏了,我一定让他买一本新的赔我!”

晚上吃饭的时候,小丽不小心把一碗汤打翻了,整碗油乎乎的汤洒到了妈妈新买的裙子上面。妈妈知道教育女儿的机会来了,就故意装作非常生气的样子,大声对她喊:“你怎么搞的,饭也不好好吃,这是我最心爱的裙子,现在被你弄脏了,罚你今天晚上不许吃饭!”

小丽看我这么凶她,非常伤心,她哭了起来:“妈妈,我不是故意的。”

“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你的同桌弄脏了你的书,他也不是故意的,你怎么不原谅他呢?”

顿时,女儿愣住了。这时,妈妈伏下身子,温柔地对她说:“谁都有不小心犯错误的时候,妈妈批评了你一句,你就伤心地哭了。你的同桌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肯定和你一样难过呢。你现在能体会你同桌的心情了吗?能原谅他了吗?”

女儿点了点头。

故事中的孩子之所以不能原谅同桌无心的错误,在于她无法体会同桌的处境和心情。而她的妈妈则非常聪明,利用一次小小的事件,让孩子意识到: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问题,更容易理解和宽容他人。

都说现在的孩子是“自我”的一代,他们在考虑问题时,习惯从对自己有利的角度出发,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他们不能善解人意、不爱关心别人,因此很难受到同龄人的欢迎。成年以后,他们往往会刚愎自用,自以为是,无法处理好人际关系。

父母要想帮助孩子摆脱这种过于自我的思想,就应该让孩子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问题。

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问题,真切地感受别人的痛苦和困惑,不仅仅是为了宽容别人,赢得友谊,更是为了化解自己内心的怨恨。当孩子们与同学发生冲突时,如果他们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问题,就会化干戈为玉帛,体会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美好境界,就会发现,原谅别人和让自己释怀并不是很难的一件事。一个可以体谅别人的孩子,情商势必比其他孩子要高出许多!

那么,怎样做才能让孩子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问题呢?

1.如果我是他,会怎么样

很多孩子之所以不能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问题,在于无法体会别人的心情。一个有爱心的孩子,何时何地都应该主动去体谅他人的情绪。所以,父母不妨这样引导孩子:“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做错事的时候,如果你做错了,别人得理不饶人,你会是什么感受呢?当我们做错事的时候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谅解,所以,我们也应该原谅别人。”

当孩子们无法理解他人的时候,不妨让他们问问自己:“如果我是他,我会怎样?”当孩子们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2.尊重别人的想法

不管多么熟络的朋友,对事情的看法都会不尽相同,这常常成为冲突的起因。当孩子们和他的朋友因为某件事意见相左时,不妨这样劝劝孩子:“为什么一定要让别人听你的呢?你说的就一定对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所以才会有和你不同的观点。尊重别人的想法,就是尊重对方的人格。”

如果父母能这样劝导孩子,孩子的怨气可能慢慢就烟消云散了。尊重别人的想法,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问题,孩子也会因此赢得别人的尊重。

猜忌,孩子友谊的最大杀手

春节又到了,何新收到了爷爷奶奶的压岁钱,高兴地蹦了起来。回家的路上,何新迫不及待地拆开红包,说出了让父母瞠目结舌的一句话:“这钱是真的还是假的?”看到父母有些吃惊,何新说:“怎么了?现在假钱这么多,我可怕上当受骗!”

大年初三,妈妈又带着何新去大姨家拜年。何新的表哥今年上初三,学习非常好,因此墙上挂满了奖状。何新仔细地看着奖状,好像有什么宝藏在里面。妈妈看着他的这个样子,心里高兴极了:“这孩子终于开窍了,想要向表哥学习了!”

谁知就在这个时候,何新冒出一句:“你看这些奖状连个图章都没盖,你说有没有可能是假的?表哥去哪里了?我要和他当面对质!”

接下来的半年,何新还是这个样子,仿佛对什么都不信任。妈妈发现,只要别人说话声音小,他就会侧耳倾听。如果没听到说什么,他会非常不高兴,总是在说:“他们一定在议论我!妈妈你也一样,我已经猜到了,你很讨厌我!”

何新的这种行为,相信许多父母都会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发现。青春期的孩子,仿佛都染上了猜忌的毛病,总以为别人在骗自己,得不到别人的真心。于是,他们显得有些小心翼翼,无论与谁接触,脸上都写满了不信任。

孩子的这种心态,自然对情商的建立非常不利。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就曾说过这样一段话:“猜疑之心犹如蝙蝠,它总是在黑暗中起飞。这种心情是迷陷人的,又是乱人心智的。它能使人陷入迷惘,混淆敌友,从而破坏人的事业。”

也许有的父母会以为,孩子的这种行为,不过是他比较小心罢了,这说明他很谨慎。然而,谨慎与猜忌是大不相同的。谨慎是指言行慎重小心,以免发生有害或不幸的事情,这是很正常的思维,也可能是符合客观事实的。

但反观猜忌,则主要是由孩子的幻想带来的。孩子总以为,别人会害自己,于是不免利用想象,将生活中无关紧要的事情凑在一起,把别人无意间的言行举止,误认为是对自己怀有敌意或迫害的心理,甚至把别人的好心好意理解为阴谋诡计。

