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10100000022

第22章 中国电影悲欢离合叙事结构的艺术魅力(4)

《云水谣》中陈秋水与王碧云多年隔海相望、彼此眷恋一生的这份绝望和痛苦,终于通过影片结尾时王碧云在国际互联网见到了外形酷似父亲的陈秋水的儿子陈昆仑从而老泪纵横这个场景得到释放和宣泄。这个或许本来悲情的恋爱悲剧,当它在60之后经过年轻侄女(不再知道爱情为何物的一代)的重新探讨而浮出历史地表的时候,似乎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令人肝肠寸断的悲剧色彩,相反,却因为与今天年青一代的情感沦丧相对比而变成了一座丰碑,永久地矗立在雪山之巅,并超越空间和时间的阻隔,与蔚蓝色的地球同存!如此一来,《云水谣》终于被演说成为一曲感天动地的歌谣,而不再是悲剧,就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恋爱悲剧终于能够浪漫化蝶一样,影片把《云水谣》讲述成为一段千古佳话。《台湾往事》中儿子与母亲蓦然分离、几十年彼此思念的痛楚也与影片结尾克文与白发苍苍的老母亲相见的巨大欢喜交融在了一起,虽然涕泪交流,却也足以安慰游子的思乡之情和老母的牵挂之情。

三、对人生命运的超越性叩问

杨义认为“时间的跳跃,可以产生审美上超越的惊异的效应”[36,P420],“在空间的频繁流转和时间的疏然闪击之下,人的生存状态发生躁进、倾斜和失落,总之缺乏安稳感”[37,P461]。中国电影的悲欢离合叙事结构以其叙事时间的整体性而导致的对于事件与人生的超越的视角和历史意识、叙事空间的稳固性所营造的“风月无情人暗换”的境界、意象的贯穿始终所产生的“今兮何兮”的巨大情感冲击力,都使得这类影片在情感上超越了对具体的事件或人物的关注,从而传达给观众一种更为深广的人生感悟和哲理内涵,即“中国电影长于对人物命运的表现,即塑造人物的重点更多写命运,而不是重在塑造人物内心与性格,就事而论人,表现人物的遭际,从而引发观众的悲喜意识,达到警示教化作用”[38,P61]。这种超越性的哲思与《三国演义》等中国古典叙事文学所达到的审美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妙。“《三国演义》是退出一定的心理距离,来审视那段遥距千年的历史的,它不是一味地沉浸于彼间的百年战乱之中,而是不时地以虚静的人生视境来俯视无谓的人间纷扰”[37,P284285],那种“排山倒海而又细密纠结的时空操作,在作者和他的叙事对象之间推开了心理距离,那里既有自己的生命投入,又处处有恍若隔世之感”[37,P461]。中国电影的悲欢离合叙事结构也是以对人生或者社会历史的整体性的把握和俯察、以既投入其中又超出其外的审视的态度来完成其叙事,所达到的艺术效果,正如中国电影研究者刘一兵教授所言,“人们在目睹了银幕上的分离之后,伴随着痛苦,对生命的认识、对心灵的体察反而有提升之感。——即使在影片的最后没有看到两人重合的大团圆结局”[39,P238]。总之,中国电影悲欢离合叙事结构的终极审美诉求似乎超越了它所讲述的那些具体的悲欢离合,而是传达出某种对于命运的感慨和认知。

例如,蔡楚生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在充满伦理道德谴责的同时,也使观众感受到一种“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惆怅。《劫后桃花》在展示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蹂躏的同时也有着“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冷峻。当宋薇终于重返天云山,却不得不更加清楚的地认识到她的青春、爱情已经永远逝去,影片在具体的故事情节叙述之外隐约流露出对于人生意义的哲理思考。在影片《霸王别姬》

中,苍老的蝶衣和小楼最终一起站在舞台上,虽然从小楼对看管剧院的老头的谦恭态度和蝶衣一如虞姬的矜持态度的对比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们在岁月侵蚀中彼此发生的不同变化,但是这一对终生充满复杂爱恨情感的师兄弟在这一刻却似乎又回到了他们天真无邪、亲密契合的少年时代,蝶衣自刎而死已不带有悲剧的意味,却有着某种阅尽沧桑、反璞归真的真义。《如果·爱》中有一首流行歌被反复演唱:“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孙纳一直渴望外面的世界,她从乡下来到北京唱歌,又去演电影,还想去美国拍戏;聂文或许原来是个简单而又兢兢业业的好导演,现在他正陷入感情和事业的危机;林见东原来是个戴眼镜的、腼腆的大学男生,现在他是爱恨交织、彻夜难眠的当红影星。但是,当他们都经历了人世中彻骨的爱与恨,终有一天,他们会回到“起点”,重新遇到出发前的朴素与纯真。这既是回归,又是生命崭新的诞生。聂文想起,他曾经想拍一个简简单单的爱情故事,故事里有相爱的两个年轻人,还有草地和蓝天;林见东醒悟到“戏已经演完了”,他终于从那种爱恨交织的失常情感中解脱出来;孙纳同聂文一样想起那个简简单单的爱情故事,并说这是她一直想演的一部戏。

