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69500000057

第57章 无断无灭分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 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不说断灭相,决不止是时间上的

到了这品,我们大家应该细读一下南怀瑾先生的解释,只要细心一点,你便会发现,南怀瑾先生为什么会处处解错《金刚经》呢?原因在于他有一个壳子没有打破,这个壳子就是“时空”这个壳子。

德国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这样一个道理,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在一个规范化了的时空架框中。人类的所谓知识,就是把发现了的事物在一个巨大的甚至是无限的时间、空间架框中定位,位定准了,就算是认识了,认识了就是有了知识。

这一套在佛学中是被否定的,许多佛学家认为,在佛学看来,时间就是空间,空间就是时间,其实这个观点只是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还不能说是佛学的观念。

东方文化不作这样的区分,佛学讲“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果把诸相在时空中作一个定位,就算是知识,这个知识是片面的,因为这已经是承认万事万物有一个恒定的本性了。这好比是把一盆花从屋里放到阳台上,放的时间是恒定的,放的空间是恒定的,这盆花还是恒定的,只不过是屋里的一盆花,变成了阳台上的一盆花。

时间、空间,只是人们条理性思维的一个假设架框。

时间者,非时间,非非时间,是名时间。

空间者,非空间,非非空间,是名空间。

事物的存在只是一定的因缘聚合时的幻相,它背后的真正主宰者是“宇宙—生命”系统的整体因缘。这种整体的因缘,你不能对它进行时间上的区分,也无法作空间上的区分,但是,这种整体因缘,总要以一定的幻相表现出来,与这个幻相同在的,这便有了时间,有了空间。

这种纯哲学上的辨析,基本没有什么意义,释迦从来反对作这种辨析,他在“十四不正问”中就反对回答这样一些类似的问题。佛学的思考,永远着重在一个“生”字上。我们这里之所以要提及这样一个哲学命题,是由于我们发现南怀瑾先生之所以误解《金刚经》,就在于他没有彻底“破相”。

他首先提到他与峨嵋山一位八指头陀关于人“涅”之后再来不再来的问题的讨论。我们不清楚他们辩论的具体内容,不敢乱作评论。我们只能说,绝对的“再来”,绝对的“不再来”,都不是佛学的观念。如果还在这一点上辩论,就是根本没有明白。

承认有什么绝对的“再来人”,就是“四相”未破。“四相”本来就没有,只不过是附着于“明德”的心理错觉,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表现为“某某再来”,甚至还有多多少少的证据,到如今我们还听到类似的报道,某某人忆起了前世,何处生,何人是父,何人是母,自己前生干过什么等等……据说湖南有一位研究《红楼梦》的女教师,说自己是贾宝玉转世。 世界大了,什么奇谈怪论都可能发生,什么稀奇古怪的事都会发生。像南先生举出的某某人如何如何死了,有的人烧出什么了等等,这一切都不是必有“再来人”的铁证, 我们只知释迦老子说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

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到消亡,包括人本身,都是“宇宙—生命”系统整体的作用,这个整体的全部因缘都是环环相扣、网网相接,这被佛学称之为“帝网珠”的网络,在时间上无断灭,在空间上也无断灭,就其个体自身来讲无时间也无空间。时间上的无断灭,就是空间上的无断灭,不存在个体自身的断灭与不断灭。

经文说得非常清楚:如来——“宇宙—生命”系统整体,“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若有具足相,就有相随的时间和空间。

不以具足相故,但又不是“无”、“不在”,那么就不应有相随的时间和空间。

当南老反问八指头陀,涅后不再返回三界五行,是不是有第四界?这一提问的背后,无形中就有了一个固定的空间框架了。南老,依我说真正涅以后,就入了一切“界”一切“行”,三界五行中全有“我”,但又没有我,皆入“海咸一味中”了。这就是不受后有。不到这一步,莫言成佛。你老人家就是这一关没有过了。如果不是这样,而是仅仅是时间不断灭,那就有一个连续的个体了,这个个体,就只能是“我”“人”“众生”“寿者”,那就还是凡夫。