这样的孩子,总是抱着怀疑的心态来面对别人,最后与他人产生了本可避免的摩擦。这种毫无根据的猜忌,多属于偏执型的性格缺陷,只能让人越活越累,情商也越来越低。

想要消除孩子的猜忌心理,父母就应做到以下几步:

1.让孩子认识到猜忌的危害

首先,父母要告诉孩子猜忌是不好的,这么做只能引起别人的反感,更增加自己的迷茫。父母可以让他多看健康向上的书籍,端正人生态度,让他们从故事中,认识到多疑心理的危害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

父母还可以进行“场景模拟”,即故意表现出猜忌孩子的行为。当孩子体会到这种行为是对自己的一种伤害,他也会主动改变之前的心态。当然,父母在场景模拟结束后,一定要对孩子进行适当说明,不要让孩子这是真的,从而更加学着你的样子,变得更加猜忌。

2.培养孩子对别人的信任感

孩子之所以爱猜忌,是因为不信任别人造成的。这个时候,父母不妨引导他多和别人交流,让他用宽阔的胸怀、友善的态度与别人交往。当他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真诚后,他就会意识到,原来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阴谋诡计。

每个人都很重要,让孩子不要再以自我为中心

贝贝是家里备受宠爱的孩子,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样,她特别喜欢看动画片,只要贝贝在家里,电视永远都只能看少儿节目,一家人也只能陪着她看。

这天,爷爷想看新闻节目,和贝贝商量:“贝贝啊,让爷爷看看新闻节目,就半个小时,行不行?”

“不行!”贝贝嘴一撅,把遥控器死死地抓在自己手里。

爸爸妈妈也帮爷爷说话:“贝贝,爷爷对你多好啊,给你买好吃的,又给你买好玩的,就让爷爷看一会儿?”

“不行!”贝贝还是撅着嘴。

没办法,爸爸把电脑打开了,让爷爷在电脑上看新闻。新闻节目还没打开,贝贝一下子跑了过来,一把挤开爸爸和爷爷,抢过鼠标,说:“我要玩游戏!”

“好,那你玩游戏,爷爷去看电视。”爷爷好脾气地说。

“不行!谁也不许换频道,我等会儿还要看呢?”

“你不能占着电脑,又占着电视!”爸爸有点生气了。

“就占着!电脑、电视都是我的!”贝贝一脸霸道地说。

爸爸生气了,举起手想打,爷爷一把拦住了:“好,好,让她看。小孩嘛,不懂事,长大就好了。”

贝贝不仅霸占着电视、电脑,还霸占着家里的沙发,沙发上全是她的玩具、娃娃。谁要动她的东西,她就哇哇大哭。

不仅如此,就连姑姑买的漂亮的手链、发卡、小饰品等,贝贝看见了都要占为己有。

以上的场景,父母们是不是特别熟悉?您家里,是不是也有一位令人头痛的“贝贝”?但很多父母的做法,就像故事中的爷爷所说的:“小孩嘛,不懂事,长大就好了。”然而,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从不考虑他人的感受,这样的孩子如果再一味地纵容下去,她长大了依然会不懂事,而别人不会像家人那样包容她,那样的话,她就会为自己的自私和霸道付出代价。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从小受到父母和长辈的过分溺爱、娇惯放纵以及处处迁就。使孩子意识到:我想要什么都能得到,不满足我的要求我就大哭一场。父母们本来还想坚持不妥协,孩子只要一哭闹,父母们基本都缴械投降了。于是,他们的占有欲越来越强,甚至向父母提出无理要求。

以自我为中心,已经成了许多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独生子女和父母不当的教育方式是这个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对孩子的关心过度、照顾过度、宠爱过度、迁就过度,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加重了自我意识,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定式,只顾自己,不考虑他人。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孩子渐渐就会被周围的人疏远,他会没有朋友,人际关系将会受挫。

孩子的这种意识不是一天形成的,要想纠正也不是一时一刻就能做到的,父母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急于求成。这里,给父母提几点建议:

1.让孩子知道自私的后果就是没有朋友

因为孩子年龄小,大人常常会不由自主地迁就他们,他们因此占到了便宜,并会认为因自私占便宜是理所当然的。做父母的就应该让他们明白: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迁就你,你如果对谁都这么自私,就会带来不好的结果。

比如,因为不愿意和小朋友分享好玩的、好吃的,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他玩了,这时,父母就要适时地教育他:“朋友是互相的,你如果过于霸道和自私,就没有人理你了,以后走到哪里都是孤零零一个人。”

2.坚决拒绝孩子的不当要求

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并不完全是孩子的错,很大一部人原因在于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当。父母必须改变盲目溺爱、一味娇惯的做法,严格要求孩子,才能从根源上杜绝这个问题。

对孩子的要求要分清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要求要坚决拒绝。但态度不能简单粗暴,要对孩子讲明道理,告诉他们为什么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当然,孩子不可能马上接受,可能会哭闹,父母不要因为孩子的哭闹就心软,更不能因为孩子的哭闹而大发雷霆,给孩子一个冷处理过程,让他意识到哭闹解决不了问题,并要温柔地安抚孩子的情绪。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的孩子看上了邻居家小朋友的玩具,非要拿走,这时你就要对孩子说:“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属于你,这是人家的玩具,你不能拿走,我们现在回家拿一个你的玩具,和他换着玩,好吗?”