从最初的单纯到在人生的路途中迷失,到幡然省悟,重新拥有那份淡然与平静、简单与素朴。“似乎包括愉悦本身在内都消失融化了的那种异常淡远的心境”[40,P209],这是禅宗所认为的人生的最高境界,《如果·爱》的最终结局就沉浸在这样一种淡远的境界之中,曾经的爱恨情仇、生离死别都已渺不可寻。王家卫电影以其前卫的镜语和现代时尚的形式而蜚声世界影坛,但是“表现现代都市人的孤独、漂泊、人生追求的悲观宿命一直是王家卫电影的主题”[41]。无论是义气的阿华、无脚的阿飞还是隐身大漠的西毒、落寞的周穆云,在王家卫影片的观照下,似乎都是茫茫人海之中、命若漂萍的人物,王家卫似乎从来也不会忘记为他的主人公设置一个辽阔到寂寞的时空背景,在他的影片中,人物似乎都被一根无形的线所牵引,期望与宿命之间的碰撞是王家卫电影叙事的核心。尹力的“《云水谣》

这部影片中有很多具有想象力的地方,而最大的想象力仍然是把政治的事件转化为艺术,把大的背景转化成人物的命运”[41]。可见,《云水谣》的巨大感染力仍然来自于影片所传达的那种丰盈的命运感。

中国电影悲欢离合叙事结构的超越性的哲理追求、对命运感的传达表现在镜头语言上就是对间离效果的追求和固定长镜头的运用。《小街》的导演在谈到其创作追求时说“我们不希望观众过于陶醉于银幕上虚构的幻影中去,影片开首,就点破了这一点,以后每到一定的章节后,我们又有意地把观众拉出来,和我们一起来冷静地思索”[43,P384]。在拍摄《牧马人》的时候,“谢晋导演在分镜头剧本中,对一些重场戏都用了很多‘静场’、‘沉默’、‘停顿’,以抒发剧中人的感情,给观众以思考”[34,P18]。在故事与观众之间设置某种距离,从而使观众能够不时地从视听幻境中剥离、站在自己的位置来思考影片的叙事,是中国电影悲欢离合叙事结构的特点,这一点在论文分析中国电影悲欢离合叙事结构的非缝合式镜头空间时曾有所涉及,而影片赋予观众的这种间离、思考的位置也为影片传达其超越具体叙事的哲思提供了用武之地。固定长镜头所代表的全知视点不属于影片中的任何一个角色,它犹如一双寂然不动的造化之眼,凝视着面前的过眼烟云和人事变迁,从而传达出一种浓重的、对于宇宙苍生的悲悯情怀。“台湾导演侯孝贤的影片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大量运用固定长镜头。侯孝贤影片中的长镜头已绝不仅是技术层面或记录现实而已,而是一种哲学观,有着中国人的中庸。进可攻,退可守,对人物具体行为并不关心,与世界保持距离,是从现在来看过去青春期躁动的一种人文关怀。能够‘冷眼看生死’,其中又包含了最大的宽容与深沉的悲伤,是对自然、生命深切体验之后的热爱、尊重、理解与宽容。”[39,P127]《似水流年》“全片镜头都是含蓄地静观,基本上每个画面都不移动,但画面之内却有丰富的呼息和生态”[44,P256]。在影片《活着》中,福贵和家珍经历了人生中所有的苦难,当老迈不堪、疾病缠身的他们再次去给悲惨死去的儿子和女儿上坟的时候,家珍终于能够释然,和小外孙一起取笑福贵的唠叨。《活着》的结尾是一个长长的、福贵一家在吃饭的全景镜头,字幕慢慢从画面右侧走过银幕,然后影像和字幕一起渐渐隐去,这一镜头处理方式和结尾方式似乎传达给观众一种“所有曾经的悲喜都已过去,此刻的宁静平凡将永存”的哲理内涵。在影片《孔雀》的结尾,依然是一个长长的全景镜头,犹如造化的眼睛,而经历了人生磨难的姐姐、哥哥、弟弟一起去看孔雀,他们走过去了,孔雀绽开了美丽的屏……这是一个优秀的设计,和《活着》的结尾全家人一起吃饭的全景镜头一样,将人事的悲欢沉淀为充满深沉的命运之感的哲理。