即便是四相不破的凡夫,其时间上的延续也不是从个体到个体。“转世”说以及转世现象的真实存在,正是四相未破而导致的因果论的二值联接,即从A到B。这种现象本身还是以一种心理错觉为前提的。假设某一个人死后转世,能够自己全知道,也是一种心理错觉在起作用,因为能“转世”的,只是其前世的一部分因缘,不可能是全部,其再次形成人的全部因缘,仍然是“宇宙—生命”系统整体因缘决定的,谁也不能说后一世我便是真正的前一世的那个我。

真正的“我”,常乐我净之“我”,他和“宇宙—生命”系统的整体本身,不是一也不是二啊!不了解这一点,永远也勘不透生死。勘不透这一点的“我”,只能是妄想中的“假我”。

我们一再说南怀瑾先生没有破了生死这个硬壳子,原因就在这里。

佛经中一再强调一切众生本具佛性,一切众生本来具足一切,皆是从这个角度说的,这也是生命的真正奥秘所在。

中国佛学最后落于道德神圣化的牢笼,甚至落入迷信的牢笼,就是许多佛学家勘不透这一点,还要妄自解经,妄自为众生立法。

南老在这里特别提醒人们不要落入空见,小心掉到“拨无因果”的泥坑中,就会是“一切皆空,我杀人也没有关系呀!杀也空嘛!偷骗抢做坏事都空,这样的见解,就叫拨无因果,落于空见。”

南老,“拨无因果”,“落入空见”,不是你这么解的。你这么一解,“我人众生寿者”四相就出来了,甚至是永恒存在了,那也就是自性不空了。如果一个人这一生做了坏事,下一世必定遭报,这不是有一个固定的“我”吗?这个“我”能一生又一生地转世,自性还空得了吗?

这一来,从时间上说是“不断灭了”,但空间上却是“断灭了”,这个“我”是固定的“具足相”,在空间上与万事万物,与“宇宙—生命”系统全体相对独立,不就是一种“断灭”吗?比如一架“电梯”,如果它和每一层楼都是千丝万缕的联系,它能升还是能降?南老既然认为,一个人做了好事坏事,来生都要“报”,这个人好比是“电梯”,只是自己和自己不“断灭”,和所有楼层都是断灭的,所以才会有升有降。

你看,当南老一再强调佛法“不说断灭法”时,自己已经说了“断灭”法了。

这种观点,最后是确立了佛学的“道德化”。释迦变成了一位道德师,只不过这位道德师不是一般的教条主义,而是为永恒的道德找到了一些哲学依据,也就是说“道德”成了“天理”。

这不是一个活生生的朱熹吗?

正是由于此,南老才会杞人忧天地说:“这是现在人类思想潮流最可怕的一面。”

好像这个世界必须由东方古老的道德来挽救,不然,世界的末日非到来不可。

现在流行的“东方文化中心论”者大半是持有与南先生相同的见解。

我们对于自宋以后, 中国文化逐步向道德化倾斜, 不认为是一件坏事,这是“宇宙—生命”系统自身的运动,在历史的进步中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现实的现状说,今天极其广大的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中,道德因素占极其重要的地位,这是极可贵的。随着国力的增强,中华民族的强大,中华民族重道德的风尚,必定会对人类文明产生巨大的影响,也许是世界走向安宁的重要砝码。

但是,若果因此而把佛学歪曲成一种道德哲学,把东方文化歪曲为道德文化,那是极其错误的。自宋以后的中国历史也异常清楚地表现出来,这种庸俗东方文化的思潮,大大扼杀了中国人的首创精神与生命活力。自宋以后的一千年中,中国几乎停滞了自己的发展步伐,中国人一直走不出具有封建性质的村社文化的束缚,最后导致了自清中叶至现代,中国社会最愚昧、最骚乱、最浮躁、最屈辱的一段历史。直到今日,虽然社会的经济生活已经大大改观,但东方文化庸俗化的消极影响,在中国、在东方仍然广泛存在,也是严重影响中国、乃至东方崛起的重要的文化心理因素。

历史的进步永远是“全息”的。用佛学的语言说就是“佛法不说断灭法”,以至把世界称为一个完整的“帝网珠”;用马克思主义的话说就是“事物的普遍联系性”。

这三种说法很类似,但内涵差异很大。

“全息”是当代自然科学的成就,是科学哲学所使用的专门用语,只是指某一个具体的物体而说的。

马克思主义的“普遍联系”也有一定的范畴与范畴之间的界限, 尤其是对“自然”与“社会”这两范畴,“物质”与“精神”这两大范畴之间的“普遍联系”,都是首先承认“自然”、“社会”、“物质”、“精神”各有其相对稳定的本性。