3.让孩子的世界变得更大

现在的孩子住的都是高楼大厦,回到家里都是一个人学习、玩耍,没有同龄人可以交往,孤独的环境形成以自我为中心是必然的。要鼓励孩子与同学、邻里发展友谊,让孩子带同学、朋友来自己家里玩,也要鼓励孩子去别人家玩。在这些交往过程中,让孩子学习应该怎样与他人相处,让他们体会到不仅被关爱会快乐,主动关心他人也会让自己快乐。

忌妒心理只会让孩子孤立无援

这天中午,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睡醒了,老师在给女孩子们梳头发,云云突然哭了起来:“老师,老师!”老师一看,诺诺正在扯云云头上的发卡,嘴里不停地说着:“难看死了,难看死了。”老师连忙跑过去阻止,可是已经来不及了,云云的发卡已经被扯了下来,因为使劲太大,发卡已经被弄坏了。

诺诺露出一副满意的表情,云云却伤心地哭了。老师问诺诺:“你为什么要扯云云的发卡?”

“谁让你早上夸她的发卡漂亮,她有我的发卡漂亮吗?”

诺诺的画画得很好,每次上美术课,小朋友画完后,老师都评选出画得比较好的小朋友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大家学习欣赏,诺诺的画总是贴在最前面,为此诺诺非常得意!有一天,老师讲评过诺诺的作品后,对明明的画也格外赞赏,并将明明的画贴在了诺诺的前面。

诺诺非常不服气:“哼!他怎么有我画得好。”趁大家不注意,他偷偷在明明的画上用笔狠狠地刮了好几道,把明明的画毁坏了。

老师知道了之后,批评了她,可她并没有接受老师的批评,她说:“他的画难看死了,根本就没有我画得好,凭什么贴在我前面。”

还有一次,学校组织体操表演比赛,班里的小朋友都认真地准备,只有诺诺总是不好好训练,要么说自己想画画了,要么说自己肚子疼了,等等。没办法,老师没让诺诺参加比赛。后来,诺诺所在的班级获得了好的名次,全班的小朋友都得到了表扬。诺诺却不屑一顾地说:“哼!如果我参加,肯定拿第一名。”

在这个故事里,诺诺有几次不好的行为:扯伙伴的发夹并将其毁坏;用笔刮伙伴的画;当学练体操时,她不但自己逃避训练,并且对他人努力的成果不屑一顾。

这些攻击性、破坏性的行为,都体现了诺诺的不良心理——忌妒。每当诺诺看到别人的东西比自己的好时,或别人比自己表现得更优秀时,她的忌妒心就会发作,她的心理就会失去平衡,从而做出过激的行为。

什么是忌妒?它是人们对别人在品德、能力等方面胜过自己而产生的一种不满和怨恨,是一种扭曲了的情感。忌妒是人的本能,这本没有那么可怕,但是如果这种心理长期存在,并不断加深的话,就会演变成一种病态的不健康的心理,给自己带来可怕的后果。

孩子的年纪小,认知能力有限,不懂得控制这种负面的情感,所以,他们的忌妒心理会产生更加严重的问题。而很多父母对此也不够重视,甚至认为这是“要强”,不但不加以阻止,还会鼓励孩子的这种意识和行为。

忌妒心理严重的孩子一般都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同时也不能正确评价他人。忌妒并不代表着自己多么强大,恰恰相反,忌妒是一种软弱的傲慢,忌妒别人的人,正是暴露了自己情商的低下,有人甚至因为忌妒走向了极端和自我毁灭。忌妒不仅会给自己造成莫大的痛苦,也会给他人带来伤害,使身边的人远离他。

忌妒的危害既然这么大,那么父母就要尽量帮助孩子控制、摆脱,并最终克服这种情绪。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1.让孩子认识到差距的存在

父母应该让孩子认识到有人比他拥有得更多、更好,有人比他更优秀,这种现象将在他的生活中长期存在,他必须学会接受。既然差距会永远存在,那么,要么超越对方,要么接受自己。毁坏更好的东西或嫉恨更优秀的人是愚蠢的行为和弱者的表现。

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找到差距产生的原因,分析这些差距能否缩短,以及找到缩短差距的途径和方法。例如,孩子喜欢跳舞,但跳得不够好,她非常忌妒经常受到老师表扬的同学,父母要这样劝导孩子:“她跳得好,是因为她自然条件比咱好,她腿长胳膊长,自然比咱跳得好,你已经尽力了,在妈妈眼里你就是最优秀的!如果学弹琴、画画,说不定你比她们学得都好呢!”

2.培养孩子豁达乐观的性格

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要让孩子学会欣赏他人,借鉴别人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培养孩子宽大的胸怀和豁达乐天的性格。

例如班级里有个同学原来学习不如自己的孩子,但后来超过了自己的孩子,孩子因此很不服气,认为他不过是一次侥幸而已。这时做父母的就要提醒孩子:“人家虽然没有那么聪明,但人家非常地用功,又细心又认真,学习成绩当然会提高了。如果你改变了自己粗心大意的毛病,像他那样细心认真,你的成绩也会提高的。”

让孩子学会尊重

这天龙龙的妈妈去超市里买了龙龙最爱吃的烧鸡,虽然这只烧鸡价格不菲,但因为龙龙爱吃,妈妈还是毫不犹豫地买了。

妈妈回到家里,看到龙龙正吵着:“饿死了,饿死了!”而这时,爸爸正在厨房忙着给龙龙做炸酱面。不一会儿,龙龙就端上了一大碗热乎乎的炸酱面。电视里正放着周杰伦的《牛仔很忙》,这可是龙龙最爱听的歌,他一边看着电视,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炸酱面。

这时,妈妈走过来问龙龙:“龙龙,妈妈买了你最爱吃的烧鸡,要不要给你切半只?”