唐君毅指出“人生无常感,即包含人间社会之一切人物,与其事业,及人间文化本身之无常感。中国之历史小说戏剧,常皆具有此感”[4,P263]。中国电影悲欢离合叙事结构的深层次内涵与中国传统叙事文学通常具有的这种无常命运之感颇相类似:在这些影片中,虽时世变迁、年华老去,但家园还在、那承载生命中悲与喜的无言的空间还在,当人物角色历尽人世悲欢之后,淘洗出来的却是至真至纯的情感或者最为素朴恬淡的存在,这是此类中国电影所达到的审美境界。所谓“时间不断流动中过去和现在的对比,时间带来的物是人非的感伤……天道不管人世的沧桑,依然是春花秋月循环不已。人在时间和天道中沉沦,时间和天道就显得特别无情”[17,P139],中国电影悲欢离合叙事结构的深层境界正是通过大幅度的时空操作来关照时间与天道的变迁,扣问人生命运的意义。“中国最高之悲剧意识即超悲剧意识,诚可称为中国文学之一最高境界矣”[4,P264],应该说,中国电影的悲欢离合叙事结构这种超越性的对命运的哲理思索同样触及了中国文学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1]赵建军.中国艺术结构论[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

[2]李泽厚.美学三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3]转引于孟昭连,宁宗一.中国小说艺术史[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

[4]唐君毅.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郑正秋.我之编剧经验谈[J].电影杂志,1925(13)

[6][美]浦安迪.中国叙事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7]孙隆基.中国文化对“人”的设计.苏丁编.中西文化文学比较研究论集[G].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

[8]应锦襄,林铁民,朱水涌.世界文学格局中的中国小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9]张铮,黄健中.思考·探索·尝试——影片《小花》的创作体会.电影导演的探索[G].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

[10]詹相持,韩小磊.思考与探索——影片《樱》的拍摄体会.电影导演的探索[G].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

[11]严寄洲.收获·遗憾·体会——《二泉映月》导演散记.电影导演的探索[G].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

[12]胡柄榴,王进.拍摄《乡情》的体会.电影导演的探索[G]第二集.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

[13]郑洞天.《故园秋色》导演阐述[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9(2)

[14]郑洞天.《台湾往事》导演阐述[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4(1)

[15][法]克·麦茨.现代电影与叙事性(下)[J].李恒基译.世界电影,1986(3):67

[16]参见世界电影,1986(4):156

[17]张法.中国文化与悲剧意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18]萧瑞峰.宋词中的别离主题[J].文学评论,2002(1)

[19]倪震.吴贻弓的创作道路.王人殷主编.灯火阑珊——吴贻弓研究文集[G].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

[20]张良.探索与实践——故事片《梅花巾》艺术小结.电影导演的探索[G]第二集.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

[21]袁文殊,罗艺军.主题·真实性·传统——谈影片《枯木逢春》创作中的几个问题[J].电影艺术,1962(4)

[22]许南明主编.电影艺术辞典[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

[23][苏]C·爱森斯坦.并非冷漠的大自然[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

[24]封孝伦.二十世纪中国美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5]王国维.红楼梦评论.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红楼梦卷[G].北京:中华书局,1980

[26]《焚香记·序》.王玉峰.《焚香记》卷首.明末刻本.转引于郭英德.明清文人传奇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7]蒋国保、周亚洲编.生命理想与文化原型——方东美儒学论着辑要[G].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

[28]钱钟书.管锥编[M]第三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949950

[29]郑正秋.我之编剧经验谈[J].电影杂志,1925(13)

[30]冰心.《玉梨魂》之评论观[J].电影杂志,1924(2)

[31]蔡引之.评论《荒山得金》之洽允[N].申报,1923-06-19

[32]郦苏元,胡菊彬.中国无声电影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

[33]谢晋.心灵深处的呐喊——《天云山传奇》导演创作总结.电影导演的探索[G]第二集.北京:中国电影出版,1983

[34]《牧马人》导演组.探索和追求——影片《牧马人》导演总结.电影导演的探索[G]第三集.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

[35]谢晋.深沉的历史反思——《芙蓉镇》导演阐述.我对导演艺术的追求[G].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

[36]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37]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M].杨义文存第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38]黄会林等.中国影视美学民族化特质辨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9]刘一兵.电影剧作观念[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

[40]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

[41]何志钧,刘希磊.悲美人生——解读王家卫电影[J].艺术广角,2003(3)

[42]林洪桐语.王纯整理.《云水谣》:云与水的爱情守望[C].电影艺术,2007(1)

[43]杨延晋,吴天忍.探索与追求——《小街》艺术总结.电影导演的探索[G]第二集.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

[44]石琪.似水流年[J].似水流年——从剧本到影片[G].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