东方文化,佛学、儒学、道学则与上述两种不太一样,从始至终是从“宇宙—生命”系统整体来思考一切。对于这一点,上文多次反复讲过,这里不重复。南怀瑾先生之所以一再错解《金刚经》,就在于他没有真正明白这一点。

第二十七品经文的本意,还是讲实相的,不可像南老先生那样以为这是什么修心的法门,更牵扯不到世间人的作恶行善上去。如果那么讲,就是强拉硬扯。

第二十六品讲的是“如来”不可以具足相见,但不是断灭了,不是没有了。释迦发现的如来大愿,也可喻为“一叶知秋”。如来灭度一切众生的大愿,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出现在世间,都意味着普遍联系的“宇宙—生命”系统的“全息”已经具备了这个特点,一切众生皆会进入“本愿”的“海咸一味中”。

所谓“佛法不说断灭相”,就是告诉你,“如来本愿”会随着因缘遍布一切时空、一切因缘、一切众生心,不会因为“如来不以具足相故”而断灭。正由于“本愿”是依因缘,而“不说断灭相”,所以一切众生心被度尽。如果不把时空顺序固定化,也可以说“一切众生已经度尽”,一切众生已经是佛。

这和“空”与“不空”、“断灭空”之类的概念没有什么关系,南老大可不必担心有什么人会因为错解了“空”字,而堕入“拨无因果”的“断灭空”。即便有人大谈“断灭空”也不怕,这种谈,对于实相只是妄想,没有什么实际作用,关键是他是否知道如来的本愿,知道了,成佛因缘便具足了。

包括南老自己,虽然他可能不同意我们对《金刚经》的解释,还要坚持自己的“哲学十功夫”那一套佛法,他看了《金刚经》,也照样是佛。

我们以为南怀瑾先生就是佛,他现在的《金刚经说什么?》这样解《金刚经》,是为了考验一下我们,看我们是否真的得了《金刚经》的真谛。南老与他的《金刚经说什么?》功德无量,必得作佛。

这就是我们理解的“佛法不说断灭相” 。我们和南先生的区别在于,他理解“佛法不说断灭法”是线性的,我们理解是网络性的。

同类推荐
  •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为什么很多人不快乐不幸福?为什么很多人活得很累?为什么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原因在于缺乏智慧。佛说,有大智慧者,方能得大圆满。佛学博大精深,蕴涵着人生的大智慧。佛学中所讲的智慧,除了指聪明、明事理之外,主要是指灭除人生的烦恼和欲望,通过修行而达到人生的解脱与圆满的方式方法。《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和工作,以佛禅哲理故事的形式,从快乐、平常心、放下、慈悲、无欲、包容、智慧、成功、得道、随缘等十个方面入手,对佛家智慧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常读这些佛禅故事,不但能对佛学有所了解,更能增长智慧——大智慧。
  • 清净

    清净

    在当今社会,我们整天为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所左右,为身外之物所烦扰,为名位所刺激,我们的心怎么净得下来呢?烦恼自然时刻也不会远离我们。生活要能事事如意、不受外界干扰,实在很不容易。既然人世问有这么多不如意的环境要面对。不如先自我净化,让内心世界保持清净。《清净》通过大量的禅宗故事,从慈悲心、平常心、随缘、舍得、放下、活在当下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阐释,使尘世中忙碌的人们在禅的智慧中修清净心。只有内心清净,才不至被各种境遇所牵引,才能远离烦恼,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幸福的人生。《清净》由孟阳编写。
  • 古兰经概述

    古兰经概述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已经一千多年了,从过去到现在,真正懂得伊斯兰教的人力数不多。正是这个缘故,伊斯兰教在解放前曾长期遭到一些教外人的误解和歧视,甚至还引起过多次惨痛的流血教案。
  • 听圣严法师说佛

    听圣严法师说佛

    佛教倡导的慈悲心、放下、舍得、包容、上进等观念,永远是我们应该深思并奉行的人生准则。在浮躁、琐碎、焦虑的现代生活中,能让人从中寻得自己的一间静温禅房,让心灵得到宁静。鉴于此,笔者将法师对佛理的解析编撰成册,让更多人聆听法师的教诲。本书从弘一法师李叔同的对禅理的精辟见解入手,深层挖掘其中蕴含的生活哲理,并用一些经典故事加以阐释,让人们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品味到禅带来的心灵洗涤与智慧指引,解除疑惑,透悟人生。
  • 道教

