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觉使女人神秘
一位女士在一家享有盛名的公司里任职,当时人们都看好这家公司,但这位女士有天突然对人说,3个月后,这家公司会倒闭。当时无人相信,但3个月后,她的预言变成了现实。她说出这个预言,并非事先得到了什么小道消息,或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而仅仅是突然的感觉。
按照爱因斯坦的说法,“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就是直觉”。在寻找宇宙真理的过程中,比起其他品质来,他更信赖自己的直觉。前以色列女总理果尔达·梅厄凭直觉感到 (犹太教)赎罪日战争即将爆发,但她内阁的男性成员却忽视了她的预言,他们觉得自己 “知道”得更多。如果她坚持自己的直觉,那么数千条生命就可以得救。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大帝也具有类似的直觉性洞察力,她预言了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的兴起。她在1788年记录下了她的看法:“这位恺撒什么时候会来呢?哦!他就要来了,绝对没错!如果革命爆发……如果法国还能幸存,她将会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强大……法国所需要的就是一个优秀的男人,一个比同时代所有人都伟大的人,也许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人。他是否已经降临尘世?……他会来吗?一切都看他的了。”
实在是远见。她在1788年描述的这位优秀男人已经于1769年诞生在科西嘉岛上,她的想象在几年之内就变成了现实。在她产生这种想法整整一年后出现结果:法国大革命爆发了,而拿破仑 (历史证明他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统帅)也于1799年成为法国领袖。拿破仑后来的行动进一步证实了叶卡捷琳娜大帝对他命运的预言,他征服了欧洲的大部分领土,只有她的祖国俄罗斯抵御住了拿破仑的进攻,使他的全面胜利功亏一篑。
艺术家和音乐天才常常被人同直觉作用联系在一起,而企业家、革新家、政治家和演员则不然。然而,所有这些领域中人们独特新颖的思考过程并没有什么不同。这一过程要求头脑必须能够自由地思考全然不同的新思想,而不会受到现有规范的压抑。对要探索的真理在哪里一无所知,远比心中已经有了框框重要得多,因为已有的条条框框还是对事实的某种预测,它还是界定在别人已经在探索的领域。为了能到达别人从没涉足的领域,重要的是抛掉条条框框,从头来过。
人们发现,女性直觉并不是停留在语言表达一点上。女性比男性更偏于用右脑思维,也能够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西方社会总是对女性公开表露感情更加宽容一些。与男性不同,女性在社会上具有大得多的自由度,因此她们能够去体验自我意识,能够利用右脑探索未知世界。西安大略湖大学的多琳·基穆拉对人脑的左右半球进行了研究,她发现女性的语言功能神经遍布大脑的两个半球,而男性则只用左半球控制语言。这项研究证实了我们的推测,即在我们的社会中,女性是更具有直觉的人。这一点大多数有同感的男性也已经了解到了。
每个女人在自己的生活中都多多少少有过直觉的经验。许多时候,我们毫无道理地喜欢一些人,而不喜欢另一些人。一对在别人眼里看来十分般配的恋人,就在要结婚的时候,新娘突然提出分手。因为在他们交往的过程中,她总被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所困扰,到最后时刻,她终于下定决心分手。事后发现这位男人是一个骗子。
一位在保险公司工作的女职员曾讲,她许多时候只凭第一感觉,就能判断出来客的真实意图,并就此做调理工作,结果双方都很满意。
有一个女人曾谈到,她有一天晚上做梦,梦到自己的女儿向自己哭着呼救。第二天她总是难以安神,于是就坐火车去看望远在外地读大学的女儿。结果去了以后才知道,就在做梦那天,学校锅炉爆炸,正在洗澡的女儿不幸遇难。女人有着很强的直觉预测能力,这种能力可以说是女人最独特的资本,如果运用得当,你将会比男人更出色,下面便是三位依靠直觉成功的女性的经历,或许对你多少有点启示。
1、依靠直觉建立服装王国的利兹·克莱本
在美国,如果你向一位职业女性或任何一位购物的妇女提问,“利兹”这个人名在她们的头脑里会引起什么的联想,你马上就能听到一个值得麦迪逊大街市场调研人员注意的回答:在服装工业史上,“利兹运动服”和 “利兹休闲装”这样的货名比任何其他品牌都能更快地在全国得到认可。初期的 “利”产品生产于1976年,到了1986年 “利兹牌”服装已经成为美国妇女习惯购买的职业服装了。“利兹牌”女装是专为职业女性设计的,一上市就得到了认可;人们觉得它非常新颖,穿起来有职业味道,是一种带有运动服味道的女成衣。它受到广泛的关注:设计简练,形式服从实用,对比衬托那样和谐。在竞争十分激烈的服装行业中,这类服装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时尚,实用,经济”就是利兹服装的商标。
