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13800000012

第12章 名门贵胄,浊世翩翩(1)

李瑞清档案名号\字仲麟,号雨农,易号梅生、梅庵、梅痴、玉梅花庵主,入民国署清道人,因喜食蟹,又号李百蟹,谥号文洁生卒年\1867-1920籍贯\江西临川出生地\广东南海家世\李氏家族是江西临川的一个名门望族,能人辈出,且素来有重视书画的传统,世代有书画人才名世。瑞清父李必昌以军功起家,参加过中法之战,后在湖南为官三十余年,雅好文学,曾作《久自芳室诗文集》十卷艺术领域\书法、绘画、诗词、鉴赏代表作品\《清道人遗集》等经典名言\书学先贵立品,右军人品高,故书入神品,决非胸怀卑污而书能佳,此可断言者特殊嗜好\食蟹评价\“为二千年书家开一面目”(谭泽闿)李瑞清:言行立世则,道德为人师

书学先贵立品

李瑞清《玉梅花庵书断》开篇即言:“书学先贵立品,右军人品高,故书入神品,决非胸怀卑污而书能佳,此可断言者。”李瑞清传奇般的一生,就像是对这句话的注释。

李氏家族是江西临川的一个名门望族,历代能人辈出,瑞清高祖李宗瀚是清朝乾嘉年间赫赫有名的书法家、收藏家、鉴赏家,叔祖李联琇(宗瀚之子)是清咸丰年间进士,着名的学者,曾任国子监祭酒、钟山书院山长,世称小湖先生。瑞清父李必昌以军功起家,参加过中法之战,取得谅山大捷,后在湖南为官三十余年。李必昌虽是武将出身,但雅好文学,曾作《久自芳室诗文集》十卷。李氏家族素来有重视书画的传统,世代有书画人才名世,这样的家学渊源以及众多的金石书画典藏让李瑞清从小成长于一个得天独厚的艺术世界里。他七八岁时就“好观图画”,“每夜秉烛依几,按图而问”,打下了扎实的艺术根基。

光绪十九年,即1893年,李瑞清在江西中举,次年,赴京会试,考中进士,又一年,即1895年,他在选拔翰林的朝考中列一等,成了一名光荣的翰林院庶吉士。那个时代的翰林们可不得了,个个牛气冲天,按照明清的规矩,非翰林出身者不得入阁拜相。翰林们随便外出溜达一圈,下面的大小官员都得争着巴结。而这时李瑞清还不到三十岁,少年得志,令人歆羡。

不过李瑞清并没有一直待在翰林院,就在点翰林这年的冬天,他因念母心切,请假回家探亲,没想到刚到家就听到母亲去世的噩耗。丁忧后,李瑞清随父宦游于湖南、云南一代,常年闭门读书吟诗,直到1902年才出山,应云贵总督魏光焘之聘主讲云南学堂,为魏之幕僚。

1903年,魏光焘调任两江总督,李瑞清随之转移阵地。1906年,李瑞清出任两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监督,即校长,前后历时6年,这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事业之一。李瑞清上任后,励精图治,大建校舍,广延名师,使两江师范学堂成为声誉卓着的江南第一学府。他还大刀阔斧改革学堂体制,赴日本考察,引进西方教育理念,在学堂中开设了中国第一个美术教育专业——“图画手工科”,培养出中国第一批美术领域的专业人才。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东南大震,南京城很快危在旦夕,大小官员纷纷举家出城,连一省之长的布政使樊增祥都携印潜逃,一时人心惶惶。只有两江师范秩序井然,弦歌不绝,这是因为学生有感于李瑞清的人格,不忍离他而去。总督张人骏听说这个消息,大赞其好男儿,立即电奏朝廷,以李瑞清代理布政使,这事如果发生在正常时期,那就得谢天谢地谢祖宗,可在这个当口却无异于纵身跳火坑,这种“临时工”自古至今都是代人背黑锅的。但李瑞清毫无推辞,临危受命,上任后立即从外面籴米三十万担,使危城得以足食,人心赖以安。