    道教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讲到宗教时,曾说:“大凡人类奉拜相同的神和信仰相同的祖宗,也可以结合成一个民族”,根据这个道理来看我们中华民族,我们中国固有的宗教是道教,道教崇奉的是“虚无自然元始天尊(王)”,相当于一般人通常所称的上帝,这就是中国人所奉拜的相同的神。而我们信仰相同的祖宗就是黄帝,大家都知道我们都是黄帝的子孙,因此道教是我们大部份中国人所信奉的宗教。
热门推荐
  • 至尊小村夫

    至尊小村夫

    【火爆新书,老司鸡带你免费阅读】发现包工头跟财务丑事的敖青阳被开除回到龙头村,又被对手撞到海里,生死之际得到龙王内丹,获龙王传承,从此走上一条不一样的人生道路。能下海抓最大的鱼,最重的虾,最好的海鲜,又能种出最可口的蔬菜瓜果,还能治病救人。从此各路美女环绕在他身边,各种诱惑,只为请求他赐予一滴龙涎。
  • 紫绝

    紫绝

    灵武界万千种族,以灵为武,以武为尊;一代天骄因何而放弃,为何喊出:万物终有情,待我何无情,若能重来,七界皆惧。这里没有最强,因爱而强。
  • 完美青春之情路

    完美青春之情路

    《完美青春之情路》主要是书写主人公(女):周筱卿。书写其校园生活,校园爱情故事:乐趣,活力,青春…………其生活跌宕起伏,但总能化险为夷……
  • 仙穹至尊

    仙穹至尊

    一个异世借体重生的少年,一个灵根全无心废材,一本家传的《万法真经》,天若不容,我便将天也要捅出一个窟窿,神若不容,我定要打的他低头道歉,这个世界我为尊。
  • 逆天神器之手机

    逆天神器之手机

    穿越了,怎么办?顺其自然,用这个身份在这个世界活下去?成为一方霸主?或统一世界?NO,NO,NO,我可不想这样顺其天意。带一部手机能在这世界干什么?看电影,刷微博,玩游戏,这都必须地,除此之外,还能用它创造这世界所没有的,例如,篮球,篮球场~~~~~我不是个适应环境的人,我所能做的是让环境适应我,“天生我材必有用,昊哥在此都能用”。一生一世为一人,伊人不在不自留,地球,我回来了。终于找到回到地球的通道了······
  • 小马宝莉之友谊之心

    小马宝莉之友谊之心

    一百万年后的他竟然进击了小马世界,只有小马和动物,人类的友谊结合在一起才能发出友谊之心,打败他再次将他封印。
  • 邪皇独宠,娘娘请淡定

    邪皇独宠,娘娘请淡定

    为了各取所需,她成了当今皇上最宠爱的女人。妃嫔欺她,辱他,他下令杖毙,为她,他不顾大臣反对,执意立她为后。她成了大臣口中的妖女,而他亦宠之,只因那一句“你是朕的女人”。然而,当宠变了质,两人又会如何呢?
  • 六界齐说

    六界齐说

    帝王恋之洛寻:一代霸主,一代佳人,曾经相爱过,却因一时的误会,而分开,命运坎坷,最终还是没能在一起五大神兽之神女:五人在一次机缘之中相遇,成为拯救世界的救世主,一起踏上修仙之路,却因叛变,令的灰飞烟灭圣派灵渊:心系灵渊,却背上杀害师傅,夺取灵渊圣物的罪名,最后能否一洗前耻呢,还自己一个清白鬼夫凌慕宸:冥界之主,掌管冥界万物大事,却唯爱人界一位没有法力,还爱着别人的女孩。嫁娶当天,他劫走了她,婚后更是争吵不断,这样的姻缘是命中注定,还是一厢情愿,谁又说的准?
  • 太上通玄灵印经

    太上通玄灵印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烟花缤纷的岁月

    烟花缤纷的岁月

    两岸文学PK大赛青春流过的日子,值得每一个人细细的斟酌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