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10100000021

第21章 中国电影悲欢离合叙事结构的艺术魅力(3)

(2)故事外音乐的运用:大量故事外音乐的运用不仅如前文所分析的那样、打破了影片叙事世界的封闭、提示着一个客观全知的叙述者的存在,而且它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抒情。那些电影中的插曲、那些在影片中反复出现的主旋律强化着影片的情感因素,营造了一个充盈丰满的抒情世界。曾几何时,在电影中插入歌曲几乎成为一个惯例,而且,在影片中这些插曲演唱的段落叙事基本停止、镜头自由组合,颇有今天MTV的风格。例如《挺进中原》这部影片中,解放军胜利挺进大别山之后插入的“大别山高过天……待到胜利的那一天,亲人再相见”这首歌曲就体现出强烈的抒情特点。事实上,中国电影插曲曾经作为深受观众喜爱的音乐形式,广为传唱。像《农奴》、《小花》、《路漫漫》、《等到红叶满山时》等影片中的插曲早就传唱大江南北。即使像《405谋杀案》这样的侦探片,也以故事外歌声来缅怀不灭的战友情怀,从而融惊险悬疑和浓烈的抒情性于一体,成为一部独具中国特色的侦探片。当然,电影语言非常丰富,在利用电影语言的独有特征来抒情这一点上,除了大量运用空镜头和故事外音乐,还有其他很多方式,譬如《小花》的创作者就“决定充分运用电影在时、空上的极大自由,……采用在彩色片中不断插入黑白片的倒叙、回忆、幻觉等,使整个故事在表现悲与欢、离与合的感情时色彩上更加浓烈”[9,P75]。

(第三节)悲喜交融的审美境界

既然中国电影悲欢离合的叙事结构倾向于对人生、社会或者历史的全景式观照,它通过对大幅度的叙事时间或者叙事空间的跨越、全知的叙事视角,力图涵盖人生或者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呈现百味杂陈的人生或者社会历史画卷。因此,中国电影的悲欢离合叙事结构通常不会以全部篇幅来表现某一时刻或者由某一事件引起的单纯的喜悦或悲伤之情,而是喜欢俯视喜忧参半的人生和复杂曲折的社会历史,通过全知的、对人生和社会历史的整体性的把握来营造一个悲喜交融的审美境界,并在其中渗透着某种超越性的哲理认知。中国电影悲欢离合叙事结构的这种审美追求与源远流长的中国文艺传统和深厚博大的中国文化传统是分不开的。

一、对纯正的悲剧和喜剧的背离

中国文学的两大传统是史传和诗骚,戏剧在中国发展成熟得相对较晚,而且与古希腊戏剧相比,中国戏剧并没有那种西方意义上的纯正的悲剧或喜剧,例如女作家冰心在一次演讲中曾经谈到“中国没有悲剧,《琵琶记》、《桃花扇》、《西厢记》都不是悲剧。因为主人翁没有自己的自由意志”[24,P222],对此,王国维曾分析说“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着此乐天之色彩: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享;非是而欲餍阅者心,难矣”[25]。可见这种悲欢交融的戏剧观不仅根源于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气质,而且非此不能满足中国观众的审美期待和审美需求。唐君毅则认为之所以说中国没有纯正的悲剧,是因为“中西悲剧意识之不同,吾意为西方之悲剧,皆直接关涉个体人物或人格之悲剧。中国之悲剧意识,则为‘人间文化’之悲剧意识”[4,P259]。他还通过分析《水浒传》这部小说阐明了他所概括提炼的中国文艺的悲剧意识,即“《水浒》之悲剧境界,亦深远之至矣,非复可以西洋悲剧名之,谓之由悲深而悲乐两忘,悲乐两皆解脱,庶几近之矣”[4,P260]。唐君毅在这里所谓的“悲乐两忘,悲乐两皆解脱”或许可以看作王国维所谓的“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的更深境界,而两者的根本观点则是基本相同的:那就是中国文艺偏重于追求悲喜交融的审美境界。其实这也一直是中国文艺创作者的追求,例如袁晋就曾要求传奇作品应“悲欢沓见,离合环生”[26,P17]。

中国文艺对悲喜交融的审美境界的追求,与儒家文化传统中“哀而不伤”