12月2日,南京光复,两江总督张人骏、江宁将军铁良乘船避走上海,只有李瑞清还在苦苦坚守。跟李瑞清有交情的美日领事及美国传教士鲍文都争着派人请他到兵舰上避难,李瑞清拒绝道:“托庇外人,吾所羞。吾义不欲生,使吾后世子孙出入此城无愧可矣。”

城陷之日,李瑞清身着官服、捧着官印,正襟危坐在大堂之上,炮弹在堂前轰发,旁边的人吓得瑟瑟发抖,想要强行将他带入厅后,瑞清怒视众人,使众人不敢轻举妄动。“反正”后的江苏巡抚程德全偕革命党人、镇军都督林述怀先后入城。程德全以瑞清素得民心,欲挽留他任新政府的顾问官,派使者迎接李瑞清,瑞清不愿意去,使者以武力相威胁,瑞清道:“吾惧死耳,一手枪足矣,不尔,千万人何畏焉。”程德全再三挽留,李瑞清却口气决绝:“如必相迫胁,愿甘鼎沸!”

当时府库中还有八十余万金,有军官率兵来窥,似有不轨之心,李瑞清矗立库前,瞋目道:“欲取此中物,先杀我!”官兵愕然,逡巡而去。而后,李瑞清将南京城的父老缙绅召集来,当众清点移交藩库内尚存的几十万金及两江师范学堂清册、账簿,告诉大家:“余不死,黄冠为道士矣。库之财,宁之财也,幸尚保之。”说完他泪流满面,在场之人皆泣不成声,莫能仰视。

从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李瑞清尽忠于清朝,似乎有背历史潮流,但个人的思想见地往往受制于历史环境和教育背景,像李瑞清这样受传统文化浸濡极深的人,以现代人的标准去要求他,未免有点苛责。倒是他在危急存亡之刻表现出的这种凛然节气,比起那些朝三暮四、见风使舵之徒不知道高出多少!

因此,李氏门人蒋国榜在《临川李文洁公传略》将他与文天祥、史可法相提并论:“呜呼,逊清养士二百余年,迨国变,多弃土潜逃,无复知有大节,公万死不顾,孤忠亮节,树人臣之大防,使后之论史者谓清尚有人在,又何忝宋之文山、明之忠正?”

了结完这些事后,李瑞清避乱于沪上。清朝灭亡后,他一直以遗老自居,不肯与民国政府合作,辫子盘在头上,以“亡国贱俘”自居,仿明朝遗民万寿祺之“寿道人”而名己“清道人”,真的如他许诺的那样“黄冠为道士矣”。“清”字一语双关,既是他的名字,也隐指清王朝。

李瑞清为官两袖清风,失业后并无积蓄,加上家眷众多,生活非常潦倒,一度“贫至断炊”,门人要集资供养他,他不愿“以口腹累人”,最终决定鬻书画维持生计。书画家看似一个很好的职业,信手一挥银子滚滚而来,但是对于李瑞清这样一个传统士大夫思想极其浓厚的人来说,却是一个很痛苦的转变,他认为这样自己就成了一个逐利的商人。民国刚刚建立,士农工商的排位仍然没有改变,从士到商的过渡,李瑞清的内心一定经历了强烈的挣扎。

李瑞清最后九年的鬻书卖画生涯在他的整个生命中不过占据了六分之一的篇幅,但这段时间都是在民国成立后,所以他虽然一直以清朝人自居,却是不折不扣的民国艺术家。刚卖书画时,由于名气还没有打响,日子还是很拮据,三四年后他已书名大振,连日本收藏家都不远千里来收购他的作品,国人素有从众的心理,这下子大家都抢着登门求他写字了,蒋国榜云“于是儿童走卒,皆知有李道士矣”,当然其书画价格也就水涨船高了。其后李瑞清的日子才摆脱温饱线,进入了小康水平,宅屡扩、客常满。

