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45600000016

第16章 理性、文化与宗教(3)

乙、让是中国人的精神。六:甲、西洋人是自己本位,--以自己作出发点;乙、中国人是关系本位,而以对方为主。我如要再这样比较下去,还可慢慢写出一些。不过大意总是如此了。所谓西洋人是自己本位,以自己作出发点,其显著之例,即宴客时自己居中,最贵之客居其左右,次者愈来愈远。中国人必请客人上座,而自己下面末座为陪。何谓关系本位?如主客是一种关系;长幼是一种关系;亲疏是一种关系:如是等等。凡事讲关系如何,故曰关系本位。关系就是伦理。伦者伦偶。伦理者,人和人之间双方相互关系之理也。例如父之义在慈。这个慈,就是从父子关系上讲来,而规定出以对方为主的。以对方为主,或说以对方为重。就是在父亲心里以儿子为重,念念为儿子设想,自己虽有所牺牲,不辞。主人便应以客为重,念念为客人设想,自己虽委曲一些,应当的。掉转来,子之义在孝;孝又是以父亲为重,念念为父亲设想了。作客的便应以主人为重,其义同。此其以对方为主的精神甚明白。

因此,西洋人权利观念发达。权利观念,就是从自己本位来的,以自己作出发点的。而中国人呢,权利这一观念在脑中几乎没有明确地位。心中尽管有许多要求(这些要求与权利内容或相当),却不许讲;只许讲义务。慈是父的义务,恭敬客人是东主的义务;一切一切所讲,皆义务也。然则那许多要求将如何?那许多要求,只能在对方所负于我的义务中得之。换句话说:只能从对方给我。

于是,就分开两边:一边争是西洋人的精神;一边让是中国人的精神。"让"固然是一种可贵精神;"争"我亦不敢完全菲薄,故亦称为一种精神。

中西固有一讲权利一讲义务之不同。还须知道中国所说之义务,与西洋所说之义务亦不同。中国所说是道德上的义务,不是法律上的义务;而西洋人则是说法律上的义务。道德上的义务是软性的;法律上的义务是硬性的。

在个人曰道德;在社会曰礼俗。礼俗大致出于社会,存于社会。法律则出于国家,掌于国家。一个偏从下起;一个偏从上来。一个软些;一个硬些。礼俗总是大家公认的,必有理性在内。法律则理性成分每不如强制成分之多。

倘若读者问我:你这种种对照比较,确有些不差;但中西何以有此分殊?其所从来,到底在那里?

或又问:是不是就从西洋人以自己为本位,而中国人与之相反而来呢?不是,不是。自己本位或不以自己为本位,都是一种结果。真正造成这分殊情势的,是我说过的一句话:中国人的生活重心靠家,而西洋人的生活重心靠团体。--一切一切由此来。

(四)

中国人的生活重心靠家,而西洋人生活重心靠团体。--一切一切由此来。我要再三复述这一句话。

中国人的生活重心何以落到家上?我答:就是为缺乏团体给他依靠之故。中国人何以较之他方社会缺乏团体这样东西呢?我答:这是因为他很早(文化史上很早)便缺乏宗教之故。--关于这一点,后面再申论。"家"是组成中国社会的单位。第一,财产是家的,不是个人的。父子共财,夫妇共财,不必说。乃至祖孙共财,兄弟共财,叔侄共财,--扩到很大的亦有。这与西洋人之父子异财,夫妇异财者,完全不同。西洋是以个人为单位,以组成社会,极明白。

中国老政治上,老法律上,每每将许多责任问题交代给"家",都是证明此一意义。社会上有许多纠纷,亦是某家对某家,某姓对某姓的问题。明明是个人的事,亦扯到一家一姓上。因为个人的单位地位不曾确立。

"个人"到何时始见?个人要待团体映见出来。团体之于个人,个人之于团体,犹左与右,右与左。无左即说不上右,无右即说不上左。团体个人对待起义;中国不以个人为单位,就是缺乏团体之明证。同时,西洋的"家"所以见轻,除了近代工商业的影响关系之外,根本上是为了西洋团体生活自古极重也。西洋人之为集团生活,在宗教上,在政治上,在经济上皆可见;而以宗教为最初根本。人类文化到处皆以宗教开端,其理甚多。但其重要一点,则当那时非宗教不能结集人群;非结集人群,莫由开出文化。那时人与人彼此相需相待不可或离之社会结构未著,极易分离涣散;宗教在此处,独有其统摄团结的力量又那时人性甚野,固难从理性得一社会秩序,抑且冲动太强,亦难威之以刑;宗教在此处,独有其统摄驯服的力量。人类今后自非必赖宗教而后组织团体,但当古代确是如此。