同类推荐
  •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怎样写好毛笔字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怎样写好毛笔字

    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
  • 中国现代性的影像书写:新时期改革题材电视剧研究

    中国现代性的影像书写:新时期改革题材电视剧研究

    《中国现代性的影像书写:新时期改革题材电视剧研究》重点从“主题思想”、“人物塑造”、“艺术叙事”、“现代性体验”、“艺术生产”和“艺术接受”等几个主要方面来揭示和阐述改革题材电视剧审美现代性的内涵与特质,是中国电视剧艺术研究的新探索和新尝试。改革开放30年是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发生巨大变化的30年。作为现实题材电视剧的一种典型形态,改革题材电视剧以其影像表意系统,生动、形象地表征了世纪转型期人们精神历练的诗意轨迹,成为了“中国现代性”的影像书写。
  • 茶具收藏艺术

    茶具收藏艺术

    “言茶必曰唐”,大唐中兴,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茶饮之风也随之呈风起云涌之势,在这种社会大氛围的影响之下,古人对专用茶具的呼唤也日渐迫切。中国茶具首次从食、酒器中分离出来而自成一个体系,为品茶文化的进一步推动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五十年守望——迟到的钦差大臣

    五十年守望——迟到的钦差大臣

    本书是对上海戏剧学院与上海焦晃艺术工作室联合制作的《钦差大臣》舞台艺术的总结。包括《钦差大臣》剧组主要创作人员的创作心得、演出评论文章、专家研讨会发言,以及演出台本、剧照,涉及此次创作演出的方方面面。五十年前一段未了的戏剧情缘,促成了这次难得的演出。上戏表演系59届一群年过七旬的老演员创造了话剧史上的一个传奇,这个戏的演出代表了这一代学子半个世纪的奋斗、坚持、追求和理想,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性的记录。
  •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艺术画廊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艺术画廊

    本书介绍了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等艺术内容,并对中国古代艺术进行了详实的了解。
热门推荐
  • 洪荒之功德系统

    洪荒之功德系统

    叶云带着一个功德系统穿越到了洪荒世界,并成为了冥河老祖。“女娲,咱俩一起‘造人’去不?”洪荒中对于冥河,众位大能者都只有一个印象。“那家伙在不断进行杀戮的同时,还无耻的把所有功德都揽到自己身上。”企鹅群:211647762
  • 豪门宠妻:老婆大人要逆袭

    豪门宠妻:老婆大人要逆袭

    重生前她是蠢材,为了一个渣男失去了自己的孩子。重生以后,她赤手可热,是人人追捧的大艺人,她一点一点往上爬,只为配得上他。相识,他厌恶她,相知,他恨她,相恋,她爱他,相爱,她离去,再次相见,他宠她入骨,只为一个女人,“怀个孩子,生了,我放你走……”他爱的那个女人亲手杀害了他的孩子,他却淡然的看了她一眼,反而责怪她没有保护好孩子。她的离去,他的淡然,无疑不是让两个人越走越远……
  • 都市之女明星的贴身兵王

    都市之女明星的贴身兵王

    他是昔日的黑暗世界兵王,重回都市,为还人情债成为了当红女明星的贴身保镖!
  • 和星星的距离

    和星星的距离

    我,在一次偶然中,便发现大家都认为我是另一个人,让我的生活不再平凡........
  • 狼王幻世传

    狼王幻世传

    欲成仙、成神,所为何?利、名、欲、情,为哪般?为己?为人?思量一生,只求一答!洪荒本源,仙神人兽究有谁能看透……应读者要求,建立读者交流群:45086100。欢迎喜欢本书的读者参与,提出你们宝贵的建议和想法。
  • 运转七星

    运转七星

    北斗七星,总领亿万星辰,指引宇宙空间。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看我运转七星!
  • 异界男女

    异界男女

    达到生机境,才算踏入修炼门槛,到达九层,冲击翼境!一翼之境,操纵天地之力二翼之境,天高任鸟飞……到达四翼,便四翼齐振,不老不死,永生屹立!五翼……更多尽在无限界!!!穿越到新世界,他收了两个小弟,他发现他的职业是野人!穿越到新世界,他发现人类可能不老不死!美女没有最美,只有更美!正当他一步一步强大起来,准备老老实实,开山立派的时候,月下竟然堕落了!月下发现世界乱了,都乱了,牛鬼蛇神都出现了!
  • 过去不去

    过去不去

    人生如梦,梦如人生,每个人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过去,如果过去不去,将来不来,那么我希望,现在你在......
  • 帝尊神风

    帝尊神风

    从小到大都是听着读着别人的故事长大,我也想要当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 时落尘宇

    时落尘宇

    光阴不改,岁月无央!两个人的故事,一个人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