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洗法排毒的原理非常简单,就如同房间脏了需要清理打扫一样,人的体内毒素堆积了,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其清洗出去。
清洗法的好处是一针见血,洗没洗干净,可以一目了然。不过,清洗法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秋风扫落叶一般的清洗法对人体影响较大,并不是对每个人都适用的。
大肠清洗法
古人很早以前就说过:欲要长生,肠中常清;欲要不死,肠无渣滓。
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病理学家梅奇尼科夫开创了医学上独树一帜的“自身中毒”学说,其基本观点就是:大肠积聚的食物腐败之后,形成有害物质,引起自身中毒,于是,发生疾病和衰老现象。
自身中毒往往到了较严重程度才为人所觉察和引起重视,这就是发生便秘之后。
凡患便秘之人,都有自身中毒症状,表现为浑身乏力,容易疲倦,腰酸背疼,心烦多梦,头晕头疼,食欲下降,腹部不适,呼出气有恶臭味,失眠目赤,出现中医所说的“上火,症候。这时才觉得“该治一治”了。
可是,没患便秘的人,就不存在“自身中毒”吗?不!可以说,不发生自身中毒的人,事实上几乎不存在,区别只在于中毒程度不同。
偶然的自身中毒,例如一次美餐吃得过饱,伤了胃,危害并不大,而一段时间的自身中毒之后如能改弦易辙,对健康或许也无大碍。
俄罗斯人体清理保健专家涅波米娅霞娅和博奇科娃在她们著名的《家庭综合医疗手册》一书中说:“一个自我感觉良好、身体不超重、实际上健康的人,在30—40岁左右的年龄时,肠中积滞的垃圾可达8—10千克,而因病猝死的癌症患者体内可能积聚有25—30千克垃圾。没有积滞垃圾的人是不存在的。”
那么这些垃圾是如何形成的呢?
大肠在摄人食物和水分后,在各种消化液和肠道细菌及微生物菌群的作用下,通过复杂的生理化学反应和生物物理作用,表现出以下功能:
(1)形成热量;
(2)形成能量;
(3)吸收水分及其他可吸收物质(包括异类物质或毒素);
(4)储存和排泄垃圾和粪便;
(5)刺激与大肠不同部位相对应的体内其他器官;
(6)使肠道各类微生物和细菌群落得以寄生,繁殖并发挥作用。
大肠的上述6种功能,对整个人的生存和健康至关重要。但是,这些功能在某些条件下也与体中毒有直接关系。
在一般情况下,成年人每天从小肠进入大肠的食物和水分为2000克左右,经过大肠的吸收,总量的9/10被吸收了,只剩下200—300克粪便。正常人一昼夜应有1—2次排便。正常的排便,应感到“快速、顺畅、彻底”,便后感到浑身轻松痛快。粪便形状应成形,如牙膏状,干湿适度,没有恶臭味道。如果排便不畅,便形不正常(如球状)或有恶臭味,就说明你已明显地处于自身中毒过程中了。如果在24—32小时内没有一次排便,就应被视为便秘,那就已经处于较严重的自身中毒过程中了。
在大多数情况下,自体中毒并无自然症状,所以难以觉察。只要不讲饮食科学,摄入的食物在一定的时间内不能被全部消化和吸收,就一定有一部分会发酵和腐败。腐烂、酸臭、充满毒素的液态肠溶物在大肠内被吸收,通过肠壁渗入方式并通过血液及淋巴进入全身,毒害整个人体。这种自体中毒是慢性的,经过多年后就会使人发病。
患便秘病的人有“上火”等自觉症状,具有一定的生理卫生知识和对自己的健康并不麻木的人,一定会认为便秘不是小事。
便秘是怎样形成的?