中国人的散漫,实原于以理性主义的孔子教化代替宗教而来。像在甘肃回汉杂处的地方,最能看见有宗教则有团体,无宗教则无团体的实情。因为从回民团结力之强,最反映汉人之散漫;而回民团结之所以强,全在宗教,亦彰露在事实上。我说中国缺乏团体,不是说没有团体。我说中国缺乏团体,特指强有力的大团体,如西洋中古宗教,近代国家之类,亦非说没有任何团体。--这是请注意的。我说中国人漫散,亦只是指其缺乏团体一点而言;其实中国并不散漫。其理后详。

中国人生活重心靠家,而没有大于家的一物事可靠,于是不得不"身家念重"。身家念重就被人指为自私;其实你要他如何能不身家念重呢?大于家,而令他感觉亲切可靠的,在哪里呢?

以上专从家与团体相对相映来讲,以见中国缺乏团体。更从中国人富于"天下"观念一点,亦可见其缺乏团体。"天下"是什么?天下是天的下面。天的下面,有多宽多大呢?那是没有边涯的呀!团体不论如何大,总有范围可指。有这一范围的事实,就自然有其观念。中国人头脑中总是这没边没涯没范围的观念,岂不就证明他生活上缺乏"大而有范围"的事实吗?

大就大到没有边;小就小到身家上。--此之谓散漫。

(五)

此时你可恍然而悟:人和人的关系,中国为什么是软性的,西洋为什么是硬性的,人和人之间,中国为什么处处寓有彼此相与之情,而西洋为什么恒出以彼此相对之势。还有,为什么一则讲法不讲情,一则喜欢斟酌情理情面而纪律不足,完全是一家人生活和大团体生活的对照。

法律是团体的产物,情谊则由家庭滋长出来。盖机械的办法,没有通融,整齐划一,免得争论,是闭体对付众人所不得不然。然而在家庭间,却用不着,也行不通,受不了。家庭间情义斟酌,随宜应付,亦不能用之于团体。

问:中国的社会既以家庭为本,何以不名之曰家庭本位,而说为伦理本位?答:若将家庭本位排列在社会本位个人本位之间,精神意趣又有不合,他是将家庭意义扩大起来,化社会为家庭,而不自限于有形的家庭。所以比"国君"为大宗子,称地方官为父母,人民则曰子民。整个的政治组织放在伦理关系中;且以人人在伦理关系上各作到好处(父父,子子,君君,臣臣),为其政治理想。其余若师徒如父子,朋友论兄弟,乡党叙年齿,皆以家庭骨肉之谊,准推于其他一切。一切家庭化,即一切情谊化。因情而有义,在生活上,时则彼此顾恤,互相保障;时则彼此礼让,力求相安。伦理关系实即义务关系。于是乃使此社会中每一个人,对于其四面八方若远若近的伦理关系,负有若轻若重的义务。同时其四面八方与有伦理关系的人,亦对他负有义务。就是这样,将社会上的人都连锁起来(我前说中国人并不散漫以此),而巩固安定之。他并不以有形家庭为本,故不宜称为家庭本位。从经济上说,财产为个人所有的社会,便是个人本位的社会:一切生产手段归公,便是社会本位的社会。从前的中国社会与此二者皆不相同。却隐然有似一种共产,但此共产其相与为共的,视其伦理关系之亲疏厚薄为准;--愈亲厚愈要共,以次递减。同时亦要看这财产的大小;--财产愈大,将愈为多数人所共。盖不但亲厚者共之,即对较远的伦理关系,亦不能不负担一些义务。此其分际伸缩,全在情理二字上取决。因此,我不认他为个人本位或社会本位,而认定他是关系本位,伦理一词,则表出此种关系,并表出以对方为重之义,所以定名伦理本位。

这种伦理本位的社会,与西洋社会相较(不论中古或近代),全非同物,时人不察,随便以封建相呼,实属错误。维持这种伦理本位社会的当然是一种礼俗,而不是国家法律。因根本上他没有超居在上的一大力量,为法律所自出。他的法律,仍是礼俗的变形而已。