李瑞清是近代书法史上“金石派”的代表人物,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让他在众多的书法家中佼佼出群,和他感情很深的堂弟李云麾在《先从兄李瑞清行述初稿》中说:“海上恃书画为活而先已有重名者颇不乏人,皆为所蹴蹙,顾无不敛手拜服,莫敢与争衡。”

在《玉梅花庵书断》中,李瑞清曾自述个人练习书法历程:“余书幼学鼎彝,学散氏盘最久。后学齐候罍之属,遍临诸铜器。弱冠学汉分,年廿十六始用力今隶,六朝诸碑,靡不备究。而后始稍稍学唐以来书。然后碑入简札,沈膇不入格,始参以帖学,然帖非宋拓初本,无从得其笔法,故不如碑之易得也。”由此我们可见其书法用功之勤,造诣之深。中年以后,他漫游黄山等地,看云观海,心有所悟,跳出桎梏,更加挥洒自如。

李瑞清认为学书法必须从根本即篆书开始,能通篆法于书道可谓擒贼擒王,再练他体,应势而破。他求篆于金,对于钟鼎彝器无不涉猎,“目无二李,神游三代”,别开生面,以极具个人标志的“涩行顿挫”笔法横行于世,成为金石书派的一代宗师。从清朝中后期开始,碑学兴起,以至书坛无人不碑,不过普通的书法家只能做到鹤立鸡群,而李瑞清的成就堪称鸵鸟立鹤群,他独创“化碑入帖”,成为何绍基之后碑学的又一个高峰。

据说李瑞清刚开始卖书画时,朋友见他销路不好,指点他:“在上海卖字必备之条,一有官帽,你当过藩司,不但有官帽,且官很大;二字要怪,你的字太正规……”于是,他只好抖动用笔,写出怪字。这样的说法未免带有戏说的成分,但是他成名后,上海书家学他的人趋之若鹜,成为风气,遗憾的个个都“画虎不成反类犬”,论者以为“始作俑者清道人,难辞其咎也”。还有一种说法,他最好的字是他自藏不卖的字,大气磅礴、酣畅淋漓,这才是他的最高水平。

李瑞清的绘画同样非同寻常,他以书入画,以篆入画,成就之高,足以匹敌当世大家,堂弟李云麾说他:“画则由唐宋勾勒入手,寝馈倪黄,下及恽王之恬逸,二石之苍莽。”门人蒋国榜说他:“画承家学,晚喜假八大山人(朱耷)、大涤子(石涛)自饰。为佛像、花卉、松石,意境尤有独至,然非其人不予,得者宝之。”可惜他的画作传世极少,且画名为其书名所掩,鲜为人知。

同样为其书名所掩的还有李瑞清的诗名,汪辟疆《光宣诗坛点将录》将李瑞清列为“天闲星入云龙公孙胜”,排名相当高,并说他:“诗五古最高,七言绝句有东川(李颀)龙标(王昌龄)格意。”陈可毅以诗赞曰:“来往金陵又几时,久闻人说李梅痴;过江名士知多少,争诵临川古体诗。”李瑞清认为学问跟书法是密不可分的,好的书法必须要有“书卷气”:“学书尤贵多读书,读书多,则下笔自雅。故自古以来学问家虽不善书,而其书有书卷气。故书以气味为第一,不然,但成手技,不足贵矣。”

量大为君子

俗话说“量小非君子”,从这个角度来说,李瑞清是绝对的君子,他“量”之大在艺林中那是有口皆碑的,一则为食量,二则为肚量。

李瑞清身材魁伟,人家是“五大”,他是“六大”,再加一个胃口大。弟子张大千说:“李老师胃口好是出了名的,他一人可以独吃一桌酒席,盘盘空。如果请他吃饭,熟朋友都知道规矩,酒筵之后,要特别为他准备两只烧鸭子,由他一人独吃,否则他就不饱。”