以下两种情况会造成便秘:一是在24小时内,粪便积累量不足。其主要原因是,这类人喜吃高热量食物,食量少,爱吃零食,关键是很少吃富含纤维的食物,肠蠕动功能逐渐减弱直至麻痹。二是食物不合理——蛋白质类与淀粉类食物不能分类吃,以淀粉类熬煮食品为主要食物,蔬菜水果食用量少;此外,应激反应和体力活动量少的生活方式,也是便秘形成和加重的因素。
以上两种情况,都因食物消化和吸收不良导致在大肠中产生食物发酵和腐烂,这些腐败物质和毒素,一方面以渗透方式进入血液殃及整个人体,另一方面,由于粪便及腐败物的薄膜黏在大肠壁上,特别是在有很多凹凸弯折的肠壁处及某些部位极易形成积垢,在大肠能吸收肠中内容物95%水分情况下,这些积垢逐渐变干增厚,天长日久,变成坚硬如石的小粪块,这种充满有害细菌和微生物的积垢,长年积聚,在人体体温和适于细菌繁殖的肠道环境下,对人体健康产生产重的危害。
弯弯曲曲凹凸不平的大肠,在经常遇到排便不畅甚至便秘的情况下,肠壁的某些部位会受到挤压,该部位将长时间与粪块和黏附不动的挤压,就会使该处肠壁得不到正常的供血,也得不到良好的营养,严重时,甚至使该处血液停滞,而与其保持胶着状态接触的粪块,又时时对其加以毒化,这样,就会形成结肠炎、痔疮以及静脉曲张等肠道疾病,而同一部位长期受到毒素的侵害,往往会形成肠息肉或肠癌。
据库林诺夫所著《俄罗斯人民医疗手册》和曼托瓦尼·罗慕洛所著《用大自然疗法医治自己的艺术》两本书介绍的资料,绝大多数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在他们的大肠内壁上,有多年积滞形成的有硬化如碎石般的粪便,肠中间只剩下一狭窄细孔道。
肠内长时间积滞的硬如碎石的粪便,其实只是医学界常说的“宿便”中的一种,另外,有些人虽然每日有排便,但也有“宿便”。这是另一种宿便。在这些人肠壁某些部位上,有几个外膨出袋状的肠憩室,其内就会积存陈旧大便,长期停滞,不能排出体外,有肠憩室的人排出的宿便,也多呈圆球形,但也有人排出的宿便呈黑褐色稠状物,有的则呈泥沙状,味道腐臭。众所周知,宿便是百病之源。我们之所以强调清洗大肠,就是为了阻断百病之源。
关于清洗大肠与人体健康的巨大意义,这里特别介绍一下大肠的一项鲜为人知的功能:刺激人体相应器官的功能。
不少人都知道,刺激身体某一局部,就会对身体其他器官产生影响,例如,刺激(按摩、针灸)腿上的足三里穴会改善人的胃肠道状况,刺激脚底涌泉穴对全身有较广泛的功能调节;另外,人体某一器官常常布有与全身器官相加结的点,如耳朵,鼻腔,足部,只要刺激其中某一点,就会治疗身体其他部位或器官的疾病。俄罗斯医学家库林诺夫也是基于类似的道理,在他编著的《俄罗斯人民医疗手册》一书中指出:大肠的每一段位,分别与人体的其他器官有一定的关联,对相应器官具有刺激作用,这种刺激是这样形成的:当肠憩室(向外膨胀,鼓出的袋状突起)内充满了掺有消化液的细碎食物后,微生物便在其中大量繁殖,于是产生原生原质形成的能量。这种能量对肠的该部位形成刺激,从而通过该部位刺激与其相关的体内其他器官。
如果大肠的某一部位(主要是憩室部分)为积垢所堵塞或受到硬石状粪块挤压,那么,该部位对体内与之相关联的器官的刺激作用就丧失了,于是,相关联器官的功能就削弱了,开始出现病患,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会涉及甲状腺、肝、心、肺、胃、肾、膀胱以及前列腺等。