(六)

我的话已拉得很长,而好像还没有到题,恐读者生厌。然而我为指证中国社会有其特殊结构,实在无法再求简捷。读者但不忘我处处说中国缺乏团体,正为了说明中国所以缺乏政治上的民主,则处处依然是不离题的。

中国社会有其特殊结构,不与他方社会同。其不同翻来覆去于个人本位或社会本位两端之西洋社会者,吾人已用"伦理本位"一词表示之。昨天大略谈过了。今天要讲一讲中国社会的"职业分途"。

在西洋社会,中世纪时是农奴与贵族两阶级对立。到了近代,农奴因工商业兴起都市发达而渐解放;但又转入资本家与劳工两阶级对立。所以西洋始终是阶级对立的社会。中国社会于此前后二者,一无所似。从其不同之处,揭出而表示之,就名为职业分途。

何谓阶级?正确地说,在一社会中,其生产工具与生产工作有分属于两部分人的形势,--一部分人据有生产工具(或云生产手段,如农业上之土地,工业上之工厂设备),而生产工作乃委之于另一部分人任之--就形成阶级对立,而各为一阶级了。例如:中世纪的生产靠农业,农业靠土地,而土地垄断于贵族领主,其任生产之劳者则为农奴。又如近代的生产靠工业,工业靠工厂机械设备,而此设备乃为资本家所有,其任生产之劳者则为工人。据有工具者不作工,作工者没有工具;遂造成剥削与被剥削之两面,彼此既互相依存分拆不开,却又矛盾对立,这是西洋社会的实情,然而中国社会则没有构成这两面。

其所以没有构成此两面者,即在其社会中生产工具没有被一部分人垄断的形势。此可从下列三点明之:

一、土地之自由买卖颇早,人人得而有之。二、遗产均分,而非长子继承之制。三、蒸汽机,电机未发明,工具皆甚简易。长子继承制实封建制度之核心。西洋所以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社会,盖由此为他造成一集中的力量,扩大再生产。中国于土地自由买卖之上,偏又遗产均分,土地便难垄断。于工业工具简单之上,偏又遗产均分,资本便难垄断。于是生产工作者恒自有其生产工具,而得自行其生产。各人作各人的工,各人吃各人的饭,只有一行一行不同的职业,而没有两面对立的阶级。因此,称之为职业分途。中国向来有士农工商四民之说,这就表见职业分途之意。在此社会中,非无贫富贵贱之等差,但升沉不定,流转相通,对立之势不成,斯不谓之阶级耳。于此,要说一说士人。士人有些像西洋的教士,其在中古亦属贵族。但中国则半耕半读,且耕且读的家世居多数。从"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等谚语,可见其缺乏阶级分界,而"禄以代耕"要亦不过一行职业,为构成此职业社会所不可少的一种成分而己。

"士大夫"一句话是指士人与官吏相联。中国发明官吏制度最早,在留心世界文化问题的人看来,极可注意。英国罗素曾列为中国文化三特点之一(三特点是:一以孔子的伦理代替宗教,二文字以符号构成而不用拼音,三官吏制度发明特早与贵族分为两事)。盖在从前西洋官吏和贵族殆为不可分的一个观念。中国官吏由读书人经过考试而来,读书的机会极容易,考试的机会更是公开。做官之时固有其一种职权,然并非他自身享有特权,不能指为特权阶级。且由于考试制度官吏制度之建立,政治上实有开放给众人,使众人都得参与的机会。--这是说经济上缺乏垄断则政治上亦垄断不成。

阶级对立的社会,造成一种逼人对外抗争的形势;职业分途的社会,则开出你自己求前途的机会。因此第一个大影响又是助成中国人分散之势。社会的和平固由此得之,而人人各自奔前程,各自顾身家(多则顾其宗族乡党),亦由此确定。圣贤豪侠,表现其大功大德,也许可以有;但没有团体的活动,多数人共成的政治。

(七)

今天我们要讲到中国在民主上的缺欠了。且让我将前次列举过民主精神五点在中国文化中的隐现长短,复述一遍:

第一,承认旁人之一点,充分的有。

第二,平等之一点,表现的有曲折;即一面讲平等,又一面讲等差。第三,讲理之一点,表见极充分。第四,尊重多数之一点,意识上有之,生活习惯上则缺乏。第五,尊重个人自由之一点,表现的有曲折;即一面有,又一面不然。同时,在生活习惯上是忽略的。现在我要说,中国在民主上的缺欠,就是在第四第五两点上。何以缺欠不在旁处,而独在此?答:此两点是要从团体生活中培养出来;中国既缺乏团体生活,所以就于此见缺欠。这两点亦就是政治上的民主。所以我曾说:中国自古富于民主精神,但政治上则不足。

我分两步来讲。第一步先讲团体生活中所需要的民主(即第四第五两点),中国人恰好不足。第二步再讲他缺乏政治,是其缺欠民主的由来。

中国文化问题略谈

一、文化

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如吾人生活,必依靠于农业生产。农工如何生产,所有其器具技术及其有关之社会制度等等,便是文化之一大重要部分。又如吾人生活,必依靠于社会之治安,必依靠于社会之有条理有秩序而后可。那么,所有产生此治安此条理秩序,且维持它的如政治、如法律制度、如道德习惯、如宗教信仰、如军队警察种种,莫不为文化重要部分。又如吾人生来一无所能,一切生活多靠后天学习。于是一切教育设施,遂不可少,而文化之传递与不断进步亦即在此。那当然,若文字,若学术,若图书,若学校,及其相关相类之事,更算是文化了。

我今说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意在告诉人,文化是极其实在的东西,俗常以文字、文学、学术、思想、教育、出版等为文化,乃是狭意的;文化之本义,必包括经济、政治,而且作为主要部分。

然则,若音乐戏剧及一切文学与艺术,是否亦在吾人生活所依靠之列?答:此诚为吾人所享受,似不好说为"所依靠"。但人生需要,非徒衣食而止,故流行有"精神食粮"之语。从其条畅涵泳吾人之精神,而培养增益吾人之精力以言之,则说为一种依靠,亦未为不可耳。

古人谓:"言各有当。"读者其善会作者立言之意,可也。

二、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是说我们自己的文化,以别于外来的文化而言。于此求一清楚之划分,是不可能的。不过以近百年世界大交通,中国所受变于外洋者太大,尽失其故步;故大略划取未受近百年影响变化之固有者,目为中国文化。这亦就是特指吾中国人夙昔生活所依靠之一切。

从文化比较上来看,此中国文化具有极强度之个性。所谓极强度之个性,盖从下列各层见之:

同类推荐
  • 左手做人右手做事

    左手做人右手做事

    社会如江湖,混迹江湖之中,既不能做人皆如韦小宝那样圆滑善辩,过于张扬;亦不可做事都似郭靖般敦厚呆板,不懂变通。若想为人称道,又事有所成,惟有学习老顽童周伯通的左右互搏之术——左手做人,右手做事。
  • 于丹《论语》心得

    于丹《论语》心得

    《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全书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体悟经典的普适智慧。
  • 孟子趣说1.用历史擦亮思想

    孟子趣说1.用历史擦亮思想

    本书作者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孟子其人、其代表学说,从一个小“误解”开始,发掘历史真相,作者从孟子思想谈起,探讨的却是中国的历史和社会文化,引导读者独立思考。
  • 中国人的生活哲学:菜根谭人生解读

    中国人的生活哲学:菜根谭人生解读

    《菜根谭》可以为大家清清火气,降降压力。菜根味苦,苦后有回甜。菜叶菜秆我们天天吃,其实菜之精华在于根,人之精华在于性。我们做人把先天本性巩固好,好比一棵青菜根肥苗壮,自然生命就旺盛。《菜根谭》内含格言,每天一段格言,每天提升一点境界。为方便讲述,《中国人的生活哲学:菜根谭人生解读》分为三卷,中问经历苦、涩、甜,是为“菜根三味”,每味都是药,每味都是缘,每味都是道,每味都是福,请君自品之。
  • 浙东学术(第二辑)

    浙东学术(第二辑)

    本书收录论文10篇,包括:古代政治哲学研究文《<唐虞之道>与王权转移的多重因素》,系统论述朱熹《家礼》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的《儒教仪礼研究的现状与课题》,主张摆脱从“心性论”的视域来研究孟子的《孟子性善论刍议》,何善蒙副教授所著的《荒谬:在加缪和庄子之间》,四篇以浙江学术为主的地域研究文和两篇与佛教有关的作品。
热门推荐
  • 从战士到将军