大千在李氏门下受教时,一日陪老师吃饭,看到桌上的红烧肉,吓了一跳。原来李瑞清爱吃肉,他家做的红烧肉,半斤一块,大如手掌。瑞清关心弟子,特地夹了一块红烧肉放在张大千的碗上,说:“听说你还能吃点肉,来陪我吃饭。”大千回忆,那块红烧肉之大,已经遮盖了整个饭碗,没想到勉强吃完之后,老师又夹了一块给他。“长者赐,不敢辞”,那一顿饭,张大千拼命吃了三大块红烧肉,他称:“后来我能吃肥肉,可以说是李老师训练的。”

李瑞清有一个着名的外号“李百蟹”,传说他“日进百蟹”,一天能吃下一百只大螃蟹。这件事并非虚传,据张大千说,实际上还不止此数,有一位同学知道李老师爱吃螃蟹,一次送来三百只蟹,李瑞清仅用两天就把它们全消灭了,平均一天一百五十只。而且吃得相当彻底,不仅吃蟹肉蟹黄,甚至连蟹爪子里面的肉,都掏出来吃得干干净净。

张大千的另外一个老师曾熙与李瑞清早年即是旧识,且关系极好。1894年,他们一同赴考京师,同住在达智桥胡同,每日一起研讨书法、激扬文字,日子过得不亦乐乎。曾熙喜欢吃樱桃,经常用水晶盘盛着一些樱桃放在斋头以为玩物,李瑞清见而馋之,经常趁曾熙午睡的时候偷着将樱桃吃完。等到曾熙睡醒的时候,不由大窘,怒称瑞清为“樱虎”。这件事固然表现了李瑞清的爱吃,但何尝不说明他的天真可爱。

肚量大,才能食量大,因此,食量大的人,常常“肚量”也大,李瑞清一生中在许多事情上表现出来的宽广肚量着实让人钦佩。

光绪十七年(1891),李瑞清以武陵籍在湖南参加辛卯科乡试,中副榜第一,由于其父在湖南为官未满三十年,按例仍属于江西籍,因此湘人大哗,说他冒籍,也就是我们现在的高考移民。李瑞清所中的副榜相当于举人备选,虽然不是正式的举人,但可以自动成为一名贡生,取得做官的资格,《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奋斗了一辈子也不过是这个成绩。而李瑞清的“冒籍”其实在可有可无之间,疏通一下完全可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他不愿意跟人相争,一句“是区区何足争议”,潇洒去之。两年后,他在江西原籍再次参加乡试,得中举人,并连捷成进士、翰林,名气日盛,湘人才大大后悔失去了一个人才。

做两江师范学堂监督时,李瑞清秉持着“视教育若性命,学校若家庭,学生若子弟,始终不渝”的教育理念,真正做到了爱生如子。然而,学生容易接受新思想,剪发者很多,李瑞清忠于清朝,这些剪发的学生实际上已经站到了他的对立面,成了他的敌人,但他却没有因此为难过任何一个学生。武昌起义爆发后,时任江南提督的张勋以剪辫子为革命党的标志,下令“剪辫者杀无赦”,派兵四处抓捕剪辫的壮丁和学生,一时风声鹤唳,人心惶惶。

为了救护这些跟随自己而留下的学生,李瑞清在张勋面前抗颜力争:“生皆为我留,若戮一人者,请先戳我,第二人乃及其他。”张对李向来敬重,便给他令牌,对他说,凡为你留下的赶紧把他们送走。于是,李瑞清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给学生作为返乡的盘缠,连夜把他们送出城去,一些长得很有“反相”的学生,不惜让他们坐在自己的车上出城,经他抢救全活的学生不可数计。因此,革命党人都相互告诫:江宁即下,勿伤李公!正是敬其为人,城破后新军才让李瑞清从容而去。