龙龙的眼睛、耳朵、嘴都正忙着,根本不理会妈妈说什么,只是冲妈妈挥挥手:“别烦我,别烦我,我正听歌呢。”

“龙龙,”妈妈又说了一遍,“妈妈是说,烧鸡你要不要吃,妈妈给你切一点。”

龙龙这下不耐烦了,他冲口而出:“那你就切呗,你买了不就是给人吃的嘛,问来问去干吗?”

妈妈一下子愣住了,爸爸冲了过来,怒斥龙龙:“你怎么和妈妈说话的!妈妈好心好意给你买了你最爱吃的烧鸡,你不但没有一句谢谢,说话还这样呛人。你连妈妈都不懂得尊重,你还能尊重别人吗?”

龙龙一听,不吭声了。

生活中这样的孩子不少,他们不懂得尊重父母的劳动,把父母的付出当做理所当然,不仅从行为上不尊重父母,还从语言上伤害父母。这些孩子不仅在家里不懂得尊重父母,在学校也不懂得尊重老师和同学。老师上课时,他趴在桌子上睡觉,或者和其他同学交头接耳;有的同学家境不太好,穿的衣服没那么漂亮,就说人家“寒酸”;在公共场所跑来跑去,大声喧哗。这些都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

尊严对一个人的意义甚至比生命都重要,有这样的俗话:“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可见,伤害别人的尊严就是挑战别人的底线。一个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因此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是孩子今后在社会上自立自强的关键。

尊重他人,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德国的席勒说过:“不尊重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是先贤尊重他人的法宝。所以,尊重他人也就是尊重自己。一个不尊重他人的人只会遭到别人的厌恶和嫌弃!

因为彼此尊重,社会变得更加和谐,人与人之间更加和睦。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门必修课。从小培养孩子尊重他人的品质,让孩子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其实,尊重他人很容易做到:见面时的点头微笑,迂回地指出别人的缺点,适时地夸赞和沉默。当你学会了尊重他人,就架起了一座心灵的桥梁,编织了一条情感的纽带,在相互尊重中传递出温暖与关爱。

当然,想要进一步尊重,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1.不说伤害人的话

有些孩子和父母说话肆无忌惮,根本不考虑父母是否能接受。其实,多数孩子在顶撞了父母后会感到愧疚甚至害怕,如果父母对此无动于衷,不予纠正,孩子就意识不到这种说话方式是错误的。当他用这种说话方式和别人说话时,就会遭到别人的反击。所以,父母要明确地告诉孩子:“尊重他人要先从语言开始,不要随便用语言去伤害别人,说了伤害别人的话就要道歉。”

2.嘲笑别人是对别人极大的不尊重

有很多孩子喜欢嘲笑别人,尤其是嘲笑别人的缺点,用别人的缺点给人家起绰号。例如,哪个同学长得胖一点,就叫人家“猪八戒”;戴个眼镜就叫人家“四眼”。每叫一次人家的绰号,就伤害别人一次。这种不尊重人的行为,要么激起别人的反抗,要么别人会渐渐地疏远他。

父母看到这样的情况,就要制止孩子的这种行为,告诉他:“别人有缺点,本身就会自卑,你还一次次提醒人家,生怕人家忘了自己的缺点。你这种行为是极其不尊重人、不厚道的行为,必须停止!”

3.尊重他人必须先尊重父母

父母是孩子最亲的人,要让孩子先学会尊重父母,否则他很难去尊重别人。父母要在自己孩子面前表现出自己的权威,不能总是和孩子嘻嘻哈哈的。说话要简单明确同时又不能生硬,既表现出父母的威严,又要让孩子感受到对他的尊重和爱。

例如,父母可以说:“如果我让你不穿外套出门的话,我就没有尽到做妈妈的职责。”这样,孩子不仅明白了妈妈的苦心,还会非常顺从你,不尊重父母的语言和行为自然也就没有了。

合作的过程就是维系友谊的过程

健健和康康是一对活泼可爱的双胞胎,爸爸和妈妈准备星期天带他们去野外烧烤。为了训练健健和康康的合作能力,爸爸给家里的每个人都分配了任务:爸爸准备烤肉的炉子,妈妈去超市购买食品,健健负责所有的餐具,调料则由康康负责。

爸爸让他们俩列好单子,按单子上的内容准备,这样就不会遗漏。健健很快就列好了单子,请爸爸过目后,就开始准备了。康康想还有两天才到星期天呢,明天准备也不晚,于是就想到外面找小朋友玩。

爸爸警告他说:“你可别光顾着玩,一定要带齐调料,否则烧烤就没有味道。”

康康点着头:“好,我知道了。”说着就跑出去了。

眼看到了星期六,爸爸看到康康还没有准备调料,本来想催催他,但是想到应该给他一个教训,就没有吭声。一直到晚上很晚了,康康才想起来调料还没装,连忙到厨房匆匆忙忙收拾了一下。

第二天一大早,爸爸也没有检查康康准备的调料,就带着一家人出发了。到了郊外,大家纷纷拿出自己准备的东西,开始烤肉。大家一边烤肉,一边准备往肉上倒调料,爸爸问:“康康,我需要烤肉汁?”