的教诲和中国文化思想对中和之美的重视以及中国传统哲学对对象的整体性把握的侧重有关。所谓“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和理想就是和”[17,P94],“中国文化情感反应的两个基本定式:乐之时想到悲,或转为悲。悲之时也不完全绝望,而是静侍以待时。……二者都是中国以和为核心的循环论的产物”[17,P222],“‘中和’之理是中国精神最高深的妙蒂,也是要了解中国文化最重要的标准,……潜移默化了中国历史和社会风俗,……要之,‘中’表现出‘不偏’的精神,‘和’展现出‘相应’的关系”[27,P154]。而如果以一种整体的、超越的眼光来看待世事人生的话,那么人们自然就不会执着于一时一事之悲或喜,就能够以理性的、整体观照的眼光来体味一种悲喜交融、五味杂陈的生命境界。昔者庄子妻逝,他却鼓盆而歌,弘一法师临终手书“悲欣交集”,这既凝聚着中国文人、知识分子的人生智慧和情感体验又是中国式的对社会、人生的理性认知的概括。

所以中国文学艺术传统往往讲究大开大合,极尽跌宕起伏之能事,虽灿烂繁华、着锦烹油,但最终却又白雪覆地、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对两极境界的极致书写和融合正是中国文艺传统的优长和魅力所在,唐君毅将之概括为“中国小说戏剧,不重烘托一主角之性格与理想,而重绘出整幅之人间”[4,P245]。

它是《桃花扇》“并不停留在家国悲痛中,而是通过一姓的兴衰、朝代的改易,透露出对整个人生的空幻之感”[2,P197],也是《红楼梦》“‘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达到了一个经历了正反合总体全程的最高度。与明代描写现实世俗的市民文艺截然不同,它是上层士大夫的文学,然而它所描写的世态人情、悲欢离合,却又是前者的无上升华”[2,P202]。纵观中国文学艺术史,在那些伟大的、影响深远的作品中,“绘出整幅之人间”和“备写悲欢离合之至”的实不在少数,而且中国人的审美情感也倾向于悲喜交融,由于赏美景、聆好音而垂涕者大有人在,例如钱钟书先生就曾分析道:“吾国古人言音乐以悲哀为主。……使人危涕坠心,匪止好音悦耳也,佳景悦目,亦复有之……或云‘读诗至美妙处,真泪方流’。……故知陨涕为贵,不独聆音”[28,P949950]。可见,“乐之时想到悲”、“悲之时也不完全绝望”确是中国文化情感反映的基本定式,中国电影的悲欢离合叙事结构恰是对这一文化情感反映方式的体现和投合。