令人吃惊的是 “利兹”品牌不同凡响的形象是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树立起来的,这在你死我活的服装行业里可真是史无前例的惊人速度。情况常常就是这样,由于人们认可了利兹这个牌子,销售与成功的曲线一直是在螺旋上升。没有任何公司达到过像利兹·克莱本这样的发展速度;在很多极为成功的女性之中,没有一位能像她那样快地挣到那么多钱 (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赚了两亿美元)。原因何在?她对时机掌握得太好了。她以适当的价格 (稍高于平均价格)、多种花色品种的搭配以及产品的多样性 (设计上以对比、衬比、衬托的手法生产适合各种不同场合穿用的服装,)来适应顾客对于不同身材、不同式样、不同色调以及不同面料的需要,从而满足了一种刚刚成长起来的 (专业妇女时装)市场需要。克莱本的设计对象是一般妇女,而不是用极薄的面料为模特儿设计表演用服装。她解决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她干得那样漂亮、气派、干脆。
克莱本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功,就在于她的直觉十分准确。克莱本的性格是内省内向的。在她 “利兹女士”时装的设计过程中,她的直觉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她的自信使她能服从她自己设计思想中的直觉灵感,不惜与服装业专家的意见背道而驰。她利用直觉对新产品评价的方法与他人不同。她依靠自己在设计思想中的直觉灵感来判定什么是正确的,而且一直在这条道路上勇往直前。克莱本既无耐性也不宽容,这是大多数完美主义者和创造性人物所共有的特质。在事业上,她性格羞怯,把所有有关管理与生产运作的决定权交给了阿瑟,而她则只抓创作工作。
克莱本设计的服装中,销路最好的就是天鹅绒做的农妇式宽松上衣和一种用双绉做的服装。这两类衣服她原来预计能卖出4000件,结果竟售出了15000件。她丈夫曾说:“就在我们准备把第一批货发出去的时候,我们已签订了生产35万美元货物的合同。”可见克莱本过去所做的市场分析完全正确。克莱本通过直觉发现了职业女性的需要,从而获得了成功,克莱本说:“我非常强调服装的合体、舒适和颜色,我也倾听顾客的意见。我亲临柜台当售货员,亲临试穿室,听她们诉说她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你所做的也许并不完全符合她们的需要。你应该做到的是彻底消化得到的消息,然后向她们提供你认为她们应该得到的东西。”1990年当克莱本公司被 《财富》杂志选入500家利润最高的公司的时候,利兹·克莱本股份有限公司达到了一切法人能够企盼达到的梦想的顶峰。
所有这些之所以成为可能,只是因为一个相信直觉,不屈不挠的女性想向顾客提供她本人想穿的服装。专家们都不肯考虑她的想法,于是她就找了几个合伙人,投入了全部家庭积蓄,独自干了起来。
2、依靠直觉,看准行事朱小玲是一个不甘平庸的女性
她1981年毕业于西安邮电学院,分配在成都市邮电局从事技术工作,因为文笔挺漂亮还时而在省报上发表一些文字,颇得领导的赏识。按一般人的眼光来看,工作稳定,工资不少,时常还有些大大小小的工作宴,着实令许多人羡慕不已。但小玲并不满足这种平淡无奇的工作。她想如果就这样走下去,什么都按部就班,在局里一些年长者身上就可以看到自己以后的影子,生活已被预见到了,多没意思啊。
当时的人们以拥有传呼机为荣,虽然不菲的价格让许多人望而却步,但她敏锐地看到腰挂传呼机,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必然的趋势。于是,她利用自己熟悉通讯产品的进货渠道以及本地维修站情况的优势,毅然办理了停薪留职的手续,成为了第一批下海经商的弄潮儿。
很快,一间沿街的40平方米左右的门面已经装修一新。小玲跑了南方的几个大城市,带回了十几个传呼机。那时候的传呼机的式样还没有现在这么丰富。只有单调的两三种样式。然而依靠比电信局营业大厅所卖的传呼机便宜个50至100元却和营业大厅保修期相同的优势,十几个传呼机没有多长时间就销售一空。就在最后一个传呼机售出之后,小玲兴奋得一夜无眠,第二天一早就又奔赴南方。随着进货量的加大以及产品外形的增多,小玲的买卖可谓是红红火火,一帆风顺地发展壮大起来。目前小玲已为自己和家人在成都闹市中闹中取静地买了一处花园别墅与一辆捷达私家车。回想起当初的下海,她说:当时我并不是没有后顾之忧的,所以只办了两年的留职停薪。其实那时我的收入还算可以,单位也准备提拔和重用我,但是每天 “早八晚五”的工作实在单调至极,所以我决定出来闯一闯,好歹算是尝试,如果实在不行还可以回原单位继续上班。开始我的目标只是要求每个月的收入比在单位多一些就可以了,我主要是希望有一个自由的工作空间能发掘自身的潜能。这些年我做得还是比较愉快的,现在干这行的已经太多了,竞争一激烈,利润就薄。我已决定把这个店给我的侄子打理了,我准备休整一下,再考虑下一步的投资。