“烤肉汁啊,”康康说,“我找找。”他翻来翻去也没找到烤肉汁。

“没有吗,你的单子上没有列烤肉汁吗?”爸爸问。

“哦,爸爸,我没有列单子,我以为我把所有的调料都拿来了。”康康沮丧地说。

“哦,那好吧,我们只好吃一次没有烤肉汁的烤肉了。”

因为康康没有和大家合作好,大家吃了一次很难吃的烤肉。

如今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一个不善于合作的人是很难在社会上生存的。无论孩子将来是做老板还是打工者,或者自由工作者,都需要与他人合作。善于与他人合作的人更容易受到别人的欢迎,而缺乏合作能力的人将受到他人的排斥。

即便是在孩童时期,生活中也需要合作能力:一起打球,一起打扫卫生,一起游戏,处处需要合作。欧洲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假使一个儿童未曾学会合作之道,他必然走向孤僻之道,并产生牢固的自卑情绪。”所以,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不仅是生存的需要,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

如今的父母都非常关注孩子的竞争能力,而忽视孩子的合作能力。其实,每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与他人的合作。在合作中,孩子学会了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完善了自己,提高了自信。

因此,父母应该重视对孩子合作精神的培养。那么应该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呢?

1.家庭成员之间要先学会合作

一家人的命运本来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无论是家庭小事还是紧要关头,家庭成员之间都要紧密合作。如果父母之间相互体贴,在做家务活时互相合作,就可以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种下合作的种子。让家庭成为孩子学习合作精神的第一课堂,父母成为孩子学习合作精神的第一任老师。例如,父母在做饭时,一个人洗菜、切菜,打下手,一个人炒菜,就可以做得又快又好。孩子看在眼里,自然知道是一个人干效率高还是与他人合作效率高了。

2.让孩子学会合作的技巧

光有合作的想法是不够的,还要懂得一些合作的技巧才能发挥合作的最大功效。

例如,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合作,先从两个人开始,再是三个人,最后是一群孩子的合作,由浅入深。如,两人合作画画等,三人玩拼图,一群小朋友跳舞,等等。

或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合作技巧。如,共同收拾书桌、整理图书和活动区域的物品。孩子在这些与人合作的活动中,不断与人商量讨论,不仅合作能力大大加强,还锻炼了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表达的能力,等等。

让孩子成为交流中心

赵晓芳的妈妈,最近遇到了一个大问题。她想了很多办法,却依旧没有效果,于是她找到了医生,忧心忡忡地说:“我女儿8岁,以前一直跟外公外婆生活,现在已经是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了。她在家时活泼好动,但是到了幼儿园却不跟小朋友玩儿,不跟老师唱歌跳舞,也不参加室外活动,总是一个人在一旁发呆。”

医生问:“你们是否采取了什么方法?”

赵晓芳的妈妈说:“当然了!4个多月了,可是没一点办法!医生,有什么好办法才能让孩子走出这个困境呢?”

医生经过了一番详细地咨询后,对妈妈说:“您的孩子患上了选择性缄默症。这可不是小问题!”

“选择性缄默症?”听到这个词,赵晓芳的妈妈愣住了。她不知道,这究竟是一种病,还是一种心理问题?孩子能不能从这种心态中走出?

也许,很多父母对“选择性缄默症”这个词并不了解,但它的症状我们再熟悉不过了:无法用语言和玩伴沟通,结交不到朋友。不过这些孩子很可爱,遇到人总是面带微笑。

一个没有朋友的孩子,得不到人际交往的锻炼,更走不出孤独的心境。这样的孩子,何谈高情商?

想要让孩子摆脱“选择性缄默症”的困扰,我们首先要明白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通常来说,没有玩伴的孩子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身心正常,但人际沟通失调或教育不当,导致孩子被排挤而失掉玩伴;另一类则是身心异常,如患缄言症、自闭症或智能不足,自己把自己“关起来”而不去交朋友。

找到了问题的所在,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进行“治疗”:

1.父母要引起重视

有的父母会存在这样一种思维:孩子长大后,自然学会交朋友的,现在根本不用着急!但事实上,这种想法大错特错,因为越是任由孩子的性子来,他的状况就会越根深蒂固,因为没有人告诉他这样错了,他会依旧保持这样的心态。即使长大后想要调整,也会因为没有足够的技巧而多次碰壁。

所以,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感化,例如带他们去公园、去旅游、去参加各种他们乐于参加的活动。在这种共同的活动中,孩子会逐渐打开心灵之窗,愿意与其他小朋友进行交流,从而让阳光和友谊照耀心田。

2.要促使孩子与同龄孩子建立起友好关系

如今,绝大多数的家庭都是一家一户,尤其在城市之中,封闭的楼房更让孩子的交流机会大为减小。正因为如此,父母要帮助孩子与同龄孩子建立友谊。例如,父母可以让孩子去邀邻居小朋友来家玩,小朋友来了,要请他一起玩玩具、看图书,共同游戏,有糖果要分给小朋友吃。在其他孩子面前,多介绍自己孩子的优点,使其他孩子逐渐改变对他的看法。只有与同龄孩子多接触,他的交往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3.善于观察孩子与同伴的关系

观察孩子在同伴中的表现,这是帮助孩子走出“选择性缄默症”的关键。父母应该看看孩子和朋友们玩些什么,是否听从指挥还是指挥别人,关系是否平等,是否互相尊重,如何解决矛盾,是否有欺侮人和强占的行为。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只有当他在伙伴中能关心帮助人,他才能在集体中取得应有的地位。例如,当我们看到孩子总在欺负他人时,我们应当及时和他说:“孩子,你和其他小朋友是平等的,怎么可以欺负他们?也许你很厉害,但是,你应该成为大家的卫士,这样大家才能佩服你、喜欢你!否则,所有人一定会躲得远远的,那时候你即使想找朋友也找不到!”