二、对悲喜交融审美境界的追求

郑正秋曾写文章宣传“戏剧情节……悲痛之至,定当有笑料以调和观众之情感、苦乐对照、愈见精彩”[29],可见,中国电影人很早就已经注意到影片中悲喜因素的调和。冰心在评论影片《玉梨魂》时也认为“依剧理而讲,穿插是不可缺少的。悲剧而无穿插,则剧情太觉单调,有了喜剧性的穿插,一可调剂观众心理,二可互相衬托”[30]。老一辈电影艺术家吴永刚曾“谆谆嘱咐吴贻弓,要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在节制中珍惜感情的分寸而‘保持我们的风格’”[19,P10]。可见,对影片悲喜交融的审美境界的营造一直是中国电影人的自觉追求。因此,中国电影的悲欢离合叙事结构虽极尽渲染离别之艰难痛楚,却又大多离而能合、终有团聚见面的一天。例如“《荒山得金》情节悲欢俱备、构造颇佳”[31];《空谷兰》“故事曲曲折折,时喜时悲,引人入胜”[32,P156];1925年大中华影片公司拍摄的《战功》(陆洁编剧,陆洁、徐欣夫导演),讲述张逸君与朱卓夫战后夫妻相见,卓夫一手一足,均已残废,夫妻二人面面相视“又喜又悲”[32,P170];1934年由30年代重要的影评人士、《晨报》副刊“每日电影”的主编姚苏凤编剧,徐欣夫导演,胡蝶、严月娴、宣景琳、徐来、孙敏、王献斋、夏佩珍、顾兰君、谢云卿、朱秋痕等众多明星主演的《路柳墙花》,“全片以喜剧的轻松手法叙述了一幕幕人生悲剧”[32,P317];《桃花泣血记》中琳姑与德恩相恋,却被德恩之母拆散,琳姑产女、备尝艰辛,而德恩则困顿于屋、二人不能相见,后来琳姑病重,德恩从城中步行跑去乡间见她,垂死的琳姑终于见到了爱人,而德恩之母也最终忏悔于琳姑的墓前,虽然影片的结局并不完美,却也不乏某种苦尽甘来的安慰;影片《我这一辈子》中虽然“我”的一生在这光怪陆离、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社会里活得稀里糊涂,但“我”的儿子却找到了光明大道:当“我”在寒夜中凄凉地倒地死去的时候,“我”的儿子正挥舞着红旗走在正义的队伍中进行着解放全中国的伟业;《归宿》中几位结义兄弟由于政治原因被迫滞留台湾,不能和大陆的亲人相见,杨志和化名田丰仁取道日本偷偷回到大陆为兄弟和自己寻找故乡的亲人,影片中田丰仁见到已经死去的小兄弟的老母亲、并把小兄弟的骨灰盒交给因为思念儿子而哭瞎了眼睛的老母亲的一幕真是催人泪下,但是随后在杭州兄弟家感受到的亲情以及他和自己妻子、女儿的相见又稍稍缓解了影片前半部分所集聚的这种悲情,影片结尾时田丰仁隔着铁栏杆对妻子说“我一定会回来的!”也稀释了夫妻二人分离几十年、如今却只能隔栏相见这一场面带给观众的痛楚,给观众以明亮未来的期待和心理上的安慰。1980年由珠江电影制片厂出品、林岚导演的《与魔鬼打交道的人》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惊险故事片。地下工作者张公甫夫妇与多年前失散的女儿重逢却不能相认、女儿被捕却不能搭救的悲情场景令观众动容,但是他们终于圆满地完成了支援大军南下的任务,失去亲人的痛苦融化在开创新中国宏图伟业的豪情之中。《乡情》中田桂一方面见到了亲生父母,另一方面却又产生了要离开养母和恋人的离愁别绪;田秋月见到了昔日的伙伴,却发现她不复是当年赠与自己小梳子的纯朴姑娘,而是一个有着严重城乡差别观念的干部。《祭红》中虽然老艺人受尽迫害、甚至几近精神失常,爱女莹童也身陷囹圄、差点被害,但他们毕竟迎来了新社会,迎来了艺术理想得以实现和三代人团圆的那一天。《丹凤朝阳》中姐妹二人虽受尽侮辱、一死一盲,但在新社会,妹妹不仅重见光明,完成了“丹凤朝阳”的刺绣,而且还与爱人重逢。谢晋如此阐释他的《天云山传奇》“它是一个带悲剧色彩的抒情正剧,或者是描写悲剧命运的抒情正剧”[33,P24]。其实,悲喜交融的审美境界一直是谢晋影片的追求。拍摄《牧马人》时他力图做到“在整个戏的处理中,有许多地方要催人泪下,也有不少地方要使人禁不住地笑出声来,但是笑得心酸,并从笑中引起思索”[34,P15],而《芙蓉镇》“这场悲剧中间有许多喜剧色彩、荒诞色彩,而在这荒诞的笑声中间又有其深刻的悲剧性”[35,P198]的影片不仅是谢晋导演艺术创作的高峰,而且受到中国观众的广泛欢迎,散发着恒久的艺术魅力。台湾导演王童的《香蕉天堂》这部影片结尾,假冒的李麒麟与李麒麟的父母分别几十年后在电话里彼此相认的情景可谓融大悲大喜于一体,令观众在笑泪交织之中产生了绵长而又复杂、苦涩而又欣慰的审美体验。在《似水流年》里,我们看不到姗姗因为来自于香港这个繁华时尚的现代都市而有任何骄矜或喜悦之情,也看不到阿珍因为家庭幸福美满而产生自得满足之状,影片中她们各有各的不完满、各有各的得失和缺憾,在角色酸楚或者掩饰的笑容背后,影片沉淀着的是某种悠远的人生感悟。在《暖》这部影片中,井河与少年时的恋人暖相见,虽然井河是在京城工作的城里人,他的老婆也是城里人、并且在大学工作,而暖不仅是个残疾人,还嫁了一个令人心生惧怕的哑巴丈夫,但二人此时相见却没有类似于秦香莲遇见陈世美的滔天怨恨和悲诉场面。井河去暖家里吃了一顿饭,青翠的黄瓜、晶莹的雨滴,愧疚也罢,爱意也罢,似乎都已融入脉脉无言之中。影片结尾哑巴让井河带暖和女儿走、暖却追着哑巴走远的场景尤其令人感慨:或许他们本来不是般配的夫妻,生活在一起久了却也产生了相濡以沫的情愫,暖并不需要井河的怜悯。