由此看来,清除掉大肠中的垃圾,就能恢复大肠对体内其他对应器官的刺激功能,对人体保健具有另一层特殊意义。
1.清洗的准备工作
清洗大肠的程序在所有清洗工作中是最普通、最简单的—种,甚至我们可以在掌握方法后自己为自己洗肠。
基本准备工作如下:
(1)准备好灌肠用具
到医疗器械商店买现成的一般医用的灌肠器——高度为19厘米、直径为14厘米,容积为2升的搪瓷缸,也称下口杯,还称“吊桶”,其内有容积刻度,外侧靠近底部有一能套上软管的出水小嘴儿。再买一条与灌肠器了水口相匹配的橡胶软管就行了。这种软管,长度—般为110厘米,也应在医疗用品商店买,这样有质量保证。如果商店卖的软管上配有带开关的硬质插管,可卸下不用。
灌肠器上部有一孔儿,可利用又粗又长的螺丝钉穿过此孔将灌肠器牢固地挂在墙上(但灌肠器应能自由摘下,以便用后清洗),或者将灌肠器置于桌上备用,灌肠器放置的高度,距离地面80—120厘米左右为宜,选择这一高度,首先是因为可以使灌肠器保持一定的压力,以便自然地灌人肠中。另一方面,这一高度刚好能达到软管往肛门内插入所要求的深度(15—25厘米)。
(2)准备好灌肠液
使用什么样的灌肠液,对于能否取得良好的清洗功效至关重要。
医院出于治疗便秘目的使用的灌肠液,多为硫酸镁、高锰酸钾、山梨醇、肥皂液或其他药品性质的溶液。但是,任何化学性质的物质都不是我们的选择。我们始终遵循对人体健康无毒、无副作用的天然疗法原则。
灌肠液的主体部分是温开水。但是,要想清洗掉长期积滞在肠憩室中及黏附在肠壁上的积垢和硬粪块,只用一般的温开水,作用力是不够的。这样,通常要往水中添加比例适当的其他物质,制成以清除肠中垃圾为目的的灌肠液。
制备清洗大肠的灌肠液,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要能有力地洗涮、荡涤肠壁上的积垢;第二,有助于使人体内环境的pH值(酸碱度)保持正常;第三,能抑制肠内使人致病的微生物群落,而又不影响甚至有利于人体有益的微生物区系。
目前,各国人体清理专家们最常用并且符合上述三原则的灌肠液,就是在温开水中添加一定比例的天然柠檬汁,或食用柠檬酸、苹果醋、大蒜汁、酸奶乳清,在某些情况下也使用甘菊液或药食同源、无毒副作用的植物汁。外国有些有名望的人体清理专家还王张用人尿或浓缩的人尿。关于灌肠液的具体选择和配制,我们在下文中结合不同的灌肠方法再另行一一介绍。
(3)灌肠时应采取的姿势
以彻底清除肠中垃圾为目的的灌肠,在对“患者”身体姿势的要求上与医院灌肠不同。医院灌肠要求患者躺在床上取侧卧位进行,而我们提出的以清除肠中积滞垃圾为目的的灌肠是深位灌肠,力求做到将灌肠液引入大肠更深的部位,故要求患者采取正确灌肠姿势。
灌肠时,下身需裸着,故需单独进行,有条件者最好在卫生间进行,总而言之,需在厕所旁边进行。首先应瞧好一个方便地方,参考上面的灌肠姿势,事先在地上铺上几张纸,面积要比单人凉席小些,或准备一小块化纤地毯也可,这样做是为了在灌肠时使双肘和前臂附于其上。与此同时,还要准备好一小块厚泡沫塑料之类的软垫,以便使双膝盖跪于其上感到舒服些。
此外,还应准备好时钟或表以便掌握灌肠时间;再备好少许食用油,用作润滑剂,涂抹插入肛门的软管末端;最后,再用多层卫生纸叠成一小厚垫,以备灌肠后从肛门抽出软管时将其迅速堵敷在肛门上。
2.翁科尔灌肠法
翁科尔博士是著名的美国天然疗法专家,活了110岁。他制订的灌肠法,迄今仍广泛采用,因其灌肠液较易为大众所接受(与使用尿液灌肠相比),所以,至今广大洗肠群体仍首选他的灌肠法。