真正的友谊,不是什么都说“好”

作为发小,小云和小丽是最好的一对朋友,她们一起上学放学,形影不离。但是最近,这两位好朋友却经常吵架,这让小云很是苦恼。有一件事,是最让小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小丽经常以补课为由出去玩,还再三叮嘱小云不要告诉任何人,这让小云感到很不安,为了保住友谊,她甚至不敢把小丽在学校的一些不良品行告诉她的妈妈。

这天放学,小丽和小云一起回家。小丽突然神秘地对小云说:“小云,明天下午第二节课是体育课,体育课最没有意思啦,咱们逃课吧?你陪我去买双鞋!”

小丽的话,吓了小云好大一跳。她支支吾吾地半天不敢说话。小丽非常生气地说:“还是不是朋友了?这么点小事都办不到。”

没办法,小云只好答应了。但她心里很恐慌,几天来都吃不好,睡不好。妈妈发现了这个问题,问她其中的原因。

小云终于绷不住了,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妈妈。她还说:“我和小丽是好朋友,你说我该怎么做啊?我知道她的那些行为都是错的,我不想跟着她一起这么犯错,可是我怎么说不啊,万一她不理我了怎么办?妈妈,你帮帮我好吗?”

这正是情商较低的突出体现:他们以为,无原则地说“好”,就能维系友谊;他们以为,什么都说“对”,这样才能留住好朋友。但是他们不知道,迫使自己去做不愿意做或者是做不到的事情,这让自己的心理受到不小的打击,也会危及到自己的人际关系。真正的友谊,不是以一味地说“好”做基础的!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样的心理?第一点就在于孩子太好面子。很多孩子为了照顾自己的面子,常常做一些违心的事情。比如在学校上课,明明自己不敢逃课,但为了证明自己和朋友有多“铁”,为了保住自己的面子,而违心答应,但心里难免没有怨言。

还有的孩子,则是因为性格胆小的缘故。他们生怕拒绝会惹朋友不高兴,所以即使对别人提的要求明明心里不同意,也说不出口。另外一些孩子,则是因为缺乏拒绝的技巧。他们觉得,直接说“不”会伤害到别人的自尊,也怕危及自己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因此就只好自己忍着了。

无论哪一种,都对孩子的情商提升没有帮助。所以,身为父母的我们,就应该告诉他,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怎样拒绝才能维护这份友谊:

1.用正当理由婉言拒绝

拒绝别人也是一门艺术。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只要拒绝得当,那么就不会有问题。用最委婉、最温和、最坦诚的语气向对方详细解释不能答应其要求的理由,而不是生硬冷淡地拒绝,对方自然会明白你的苦心。对于这一点,父母不妨平常在家里进行训练,刻意要求孩子做一些做不到的事情,并引导他正确表达内心的想法。当孩子学会了拒绝的艺术后,再遇到朋友的无理要求时,自然会委婉地说“不”。

2.找恰当的借口来拒绝

虽然,找借口来谢绝对方是不礼貌的。但是,恰当的借口却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在许多情况下,要拒绝对方的某一要求而又不便说明理由,也不便向对方讲什么道理,不妨寻找恰当的借口进行拒绝。这样,孩子既解决了问题,也维护了人际关系。

例如,当孩子总是被朋友邀请去网吧,你可以让孩子如此拒绝:“我家里也有电脑呢,咱们一样可以通过互联网交流!再说,爸爸妈妈给我的零花钱很少,我还有其他东西要买,不能把钱花在这个上面的。”相信对方听到这样的解释,自然不会再对孩子提出不恰当的要求。

3.学会拖延

这里所说的“拖延”,并不是让孩子对自己已经承诺给别人的事来进行拖延,而是当别人想让你帮忙时,可以暂不给予答复。当对方提出要求而你迟迟没有答应,只是一再表示要研究研究或考虑考虑,那么聪明的对方马上就能了解你是不太愿意答应的。

4.学会用肢体语言表达

有的时候,肢体语言比直接开口更能避免友谊的破裂。因为,肢体语言更为简单直接,并且没有其他的附加含义。就像别人一看你摇头,就会明白你的意思,之后你就不用再多说了。同时,微笑中断也是一种肢体的暗示:突然中断笑容,暗示着无法认同和拒绝。这些方法,我们都应该教给孩子。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倘若孩子的朋友总是提出各种出格的要求,例如频繁逃学、多次进出网吧,那么父母也应当用迂回的手段提醒孩子:这样的朋友要不得!