李瑞清后来在上海鬻字,三四年后,清道人已经执上海书坛之牛耳,但他雍容大度,从不与人争胜。海上书家中,吴昌硕的石鼓文最富盛名,他也以此自许,李瑞清遂不轻易给人写石鼓文,人家求他写,他就推说自己不如吴昌硕,让来人去找吴。吴昌硕毕竟是与李瑞清比肩而立的一代宗师,这话虽属谦逊,但并不过分,然而李氏连一些尚且称不上大家的人都赞誉不已,常说自己某方面不如某人,这就令人觉得不够实在了。

李云麾曾就此事当面质疑过自己的堂兄,李瑞清告诉他,自己干这一行属于插队的,跟同行抢饭碗本来就很惭愧,现在再指出他们的缺点,打破他们的饭碗,就更不仁义了。万一这些人因此失业,自暴自弃,还会沦为社会的祸害,君子应当成人之美,自己受点委屈算什么。

李瑞清盛名在外,经常有人拿书画找他题跋,他每次都极力颂扬,大赞对方书画如何高明,李云麾又发出疑问:“不惧人讥兄盲耶?”李瑞清解释道,人家来找我题字一定是想把书画卖出去,希望借我吉言让书画更值钱;不缺钱的话谁会忍痛割爱,这本身就是值得怜悯的一件事情;而愿意买画的人肯定是手头宽裕,让有钱人吃点亏来帮助急着用钱的人,不也是件积德的事?

同类推荐
  • 情志蓝天

    情志蓝天

    本书较系统地阐述了李天院士的成长过程。李天院士是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总设计师、首席专家。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数学系。多年来从事飞机空气动力设计研究工作。他谦逊谨慎,执著求索。严谨求实,艰苦创新,为航空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于200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为实现航空报国的远大理想,他一心扑在新机设计、试验、计算和研制工作上。在飞机气动力基础研究、风洞试验、国际合作,以及在先进气动布局、隐身技术、主动控制特别是在飞机总体综合设计等国家重点课题预研上做出了天创性的突出贡献。
  • 中国宰相全传

    中国宰相全传

    宰相在历史政治舞台上一直扮演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他们几乎一身系天下之安危、相权的大小,无不直接影响政治局势能否稳定,天下能否长治久安、从历史发展的大体形势看,相权重,国势强;相权轻,则国势弱,因而了解了宰相的历史,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那个时代的历史;也就关注了历史。在中国历史的上千位宰相中,遴选出一批具有典型意义(正面的或反面的)的代表人物,把他们的传记编撰成书,使广大读者读了以后,能够了解一定的历史因果关系,能够了解一点可值得借鉴的经验的教训--这是我们编撰本书的初衷,现在本书已经摆在了读者面前,能否达到我们的目的,能否对读者有所裨益,只能等待广大读者的评判了。
  • 末代皇帝的后半生

    末代皇帝的后半生

    本书分“新生”、“起点”、“北京植物园”、“今是昨非”、“风波”、“走上工作岗位”、“重建家庭”等十个部分,叙述了溥仪的晚年。
  • 张大千从小画匠到东方之笔的故事

    张大千从小画匠到东方之笔的故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编辑成了这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青少年课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 华人十大科学家:李政道

    华人十大科学家:李政道

    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江苏苏州人,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因在宇称不守恒、李模型、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朴孤立子场论等领域的贡献闻名。1957年,他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这项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20世纪60年代后期提出了场代数理论。70年代初期研究了CP自发破缺的问题,发现和研究了非拓扑性孤立子,并建立了强子结构的孤立子袋模型理论。李政道和杨振宁是最早获诺贝尔奖的华人。
热门推荐
  • 铁锤传说