同类推荐
  • 课外雅致生活-永恒的流淌,古典音乐

    课外雅致生活-永恒的流淌,古典音乐

    “古典(派)的”这一词汇本身包含平衡、节制、简洁和精致的概念。这些概念可用于“古典”建筑,但用以表达古典风格还不够贴切,古典风格音乐可以具有暴风雨般的气势和复杂的内容和形式。简而言之,古典风格是指那些可以从18世纪最伟大和最著名的作曲家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中听到的风格。
  • 民国时期教育电影发展简史

    民国时期教育电影发展简史

    民国时期的教育电影作为特定时期的一种特殊电影现象,具有与常规电影不同的特色。首先,从电影艺术形式来看,教育电影多是以科教片、社教片为其主要的存在形态。其次,从作为社会机构的电影业角度看,教育电影除了作为普及科技文化知识的教育手段得到推行外,也担负着对社会个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职能,从而在不同时期与不同的社会阶层、社会权力话语之间形成了一种相当密切的结合及共谋关系,并且进而决定了教育影业在各阶段的发展特征。可以说,民国时期教育电影的历史是此期电影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与同期其他电影样式互相影响、共同演进的同时,又呈现出独特的历史风貌、社会关联和内在的逻辑必然性。
  • 盐池1936

    盐池1936

    本书以盐池红色经典文化为题材,以1936年前后的盐池历史为背景,集中展示作为陕甘宁边区重要组成部分的盐池,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展示盐池当时作为陕甘宁边区的西大门和经济中心,在陕甘宁边区开展宁夏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展示从1936年至1949年盐池人民前赴后继、英勇奋斗,打土豪、分田地、援抗日、歼顽敌,努力生产、踊跃支前的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
  • 生命的舞蹈

    生命的舞蹈

    艺术是一种心灵的舞蹈,是对生命与生活的一种阐释。懂艺术的人,人生不寂寞;会欣赏艺术的人,生活无处不诗意。林丹环编著的这本《生命的舞蹈》精选了中外艺术家谈论绘画、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文章,让您跟随他们一起走进艺术殿堂,领悟艺术之美。
  • 演员自我修养(第2部)

    演员自我修养(第2部)

    本书是俄苏杰出的戏剧艺术家K.C.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为日记体形式,主要探讨体现创作过程中的自我修养,其中所涉及的各个方面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历史上被证明了的,通过了试验,被演员职业检验过的东西,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的精华所在。不管是国内的北京人艺还是好莱坞的艺术家,都以学习本书为荣。此次翻译的版本是莫斯科艺术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版本,完全忠实于原著,全面贴切地反映了作者的意图。
热门推荐
  • 一念之间之畸形岁月

    一念之间之畸形岁月

    《一念之间》共分三卷。是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为一体的系列长篇小说,它忠实地记录着中国近五十年的社会变迁是一幅规模宏大的现代历史画卷,作品充分展示了人间的善与恶、美与丑,在歌颂正义的同时淋漓尽致地鞭笞社会上各种丑恶现象。本书主人公马经夫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极富传奇色彩,几十年来他曾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又一次次跌倒后重新爬起,这个东北汉子那种百折不挠的精神会使人陡增一份自信……
  • 周易人生大智慧

    周易人生大智慧

    本书在通俗趣味解读《周易人生大智慧》的同时,阐述出许多精妙的人生大智慧。本书从卦象符号直读入手,采用说理与故事紧密相连、理论与实践浑然一体的讲解方式,让读者对感到《周易人生大智慧》越来越熟悉亲切、;在同《周易人生大智慧》交流对话中,会发现《周易人生大智慧》是您成就事业不可缺少的伙伴,犹如一种不因外界环境改变性能的高级循环液,能使你生命的马达永远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 千回传

    千回传

    纵使轮回千世,忘不了那容颜是谁许她承诺,抛一世繁华,看那彼岸花盛开那苍狼在雪原嘶吼,呼喊的是谁的名字,却又为何留下落寞背影神,究竟是什么
  • 穿越之魅后难当

    穿越之魅后难当

    一场异世的穿越旅程,却意阴差阳错成了他的后原本四十九天的回归,却因了错误的估算而不得实现御书房的撞见,慌了她,也让他产生了怀疑侍寝之夜,她断然拒绝他是冷漠,邪魅,多情却无情,却独独因了她而动了情绪状况百出,冷漠如他,却总在关键时刻救了她遭受妒忌,她被推入设定好了的陷阱一波平息,原以为能坦诚相对了真心却又陷入了政治洪流的阴谋“我还真是蠢,以为你是真的喜欢上了我,原来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你们设计好的圈套,我的皇后!”他赤红着双眼,紧紧禁锢住她的下巴,切齿的话语,却依旧带着邪魅的笑。想要解释,想要诉说出那个真相,却已无从开口绝望倾来,她却在此时收到了异世外传来的讯息。。。。。。
  • 相府千金闯江湖