太过腼腆,永远得不到友谊

薛飞今年已经10岁了,但是非常害羞,从来不敢和陌生人说话。已经马上就要六年级的他,却依然没有一个朋友。每天晚上放学的时候,他坐在爸爸的摩托车上,看着同学们成群结队有说有笑地一起回家,心里别提多羡慕了。

薛飞当然想要有朋友,所以他决定和同学们打成一片。然而,决心虽大,但是和同学在一起时,他依旧是那个样子:结结巴巴,抓耳挠腮,手也不知道往哪里放。

看到他这个样子,同学们自然也没有和他继续说下去的欲望,久而久之,薛飞甚至觉得自己都不敢与别人对视。他在日记里写道:“为什么我那么怕别人的目光?我不敢和他们对视,否则我会感到对方的目光正在把我刺穿,偷走我的灵魂。我甚至也不敢与老师对视,看着老师的眼睛,我会觉得他可以看透我所有的缺点,并且毫不留情地批评我。哎,难道我一辈子就不能有朋友吗?”

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薛飞找到了爸爸。可是,他的爸爸也是一个内向的人,想了半天也没有注意。最后,他竟然对孩子这样说:“算了,没朋友就一个人活吧!”

一瞬间,薛飞对自己、对爸爸失望透了。

可以说,薛飞的爸爸是最不负责人的那种父亲。孩子没有朋友,也不知道怎么找到朋友,父母却对他泼凉水,这可谓是最可恶的行为!

现实生活中,像薛飞这样的孩子不在少数。一个情商高的孩子,绝不是太过腼腆的孩子。因为他们知道,过于腼腆只能让自己张不开嘴,结果身边没有一个朋友。那些腼腆的孩子总是一副诚惶诚恐的模样,他们不敢注视别人的眼睛,这都是制约他们成为交际高手的拦路虎。

看到这样的孩子,父母应当做什么呢?首先就是要明白,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孩子之所以太过腼腆,关键原因就是胆怯。造成孩子胆怯性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家庭环境影响。有的父母对孩子的保护过多过细,总把孩子带在身边,使孩子形成了一种强烈的依赖心理和被保护意识。结果,孩子离开父母就会害怕,因此遇到别人就会显得战战兢兢。这种心理如果持续,就会发展成社交恐惧症。这样的孩子不仅在少年时期、青春期没有朋友,甚至到了成年人的世界依旧孤身一人。

你,一定不希望孩子变成这个样子。那么,我们怎么才能让孩子不再腼腆呢?

1.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在平常生活中,对于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应该积极鼓励孩子去做,例如去买一包茶叶、向警察问路等。当他开始尝试着与陌生人对话时,他的人际交往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父母应当明白,其实孩子缺少的就是这第一步。只要走出第一步,他就会感到与人交往并非那么痛苦。当这种经验越来越丰富,他自然就能和其他人谈笑风生。

2.让孩子体验社交的氛围

为了让孩子敢于与别人接触,父母在节假日之时,不妨带着他多出席一些社交场合,例如影展、演唱会,等等。在这个环境中,孩子可以接触到很多人,有时还会遇到记者的采访。这时候,父母就应当多鼓励他说话,并告诉他:“你上电视了,好好表现!”

如果是在演唱会上,遇到了孩子会唱的歌曲,那么父母不妨拉起他的手,和他一起大声地唱起来。在众人的带动下,他一定会克服胆怯,尽情表达自己的快乐。

3.针对性训练,让孩子告别对视恐惧症

对于说话不敢看人的孩子,父母应该鼓励他去看别人的眼睛。当然,这需要循序渐进:前十次保持两秒,再十次保持三秒……当孩子坚持的时间越来越长后,他也就不再惧怕别人的目光。那个时候,过分的腼腆就会烟消云散,他也就能轻松地和其他同学们交谈。

4.让孩子学习武术、柔道等项目

乍一看,学习武术、柔道,和孩子建立友谊并无关系。但事实上,在进行武术等方面的训练时,孩子必须与其他同伴进行交流:对打前的眼神交流、比赛后的语言交流。也许,这样的对话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但对于那些过于腼腆的孩子来说,这已经是非常宝贵的训练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逐渐抛弃内心的胆怯,不再逃避对手的眼神!

同类推荐
  • 儿科病调养食方

    儿科病调养食方

    《儿科病调养食方》中介绍了多种小儿常见疾病的饮食疗法,包括小儿发热、小儿肺炎、小儿腹泻、小儿腹痛、小儿厌食、小儿便秘、小儿寄生虫病、小儿夜啼、小儿遗尿、小儿汗症、儿童多动症等。书中的饮食疗法均按方名、组方、制法、功效、适应证的规则进行编写,以病统方,便于读者查找。
  • 图解健康怀孕40周

    图解健康怀孕40周

    本书由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专家集40余年临床经验倾情奉献,该书广泛吸取了国内外有关胎儿与孕妇、怀孕与分娩、优生与环境因素、孕妇与营养,妇科疾病等方面的最新资料,详细向您介绍了遗传与优生的关系、怎样选择怀孕时机、在您的周围存在着哪些不利于胎儿生长发育的外界因素、怎样为胎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怎样正确对待怀孕和分娩等知识。全彩图解,详尽说明,让部级专家奉献的健康方案陪伴您不留遗憾的孕产历程。
  • 宝宝辅食添加与配餐

    宝宝辅食添加与配餐

    本书有针对性地介绍宝宝的辅食添加与营养配餐,分为四个阶段的辅食,提供各阶段宝宝需要的营养。科学健康的资讯,为繁忙的80后新妈妈解决宝宝的营养问题。同时,还精选了600道辅食菜谱,烹饪方法简单又容易操作,帮助宝宝健康快乐地成长。
  • 哈佛家训大全集