灌肠的最好时间是早晨5—7时,在这一时间进行,最有利于大肠将灌人的液体连同其他肠容物(积垢、垃圾)统统排出体外。当然,如果在早晨五条件做灌肠的话,选择晚上或其他时间也无不可。
在灌肠乏前,最好自然排便一次,要尽量排空大便,腾空直肠,然后再做灌肠。
翁科尔灌肠方法,其灌肠液按以下方法制备:
应提前准备好温度为37—39摄氏度的温开水,将其倒入搪瓷灌肠器中。初次灌肠者的温开水用量,对于成年人来说,可用1.8—2.0升。注意,操作时,为临肠液不从软管中流出,一定要使插入肛门一端的软管头的高度高出灌肠器中的水平面。笔者的做法是,把搪瓷灌肠缸放在高度80厘米的小桌子上,在倒入温水前,先将软管这一端斜插入搪瓷灌肠器上缘侧部的大孔中,这样,灌肠液就流不出来了。
然后,将2个新鲜柠檬洗净后粉碎,用洁净白纱布挤压出2汤匙柠檬汁,将此汁加入搪瓷灌肠缸内的温水中并搅拌一下。
如果买不到新鲜柠檬,可以用苹果醋1—2汤匙代替柠檬汁。如果买不到苹果醋,可到化工商店买一斤食用柠檬酸,每次用半汤匙柠檬酸结晶物倒入灌肠缸中,令其溶化,加以搅拌。
加入柠檬或柠檬汁后,如果能将灌肠液的pH值调节到稍低于5.5,那就是比较理想的灌肠液了。这是因为,这样可以抑制大部分腐败细菌的繁殖。如果没有pH试剂,那么只照上述方法添加柠檬汁,也是可以的。创造酸性环境是为了抑制肠道中的腐败细菌。
为了更有效地抑制肠道中的致病细菌,还可用2个中等个的蒜办儿,切碎成末,用少许凉开水浸一会儿,过滤后去掉蒜末,将蒜汁加入灌肠缸内的温水中稍加搅拌。
加入温水中的柠檬汁和蒜汁,虽然数量要求不很严格,但切不可以主观随意加减。上述用量基于——定科学道理制定的。它们的作用,不仅在于抑制肠道中腐败细菌和致病细菌,而且对于减少肠中积垢,为肠道有益微生物保持健康的生存环境以及对于降低胆固醇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
这样,灌肠液就完全制备好。
灌肠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如果买的软管上安装有带开关的硬塑料制成的肛门插管,最好卸下不用,根据实践经验,只用软管直接插入肛门效果更好。要将插入肛门一端的软管开口处磨得更圆滑些,使用时,为增加润滑,应将插入肛门一端管头部分抹上少许食用油,涂抹部的长度应为15——25厘米,即相当于插入肛门的深度。
将灌肠缸置于距地面帅厘米的小桌子上,灌肠者下半身裸着,用右手(或左手)轻轻捏住抹油的软管末端,使其慢慢下降,当软管末端的高度降至与灌肠缸中的水平面相同时,会看到灌肠掖出现在管口处,此时,立即用拇指、食指和中指夹紧软管,勿使灌肠液流出。下一步操作是:灌肠者取肘膝跪卧式,即双膝跪于软垫上,一只前肘和前臂扶在铺有纸的桌旁地面上,臀部要高于头部,持抹油软管末端的另一只手,要轻柔地、稍加旋转地将软管徐徐插入肛门内,深度为15—25厘米(少年儿童为5—10厘米)。对有痔疮者,插入软管时,应注意动作轻柔。然后,双前臂均以肘部支撑于地面上,令灌肠液靠本身的重力向下自由灌人大肠。当感觉到液体进入大肠后,腹部要放松,不要有任何紧张感,与此同时,要用嘴用力长时间吸气,吸满气后再用口(也可用鼻)迅速呼出。这样一吸一呼做7—8次后,稍停一会再做7—8次,用力吸气的目的是扩张腹部,使大肠放松,使灌肠液顺利进入大肠深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