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尼特秘密档案
·全名:乔治·约翰·特尼特(George John Tenet)
·生卒年月:1953年1月5日
·效力总统:克林顿、布什
·党派:民主党
·在任时间:1997年7月10日-2004年6月3日
·经历揭秘:特尼特是双胞胎,来自一个特殊的移民家庭
富于进取精神
乔治·特尼特出生于一个移民家庭。他的父亲约翰是希腊人,在20世纪30年代离开希腊来到法国,随后又经艾丽斯岛移民到美国。由于在进入法国时,移民局错将他的原姓特尼蒂斯写为特尼特,所以,以后干脆就姓特尼特了。他的母亲伊凡婕利娅是阿尔巴尼亚人,是于1946年年初,偷偷搭乘一艘英国潜艇来到美国的。乘潜艇偷渡对于一名小姑娘来说,的确需要很大的勇气。后来,这对漂洋过海、远离故乡的天涯沦落人在美国相遇,两人颠沛流离的相似经历使他们同命相怜,很快就擦出爱情的火花并终成眷属。刚到美国时,老特尼特一穷二白,甚至一句英语也不会说,为了在美国生存下去,他一边打工,一边努力学英语。经过一番奋斗,老特尼特终于在纽约皇后区开了一家饭馆,小日子渐渐好了起来。再后来,小特尼特就和他的哥哥同时诞生了——准确地说,特尼特比他哥哥晚出生六分钟。对,他们是双胞胎。在这样一个家庭长大的特尼特,从小就有着和别人不一样的感受。多年以后,已成为政府官员的他,仍经常在公开场合讲起自己少年时和哥哥在自家饭馆打杂的情景。他深为自己的移民双亲自豪,曾说:“每个家庭都有关于勇气和牺牲的故事,这是我们应该继承的宝贵财富。”的确,他的父母不仅给了他一个引以为荣的美国国籍,也将那种坚忍顽强的精神遗传给了他。特尼特出生的时候,世界正处于美苏争霸的冷战初期,也许因为他的母亲是来自东欧的移民的缘故,他对冷战有着一种特别的感受,这种因素对他的人生起着一种潜在的但又非常重要的影响,使他外表沉稳,内心却充满炽烈的进取精神。
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乔治·特尼特25岁的时候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事务学院硕士学位。后来,他进入政界,先后担任过参议员约翰·海因兹办公室立法助理、参议院情报特别委员会办公室主任;1993年进入白宫,担任总统特别助理和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情报项目的高级主任;1995年担任中央情报局副局长,1996年代理局长,1997年担任局长。任局长时,特尼特44岁,是中情局历史上最年轻的局长之一。
特尼特虽然不是职业情报人员出身,也没有任何政治背景,但克林顿对他担任中央情报局局长的提名,却意外地获得了参议院的全票通过。
其实,克林顿起初是提名国家安全顾问安东尼·莱克担任中情局长。安东尼·莱克是在美国政界较有名望的民主党官员,但是参议院当时是被共和党控制。你不是有名望吗?打的就是你这个“出头鸟”。所以,克林顿对他的提名遭到了参议院的百般刁难。于是,白宫和国会在中情局局长人选问题上展开了拉锯战,一时打得难分难解,持续了好几个月不分胜负。莱克是个聪明人,见到这般情景便知难而退,请求克林顿撤回对自己的提名,同时推荐了特尼特。特尼特给克林顿当过助理,也算是熟人,当时作为中情局副局长正代理局长工作,但这些并没有让特尼特顺风顺水。原因是有人爆料特尼特在继承父亲的遗产之后没有申报,涉嫌偷税漏税。于是,原本以为可以很轻松地获得国会批准的特尼特,不得不接受长达四个月的审查。
在这四个月中,特尼特依然有条不紊地代理着局长的工作,这让克林顿甚为满意。四个多月的调查虽然让特尼特的中情局长之路小有坎坷,但也为他后来的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后,调查结果是:特尼特在遗产继承问题上遵循法律程序,没有偷漏税行为。国会在得到调查结果后不久,便批准了特尼特担任中央情报局局长,就这样他去掉了局长前面的那个“代”字,正式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间谍机构的头子。
在担任克林顿政府的中情局长期间,特尼特工作四平八稳,算是中规中矩。他对中央情报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和调整,得到了政府和国会的基本认同,虽然也发生了一些丑闻,但可以理解,因为要让中情局一点丑闻没有真是太难了。他对中央情报局内部党派纷争问题的巧妙处理,使他得分不少。他遵循中情局章程,极力淡化自己和中情局的党派色彩,总以一个客观、中立的情报提供者的面目出现,悠然自得地骑在“墙头上”,静观两边互扔“砖头”,从不跳下去跟着凑热闹,因此获得了国会参众两院,民主、共和两党的交口称赞。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当21世纪的美国第一次大选尘埃落定,克林顿政府的一班人马收拾行李纷纷散去的时候,新上台的共和党总统小布什力排众议,以相当客气的口吻挽留特尼特续任原职,特尼特便成为前任政府高官中唯一留任的一位。这一留,使他在中情局长的职位上总共干了七年之久。除了“最年轻的局长”这一项与施莱辛格并列第一,在任时间仅次于杜勒斯,屈居第二。