    哈佛家训大全集

    《哈佛家训大全集》汇集了近四百年哈佛顶尖的教育理念、哈佛家训的成功案例、哈佛家训的精华训言,并用通俗易懂的故事,妙语连珠地进行了全方位的诠释。书中的每个故事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本书一共分为七篇,分别从正确的人生观、优秀的品质、杰出的本领、克服人性弱点、激发灵活思维、成为社会财富、能力培养七个角度解释了哈佛教育的精髓,并挖掘了丰富的人性内涵。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人们对社会、人生进行多方位的思考,还可以帮助人们取得新的突破,使他们见微知著,不断超越自我,为将来成为栋梁之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 少年儿童安全读本

    少年儿童安全读本

    少儿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从小教育少年儿童,培养安全意识。健康成长。
热门推荐
  • 公文拟稿

    公文拟稿

    本书以企事业单位拟稿人为读者对象,紧紧围绕企事业单位公文拟稿活动实践,抓住拟稿环节,采取经验的叙述形式,进行画龙点睛般的阐述。全书内容共分十四章,其中前七章着重对拟稿背景进行深入探讨,如意图领会、决策把握、文化表现能力、纠差控制、思维方式以及拟稿原则和要求,这些内容都是第一次系统地展现出来,试图在拟稿之外给读者以指导或启迪,这是本书的一个显著的亮点。后七章主要对拟稿方法进行了诠释,简明扼要地提示拟稿要领和模式,并附有大量例文和举例,读者可以从中清晰地了解和把握公文拟稿的基本方法,从而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 组建家庭局域网与无线网

    组建家庭局域网与无线网

    该书是“快乐驿站”丛书之一,是一本精心为初级家庭电脑用户打造的局域网与无线网组建入门与提高的图书,同时还涉及一些办公网络的组建内容。《组建家庭局域网与无线网》以局域网和无线网的功能、设置以及实际应用为导向,用生动的实例、形象的图解和幽默的语言循序渐进地介绍了局域网和无线网的概念、产品、设计、组建、调试与维护的相关内容。
  • 重生西游之逆天狂牛

    重生西游之逆天狂牛

    一个从二十一世纪穿越而来的灵魂,重生到一只新生的小黄牛身上。且看他在这妖魔鬼怪无数的西游世界中,如何求生存,泡美女,得长生,逍遥三界;如何力战妖魔,勇斗鬼神,暗谋圣人,霍乱西游。“天不随我愿,我便逆了这天!”“只愿我之所爱能永远幸福快乐,哪怕身死道消,魂飞魄散又如何?”
  • 居委“小妈”

    居委“小妈”

    居委会大妈?已经过时了,现在是“小妈”当道!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写的了报告、查得出流氓;招待起领导、调解完夫妻;照顾了小家、顾得起街道;斗得起小鬼、收服得了“洋瘪三”!
  • 彼岸盛夏

    彼岸盛夏

    彼岸花花开时看不到叶子,有叶子时看不到花,花叶两不相见,生生相错,诅咒人们生生世世都不能在一起。但随是如此,盛夏来临,彼岸的彼岸花正悄然开放,两人是否能在一起?
  • 心理奇境

    心理奇境

    屠格涅夫说:“人的心灵是一座幽暗的森林。”本书的这些小故事,带领您走进神奇的心灵小径,让您轻松认识种种心理现象,从这些哲思般的故事中得到精彩且经典的启示,跟着本书的内容走进您的内心深处,让您更清晰地认识自己。请在一个个故事中涤荡您的心灵,保持心理的健康,发掘内心的潜能,为成功做好充分的准备。
  • 穿越之原谅我会忘记你

    穿越之原谅我会忘记你

    谁说穿越都是美好的,谁敢造谣我定把他打成猪扒子脸!既然穿都穿越了,不掀起点风浪怎么对得起21世纪高智商的我。摇身一变,富豪哥哥的妹子,再变!大世家的小丫鬟?!再变!差点生米煮成熟饭的王妃......“女人你在嘀咕什么,快给我倒洗脚水。”......“放肆!谁让你倒我身上了!”......“看来上次的惩罚不够多…”
  • 企业的诚信危机

    企业的诚信危机

    《企业的诚信危机》通过四个案例详尽地描述了企业犯罪、名牌坠地的过程和原因,揭示了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人的良心与良知、监管制度、消费者自我保护、举报者保护等值得思考的问题和意义。
  • 物逝人非

    物逝人非

    纪雯,由于父母的离婚而被抛弃的孤女,以至于沦落孤儿院,但是成长中有各种各样的精彩在等待着她,虽然有些不善表达,但是任然热爱着生活。纵使被误会,被孤立,被伤害,任然笨拙的去追求心中的光明。一起来静待纪雯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吧。即使破茧不成蝶,但只要在阳光下闪耀过就好。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则不同寻常的故事。
  • 老鸨王妃

    老鸨王妃

    她,易小优,穿越后成为一楼之主,俗一点的称呼是老鸨;他,萧尚离,东煜国的諟王爷,本是温文尔雅、清高稳重的美男子,却成了易小优口中的闷骚男,他,尹世晨,现名萧世晨,本是东煜国的质子,南林国的神秘太子,却成了易小优的一号情夫,“大丈夫能屈能伸,你就从了我吧。”“小女子拘小节,你就放过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