    铁锤传说

    只有沉沦过地狱的人,才最有资格拥有天堂。这是一个铁匠的传奇,这一生注定要被人称颂,让人敬畏。本文纯属虚构
  • 踮起脚尖仰望天国

    踮起脚尖仰望天国

    她,是皇族的公主;他,是孤僻的天煞孤星。然而,他们这一世注定相生相克。那一年,她对他说:“夏夏,你永远都不要离开我。”他望着少女,淡淡地笑了……又是一年的初夏,少女躺在病房里,生命垂危,她却再也没有看到那熟悉的身影。空巷的尽头,一个孤独成伤的少年胸前插进的匕首,宛如天使的翅膀,静静地把少年托向了天国……“夏夏,如果天国也曾悲伤,那么我会踮起脚尖仰望天国。”当她的心流血时,另一个少年愿意倾尽所有为她包扎。面对这一切,她又该何去何从?
  • 盗墓生涯

    盗墓生涯

    为了救父亲当年插队时候的好友,仗着一本他家祖上传下来的古本残卷《地脉图》,他和伙伴开始了盗墓生涯。诡异阴森的东北原始森林、狡诈狠毒的狼群,神秘莫测的新疆阿勒泰山、机关重重的成吉思汗墓。尖叫、恐惧如影随形无时无刻不在蹂躏他的神经,鲜血、死亡说不定下一秒就会降临?各怀鬼胎的考古队成员,神秘诡异的向导,处处杀机的阴森古墓,他们不知不觉中陷入了巨大的危险之中。而随着这支特殊的考古队不断深入,各种前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事物让考古队死去了大部分的队员。阴森恐怖的龙楼宝殿,迷宫一样的墓道陷阱,诡异绝伦的尸墙……当这层笼罩了千年的神秘面纱逐渐揭开,众人愕然发现原来成吉思汗墓中一直隐藏着一个逝去了千年的亡魂……
  • 乐意

    乐意

    《乐意》延续了王小柔所特有的“平民式幽默”,继续甩着闲话。关注的话题当然仍很百姓,很家常,如“咱们”里的“让钱烧的”阿绿买房记,再如“私事”中的冯冬笋真是被银行排着长队不多开窗口惹毛了,带着17万要求“都给我存成一块的”。
  • 苍荒道

    苍荒道

    何经年,一名充满传奇色彩的少年,一名被所有人遗忘和淘汰的少年,他的归来,到底会引发什么滔天巨浪?当日月西沉,英雄迟暮,红颜衰老,朗朗乾坤间,又有什么是可以隐藏的呢?宿命是什么?注定又是什么……一切,都待我们的主角来一页页开启,大家拭目以待吧。不知什么原因,一颗五颜六色的星云从黑洞中甩出,最后坠落在一处名为苍州大陆的地方,成就了一个传奇强者的崛起之路。
  • 往生物语

    往生物语

    一场死亡让她17的人生不平凡。非种族的到来让她的生命改变。往生,她所向往的生活和生命会怎样?
  • 我在仙门坑天师

    我在仙门坑天师

    废材逆袭?强者归来?套路简直弱爆了!冷锋带着兑换系统强势来袭,卷入了修仙风云中。我要兑换一个妹子;然后冷锋失身了!我要兑换个宗主;然后冷锋成为了傀儡宗主!我要兑换个仙根;兑换好多读者;然后……坑天师就应运而生了!【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ps:千梦仙新书来袭,欢迎围观,活捉千梦仙可兑换萌妹一只。
  • 妖魔大陆之无限进阶

    妖魔大陆之无限进阶

    在茫茫宇宙中,有一个奇异的大陆,被冠以妖魔之名,少年古峰觉醒了暗纹豹魂灵,就此开始了他的全新进阶之路。
  • 一世疏狂pk

    一世疏狂pk

    红衣佳人白衣友朝与同歌暮同酒遇见就遇见罢,然而如何离别离别就离别罢,然而可曾相忘忘了就忘了罢早知如此,也许不如不见;但,既见了,我会记得你的最好最珍贵,也请你记住我的最初最完美
  • 佛说无量门破魔陀罗尼经

    佛说无量门破魔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