    从战士到将军

    平凡,从零做起,无敌,热血,名门,烈女,爱情,友情,机遇,高节,励志,无一不体现,QQ群246497672
  • 网游之蛮荒曙光

    网游之蛮荒曙光

    依靠虚拟战略游戏起家的秦家走错了一步棋。家族在斗争的漩涡里被碾的粉碎。三年后,在监狱服刑的秦家唯一继承人秦王孙应国家号召再次投身虚拟战略游戏。他能否在最新的游戏“蛮荒曙光”中重新书写父辈的辉煌?游戏从蛮荒时代开始,玩家创建自己的部落,历经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最后直到蒸汽时代,原子时代,乃至太空时代。游戏过程引入真实历史背景。玩家要在熟知世界历史的基础上,推进历史,利用历史,甚至改变历史。世界上永远没有无缘无故的战争,所有的争夺都将围绕利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且看主角如何在众多历史与现实中博弈。
  • 在下车神

    在下车神

    人类,经历了两次修仙大战。第二次在1989年发生在了秋名山。在那次大战之后,修仙者们再也不会拼个你死我活。凡是能用飙车解决的事情都绝不会动用武器。而在在之此后的2015年,关乎人类生死存亡的秘密浮出水面.....
  • 瑾年之破茧重生

    瑾年之破茧重生

    回忆里总会有些我们不愿意,张望的一切的心痛与忧伤,没有任何要躲避的意思原因仅仅只是不想再回想。
  • 鬼眼天师,仙界灵异录

    鬼眼天师,仙界灵异录

    筱雨霂偶然获得了天师传承,独自流浪在外界捉鬼。筱雨霂表示真是够了!却不料,下一秒——哎~那位帅哥,你别走,看你的穿着,一定身家不菲!你等等,唉~我们一起走!
  • 霸道总裁的小骨头

    霸道总裁的小骨头

    捉奸途中遇真命天子?家传阴阳眼重现人间?少女的爱恨情仇与行侠仗义两不误
  • 陌上桃夭:大唐美男的妖孽恋爱史

    陌上桃夭:大唐美男的妖孽恋爱史

    一个是出身将门的贵胄公子,一个是书香门第的千金小姐。本是郎才女貌,郎情妾意,众人眼里的神仙眷侣。谁知世事难料,经过一番惊天之变后,他和她从此成了陌路人。若只是从此不相见,又该有多好!……偏偏又遇见,偏偏又掀起涟漪,家国之变,沙场征战,他只身飘荡于江湖,寻找那个心爱女子的下落。她强颜欢笑,……本以为一辈子就这样了,然而这一切却在他再度出现后轰然崩塌。两个人经过多少风雨才能够在一起,谁知却已走到了天涯路。究竟该何去何从?“玉莲,你听那歌声……”他轻轻抱住怀里的人儿,纵然有千尺凌云志,到此也魂销。少年执剑,剑曰无涯。不问前世因种种,不问来生劫重重,低头那深深一吻,只为惜取你如今的刹那芳华。
  • 莫问情伤

    莫问情伤

    十六岁,对你一见钟情,你已有个火焰般的她,我在一旁静静关注,不曾想过走入你的视线;十七岁,你父亲结识我母亲,我们命运的轨迹开始有了交集,只是,无关情爱;十八岁,你和她步入大学,继续演绎青春的浪漫,我祝福的心有些空,随时能被冷风吹;十九岁,你成为哥哥,心中的爱恋被我深埋心底,挥手告别昨天,期待未知的幸福;二十岁,一场变故,我成了你的妻,只是,那横亘在我们中间的沟,不知何时才能填平……飞蛾扑火,粉身碎骨亦不退,名为问情的女子,又岂能不问情?莫问情伤伤几许,真情只为有情人取……
  • 红楼之别样黛玉

    红楼之别样黛玉

    林家四代列侯,至林如海又高中探花,深受皇帝宠信授国之财柄巡盐御史一职.如此长盛不衰,林家岂是简单家族,林如海岂是简单人物?林黛玉被无子的林如海视为女公子养大,又岂只会伤春悲秋被人陷害至斯,不一样的生活,别样的黛玉!
  • 课外雅致生活-培养书法才能的途径

    课外雅致生活-培养书法才能的途径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