    相府千金闯江湖

    她是无颜的相府千金,却在十八生辰日以绝世容姿倾倒众生,诡异的身世她不在乎,时日无多的生命她也不在乎,兄妹乱伦?她可没有时间陪疯子耗包袱款款,她慵懒离去,不让任何人掌控她的未来只是,这个总在夜间出现的邪魅男子为何会让她由衷地信任有一种心悸的感觉。
  • 绝世萌货:玩转邪帝360度

    绝世萌货:玩转邪帝360度

    简介:月黑风高夜,某腐女皇后正月下沐浴,不幸脚下一滑,手一抽竟扒下邪帝的裤衩,抖手道:“皇上,你的裤衩~”邪帝浅浅一笑,平静道:“不,是你的裤衩~”。她,娱乐圈爆红star,一朝穿越,竟在帝后大婚踹了邪帝的兄弟,从此过上没娘疼没爹爱的冷宫生活。别人穿越是斗婆婆,斗贱人,她却外带斗人妖,果真断袖皇帝伤不起。三宫六院?佳丽三千?人妖美男?哼,且看她爆萌star玩转邪帝360°无死角。——————推荐完结文《至尊妖娆:邪妃扛上腹黑王》,推荐新书《狂帝盛宠:狐妃de宠物》
  • 腹黑首席太会演:娇妻不待见

    腹黑首席太会演:娇妻不待见

    多年以前,那个清冷孤僻的少年,牵着苏许许的手许下承诺:我慕简寒此生非苏许许不娶!一别七年,当他终于找到她,她在酒吧里跳着激烈的舞,唱着撩人的歌。他拦住了她“我要让你爱我,就像我是一个热情的家伙,不停的思念我,让你随心所欲.........这歌你也唱得出来?唱给谁听啊?”苏许许笑靥如花,手慢慢的伸向男人的脸,冰凉的指腹摩擦着脸颊点燃激情的火。“你不是都听到了吗?喜欢吗?”男人的怒火瞬间达到了顶峰,一手抬起苏许许的下颚,狠狠的擒住她的嘴唇。“这七年来是你让我饱受相思之苦,你欠我的,一定加倍索取回来。”.............
  • 天庭超级红包

    天庭超级红包

    特种兵王丁成功因被人陷害,丧失一身出类拔萃的技能而只能默然退伍。本以为他只能这样籍籍无名的过完下半生,没想到某天丁成功被拉近了一个天庭聊天群之中。这个群里有一群活神仙,喜欢聊天灌水,偶尔还会发几个红包。潜伏其中的丁成功手指一戳,红包到手!“恭喜你,抢到太上老君的通神丹。”“恭喜你,抢到王母娘娘的千年蟠桃。”“恭喜你,抢到孙悟空的猴毛。”“恭喜你,抢到观音坐的莲。”……总之,丁成功要幸福了。
  • 孤凤鸣

    孤凤鸣

    不知还有谁曾经记得,在长安城的冬季,有一次叛乱。大雪纷飞,鲜血染红了皇宫前的汉白玉石阶,白雪反衬着鲜血,看来十分刺目。乱世英雄辈出。当年各路好汉争夺皇权,唯有一人挺身而出,一一己之力力保江山。那人,是个女子。而今,名门女将的铮铮风骨也再无人描画,荣耀已成往事,空留一丝念想。世人对她最后的印象,也不过是在在那场好似永远不会停下的大雪中,抱住一位公子仰天长啸后离去。也有后世人还在不解那一幕无谓的尽忠,而当年宋长歌留下的回答——他是我的星辰。
  • 仙途绝尘

    仙途绝尘

    机缘下踏入修仙途,山野少年化身修真界第一奇才,不问天帝是何人,只问美人在何方。可爱的魔域妖女,善良的彩云仙子,冷艳的天神公主,一个都不能放过……多年以后,彩云仙子含泪问道:“有了孩儿以后,我们还能寻欢作乐吗?”慕阳沉思片刻,笑道:“只要不让孩子抓到把柄,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