3、依靠直觉成大腕
第一批下海的人当中有不少是利用股权证、邮票发家,然后再专业从事炒股,成为股市大腕的。马文莉高中毕业后在一家食品厂当普通工作。她赚到的第一笔大额收入便是通过炒卖股权证得来的。80年代初期,大多数人还不知股票为何物,只有一些老人大讲旧社会的股市资本是怎样剥削股民的。但爱读书看报的马文莉依据自己的直觉感和分析形成了自己的判断,她认为新社会的股市是个充满很多机遇的市场,所以当上海股市刚刚开始发售股权证之时,她借了大笔的钱买下许多股权证再转手续出,实实在在地大赚了一笔。其后她又在第一批股票上市时大笔票,等待这几种股票飙升时再全部卖出,又狠狠地赚了一笔。
马文莉的成功来得并不突然,在中国大陆有股市之前,她已经在北京的月坛集邮市场摸爬滚打了四五年了。最初,马文莉每天怀揣三千元,在月坛集邮市场东转西转,干的是北京人所说的 “拼缝儿”,也就是东边买来西边卖,今天买明天卖,打的都是短平快,自己根本不上货,每天都能有几十元的进项。马文莉靠的是自己对邮品丰富的知识和直觉预测能力和嘴勤腿勤的良好习惯。
以后,邮市的大户们纷纷转向投资股票了,邮票市场的交易也是平淡如水了;投资股市后,她还是会在每个星期日坚持去月坛邮市转转,收集一些已经大幅降价的邮票新品。念念不忘当年在邮票市场拼缝儿的情景,念叨着邮市比股市赚钱容易多了。
马文莉是第一批进入大户室的人之一。直到现在,她每年都要赚上几十万元。由于她对初期上市股票的情况非常熟悉以及和一些机构联手操盘,马文莉早已成为家底丰厚的百万富婆了,不过她从来都没有涉及其他行业。
现在马文莉每年在股市只做两次买卖,基本是在出中报和出年报的时候,用她的话来讲,股市一年做两次已经足矣,一年也就只有两次有大的波动,抓住这两个时机就够一年的花销了。
细节使女人动人
我们先来看一个关于细节的故事。
纽约长期以来面临一个问题———观光客因为一些原因越来越少。参加集会的人和出差的商人,为纽约的旅馆、餐厅、俱乐部、计程车等行业,带来巨额的收入。但是,游客必须面对人数日益增加的乞丐、缠着人要钱的无赖、小偷和其他小型犯罪。那些纠缠令人不胜其扰,已经到了可能破坏纽约经济结构的程度。
当时,纽约警察局的资源相当吃紧,无法一一打击众多的大型犯罪案件。此时,他们改采一种以小细节为导向的政策: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小型犯罪上,因为这些犯罪已让市民每天的生活倒尽胃口。
这个政策非常有效,后来美国其他几个城市也采用相同的政策,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小型犯罪上,如此一来,这些城市不但更适于居住,能招揽更多观光客,而大型犯罪也大幅减少。
所以,为什么不效法纽约,考虑改采小方法?小说家和电影导演喜欢说:“上帝存在于小细节。”你愈早把注意力放在计划、生活、身体、环境、思想、潮流和变化当中的小细节,就能愈快做出影响深远的改变。
以下是九种让你注重小细节的法宝
1、如何正确处理 ‘细”与 “大”的关系“全球性的思考,区域性的行动”是环保人士经常引用的话。它提出了很好的想法:就女人而言,以宏观的态度看待你的计划或目标,会激励你在微观的层面上采取行动,因为微观的细节相当于确实可行的事,等到足够的细节处理完以后,焦点就会自动转回大局面。
如果要我们为女人创造一套公式,来分配细节、体制和整体局面的比例,我们会提出细节占 50%、体制占 48%、整体局面占2%。
然而,把2%的重心放在整体局面也有必要,因为这可以显示出,你应该做到哪些正确的 “小”事情。
2、特别注重小细节,等于活在当下一般工作的技巧是把焦点集中于当下,并且积极回应。通常小细节会出现在此时此刻。
虽然目标的重心是在未来,但是,你惟有照顾好现在,才能吸引想要的末来。
3、特别注重小细节,等于锦上添花创造涟漪效应的方式有两种:你可以摇动整座湖,或站在岸边丢一颗小石头。
把小细节视为小石头,帮你启动涟漪效应。
女人完全不能低估 “不重要”的细节,因为它们的价值不菲。持续的些微改进就像银行存款,最后会逐渐累积,变成强大的竞争优势。
用98%的时间处理小细节,相当于创造大量的涟漪效应。既然你身为自己生活的总裁,为什么不尝试看看?
4、特别注重小细节,等于立刻改善小细节是你可以立刻改善的事,例如把画摆正、以更好的方式帮客服专员处理一通电话、帮客户解决小问题等,这些都是你轻而易举就完成的事。
许多女人也许没看到小细节的价值,但是你可以。只要把焦点放在你能立刻解决的小地方,你就会立刻感到喜悦。如此你就可以预期,明天、后天都会有你能解决的事。实际上,期望加上承诺,会借由实际、值得、可行的小步骤而慢慢往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