又一出丑闻
任何一位领导都怕本单位出丑闻,因为公众都喜欢听丑闻,媒体都喜欢曝丑闻,没事还要给你弄出点事来,何况你本来就有“小辫子”。特尼特上任后,也在消灭中情局丑闻上下了不少工夫。领导不可谓不重视,但就是下边不争气。半年刚过,中情局就发生了一档子丑闻。这起丑闻可算得上是中情局历史之最。特尼特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接手中情局仅仅半年,就出现了如此严重的危机,新官上任的喜兴劲顿时被冲得一干二净。
1998年4月3日,美国联邦调查局宣布逮捕一名叫道格拉斯·格罗特的美国中央情报局前资深特工。逮捕的原因是:经调查,道格拉斯·格罗特泄露中央情报局机密并对中情局进行敲诈。这一消息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美国公众的极大震惊,也引起了大家的巨大疑问。敲诈中情局?为什么?难道中情局还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
道格拉斯·格罗特在被逮捕的时候50岁,1980年加入中央情报局,在中情局科学技术部担任技术员。科学技术部是中情局最具技术含量的部门,中情局情报活动的一切技术支持都是出自这个部门。作为中情局内最小最机密部门的一员,道格拉斯·格罗特的主要任务,是负责研究与开发间谍技术系统,其掌握的信息的价值可想而知。道格拉斯·格罗特在科学技术部工作了16年,其中参与秘密技术行动13年。在这期间,道格拉斯·格罗特多次参与中情局渗透外国政府密码通信系统的绝密行动,在美国本土或美国驻外使馆窃听外国政要的谈话的次数连他本人都记不清了,而窃取、破译外国政府的机密通信更是家常便饭。由此可见,这样的人一旦反叛,必然会给中情局带来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
那么,这样一个掌握中情局大量机密的特工技术员为什么要反叛呢?事情源于1990年的一次秘密行动。1990年7月,道格拉斯·格罗特等人奉命在深夜潜入目标地进行偷窃密码的秘密行动。由于此次行动不慎失手,行动负责人认为造成此次行动失手的原因,是道格拉斯·格罗特在行动中违反了操作程序,而道格拉斯·格罗特则予以否认。为此,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其结果当然是那位负责人占了上风。在联邦调查局对此事进行调查的时候,该负责人提出要对道格拉斯·格罗特进行测谎仪检查。虽然这在案件调查中属于例行的,也是必要的,但由于是那名负责人提出来的,道格拉斯·格罗特坚持认为,做这项检查是明显地怀疑自己。他再次申明,自己在该行动中没有任何问题,从而强硬地拒绝接受测谎。其结果是,道格拉斯·格罗特被调离机密工作岗位。
这让道格拉斯·格罗特有种受辱的感觉,对中情局的怨气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产生的。自此,他的工作态度越来越差,经常发牢骚,脾气也越来越不好。1996年10月,他再一次拒绝了中情局例行的测谎仪检查。然而,此时有人却发现他将秘密文件带回家,鉴于他的种种表现,中情局将他辞退。道格拉斯·格罗特认为自己为中情局效力多年,而中情局却如此不讲情面,对中情局的怨气就更大了。于是,他下决心进行报复。道格拉斯·格罗特找到中情局科学技术部负责人,表示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声称如果中情局不拿出50万美元作为对他的补偿,他就将他掌握的中情局窃取别国政府密码的行动,以及破译密码的技术全部公之于众。这下中情局害怕了。他们清楚,道格拉斯·格罗特掌握的技术是中情局最先进的技术,他所知道的机密也是绝对不能让外界知道的。于是,中情局多次派人与他谈判,劝说他打消敲诈中情局的念头。道格拉斯·格罗特则不予理睬,坚决要求中情局必须给自己50万美元做补偿,否则咱们报纸上见!经过几个月的谈判,中情局软硬兼施,但道格拉斯·格罗特原本是特工,对其进行恐吓毫无作用,所以没有争取到他的一步退让。无奈之下,中情局只好求助于联邦调查局。虽然中情局与联邦调查局在许多问题上是死对头,但是遇到了这种问题,中情局必须放下身段请自己的对头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